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维护劳动安全和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劳动活动的劳动者,包括城镇和农村所有劳动者,都享有本法律规定的职业卫生权益保护。

第三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四条国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劳动安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监管和服务。

第六条国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职业病预防和治疗水平。

第二章职业卫生工作责任第七条国家领导干部是劳动安全和健康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保护负有直接责任。

第八条各级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度。

第九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劳动安全和健康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对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负责。

第十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机制,对劳动者的劳动环境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职业卫生管理第十二条单位应当根据本法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卫生工作计划、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职业病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和保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信息,包括职业暴露情况、健康监护记录等。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劳动者的劳动环境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备,并对劳动者进行正确使用和保养的培训。

2024年度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清单

2024年度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4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健康委员会令
第 4 号
5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6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健康委员会令 第 5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健康委员会令第 6 号
7
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员资格管理办法
52 排风罩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6758-2008
53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GBT 15236-2008
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
5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
GB50019-2015
56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 测报警器设计标准
GB/T50493-2019
5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JGJ/T67-2019
64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HG 20571-2014
65 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DB37/1922-2011
66
事故淋浴器及洗眼器通用设计规 定
Q/SH0700-2008
67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
GBJ 122-1988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最新修改日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7/2
GBZ/T300.49-2017
3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
GBZ/T300.22-2017
3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112部分 甲酸和乙酸
GBZ/T300.112-2017
3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85部分 丁醇、戊醇和丙烯醇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正式版引言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及相关保护设施的建立和使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我国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基本法律,于2002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责任分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和职业病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

1.1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和公开透明等。

这些原则有效地指导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的要求,企业必须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并评价其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

这有助于发现并及时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1.3 职业病防治的措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立与使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

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1.4 职业病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监督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职业病监督机构的职责、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频率、职业病鉴定与赔偿等。

职业病监督管理的实施,确保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于2004年颁布实施,为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权益提供了更具体的法律依据。

2.1 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定期体检、健康档案管理、职业病检测等。

用人单位有责任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2.2 劳动者职业病防护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劳动者职业病防护的要求,包括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控制等。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职业卫生是指以保障职工安全健康为目标,通过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国纷纷制定了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以规范和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是国家对于职业卫生工作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不同国家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致内容相似,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会明确规定雇主在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与义务,要求雇主建立并执行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职业病是特定职业场所或工作环境中所引起的疾病,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会对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提出具体要求,包括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实施防治措施、监测职业病患病情况等。

3. 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还会要求对职业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病危害问题。

这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测量和评估,对职业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等。

4. 职业卫生培训为了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能力建设,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还会对职业卫生培训提出要求。

这包括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标准是对于职业卫生工作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指导,用于衡量职业卫生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根据不同的职业卫生风险,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以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1.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是衡量职业卫生风险的重要指标,根据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将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三个方面的检测,确定职业卫生风险的程度。

2. 职业卫生防护标准职业卫生防护标准是指针对不同的职业卫生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要求。

包括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要求等。

3. 职业病阈限值标准职业病阈限值标准是指对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允许接触量进行限制,以确保职工不受其危害。

职业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职业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职业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确保职业卫生管理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国家法律法规1. 《劳动法》:这是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的核心法律,它规定了雇主的职业卫生保护责任,并确立了职工的权利和利益。

在劳动法中,关于职工职业健康方面的规定有助于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

2. 《职业病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的要求。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是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个法律可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是职业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个法律规定了对企业和雇主负有的安全生产责任,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行业标准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这是一项重要的标准,用于对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及确认。

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和监测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进行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并采取措施保护职工的健康。

3. 《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这个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要求,例如通风设施、防护设备等。

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职工的健康。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了有效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制定适当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在职业卫生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2.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制度: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和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提供相关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4. 职业卫生监测制度:建立定期的职业卫生监测机制,对工作环境和职工的健康进行监测与评估。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以上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法规及标准

