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和椎管内疾病
脊髓压迫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脊髓压迫症的临床治疗分析脊髓压迫症是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髓的多种病变引起脊髓受压,随病情进展脊神经根及脊髓血管不同程度受累,出同脊髓半切或横贯性损害及椎管阻塞等特征性综合征。
1病因及发病机制1.1 病因1.1.1 肿瘤约占1/3以上。
绝大多数起源于脊髓组织及邻近结构,神经鞘膜瘤约占47%,其次为脊髓肿瘤。
1.1.2 炎症蛛网膜粘连或囊肿压迫血管影响血液供应,引起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
化脓性病灶血行播散导致椎管内急性脓肿或慢性肉芽肿而压迫脊髓,以硬脊膜外多见,硬脊膜下与脊髓内脓肿则罕见。
有些特异性炎症如结核、寄生虫性肉芽肿等亦可造成脊髓压迫。
1.1.3 脊柱病变脊柱骨折、结核、脱位、椎间盘脱出、后纵韧带骨化和黄韧带肥厚均可导致椎管狭窄,脊柱裂、脊膜膨出等,也能损伤脊髓。
1.2 发病机制脊髓受压早期可通过移位,排挤脑脊液及表面的血液供应得到代偿,外形虽有明显改变但神经传导通路并未中断,可不出现神经功能受损。
后期多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1.2.1 急性压迫脊髓遭受急性压迫使静脉出现回流受阻,导致动脉供血障碍,细胞组织缺氧致脊髓的水肿进一步加剧。
最终形成纤维结缔组织样瘢痕与蛛网膜、硬脊膜粘连、脑脊液循环受阻。
一般在受压的中心区病变较为严重。
1.2.2 慢性压迫病变发展速度缓慢,脊髓慢性受压时能充分发挥代偿机制,预后较好。
2临床表现2.1 急性脊髓压迫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伤,出现脊髓休克,病变以下呈迟缓性瘫痪,各种感觉消失,各种反射不能引出,尿潴留等。
2.2 慢性脊髓压迫症进展缓慢,通常分为早期根痛期、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完全受压期三期。
表现并非孤立,常相互重叠。
(1)早期根痛期表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切综合征。
(3)脊髓完全受压期亦称麻痹期。
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及椎管完全梗阻。
3诊断与鉴别诊断3.1 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脊髓的解剖、功能与损伤表现

马尾 损害症状体征可为单侧或
不对称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 元瘫、肌肉萎缩 根痛多见且 严重:会阴部、股部及小腿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 出现较晚。
脊髓圆锥与马尾病变的鉴别
临床特点 圆锥病变
腰椎穿刺:第3、4 腰椎间或第4、5腰 椎间穿刺。
脊髓节段
脊髓全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 2 = T3 ~ T6 - 3 = T6 ~ T9 = T10 ~ T12 = L1
终室,内含脑脊液。 后角 灰 质:前角、后角 网状结构
、侧角、
中间带、灰质前、
后连合。
中间带
白 质:前索、外侧索
、后索、白质前连合。 前角
灰质前连合
后正中沟 后索 后外侧沟
前索 前正中裂
白质前连合
外侧索 中央管 前外侧沟
灰质
1 前角细胞
2 侧角细胞
3 后角细胞
灰质
侧角:自主神经细胞
•
C8~L2 交感神经细胞:
■受损部位
■示意图
■表现
■常见疾病
前角/前 根
(运动 神经元)
同侧支配 节段的肢 体下运动 神经元瘫 痪
急性脊髓灰 质炎、进行 性脊髓性肌 萎缩
局灶性损害
■受损部位
■示意图
后角
■表现
■常见疾病
同侧节段 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 (痛温觉 障碍,深 感觉部分 保留,触 觉保留)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4
颈髓星形细胞瘤
15
星形细胞瘤
16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7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18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诊 断。
11
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12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Ⅲ~Ⅳ级 •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13
影像学表现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 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
1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2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3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病理: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 。 较大肿 瘤易发生囊变,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长到椎管外而呈哑 铃状。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 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
24
概述
临床最常见于20~40岁,常表 现为神经根压迫症状,表现为 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感 觉减退等。
脊髓疾病(21)

