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A. 语言的物理属性B. 语言的社会属性C. 语言的心理属性D. 所有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 语音学B. 语法学C. 语用学D. 化学答案:D3.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A. 音素B. 词C. 语素D. 句子答案:C4. 语言的任意性是指:A. 语言符号的发音与其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B. 语言符号的发音与其意义之间有必然联系C. 语言符号的书写与其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 语言符号的书写与其意义之间有必然联系答案:A5. 语言的线性特征是指:A. 语言只能逐个音素地表达B. 语言只能逐个词地表达C. 语言只能逐个句子地表达D. 语言只能逐个语素地表达答案:A6. 语言的层级结构包括:A. 音素、词、句子B. 语素、词、句子C. 词、短语、句子D. 所有选项答案:B7. 语言的变异性表现在:A. 语音的变化B. 词汇的变化C. 语法的变化D. 所有选项答案:D8. 语言的交际功能包括:A. 表达思想B. 传递信息C. 建立社会关系D. 所有选项答案:D9. 语言的符号性是指:A.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B. 语言符号具有线性特征C. 语言符号具有层级结构D. 语言符号具有变异性答案:A10. 语言的生成性是指:A. 语言能够产生无限多的句子B. 语言只能产生有限的句子C. 语言只能产生有限的词汇D. 语言只能产生有限的语法结构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A. 语言的结构B. 语言的功能C. 语言的起源D. 语言的发展答案:ABCD2. 语言的音位学研究包括:A. 音素的分类B. 音位的对比C. 音位的组合D. 音位的变异答案:ABCD3. 语言的语义学研究包括:A. 词义的构成B. 词义的变化C. 词义的分类D. 词义的关联答案:ABCD4. 语言的句法学研究包括:A. 句子的结构B. 句子的类型C. 句子的生成D. 句子的理解答案:ABCD5. 语言的语用学研究包括:A. 语境的影响B. 交际的目的C. 交际的策略D. 交际的规则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

语言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的哪三个方面?A. 语音、语法、词汇B. 语音、语法、语义C. 语音、语义、语用D. 语法、语义、语用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 社会语言学B. 心理语言学C. 计算语言学D. 艺术语言学答案:D3. 语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语言的起源B. 语言的演变C. 语言的发音D. 语言的书写答案:C4. 语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书写C. 语言的规则D. 语言的意义答案:C5. 语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书写C. 语言的意义D. 语言的规则答案:C6. 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书写C. 语言的使用D. 语言的意义答案:C7. 以下哪种语言现象不是词汇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变化B. 词形变化C. 词序变化D. 词类变化答案:C8. 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实验法C. 比较法D. 所有以上答案:D9.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A. 语言的结构B. 语言的功能C. 语言的起源D. 语言的书写答案:D10. 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A. 教育B. 翻译C. 计算机科学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语音、语法、语义2.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3. 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4. 语音学研究的是______。

答案:语言的发音5. 语法学研究的是______。

答案:语言的规则6. 语义学研究的是______。

答案:语言的意义7. 语用学研究的是______。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语言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被叫做()。

A. 声符B. 单纯字符C. 复合字符D. 意符【正确答案】 C2. 语言是个层级体系,底层是语音单位层,凡是跟底层语言单位联系的文字就叫()。

A. 楔形文字B. 象形文字C. 表意文字D. 表音文字【正确答案】 D3. 语言是个层级体系,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层,凡是跟上层语言单位联系的文字就叫()。

A. 楔形文字B. 象形文字C. 表意文字D. 表音文字【正确答案】 C4. “楔形文字” 也叫()。

A. 丁头字B. 大头字C. 丁形字D. 图文字【正确答案】 A5. 刻在雕像座、庙宇和金字塔墓室石头和祭器上的(),是一种象形程度很高的符号。

A. 碑铭体B. 僧侣体C. 平民体D. 模形体【正确答案】 A6. 跟碑铭体并行的有一种僧侶阶层平时使用的已经线条化的近乎草书的字体,称为()。

A. 碑铭体B. 僧侣体C. 平民体D. 圣书字【正确答案】 B7. 公元前7世纪还出现了一种在僧侣体基础上加以简化供老百姓使用的字体,称为()。

A. 碑铭体B. 僧侣体C. 平民体D. 圣书字【正确答案】 C8. 腓尼基文字被称做()。

A. 元音音素文字B. 表意文字C. 辅音音素文字D. 意音文字【正确答案】 C9.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文字来书写希腊语时增添了()。

A. 元音字母B. 辅音字母C. 多音节语素D. 单音节语素【正确答案】 A10.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它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叫做()。

