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处理的翡翠和其他宝石的鉴别
翡翠的鉴别方法水泡

翡翠的鉴别方法水泡翡翠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石,因其独特的颜色和纹理而备受青睐。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人造和经过处理的翡翠,鉴别真正的翡翠变得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翡翠鉴别方法,帮助您辨别真伪。
1. 颜色:翡翠的颜色是其最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
真正的翡翠通常呈现出深绿色、浅绿色或浓墨绿色。
如果颜色过于鲜艳或过于淡,可能是人造或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
此外,真正的翡翠通常具有独特的色带和色块,呈现出渐变或斑驳的效果。
2. 透明度:真正的翡翠通常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可以透过宝石看到内部的纹理和细节。
透明度有时被描述为“冰种”,指的是翡翠具有类似于冰块的透明效果。
然而,并非所有翡翠都具有完全透明的特征,一些具有石块或细微的不透明纹理也可能是真正的翡翠。
3. 光泽:真正的翡翠通常具有一种油润的光泽,被称为“玻璃光泽”。
这种光泽是由于翡翠的纤维结构和晶格结构导致的。
人造翡翠或经过处理的翡翠往往具有不同的光泽,如油光或蜡光。
另外,翡翠的光泽应该均匀一致,不应该有明显的斑点或补充物。
4. 硬度:翡翠具有相对较高的硬度,其硬度级别约为6.5至7。
您可以使用一把硬度更低的物品(如金属钥匙)尝试划伤翡翠的表面,如果没有留下明显的划痕,则表明翡翠硬度较高,可能是真正的宝石。
5. 水泡:水泡是一种特殊的翡翠鉴别方法,主要用于鉴别翡翠的透明度。
这个方法通常用于未经加工的翡翠。
将翡翠浸入半个橙子的果皮汁中,真正的翡翠会显示出类似于果皮汁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水泡出现。
而人造或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可能会显示出明显的水泡,或者颜色不同于果皮汁。
6. 纹理:真正的翡翠通常具有独特的纹理和细节。
这些纹理可能是纵向的、扭曲的、云状的或蜂窝状的。
人造或经过加工的翡翠可能具有相对均匀的纹理,没有明显的细节或纹理变化。
总之,鉴别真正的翡翠需要综合考虑其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纹理等特征。
使用水泡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但需要搭配其他的方法来进行确认。
5 宝石改善之其它处理

(4)X光照相:填充物一般不透X光
,底片呈现清晰的暗色区域。
钻 石
的
优化处理
本章要点
1. 熟悉激光处理技术在宝石优化处理中的应用。 2. 掌握激光、高温高压处理工艺及鉴别特征。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激光处理?什么是“KM激光处 理”? 2. 什么是高温高压处理? 3. 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的钻石呈现什么特征?
