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摄像机操作与画面构图

合集下载

分镜头脚本中的画面构图与摄像机运动

分镜头脚本中的画面构图与摄像机运动

分镜头脚本中的画面构图与摄像机运动分镜头脚本是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它通过文字描述来规划每个镜头的画面构图和摄像机运动,为导演和摄影师提供指导。

画面构图和摄像机运动是影视作品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首先,画面构图是指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每个镜头中所展现的画面布局。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情节的表达力。

在分镜头脚本中,画面构图的描述要准确、清晰,以便于导演和摄影师理解并实现。

常见的画面构图包括:全景、中景、特写、近景等。

全景画面可以展现出广阔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宏大的氛围;中景画面可以突出主要人物或物体,使其成为画面的焦点;特写画面可以展现人物的表情和细节,增强情感的传达;近景画面可以突出物体的细节,营造紧张的氛围。

画面构图要根据情节需要和导演的意图,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次,摄像机运动是指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摄像机运动可以通过镜头的移动、旋转和变焦等手法来实现。

在分镜头脚本中,摄像机运动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以便于摄影师准确地把握拍摄的节奏和角度。

常见的摄像机运动包括:平移、追踪、旋转、推拉等。

平移是指摄像机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可以用来展示场景的广阔和人物的行动;追踪是指摄像机跟随物体或人物的移动,可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紧张感;旋转是指摄像机围绕某个物体或人物进行旋转,可以展示出物体的全貌和动态;推拉是指摄像机向前或向后移动,可以改变画面的视角和焦距,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摄像机运动要根据情节需要和导演的意图,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角度,以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画面构图和摄像机运动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影视作品中的视觉语言。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需要有适合的摄像机运动来呈现,而一个精彩的摄像机运动也需要有合适的画面构图来支撑。

二者的协调配合可以使影视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有张力。

在分镜头脚本中,画面构图和摄像机运动的描述要具体、准确,以便于导演和摄影师理解并实现。

第六章 摄像机操作与画面构图

第六章 摄像机操作与画面构图

(2)节目中 ①戴上耳机与导演、技术指导和视频指导建立联系。打 开摄像机,再次检查平摇、俯仰制动装置与座架的运 动情况 ②每换一个新的拍摄位置,必须校准镜头的变焦,以保 证镜头在整个变焦幅度内聚焦。 ③如何判断在哪个位置画面最清晰。可以对准人的发际 线或眼睛进行对焦。在拍摄特写镜头时,一定要对准 鼻梁聚焦 ④假如打算用变焦镜头进行移动拍摄,请将镜头调到广 角位置,将聚焦点预调在移动拍摄距离的中间位置。 现在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的最大位置,景深非常大,你 只需在十分靠近目标或事件时才调整聚焦。
(3)拍摄后 如果不是时间要求特别紧张,就需做好以下工作。 ①将磁带从录像机中取出,立即换上一盒新磁带,并为 所有磁带贴上标签。 ②将所有开关调到关的位置。 ③将光圈调至关的状态,并将镜头盖盖好。 ④卷好话筒电缆线,用带子把它扎好 ⑤将所有设备立即放回原来的箱子或袋子 ⑥从拍摄现场回来马上给电池充电 ⑦如果摄像机被弄湿,得等到所有得部件全干了才能将 其放回箱子内。 ⑧检查所有得灯具、交流电源线。
(5)移 移动拍摄是以线(摄像机机位变化)为轨迹,让 轨迹不间断的立体展示空间。分为横移、纵跟 和斜移 移可以产生如下变化: ①方向。取决于轨迹。 ②机位视点,取决于轨的长度 ③主体变化 ④有可能产生景别变化 ⑤相对角度变化 ⑥透视变化
⑦光线变化 ⑧背景变化 横移是表现前景的最佳形式 几个运动效果最明显的移: ①斜向,60度,45度 ②低角度 ③广角 ④方向变化超过90度 四者加在一起效果更明显
第六章 摄像机操作与画面构图
• 学习目的:了解如何操作摄像机,如何构成有 效的画面。 • 学习重点:摄像机的操作要点、屏幕尺寸与景 别、构图、景深、屏幕运动。 • 学习难点:构图 • 学时数: • 教学方式:实地拍摄,进行讲解,辅以相关影 片范例及图片演示。

