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现场卫生学调查记录表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总结报告(案例)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总结报告(案例)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文件×××【××】签发人:××××关于x县x村x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xxxxxx:x年x月x日下午x点x分,我中心接到x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x乡突发中毒事件,中毒10人,已死亡3人,7例重症病人正在县医院抢救治疗。
接到报告后,我中心派出两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x医院和x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一行6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调查处理及抢救病人。
至x月x日止,死亡4人,6名现症病人正在x医院抢救。
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x县x乡x村位于x县西南部,距乡政府约20公里。
全村有30户120人,均为苗族。
该村为山区,交通不便,自然和卫生条件差。
这是一个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
村里有一位乡村医生。
二、中毒发生经过:x月x日上午x时左右,村民x(男,39岁)将今年三月三(农历,苗族的传统节日)做好的糯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的面粉(酵米面)做成水圆独自食用,于当天下午4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头痛、乏力、腹胀、腹痛等症状,次日病情加重,下午3时30分在家死亡。
死者生前,其亲属赶来探望,其家人为了感谢亲友,又用酵米面招待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属,进食9人,吃后均发生中毒,其中有2人相继在家中死亡(均为女性),剩余7人送x医院抢救,1人(女性)因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于x月x日x分死亡。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一)流行病学调查1.患者分布:中毒发生时间为X天至X天。
患者集中在X村。
他们是四个不同的家庭,先后在X家吃饭。
10人进食,10名患者(7名男性和3名女性),7名患者住院,4名患者死亡(1名男性和3名女性)。
最低年龄为12岁,最高年龄为56岁。
2、进食情况:中毒者均进食了x家制作的水圆,进食量为两个至10个不等。
2、潜伏期最短6小时,最长24小时,平均15小时。
案例分析-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对部分病例和值班医生访谈如何进行病例定 义?可分几级?
• 病例定义基本框架 流行病学标准(时间+地点+人物等)+ 疾病识别指标(症状、体征、 实验室结果等) 。 目的 统一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用于搜索病例并核实人数 病例定义制定的参考原则 1、采用某些可以包含大多数或所有病例的特征; 2、使用在某些病例中所见的更加特异的临床特征; 3、避免大多数疾病可出现的常见、非特异的症状; 4、最好用简单、容易应用和客观的方法,易于判断,以便得到公众配 合; 5、病例定义要适度(结合灵敏度和特异度),或者分层次确定病例定 义; 6、确定病例定义要灵活,随着调查深入适时修改病例定义(初期病例 定义,最终病例定义); 7、尽可能以客观指标为主,提高科学性(注意排除心因性)。
16 14 报 12 告 病 10 例 8 数 6 例 4 2 0 12:00 16:00 20:00 12:00 16:00 20:00 12:00 16:00 20:00 8:00 0:00 4:00 8:00 0:00 4:00 8:00 发病时间 可疑暴露餐次
晚 餐
夜 宵
( )
2014‐7‐14
• 在进行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判断时,最常采用方法的 是根据OR及其可信区间进行判断。 • OR即比值比,即病例组接触某因素的比值,与对照组 接触某因素比值的比值 • OR的含义为接触某因素导致发病的风险是不接触该因 素的倍数。按照α=0.05标准, • OR值大于1,且其95%可信区间不包含1,其为发病的 危险因素; • OR值小于1,且其95%可信区间不包含1,其为发病的 保护因素。
• • • • • 主要的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 症状的持续时间 可疑食物 粪便、血液、呕吐物等的实验室检查
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

浙江省卫生厅文件浙卫发…2007‟162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卫生局:为规范我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工作,我厅组织制订了《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望各地组织学习,参照执行。
二○○七年六月七日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指导和规范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臵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及《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1.3 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本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并可作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制定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依据。
1.4 概念界定本指导意见所指的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非传染性食源性疾患。
