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物理教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物理教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高一物理教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教材分析:要对实际物体的运动进行物理学角度分析,必需忽视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进行讨论。

这不仅是本节"质点'模型建立的依据,也是电学中"点电荷'、机械振动中"单摆'、热学中"抱负气体'等模型建立的依据。

所以本节教学蕴含的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始终。

同时整个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都是以"质点'作为讨论对象进行绽开的。

三维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熟悉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依据详细状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讨论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依据实际状况选定参考系。

3.熟悉一维直线坐标系,并能用之于表示直线运动质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究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初步把握科学抽象抱负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讨论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系精确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熟悉运动是物质世界的普遍现象,熟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育同学喜爱自然、勇于探究的精神。

2.渗透讨论事物抓住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详细问题详细分析、多角度观查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模型建立的物理思想,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的条件。

2.利用直线坐标系定量描述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

2.在实际的运动情景中建立坐标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现国画"马',请同学们思索:这匹马运动的快不快?你是怎么知道的?假如让语文老师描述这匹马的运动,他会怎么说?今日,物理老师要带着大家描述这匹马的运动?新课教学:一、质点教学马的各部分运动状况一样吗?前蹄如何运动?前腿如何运动?后蹄如何运动?后腿如何运动?看来,物理老师要把这匹马的运动描述出来,太困难了!太复杂了!展现:物理上描述实际物体的运动,困难在哪里?问:物体的外形、大小在有些问题中重要吗?比如讨论这匹马从南州跑到长安所用的时间请阅读教材:物体和部分,回答问题:1.什么是质点?2.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这匹马何时能看成质点,何时不能看成质点?4.请同学们举例地球何时能看成质点?何时不能看成质点?5.学习了质点的概念,你对"建立物理模型'有何体会?二、参考系教学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三、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乒乓拍、乒乓球2.课件:飞机空投,地月系、太阳系运行,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火车运行的模拟动画3.音像文件:“神舟”5号发射、运行、返回过程;鸽子飞行;28届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发球4. 图片资料:学校平面图,神州五号发射控制中心,GPS定位器,汽车、火车过桥、火箭等图片。

5.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呈现“神舟”5号从发射到返回舱成功回收的主要阶段。

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升空过程的录像。

讲述:飞船在茫茫太空遨游,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文学家、艺术家采用形象的手法。

“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短短一两句话就勾勒出航天飞船的雄姿。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立质点模型的物理意义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质点是一种物理问题的科学抽象,并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进行合理科学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 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运动问题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

3. 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并体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在认识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培养学生在认识问题时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从生活实例引入(多媒体视频展示),并进行解说。

如:①雄鹰在高空飞翔→雄鹰相对天空的位置改变②汽车在马路上前进→汽车对马路位置改变③小船奔向远方→小船对河岸位置改变……板书: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过渡导入:怎样描述机械运动,即怎样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呢?二、进行新课(一)物体和质点教师导出问题:研究物体的运动,第一步是要确定物体的位置。

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教师活动:一边进行多媒体视频展示,一边提出问题:1.在天空中扑打着翅膀翱翔的雄鹰,它的翅膀在向前运动时还在上下运动,怎样准确描述雄鹰的运动呢?2.足球在向前运动时还在滚动,怎样描述足球的运动呢?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共同分析:是因为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形状。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案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案
2、为什么要建立质点模型?
3、通过讨论下列问题,体会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思考1.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 km,与太阳相距1.5×1011km.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不考虑地球自转),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思考2.撑杆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可以把撑杆跳运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过横杆.讨论并思考后回答: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B.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
C.研究在平直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
D.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E.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F.研究比赛时乒乓球的旋转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
小结:物理模型
物理方法
(二)参考系
自主学习并讨论:
1、什么是参考系?
2、分析图1.1-3、1.1-4讨论为什么人们的看法会不同?说明为什么要选取参考系?
3、你认为应该如何选取参考系?
4、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描述中隐含的参考系.
思考1、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其中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那么它们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的?
(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3)测量其所跳高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学生归纳: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是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第1章第1节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第1章第1节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

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指导思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教科书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

二、教学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

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

那以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如: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

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质点。

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物体和质点填写:(1)质点就是没有,没有,只具有物体的点。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5)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是直线,叫直线运动;是曲线,叫。