A. 象形B. 形声C. 会意D. 指事【正确答案】 C11. 炼字的基本功是()。

A. 精心挑选关键词语B. 恰当使用修饰词语C. 合理使用修辞手法D. 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正确答案】 A12. 一般来说,()的特点是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

A. 长句B. 短句C. 陈述句D. 反问句【正确答案】 A13. 我国古典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式是()。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能指是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符号的意义。

2. 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不能再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3. 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是指语言中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形式,包括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

4. 语境: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语言交际的情景、说话人的身份、听者的期待等因素,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重要影响。

5.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包括语言的社会变异、语言与社会阶级、性别、族群等因素的关系等。

二、填空题1. 语言的三大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思维功能和______功能。

(文化功能)2. 语言的音位系统包括音素和______两个层次。

(音节)3. 语言的语法范畴主要包括时态、体、人称、数和______等。

(性)4. 语言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汇的增减、语法结构的变化和______的变化。

(语音)5. 语言的交际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______五个环节。

(解码)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语言的特征?(D)A. 社会性B. 符号性D. 固定性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语言的音位特征?(C)A. 对立性B. 相关性C. 模仿性D. 系统性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语言的变体?(B)A. 地域方言B. 书面语C. 社会方言D. 个人语言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语言的内部结构?(D)A. 词汇B. 语法C. 语义D. 语用5.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A)A. 语言分化B. 语言融合C. 语言借用D. 语言干扰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音位特征?(ABCD)B. 相关性C. 系统性D. 情景性2.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社会功能?(ABCD)A. 交际功能B. 思维功能C. 文化功能D. 认知功能3.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变异现象?(ABCD)A. 语音变异B. 词汇变异C. 语法变异D. 语用变异4.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类型学分类依据?(ABC)A. 词序B. 虚词C. 形态D. 语调5. 下列哪些选项是语言的交际原则?(ABCD)A. 合作原则B. 礼貌原则C. 关联原则D. 方式原则五、判断题1. 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

2023年电大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电大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照答案一一名词解释(20分)1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旳总汇。

也指某作品或某一作家用语旳总汇。

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部分。

2符号: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旳标识3语法范围:几种互相对立而性质类似旳语法意义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为概括旳类,就是语法范围。

二简答(45分)1地区方言旳形成有哪些原因?请简要阐明。

参照知识点:地区方言参看教材P2452词语旳搭配要受到哪些语义条件旳限制?参照知识点:词义旳组合参看教材P1013语言与思维旳关系?请简要阐明。

参照知识点:语言与思维参看教材P184语言与文化旳关系?参照知识点:语言与文化旳关系参看教材P385请简要阐明语法旳特性有哪些?参照知识点:语法旳特性参看教材P106—1086请简要阐明词义旳概括性表目前哪三个方面?参照知识点:词义旳特点参看教材P90—93三论述(35分)1怎样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任意性旳特点,试举例论述。

参照知识点:语言符号旳特点参看教材P45—502请举例阐明语言发展旳原因。

参照知识点:语言发展旳原因参看教材P239—2433请举例阐明汉语语音审美形态重要表目前哪些方面?参照知识点:汉语语音审美形态参看教材P82—86语言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从纵旳方面,研究语言发展旳历史,观测其演变轨迹,例如汉语史、英语史等。

由于它从一种较长旳时段研究语言,研究语言旳发展动态,因此又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旳交际工具,同步也是思维工具。

3.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旳标识,记号,它是由一种社会旳全体组员共同约定用来表达某种意义旳标识和记号。

4.语言旳二层性。

第一,语言旳构造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旳符号序列层构成旳装置。

第二,语言旳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旳上层是音义结合旳符号和符号旳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

第三,语言构造二层性旳关键是以少驭多。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任意性与线条性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

()A.正确B.错误2.研究某个具体语言的语音,即研究某一种语言或某一种方言的语音情况的语音学是:()A.普通语音学B.专语语音学C.历史语音学D.实验语音学3.文字与语言的差异性:()A.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B.语言是社会必需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会存在。

而文字对社会来讲不是必需的C.文字与语言变化的速度不同D.文字可以改革4.作为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的不同,主要有两点:()A.随意约定B.这些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符号相对地存在C.复杂性D.强生成性5.关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核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