《摄影构图教案》课件

《摄影构图教案》课件

《摄影构图教案》课件第一章:摄影构图概述1.1 摄影构图的定义解释摄影构图的概念,强调其在摄影艺术中的重要性。

强调构图是摄影创作的基础,对于作品的表现力有重要影响。

1.2 摄影构图的目的探讨构图在摄影中的作用,如引导观众的视线、创造平衡和对比等。

分析优秀的构图能够增强照片的视觉吸引力,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二章: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2.1 规则三分法介绍规则三分法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如将画面分为三等分网格。

强调通过规则三分法可以创造出平衡和视觉焦点。

2.2 对比与平衡讲解对比与平衡在构图中的重要性,如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

分析如何通过对比与平衡来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第三章:摄影构图中的线条与形状3.1 线条的运用介绍线条在构图中的作用,如引导观众的视线、创造动态感等。

分析如何利用线条来构建有趣的构图。

3.2 形状的识别与运用讲解形状在构图中的重要性,如识别和利用不同形状来创造视觉焦点。

强调通过形状的运用可以增强照片的立体感和视觉吸引力。

第四章:摄影构图中的光影与色彩4.1 光影的运用介绍光影在构图中的作用,如塑造立体感、增强氛围等。

分析如何利用光影来创造出有趣和动态的构图。

4.2 色彩的运用讲解色彩在构图中的重要性,如情感表达、创造氛围等。

强调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提升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第五章:摄影构图的实践与应用5.1 构图实践技巧提供一些构图实践技巧,如观察角度、拍摄位置的选择等。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拍摄来提升构图能力。

5.2 构图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摄影作品,探讨其构图的优点和效果。

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模仿经典构图,提升自己的摄影创作水平。

第六章:摄影构图中的视觉元素6.1 点、线、面的构成讲解点、线、面在摄影构图中的作用和表现力。

分析如何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创造出有趣和动态的构图。

6.2 摄影构图中的空间感介绍空间感在构图中的重要性,如营造深远感、层次感等。

强调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距离来表现空间感。

摄影画面构图知识点总结

摄影画面构图知识点总结

摄影画面构图知识点总结一、构图的基本原则1.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构图中常用的原则之一,将画面分为3等分,然后在对分线上或对分点上放置主体或元素,能够让画面显得更加和谐、平衡和美感。

2. 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将画面上的元素按对称原则进行镜像布局,让画面显得平衡和稳定,通常用于拍摄建筑或风景等。

3. 头部构图头部构图是指在画面上留有足够的空间,让画面产生延伸的感觉,与画面中的元素形成对比,给人留白而舒适的感觉。

4. 圆形构图圆形构图是运用画面上的元素或光线的方向,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让画面显得和谐、统一,给人一种舒适和美感的感觉。

5.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通过对角线的布局来吸引观众的目光,使画面显得更加有层次和动感。

6. 运用线条画面中的线条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能够引导视线,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让画面显得更加有趣。

二、构图的关键要素1. 主体主体是照片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吸引观众的目光,是构图的核心。

在构图中,要注意将主体放置在黄金分割点或构图中心,让主体能够更加突出和吸引眼球。

2. 前景前景是画面中距离镜头最近的元素,它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感,提高照片的立体感和表现力。

3. 背景背景是画面中主体或前景之后的元素,它能够营造出适合主题的环境和氛围,增加画面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4. 空间空间是画面中的元素之间的位置和关系,正确处理空间能够让画面显得更加和谐和舒适,增加画面的厚度感。

5. 光影光影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够赋予画面丰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魅力。

合理运用光影,能够让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6. 线条线条是构图中的重要元素,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让画面更加有趣和富有表现力。

7. 比例画面中的元素的大小和比例关系是构图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素,能够影响画面的平衡和和谐,对比度和韵律。