高中物理 第一章《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课堂训练(略)
沿运动直线建立坐标系可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
学生做练习




一、物体和质点
1、质点的概念
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2、对质点的理解
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3、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看做质点
二、参考系
1、参考系概念
假定不动,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运动的相对性
(1)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
(2)同一个物体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运动情况会有所不同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可以把地球看做一个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不能忽视。
阅读教材得出质点的概念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有质量没有大小、形状的物体。
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不是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
学生练习
二、参考系
(3)不矛盾,甲说乘客是运动的,是一路旁的树为参考的;乙说乘客是静止的,是以其他乘客为参考,两个人的说法都对。
阅读教材
参考系选择不同造成的
学生练习
三、坐标系
提出问题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要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该怎样做?
分析讨论
小结: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3)运动是相对的,相对于参考系
三、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






1、质点的概念
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2、对质点的理解
提出问题
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质点?
分析讨论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教案
3、坐标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
质点定义的理解及如何判定一个物体是不是质点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知识回顾:回顾初中所学机械运动问题
课 题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课 型
新授
使用时间
第三周第一课时
编号
教学目标
4、能够正确的认识并准确地判断什么是质点
5、理解参考系的概念并知道不同的参考系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
①一维坐标: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即物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②二维坐标:平面直角坐标,描述物体在一平面内运动,即二维运动时,需采用两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
③三维坐标:立体坐标系,描述物体在空间的运动。
注意以下几点:
1、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所以从本章开始我们将一起来研究我们身边简单的运动。而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基础的基础,三个重要的概念。这三个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描述运动至关重要,它们就是(板书: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2、教学过程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机械运动吗
机械运动是指.......
不同的人对运动会有不同的描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诗人在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听过着名的二胡独奏《赛马》,就可以感受音乐家用起伏变化的旋律来表现马的飞奔。
②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③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④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教学反思:
咱们总结一下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参考系:
师:大家再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所处的这间教室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生:我们所在的教室是静止的。(或运动的)

高中物理第1章第1节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1章第1节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一、教材剖析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的目标,就是研究“如何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

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照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观点,指导思想是重申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第一把实质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而后用数学方法描绘这个模型,并追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地点的变化问题,第一一定解决地点确立问题,教科书把“物体和质点”看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质的“物体”都“据有必定的空间”,在往常的运动过程中,“不一样部位的运动状况是不同样的”,进而“给描绘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的要点是“可否用一个点来取代物体”。

二、教课目的1、知道参照系的观点。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一样的参照系时,察看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广泛的研究方法。

三、教课要点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用参照系。

2、质点观点的理解。

四、教课难点在什么状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五、教课过程( 一 ) 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并认识了学生的迷惑,使教课拥有了针对性。

(二)情形导入、展现目标。

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特别小的因平素忽视。

常成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

那从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如:圆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视掉了。

今日我们又要成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点。

点,并达成以下:意:步步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目。

(三)合作研究、精点。

1、物体和点填写:( 1)点就是没有,没有,只拥有物体的点。

(2)可否把物体看作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相关?(3)研究一汽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可否把汽看作点?要研究汽的状况,可否把汽看作点?(4)原子核很小,能够把原子核看作点?( 5 )运的点通的路,叫点的运;是直,叫直运;是曲,叫。

共:点是没有形状、大小、拥有物体所有量的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概念及作用。

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不同的参考系中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从学好这些基本概念入手。

(二)进行新课1、对质点概念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物体和质点”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要把物体转化为质点?2、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把物体转化为质点?3、把物体转化为质点是一种怎样的研究方法?学生活动:首先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疑问;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3“问题与练习”第1小题,讨论后作出解答。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2、对参考系和坐标系概念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插图1.1-3和图1.1-4,并思考图中所提出的问题,想一想为什么要选参考系?应怎样选择参考系?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阅读中自己寻求答案。

就“说一说”栏目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思考P13“问题与练习”第2、3小题,讨论后作出解答。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1、质点――理想模型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一个物体能否视为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在计算运行时间时,可以忽略列车的长短,把它视为质点;但是,同样这列火车,要计算它通过黄河铁路大桥所需时间时,必须考虑列车的长度,不可把列车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属于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因素,而不是仅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地球虽然很大,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它到太阳的距离可以忽略,故可视为质点;乒乓球虽然小,在研究它的旋转对运动的影响时,却不能看成质点。

