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高山仰止》课件

《论语》-《高山仰止》课件

✓ 孔子和子游(10)
✓ 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1)

家乡
狂放不羁,志向远大。 狂:狂放。简:大,指志大。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
以裁之。”
用来……的方法
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章,有 条理的花纹。喻指文化知识已 灿然客观,即已“博学于文”。
思考:孔子为什么想要回家?表现了孔子当时怎样的心情?
批评不足,惋惜感叹 表扬成绩,树立信心④
压其威风⑤
尊重⑥

⑧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
为恸而谁为?”
过分哀痛
宾语前置
思考:反复和反问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为夫人恸;为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表达了对颜渊之死的极度悲痛之情和爱惜赏识之意,也真 切地表现了他俩之间的深厚情谊。
实为坚决,层次分明,语言适度。
13 诽谤,讲别人的坏话 不用,不要 做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
丘陵也,尚犹且可越逾过也,;超仲越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
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损害,妨碍
只,只是 显现 不知高低、深浅、轻重
✓ 运用丘陵和日月的对比,表现了孔子的学问道德 之高深,同时也表现了对孔子的尊敬。说明毁谤 仲尼只不过是自不量力。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用牛刀” 系喻体,请写出对应的本体。
割鸡:治理武城县。用牛刀:运用礼乐之道。
(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与小 人各安其分。子游引述孔子的话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问话。

《高山仰止》教学课件

《高山仰止》教学课件
假如孔子是我的老师,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会让我更热衷于 学习。
假如子路是我的同学,他那没有心机的性格会让我更容易和他 成为好朋友。
假如孔子是我的老师,他会不时地指出我的错误,让我变得更 加优秀。 我希望孔子能成为我的老师,子路能成为我的同学。
二(5)班 曹楠: 如果子路是我的学生,我会很喜欢这个学生, 有什么说什么,直率,其实头脑简单、四肢 发达有什么不好,脑子里一根筋又有什么不 妥,不善于变通又有什么关系。做自己想做 的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偶尔受一下批评, 偶尔犯点小错,偶尔听听善人的意见,这又 有什么错。我喜欢子路,我也喜欢我自己。
高 山 仰 止
仲弓 颜渊 宰我 子贡
冉伯牛 孔 门 十 哲 闵子骞
冉有 季路 子游 子夏Biblioteka 七十二贤者孔子弟子三千
高兴、忧 虑、牵挂
11.13
嘲讽、
循循善诱 委婉告诫
打击7.11
2.体悟孔子 批人评格、魅感力
叹、鼓励
11.15
压其威风 望其谦抑
5.7
刚强自信
争强好胜 有勇无谋
1.分析子路 性格特学点而未精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卫国 发生内乱,子路和子羔均在卫国做 官,子路本在外,听说后立即赶回, 遇见子羔正在出城,子羔对他说: “出公去矣,而城已闭,子可还矣, 毋空受其害。”而子路却说:“食 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入城,在 厮杀之中,敌人击断了子路系在脖 子上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而 冠不免。”子路于是被乱兵剁为肉 酱。孔子听说后非常悲伤,尽管他 曾屡次训斥这个有股野性的弟子。 子路死后,孔子把别人送给自己的 肉酱倒掉了,说:“吾何忍食此!” 不久,孔子也去世了。
可爱的孔子
——戏说拉下神坛的圣人

高山仰止 PPT课件9

高山仰止 PPT课件9
陵:通“凌”。
变形计 1
如果你是子路的同学,你喜欢他么?
反思
子路性格中哪些特质可能是导 致他最后悲惨死去的原因?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我们的鉴定与评价”
二读
对于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子路, 孔子有没有在平时的教育中作出 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呢?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孔子的鉴定与评价”

23、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24、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

25、你不能拼爹的时候,你就只能去拼命!

26、如果人生的旅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27、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励志名言: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子路被乱兵剁为肉酱,孔子听说后非常 悲伤,尽管他曾屡次训斥这个有股野性的 弟子。子路死后,孔子把别人送给自己的 肉酱倒掉了,说:“吾何忍食此!”
人生得一良师,一良徒 亦足矣!
课外活动
结合孔子师生之间的关系和你周边的情况, 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为题,作 2-3分钟的演讲。
南子有著强烈的干政弄权欲,而且为人 轻浮,富于权术。卫灵公在年老之时把政权 拱手让给夫人。
这个人就是 —— 子路
子路(前542—前480) , 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
路,鲁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 “孔门十哲”之一。
一读
请大家齐读文中相关章节, 找到相应的语句,说一说子路 具有怎样的性格?
相关链 接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 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
豭(jiā):公猪。
变形计 2
如果我是子路,我喜欢(不喜欢)孔子这样 的老师,因为孔子是一位___的老师。

