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的含量测定方法
甲硝唑含量计算公式

甲硝唑含量计算公式甲硝唑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阴道炎、阴道滴虫病和其他一些感染性疾病。
在药物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准确计算甲硝唑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甲硝唑含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甲硝唑含量计算公式如下:甲硝唑含量(%)=(样品中甲硝唑的质量/样品的总质量)×100%。
其中,样品中甲硝唑的质量可以通过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进行测定,样品的总质量则是指样品中所有成分的总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计算甲硝唑的含量:1. 取适量的样品,并按照药典或公司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提取和测定甲硝唑的质量。
2. 记录样品的总质量。
3. 将甲硝唑的质量除以样品的总质量,并乘以100%,即可得到甲硝唑的含量。
甲硝唑含量的准确计算对于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需要根据药典或公司标准对甲硝唑的含量进行严格监控,以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在药品质量检验中,药品监管部门也会对甲硝唑含量进行检测,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除了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甲硝唑含量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在科研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该公式准确计算样品中甲硝唑的含量,从而评估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甲硝唑含量计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品的处理和测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处理条件,避免样品在分析过程中发生变化,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甲硝唑含量计算公式是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工具,也是科研领域中的常用方法。
准确计算甲硝唑的含量可以保障药品的质量,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药物研发和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本文对甲硝唑含量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
甲硝唑的检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甲硝唑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甲硝唑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甲硝唑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具有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甲硝唑在特定波长下具有特定的吸收峰,通过测定该波长下的吸光度值,计算出甲硝唑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甲硝唑标准品:纯度≥99.0%,含量为100mg/ml。
2. 甲醇:分析纯。
3. 磷酸二氢钠:分析纯。
4. 水为纯净水。
5. 10mol/L硫酸溶液。
6. 1mol/L氢氧化钠溶液。
7. 实验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1)准确称取甲硝唑标准品10.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
(2)加入少量甲醇溶解,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到100mg/ml的甲硝唑标准溶液。
2. 样品溶液的配制(1)准确称取甲硝唑样品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
(2)加入少量甲醇溶解,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到100mg/ml的甲硝唑样品溶液。
3. 吸收度测定(1)将甲硝唑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约358nm)测定吸光度。
(2)以甲醇为空白,绘制标准曲线。
4. 计算甲硝唑含量(1)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溶液中甲硝唑的含量。
(2)根据样品溶液的浓度和取样量,计算甲硝唑样品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甲硝唑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A=0.0535C-0.0015,相关系数R²=0.9999。
2.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测定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甲硝唑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532。
3. 甲硝唑含量的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甲硝唑样品溶液的浓度为0.272mg/ml。
根据样品溶液的浓度和取样量,计算甲硝唑样品的含量为0.0272g。
甲硝唑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甲硝唑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建立甲硝唑的质量检验的操作规程。
二、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二部)。
三、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甲硝唑的质量检验。
四、责任质量部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五、试剂①稀盐酸②盐酸(9→1000)③氢氧化钠试液④三硝基苯酚试液⑤硫酸溶液(3→100)⑥甲醇⑦冰醋酸⑧高氯酸滴定液(0.1mol/L)⑨萘酚苯甲醇指示液六、仪器和用具①高效液相色谱仪②试管③烘箱④天平⑤容量瓶200ml、100ml、50ml ⑥烧杯100ml ⑦滴管⑧酸式滴定管⑨三角瓶50ml ⑩比色管七、操作步骤1、本品为2-甲基-5-硝基咪唑-1-乙醇。
