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景观园路的布局设计
园路的铺装设计

三、园路规划设计原则
1、国路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和协调 这主要表现 在园路的线型设计和铺装设计中,例如在规则式园林中,园路主 要以直线型居多;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园路则曲折多变。
采用卵石、青石板等做地面铺装材料,则显示出自然亲切的气 氛,而用预制混凝土砖作铺装材料,可与现代建筑环境协调统一。
类型功能宽度材料主要园路联系各景区主要景点导游组织交通46m混凝土沥青整体路面次要园路游憩小路联系景区内各景点导游构成园景深入园中各角落导游散步休息24m122m天然石块预制混凝土块材料路面碎石卵石砖渣碎料路面三园路规划设计原则?1国路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和协调这主要表现在园路的线型设计和铺装设计中例如在规则式园林中园路主要以直线型居多
(3)园路与建筑关系
园路通往大建筑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 筑内部活动,可在建筑面前设集散广场,使园 路由广场渡过再和建筑物联系;园路通往一般 建筑时,可在建筑面前适当加宽路面,或形成 分支,以利游人分流。园路一般不穿建筑物, 而从四周绕过。(见图2-55)
图2-55 广场、园路
(4)园路台阶的设置和防滑处理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颗料路面横坡 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 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做防滑处理.主园路 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支路 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15%,路断,路面 应做防滑处理;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 阶踏步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做防滑 处,宜设置护栏设施。台阶宽为30-38cm,高为1015cm。
广场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 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 所。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 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 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 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和原则

中心绿地 名称
设置内容
要求
最小规格 最大服务半径
(ha)
(m)
花木草坪,花坛水
面,凉亭雕塑,小
园内布局应有明确
居住区公园 卖茶座,老幼设施,
1.0
的功能划分
停车场和铺装地面
等
800-1000
小游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 园内布局应有一定
0.4
400-500
面,雕塑,儿童设 的功能划分 施和铺装地面等
组团绿地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进而影响到开发商和设计
师对住区景观的设计有着更高的追求。在居住区的基本组成,规模等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以 住区(包括居住区级、小区级和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点或面,以各级道路为线, 采用景观设计的手法和素材,对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以及近年来景观设计 的新趋势等内容进行介绍。
小区道路
路面宽 5-8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 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 10m
组团道路
路面宽 3-5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 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 8m
宅间小路
路面宽度不宜小于 2.5m
园路(甬、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
动场地等。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
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 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表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 条件选用)
表 4-2 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 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 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居 住区规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选择和确定居住区位置、用地范围;(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 模;(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室比及长度;(4)确定公 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 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 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 一、 居住区基本组成
浅谈住宅小区的园林道路设计

浅谈住宅小区的园林道路设计作者:付勇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5年第08期摘要经济的进步和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大量的住宅小区被建立起来。
而小区园路的设计设置,对小区内部居民的各种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基于此,阐述住宅小区园林道路的现状,分析小区园路的作用,提出小区园林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以为小区园林道路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道路;设计原则;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问题提高,人们期盼着找到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
园路作为住宅小区景观的重要元素,有着丰富景观、引导交通、组织空间的作用与功能。
它就像脉络一般,将小区园林的不同功能区域有效地串联起来,使人们在这一环境中得到释放与放松,打造一个利于功能齐全、环境有的户外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1 住宅小区园林道路的现状当下社会,怎样在兼顾住户需求、开发商利益、社会效益的情况下,为小区住户打造出一个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景观环境是景观设计人员需着重考虑的问题。
园路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对于小区整体的景观质量与气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
国内部分小区在园路的设计上已进行了研究与创新,如深圳的万科第五园的园路设计就得到业界内外的一致认可,但这仅仅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住宅小区在园路设计上并没有进行细致地考虑,存在诸多问题。
1.1 功能性较差很多住宅小区在对园林道路进行设计时,过于注重园路的流线与整体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园路本身所应具有的功能,给小区住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小区整体景观的设计阶段到后期的施工建设阶段,就要坚持“功能性首位”的原则,不应仅仅为了追求小区景观外观的美感而舍本逐末,将园路作为景观元素进行过分雕琢,使园路本身所应具有的作用与功能,因追逐设计的美感而降低。
在设计时,应注重园路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否则人们为了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会踩踏绿地,这反而降低了小区景观的品质,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2]。
城市居住小区园路规划分析