三、构图的技巧和方法1. 等待时机在拍摄中,摄影师应该耐心等待最佳的时机,抓住主体的最佳瞬间,以获得更加生动和有趣的照片。

摄像技巧和构图艺术分析PPT课件

摄像技巧和构图艺术分析PPT课件
• 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
对应的,这就是色温。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 绝对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
.
4
色温的概念
• 色温,光的颜色标志,色温是表明白光光源光谱
成分的标志。
• 光源的色温越高,越偏蓝,越低越偏红色。 • 光源的色温和光源的物理温度无关。它并不是
.
33
长焦距镜头的表现功能
• (1)调拍不易于接近或者根本无法接近的景物。纪实风
格的作品,使演员不注意摄影机的存在。
• (2)利用景深小,虚化杂乱背景,突出主体。 • (3)利用透视感弱,加强画面拥挤、堵塞和紧张的感觉。 • (4)拍摄横向运动的物体,前后景在画面中变化快且虚,
增强视觉节奏感,表现紧张、不安和欢快等情绪。
• (3)既能突出主体人物,又能显示环境特点。 • (4)广角镜头近距离可完成偷拍、抢拍、抓拍的任务。 • (5)利用广角摄影镜头景深大、透视效果强的特点,用
于表现纵深空间效果。画面中的影像一部分清晰(比如主 体清淅),而另一部分模糊(比如背景模糊)形成虚实对 比效果,造成虚实美。而景深镜头(整个画面全是清淅的 实像)也是一种表现方法。
.
12
5、别拍哑巴了
• 电视声音的种类:音乐、解说、同期声 • 同期声概念:和画面同时记录下来的声音。 • 同期声的理念和重要性。 • 手动录音和自动录音。
.
13
二、拍摄得讲究些规范些美些
景别
镜头
角度
构图艺术
运动
光线
色彩
.
14
1、景别
• 景别的意义:是被摄主体在屏幕中所呈现
的大小和范围。

摄影摄像基础课件取景与构图

摄影摄像基础课件取景与构图

6.5 摄影构图的常见错误
X:一般相機對焦點在畫面中央,因此構圖後,在拍攝時容易把主體拍得模糊, 而中央卻是相當清楚的怪照。 O:建議:拍照時先半按快門,對準人物鎖定對焦後,移動相機重新構圖,再 按滿快門,就不會造成主體模糊現象。
总结
1.拍照的取景构图 2.拍照的常见错误
6.5 摄影构图的常见错误
X:黑色部分過多,減少整張照片的可看性,且黑色過多有些沈重。 O:水平線向下移,減少過多黑色部分,使整個畫面不致於太沈重。
6.5 摄影构图的常见错误
X:正面拍攝缺乏變化的姿勢,會使畫面呈現呆板且缺乏立體感。 O:側正面姿勢,不但可以讓畫面呈現立體感且容易拍出人物線條也較生動活潑。
第六章 取景构图
2 仰摄角度
• 用仰摄角度拍摄某些竖立的物体和高大的 建筑物,可以收到挺拔直立、刺破青天的 效果;拍摄有人物活动的某些场面,能够 获得朝气蓬勃,升腾向上的效果。
• 在人像摄影中,仰摄角度不仅可以突出表 现人物形象之高大,还可以纠正和弥补某 些脸型上宽下窄,或下巴以及口型比例过 小的缺陷。
第六章 取景构图
(5)特写
• 特写较近景更近一步,把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 从细微处来揭示对象的细节特征和内在动感。
• 特写拍摄成功的关键是拍摄者需有独具慧眼的观察 力,能抓住被拍摄对象的特征进行选择表现内容。
• 如图
第六章 取景构图
2、景别确定
拍摄角度
• 景别的确定是拍摄者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景
摄影摄像基础
取景构图
第六章 取景构图
拍摄角度 一、 取景和拍摄点
• 拍摄影像作品,就要将客观世界分离出来一部分, 这一独立出来的一部分就是展现在我们面前最直观 的感受,从客观世界中分离出来的这一部分与原来 没分离出来的之前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不一样。“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动地说明了看 客观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用镜头来分离客观世界就更是如此。在摄影中的分 离客观世界,就是框多少,怎样框,从哪个方向框。

