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荷载规范与国家规范的区别

合集下载

荷载设计规范

荷载设计规范

荷载设计规范荷载设计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工程结构承载能力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荷载设计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的标准。

首先,荷载设计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例如中国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美国的《建筑荷载规范》(ASCE 7),欧洲的《结构用荷载的设计规范》(EN 1991)等。

这些规范包含了对不同类型的荷载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荷载可以分为静载和动载两类。

静载是指结构稳定状态下的作用力,如重力荷载、活载和地震荷载等。

动载是指结构动态响应过程中的作用力,如风荷载、水荷载和地下水荷载等。

设计荷载应当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计算。

在荷载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荷载的组合和作用方式。

一般情况下,荷载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组合计算,考虑不同荷载的相互作用和可能的最不利情况。

例如,在地震荷载设计中,需要进行静力荷载和地震荷载的组合计算,以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此外,荷载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可维护性。

设计荷载应确保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内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且能够抵抗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如腐蚀、疲劳和震动等。

设计荷载还应考虑结构的可维护性,以方便结构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荷载设计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验证。

设计人员应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荷载进行准确计算,并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

钢结构的验算一般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的验算一般采用极限平衡设计方法。

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原材料的材质和性能等因素,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计算结果。

综上所述,荷载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设计环节。

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合理选择和计算设计荷载,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考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可维护性,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验证,以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工程的需要。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征求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征求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征求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21.12.01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2.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征求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相关单位:
经我厅立项,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组织修订的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征求你们意见。

请从广东建设信息网(政务版,网址:
)下载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组织研究和提出修改意见,于2022年1月1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厅科技信息处(电子版请发至
**************.cn)。

附件:1.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
2.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表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年12月1日。

现行广东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范汇总(更新至2013_共73本)

现行广东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范汇总(更新至2013_共73本)

广东省现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程汇总(截至2013年)序号标准编号书名(一)建筑结构1.DBJ15-2-90建筑结构荷载规定2.DBJ/T15-13-95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规程3.DBJ15-16-95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工程4.DBJ/T15-15-95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设计规程5.DBJ/T15-46-2005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6.DBJ/T15-7-2007冷轧变形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7.DBJ15-61-2008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制品技术规程8.DBJ/T15-80-2011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9.DBJ/T15-81-2011建筑混凝土结构耐火设计技术规程10.DBJ15-93-201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程11.DBJ15-92-20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DBJ15-95-201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13.DBJ/T15-91-2013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二)地基基础14.DBJ/T15-17-96大直径锤击沉管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规程15.DBJ/T15-20-97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16.DBJ15-31-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7.DBJ15-38-200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8.DBJ/T15-22-2008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19.DBJ15-63-200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啮合接头技术规程20.DBJ/T15-70-2009土钉支护技术规程21.DBJ/T15-79-2011刚性-亚刚性桩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技术规程(三)检测检验22.DBJ/T15-35-2004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和抗剪性能检测技术规程23.DBJ/T15-45-2005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24.DBJ15-60-2008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25.DBJ/T15-73-2010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检验评定规程26.DBJ/T15-85-2011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数据标准27.DBJ/T15-88-2011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技术规程28.DBJ/T15-87-2011城市桥梁检测技术标准29.DBJ/T15-86-2011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四)其他30.DBJ/T15-26-2000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31.DBJ15-54-2007工程建设专业人才资源信息数据标准32.DBJ/T15-64-2009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技术规程33.DBJ/T15-72-2010应用冲击压实技术处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规程(五)建筑节能34.DBJ15-50-2006《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35.DBJ15-51-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36.DBJ15-52-2007公共和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37.DBJ15-65-2009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8.DBJ15-66-2009建筑门窗幕墙玻璃贴膜节能技术规程39.DBJ/T15-69-2009建筑节能材料性能评价及检测技术规程40.DBJ/T15-83-2011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1.DBJ/T15-78-2011民用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规程42.DBJ15-91-2012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43.DBJ/T15-89-2012〈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广东省实施细则44.DBJ/T15-90-2012〈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广东省实施细则(六)墙体工程45.DBJ/T15-18-97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砌体工程技术规程46.DBJ/T15-21-97瓷质幕墙工程技术规程47.DBJ/T15-25-2000轻板墙体工程技术规程48.DBJ/T15-32-2003非承重蒸压灰砂砖墙体工程技术规程49.DBJ/T15-43-2005非承重蒸压泡沫混凝土砖墙体工程技术规程50.DBJ/T15-67-2009纸蜂窝墙板轻质墙体工程技术规程51.DBJ/T15-84-2011蒸压陶粒混凝土墙板应用技术规程(七)建筑材料52.DBJ/T15-24-2000建筑给水交联聚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53.DBJ/T15-29-2001建筑给水聚丙烯(PP-R)管道工程技术规程54.DBJ15-30-2002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55.DBJ/T15-33-2003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56.DBJ/T15-36-2004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57.DBJ/T15-37-2004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58.DBJ/T15-44-2005埋地硬聚氯乙烯缠绕式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59.DBJ15-49-2006埋地排水钢肋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60.DBJ15-53-2007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内衬改性聚氯乙稀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61.DBJ15-58-2008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62.DBJ15-62-2008轻珠混凝土技术规程63.DBJ/T15-68-2009软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规程(八)建筑防水64.DBJ/T15-19-2006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九)消防工程65.DBJ15-23-99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66.DBJ15-34-2004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67.DBJ/T15-39-2005燃气直燃型机组机房防火设计规范68.DBJ/T15-40-2005IG-541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69.DBJ/T15-41-2005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70.DBJ/T15-42-2005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71.DBJ15-47-2005IG-10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72.DBJ15-48-2005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73.DBJ15-55-2007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广东荷载规范与国家规范的区别