充填处理翡翠的鉴别
鉴定特征通常较明显,但切磨抛光工艺的改进,部分B货 翡翠可能在常规手段下很难鉴别。鉴定要多方面观察,应用 先进分析仪器,作准确可靠的鉴定结论。 (1)光泽 (2)酸蚀网纹 (3)充胶的溶蚀坑 (4)底色干净,没有杂质 (5)透明度与结构不相配 (6)晶粒界线不清 (7)敲击声沉闷 (8)紫外荧光 一般有弱到强的蓝白色荧光。 (9)相对密度 绝大部分B货翡翠在二碘甲烷液中上浮 (10)酸滴试验(汗珠) 天然翡翠微孔隙具毛细作用。
由于充填前后的净度差别很大,难以估计原来 的净度等级,因此,国标规定不作4C分级。
充填处理钻石的鉴别特征
(1)闪光效应:暗域法:稍转动钻石 并达到背景变亮时,裂隙充填处呈现 黄橙-紫红色或蓝色-绿色的特征“闪 光效应”,色彩深浅不一,并沿裂隙 展布。 闪光现象在裂隙面不同位置可表 现不同的颜色。ຫໍສະໝຸດ (2)常带朦胧的蓝紫色调。
膨化 包在纱布内放入去离子水中进行热处理(7080℃) ,或者放在已经配置的溶液中产生空隙 使珍珠结构变得疏松。 脱水
脱水剂常用无水乙醇,纯甘油等
漂白
漂白液配方是各厂家严密封锁的商业机密。
已发表配方:双氧水+溶剂+表面活性剂+ 稳定剂等。 溶剂:有机溶剂(乙醇等)+蒸馏水→ 稀释双氧水浓度 增强双氧水渗透力 表面活性剂:降低漂白液表面张力, 驱散珍珠表面的气泡, 起均匀、快速湿润、乳化、分散、渗透等作用 采用洗发水及其他渗透剂和乳化剂等,用量约0.5-1%。 稳定剂(三乙醇胺):漂白进行,pH值降低。
宝石充填工艺及充填宝石鉴定探析

宝石充填工艺及充填宝石鉴定探析宝石是大自然的精华,无论是钻石、红宝石、蓝宝石还是祖母绿,都因其美丽和珍稀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市面上并非所有宝石都是天然形成的,一些宝石可能经过了加工和充填处理。
本文将探讨宝石充填工艺及充填宝石的鉴定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识别宝石。
我们来了解一下宝石充填工艺。
宝石充填是一种常见的宝石加工方法,通过在宝石的裂隙或气孔中注入某种物质,使其更加透明或改善其色彩和光泽。
宝石充填工艺主要应用于翡翠、祖母绿、蓝宝石等宝石上,可以提升宝石的整体质量和外观,使其更加吸引人。
宝石充填工艺的常见充填材料包括玻璃、树脂、油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这些充填材料可以填补宝石内部的裂隙,使其变得更加透明和光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充填后的宝石并不会持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填材料可能会受到气候、酸碱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脱落,从而影响宝石的外观和质量。
那么,如何识别充填宝石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充填宝石鉴定方法:1. 断口观察:观察宝石的断口,检查是否存在填充物或其痕迹。
在一些玻璃充填的宝石上,可以看到玻璃的残留,从而判断宝石是否经过了充填处理。
2. 专业检测:可以通过专业的gemology测试来鉴定宝石是否经过了充填处理。
这些测试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等仪器,检查宝石的内部结构和特征,以确定是否存在充填材料。
3. 重量和密度测定:充填后的宝石通常会比天然宝石更重,并且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测量宝石的重量和密度,可以初步判断宝石是否经过了充填处理。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宝石的光学性质、折射率以及色彩等特征来鉴定充填宝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充填宝石的鉴定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建议在购买宝石时选择正规的宝石店或有资质的宝石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充填宝石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宝石加工产品,通过充填工艺可以改善宝石的外观和质量。
