《传播学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播学原理(第三版)》第二章教学课件

《传播学原理(第三版)》第二章教学课件
2023年专升本考前辅导
传播学原理
(第二章)
上海建桥学院《传播学》专业
根据最新考纲和指定教材更新制作
02传播学简况
传播学的学科特性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沿革(奠基人生平及贡献) 中国传播学历程
一 传播学的学科特性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三个特性(新增内容)
01 科学性
02 时代性
03 交叉性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三个差异
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
传播学主要奠基人
奠基人
代表作
主要观点(贡献)
拉斯韦尔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宣传、传播 和舆论》、《世界历史中的宣传与传播》、 《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1)对政治传播尤其是战争宣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2)提出传播的“5W”模式,首次较为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首次较为完整 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总体构架。 (3)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和观点。 (4)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 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 传播概论》
(1)传播学集大成者,第一个抱有创建“传播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 斗终生。 (2)多次访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传播学在中国的兴起。

中国传播学的历程
建设本土特色传播学的基本要求
以中国的传播实际为研究对象;
得出的研究成果符合中国实际,能有的放矢地、切实地为中国 传播事业服务;
得出的研究成果符合世界世纪,能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新颖独 到的观点,既为世界传播事业服务,又为世界传播学术增益。
1. 新闻学相比传播学人文性强,科学性弱。 2. 新闻学相比传播学务实(技能)性强,理论性弱。 3. 新闻学相比传播学应用性强,基础性弱。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学者2.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历史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第三章:传播学的核心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传播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理论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汇报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问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传播学研究的设计稿第五章: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传播学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社交网络的类型和特点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个人社交网络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媒体影响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7.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及其作用机制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事件的影响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大众传播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文化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重点关注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趋势: 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人体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日 益独立。
14
2. 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
• 从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具体传播内容,而 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 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
9
二、文字传播时代 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 文字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 文字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
8
第二节 人Leabharlann 传播的发展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重要意义:1.口语具有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
号系统。2.口语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促进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 展的进程。
• 局限性:近距离传递和交流 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差
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两个方面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d.1电2 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 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 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13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5
二、人类的传播现象
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 劳动中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产生了语言的需要。 •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 器官的进化,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传播学ppt课件全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教育传播学》PPT课件

《教育传播学》PPT课件

完整版ppt
10
如何正确理解传播
❖ 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
❖ 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
不算传播
❖ 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递活动,没有受传者的接受活动,
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
❖ 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和通道是传播的基本条件
❖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人的行为都
三、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功能概括
施拉姆1982年出版《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专著, 认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政治功能、经济功 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施拉姆的贡献: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认为大 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采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完整版ppt
18
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
一个有机体对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史蒂文斯,1966)
一个来源透过对讯息的传达,能使接受者引起反应的过程。(理 兹,1974)
完整版ppt
7
“互 动”说
互动,甚至在生物的层次上,也是一种传播;不然,共同行动 就无法产生。(米德,1963)
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1967)
在互动的情景中,有讯息价值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传播。(瓦茨
教育传播学
完整版ppt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教育传播系统Leabharlann 第三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第四章 教育传播信息
第五章 教育传播符号
第六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第七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
第八章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
第九章 教育传播环境
第十章 教育传播效果
完整版ppt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18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 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
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6
印刷传播时代
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9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0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动物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人类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继承的; •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1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 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 – 条件反射原理。
12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 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最新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课件(胡正荣)第九讲-传播效果研究ppt课件

最新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课件(胡正荣)第九讲-传播效果研究ppt课件

给某思想或某事物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经过检查就拒 绝和谴责它。
2、光辉泛化法 ——“新政”
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经证实就接受或赞同它。
3、转移法
——名人广告(1)
将某种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权威、影响力、声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 上使后者更容易被接受。
4、证词法
——名人广告(2)
通过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念、规划、产品或 人,影响公众的态度。
(2)有限效果论 (强化效果论,最小效果论,无效果论)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大众传播对于受众没有设想中那么威力无穷,传播者
的意图经过中介因素才起作用,最后的效果往往不 是态度的转变而是态度的强化。
代表性研究
1、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效果论只考虑短期的效果,未考虑长期效果。
⑤有限效果论只从传播者立场上来考虑传播效果,没有从受众 的角度考虑。
(3)适度效果论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
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 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 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宣传者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做”,号召人们跟所属群体 中其他人一样接受他的计划。
宣传技巧的用途:
用于政治宣传和战争宣传; 用于广告和公共关系; 对广大社会公众来说,了解宣传技巧可以做一个清醒的信息 接收者。
枪弹论的缺陷:
1、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 2、忽略接收者的个人差异,一个大众传播的内容不可能对 所有人都产生同样的效果。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课件 (胡正荣)第九讲-传播效果研究
第九讲 传播效果研究
一、什么是传播效果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1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全面分析了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三功能五要素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