广东荷载规范与国家规范的区别

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15-101-2014学习笔记Deer按: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15-101-2014于2014年9月22日发布,2014年12月1日实施,不过直到2015年6月底才拿到实体书。

跟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以下简称荷规GB50009)相比,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15-101-2014(以下简称省荷规)深化、细化、补充的内容有:一、第3.1.1条可变荷载的列举增加消防车荷载、施工堆载、工作时的擦窗机荷载、屋顶直升飞机荷载。

条文说明中指出,荷规GB50009中对水位不变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水位变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省荷规中水压力不再区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一律按可变荷载考虑。

二、第3.2.5条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给出地下水压力、消防车荷载及施工堆载的分项系数取值。

1、按历史最高水位计算承载力时,地下水压力分项系数取1.0,无承压水情况下最高水位一般取到地面;其他情况下水压力分项系数取1.2。

2、消防车荷载分项系数取1.0。

3、施工堆载分项系数取1.0。

4、条文说明中指出:①可按长期稳定水位进行裂缝验算,若无长期稳定水位资料,正常使用状态验算时水位可取室外地坪以下1m处标高。

②结构整体计算时,可仅考虑移动式擦窗机的轨道及支墩等自重的影响,影响范围内取等效均布自重标准值,擦窗机移动的相关区域活荷载标准值可取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在构件的内力及配筋计算中,分构件按擦窗机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情况对构件进行调整复核,以满足构件的强度及变形要求,可不考虑擦窗机活荷载对构件挠度及裂缝宽度的影响。

三、第5.1.1条对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的补充和细化:1、第6项之类别(1)增加百货食品超市,活荷载标准值为5.0KN/m2,组合值系数0.9,频遇值系数0.9,准永久值系数0.8。

【Deer按:条文说明中指出,百货食品超市活荷载系按货架高度2.3m、净距0.6m考虑,如果货架高度较高、或放置的货品不是百货食品类,应按实际情况考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是一种制定和规定建筑物结构设计荷载的准则和依据。

它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不利的外部力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安全和耐久。

荷载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提供可靠的设计数据,以使工程师和设计师能够设计、计算和评估构件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1. 背景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荷载是指在建筑系统中产生的各种力和作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制定是为了将这些力和作用转化为设计参数,以便工程师能够根据这些参数进行结构设计。

2. 目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在设计使用寿命内的正常使用条件下,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外力的作用,防止结构发生破坏或倒塌的风险。

3. 国家标准不同国家或地区都会制定相应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例如,在中国,有《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 50009-2012)规定了建筑物的设计荷载标准。

而美国则有《美国国家建筑规范》(ASCE 7)来规定建筑结构荷载。

4. 荷载类型建筑结构荷载可以分为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两大类。

静态荷载包括常规荷载、额外荷载等,动态荷载则包括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使用条件,确定所需要考虑的各种荷载类型和参数。

5. 荷载计算方法建筑结构荷载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

这种方法要求将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和活载两部分,并进行组合计算。

永久荷载是指长期存在于结构中的自重、设备重量等,而活载则是指变化的荷载,如人员、家具、风荷载等。

6. 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还规定了荷载的标准值。

标准值是指在特定的设计情况下,建筑物所需要承受的荷载的预测值。

这些标准值是根据实际测量和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和工程经验得出的。

7. 荷载与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于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工程师必须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合理计算和确定结构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构件连接等参数,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结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是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础,它为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了设计和计算所需的可靠数据。

中山基本风压及粗糙度

中山基本风压及粗糙度

中山基本风压及粗糙度中山市基本风压及地面粗糙度主送:结构总工及专业主要负责人抄送:建筑总工及专业主要负责人事由:确定中山市基本风压及确定地面粗糙度的方法一.依据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定》DBJ15-2-90,中山市30年一遇基本风压变换为50年一遇基本风压:1.依据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定》DBJ15-2-90,中山市3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W0=0.60KN/㎡;2.参考比对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两套规范比较,同时有列出的城市50年一遇基本风压比30 年一遇基本风压增加0.05 KN/㎡(如广州市由0.45KN/㎡增加到0.50KN/㎡、深圳市由0.70KN/㎡增加到0.75KN/㎡、汕头市由0.75KN/㎡增加到0.80KN/㎡、阳江市由0.65KN/㎡增加到0.70KN/㎡等等);3.依据张相庭著《结构风工程》介绍:中山市大部分地区50年一遇基本风压按陆地很少出现的11级暴风最大风速117km/h (32.5m/s)换算W0=v2/1630=32.5x32.5/1630=0.648KN/㎡(取0.648KN/㎡)。

4.建议参考上述依据中山市大部分地区50年一遇基本风压取W0=0.65KN/㎡,南部及沿海镇区(如坦洲镇、神湾镇、板芙镇、三乡镇、南朗镇、中山港区)50年一遇基本风压取W0=0.70KN/ ㎡.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规定:风荷载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 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周围房屋平均高度h≤9m)——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9m<h≤18m)——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h>18m)。

平均高度具体意义详见规范条文说明中山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年3月。

广东荷载规范

广东荷载规范广东荷载规范制定的宗旨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实现有效的负荷管理,并防止建筑物结构中存在的工程问题,在国内已是建筑及其他建设领域中重要的荷载标准之一。

广东荷载规范旨在规范建筑及其他建设工程荷载的计算规则、分类、系数及抗震设计要求,其生效范围是针对广东省(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内的建设工程,其荷载标准涵盖了地震及其它结构荷载、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技术要求,覆盖了诸如建筑物、土木工程、悬臂梁、悬挑物、桥梁、隧道等建设工程。