2、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微臭,味苦而略咸。
本品在乙醇中略溶,在水或氯仿中微溶,在乙醚中极微溶解。
熔点本品的熔点为159~163℃。
吸收系数取本品,精密称定,加盐酸溶液(9→1000)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3u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7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吸收系数为365~389。
3、鉴别:⑪取本品10mg,加氢氧化钠试液2ml,温热,即得紫红色溶液;滴加稀盐酸使成酸性后即变成黄色,再滴加过量氢氧化钠试液则变成橙红色。
⑫取本品约0.1g,加硫酸溶液(3→100)4ml,应能溶解,加三硝基苯酚试液10ml,放置后即生成黄色沉淀。
⑬取吸收系数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7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41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⑭本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图)一致。
4、检查2-甲基-5-硝基咪唑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测定。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15:85)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0nm。
理论板数按甲硝唑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取本品,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0.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量取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药品生产技术《甲硝唑片含量测定6》

实训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片含量一、实训目的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片含量检查的测定原理、操作方法与计算方法。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正确操作方法。
二、实训资料〔一〕检验药品〔1〕检验药品的名称:甲硝唑片。
〔2〕检验药品的〕检验药品的规格、批号、包装及数量:根据药品包装确定,并记录有关情况。
〔二〕质量标准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21版〕二部213页“甲硝唑片〞;?中国药典?〔2021版〕四部通那么0512“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实训过程〔一〕仪器、试药的准备及试液的配制1仪器的准备安捷伦12021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天平〔〕、超声波清洗仪等。
2试药的准备甲硝唑片、甲醇。
〔二〕检验过程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02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21。
理论板数按甲硝唑峰计算不低于2021。
测定法取本品2021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置50ml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振摇使甲硝唑溶解,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勻,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lOpl,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甲硝唑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的溶液,同法测定。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三〕检验结果1计算公式A R×W片剂标示量的百分含量(%)=C R×A X×D×W×100%A R×W×B式中A:供试品的峰面积A R:对照品的峰面积D:稀释体积C R:对照品的浓度W:供试品的标示规格取样量2、结果判定本品含甲硝唑〔C6H9N3O3应为标示量的930% 〜1070% 。
甲硝唑滴眼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甲硝唑滴眼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摘要:目的:甲硝唑滴眼剂的制备;制定甲硝唑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以△A=A276-A234 为定量信息测定甲硝唑含量。
结果:甲硝唑含量测定在4~24μg/ml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78%,RSD=0.52%。
关键词:甲硝唑;制备;含量测定;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1 实验方法1.1 甲硝唑滴眼剂的制备称取羟苯乙酯,溶于适量的热蒸馏水中,加入甲硝唑和葡萄糖,搅拌溶解,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过滤, 100℃流通蒸汽灭菌30min, 无菌分装于5ml 的滴眼瓶中。
1.2 含量测定1.2.1 供试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甲硝唑对照品0.5g,置100ml 量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并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该液,分别用0.1mol/L盐酸溶液、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稀释成含甲硝唑10μg/ml。
另精密称取羟苯乙酯0.03g,置100ml 量瓶中,加蒸馏水加热溶解,冷却摇匀并稀释至刻度,分别用0.1mol/L 盐酸溶液、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定量稀释500 倍。
另取5 %的葡萄糖注射液,分别用0.1mol/L 盐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定量稀释500 倍。