《摄像机的操作》课件

《摄像机的操作》课件

白平衡调节
手动调整或使用预设白平衡模 式进行校正。
白平衡卡
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白平衡校准, 提高图像准确性。
对比度调节的作用与方法
1 增强细节
提高对比度可使画面细 节更加突出。
2 调整氛围
不同对比度可以传达不 同的情绪和视觉效果。
3 应用滤镜
使用滤镜可改变对比度, 营造不同的拍摄效果。
彩色和黑白拍摄的差异
彩色拍摄可以呈现真实色彩,黑白拍摄更强调构图和表达情感。
固定摄像机
用于固定监控和拍摄特定场景,通常需要进行安装和调整。
摄像机对焦方式
1 自动对焦
摄像机自动调整焦距, 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的物 体。
2 手动对焦
手动调整焦距,可以实 现对特定区域的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 焦。
3 连续对焦
跟踪物体移动,保持对 焦的稳定。
如何拍摄稳定画面
使用三脚架
确保相机稳定,避免画面抖 动。
《摄像机的操作》PPT课 件
本课程将介绍如何正确操作摄像机,包括摄像机的分类、对焦方式、稳定画 面拍摄以及各种摄像机功能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什么是摄像机
我们先来了解摄像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它可以将现实世界的图像和声音记 录下来并输出成视频。
摄像机分类
手持摄像机
适合拍摄移动场景,操作相对简单,便于携带。
使用防抖功能
减少震动影响,提高拍摄稳 定性。
使用稳定器
专业设备,可有效减轻手持 拍摄时的晃动。
摄像机的曝光方式
1
自动曝光
由摄像机根据光线情况自动调整曝光参数。
2
手动曝光
手动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实现曝光控制。
3
补充曝光
调整曝光补偿值,适应特殊拍摄场景。