一、荷载的分类在《广东荷载规范》中,荷载分为自然荷载、人工荷载和抗震荷载,并且列举了每一荷载项的程度、数量和限值。

1、自然荷载:自然荷载是指地震、风、雪等自然灾害形成的荷载。

《广东荷载规范》要求建筑物应能承受普遍存在的一系列自然荷载,如最大风压、最大风速、雪压、地震、水动力和地质失稳等。

2、人工荷载:人工荷载是指人工引起或建立的建设物设计受力方式所产生的荷载,包括自重、载荷、分布等。

《广东荷载规范》要求建设物应承受建筑物自重、载荷、分布等,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而变,地面荷载及屋顶荷载应按使用荷载标准计算。

3、抗震荷载:抗震荷载指地震波通过地面后,使建筑物及其元件和件产生的荷载,《广东荷载规范》根据抗震度级评定建筑物的抗震要求,要求建筑物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实施抗震设计时,必须考虑地震波施加的荷载强度及形式,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二、荷载的程度荷载的程度根据《广东荷载规范》的规定,可以分为静荷载和动荷载。

1、静荷载:静荷载是指静止不变的荷载,主要是永久荷载和超长期荷载,包括构件自重和构件上的负荷,以及其他的永久或长期的负荷。

2、动荷载:动荷载是由于外界应力作用而产生的,主要是短期荷载,它包括地震、风、雪和其他结构类型的荷载,当这些荷载作用于建筑物时,其形式多变,因此需要考虑其影响,以保证其安全可靠性。

三、荷载的计算和计算系数荷载的计算根据《广东荷载规范》规定,首先要明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抗震破坏等级,以及使用情况,然后根据荷载的类型和强度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荷载的系数和材料的特性。