B、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C、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切要素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

D、语言学有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分,历时比共时重要。

6.在古英语中,“eye(眼睛)”的复数形式是“eyen”,“cow(母牛)”的复数形式是“kine”,由于绝大多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加词尾“-s”“es”,在类推作用下,eye、cow的复数也就分别变为eyes和cows了。

()A、错误B、正确7.百[pai]、版[pan]能区别意义,但不是音位,因为它们还可分析为[p][ai]、[p][an],其中的[ai]、[an]才是音位。

()A.正确B.错误8.国际音标大多采用希腊字母,不够用又补充采用拉丁字母。

()A、错误B、正确9.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确定某个音素是不是具有最小对立性差别,较好的办法是替换。

()A、错误B、正确10.11.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A、音位B、语素C、词D、句子12.借词指甲民族语言通过音译的方式直接从乙民族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

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一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1.与“看电影”相同组合类型的短语是()。

A看一本B看一回C看一次D看一遍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A得分:.解析:2.语言中,()是发展速度最快的部分。

A一般词汇B语音C语法D基本词汇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A得分:.解析:3.下列选项中属于偏正式的是:A眼花B脸红C地震D雪白正确答案:D学生答案:D得分:.解析:4.借词“苏打(soda 英)”的形成通过下面途径:A音译B音译加意译C半音译半意译D意译学生答案:A得分:.解析:5.世界上的语种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A英语B汉语C俄语D法语正确答案:B学生答案:B得分:.解析:6.“骄”,原指高大健壮的马,现成为表“自高自大”义的语素。

这属于: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移D词义的增加正确答案:C学生答案:C得分:.解析:7.“兵器”是“兵”的:A本义B中心意义C派生意义D唯一意义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A得分:.解析:8.北京话“友好”中的“友”实际读音声调是阳平,这种现象属于语流音变中的( )。

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学生答案:B得分:.解析:9.在各个语系中,()是研究的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

A汉藏语系B印欧语系C南亚语系D高加索语系正确答案:B学生答案:B得分:.解析:10.借词“啤酒”的形成通过下面途径:A音译B音译加意译C半音译半意译D意译正确答案:B学生答案:B得分:.解析:二、多选题共22题,44分1.各国人语言不通,但看球赛时欢呼、鼓掌,说明:A语言是民族性的B思维能力是全民性的C语言是全民性的D思维是民族性的正确答案:AB学生答案:AB得分:.解析:2.音位的特征有:A辨义性B最小的能辨义的语音单位C民族性D地域性正确答案:ABCD学生答案:ABCD得分:.解析:3.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B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C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关系、影响D社会发展正确答案:ABD学生答案:ABD得分:.解析:4.语法的特性:A抽象性B生成性C稳固性D民族性与普遍性正确答案:ABCD学生答案:ABCD得分:.解析:5.历史上存在过和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的表意文字:A古埃及的圣书字B汉字C中美洲的马雅文字D我国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正确答案:ABCD学生答案:ABCD得分:.解析:6.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A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B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C汉语词类跟句法成份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对应的关系D短语的结构与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正确答案:ABCD学生答案:ABCD得分:.解析:7.作为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的不同,主要有两点:A随意约定B这些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符号相对地存在C复杂性D强生成性正确答案:CD学生答案:CD得分:.解析:8.语言中的文化遗迹表现为:A从语词的出现证明古代文明B从词义的变化看科学技术的进步C从亲属称谓了解婚姻制度D从借词看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正确答案:ABCD学生答案:ABCD得分:.解析:9.下列关于交际工具的地位与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福建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福建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福建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偏正式的是:()A、眼花B、脸红C、地震D、雪白参考答案:D2.汉语语音审美形态主要表现在文学语言,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A、均衡美B、错落美C、抑扬美D、回环美参考答案:ABCD3.[p]部位双唇,方法清塞音。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是具备语言能力的前提条件。

A.直立行走B.发达的大脑C.灵活的发音器官D.劳动参考答案:BC6.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