脊髓疾病
概述
脊髓解剖(外部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 的延伸部分,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 (以C1为界),下端至 L1下缘形成圆锥。全长 42-52cm,占椎管总长的2\3.
脊髓解剖
脊神经共31对,颈8,胸12, 腰5,骶5,尾神经1对, 脊髓也分31节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共同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前角或前根损害 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无感觉障碍。 锥体束损害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前角和锥体束兼有损害 出现上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的混合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后角或后根损害 节段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
觉障碍。 后索损害 病变以下同侧深感觉缺失及触觉减
脊髓压迫症
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 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 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
脊髓压迫症
(二)感觉障碍; 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 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
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 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一.脊髓节段的临床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高颈段C1~4 四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全 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 四肢及面部无汗。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膈神经:腹式呼吸消失,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 后颅窝 延髓下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颈膨大C5~T2 上肢为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下肢为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各种感觉 缺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 消失,可有肩或上肢根性痛,括 约肌功能障碍,Horner征。 反射改变有助定位。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第二章一、学习目标1.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价值;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熟悉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一)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1.各种疾病首选、常用和优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
2.何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评估疾病预后有帮助。
(二)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1.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2.脑梗死、脑出血及血肿各个时期的MRI表现。
3.脑脓肿、椎管内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4.脑囊虫、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脑囊虫、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影像表现。
5.多发性硬化的病理基础和影像学特点。
6.肌服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特点。
(一)名词解释1.脑挫伤2.硬膜下血肿3.CTA4.MRM5.脑膜尾征6.垂体卒中7.多发性硬化8.直角脱髓鞘征9.腔隙性脑梗死10.分水岭区脑梗死11.脑穿通畸形12.大脑镰下疝13.脑动静脉畸形14.髓外硬膜下肿瘤15.脊髓肿瘤16.脊髓损伤平面17.椎体损伤平面18.脊髓空洞19.脊膜尾征(二)填空题1.脑中线结构有、、、和2.亚急性期血肿MRJ表现T,WI呈信号,T2WI呈信号。
3.颅内病理性钙化有.、、和。
4.CT平扫可表现为高密度的病变有、。
5.垂体瘤分为和两种。
6.星形细胞瘤包括、、和。
7胼胝体发育不全包括和两种。
8.脑岀血按发病时间不同,将疾病病程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9.亚急性的脑出血MR表现出现在期和期,表现为脑实质病变T.WI ,病变中央区T.WI 周边区T2 环的特征。
周以上的脑出血,才会出现T2的特征,故期脑出血,MR更有价值。
10.,一、或检查对进一步寻找脑出血原因更有价值。
11.CTA要为临床提供动脉瘤瘤体的、_、_ 、,是否有形成及载瘤血管的情况等信息,以及栓塞治疗后评价。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WR

M27 C5椎体压缩性骨折压迫脊髓
胸 椎 压 缩 性 骨 折 滑 脱 脊 髓 横 断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矢状T1WI见局 部脊髓增粗,可 见条状和点片状 低或无信号区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矢状T2WI见局 部脊髓增粗,可 见条状和点片状 低或无信号区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矢状T1WI见局 部脊髓增粗,可 见条状和点片状 低或无信号区
胸7脊膜瘤MRI表现1
P120
胸7脊膜瘤MRI表现1
P120
脊膜瘤MRI表现2
脊膜瘤MRI表现2
脊膜瘤3
硬膜外肿瘤
• 定位:椎管内肿块将硬膜囊、脊 髓、蛛网膜下腔同时向对侧推 压,使之移位、变形,硬膜外 脂肪间隙消失。 • 转移瘤、淋巴瘤等
五 转移瘤MR诊断
(一) 概述
硬膜外转移瘤与椎体转移瘤常同时存在。以胸段最多见, 腰段次之,颈段少见。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疼痛是最常 见的首发征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
神经鞘瘤MR表现--T1WI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MR表现 矢状T1WI和T2WI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纤维瘤
神 经 鞘 瘤 表 现
MRI
P118
四 脊膜瘤MR诊断
• 组织学上可分为乳头型、粘液乳头型、上皮型、 多细胞型和混合型等。其中终丝室管膜瘤以粘液 乳头型多见,而颈髓室管膜瘤多为多细胞型。镜 下可见瘤内间质少,血管为其主要支架,有时可 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可将血管堵塞, 引起部分瘤组织变性。 • 室管膜瘤的血供极为丰富,容易出血,出血灶多 位于肿瘤边缘,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钙化非 常少见。 • 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室管膜瘤较具特 征性的改变,约45%患者伴有继发的脊髓空洞。
脊髓解剖