粤港荷载规范关于风荷载计算的对比研究

第51卷第7期2021年4月上建㊀筑㊀结㊀构Building StructureVol.51No.7Apr.2021DOI :10.19701/j.jzjg.2021.07.020作者简介:陈学伟,博士,高级工程师,Email:dinochen1983@㊂粤港荷载规范关于风荷载计算的对比研究陈学伟1,㊀辛展文2,㊀杨㊀易3,㊀林㊀哲1(1WSP 科进香港有限公司,香港999077;2拉瓦尔大学土木与水工程系,魁北克市G1V 0A6;3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510640)[摘要]㊀风荷载计算是建筑结构荷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荷载规范体系不尽相同㊂目前,广东省风荷载设计规范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12)实行,香港地区按照2019年新修订的荷载规范实行㊂从计算方法和基本参数两方面比较广东省与香港地区荷载规范的中风荷载取值的异同;通过编程实现粤港地区建筑结构风荷载计算㊂对一超高层建筑工程案例进行结构设计风荷载的分析,获得了两地顺风向风荷载㊁横风向风荷载以及基本风压等重要数据,比较计算结果差异,发现香港地区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风荷载比广东地区更大,引起该差异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参考风压取值不同㊂[关键词]㊀荷载规范对比;风荷载设计;广东荷载规范;香港荷载规范中图分类号:TU973+.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8X (2021)07-0133-06[引用本文]㊀陈学伟,辛展文,杨易,等.粤港荷载规范关于风荷载计算的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2021,51(7):133-138.CHEN Xuewei,XIN Zhanwen,YANG Yi,et parative research of wind load calculation in Guangdong andHong Kong load codes[J].Building Structure,2021,51(7):133-138.Comparative research of wind load calculation i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load codesCHEN Xuewei 1,XIN Zhanwen 2,YANG Yi 3,LIN Zhe 1(1WSP Hong Kong Ltd.,Hong Kong 999077,China;2Department of Civil and Water Engineering,Laval University,Quebec,G1V 0A6,Canada;3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Abstract :Calculation of wind loa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eps in the load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Wind load codes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not all the same.At present,the wind load design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GB 50009 2012),while the wind load code implemented in Hong Kong is a newly revised edition in 2019.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wind load values in load cod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ong Kong were compared from two aspects of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basicparameters.Wind load calcula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 i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area was realized through programming.The structural design wind load analysis of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engineering case was conducted toobtain important data such as downwind wind load,cross-wind wind load and basic wind pressure in the two places.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i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the wind load us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in Hong Kong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Guangdong Province.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reference wind pressures are different.Keywords :load code comparison;wind load design;Guangdong load code;Hong Kong load code0㊀引言风荷载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沿海超高层建筑尤其重要㊂高层建筑抗风设计方法有规范设计㊁风洞试验㊁数值风洞模拟仿真,其中规范是基准㊂目前,广东省参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12)[1]编制了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 15101 2014)[2](简称广东规范),另外有部分抗风细节体现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3]中㊂香港地区按照2019年新修订的Codeof practice on wind effects in Hong Kong 2019[4](简称香港规范)实行㊂根据Explanatory notes to the code of practice onwind effects in Hong Kong 2019[5](香港风荷载规范注释),2019年版香港规范与2004年版香港规范[6]相比,与国际规范更加接近,特别参考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规范AS /NZS 1170.2㊁美国规范ASCE 7-16和欧洲规范BS EN 1991-1-4㊂建㊀筑㊀结㊀构2021年近年来,有关学者针对各国荷载规范中风荷载的计算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研究:朱凡等[7]比较了2004年版香港规范[6]与中国大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12);刘刚[8]对中美规范中风荷载的计算分析进行了比较;赵杨等[9]从 阵风荷载因子 的角度对中美日加澳五国的荷载规范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夏瑞光[10]从平均风荷载和脉动风荷载的角度对比了中澳欧三个国家与地区的荷载规范;申跃奎等[11]对中美英三国荷载规范中风荷载的重要参数进行了比较㊂对比广东规范与香港规范中有关风荷载的计算,可为结构抗风设计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有利于了解广东省㊁香港地区甚至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荷载规范中有关风荷载计算的差异,对粤港两地的工程项目尤其重要㊂1㊀粤港荷载规范对比广东规范与香港规范对建筑主体结构的风荷载计算不尽相同㊂本节总结了两套规范风荷载计算参数与计算公式的差异性,从这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㊂1.1计算公式广东规范与香港规范的基本计算公式对比见表1㊂两套规范顺风向风荷载的计算形式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规范只需要计算两个方向(X,Y 向,图1(a))的风荷载,而香港规范需要验算四个方向(ʃX1,ʃX2向,图1(b))风荷载,并且香港规范可以计算任意风向角下的风荷载,适用于更复杂的风环境㊂在横风向风荷载计算上,广东规范通过各楼层风荷载和基底总剪力来衡量风作用,香港规范则通过基底弯矩来衡量㊂在计算得到横风向基底弯矩后,香港规范需要根据横风向基底弯矩对顺风向风荷载进行修正,从而与横风向基底弯矩相匹配,修正后的顺风向风荷载将会增大,结果更为保守㊂广东规范不需要修正顺风向风荷载㊂在计算扭转风荷载时,香港规范采用一个更简单的计算模型,将顺风向风荷载作用点偏移一个水平距离e,扭转风荷载等于该偏移距离乘以顺风向风荷载,然后取四个方向下扭转风荷载的较大值㊂相比之下,广东规范扭转风荷载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涉及更多参数㊂广东规范对顺风向与横风向的风振加速度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计算公式,香港规范使用一个公式计算风振加速度㊂粤港荷载规范基本计算公式表1计算参数广东规范香港规范顺风向风荷载w k=βzμsμz w0W z=Q z C f S q,z B横风向风荷载w Lk=gw0μz C LᶄB z㊀1+R L2横风向基底弯矩M xx,base=ʃG ryγwξ0.5yρaN1.3y(BD)0.15b0.215㊀2γw Q h/ρa1+3.7I v,h()3.3H2b3顺风向荷载修正不需修正需根据横风向基底弯矩进行修正扭转风荷载w Tk=1.8gw0μH C Tᶄz H()0.9㊀1+R T2ΔT z=max{e1W z,ʃx1,e2W z,ʃx2}风振加速度a D,z=2gI10w Rμsμz B zηa Bm(顺风向);a L,z=2.8gw RμH BmφL1(z)㊀πS FL C sm4(ζ1+ζa1)(横风向)A z=G ryρaξ0.5y N1.3y(BD)0.15b0.215㊀2S r Q h/ρa1+3.7I v,h()3.3H b3Mh㊃2+ηy3㊃Z Hb()ηy㊀㊀注:w k为风荷载标准值,kN/m2;βz为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μs为风荷载体型系数;μ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0为基本风压,kN/m2;w Lk为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kN/m2;g为峰值因子,可取2.5;CᶄL为横风向风力系数;B z为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R L为横风向共振因子;w Tk为扭转风荷载,kN/m2;μH为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C Tᶄ为风致扭矩系数;R T为扭转共振因子;z为楼层标高,m;H为建筑总高度, m;a D,z为高层建筑z高度处顺风向风振加速度,m/s2;I10为10m高度名义湍流度,A,B,C,D四类地面粗糙度分别取值0.12,0.14,0.23,0.39; B为迎风面宽度,m;m为结构单位高度质量,t/m;ηa为顺风向风振加速度的脉动系数;w R为重现期为R年的风压,kN/s2;a L,z为高层建筑z高度处横风向风振加速度,m/s2;S FL为无量纲横风向广义风力功率谱;C sm为横风向风力谱的角沿修正系数;φL1(z)为结构横风向第1阶振型系数;ζ1为结构横风向第1阶振型阻尼比;ζa1为结构横风向第1阶振型气动阻尼比;W z为高度Z上,每单位高度所受的顺风荷载,kN/m2;Q z为经过屏障效应㊁地形影响和风向调整后的设计风压,kN/m2;C f为力系数;S q,z为尺寸和动力系数;G ry为1h内横风共振响应的标准偏差峰值因子;γw为极限风荷载系数,取1.4;ξy为阻尼与横风向振动临界阻尼的比值;ρa为空气质量密度,取1.4;N y为与横风方向一致的模态的基本频率;(BD)b为超过建筑顶部三分之一高度的闭合矩形的平均平面面积;Q h为在建筑有效高度H e处的设计风压Q z;I v,h为在建筑有效高度H e 处的风湍流强度,可以取高度h处的滞流强度I o,h,或从风洞试验中获得,或者用Engineering Sciences Data Unit(ESDU)的方法计算而得;H b为地面以上建筑结构的高度,不包括主要屋顶以上的不规则屋顶高度;e1,e2为顺风荷载假设作用点到区域几何中心偏移的水平距离;S r为不同重现期下的风压系数;M h为2H b/3高度以上的建筑质量;ηy为用于描述近似振型偏差随高度变化的参数㊂431第51卷第7期陈学伟,等.