1.5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职责与管辖原则1.5.1 县级卫生监督机构(1)负责本辖区内食物中毒事件的网络直报和调查处理工作;(2)总结、统计分析全县(市、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上报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1.5.2 市级卫生监督机构(1)负责本市食物中毒事件的网络直报、监控和审核工作;(2)负责本级直接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3)凡发病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必须赴现场指导并协助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4)凡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且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的,应视事件的性质和波及范围给予积极的指导,若基层需要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予以现场指导、协助调查,应立即赶赴现场;(5)组织、协调跨县(区)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6)上级指定或本级卫生监督机构认为需要赴现场调查处理的食物中毒事件;(7)总结、统计分析本地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上报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食品卫生作业-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某饭店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奎建平(昆明医科大学10级预防一大班201004011)摘要:目的:调查某镇A饭店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治同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查找本起食物中毒有关的可疑食品,对该饭店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了解该饭店卫生状况,并采集食用者的剩余食品、患者腹泻样本进行沙门氏菌检测。
结果:本次食物中毒事件中在该饭店就餐人数36人,食物中毒患者19例,均为聚餐,死亡0人;临床症状以腹泻、乏力、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表现;从1份凉鸡及11份患者腹泻样本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其他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为一起伤寒沙门氏菌污染凉鸡引起的食物中毒,经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了事件的蔓延。
关键词:食物中毒;伤寒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2012年8月12日,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镇卫生院电话报告,获悉有十余人于8月11日中午在该镇A饭店聚餐后,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分别到该镇卫生院、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
接报核实后,某区卫生局立即组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开展个案调查,采用统一的标准调查患者发病前72h就餐情况,并进行中毒因素的调查分析,查阅医院在此期间门诊就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1.2调查方法1.2.1人群流行病学调查2012年8月11日在某饭店聚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疑似病例,从其便样或呕吐物中分离出病原菌者为本次调查确诊病例。
1.2.2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通过询问患者,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访谈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现场采集饭店剩余凉鸡和患者粪便标本,送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相关因素和细菌学检测。
1.2.3危险因素调查对造成这次事故的某饭店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患者72h饮食调查。
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赵科夫

问题:针对此次事件设计一个病例对照调 查表,并建立数据库。
参考答案:见病例对照调查表和数据库
问题:依据给定的数据库,计算各食 品的值和 ?
菜名
吃过某种事物 发病 合计
未吃某种 事物
发病 合计
咸蛋黄焗肉蟹*
白灼基围虾
<
胡氏一品锅
<
霸王烤羊腿
<
木耳
<
锦绣海鲜羹
<
美点双辉
<
问题:针对上表出现的多个可疑食品,如 何进一步分析?
问题 :依据上述资料应判断为哪一类食物 中毒,如何进一步明确致病因子。
依据目前资料应该判定为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 进一步明确致病因子,需确定株菌株的来源以
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做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背景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结果如图所示。例病人大便样 本及份原材料生海蟹样本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 胶电泳图谱完全一致。结果表明表明这株菌源于同一克隆。
参考答案:分层分析
问题:咸蛋黄焗肉蟹作为确定的可疑食品, 请进一步做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参考答案:经趋势分析,,值<,咸蛋黄焗肉蟹与 此次食物中毒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病例 对照 合计
很少
咸蛋黄焗肉蟹食用量
一般
较多
很多
合计
问题: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与内容有哪些?