1.2.2 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及测定波长的选择以0.1mol/L盐酸溶液为溶剂供试液,以0.1mol/L盐酸溶液做空白,扫描结果为:甲硝唑在277nm 处有最大吸收;羟苯乙酯在255 nm 处有最大吸收,并在277 nm 处对甲硝唑的吸收测定有干扰,羟苯乙酯在 276 nm 与234 nm 处为等波长吸收点;以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供试液,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做空白,扫描结果为:甲硝唑在 320 nm处有最大吸收;羟苯乙酯在294 nm处有最大吸收,并在320 nm 处对甲硝唑的吸收测定有干扰;以蒸馏水为溶剂三种供试液以蒸馏水做空白,扫描结果为:甲硝唑在319 nm 处有最大吸收;羟苯乙酯在255 nm 处有最大吸收,但葡萄糖注射液在319nm 处对甲硝唑的吸收有干扰;故选择0.1mol/L 盐酸溶液为溶剂定量稀释样品,选定276 nm 为测定波长,234 nm为参比波长,以△A=A276-A234 为定量信息测定甲硝唑含量,且在该测定波长条件下葡萄糖对其测定无干扰。
实验五甲硝唑片的含量测定(精)

实验四甲硝唑片的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片的原理及操作,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熟练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3.了解排除片剂中常用辅料干扰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根据甲硝唑能产生紫外吸收的性质,将本品用盐酸溶液配成稀溶液,在甲硝唑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吸收系数法计算含量。
三、实验步骤1. 操作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甲硝唑50m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约80mL,,微温使甲硝唑溶解,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2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该溶液置1cm厚石英吸收池中,以相同盐酸溶液为空白,在27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6H9N3O3的吸收系数为377计算,即得。
《中国药典》(2005)规定本品含甲硝唑(C6H9N3O3)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2. 计算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ECL则:C=AA= E⨯L377⨯LA1⨯⨯V⨯D⨯平均片重故:每片甲硝唑的量(g)=w式中,V:供试品溶液原始体积;D:稀释倍数;W:称取供试品的量(g)甲硝唑片占标识量的百分含量可按下式求得:A1⨯⨯V⨯D⨯平均片重标示量%=⨯100%w标示量四、注意事项1. 本次实验是用紫外分光法进行含量测定,故应选择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中的氢灯为光源,采用石英吸收池进行测定。
2. 测定步骤一般须经仪器预热、并调节各种开关至工作处;调拨测定所需波长;经校正仪器后,用与供试液相同的溶剂作空白测试,调其透光率为100%(吸收度为零);再测定供试液的吸收度;关闭电路;计算(仪器的具体操作可详见各型号的说明书)。
3. 在仪器使用中,暂停测试时,应尽可能关闭光路闸门,以保护光电管,勿使受光过久而遭损坏。
4. 吸收池在测定前,应用被测试液冲洗2~3次,以保证溶液的浓度不变。
甲硝唑片的质量检测—甲硝唑片性状与鉴别

(5)含有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最先进制法、 药之王、国家级新药、不复发、不反弹、永葆 青春、显著、消除、解除、根治、根除、药到 病除等绝对化的用语和表示的; (6)利用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 构或者专家、学者、医师、药师和患者的名义 和形象做证明。与其它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 对比,贬低同类产品,含有药品有效率、治愈 率、排序、评比等综合评价或者获奖的内容。
怎么自己鉴别真假药品
一、从外包装盒鉴别
1、注意药品名称、规格、产品批号、批准文号、注 册商标、有效期、药品生产企业名称等所处位置。内 容应齐全,无错字、漏字,符号使用应正确。如为外 国厂家生产的药品,包装盒上应注明进口药品注册证 号;如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厂家生产的药品,应 在包装盒上注明医药产品注册证号。 2.印刷工艺及油墨 字面应光滑无裂纹、字体边缘无毛 边、不易掉色、不易粉化、套色应清晰、过渡应柔和。 观察字体凹凸程度、是否使用烫金等特殊工艺 。 3.产品批号表示日期应不超过现在日期。 4.不得含有药品有效率、治愈率、排序、评比等综合 评价或者获奖的内容。
(四)切 这里指手摸的感觉或变化。
1、药品包装盒的纸质。真品纸质厚而硬,伪品一般较薄、软; 2、药品说明书的纸质。有些药品的说明书已采用较为先进的防伪 技术。”步长脑心通胶囊”、“汇仁肾宝”、“云南白药”、速 效救心丸”等药品的说明书均系用水印纸印制而成。 3、防伪标识。一些知名品牌药品的封签或商标采用了“热敏防伪 技术”,手温下或用火稍加热颜色发生变化,手或火离开后迅速 复原色调.如承德中药厂生产的“腰痛宁胶囊”、“三九感冒灵 冲剂”.有些药品使用了“显影式防伪技术”,用硬币磨擦防伪 暗记的申色区域会出现注册商标或微标显影,如“汇仁乌鸡白凤 丸”。 4、生产批号.部分名牌药品生产厂家采用特殊技术标示生产批号, 具有明显的防伪特征.如“宝宝一贴灵”、“斯达舒胶囊”的生 产批号手摸凸凹感明显,“地奥心血康胶囊”的生产批号手擦易 掉等。
甲硝唑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检验为检验甲硝唑规定一个标准的程序,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范围:适用于甲硝唑的检验。
职责:检验室主任、检验员。
规程:1.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微臭,味苦而略咸。
1.1 熔点:本品按熔点测定法(SOP-QC-307-00)第一法测定,本品的熔点为159-163℃为符合规定。
1.2 吸收系数:精密称取本品65m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吸2ml,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照分光光度法(SOP-QC-301-00)测定,在27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吸收系数(E1cm1%)为365-389为符合规定。