摄像构图ppt课件

摄像构图ppt课件

平衡法
总结词
通过合理分布画面中的元素,使画面整体呈现出平衡感。
详细描述
平衡法是利用画面中元素的分布和重量感,使画面整体呈现出平衡感。这种构图方法需要摄影师仔细考虑元素的 布局和位置,以确保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PART 03
常见构图技巧
REPORTING
前景与背景的运用
前景
利用前景元素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和深度,如花草、石头、人物等 。
捕捉运动的景物或人物,展现速度和力量 。
PART 04
实践案例分析
REPORTING
自然风光构图案例
总结词
突出自然风光的美感
详细描述
在拍摄自然风光时,应注重选择合适的角度 和构图方式,以突出景色的美丽和宏伟。例 如,使用远景镜头展现山脉的连绵起伏,或 用特写镜头捕捉花朵的细节和色彩。同时, 注意利用光线、色彩和影调来增强画面的视 觉效果。
背景
选择简洁、有意义的背景,突出 主题,避免干扰观众视线。
角度的选择
01
02
03
平角
给人稳定、平衡的感觉, 适合静态场景。
仰角
产生高大、向上的视觉效 果,适合表现英雄气概或 高大建筑。
俯角
产生低矮、下坠的视觉效 果,适合展现群体或广阔 场景。
光线的运用
自然光
利用自然光线,如早晨和黄昏的光线 ,营造温暖或柔和的氛围。
总结构图原则
如对称、平衡、对比、引 导线等构图原则,以及它 们在摄像构图中的应用。
强调画面布局
强调如何合理安排画面中 的元素,如主体、背景、 前景等,以形成有层次感 的画面。
分析经典案例
通过分析经典电影或摄影 作品中的构图案例,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构图原则在 实际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节目后 ①在拍摄结束时,要等“完毕”信号出现后才可锁定摄 像机。 ②询问视频指导是否可以盖上摄像机。 ③锁定摄像机云台和座架,放松制动控制装置,将摄像 机推到演播室的某个安全地方。 ④尽量将电缆线绕成整齐的传统8字形状。
第二节 摄像机的操作技术
一、摄像机的操作方式 (1)手持机拍摄 根据摄像机的外形,摄像师一般采用双手托着摄 像机进行拍摄,或肩扛、或抱着、或提着。 需要主要的几点: ①选择正确的拍摄姿势 拍摄姿势有站、坐、跪、蹲、卧等。 ②选择必要的辅助器材 为了保证手持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的稳定,可以 选用斯坦尼康等辅助器件。
②如果要移动摄像机,为了保持画面稳定和图像清晰度, 最好将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 ③要想平摇镜头,首先,让膝盖对准平摇的终点方向, 然后转动身体和摄像机,对准平摇的起点方向。在拍 摄过程中,始终要将膝盖略微弯曲,因为膝盖起着减 震的作用。 ④尽量手持着摄像机朝后退,以便让拍摄对象始终处在 你的前面。另外,倒着走还会迫使你用脚掌靠近指跟 的部位行走,这比用脚跟着地效果要好。
第一节
摄像机的操作
一、如何操作摄像机 (1)使用摄像机的一些基本禁忌 ①防止过度受热 ②防雨、防潮、防暴晒 ③不要长时间瞄准正午的太阳 ④不要将摄像机的电池暴露在太阳下,更不能让它掉 到地上 ⑤不要将摄像机的一侧放在地上,否则会损坏寻像器 或话筒。拍摄完毕后,用镜头盖将摄像机的镜头盖 上,而且一定要将光圈关至C的位置。
二、如何操作演播室摄像机 操作ENG/EFP摄像机与演播室摄像机之间得最大区别在 于,后者经常安装在某种摄像机座架上。 (1)开始前 ①先戴上耳机,检查内部通话系统是否工作正常。至少 应该听到导演、技术指导和视频指导的声音。 ②检查摄像机在云台上是否能保持平衡 ③检查摄像机电缆线的长短。 ④对寻像器的明暗、对比进行调节 ⑤检查镜头。如是否发涩等。 ⑥检查整个聚焦,即把焦距控制器从一个极限运动到另 一个极限。尤其是推到长焦位置,检查镜头是否能轻 松、平滑地聚焦和虚焦。
五、推拉镜头之比较 (1)画面效果的异同 主体:变位置推拉,接近、远离主体。 变焦距推拉,主体被拉、推过来。 因为没有透视变化。 背景:变位置推拉,不会有太大变化。 变焦距推拉,虚实明暗变化特别明显。 范围(景别):变位置推拉,拿取景框主动去框 小或放大,画框外的力改变画框。 变焦距推拉,画框内的力改变画框 。