粤港荷载规范关于风荷载计算的对比研究图1㊀风荷载计算方向示意图1.2基本参数图2㊀风荷载计算程序运行界面广东规范与香港规范的计算参数在取值规定与测量方法上各有差异㊂部分计算参数命名有区别,但意义相同,比如广东规范中的基本风压和香港规范中的参考风压,计算参数对比见表2㊂2㊀工程实例计算2.1风荷载计算程序编写为了计算与比较适用粤港两地不同荷载规范体系下的风荷载计算结果,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Delphi 编制风荷载计算程序[12-13]㊂该计算程序具有检验规范适用条件㊁进行风荷载分析㊁生成风荷载计算简图及导出计算结果到Excel 等功能㊂程序界面如图2所示㊂粤港荷载规范基本计算参数对比表2计算参数广东规范香港规范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 四类地面粗糙度采取统一的地面粗糙度,通过地形因子和折减高度考虑周边地形与建筑群的影响风振作用采用风振系数βz 进行考虑采用尺寸和动力系数S qz 合并考虑动力结构与静力结构两大类基本风压w 0在空旷地面以上10m 高处,按50年的风重现期,10min 内测得的平均风速参考风压Q oz 对应外海上平均风速为59.5m /s 的风暴,在500m 的参考高度处的测量结果阻尼比ξ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由设计人员决定根据结构类型与建筑纵横比给出明确的阻尼比选择规定计算程序可以在不建模的情况下,通过读取建筑尺寸㊁结构动力特性㊁风气候特征等参数信息,计算出建筑结构的顺风向风荷载㊁横风向风荷载㊁扭转风荷载与风振加速度㊂风荷载计算程序结果输出界面见图3㊂2.2程序计算结果准确性检验利用编写得到的计算程序,对某地上67层的超高层建筑进行风荷载计算㊂该超高层建筑结构总高度295.1m,建筑长度46.9m,宽度46.9m,建筑平面体型为方形,结构总质量为131220t,顺风向基本531建㊀筑㊀结㊀构2021年图3㊀风荷载计算软件结果输出示意图自振周期为6.786s,横风向基本自振周期为6.3s,阻尼比取0.05,舒适度阻尼比为0.02㊂广东规范与香港规范对部分风荷载计算参数的取值与规定不尽相同,这些参数包括基本风压和地面粗糙度㊂在本算例中,根据广东规范进行计算时,基本风压取0.75kN /m 2,地面粗糙度为B 类地貌㊂根据香港规范进行计算时,参考风压按表3[4]采用,该参数在香港规范风荷载分析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广东规范中基本风压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乘积,此参数在两套规范中的取值对比可见3.5节㊂[4]㊀㊀香港规范在香港全地区采取统一的地面粗糙度,对周边地形与周围建筑群的考虑体现在地形因子和折减高度两个参数上,在本算例中,对应广东规范中对B 类地貌的定义(田野㊁乡村㊁丛林㊁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折减高度可取0,地形因子取1㊂建筑结构整体模型如图4所示㊂使用PKPM 对基于广东规范自编的风荷载计算程序的电算结果进行检验[14],对比结果显示PKPM 与自编软件计算得到的顺风向基底总剪力相差1.86%,横风向基底总剪力只相差0.34%㊂各层风荷载计算结果对比见图5㊂图4㊀工程实例分析模型图5㊀自编程序与PKPM 风荷载计算结果对比㊀㊀两个软件风荷载计算结果在层高变化的楼层有差别,PKPM 比自编程序计算结果稍大,其中首层和顶层的计算结果误差最大,其余结果接近㊂差异出现的原因可能是PKPM 软件在计算风荷载时,考虑了其他效应的影响,这个效应与层高的变化和边界条件的改变有关㊂基于香港规范自编的风荷载计算软件的准确性,通过手算屋面层的顺风向风荷载㊁横风向基底弯矩㊁扭矩㊁风振加速度进行校核,最后得到的计算结果和程序运行结果相吻合,见表4㊂3㊀计算结果对比分析3.1顺风向风荷载结果对比两套规范的顺风向风荷载计算结果对比见图6,香港规范中规定的+X 1,+X 2向相当于广东规631第51卷第7期陈学伟,等.粤港荷载规范关于风荷载计算的对比研究㊀㊀㊀㊀屋面层风荷载计算结果对比表4计算参数顺风向风荷载/(kN /m)横风向基底弯矩/(kN ㊃m)扭转风荷载/(kN /m)风加速度/(m /s 2)电算+X 1向744.05 1.12ˑ107978.59-X 1向658.62 1.22ˑ107866.04+X 2向744.05 1.12ˑ107978.59-X 2向658.62 1.34ˑ107866.040.319(最大值)手算+X 1向744.05 1.12ˑ107978.59-X 1向658.62 1.22ˑ107866.04+X 2向744.05 1.12ˑ107978.59-X 2向658.62 1.34ˑ107866.040.319(最大值)平均误差0%0%0%0%图6㊀粤港荷载规范顺风向风荷载对比范中的X ,Y 向㊂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可得:1)两套规范计算得到的顺风向风荷载沿层高变化趋势一致,但在层高变化的楼层,香港规范的风荷载变化比广东规范显著;2)广东规范计算得到的X 向顺风向风荷载作用下的基底总剪力比香港规范小64.98%,Y 向顺风向风荷载作用下的基底总剪力比香港规范小61.64%;3)X 向顺风向风荷载偏差比Y 向的大㊂3.2横风向风荷载结果对比㊀㊀在分析建筑结构的横风向风荷载时,广东规范给出了各楼层横风向风力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计算得横风向基底剪力㊁横风向基底弯矩㊂然而,香港规范只给出了横风向基底弯矩的计算公式㊂要对比分析两套规范的横风向风荷载效应,需要先根据广东规范计算出各楼层横风向风力,在此基础上算得横风向基底弯矩,再与根据香港规范算得的横风向基底弯矩进行对比㊂根据广东规范计算而得的各层横风向风荷载如图7所示㊂通过各楼层的横风向风荷载,计算得广东规范下X ,Y 向横风向基底弯矩分别为8.8ˑ106,图7㊀广东规范横风向风荷载计算结果1.07ˑ107kN ㊃m㊂根据香港规范公式计算的横风向基底弯矩X ,Y 向分别为1.20ˑ107,1.34ˑ107kN ㊃m㊂广东规范横风向基底弯矩与香港规范相比,X 向减小25.94%,Y 向减小20.13%㊂由此可知:1)两套规范衡量横风向风效应的计算参数和公式不同,广东规范给出计算各层横风向风荷载的公式,香港规范给出横风向基底弯矩的公式;2)广东规范计算得到的横风向基底弯矩比香港规范小,在本算例中X ,Y 向分别减小25.94%和20.13%;3)从本算例可知两套规范下X 向的横风向基底弯矩偏差比Y 向大㊂3.3扭转风荷载结果对比香港规范在计算扭转风荷载时,取四个方向上计算得到的扭转风荷载的较大值;广东规范采用一个公式进行计算㊂根据两套规范计算的扭转风荷载结果如图8所示㊂图8㊀粤港荷载规范扭转风荷载对比图9㊀粤港荷载规范采用风压值对比在8层以下,香港规范计算得到的扭转风荷载比广东规范大;在8层及以上,香港规范扭转风荷载731建㊀筑㊀结㊀构2021年的计算结果比广东规范小,两者之间的偏差随着层高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偏差出现在顶层,香港规范下的扭转风荷载比广东规范小48.54%㊂可见在低楼层香港规范考虑的扭转风荷载比广东规范大,而在高楼层广东规范下的扭转风荷载更大㊂3.4风振加速度计算结果对比在本算例中,根据广东规范计算风振加速度时,10年重现期风压取0.45kN/m2,计算得风振加速度为0.119m/s2(顺风向)和0.337m/s2(横风向)㊂根据香港规范,回归周期取10年,计算得风振加速度为0.319m/s2,对应的方向为横风向,该值与广东规范计算得到的横风向风振加速度(0.337m/s2)接近,两套规范的风振加速度计算结果相似㊂3.5不同高度处参考风压对比为了进一步了解风荷载计算结果的差异由来,本文对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参数㊁不同高度处的风压值进行计算分析㊂根据香港规范,全香港地区采取统一的地面粗糙度㊂广东规范部分取沿海城市深圳所采用的基本风压0.90kN/m2进行对比,对应回归周期100年㊂这一基本风压比广东省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基本风压大㊂计算结果对比见图9㊂由图9可见:1)两套规范采用的风压值沿层高变化趋势大致相同;2)广东规范所采用的基本风压值比香港规范的小;3)广东规范中沿海地区A类地面粗糙度下的风压值与香港地区采用的风压值最接近㊂香港规范下的顺风向风荷载和风压值均比广东规范大,由此可见两套规范下顺风向风荷载的其中一部分差异是由风压值的不同引起的,风压值的取值差别来自于测量方法的差异(表2)㊂4㊀结论风荷载是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重要基准,涉及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经济㊂本文在深入研究和详细对比粤港荷载规范基础上,依据规范中的风荷载计算模型,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Delphi成功编制了两款风荷载计算程序㊂通过对一栋超高层建筑㊀㊀㊀工程实例的风荷载分析,验证了风荷载计算程序的准确性,计算精度达到商用软件PKPM标准,对比了两套规范下顺风向风荷载㊁横风向风荷载㊁扭转风荷载㊁风振加速度和不同高度处参考风压的计算结果㊂通过规范对比和工程算例发现,粤港两地荷载规范的计算模型㊁基本参数㊁计算公式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粤港邻近地区的建筑,即使建筑体型和结构动力特性相似,但风荷载取值存在显著差异㊂参考文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15 101 2014[S].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4.[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Code of practice on wind effects in Hong Kong2019[S].Hong Kong:Building Department of Hong Kong,2019.[5]Explanatory notes to the code of practice on wind effectsin Hong Kong2019[S].Hong Kong:BuildingDepartment of Hong Kong,2019.[6]Code of practice on wind effects in Hong Kong2004[S].Hong Kong:Building Department of Hong Kong,2004.[7]朱凡,魏德敏.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风荷载规范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146-148. [8]刘刚.中国与美国规范风荷载计算分析比较[J].钢结构,2010,25(12):47-52,79.[9]赵杨,段忠东,YUKIO TAMURA,等.多国荷载规范中阵风荷载因子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31(11):1465-1471.[10]夏瑞光.风荷载规范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2.[11]申跃奎,方圆,高宝中,等.中㊁美㊁英三国风荷载规范重要参数的比较[J].钢结构,2014,29(1):40-43,7. [12]何光渝,雷群.Delphi常用数值算法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何浩.Delphi4.0多媒体实用编程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14]王小红,罗建阳.建筑结构CAD-PKPM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31。

