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用)
高山仰止(用)资料讲解

孔子既肯定子路有勇,又指出他的不足在 于仅有勇。
爱惜之情溢于言表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 者,天厌之!天厌之!”
• 南子:是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夫人,名声很坏, 婚前与人通奸,婚后旧情不断。
• 说:同“悦”。 • 矢:发誓。 • 否:不对,不当,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 之:代词,我。
事谨慎。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 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 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对颜渊的欣赏溢于言表。
2、批评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有勇无谋。
3、为人师应该在学生扬扬得意时让他 有自知之明。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 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 也。”
• 弦歌:弹琴唱歌。
• 割鸡焉用牛刀:喻不必小题大做或大材小用,
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孔子这里的意思是
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
焉:哪里。
• 诸:之于
是:正确,对的。
• 戏:开玩笑
对弟子表扬/于己知错能改/风趣
孔子对学生:
平等
公正
爱
真诚
人格美
第二部分:学生眼中的孔子
颜渊的眼中的孔子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 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多用叠句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喟然:感叹的样子。
弥:更加。 钻:钻研,深入研究。
瞻:往上或往前看。 焉:……的样子。
(用)高山仰止

相关链接 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
柔者长存
老子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孔子去看老子。 老子说,仲尼,你是我所有学生中最优秀的学生。 孔子说,老子,你是我所有老师中最优秀的老师。 老子说,我对你还有些放心不下,还有句话想对你 说,但是,你看,我的牙齿都已经掉光了。 孔子看了下老子的口腔,说,老子,你的牙齿虽然 掉光了,但是你的舌头还在啊,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老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想 说什么吗? 孔子想了想,说,我知道了:舌与牙,刚者易逝, 柔者长存。
第5.7章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 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
①桴:音fú ,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②从:跟随、随从。 ③其:大概。 ④与:通“欤”,句末语气词。⑤过:超过。 ⑥材:通“哉”,呀。
思考:前后矛盾吗?这一章怎么理解?
不矛盾。以抑其勇而教之。 自嘲、爱惜之意,显而 易见;见其得意忘形喜形于 色,又泼一盆冷水压一压。
孔门十哲
子曰: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 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 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 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 先进》
跟着我游学陈、蔡的学生,现在没有一 跟着我游学陈、蔡的学生,没有一个是 能够真正因学而达道的 。 个人在我身边。(被围时的感叹)
5.22章: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 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第7.11章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 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 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 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①行:为,做。 ②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 弃,不用。 ③是,这种。夫,语气词,相当“吧”。 ④行
成语误用例析

(一)语意重复(重复赘余)类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
语意重复,尤其是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
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观其形、明其义,辨其用法,联系语境,考虑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有意义重复的现象。
1.他恶习不改,整日沉迷于赌博之中,最后弄得倾家荡产,这完全是由于他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指罪过或灾祸都由自己惹来的,其意义与“由于”重复。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本身含被动语气。
)3.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基本”的意义重叠。
)4.那张合影中,左边站着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站着许多莘莘学子。
(“莘莘”是形容众多,与“许多”相重复。
)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的“隐”与“苦衷”重复。
苦衷:痛苦或为难的心情。
)6.江姐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全身”与“遍体鳞伤”的“遍体”重复。
)7.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人民”与“生灵涂炭”的“生灵”重复。
)8.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不虞:意料不到)9.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10.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孑然一身:孤孤单单一个人。
)(二)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类有些成语,由于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其含义,在使用过程中与句子的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产生了矛盾。
1.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正确使用词语_熟语

分析:A “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歇 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 合不合适。 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 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 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6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②这家伙上课老是想入非非,所以成绩不好。 指胡思乱想,是贬义词 。
28
循规蹈矩
①对于思想好、业务精的年轻干部,我们要 大胆提拔,而不该循规蹈矩,论资排辈。
形容拘泥保守,贬义词。
②他办事老老实实,循规蹈矩。
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褒义词
29
二、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有明显的褒贬之情,或赞颂、表扬,或
16
2、注意词义上个体与集体的差别。
例:那是一张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 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指众多的学子,是一个 集体概念,不能用数量词“一位”修饰。
17
3、注意成语的适用范围
(1)要注意成语本身修饰范围的限制。 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 非弄个水落石出才满意。 水落石出:原为写景,后比喻事情真相 大白。不能比喻解决了疑难问题。 ②党校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 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改弦更张”用于改革制度、方针、变 革方法。用来形容关系是不合适的。
感情色彩 “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是褒贬的不同;
成语的辨析方法:
一、正确理解词意
13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 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 有生僻的古义。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 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①我们上车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 们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高山仰止ppt (13)