高山仰止优秀课件资料共38页PPT

高山仰止优秀课件资料共38页PPT
高山仰止优秀课件资料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山仰止公开课PPT课件

高山仰止公开课PPT课件

子路死,孔子不食肉酱。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和子羔均在卫国做 官,子路本在外,听说后立即赶回,遇见子羔正在出城,子羔对他说: “出公去矣,而城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害。”而子路却说:“食 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入城,在厮杀之中,敌人击断了子路系在脖子 上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子路于是被乱兵剁为肉酱。 孔子听说后非常悲伤,尽管他曾屡次训斥这个有股野性的弟子。子路死 后,孔子把别人送给自己的肉酱倒掉了,说:“吾何忍食此!”不久, 孔子也去世了。
孔子与颜回
惟我与尔有是夫——
惺惺相惜,欣赏、赏识
天丧予!——
寄予很高的期望
颜渊死。子哭之恸。非夫 人之为恸而谁为?——
充满怜惜、无比悲痛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学问、道德、修养高不可攀 循循善诱,善于引导
孔门十哲
德行:颜渊、闵子骞、 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颜回
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 赞其好学仁人。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去世。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 追赠兖yǎn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 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 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 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颜回一 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 集在《论语》等书中
这里既有孔 子单独的言 语,也有他 对弟子的评 价,也有弟 子对他的评 价。

高山仰止 PPT课件12

高山仰止 PPT课件12
论语 选读
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舍之则
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死而
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害怕失败,
所以行事小心谨慎)。好谋而成者也。”
(7.11)
孔子主张“用行舍藏”,说唯独颜回和自己
能有这样的取向,是对颜回的奖掖。
论语 选读
子曰:“道(主张)不行,乘桴(小筏子)
浮于海,从我者,其(表推测)由与!”子路闻
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通
“哉”)。”
(5.7) 这一章记叙的事情可能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
后期或晚年回到鲁国之后,遭受一连串打击发出
的一番感喟,有无限悲凉之意。子路听到老师的
这番信赖和夸奖,不禁喜上眉梢。孔子还是能够
论语 选读
子之(到……去)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 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 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 是也。前言戏之耳。” (17.4)
子游“当仁,不让于师”,孔子知错必改。
师生间讨论问题情绪活跃,于细微处见到一种精 神力量,微言中也蕴藏着大义。孔子能在学生面
(11.9)
颜渊死。子哭之恸(过分哀痛)。从者曰:
“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
为?”
(11.10)
颜渊四十岁英年早逝,孔子已经七十一岁了,
对此他万分悲痛。因为在所有的弟子中,颜渊是
最足以传孔门学问的。现在他死了,孔子宣传的
儒道就无人继承,无人可传了。由此可见,颜渊
也绝非平庸之辈,得到孔子的厚爱是近人情理的。
论语 选读

高山仰止1 ppt课件

高山仰止1 ppt课件

暴虎冯河:暴虎,徒手与老虎搏斗。冯河,无船而徒
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蛮干。
临事而惧:惧,遇事谨慎。遇到事情格外小心谨慎。
ppt课件
14
思考:“则谁与”“吾不与也”是怎样的句式? 孔子说话的用意何在? 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子 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鲁国人。 冉 有 :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 子 贡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颜 渊 :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 伯 牛 :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 子 游 :姓言,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吴国人。 其他弟子总画像
总结:这里面有孔子单独的言行,有孔子和学 生的对话,也有孔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赞美孔子的。
ppt课件
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景行(háng 道路),行(xíng 跟随)之。高山抬头看得清,沿 着大道向前奔。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 语“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
高山仰止: 品德高尚,令人向往。比喻对高尚的品德
的仰慕。
ppt课件
2
(比喻对品德高尚之人的仰慕)
ppt课件
12
相关链接 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
柔者长存
老子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孔子去看老子。 老子说,仲尼,你是我所有学生中最优秀的学生。 孔子说,老子,你是我所有老师中最优秀的老师。 老子说,我对你还有些放心不下,还有句话想对你 说,但是,你看,我的牙齿都已经掉光了。 孔子看了下老子的口腔,说,老子,你的牙齿虽然 掉光了,但是你的舌头还在啊,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老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想 说什么吗? 孔子想了想,说,我知道了:舌与牙,刚者易逝, 柔者长存。