充填宝石并不具备天然宝石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如果消费者对宝石的质量和来源有所疑虑,建议进行专业的鉴定和咨询。
实物荧光反应对比图以鉴别注胶翡翠(抛砖引玉的基础版,顺带还有琥珀及红宝石)

实物荧光反应对比图以鉴别注胶翡翠(抛砖引玉的基础版,顺带还有琥珀及红宝石)刚才在传统玉石版块那边看到一个鉴别南红注胶的帖子,那位富有实验精神的楼主把南红珠子丢进水里煮了,结果虽然显示颜色没变质感仍然油润,但是煮过头煮裂鸟……咳咳,发现还是有人不知道要用365nm紫外灯照射来鉴别这些传统石头包括翡翠有没有注胶啊,紫外灯会对胶水产生荧光反应,但是不会对大部分石头出现荧光反应(部分石头和琥珀除外,具下面楼的朋友提醒,现在高级的注胶也不会出现荧光了,所以这个帖子所列的反应是比较基础的,用于解释一下荧光反应),楼主手边刚好有些材料,上实物图让大家对比一下就知道了:1、首先是正常光照下的翡翠:2、下面两张图就是365nm紫外灯照射下的翡翠:很明显看出来啥是荧光反应了吧,中间那个最明显,整个都发出蓝绿色荧光,这是一个用翡翠粉混合胶水后压制而成的假翡翠。
而最左边那个,荧光反应没那么强,就是在局部有一丝丝的荧光反应,这个是用胶填充翡翠裂隙而形成的,属于优化填充过的翡翠,也就是B 货。
不过现在高级的填充材料也不会出现荧光了,坑爹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不过最右边那个是真石头无误,没有荧光反应。
放大一点来看更明显:看得很明显吧?以上方法也同时适用于南红、软玉、青金石、珊瑚等。
但是注意,鉴别翡翠的时候只能用来鉴别是否注胶,也就是鉴别ABC货,无法用来鉴别D货(也就是其他天然石仿冒的翡翠,马来玉、东陵石等常用于仿造翡翠的石头也是没有荧光反应的。
另外注意,用于鉴别青金石的时候,其实青金石里的方解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也是可以发出白色荧光反应的,但是光没有胶的强,胶发出的荧光反应呈青蓝色。
)下面顺带介绍一下琥珀的,大致介绍一下吧,琥珀种类多,金珀、蜜蜡、血珀、蓝珀、带皮的荧光反应都不完全一样,甚至产地都会有影响,而且仿琥珀的材料也多,不过至少人工树脂和仿琥珀塑料没有荧光反应或很弱很弱,所以我就只是说说优化过的琥珀,放放我手边的图大致对比一下:1、首先是正常光照下的琥珀,血珀是优化过的,颜色越深的优化程度越大,而金珀和蜜蜡没有优化:2、然后是紫外灯照射下的琥珀:看见了吧,琥珀跟翡翠不一样,真正的琥珀反而是有荧光的,而且还挺强,但是优化过的琥珀逐渐失去了荧光反应,优化程度越大荧光反应越弱甚至于消失。
《珠宝鉴定》课程教学大纲

《珠宝鉴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所占的学时、学分,实习课所占学时、学分。
《珠宝鉴定》课程总共172学时,理论54学时,实习118学时,集中实训2周(28学时),理论学时/实习学时=1:1.5。
该课程总学分为 10学分,实习学分为 6 学分。
二、实习配套教材《珠宝鉴定》张林、何志方、王茀锐(自编教材)《珠宝鉴定实习指导书》张林、何志方、王茀锐(自编教材)《宝石学鉴定实验教程》何雪梅、李玮编著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5年1月《珠宝鉴定实习指导书》主编:张林副主编:何志方、王茀锐 2007年3月三、本实习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珠宝鉴定》课程是学习珠宝玉石鉴定的课程与方法,是珠宝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宝石鉴定是珠宝商贸的基础,学习珠宝鉴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任务与目的:1、掌握常规宝石鉴定仪器的原理、应用、构造、操作的使用方法。
