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读书的故事》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

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

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

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

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

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

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

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

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

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

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

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

《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

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

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

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

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

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

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

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

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

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

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

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

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

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

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

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

成一学者。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

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

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

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

面性和开拓性。

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

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

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

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

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

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

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

乐趣。

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

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

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

夜就读完了。

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

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

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

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

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

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况衡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

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

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

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

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

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

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孙敬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

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

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

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

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车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