• 知错能改
• 第二部分 • 学生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老师
• 1、首先在颜渊的眼中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 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 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 欲从之,末由也已。”
• 学问高,道德修养高,循循善诱
• 子贡眼中的孔子
• • • •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噫:痛伤之声 丧:灭亡 痛惜,对颜渊期望高
•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 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 • 夫:这个 • 爱惜、赏识
• 小结
• “天丧予!”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 • 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好学) • 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德行) • 3、“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 则藏”。(理想与心态) •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史记》 • 回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孔子 家云》
•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 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 “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只要他认为 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 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又 一体现。《论语· 阳货》载:“公山弗扰以费叛, 召,子欲往。”对孔子的这一举动,子路以为不 妥,当面反讥说: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 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 急得孔子支支吾吾地回答: 我去应召是想借那块地方复兴周朝啊。由于此事 于情于理都欠妥,加之子路的反对,孔子未能成 行。又《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欲至卫国 求仕,当时卫灵公夫人南子深得灵公宠爱,欲得 到卫灵公任用,必须走南子这个后门不可,而南 子在当时名声又极为不佳,这实在给以守礼著称 的孔子出了一道难题,但由于求官心切,孔子还
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资料之二

5-7子曰:“道不行①,乘桴浮于海②。从我者③, 其由与④?”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 我,无所取材⑤。”
• 【注释】 ①道:学说。 ②桴(fú ):小木伐。 ③从:跟随。 ④其:副词,表示推测,大概、可能、恐怕。 与:通“欤”,语助词。 ⑤材:通“才”,人才。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这两番话前后是否矛盾?怎么理解?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孔子的一生,是为行道而献身。孔子周游列国,屡遭碰 壁。后在陈绝粮,遭到颠沛、困厄,见道不可行,思归讲学, 培养人才。特别吸引孔子回国的力量,是那些年青需要指导 教育的学生。这批年轻人,都是“狂简”之士,他们志向高 远,很可造就但行为粗率简单,容易“过中失正”。鲁哀公 十一年(前484)鲁国执掌大权的季康子在冉求的鼓动下, 迎请孔子回国,孔子在流亡十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国。
• 【注释】 • (1)说:音yuè ,同“悦”。 • (2)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 (3)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 事。
思考: 孔子说自己没有错,那么是不是子路错了? 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 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 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 之也。 ——朱熹《论语集注》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 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 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
• • • • • • • •
谋而成者也。” 【注释】 (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4)与:在一起的意思。 (5)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6)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7)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 慎。
高考语文备考 专题13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含解析)(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3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3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3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13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5.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易错成语勤温习1.“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意为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
其中的“止”是助词,无义;“仰止”即仰望、向往。
而人们又很容易将“止”当作停止来理解。
)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请你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写一篇作文