2、实际物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都可简化为质点:(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物体上的各点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同的,所以研究它上面某“点”的运动规律就可以代表它的整体运动情况了,故此物体也可当质点处理。

(3)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有转动,但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运动的快慢,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

2、(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3)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

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

3、坐标系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四)实例探究☆关于机械运动的认识[例1]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D.煤燃烧的过程解析:A、B、C三种现象中物体都有机械位置的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D煤的机械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不是机械运动。

故ABC正确☆关于质点的应用[例2]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解析:物体可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应属于无关或次要的因素。

一般说来,物体平动时或所研究的距离远大于物体自身的某些几何尺寸时,便可简化为质点。

答案:AC[例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解析: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跟它体积的绝对大小、质量的多少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无关,主要决定于这个物体的尺寸和它与周围物体间距离相比是否能忽略,同时还跟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

例如,地球可称得上是个庞然大物,其直径约1.28×107m,质量达6×1024kg,,在太空中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达几百米每秒。

但由于其直径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约1.5×1011m)相比甚小,因此在研究地球公转运动时,完全可忽略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自身的运动,把它看成一个质点。

而同样的这个地球,在研究其昼夜交替及一年四季的成因时,就不能把它看成质点,本题的答案选C。

答案:C☆关于参考系选择的应用[例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

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A.飞行员的反应快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D.飞行员的手有劲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去拾起掉在地上的物品,或者去拿放在桌子上的物品,其实,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包括人)都在永不停息地随地球自转而运动,在地球赤道处,其速度大约为465m/s。

正因为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速度,相互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才使人们没有觉察到这一速度的存在。

当飞行员的飞行速度与子弹飞行的速度相同时,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因此飞行员去抓子弹,就和我们去拿放在桌上的物品的感觉和道理一样。

答案B点评:从题中可体会出静止的相对性,其实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包括人)都在永不停地随地球自转而运动。

☆用坐标描述质点位置及位置变化[例5]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

如图,若AC=100m,BC=30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m,B点位置是m,C点位置为m,A到B位置变化是m,方向。

C 到B位置变化为m,方向.解析:以B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A(-70m)B(0m)C(+30m)A到B的变化+70向东;C到B变化为- 30向西答案见上★课余作业书面完成P13“问题与练习”第4题。

★教学体会本节学习的质点等概念是运动学乃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一方面,这些概念的运用贯穿于力学中的各个章节,另一方面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学习质点的概念时,重在让学生理解体会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科学抽象,其含义: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其运动变化,都是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要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分析,逐渐领会这种科学思维方法,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资料袋骑马旅行和风洞300多年前,《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在描写骑士和他的侍从骑着木马旅行时,有这样一段故事:人们对堂·吉诃德说:“请骑在马背上,只要你把马脖子上的套管一扭动,木马就会腾空而起,平平稳稳地把你送到玛朗布鲁诺等待你的地方。

不过,为了不使你因高速奔驰而头晕,一定要蒙上你的眼睛才乘坐。

”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上了马,他们的眼睛也蒙了起来。

堂·吉诃德摸到了那个套管,用力一扭。

堂·吉诃德对侍从说:“我们的旅行开始了!我诅咒,我一生从来没有骑过这样快、这样平稳的马。

”侍从说:“是的,我觉得迎面而来的大风,就好像有许多风箱朝我们鼓风一样。

”事实上,真的是人们正在用几个巨大的风箱朝着他们鼓风,木马却还呆在原地,一步也没动。

塞万提斯是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来编写这段故事的。

由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可知:一个人相对于周围的物体向前运动,和他自己静止不动,周围的物体向后运动,其感觉完全一样。

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研制飞机时,使用的风洞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气流对飞机的阻力和升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取得气流与飞机飞行之间联系的数据,本应驾飞机飞行,进行实验。

但是,这样做既危险又浪费。

于是人们根据相对性原理,把飞机悬吊在大型管道——风洞中不动,然后让空气从风洞中向后高速流去,以此代替飞机在高空的飞行。

这种试验方法,大大方便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大大促进了飞机制造工业的发展。

一一摘自《物理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