城市居住小区的园路规划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设计也越来越兴盛,小区的园路规划设计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根据小区环境的不同,生态景观也就各异。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园路规划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并指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小区环境;园路规划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居住小区受空间、面积等的限制,通常不适宜修建大的园林建筑,大多数小区绿化环境是平面绿地或地势起伏较小的绿化。
因此,小区园路规划就在小区的环境绿化中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组织交通、集散人群,还能有装饰、导游等功能。
在进行园路旁植物的选择时,除了考虑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满足不同居住人群休闲、娱乐、观赏等的需要。
从专业角度来说:居住小区如果面积较小或者是较为规则的建筑时,其园路通常设计成几何路线;如果居住小区的面积较大或者是低层复式的建筑时,则园路多设计成自然曲线,自然园路在规划时需要融进现人性化代设计理念,自然流畅、迂回曲折,同时还要有交通和观赏的双重功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将小区的园林艺术品位提高。
在园林小品和植物配置上自然多变,不拘一格,让人们在小区园路漫步时,沿路观赏一副连续的动态景观画卷,赏心悦目、步移景异。
一、小区园路需综合考虑功能、流量、空间分隔要求在进行城市居小区园路的规划时,需综合考虑其功能、流量、空间分隔等要求,做到布局合理、因地制宜。
在形式上可以分为主路、次路、小路,主路是宽在3-5m,路面质地为水泥、方砖、柏油、大理石等。
平直的主路以规则式配置为主,乔木类多选树干通直、枝叶浓密、冠型整齐、分枝点高、物候期长、抗污强的白蜡、银杏、法桐、黄金槐、馒头柳、少球悬铃木等。
灌木类多选叶色艳、枝叶丰满、无刺无味、耐修剪或有特殊香味、花期长的女贞、水蜡球、黄杨、丁香花等。
为在一条主路突出一路一景,在配置树种时,尽量做到乔木与灌木的搭配,与园路功能及周围建筑风格、墙体颜色、形式等融合统一。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
白德懋在《小区规划与居住区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
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
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
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
城市规划设计——小区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关系到民众居住的重要事项,努力创造新颖和灵活可变的住宅类型和多样化的住宅组团,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形成丰富多样的居住环境,并为住户参与创造有利的条件。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以人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努力把安居小区建设成为舒适、方便、安全、卫生和优美宜人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一)规划结构规划采用小区――组团――住宅组群三级结构。
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小区级公共绿地、两处托幼均位于小区中心部位。
小学位于东部,小区由五个组团组成,每个组团由几个住宅组群组成,各组团间通过小区主次道路相联系,住宅组群间通过组团道路联系。
针对小区现状,适应房地产分期开发的需要,将小区规划为6个居住组团,东部三个居住组团作为第一期开发用地,西部三个组团作为第二期开发用地,开发程序由东向西形成滚动开发模式。
(二)道路系统根据人流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情况,规划采用自由式路网结构,小区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形成通而不畅的道路结构。
小区对外设有六个出入口,其中小区的主入口开向历山路和南外环部,另外四个为次要出入口。
小区道路分为三级(1)、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12米,建筑红线不少于16米。
(2)组团级:路面宽6米(3)宅前小路,路面宽3米,车辆可直接到达单元门前。
(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项目及规模根据小区内公建服务对象和服务半径的不同要求和分期建设开发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分三片布置。
小区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主要位于小区的出入口处沿街布置,这样既方便居民上下班顺路购买,又使商业建筑对外临街布置,提高经济效益。
小区配套的社会性福利设施,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设置,布设在小区内部,这样既有较好的小区环境质量,又有好的外部空间环境。
(四)住宅单体设计与群体组合为满足“安居”和住宅商品化的需要,住宅设计采用两种类型,建筑面积分两个档次,分别为55M2/ 户─80M2/户和80M2/户─90M2/户。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道路的设计应用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道路的设计应用在现代住宅景观小区中常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小区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由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成整体。
园路作为景观道路的重要部分,在景观住宅小區中广泛应用,其在表现住宅园林景观环境,以及绿地系统的格局分割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地营造了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
标签:园路人性化格局空间分割园林道路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同时是把植物、建筑、装饰装置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
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强调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
在设计住宅小区内的景观道路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讲究空间分割;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园林景观中。
一、景观小区道路——园路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园林的骨架、网络。
园路的规划布置反映不同的住宅小区园林面貌和风格。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大部分是在设计中利用地形、建筑、植物结合道路把全区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不但可以使整个绿地成为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和划分空间达成统一的景观效果,为住户、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引导他们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来游赏景物;从而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二、景观住宅小区园路的布局设计景观规划设计中居住区景观规划布局应达到以下的要求:①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根据居民的不同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场地和设施。
②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意境。
园林空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应结合园林景观和活动场地的布局,兼顾游览交通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
③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植物群落载形成公园景观和公园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居住区景观设计内容(二)——硬质景观