如放大镜、宝石显微镜、折射仪、电子天平与密度测定、偏光器、紫外荧光灯、二色镜、分光镜、查尔斯滤色镜、热导仪等;2、掌握贵重宝石,一般及少见宝石、玉石、有机宝石、人工宝石的鉴定特征和鉴定方法,对合成宝石、优化处理宝石、易混淆宝石的鉴别应予以特别关注;3、珠宝鉴定课程使学生得到宝石鉴定师的初步训练,学完该课程后基本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宝玉石检验员资格,同时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宝玉石检验员(中级)水平,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珠宝玉石鉴定、珠宝营销、行业管理、首饰设计与制作等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四、本实习课的基础理论《珠宝鉴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涉及结晶矿物学、物理光学与晶体光学、宝石学、宝石鉴定仪器学及宝石鉴定法等,该课程是珠宝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从事珠宝行业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必备技能。
五、实习内容与基础要求1、宝石鉴定仪器实习(1)目的:掌握各类宝石鉴定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内容:放大镜、宝石显微镜,电子天平、折射仪、分光镜、二色镜、查尔斯滤色镜、偏光仪、荧光灯、热导仪等。
怎么判断翡翠颜色是染色的?7步教你识破染色翡翠

怎么判断翡翠颜色是染色的?7步教你识破染色翡翠一:人眼观察人眼观察虽然可能准确性不那么高,但却是一种很直观便捷的方法。
如果用人眼观察翡翠的颜色,色调浮夸,很不自然的话,大概率这个翡翠是人工上色。
上色翡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般是颜色匀称的,但是颜色没有浓淡之分。
还有一种是颜色不太匀称的,但是一般都外浓里浅。
二: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高倍放大镜主要用来观察那种十分像真品的翡翠,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留意翡翠的填充颜色,在两种色调交汇的地方看色调是否自然,发现真色与假色在色彩方面的差别。
三:沸水浸泡沸水浸泡对于辨别上色翡翠也是一种实用的方法。
对于那种用无机物原材料上色的翡翠,放到沸水里浸泡一定时间,水就会变色。
但这个方法并不是对所有上色翡翠都有效!上色翡翠怎么辨别2翡翠上色的辨别首先利用肉眼观察其颜色,天然翡翠具有高于染色翡翠的润泽度和透明度,而且水头十足,颜色饱满正常,而上色的润泽度和透明度都比较低,表面比较枯燥,颜色夸张,不自然;其次天然的翡翠在紫外线荧光灯的照耀下一般没有荧光反响,而被上色的翡翠在紫外灯光下,常有较明显的荧光;使用查氏滤色镜进行鉴别,辐照上色的翡翠,其绿色仅在表面,呈环带状或斑块状分布,这样的C货翡翠在查氏镜下呈紫赤色,而天然的不会。
1/利用肉眼观察其颜色,天然翡翠一般具有高于染色翡翠的润泽度和透明度,而且水头十足,颜色饱满正常,而上色翡翠润泽度和透明度都比较低,表面比较枯燥,而且颜色夸张,不自然天然翡翠一般具有高于上色翡翠的润泽度和透明度,而且水头十足,颜色饱满正常,而上色翡翠润泽度和透明度都比较低,表面比较枯燥,而且颜色是否夸张,是否反差大,不正,不自然。
颜色不夸张的C货有两种情况,一是色不均匀,但裂隙等组织疏松处存在堆积:二是色均匀,无色丝、色根,与真品差别是无色头色尾之分,也无浓淡之分,这样的为注入有色胶所致。
2/使用特定灯光照射鉴别,天然的翡翠,在紫外线荧光灯的照耀下一般没有荧光反响,而被上色的翡翠在紫外灯光下,常有较明显的荧光可用紫外线荧光灯:天然的翡翠,在紫外线荧光灯的照耀下一般没有荧光反响,而被上色的翡翠在紫外灯光下,常有较明显的荧光。
17.2024年云南省珠宝玉石、贵金属及其镶嵌饰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2024年云南省珠宝玉石、贵金属及其镶嵌饰品监督抽查实施细则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省境内组织开展的各类珠宝玉石饰品质量监督抽查,其他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及针对特殊情况的监督抽查可参考本细则执行。