(5)移 移动拍摄是以线(摄像机机位变化)为轨迹,让 轨迹不间断的立体展示空间。分为横移、纵跟 和斜移 移可以产生如下变化: ①方向。取决于轨迹。 ②机位视点,取决于轨的长度 ③主体变化 ④有可能产生景别变化 ⑤相对角度变化 ⑥透视变化
⑦光线变化 ⑧背景变化 横移是表现前景的最佳形式 几个运动效果最明显的移: ①斜向,60度,45度 ②低角度 ③广角 ④方向变化超过90度 四者加在一起效果更明显
⑦校准变焦镜头。方法:对准目标(如新闻播音员), 将镜头推至变焦镜头幅度的尽头,进行聚焦,然后再 将镜头拉回广角位置。这样,只要目标和摄像机不移 动,整个推拉拍摄都会保持聚焦状态。 ⑧如果摄像机装有台词提示器,一定要检查所有的连接 件。 ⑨离开现场前一定要将摄像机锁定(锁好座架和平摇、 俯仰拍摄器械)。 ⑩如果长时间不用,一定要用罩子将摄像机罩好。
二、对摄像师操作时的技术要求 (1)“平” 指摄像机要保持水平 (2)“准” ①画面构图要准 ②画面曝光要准确,符合创作中造型艺术效果和气氛的 要求 ③拍摄运动物体时,画面要跟准,起幅落幅要准 ④利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焦距、焦点应调准。 (3)“稳” 拍摄时,要保持平稳,不晃不抖。 (4)“匀” 摄像机运动速度要匀,要掌握好摄像机移动的节奏,不 能忽快忽慢,注意上下镜头之间的节奏的关系。
③选择合适的镜头 镜头焦距的长短与画面的稳定程度密切相关。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广角。 (2)固定拍摄 固定的拍摄是利用三角架或把三角架支在移动车 上进行拍摄。其最大优势就是能获得极其稳定 的画面效果。常用在长时间细致地观察被摄对 象的某些细部,或在较长时间内拍摄一些范围 比较集中的事件,如现场直播各类节目、电视 剧、电视广告、大型文艺晚会。
三、运动 光线是灵魂,运动是生命。是活力,是视觉的丰富。 (1)运动的划分 ①内部运动:人物位移,动作,景物变化,画面中元 素的变化。 ②外部运动:剪接切换,摄影机运动产生的变化态。 外部运动是运动主要考虑的方面,考虑内部运动 的比较少。 外部运动是导演的主观处理。
(2)运动的目的。 ①为运动而运动,为形式而运动,为想法而运动, 为风格而运动,想运动就运动。 ②运动是要强调造型元素的运用和造型元素的效 果。 ③对动作的连贯表达。 ④建立一种空间关系与空间感觉。 ⑤运动的目的是帮助演员表演。 ⑥运动目的:渲染一种情绪。 ⑦运动作为一种叙事形式或说是表现形式。
(3)拉 两种方式:变位置的拉;变焦距的拉。 ①是一种从生理到心理的远离 ②作为一种结论。一场戏的结束来落幅 ③从微观到宏观 ④景别从近到远 ⑤被摄主体从单一到多元 ⑥画面从写实向写意过渡 ⑦背景范围不断加大,背景从虚到实 ⑧人物表演从表演向形体转变 ⑨透视越来越明显;空间越来越具体
(4)摇 摇摄是以点(摄像机的机位不动)为轴心作上下 左右旋转等弧形运动进行拍摄。 操作要领:机器位置固定;方向速度不确定;纪 实性非常明显 摇镜头使用的方式:表情和动作要连贯 摇镜头使用的分寸:空间允许。灯和环境 摇镜头使用的效果:构图、方向、光效在一个镜 头中要变化,值得摇才摇。 “Z值模糊圈”,景别近,快了画面会虚。 摇:是单向的,是伴随的。主体动才动 是主观的。主人公的寻找或转移
第六章 摄像机操作与画面构图
• 学习目的:了解如何操作摄像机,如何构成有 效的画面。 • 学习重点:摄像机的操作要点、屏幕尺寸与景 别、构图、景深、屏幕运动。 • 学习难点:构图 • 学时数: • 教学方式:实地拍摄,进行讲解,辅以相关影 片范例及图片演示。
关键词汇: 自动增益:指不通过手动选择增益档而自动调节 音频量或视频等级。 心理补足:指在心里自行补足不完整的画面。 跟焦:控制镜头焦距,使摄像机和/或被摄物无 论移动与否,拍摄出的图像都能一直保持清晰 状态。 头顶空间:从头顶到屏幕上沿之间的空间。 朝向空间:人或物体朝屏幕一侧移动时前方留出 的空间。
(2)拍摄前 ①首先查点设备的数量,并在设备清单上做好记号。如 果要使用辅助设备(外接话筒、灯光、电源或现场监 视器),一定要保证连接器和电缆的正确。 除非是在追踪拍摄热点新闻,否则应该先支架好三脚架, 然后检查摄像机插板是否与液压阻尼云台的插座匹配, 摄像机在位置锁定后是否处于平稳状态。 在将摄像机带到现场前大致试录一下。检查摄像机的音 频和视频。 ②假如要用高级EFP摄像机和分体VTR制作更精细的现场 节目,那么一定要检查连接电缆和各种电源。在进入 现场以前,一定要激昂现场准备使用的设备都连接起 来试录一遍。