广东荷载规范

广东荷载规范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农村和城市发展,以及不断提高的建筑要求,令广东省荷载规范的要求不断增加。

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质量和可持续性,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荷载规范的文件。

《广东荷载规范》分为四个部分:荷载规范、荷载指数、荷载计算和荷载验证。

其中,荷载规范是根据《全国建筑规范》和《地震工程荷载规范》等文件,根据广东省各类建筑物受力状况和有关要求,确定的一系列荷载标准。

它是确定建筑物结构荷载的最基本依据,是建筑物设计、施工、管理等各环节的重要参考。

荷载指数是建筑结构设计实施时用于确定荷载类别和荷载系数的参考数据。

根据《广东荷载规范》,荷载指数将荷载划分为五类,并给出了每类荷载的荷载系数。

随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风险的由来,荷载指数不断发展,对建筑物高效安全的搭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荷载计算是指根据建筑物受力状况,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物受力状况,通过受力计算方法计算出建筑物的荷载。

荷载计算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技术性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荷载验证是指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状况,运用有关计算方法,将建筑物的荷载数据与设计荷载数据进行比较,确认建筑物的受力状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认建筑物是否安全可靠。

《广东荷载规范》旨在统一全省建筑物荷载规范,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促进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出台的《广东荷载规范》旨在指导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首先,根据《广东荷载规范》,要求建筑物应符合有关规定,满足相关荷载标准,否则将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其次,根据《广东荷载规范》,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应按照有关荷载规范进行荷载计算和荷载验证,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

此外,建设者还应定期检查和进行荷载测试,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确保建筑物的建造具有高效安全性能。

广东荷载规范的出台为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满足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是国家标准,也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规范。

它主要用于指导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合理确定和应用荷载参数,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