请你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写一篇作文《那些值得敬仰的人》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像高峰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
就像我的邻居张大爷,那可是我们这一片儿出了名的热心肠。
张大爷六十多岁了,头发花白,但身体硬朗得很。
他家的小院就像一个百宝园。
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还有几棵果树。
每次路过他家门口,那花香果香就往鼻子里钻。
记得有一次,我家的小猫爬到树上下不来,急得喵喵叫。
我那时候小,眼巴巴地看着小猫在树上慌得乱窜,也没办法。
这时候张大爷出来了,他看了一眼就从自家院里拿了个长杆子还有个小网兜。
他把杆子伸到树上,小心翼翼地用网兜靠近小猫。
那表情专注得不行,眼睛紧紧盯着,嘴上还轻声哄着小猫。
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小猫稳稳地兜住,然后慢慢把杆子放下来。
小猫一下来,就扑到我怀里。
我对张大爷满是感激,张大爷哈哈笑着说这不算啥。
从那时候起,我就特别佩服张大爷。
他这热心肠可不是偶尔一现。
哪家有个难事,他总是第一个上去帮忙。
小区的路灯坏了,他找物业来修,自己还在旁边搭把手递个工具啥的。
小孩子在小区里跑摔倒哭了,他也会拿糖哄。
他就像一束光照进我们的生活。
他这人啊没啥大道理,就是实实在在地对人好。
在我心里,他就像一座高峰,那品德就像山巅的风景,只要靠近就能感受到那种让人敬仰的气息。
虽然他不是什么名人,但他做的那些小事,一件一件的就像通往山间的小路,让我们看到他内心那令人崇敬的高度。
在我们的小世界里,张大爷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存在。
《平凡中的高大》生活有时候挺奇妙的,那些让你心里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感觉的不一定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也可能是身边天天能见到的小人物。
我上学的时候有个清洁工阿姨,就负责我们学校那栋教学楼的卫生。
她每天都来得特别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她就已经在打扫操场了。
她长得不高,身材有些瘦小,皮肤被晒得黑红黑红的。
有一次,学校搞大扫除,教室里被我们弄得乱七八糟,垃圾桶满得都快溢出来,地上到处都是废纸和铅笔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桴:音fú,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从:跟随、随从。 其:表揣测,大概。 材:通“哉” 孔子既肯定子路有勇,又指出他的不足在 于仅有勇。 爱惜之情溢于言表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 者,天厌之!天厌之!” • 南子:是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夫人,名声很坏, 婚前与人通奸,婚后旧情不断。 • 说:同“悦”。 • 矢:发誓。 • 否:不对,不当,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 之:代词,我。
于丹认为《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 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读《论 语》时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 少疾言厉色,他通常使用和缓的,因循有 道德,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的教学 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这样的 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的一种谦抑的 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2.《诗》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 世家》)
高 山 仰 止
第一部分:孔子与学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与:通“欤” 党:家乡 简:志大 斐然成章:喻指文化知识已灿然可观。斐然, 有文采的样子;章,有条理的花纹。 所以:用来……的办法。 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感
1.宰予,字子我:“子”,男子尊称。“我”即“予”。 2.樊须,字子迟:“子”,同上。“须”“迟”同义,有 “等待”之意。 3.仲由,字子路:“子”同上。“由”“路”义相关, “由”,遵从,遵循。道路是人行走时所遵从的。 4.孔鲤,字伯鱼:“伯”,排行老大。“鲤”即“鱼”类。 5.韩愈,字退之:“愈”,进,胜过。与“退” 意义相 反。 6.欧阳修,字永叔:“修”与“永”同义,都是“长”的 意思。“叔”,表示排行在后或稚幼。
• 弦歌:弹琴唱歌。 • 割鸡焉用牛刀:喻不必小题大做或大材小用, 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孔子这里的意思 是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 焉:哪里。 • 诸:之于 是:正确,对的。 • 戏:开玩笑
对弟子表扬/于己知错能改/风趣
孔子对学生:
平等
公正 真诚
爱
人 格 美
第二部分:学生眼中的孔子
• 成语积累
• 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 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循 循善诱
课后练习
练习二:
子路——直率鲁莽又争强好胜。
原因:1、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 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 2、不少情节带有喜剧色彩,使读 者增强了阅读趣味。
练习三:
•叠句多为感叹句和祈使句,可加强语气 和感情色彩,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多用叠句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 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 知量也。”
以上两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 的问话,子贡很尊重孔子,不能容忍别人 的诋毁,能得学生这样的爱戴,可见孔子 的人格魅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眼中的孔子
孔子和子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 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訚訚:和颜悦色的样子。 行行:刚强的样子。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和乐的样子。 如: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不得其死然:俗语,不得善终。 然:表肯定语气。
担忧与牵挂
师之爱生,人之常情
颜渊的眼中的孔子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 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然:感叹的样子。 弥:更加。 钻:钻研,深入研究。 瞻:往上或往前看。 焉:……的样子。 循循然:有步骤、有次序的样子。 诱:引导 博:使……博。 竭:使……用尽 如:一旦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欲至卫国 求仕,当时卫灵公夫人南子深得灵公宠爱,欲得 到卫灵公任用,必须走南子这个后门不可,而南 子在当时名声又极为不佳,这实在给以守礼著称 的孔子出了一道难题,但由于求官心切,孔子还 是拉下脸来,硬着头皮去见南子。对孔子的这一 “失节”举动,子路极为反感,当面质问孔子, 急得孔子对天发起誓来:我如果不是为了得君行 道而不得已去见南子的话,那么老天一定会厌弃 我! 老天一定会厌弃我!