抽查的产品范围包括珠宝玉石饰品(含镶嵌饰类)、贵金属饰品。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分类、术语和定义、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及异议处理等要求。
2产品分类3术语和定义3.1珠宝玉石: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珠宝玉石的统称,可简称宝石。
3.1.1天然珠宝玉石: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饰品的矿物或有机物质等,分为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
3.1.2人工宝石:完成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做饰品的材料(单纯的金属材料除外),分为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3.2贵金属:金、银和钳族金属的统称。
3.2.1贵金属合金:由贵金属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
4检验依据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GB/T16554《钻石分级》DB53/68《珠宝玉石、贵金属饰品标签标识》GB11887《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及第1号修改单GB/T18043《贵金属首饰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云南省珠宝玉石饰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95号令)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5抽样5.1抽样方法5.Ll委托抽样:抽样人员由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的抽样机构组成,抽样人员不得低于2人,并向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出示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监督抽查通知书、抽样人员身份证明。
同时还应当出示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复印件。
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如何鉴别

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如何鉴别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是一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宝石,目的是提高其颜色和透明度。
本文将介绍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以及如何鉴别它们。
第一部分: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的背景知识高温高压处理是一种通过将翡翠暴露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改变其颜色和透明度的技术。
这种处理过程可以模拟自然界中地壳下的高温高压条件,产生出与天然翡翠相似的宝石。
这种处理大多数发生在翡翠的产地,比如缅甸和中国。
第二部分: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的特征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检测来识别。
1. 颜色的改变:高温高压处理通常会使翡翠的颜色更加饱满和均匀。
天然翡翠的颜色通常存在一些变化和斑斓,而处理过的翡翠的颜色更加均一,鲜艳。
2. 透明度的提高:处理过的翡翠的透明度通常会明显提高。
天然翡翠可能存在一些内部纹理和不透明的区域,而处理过的翡翠的内部通常更加透明。