调查方法包括访谈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记录,进行现场勘察、样本采集等。 访谈相关人员:访谈对象包括可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加工制作人员
合肥市疾控中心
背景
月日中午,我市某县区疾控中心接到该辖区医院 报告,该院接诊了多名腹泻病例,症状主要是腹 泻,腹痛、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患者均参加 了某次婚宴,疑似食物中毒。现请求疾控中心进 行调查处置。
案例分析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案例讨论广州市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广州市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学习目的掌握•暴发的调查步骤•绘制流行曲线,解释和描述流行曲线的作用•计算并比较针对每种食物的罹患率,找出可疑食物•分析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背景X公司7名工人陆续出现腹泻、市CDC接腹痛等症状FDA报告21时14时7月15日7月16日10时22时X公司再有市、区CDC21名工人出调查组赴现类似症状现场调查电话接报后,应该开展哪些工作?•核实情况•报告•组成流调组•准备相应的应急物质和药品暴发调查的步骤?•准备工作•证实暴发存在•核实诊断•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调查•描述三间分布特征•建立假设•验证假设•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尽可能早地实施控制措施•信息反馈•继续监测以便监控趋势和评价预防控制措施你是否认为应立即采样?为什么?该采集哪些样本/标本?•应立即采样(实验室证据很重要)–尽可能用药前采样–采不到留样食物,对可疑加工环节采样,结合分子溯源技术,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针对污染环节开展溯源•样本/标本采集范围–样本:留样食物,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半成品和原料,加工用具、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物品的涂抹样,环境样本–病例标本:腹泻物、呕吐物、血液等–从业人员粪便、肛拭、咽拭、疮疖脓液等原则:尽早采样不同致病因子有不同的保存要求,熟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病毒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保持沟通交流学习根据提供信息,设计描述临床症状一览表•病例43例,其中43例出现腹泻症状,38例出现头痛和腹痛,22例出现恶心,20例出现发热,11例出现呕吐。
43名病例临床特征症状/体征发病数百分比(%)腹泻43100头痛3888腹痛3888恶心2251发热2047呕吐1126对部分病例和值班医生访谈如何进行病例定义?可分几级?•病例定义基本框架流行病学标准(时间+地点+人物等)+疾病识别指标(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等)。
现场卫生学调查

现场卫生学调查篇一:卫生学调查报告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具体调查相关食物中毒的报道,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熟悉各类食物中毒潜伏期和所有的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食物调查处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根据和原则要求问题1:我国对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法律依据、基本内容和原则有哪些要求? 卫生部印发《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431号、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以及有关法规、条例和地方性有关规定等实施。
主要是明确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处置病人、调查原因、处理食物,对肇事人员(法人)进行或协助进行卫生的、行政的和法制的善后处理。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原则要求一是提高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即一切结论、结果都是翔实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二是工作合法性,即一切调查处理工作都是有法律根据的,即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之内,开展调查处理工作;三是工作的有效性,即切实解决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案例讨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乐山市卫生监督所于2002年5月5日晚6时接到乐山医院值班医生苏×关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电话报告。
报告称:该医院收进了20余名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这些病人都是某高校某期同学。
市监督所值班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立即携带平日准备好的调查用品,包括急救箱,现场检测采样用品,调查登记本,取证工具等,立即奔赴现场。
问题2:卫生监督所如何建立食物中毒的报告系统?怎样做到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能立即出动?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信息的报告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8号令)执行报告制度如下:一、报告原则1、及时报告原则。
发生疑似或者食物中毒必须立即电话或短信报告,并严格按规定时限实行书面报告,同时发送电子邮件报告。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及案例分析

13
39
33 2.3 1.5-3.7
汤
139 180 77
26
53
49 1.6 1.2-2.1
大排
154 215 72
11
19
58 1.5 0.84-2.6
午 青菜
101 136 74
64
98
65 1.1 0.95-1.4
餐 卤蛋
147 207 71
18
27
67 1.1 0.8-1.4
白菜
107 155 69
2019年9月3日17时起某幼儿园138名儿童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幼儿园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病例人群分布特征
人群分类 学生 教工
总人数 319 25
病例数 138 0
AR(%) 43 0
• 9月1-2日为周末,暴发前72小时进餐史涉及三个餐次 •9月3日早餐、午餐、午点
•可疑餐次为9月3日早餐和午点 •学生进食9月3日的早餐、午餐和午点 •教工仅进食9月3日午餐
• 访谈病例,调查病例发病前饮食、饮水等相关信息 • 描述病例的人、时、地三间分布特征
选择特殊病例进行访谈
12
9
• 特殊病例
病 例6
晚餐时间
数
3
• 时间:最早或最晚发病 • 年龄:较大或较小
0
12 14 16 18 20 22 0 2 4 6 8 10 12
• 职业:食品从业人员 • 住址:居住在中毒发生地以外
• 疾控中心初步调查结果
• 3月16日13时首例发病至末例发病时间间隔20小时 • 共有200人发病,罹患率为50% • 该公司仅有1个食堂,职工三餐均在食堂用餐,用餐时需打卡
资料来源:CFETP7期某公司职工原因不明食物中毒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