职业卫生法规及标准

职业卫生法规及标准一、职业卫生法规(一)职业卫生法规的定义和目的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原则制订的职业卫生法规(occupational health laws and regulations),是保障劳动者在安全卫生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的行政管理依据,也是国家用法律形式管理具体职业卫生问题的直接依据。

职业卫生立法是用来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以保证劳动者的健康权利和切身利益。

(二)职业卫生法规的类别我国的职业卫生法规大体有三种类型:1.第一种是专项法律法规,又分4个层次。

(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的职业卫生单性法律;(2)由国务院制订的职业卫生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1980);(3)由卫生部制订的职业卫生行政规章,如《全国职业病防治院所工作实行条例》(4)由地方人大常委会或政府制订的法规,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广东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1988),上海是人民政府颁布的《上海市工业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卫生监督办法》(1983)。

2.第二种为非专项法律法规。

但其中含有相关的条款,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列有“劳动安全卫生”有关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6)中含有乡镇企业必须遵循的法规和采取的职业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条款。

3.第三种是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可作为卫生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重要补充。

这些规范性文件常以决定、办法、规定、意见、通知等形式出现,如《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访毒工作的决定》(1984)、卫生部《关于建立职业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的通知》(1983)、原劳动部颁布的《粉尘危害分级检查规定》(1991)等。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目录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目录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目录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或者接触高浓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有害生物、有害物理因素等不良工作条件下,导致工人得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以规范和指导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一、法律1.1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各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法律规范的基本法律文件。

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职业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防护、职业病诊断和评估、职业病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规定。

1.2 劳动法劳动法是各国对劳动者权益保护进行法律规范的基本法律文件。

在劳动法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如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保护、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职业病事故的处理等内容。

1.3 其他相关法律除了职业病防治法和劳动法,还有一些其他相关法律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规范,如环境保护法、卫生法等。

这些法律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

二、行政法规2.1 职业病防治条例职业病防治条例是各国政府为了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制定的行政法规文件。

该条例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防护、职业病诊断和评估、职业病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标准是为了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而制定的行政法规文件。