3. 物理和化学特征的改变:高温高压处理还可能改变翡翠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处理过的翡翠可能会在显微镜下显示出一些特殊的纹理和结构,可能会存在一些燧石包裹体等。
第三部分:如何鉴别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虽然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具有一些特征来帮助鉴别,但也有一些方法可以进一步确认它们的真实性。
1. 观察颜色和饱和度: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通常呈现出非常均匀的颜色和高度饱和度。
如果颜色非常均匀,并且没有任何变化或斑点,那么可能是经过处理的翡翠。
2. 检查内部纹理:处理过的翡翠通常会显示出一些特殊的纹理和结构。
使用显微镜检查翡翠的内部,如果发现显著的纹理和结构,那可能是经过处理的翡翠。
3. 寻找其他痕迹:使用放大镜检查翡翠是否存在一些燧石包裹体等特殊痕迹。
这些痕迹能够说明翡翠可能经过了高温高压处理。
4. 使用测试设备:专业的测试设备,如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等,可以进一步确认翡翠是否经过了高温高压处理。
这些设备可以检测翡翠中的特定元素和结构,从而确定其真实性。
总结:高温高压处理的翡翠是一种具有改变颜色和透明度的人工处理宝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填处理的翡翠及其他宝石的鉴别一、翡翠质地较差的天然翡翠饰品,在漂白后进行聚合物充填处理,达到翡翠饰品增色及改变质地的目的。
此类翡翠我们称为“B货”。
充填处理使翡翠的颜色变得鲜艳,质地也显得纯洁透明,经过处理后翡翠的亮度和耐久性都受到影响。
这种处理是用人工的方法使翡翠内在的美显露出来的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但有信誉的商人在销售时要予以说明,同样外观的A货与B货价值相差很大,B货要便宜的多。
而现如今人工方法越来越高明,B货肉眼观察几乎找不到破绽,在放大镜甚至在显微镜下观察,也需要有经验的鉴定师才能在结构上找出点毛病。
充填处理用的聚合物主要为环氧树脂类、塑料类,采用煮、压入方法进行。
充填处理的工艺方法充填处理是制作B货翡翠必然的一个环节,因为经过酸洗漂白及碱洗增隙后,翡翠的裂隙和孔隙增多,致密度下降,透明度变差,必须用树脂胶进行固结,以增加强度和透明度。
常用的树脂胶的种类有聚苯乙稀类树脂,邻苯二甲酸类树脂等,要求树脂为无色透明,流动性好,固结后有较大的强度。
做法是把酸洗碱洗后的原料烘干,放在密封的容器中抽真空,达到一定的真空度后,在容器中灌入足够的胶使翡翠原料完全浸入胶中,然后还可以增加压力,使胶能够把所有空隙都充填到。
树脂产生的影响不只是增加强度和提高透明度。
树脂固结后,在孔隙中存留下来,并且使被酸洗和碱洗造成的结构特征留下来;同时处理后翡翠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B货翡翠含有天然翡翠所没有的树脂胶。
固结的胶的硬度比硬玉的硬度小,处理后翡翠的硬度差异更大,使抛光面上出现特征的龟裂纹状的表面特征。
充填处理翡翠的鉴别经过漂白注胶处理的B货翡翠,具有多种有鉴定意义特征,鉴定特征通常较明显,但通过现如今对切磨抛光工艺的改进,有一部分B货翡翠可能在常规手段下很难发现有意义的鉴定特征。
所以对翡翠的鉴定一定要多方面的观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积极应用先进的分析仪器,以期对翡翠的真伪作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1)光泽未经处理的天然翡翠具有玻璃光泽,而经过清洗充胶的B货翡翠,常呈现树脂光泽,反光量减少、光泽变弱。
(2)酸蚀网纹酸蚀网纹又称龟裂纹,是因为充填在翡翠B货的矿物颗粒间隙内的树脂胶的硬度较低,在切磨抛光时,低硬度的胶容易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形态象干土壤的网状裂纹,故又称为龟裂纹。
酸蚀网纹与翡翠正常的“桔皮效应”不同,桔皮效应是因集合体中不同颗粒晶体的硬度有所差别,较软的颗粒亦被磨蚀,形成下凹状,下凹的颗粒与周围较硬的颗粒的边界有一个圆滑过渡的斜坡。
而B货的龟裂纹则是沿着颗粒边界形成的下凹的小缝隙。