以下是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详细介绍。

一般规定主要包括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荷载与构件的相关要求等内容。

这些一般规定为后续的具体荷载规定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前提条件。

荷载的种类和组合方面,主要规定了建筑荷载的分类和等级。

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两类。

永久荷载是指建筑物自身的重量以及与建筑物永久连接的设备、构件的重量等。

可变荷载是指建筑物使用阶段可能出现的荷载,如人员、设备、储存物品等。

在荷载组合方面,荷载的组合有多种情况,规范中给出了不同种类荷载组合的计算方法,以确保能够合理地考虑建筑物运行时各种荷载的影响。

荷载参数方面,规范中对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参数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中,永久荷载涵盖了建筑物自身重量、使用负荷、设备、固定构件等参数,而可变荷载则涵盖了人员、设备、储存物品等参数。

规范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对不同的荷载参数提出了具体计算要求。

荷载的计算方面,规范中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要求。

通过考虑不同荷载组合、荷载系数和抗震设防状况等因素,规范提供了一套能够满足不同建筑物需求的计算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和重要性,规范中还给出了特殊结构和特殊建筑物的荷载计算要求。

这些特殊规定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特点和安全需求。

总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是指导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的重要规范。

通过合理应用其中的荷载参数和计算方法,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遵守该规范,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注重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规范意识和技术水平,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15-101-2014学习笔记Deer按: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15-101-2014于2014年9月22日发布,2014年12月1日实施,不过直到2015年6月底才拿到实体书。

跟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以下简称荷规GB50009)相比,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15-101-2014(以下简称省荷规)深化、细化、补充的内容有:一、第3.1.1条可变荷载的列举增加消防车荷载、施工堆载、工作时的擦窗机荷载、屋顶直升飞机荷载。

条文说明中指出,荷规GB50009中对水位不变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水位变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省荷规中水压力不再区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一律按可变荷载考虑。

二、第3.2.5条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给出地下水压力、消防车荷载及施工堆载的分项系数取值。

1、按历史最高水位计算承载力时,地下水压力分项系数取1.0,无承压水情况下最高水位一般取到地面;其他情况下水压力分项系数取1.2。

2、消防车荷载分项系数取1.0。

3、施工堆载分项系数取1.0。

4、条文说明中指出:①可按长期稳定水位进行裂缝验算,若无长期稳定水位资料,正常使用状态验算时水位可取室外地坪以下1m处标高。

②结构整体计算时,可仅考虑移动式擦窗机的轨道及支墩等自重的影响,影响范围内取等效均布自重标准值,擦窗机移动的相关区域活荷载标准值可取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在构件的内力及配筋计算中,分构件按擦窗机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情况对构件进行调整复核,以满足构件的强度及变形要求,可不考虑擦窗机活荷载对构件挠度及裂缝宽度的影响。

三、第5.1.1条对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的补充和细化:1、第6项之类别(1)增加百货食品超市,活荷载标准值为5.0KN/m2,组合值系数0.9,频遇值系数0.9,准永久值系数0.8。

【Deer按:条文说明中指出,百货食品超市活荷载系按货架高度2.3m、净距0.6m考虑,如果货架高度较高、或放置的货品不是百货食品类,应按实际情况考虑。

】2、第12项楼梯之类别(1)在“多层住宅”后增加“(含单层)”,即明确该项活荷载取值(2.0KN/m2)适用于七层及七层以下住宅。

3、表注3,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通风机房、电梯机房活荷载不包括基础自重,对特殊设备按具体产品情况采用。

4、表注5,由荷规GB50009的“第8项消防车活荷载,当双向板楼盖板跨介于3m×3m~6m×6m之间时,应按跨度线性插值确定”修改为“第8项消防车活荷载及550KN消防车活荷载根据不同板跨和不同折算覆土厚度的取值按附录B表B.0.1~B.0.4采用”。

四、第5.1.2条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给出医院建筑、物资仓库、商业仓库等特殊建筑的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

【Deer按:要注意的是表附注3,物资仓库类别(2)之三类机电产品库活荷载标准值分货架和堆码2种情况分别取值,类别(3)之三类化工、轻工物资库及类别(4)建筑材料库活荷载标准值分楼面和地面2种情况分别取值。

】五、第5.3.1条屋面类别增加“有太阳能板的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5KN/m2,组合值系数0.7,频遇值系数0.6,准永久值系数0.5。

并增加附注5,有太阳能板的屋面活荷载有资料时可按实际采用。

条文说明中指出:①屋顶运动场地的活荷载参照体育馆运动场取4.0KN/m2,与正文表5.3.1中屋顶运动场地的活荷载取3.0KN/m2不一致(荷规GB50009中同样存在这个不一致)。

【Deer按:根据编制说明(P152),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设计时仍以正文为准。

】②地下室顶板活荷载可参考屋面活荷载采用,地下室顶板作为室外园林景区时,如为草坪或硬质铺地则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宜小于3.5KN/m2,如为灌木则不宜小于5. 0KN/m2。

六、第5.5.1条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地下室顶板用作施工堆放材料或临时工场时应按实际情况考虑荷载,对于室内地下室顶板不宜小于5.0KN/m2,对于室外地下室顶板不宜小于10.0KN/m2。

条文说明中指出:①高低层相邻的屋面,在设计低层屋面构件时尚应考虑施工时临时荷载,并在施工图上注明。

【Deer按:此内容在规范正文中无表示,应系由《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引入。

】②地下室顶板设计时,施工活荷载一般不小于5. 0KN/m2,但可以根据情况扣除尚未施工的建筑地面做法、覆土以及隔墙自重,并在设计文件中给出相应的详细规定。

当室内作为堆场或临时加工场时按实际情况采用。

施工荷载不与覆土同时考虑。

七、第7.1.2条广东省各市、县的基本风压按省荷规表7.1.2给出的50年重现期风压采用。

需要适当提高基本风压取值的结构增加“大跨度结构”。

1、省荷规表7.1.2与省高规附录B相比,除广州市、佛山市外,其余各市的“其他”对应省高规的“城区”。

省高规中深圳市仅列出“城区”一栏,而省荷规中分为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风压值不变。