标准中通常包含了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评价指标和限值要求等内容。

2.3 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而制定的行政法规文件。

标准中通常包含了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选型、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三、规章3.1 职业病防治规定职业病防治规定是各类行业或者企事业单位为了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行政法规制定的规章文件。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及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及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2 规范、标准(续)
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GBZ/T196-2007) 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 导则》(GBZ/T197-2007)
2 规范、标准(续)
⒂《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⒃《职业病目录》(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卫法 监发[2002]108号)【10大类115种】 [1、尘肺(13);2、放射病(11);3、中毒 (56种,金属类金属12,其他毒物42,肝病、 急性中毒;4、物理(5);5、生物(3);6、 皮肤(8);7、眼(3);8、耳鼻喉口腔(3); 9、肿瘤(8,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 氯乙烯、焦炉工、铬酸盐);10、其他(5))]
1、法律、法规、规章(续)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34 条) 规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 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 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 • 《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 • 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 粉尘; • 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 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 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 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 •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 因素范围的。
2 规范、标准(续)
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 ⑾《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 范》 (GBZ159-2004) ⑿《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160-2004)
2 规范、标准(续)
⒀《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 GB 1165189) 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 贸安全[2000]第189号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 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Page 20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
五个主要关口
1 第一关口
前期预防
2 第二关口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3 第三关口
维护和保障职业病人权益
4 第四关口
5
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 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Page 15
职业病的范围
➢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 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 的疾病。
➢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框架
规范执法行为 规范技术服务
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
事故处理 监督程序 处罚办法 ……
Page 10
健康监护管理 职业病目录 职业病诊断鉴定 技术服务机构管理 危害评价规范 职业卫生监测管理规范 ……
第二章 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
Page 11
《职业病防治法》作为 规范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法 律,是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 生管理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 部门进行职业卫生监管和行 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是制裁 各种职业卫生违法犯罪行为 的有力武器。
工伤保险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
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所劳动保护条例
尘肺病防治条例
Page 7
放射卫生配套规章: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相关卫生标准
··· ···
职业卫生配套规章: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
配套规章:《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第51号令)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 效果评价。放射-其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
Page 25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第一个关口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 应当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 受监督。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阶段,随着工业现 代化的加速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了囊括所 有因职业活动引起的伤害,改劳动卫生为职 业卫生。 1983年职业病报告办法》 1987年《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 、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 定》,规范了职业病的管理,法定职业病名 单扩大到九大类99种。
Page 4
世界职业卫生发展简史
194会议通过的
第14届世界劳动安全卫生 联合国秘书长发表文告指出:
《全球人权宣言》确认, 大会上达成共识:劳动者 各国政府决策者和企业家应将保证
所有人享有公正和良好
在享受就业权利的同时,应 安全和卫生的作业环境作为一切投
的工作条件的权利。
职业病防治法 配套规章
➢职业病危害分类 ➢危害项目申报 ➢高毒物品目录 ➢职业病目录 ➢作业场所管理 ➢作业管理 ➢……
Page 9
职业卫生标准
放射卫生标准
➢作业场所要求 ➢放射防护标准 ➢个人接触剂量 ➢放射疾病诊断 ➢监测规范 ➢放射卫生防护 ➢……
职业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 ➢接触限值 ➢诊断标准 ➢警示标识标准 ➢检侧方法 ➢采样规范 ➢听力保护规范 ➢……
Page 16
职业病的范围 构成法定职业病的四个要件:
劳动者
职业史
四个要件任缺其一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都不属本法所称职业病
国家已公布的职业病分类 和目录中所列职业病
Page 17
职业病的范围 职业病 分类及目录:
十类 132种
➢ 1957年我国首次发布了《关于试行“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职 业病确定为14种
立 项 可行性论证 批准建设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Page 23
设计
施工
防护设施 设计(审查)
建设项目卫生审查
竣工验收
危害控制 效果评价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第一个关口
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 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 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Page 18
职业病的范围 职业病 分类及目录:
尘肺病及其他 呼吸系统疾病 (19)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 尘肺、石棉肺等
职业性 放射性疾病 (11)
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眼病
(9)
(3)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
职业性 化学中毒 (60)
物理因素 所致职业病 (7)
1.中暑
目录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
管理办法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职业卫生标准
··· ···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框架
职业病防治中有关法律关系
劳动者
政府监管部门 履行保护健康义务
主张保护健康权利
Page 8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用人 单位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框架
规范用人单位
放射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 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Page 24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第一个关口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 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Page 12
Page 13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 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 于2011年12月31日审议通过。 ➢2016年7月2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2016年9月 1日起施行。 ➢2017年11月4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2017年11 月5日起施行。
坚守时期
(1966-1980年)
Page 3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阶段,该时期一项 重要工作是制订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 1967年《磷化氢急性中毒和溴甲烷中毒诊断 治疗草案》 1979 年 《 工 业 企 业 设 计 卫 生 标 准 ( TJ3679)》
我国职业卫生发展简史
发展时期
(1980-2002年)
Page 30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二个关口
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 专业人员;
➢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 工程竣工验收前
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
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时
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项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
Page 22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第一个关口
职业病危 害预评价
加强时期
( 2002-至今)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职业病防治法》经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终于在2002 年5月1日起实施! 此后十年间,设计申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 审核、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职业健康 监护和职业病诊断鉴定等方面17个相关配套 规定实施,修订职业卫生标准660多项。
Page 14
内容共7章,88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前期预防 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方针
➢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 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从高到低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
Page 29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二个关口
立法意图
➢ 明确劳动工作过程中职业病防治要求 ➢ 明确用人单位在用人过程中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 明确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利 ➢ 有关组织和社团的职责
➢ 配套规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第 50号令)
Page 28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第一个关口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安监总局50号令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从事职业卫生 检测、评价等技术服务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职业卫生技术服 务机构资质认可与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安监总局47号令
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法 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11+1)
➢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Page 32
Page 31
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二个关口
配套规章(责任制、制度、操作规程)
➢ 责任制(职防法第五条、47号令第34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