高山仰止公开课共19页PPT

高山仰止公开课共19页PPT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高山仰止公开课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孔子的话,你有何启示?
孔子对学生有成绩表扬,有过错批评,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 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5.7
浮于海:状语后置句,于海浮
从:跟随,随从
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莫非”
无所取材:无所,没有可以用来……的东西; 材通“哉”,语气词,呀
自嘲、爱惜
6.28
说:通“悦”,高兴、喜欢 矢:通“誓”,发誓 否:不对,不当,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厌:厌弃
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 平等? 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 的纯洁,彼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 道尊严,因为尊严自然在,距离不存在。
从以上几章中,你认为子路这个人的性格怎样?
子路为人伉直好勇(直率鲁莽而又争强 好胜)、光明磊落,重友情、讲信义、 守诺言,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11.13
訚訚(yí n):和颜悦色的样子 行行(hàng):刚强的样子 侃侃(kǎn):和乐的样子 不得其死:当时俗语,不得善终
然:语气词,表比较肯定的语气,用法同 “焉”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因为子路非常刚强,但有勇无谋。孔子惟恐他不 会有好的结果,话里是老师深深的忧虑和牵挂。
这一段对话发生于他们俩个共事20多年以后,可能是周游列国居 卫期间,这一段话可以最清楚地反映两人之间的关系。子路与孔子 在一起二三十年了,甚至一直到老,两人之间的对话还是这样“童 言无忌”。这说明了两人关系的非一般性。 这不仅仅是个说话坦率地问题,也说明当时没那么多师道尊严, 要不就说明两人不是一般关系。关系不是密切到一定程度,是决不 能这样说话的。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整个孔子教育集团中最特殊的 一对关系。也可以说,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孔氏集团中任何人都无 法比拟的。只有有了这种关系,才能使二人说起话来口无遮拦。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 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象颜 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 取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 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 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直率、光明磊落性 格的又一体现。如6.28章
探讨:子路与孔子的特殊关系。
注:《论语》表现的是一个平面:一批学生 在听孔子说教。从《论语》中看不出学生年 龄的大小,看不出每个人的身份面目。因此, 《论语》中的众生像解读(包括孔子自己) 还需联系更多《论语》之外的作品:如《史 记》《孔子家书》等,又如研究子路(仲由) 推荐仲大军先生《仲由子路与孔子到底是个 什么关系?——对孔子教育集团成员关系的 新认识》一文,颇有帮助。
1、颜渊眼中的孔子 9.11
喟然:感叹地。喟,叹声;然,……的样子 仰之弥高:之,他,指孔子;弥,愈,更加,越发 钻之弥坚:钻,钻研;坚,硬,牢固 瞻之在前,忽焉在:瞻,往上或往前看;之,它, 指孔子的学说;焉,词尾, ……的样子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状语后置;使……博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褥而坐。列鼎而食。 乃叹曰。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
译文:周朝春秋时的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早年家 里很穷,一家人曾经把野菜当作主食来糊口度日。为了 奉养双亲,他还经常赶到百里之外,买了粮米来亲自背 着走回来。后来,双亲相继去世,他南游到了楚国,做 了大官,平时随从的车骑就有一百辆,还囤积了上万钟 的粟米,居室内坐的地方垫着舒服的厚褥子,吃饭的时 候可以摆出许多大鼎,里面装满煮好的精美的食物。尽 管生活优裕了,子路却经常叹息道:“现在虽然想把野 菜当作主食,想为双亲去背米,却再也办不到了。”
5.22
争强好胜有勇无谋 循循善诱
子路
委婉告之7.11
惋惜感叹11.15
得意忘形喜形于色 压其威风5.7
懂礼知礼 尊重
6.28
颜渊之死
悲伤欲绝催人泪下11.9 痛苦无奈6.10 由衷赞美17.4
11.10
伯牛之疾
子游礼治武城
尊重学生 引导学生 忧学生所忧 乐学生所乐
亦师亦友
学生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老师?
孔子和子路
(前542—前480)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 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死,孔子不食肉酱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卫国发生内乱,子路 和子羔均在卫国做官,子路本在外,听说后立即赶回,遇 见子羔正在出城,子羔对他说:“出公去矣,而城已闭, 子可还矣,毋空受其害。”而子路却说:“食其食者不避 其难。”于是入城,在厮杀之中,敌人击断了子路系在脖 子上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子路于是被 乱兵剁为肉酱。孔子听说后非常悲伤,尽管他曾屡次训斥 这个有股野性的弟子。子路死后,孔子把别人送给自己的 肉酱倒掉了,说:“吾何忍食此!”不久,孔子也去世了。