虽然翡翠B货也存在颗粒之间的硬度差异,并也会形成桔皮效应,但因为颗粒之间存在硬度更小的树脂胶,使得下凹与凸起的表面之间缺少斜坡状的过渡区,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时,翡翠B货可见细线状围绕着每一个晶体颗粒连通状的网纹。
(3)酸蚀裂隙特征翡翠B货中较大的裂隙内会充填有较多胶,在反射光下通过显微镜可见到呈油脂状(反光较弱)的平面,有时甚至可以观察到包裹在胶中的气泡,但是,具有呈腊状光泽的下凹弧面的裂隙,不一定就是充胶裂隙,因为,翡翠制品的上蜡工序也会使裂隙产生同样的现象。
酸蚀裂隙的边界常常呈裂隙壁上散落下来被胶包裹住的小角砾,裂隙常常还发育有毛发状的分支。
酸蚀裂隙的另一个特征是在表面上非常清楚的开放裂隙,延伸到内部的部分却不明显,也不会对光线的通过产生阻挡作用。
当裂隙较为平直时,甚至还可见到充填其间的透明状的树脂胶。
(4)充胶的溶蚀坑溶蚀坑也是翡翠B货的典型特征,是由于翡翠中含有某些局部富集的易受酸碱浸蚀的矿物,如铬铁矿、云母、钠长石等,在处理过程中被溶蚀形成较大的空洞,空洞中可填充大量的树脂胶,甚至还可观察到胶中封闭的气泡。
(5)底色干净,没有杂质由于经过了酸洗漂白,翡翠中所含的氧化物和其它易溶的杂质被溶解,黄底和脏底被清除,但浅绿和粉藕底色仍会存在,仔细观察翡翠白色的部分如果是B货则特别白,而绿色部分显得特别鲜纯,无黄灰色调的干扰。
观察时要用白光透射,如对着窗户观察,或者对着日光灯管观察。
但是,也有少量酸洗不彻底的和使用带黄色调树脂胶的翡翠B货,看不出这一特征。
天然翡翠在放大观察时常可见到小锈斑,小黑点杂质,特别是在微裂隙中总可以见到各种杂质充填其间。
(6)透明度与结构不相配翡翠的透明度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因素是组成翡翠的矿物晶粒的透明度,如果这些矿物晶粒不透明,则翡翠也不透明,另一个因素是矿物晶粒之间是否透明,如果晶粒之间结合密切,对光线的漫反射和阻挡就小,透明度好。
所以,透明度好的翡翠,颗粒之间的界线也不明显。
这也证明天然翡翠的透明度好坏与翡翠的结构有关,结构粗松的翡翠的透明度不好。
但是,酸洗充填处理会破坏这种关系,使得结构粗松翡翠也出现透明度好的反常现象,这种现象可作为识别翡翠B货的一个特征,但要慎重对待,最好作为一种提示,不作为决定性的标志。
(7)晶粒界线不清翡翠B货由于晶粒之间充填了透明度高的树脂胶,弥合了晶粒之间的空隙,增强了光线的透射,故在观察翡翠B货的内部结构时,会发现晶粒之间的边界模糊不清,尤其是粒度粗的翡翠B货与天然的差异非常明显,用侧射光照射天然翡翠时,光的传播明显地受到翡翠的粒间边界或微裂隙的阻挡,而同样粗粒的翡翠B货则不然。
(8)敲击声沉闷测试翡翠手镯和挂件的敲声是非常便捷的一种方法,翡翠B货的敲击声多为沉闷嘶哑,不够清脆,与天然的不同。
这一测试要注意,不能用手持住玉件,最好把玉件用细线吊起,用另一块实心的玉件轻轻敲击。
天然翡翠如果有裂纹,或者质地疏松也会出现嘶哑和沉闷的敲击声,要加以注意。
这一方法对手镯最为有效。
(9)紫外荧光天然翡翠很少出现紫外荧光,但是,经酸洗充胶处理的翡翠B货一般都有弱到强的蓝白色荧光。
翡翠B货荧光的强弱与充填的树脂胶的种类有关,早期的翡翠B货有很强的蓝白色荧光,但90年代以后制作的翡翠B货已很少见有强荧光的现象。
依据紫外荧光最大的问题在于,经过上蜡的尤其是浸蜡的翡翠也具有弱到中等的蓝白色荧光,目前无法区分出树脂与蜡的荧光。
所以紫外荧光只能作为辅助性的鉴定方法。
(10)相对密度一般地说翡翠经过酸洗充胶之后,相对密度会明显的降低,尤其是所谓的经过B处理的翡翠,这些翡翠B货的相对密度会明显地小于3.33,在纯二碘甲烷的重液(相对密度值约3.33)中上浮。
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绝大部分的翡翠B货在二碘甲烷重液中上浮。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的天然翡翠,由于含有相对密度小的矿物,如绿辉石,纳长石等,也会在3.33的重液中上浮。
同时,还有少量酸洗处理轻,充填树脂不多,原生结构也比较致密的翡翠B货的相对密度与天然翡翠相似,在二碘甲烷重液中下沉或悬浮。
尽管如此,重液不失为一种便捷并且客观地鉴别翡翠B货的方法。
(11)酸滴试验酸滴试验是用来鉴别翡翠B货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在翡翠的表面滴上一小点盐酸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天然翡翠可在酸滴外缘出现汗珠,特别是汗珠会沿纹理成串出现,形成蛛网状,酸滴在天然翡翠表面上干涸较快,并会留下汗渍。