2. 鉴别2.1试剂与仪器2.1.1氢氧化钠试液 2.1.2稀盐酸2.1.3硫酸溶液(3→100) 2.1.4三硝基苯酚试液2.1.5 试管 2.1.6刻度移液管2.1.7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克) 2.1.8紫外分光光度计2.1.9红外光谱仪2.2 项目与步骤2.2.1 称取本品约10mg,加氢氧化钠试液2ml,温热,即得紫红色溶液,滴加稀盐酸使成酸性后,即变成黄色,再滴加过量氢氧化钠试液则变成橙红色,为符合规定。
2.2.2 称取本品约0.1g,加硫酸溶液(3→100)4ml,应能溶解,加三硝基苯酚试液10ml,放置后,即生成黄色沉淀,为符合规定。
2.2.3 取吸收系数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SOP-QC-301-00)测定,在27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41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2.2.4 本品按红外分光光度法(SOP-QC-302-00)测定,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为符合规定。
3. 检查3.1试剂与仪器3.1.1 1%浓氨溶液 3.1.2 硝酸银试液3.1.3 烧杯 3.1.4量杯、漏斗、滤纸3.1.5称量瓶 3.1.6坩埚3.1.7水浴箱 3.1.8直热式恒温干燥箱3.1.9茂福炉 3.1.10漏斗架3.1.11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克)3.2 项目与步骤3.2.1 2-甲基硝基咪唑检查:称取本品0.5g ,置烧杯中,加1% 浓氨溶液20ml,置水浴中加热使溶解,放冷15分钟后,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10ml,加硝酸银试液1ml,溶液应澄清为符合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注入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专业:生化制药
姓名:王芳芳
学号:07
指导教师:魏转
日期:2011.10.26
概述
当真空中有一束离子束射向一块固体材料时,离子束把固体材料的原子或分子撞出固体材料表面,这个现象叫做溅射;而当离子束射到固体材料时,从固体材料表面弹了回来,或者穿出固体材料而去,这些现象叫做散射;另外有一种现象是,离子束射到固体材料以后,受到固体材料的抵抗而速度慢慢减低下来,并最终停留在固体材料中,这一现象就叫做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技术[1]又是近30年来在国际上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表面改性高
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PBⅡ装置示意图
新技术。
摘要
论文题目:离子注入在微生物育种应用中的应用
摘要:当真空中有一束离子束射向一块固体材料时,离子束射到固体材料以后,受到固体材料的抵抗而速度慢慢减低下来,并最终停留在固体材料中,这一现象就叫做离子注入。
并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优化材料表面性能,或获得某些新的优异性能。
该文章讲述了离子注入对于微生物育种产生的而各种影响和应用。
关键词:诱变育种微生物低能离子注入法
正文:
引言
中文名称:离子注入英文名称:ion implantation
定义1:以高能离子束注入基材内的近表面区,以改变表面性能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用能量为100keV量级的离子束入射到材料中去,离子束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将发生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相互作用,入射离子逐渐损失能量,最后停留在材料中,并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优化材料表面性能,或获得某些新的优异性能。
此项高新技术由于其独特而突出的优点,已经在半导体材料掺杂,金属、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的表面改性上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优点是作为一种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具有以下一些其它常规表面处理技术难以达到的独特优点:
(1)它是一种纯净的无公害的表面处理技术;
(2)无需热激活,无需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因而不会改变工件的外形尺寸和表面光洁度;
(3)离子注入层由离子束与基体表面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新表面层,它与基体之间不存在剥落问题;
(4)离子注入后无需再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处理。
综述:1. 正突变菌体的高效性变
,物理诱变为一体的综合诱变方法.它能够引起染色体的畸变,导致DNA链碱基的损伤,断裂[ 2 ],从而使遗传物质在基因水平或分子水平上发生改变或缺失,大幅提高变异的频率.特别是在工业微生物育种方面,为筛选高效的正突变菌株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龚加顺等[ 6 ]在研究单宁酸酶生产菌(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9701)诱变过程中,发现N+注入黑曲霉可获得较UV诱变更高的正突变率和更大的变异幅度.UV诱变的菌株负突变率高,子代孢子生长缓慢,发酵单位普遍低于N+注入诱变结果.这充分验证了,离子注入诱变谱广,变异幅度大的特点.而离子注入VC二步发酵混合菌育种,选育出了高产菌株,已经进入工业化生
产[ 2 ].也充分说明了离子注入能克服传统诱变方法正突变率低的特点,减弱菌种多次诱变产生的饱和性,抗性,提高工业微生物的发酵水平.许安等[ 2 ,7 ]采取分别诱变和筛选VC混合发酵体系,进行优-优组合,获得高产菌系,糖酸转化率较出发菌株提高15 %~20 % ,4代传种平均转化率达95 %.摇瓶培养具有产酸能力高,发酵周期短的特点.虞龙等[ 8 ]利用低能离子注入VC生产菌株,筛选到四株高产菌株,将出发菌株80 %的糖酸转化率提高到94136 %.证明了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的高效性,表明了离子注入具有质量沉积和能量沉积的双重效应,二者正是正突变率高效性的理论基础.另外,离子注入能使利福霉素生产菌株提高18 %的效价,工业化的生产试验平均提高率为10 %[ 9 ];使花生四烯酸生产菌株小试发酵达415gPL ,比国外专利(96P920025)的2128gPL 高出近一倍[ 10 ],而白腐真菌F4经离子注入后选育的多酚氧化酶高产菌株POPD5 ,漆酶的活性提高16倍[ 11 ].近几年利用离子注入育种获得高产菌株,成果显著(表1),正突变率高,生产水平提高幅度大.可见,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正突变率高效性明显,是工业微生物进一步获得优良菌株的有效育种途径.