省高规中中山市仅列出“城区”一栏,而省荷规中分为石歧区和小榄镇,其中石歧区风压值对应省高规的“城区”。

2、广州市番禺区50年重现期风压值为0.55KN/m2,100年重现期风压值为0.65KN/m2,略低于省高规中的相应风压值0.60KN/m2、0.70KN/m2;南沙区50年重现期风压值为0.60KN/m2,100年重现期风压值为0.70KN/m2,略低于省高规中的相应风压值0.65KN/m2、0.75KN/m2。

3、湛江市遂溪县10年重现期风压值为0.45KN/m2,高于省高规中的相应风压值0.35KN/m2。

4、江门市台山市50年重现期风压值为0.60KN/m2,略高于省高规中的相应风压值0.55KN/m2;“其他”区域50年重现期风压值为0.60KN/m2,略低于省高规中的相应风压值0.65KN/m2;100年重现期风压值为0.65KN/m2,低于省高规中的相应风压值0.75KN/m2。

5、惠州市惠东县10年重现期风压值为0.35KN/m2,略高于省高规中的相应风压值0.30KN/m2。

6、中山市增加“小榄镇”一栏,n=10、n=50、n=100时的风压值分别为0.30KN/m2、0.60KN/m2、0.70KN/m2。

7、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可参考附录E给出的风压分布详图确定基本风压。

8、条文说明中指出:①大跨度结构指自重较轻的钢木主体结构。

②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可由各结构设计规范根据结构自身特点作出规定,没有规定时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其重现期来确定基本风压。

附录E给出了不同重现期基本风压的换算公式。

八、第7.1.3条部分修改为“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值在表7.1.2中没有给出时,重要的、地形地貌特殊的或高度超过边界层的建筑物宜进行基本风压专项研究确定基本风压,其他情况下基本风压值可按附录E.2规定的方法”,根据基本风压的定义和当地年最大风速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确定。

九、第7.1.4条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当有条件进行建设地点的专项风气候分析时,可根据各个方位上的原始风速记录资料统计得到风压方向性系数,将风压方向性系数与表7.1.2中基本风压相乘后用于主体结构设计。

十、第7.1.5条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对于受台风影响敏感的临时建筑应采用不低于1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

十一、第7.2.1条与荷规GB60009第8.2.1条相比,增加以下内容:1、地面粗糙度B类增加“房屋比较稀疏的城市市郊”。

2、当建设地点有场地风剖面的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实测风剖面参数确定;无场地风剖面实测资料时,宜按附录K给出的方法确定。

3、对于特别重要建(构)筑物或周围地形环境较为复杂以及建筑高度超过建设地点所属地貌类别边界层厚度时,宜通过地形模拟试验或数值风洞试验确定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4、当建设地点四周地形、建筑布局有较大差别时,可采用有方向差别的地面粗糙度类别。

十二、第7.3.1条与荷规GB60009表8.3.1相比:1、增加第3项“封闭式折型屋面”、第6项“封闭式阶梯屋面”、第42项“悬挑屋盖”。

2、第32项“封闭式房屋和构筑物”中的(c)L型平面增加2种平面型式;(d)∏型平面增加1种平面型式;(e)十字型平面增加双十字平面型式;另增加(f)X型平面、(g)井字型平面。

3、第38项“旋转壳顶”中增加(c)封闭式圆形基础穹顶。

4、第39项“圆截面构筑物(包括烟囱、塔桅等)”中取消(a)局部计算时表面分布的体型系数。

十三、第7.3.2条将荷规GB60009第8.3.1-3条单独列出且修改为:对于重要且体型复杂的房屋和构筑物,应由风洞试验确定风荷载体型系数;当无资料参考且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风洞试验确定:1 建筑高度大于200m或房屋跨度大于100m。

2 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

3 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

十四、第7.3.3条与荷规GB60009第8.3.2-2条相比,“其他情况”修改为“当周边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施扰建筑时”。

十五、第7.3.4条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对风洞试验方法作出规定。

十六、第7.4.1条与荷规GB60009第8.3.3-1条相比增加了“圆形截面构筑物”,表7.4.1-1中增加了圆截面建筑物、构筑物的局部体型系数;与荷规GB60009第8.3.3-2条相比取消了遮阳板;另增加了4 双层幕墙、5 高层建筑表面尺寸a小于1m 的横向或竖向不镂空百叶条、6 采用较为复杂外部型材、百叶等横向或竖向遮阳系统的建筑幕墙等局部体型系数取值规定。

十七、第7.4.2条与荷规GB60009第8.3.4条相比,在“计算非直接承受风荷载的围护构件”后增加“及其连接的强度”,即计算围护构件的连接强度时亦应考虑风荷载。

十八、第7.4.3条与荷规GB60009第8.3.5条相比:1、封闭式建筑物的内部压力局部体型系数正值取0.3,大于荷规的0.2。

2、增加大面积开窗的情况,按开窗面积比确定内压系数。

十九、第7.4.4条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对于台风地区的围护结构及相关构件设计,应根据施工阶段对体型系数和内压系数进行补充验算,宜在原始内压的基础上提高0.1~0.3。

二十、第7.4.5条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对于台风地区的重要建筑,宜采用风洞试验方法对可能出现的开启洞口进行模拟,确定内压系数。

二十一、第7.4.6条与荷规GB60009第8.6.1条相比:1、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小于0.5 KN/m2的地区,围护结构(不区分幕墙和其他构件)的阵风系数按表7.4.6-1采用,与荷规GB60009表8.6.1相同。

2、为省荷规增加的内容,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5 KN/m2的地区或其他易受台风影响的地区,阵风系数按表7.4.6-2采用,峰值因子由2.5提高到3.0,风荷载较荷规提高约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