四、镜头拍摄的主要表现形式 (1)静止拍摄 常规形式:以外部不动来衬托内部的变化 固定镜头:是指画面框架处于静止状态时呈现出 的电视画面。 也就是说,在拍摄时,保持摄像机的机位、拍摄 角度、拍摄方向和摄像机镜头焦距的固定。
(2)推 两种方式:变位置的推;变焦距的推。 ①造成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接近 ②是一种空间局部的强调 ③视点关系从宏观向微观转变,从客观向主观转变 ④主题明确 ⑤是一种主观叙事的暗示 ⑥是场景风格的处理方式
(6)升降 用升降车、升降臂、摇臂等。 升降镜头完全是主观视点的变化,改变。升镜头 是从客观到主观。升的越高,形式感越强。 降镜头是从主观到客观。从写意到纪实的转变。 在镜头形式上,升有结束的感觉,降有开始的感 觉。 升降带来的主要元素变化:角度、背景、影调、 色彩、地平线、光线
(7)跟镜头 又称“跟拍”。摄影机跟随运动着的 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 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 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 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 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 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2)节目中 ①戴上耳机与导演、技术指导和视频指导建立联系。打 开摄像机,再次检查平摇、俯仰制动装置与座架的运 动情况 ②每换一个新的拍摄位置,必须校准镜头的变焦,以保 证镜头在整个变焦幅度内聚焦。 ③如何判断在哪个位置画面最清晰。可以对准人的发际 线或眼睛进行对焦。在拍摄特写镜头时,一定要对准 鼻梁聚焦 ④假如打算用变焦镜头进行移动拍摄,请将镜头调到广 角位置,将聚焦点预调在移动拍摄距离的中间位置。 现在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的最大位置,景深非常大,你 只需在十分靠近目标或事件时才调整聚焦。
(3)拍摄后 如果不是时间要求特别紧张,就需做好以下工作。 ①将磁带从录像机中取出,立即换上一盒新磁带,并为 所有磁带贴上标签。 ②将所有开关调到关的位置。 ③将光圈调至关的状态,并将镜头盖盖好。 ④卷好话筒电缆线,用带子把它扎好 ⑤将所有设备立即放回原来的箱子或袋子 ⑥从拍摄现场回来马上给电池充电 ⑦如果摄像机被弄湿,得等到所有得部件全干了才能将 其放回箱子内。 ⑧检查所有得灯具、交流电源线。
鼻前空间:从一个人的视点或手的指向点到屏幕边缘之 间的空间。 过肩镜头:摄像机视线越过某人的肩膀(此人的肩膀和 后脑勺应在镜头之内)拍摄另一个人。 分镜头表:一张列有摄像机所要拍摄的每个镜头的列表, 它可以帮助摄像师记住拍摄镜头的顺序。 三人镜头:三个人的画面 双人镜头:两个人的画面 Z轴:代表镜头从摄像机向地平线方向延伸的纵深维度的 轴线。
(2)拍摄中
小型手持摄像机的操作技术 ①为了避免画面跳动,必须尽量保持摄像机的稳定。 在拍摄长焦镜头时,摄像机的稳定性更为重要。为了 平稳,可以用一只手掌托住它,用另一只手支撑摄像 机本身。尽量让胳膊肘贴近身体,吸气,在拍摄过程 中屏住呼吸。可以稍微弯曲膝盖,或靠在一个结识的 支架上来增加摄像机的稳定性。即使摄像机内装了图 像稳定器,仍建议这样操作摄像机。
⑤除非导演指示进行高角度(视平线以上)或低角度 (视平线以下)拍摄,否则镜头的视平线应该与演员 的持平。 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拍摄找一些有趣的镜头拍摄下 来。 ⑦用胶带在演播室地板上标出摄像机的关键位置。要特 别标出摄像机的运动(移动、横移),以便变焦镜头 调到广角位置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际操作中,必须切实按这些标 记拍摄镜头。 ⑧认真听导演对所有摄像师发布的指令。这样,你的镜 头才能与其他摄像机配合,同时也能通过了解其他摄 像机在干什么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镜头。 ⑨避免内部通话系统闲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