A.音位B.语素C.词D.句子参考答案:A7.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区别:()A.人类语言具有单位明晰性特点B.人类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特点C.人类语言是一种开放系统D.人类语言具有结构的二层性参考答案:ABCD8.汉语语音审美形态主要表现在文学语言,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A.均衡美B.错落美C.抑扬美D.回环美参考答案:ABCD9.双语现象是一种语言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过渡阶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词义的特点有:()A.一般性B.模糊性C.全民性D.精确性参考答案:ABC11.音位的特征有:()A.辨义性B.最小的能辨义的语音单位C.民族性D.地域性参考答案:ABCD12.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下列选项中属于派生词的是:()A.阿哥B.语言C.电灯D.是非参考答案:A百 [ pai ]、版 [ pan ]能区别意义,但不是音位,因为它们还可分析为[ p ] [ ai ]、[ p ] [ an ],其中的[ ai ]、[ an ]才是音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5.关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核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1203考试批次《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123456789一、名词解释(20分)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也指某作品或某一作家用语的总汇。

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部分。

符号: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语法范畴:几个相互对立而性质类似的语法意义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为概括的类,就是语法范畴1.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其演变轨迹,例如汉语史、英语史等。

由于它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的发展动态,因此又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3.符号;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4.语言的二层性:第一,语言的结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

第二,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

第三,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例如汉语的符号层有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例如语素"山"、"河"可以组成词语"山河、河山",还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更多的词,如"山峰、山口、山里、山芋"等,词又可以进一步组成无限的句子。

5.社会现象:所谓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把社会中的个人结成群体的纽带,是人与人互相联系的桥梁,进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6.音素: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7.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8.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某个部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9.自由变体:单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

10.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11.词类:词类是根据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12.直接成分: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

13.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14.复合词:完全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词是复合词,例如“白菜”,“电脑”等。

15.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二、简答(45分)1、地域方言的形成有哪些原因?请简要说明。

地域方言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它的形成有三个具体原因:地理条件:如果两个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人们的来往很不方便,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差异,日积月累形成方言。

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不同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小,其语言的差别就越来越大。

进一步形成了方言之间差别。

语言系统内部的变化:方言的产生还有内部原因--语言的内部变化。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人们对交际工具的需要而不断地吐故纳新。

语言中要不断地产生新词,新的语法规则,并产生一系列的音变情况,同时淘汰一些不再使用的语言材料。

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地区不可能一致,于是区别就产生了。

这就是产生方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2、词语的搭配要受到哪些语义条件的限制?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的,词语的组合要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同时还要受到词义条件的约束。

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到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关系的制约“我读书”可以,“我读饭”就不行。

“我看报纸”可以,“报纸看我”不可。

“猴子玩苹果”可以,“苹果玩猴子”不可。

可用义素分析法考察,(2)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处于同一语义系列中的成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甲的搭配关系不仅决定于它自己,而且还取决于它与乙、丙的关系,如果这个系列中消失了乙,甲和丙的搭配关系也会相应变化。

(3)要考虑到社会使用习惯的制约。

使用习惯是由地域、民族约定俗成的,因此,词语搭配必须适应不同语言(方言)的表达系统的要求。

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请简要说明。

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离的两种独立现象。

【1】思维与语言不可分离在讨论语言与思维的最初关系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难题:思维在先还是语言在先。

这个难题同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一样的困拢人。

如果说语言先于思维而存在,那么就会有一种无目的意识即没有任何思想内容,不表达任何思维活动的“语言”;如果说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那么,除非承认这样的论断,即最初人的思维活动不凭借语言(而后来又凭借语言)独立地进行,而这种独立进行的思维活动却又不能不对社会生活施加直接的影响(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并没有直接接触这个难题,他只强调了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了语言。

现时髦:语言与思维同步性。

即语言和思维是同劳动一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

例证:(1)思维活动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

苏·波罗夫斯基搞的实验:用语言器官的电生理学搞,先用一个电流计,一电极放人的舌头或嘴唇下面,叫人心里想加减乘除,电流上出现电波,然后又大声讲,电波一样。

又叫背诗,先在心里想,后大声念,电波也同。

七十年代欧美研究神经的心理学,用电脑图机把心里想东西现出来。

如rock(岩石、摇动)。

如理解成岩石和理解为摇动波纹不同。

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如果理解不同,波纹也不同。

(2)语言在无声思维阶段与传讯思维阶级。

无声思维阶段即内部语言,传讯思维阶段即外部语言。

这是心理学中的叫法,出声的说话,由声音这种物质材料传达出来,即外部语言。

不出声的说话,听而不闻,感而不觉的,如默写,写作,思维等,都是内部语言,如“话已经到了嘴边,但终于又咽了下去”,这种被咽下肚子的“话”,也就是这种内部语言。

内、外部是过去的提法,还是称无声、传讯较确切。

有人性情开朗,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了,有人性格沉默,人们形容,“一天到晚可以不说一句话”。