这一测试的原理是天然翡翠微细孔隙的毛细作用。
而酸洗充胶翡翠的毛细孔隙已以被树脂胶充填封闭,不会发生毛细作用。
酸滴干涸的速度也慢,无明显的污渍。
但酸洗未充胶的翡翠,由于孔隙大且多,也不会出现珠网状的水珠。
因此这一试验只能作为辅助测试。
(12)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有机溶剂溶解注入到翡翠里的胶(如环氧树脂),然后用液相色谱进行检验,这种方法准确度也很高,可以检验出注入的胶是什么有机物,但一般人们常用的方法是用有机溶剂溶下胶后,观察翡翠微细结构被破坏的情况,若破坏较大则认为是B货。
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也是人们在实践中常用来鉴别B货的,如用火烧。
利用加入胶是有机质的特点,用酒精灯火或蜡火灼烧宝石,若是B货所含的胶变黄,甚至烧成黑色焦状,而天然翡翠是耐高温的,加热到800℃也不变色。
所以对酒精灯或蜡火无反应。
另外由于目前还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心的用非有机材料作处理翡翠的充填胶结物。
有机材料均可用红外光谱加以识别。
因此,红外光谱仪能够准确并且灵敏地探测出翡翠样品中是否含有翡翠B 货特有的树脂胶。
且现在的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更小型化更便宜,成为鉴别翡翠最有效的一种实验设备。
二、钻石裂隙充填处理裂隙充填是以改善钻石净度为目的同时可增强有裂隙钻石稳定性的处理方法。
它的主要改善对象是具有开放性裂隙的钻石,不论钻石大小均可使用此法进行处理。
被处理的钻石多是P1以下的级别。
将高折射率的材料(如玻璃)充填到具有裂隙的钻石中,充填后裂隙可见度降低,外观净度会提高一到三级。
但它的处理效果不持久,加热、酸或超声波清洗时均可将其破坏。
而且充填的玻璃有时黄色调,会降低钻石的色级。
由于充填以后的净度与处理之前差异很大,而且不易估计原来的净度等级。
因此国标规定不对这种处理钻石作4C分级评价。
充填处理钻石的鉴别特征(1)闪光效应:可采用暗视域照明法,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当稍稍转动钻石并达到背景变亮的部位时,被充填裂隙呈现黄橙—紫红色或蓝色—绿色的特征“闪光效应”,色彩深浅不一,多为浅色,并沿裂隙展布。
这种闪光现象在裂隙面的不同位置可表现不同的颜色,并且随样品的转动,闪光颜色可以生改变。
与钻石刻面闪烁的火彩不同。
(2)经充填的钻石常常带有朦胧的蓝紫色调,在裂隙表面处的充填物的光泽和颜色同钻石相比仍有细微的差别。
(3)裂隙内可能存在异形气泡,流动痕迹。
有时可见充填物具有碎裂结构。
(4)可用标准X光照相来判定:填充的物质一般不透X光,在底片中呈现出清晰的暗色区域。
三、刚玉用塑料、玻璃、合成树脂等填充刚玉宝石可增强颜色掩盖裂隙。
尤其是红宝石,由于红宝石大部分存在裂隙,为了得到完美的红宝石,利用硬玻璃等物质与刚玉一同融熔,并使玻璃熔化在裂隙中。
然后经加工,抛光后充当优质刚玉宝石。
对于刚玉宝石填充物有:氧化铝、硬玻璃、硅酮,半液体状物质(该填充物对红、蓝宝石均可用)充填处理刚玉的鉴别特征(1)在放大镜下观察裂隙的模糊轮廓。
(2)如为塑料充填,用热针在可疑处接触根据发出的气味可鉴别。
(3)如用玻璃填充刚玉宝石中的裂纹,硬玻璃熔化温度700°C左右;折射率: 1.44—1.77;摩氏硬度:7。
玻璃的这些性质与天然刚玉是不同的,从上述条件可以大概判断出刚玉是否进行了充填处理。
检查这种处理方法对宝石鉴定者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
宝石的表面应有很好的漫射光,不一致的光泽表面,是充填处理最直接的标志之一,在日光或荧光下用10倍放大镜来检查。
填充裂隙或孔洞的玻璃的光泽低于宝石,,根据跨过玻璃和刚玉界线时光泽的改变可揭示出玻璃充填物。
如有必要可使用显微镜,大约用20到25倍的放大倍数,这样可以更仔细地观察这些特点。
当充填玻璃的熔点较高,处理的时间较长,玻璃的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出现溶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