孔子与伯牛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 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 有斯疾也!”
疾:这里指重病 牖:yǒu 窗户。 而:竟
问:探问。 之:音节助词。
对伯牛的痛惜之情
孔子和子游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 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 也。前言戏之耳。”
7.苏轼,字子瞻:“轼”“瞻”义相关。“轼”,车前横 木,可供凭依以瞻望。“登轼而望”(《左传》)。 8.苏辙,字子由:“辙”,车轮经过(“由”)的痕迹。 与仲由字子路义近。 9.杜甫,字子美:“子”,男子尊称。美,美(男子), 与“甫”(男子)同义。 10.端木赐,字子贡:“子”,同上。“端木”是双姓。 “赐”(赏赐)与“贡”(进贡)相对。 11.白居易,字乐天:“居易”即生活随意,“乐天”, 即乐天知命,表示生活态度。 12.柳宗元,字子厚:“宗元”,本原,元气。“厚”, 指本原、元气充沛、深厚。
据《论语·阳货》载:“公山弗扰以 费叛,召,子欲往。”对孔子的这一举动, 子路以为不妥,当面反讥说:没有人用你 就算了,为什么要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 急得孔子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去应召是想 借那块地方复兴周朝啊。最终此事由于于 情于理都欠妥,加之子路的反对,孔子未 能成行。
子路率直、光明磊落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 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颜回那样于孔 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 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 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
在林语堂看来,孔子的可爱之处甚多, 其中幽默和近情是最为突出的 。他说:“夫 孔子一多情人也,有笑,有怒,有喜有憎, 好乐,好歌,甚至好哭,皆是一位活灵活现 之人的表记。”他概括孔子的杰出之处在于: 一是道德感,这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二是人 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和生命的热心肠,知 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格物致知式的悲剧精神; 三是捷、达、雅的文体风格,一种智慧的思 想风格。
“天丧予!”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 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 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好学) 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德行) 3、“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 则藏”。(理想与心态)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史记》
• • 奚为于丘之门:奚,何;为,做,指弹奏。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 到 很高的水平。 孔子对学生有缺点就批评,有成绩就肯 定,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使 其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 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 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 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舍之则藏:舍,舍弃。藏,隐藏。 夫:语气词,吧 与:同……一起,共事。(与谁,宾前)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临事而惧:遇到事情格外小心谨慎。惧,遇 事谨慎。
真正的平等
亦师亦友
孔子与颜渊
•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噫:伤痛之声。
丧:使……灭亡。
•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 “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 为夫人恸 / 为谁 宾前 夫人:那个人。 对颜渊爱惜、赏识有佳,期望很高,颜渊的 死使他悲痛欲绝。
学问高,道德修养高,循循善诱
子贡眼中的孔子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 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 不得其门而人,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 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及:到。 仞:七尺或八尺。 或:也许,或许。 宜:应当,应该
子路之死 子路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 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 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 蒯(kuăi)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 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 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 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 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 高山仰止 结合孔子师生之间的关系和你对师生关 系的理解,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 为题,写一篇演讲时间为2—3分钟的演讲 稿。 建议:扣原文,引用、理解、阐释,讲 演体。或者场景联想和描述,生活化,口 语化的语言模拟。
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在 孔门中以德行和颜回并称,72贤人之一。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认为他 德行好。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吴国人。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 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 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对颜渊的欣赏溢于言表。
2、批评子路的有勇无谋。 3、为人师应该在学生扬扬得意时让他 有自知之明。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 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