1.神经根刺激期 神经根刺激期
是疾病的初期, 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疼痛或感 觉异常如蚁行感、刺痛、灼痛等。 觉异常如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邻近肿 瘤受压的神经后根所支配的区域内。 瘤受压的神经后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疼 痛开始时间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 痛开始时间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 时加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 时加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或者 在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 在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以后随神 经根压迫或牵拉的加重, 经根压迫或牵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 根性疼痛常见于髓外肿瘤, 失。根性疼痛常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 肿瘤为明显;而在髓内肿瘤则极为罕见。 肿瘤为明显;而在髓内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 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性疼痛, 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 经根的刺激症状, 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 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 ),伴肌束颤动 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运动不灵或无力 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所致的感觉、 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所致的感觉、 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 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定位诊断很 有意义。 有意义。
2.脊髓部分受区期 脊髓部分受区期
在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同时或之后出现脊髓传导 束受压症状。 束受压症状。由于髓外肿瘤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对 脊髓的压迫逐渐加重, 脊髓的压迫逐渐加重,发展为脊髓半侧受压综合 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 症。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 温觉障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 温觉障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BrownSequrdsSyndrome)。此综合症在髓内肿瘤极 )。此综合症在髓内肿瘤极 )。 为罕见。 为罕见。从脊髓的前面或后面正中生长髓外肿瘤 也无此症状,而只有两侧基本对称的感觉减退和 也无此症状, 肌力减弱,并逐渐加重。 肌力减弱,并逐渐加重。
脊髓疾病(1)

临床表现
脊髓受压症状 :
运动障碍:早期有脊髓休克阶段(病变以下肢体 呈弛缓性瘫痪),一般约2周后才逐渐过渡到痉 挛性瘫痪;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平面对病灶定位常有较 大参考价值。 反射异常:病灶部位的反射弧受损,该节段内的 正常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助于定位诊断。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腰穿+压颈试验:脑脊液蛋白增高,椎管 梗阻等 影像学检查:X片、MRI、造影等
椎静脉丛没有瓣膜,血流方向常 随胸膜腔压力的变动而改变(如 举重、屏气和咳嗽)可成为感染 和恶性肿瘤转入颅的潜在道路。
四、脊髓反射
1、伸反射 2、屈曲反射 3、断联休克
五、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重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运动障碍
1、前角和前根损害 2、锥体束损害 3、前角和锥体束兼有的损害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压迫症:急性硬脊膜外脓肿,脊柱 结核或转移性肿瘤。 急性脊髓血管病:脊髓出血。 视神经脊髓炎
治疗
抗炎:强的松、地塞米松 脱水:脊髓炎早期脊髓水肿肿胀,可适 量应用脱水剂 。 改善血液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改善神经营养代谢机能 防治并发症 :肺部感染 、褥疮、尿潴 留及泌尿道感染 、便秘、肢体挛缩畸形
脊髓疾病
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神经内科 李智文
一、脊髓的解剖
颈髓节段较相应颈椎高1个椎骨, 上段胸髓较相应胸椎高2个椎骨,下 段胸髓较胸椎高3个椎骨,腰髓则相 当于第10-12胸椎、骶髓相当于第 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
脊髓自上而下共有31对脊神 经,其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 段5对,骶段5对,尾段1对。脊髓 有2个膨大,颈膨大由C5-T2支 配上肢,腰膨大L1-S2支配下肢 以N,马尾由腰2-尾节共10对神 经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