一个人真的能够一天到晚不说一句话吗?不可能。

那么《红岩》中华子良装哑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那样长时间没跟谁说过话又为何解释呢?1974年,日本曾发现两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消失在国外的人──受武士道精神毒害的日本侵略者官兵。

其中一个在菲律宾卢邦岛的丛林中独自生活了二十九年,另一匿居在印尼英罗泰岛的丛林中共达三十年。

在漫长的岁月中,也没有说话。

但事实上,无论装哑巴也好,独自一个人匿居在丛林中也好,他们同样是不能离开语言这伙伴的,原因是他们不可能完全停止思维,只要思维没有停止,那么作为思维的工具的语言,也就仍然在使用着,因而他们仍然在说着话,这个话,即“内部语言”。

(3)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语言;直立行为。

狼孩──由狼抚养的孩子。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共发现了三十多个在兽群中长大的孩子,其中有二十多个是由狼抚养的,当然也有由虎或熊抚养的。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曾发现两个狼孩,都是女孩,小的约一岁半,叫阿玛拉,不久便死去了。

大的叫卡玛拉,在保育院生活了九年,约十七岁时死去。

在人类社会中成长的孩子,两岁已经会说许多话,七岁时话已经说的相当好了,但是所有在兽群中长大的孩子,都不会说话。

不仅一岁半的阿玛拉不能讲两三个词组成的话。

就是八岁的卡玛拉在保育院里生活了九年,也仅仅学会了六句话,而在人类社会中长大的孩子学习语言的本事都却是惊人的:五岁以后就基本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七岁以前换一个语言环境,不出一两年工夫,就能迅速地掌握任何一种方言或语言(口语)。

一位神经外科专家怀尔得·彭菲尔德说:“儿童在九至十二岁以前,是学说话的专家,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

”(4)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根据现代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纪录儿童学话等过程:出生至三个月:发音阶级。

a.、i、.u.多韵母,声母少,仅h、m。

四个月至八个月:连续发音阶段。

ba………da……九个月至一岁:学话萌芽。

不同音节连续发音:阿鲁普、阿鸠尼贝,开始声与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似懂非懂。

一岁至一岁半:单词句。

一岁半至两岁:简单句。

二岁至三岁:复合句的发展。

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语言能力也发展;反过来,语言的发展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所以思维这一内心活动是始终不能离开语言的。

它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语言材料,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

另一方面,语言也一刻不能离开思维,没有思维也就无所谓语言。

它们是始终结合在一起来反映社会现实的,语言和思维是一起在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

有人用一句古诗来形容二者之关系:“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思维与语言是两种独立现象思维规律必须以语言作为存在的基础,但语言与思维毕竟不是一个东西。

如“小王晒太阳”、“太阳晒小王”所反映的事实是相同的,但语序不同。

所以同一思维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各国人语言不通,但看球赛时欢呼、鼓掌,说明语言是民族性的,而思维能力是全民性的。

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思维能力是认识世界的能力,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而思维方式是实现这种能力的方式,这一方式具有民族性。

从对思维工具语言的学习我们可知这一点。

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没学好之前,无法用外语来思维,需要把想说的话用母语先思考好,然后再翻译成外语说出来,肯定是结结巴巴的。

只有用外语来思维的人,才能自如地用外语来交际,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另一种思维方式。

思维能力的全民性即人类共性是由大脑功能的一致性和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的一致性所决定的。

正因为这样,不同民族的人可以认识相同的事物,月亮的圆的,谁也不会认为它是方的,同样,下雨就是下雨,也不会有哪个民族的人认为是出太阳。

另一方面,语言具有民族性。

客观世界对各民族人民是同一的。

但是语言要指称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分别给以名称,对现实的这种划分各语言很不一样,这就是语言民族个性的表现。

如亲属的称谓,汉语分成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而英语统称uncle;汉语分成伯母、舅母、姑母、姨母,而英语也只有一个统称:cunt。

汉语的“关心、注意、小心、计较、爱护、看管”等词义看来是不相互关联的,但在英语中却用care一词把这些意思都包括进去了。

初学英语总以为语词是一对一的,只知道care是“小心”的意思,所以在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时就说“I don't care!”他的意思是想说“对不起,我是不小心的。

”可是英语的意思却是“我才不在乎呢。

”这种民族语言表达上的差别并不意味着人类思维上的不同,因为一经解释,就可明白无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