2. 菌体细胞表面刻蚀性
离子注入生物体的动量传递,可以根据直观的表面现象进行观察,研究,注入的离子就像"手术刀"对细胞表面进行刻蚀,留下非常整齐的创面.动量传递的结果引起生物组织或细胞的表面溅射,造成细胞形态的变异.具体表现到植物细胞为细胞壁减薄,细胞膜损伤,甚至大剂量时细胞破裂,死亡[ 1 ,5 ].这实际上是注入的离子在进入细胞过程中,对细胞造成的物理损伤.最近的研究也表明,离子注入微生物细胞的动量转移,同样导致细胞表面的刻蚀;且菌体刻蚀程度及修复能力随注入剂量的不同而有差别.宋道军等[ 4 ]研究了N+和γ-射线对两种微生物膜损伤的比较,电镜扫描结果表明,离子束的溅射可以引起细胞表面形态的变化,随着剂量的增大细胞由表及里刻蚀损伤逐渐增大;刻蚀面积及深度逐渐增加.小剂量的刻蚀却看不到,归于细胞表面产生许多可修复的微孔或小洞,并深入细胞内部.这为离子束转移外源基因创造了条件,而离子束转导基因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γ-射线辐射却未见这种直观的刻蚀现象.龚加顺等[ 6 ]利用离子束辐照黑曲霉孢子进行诱变,也验证了离子注入后,离子剂量与孢子细胞表面刻蚀程度呈正相关增加.注入离子后的孢子有明显破壁现象,孢子上有明显的凹陷区.他们都认为离子先破细胞壁,膜,后到达细胞表面或内部,进行动量交换,影响胞内物质的运动,导致染色体结构的重排和其它的变化,从而产生了稳定的遗传变化.笔者认为,离子注入的刻蚀损伤菌体细胞表面,也是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正突变高效性的一个基础.细胞膜或壁的损伤,无论程度大小,对细胞壁,膜的通透性及结构都有影响;而壁,膜通透性的大小,结构组分的变化又是
微生物酶,特别是胞外酶等次级代谢物分泌相关的条件.当然,这方面的推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离子注入的刻蚀损伤也充分说明,离子注入法育种对注入的离子种类,剂量的选择非常重要.
总结:离子注入法诱变育种研究起步晚(始于1986),作用机理, 离子种类和诱变规律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无可置否,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具有更多的优点和发展潜力.当然,离子注入的种类需要拓宽应用的范围,而不能只局限于几种离子(H+,N+, Ar+).菌体细胞的前期处理,以菌膜法或干孢法为主进入真空的靶室诱变,此环境对孢子活性影响不大,但对细菌的菌体细胞活性就难以评价,何况无菌体保护剂,温度小于50℃,脉冲注入次数多少不一,注入时间长短因种而异.故很难保证菌体的高活性,所以注入方法需进一步探索.目的基因的定位转移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我们应该充分的借助离子注入,进行微
生物的DNA重组定位诱变育种,以期获得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发酵代谢产物. 离子注入育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显现了巨大的优势.离子注入集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于一身,突变率高, 操作简单.加之离子束介导转基因的可能性,使其在微生物育种中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研究范围的拓宽,相信离子注入法在微生物育种中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