功能要求
高度(m)
隔离绿化植物
0.4
限制车辆出入
0.5-0.7
标明分界区域
1.2-1.5
限制人员出入
1.8-2.0
供植物攀援
2.0 左右
隔噪声实栏
3.0-4.5
挡土墙 挡土墙的形式根据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经过结构设计确定。从结构形式分主要有重力 式、半重力式、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从形态上分有直墙式和坡面式。 档土墙的外观质感由用材确定,直接影响到挡墙的景观效果。毛石和条石砌筑的挡土墙 要注重砌缝的交错排列方式和宽度;预制混凝土预制块挡土墙应设计出图案效果;嵌草皮的 坡面上需铺上一定厚度的种植土,并加入改善土壤保温性的材料,利于草根系的生长。 常见挡土墙技术要求及适用场地 挡土墙必须设置排水孔,一般为 3m2 设一个直径 75mm 的排水孔,墙内宜敷设渗水管,防止 墙体内存水。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必须设伸缩缝,配筋墙体每 30m 设一道无筋墙体每 10m 设一 道。
信息标志 居住区信息标志可分为 4 类:名称标志、环境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 信息标志的位置应醒目,且不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妨害。 标志的色彩、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所在地区建筑、景观环境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标 志的用材应经久耐用,不易破损,方便维修。各种标志应确定统一的格调和背景色调以突出 物业管理形象。
匀扩放,无明显强弱变化。音响放置位置一般应相对隐蔽。
自行车架
自行车在露天场所停放,应划分出专用场地并安装车架。自行车架分为槽式单元支架、 管状支架和装饰性单元支架,占地紧张的时候可采用双层自行车架,自行车架尺寸按下列尺 寸制作。
表 4-7
车辆类别
停车方式
停车通道(m)
停车带宽(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小区景观园路的布局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中居住区景观规划布局应达到以下的要求:①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根据居民的不同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场地和设施。
②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意境。
园林空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应结合园林景观和活动场地的布局,兼顾游览交通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
③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植物群落载形成公园景观和公园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景观住宅小区园路有其相应的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园路的布局设计上,除了依据景观建设的规划形式外,必须结合地形地貌设计,一般园路宜曲不宜直,贵在合乎自然,追求自然野趣,依山随势,回环曲折;要自然流畅,犹若流水,随地势就形。
2、满足实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园林中园路的设计要遵循"人行走为先"的原则。
修筑的园路必须满足导游和组织交通的作用,要考虑到人的行走习惯,所以园路设计必须首先考虑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
否则就会导致修筑的园路少人走,而园路的绿地被踩出了园路的状况。
3、园路要具有环绕性,切记设计无目的、死胡同的园路
园路中的道路应形成一个环状道路网络,四通八达。
道路设计要做到
有的防矢,因景设路,因游设路,不能使游人正在游兴时"此路不通"。
使路与景相通的同时要使路和其他造景要素很好的结合,使整个园林更加和谐,并创造出一定的意境来。
在景观道路的布局中可以根据景观绿地内容和游人的容量大小来决定。
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密切配合。
在设计园路通往大建筑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筑内部活动,在建筑面前设集散广场,使园路由广场过渡再和建筑物联系,园路通往一般建筑时,在建筑面前适当加宽路面,形成分支,以利游人分流。
同时园路一般不穿建筑物,而从四周绕过。
在圆路的设计中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
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
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
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