第三件事也可以反映出子路与孔子不寻常的关系。 孔子于54岁那年由于仕途不顺,政敌威胁,被迫离开鲁 国周游列国,这时,老弟子中陪伴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 14年的只有子路。 第四件事是孔子68岁回国之后,有一年病得很重, 子路看老师恐怕是不行了,便准备对后事进行料理,任命 了一个学生充当孔子的家宰。在当时,只有贵族和大夫家 里才能有家宰的。后来,孔子病好了,反而责备子路搞虚 荣,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孔子家的事都要通过子路来指 挥的。这件事可以看出子路与孔子是什么样的特殊关系, 连后事都要子路来张罗和操办。
师之爱生,人之常情
7.11
行:出去做事 舍之则藏:舍,舍弃;藏,隐藏,隐匿 夫:语气词,吧 则谁与:与,共事(在一起,同……一起)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孔子说话的用意何在?
在学生洋洋得意时,要及时泼冷水让他清醒, 而不是一味的赞赏,呵护,让他失去理智。
11.15
奚为于丘之门:奚,疑问代词,为什么,怎 么 ;为,动词,弹奏 登堂入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 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有四件事情可以反映子路与孔子的关系
第一件是鲁国的大夫公山不狃(niu)与大贵族季氏不和,于是占据了费邑,搞独立王 国,派人来请孔子前去共同治理。孔子当时正处在人生不得志的时期,有人邀请,能施 展一下才能,正合心意。但子路出来阻拦了,在子路眼里,费邑那是乱臣贼子的地方, 我们怎能到那里去。于是孔子只好作罢,并且对子路辩白说,我到了那里也是为那里作 好事。 第二件事是晋国大贵族赵简子的家臣佛肸(xi)占据中牟,独立为王,也派人来请孔 子去治理政务,推行孔子的主张。孔子又想去,但又被子路拦下。孔子无可奈何地说出 “坚硬者磨而不薄,洁白者染而不黑,丘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的哀叹。 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子路是孔子教育集团中唯一能管住孔子的人,并且子路为人是 有主张的,乱臣贼子或者是不正派的地方权贵,我们是不能到那里去升官发财的,即使 是身处困境,也要耐得住寂寞,不务虚名。 从这两件事中既可以看出子路在孔氏教育集团中的地位,又可以看出他的人品性格---为人正直。谈到地位,在后人的理解中,在孔子教育集团中,除了孔子,其他人都是学 生,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孔子建立一个学校,必须有老师,有管理者,孔子不能身兼 几任,很多学校的事务都需要专人去办理,孔子需要合作者和管理者,子路其实就是这 样的人物,子路的角色就象今天学校里的教务长一样。
在孔氏教育集团中,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最为特殊。从《论语》的记载中可 以看出他俩关系的一斑。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听了以后嘲笑孔子说:“有是哉,子之愚也,奚 其正?”孔子也火了,骂子路说:“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为什么以“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 往之。”来赞美孔子?课文 从哪些角度阐明?
孔子爱学生 学生敬孔子
孔子的弟子:
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在 孔门中以德行和颜回并称,72贤人之一。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认为 他德行好。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吴国人。
孔子与颜回
11.9
噫:痛伤之声,咳 丧:使……丧
痛惜、对颜渊期望高,这个、 那;宾语前置句
爱惜、赏识
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哀伤欲绝的感情, 足可催人泪下
“天丧予! ”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
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好学)
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德 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 “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 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是语助词 。
高山仰止: 品德高尚,令人向往。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 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孔子结交子路的历史之谜
孔子正式办学那年,子路21岁,孔子30岁。但在这之前,子路就与孔子认 识了,他们两个早已是朋友了。有书记载,子路是在19岁那年认识孔子的。关 于子路与孔子的相识是一个历史之谜。首先,孔子在哪年开始办学?史书没有 确切记载。后人有种种揣测,有人认为孔子从27岁就开始办学了,也有人认为 孔子是从30岁那年正式办学的。任继愈老先生就是这种观点,凭什么这样说呢? 就是从孔子自述判断而来。孔子说,十四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什么是三十 而立?这个三十而立不是泛泛而说,而是说自己在三十岁那年创立了办学的事 业。因此,我们断定孔子办学的时间是在他三十岁那年。这一年子路21岁,已 经认识孔子两年了。 那么,在办学前的两年里,两人都干了些什么?两人是什么关系?这里面 大有研究。搞清楚子路与孔子的关系,就基本上可以弄清楚孔子教育事业的发 展史。俗话说,不打不成交。子路与孔子的初遇是通过交恶而开始的。也可能 是子路一开始看不惯孔子文绉绉的样子,《史记》记载子路初次见孔子时,挥 舞着长剑,凌暴孔子。后来怎么成为了朋友,可能是相互了解之后。而当初结 为朋友时,他们俩也不一定是师徒关系,最有可能的是古代社会最常有的做法: 结为兄弟。所以,孔子与子路的关系很可能是从兄弟和朋友关系开始的。 有一个事实是大家都知道的,这就是自孔子有了子路这么个弟子和朋友后, 就不再遭受别人的侮辱了,也就是说就没人敢欺侮和漫骂孔子了。从这一事实 可以看出子路武力的威力以及在孔子早期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孔子对子路的 依赖性、以及子路在孔子眼中的特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