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版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内容和深层含义。

掌握诗歌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理解与情感体验。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情感的表达和朗读技巧。

教学准备: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文本。

多媒体课件,包括鲁迅的生平介绍、诗歌朗读示范等。

学生讨论用的小组讨论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鲁迅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是谁吗?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他为什么被尊称为“民族的脊梁”?教师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激发兴趣:展示鲁迅的名言,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检查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语调。

3. 整体感知:教师提问:这首诗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三、细读诗歌,理解内容1. 逐句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2. 讨论交流: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句子,每组选择一个句子进行深入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点拨: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进一步解释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学习修辞,感受语言魅力1.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教材分析1. 诗歌地位与主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现代诗。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它以鲜明的对比,歌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2. 诗歌结构与特色全诗共七节,每节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从诗的语言来看,简洁而有力,富有节奏感。

诗中的形象鲜明,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的诗句,用最直白的话语却传达出深邃的思想,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在理解诗歌艺术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 教材的教育价值本诗有助于六年级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体会诗歌中的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鲁迅精神的学习,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现代诗歌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对于鲁迅这个人物,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知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 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来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3. 心理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有了初步的思考,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但他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不朽”“摔垮”等词语的含义。

- 了解诗歌的结构,理解对比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一、阅读课文,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二、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
3.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
三、阅读第1节,说说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从中受到精神的洗礼。

教学重点:1. 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运用的美妙。

2. 感悟鲁迅精神,理解“有的人”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1. 揣摩重点语句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效果。

2.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有的人”的深刻内涵,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准备:1. 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2. 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1. 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民族魂,他的精神在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

今天,我们要通过一首诗来缅怀鲁迅先生,这首诗就是《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 简介作者及背景: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它深刻地概括了鲁迅先生在人民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形象。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要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劳苦、下场、圣贤、凌厉、埋葬、剥削、奔赴、荒乱、永垂不朽等)3.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4. 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一,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用对比提出议论话题;第二部分(2-7)通过“有的人”对比两种人;第三部分(8-10)赞颂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批判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

)5. 集体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1. 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人?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一种是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人,他们“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另一种是像反动统治者那样的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狠狠地吸榨着人民的筋骨”,然后“露出活森森的臂膊”。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秀教案第【1】篇〗《有的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情感,使他们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1、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并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练笔。

2、初步了解学习现代诗的方法。

情感目标借研读鲁迅《故乡》、《祝福》和《孔乙己》中的三个精彩片段,激起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借研读鲁迅《故乡》、《祝福》和《孔乙己》中的三个精彩片段,激起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

全国人民无比悲痛。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他们阻止得了吗?我们一起来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2、鲁迅逝世13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

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出示课题——《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

(教师倾听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针对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加以辅导。

)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

3、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内容上的对比,2-5,3-6,4-7;“有的人”反复出现。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回答。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1、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吗?①、自由读第一节。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文本形式,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品质。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鲁迅先生的形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为一首现代诗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走近鲁迅,感悟精神”为主题,通过朗读感悟、分析对比、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3)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和事迹,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第1篇】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

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

(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作家。

师:他是一个作家。

(板书:作家)生:他生于1905年,在2004年去世,活了99岁。

师:活了99岁呀,这个鲁迅我不太认识。

(其他学生:是臧克家。

)哦,这是臧克家呀。

鲁迅先生活了多少岁啊?(其他学生:55岁。

)对,55岁。

生: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先锋。

师:作家、革命家。

(板书:革命家)还有吗?生:我知道他为什么当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当作家可以用语言让中国人觉醒,推翻旧制度。

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当作家,是为了推翻旧制度。

还有吗?生:他在作家群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逝世后很多作家都发文来纪念他。

师: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借助臧克家的这首诗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鲁迅)师:为了让大家能把课上好,刘老师下午还带来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

如果你今天课堂上的发言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刘老师这本签名的书就送给你,好不好?想要的举手。

(生踊跃举手)书只有一本,希望同学们一会儿踊跃发言。

二、教学铺垫——聊聊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背景师:臧克家写了《有的人》这首诗纪念鲁迅,有谁能把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生:臧克家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师:还有吗?继续补充。

生: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是鲁迅逝世13周年,臧克家写了这首诗。

师:好,掌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回顾诗歌《有的人》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 总结散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作者情感表达、结构特点等。
- 强调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如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对待劳动人民的亲切态度等。
-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回顾诗歌《有的人》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本课由纪念鲁迅的诗篇《有的人》和纪念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部分组成。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鲁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全诗分为两节,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抒写对“有的人”的评价,热情赞美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有的人》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 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手法、形象描绘等,体会诗歌的美感。
(3) 理解散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如层次分明、细节描写等,体会散文的文学价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为纪念鲁迅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对待劳动人民的亲切态度、对待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待敌人的憎恨态度。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核心素养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3.结合诗歌及本单元的课文和搜集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真切感悟做人的真谛。

2.结合诗歌及本单元的课文和搜集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真切感悟做人的真谛。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1.有关鲁迅生平的纪录片。

2.《有的人》诗歌朗诵音频。

3.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回顾导入。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

全国人民无比悲痛。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他们阻止得了吗?我们一起来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2.背景介绍。

鲁迅逝世13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

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出示课题——《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倾听,练习朗读。

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

3.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内容上的对比,2—5,3—6,4——7;“有的人”反复出现。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回答。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

1.自由读第一节,质疑探究。

①自由读第一节。

②质疑:预设: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相机理解“死”与“活”
③引导学生带者疑问来读书。

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2、5节。

2.学习2、5节:
①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
③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神态。

④指导读好“摔垮”读出把敌人打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师生合作读。

师: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生: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生: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3.自主学习3、6节,4、7节
①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练习。

③男女生分别领读,带读。

学生汇报读。

评议,生评,师评。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

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总结出“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并板书
预设: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这诗表达了臧克家对鲁迅深深的怀念,我们带着对这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读读老师变序后的诗。

(师生合作读)
鲁迅死了(师)
他还活着。

(生)
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
给人民作牛马的,(生)
人民永远记住他!(生)
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师)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生)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生)
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师)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生)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生)
探讨:“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你知道都有谁呢?指名说(岳飞、雷锋、周恩来,王二小、……
2.结合这首诗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课文,以及课下搜集的资料中对鲁迅的了解,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还有像鲁迅一样的人很多,你想歌颂谁,就把他的名字套进去读一读。

自由练,指名读。

4.教师引读:面对自私自利,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人我们痛恨、愤怒的说————生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因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所以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教师引读:当我们面对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
尊敬他、歌颂他——生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五、课堂总结。

本课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哲理诗,全诗共七节,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列举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热情歌
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活着虽死了
却死了却活着
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甘愿作野草,等着火烧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春风吹到处是野草
骑在人民头上俯首甘为牛马
人民把他摔垮人民永远记住他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围绕这首诗的特点展开,以读为主,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从对比中读出感情,体会诗歌的内涵,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从中体会作者对鲁迅的赞颂,再次感受鲁迅的伟大。

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情感引导得比较到位,学生读得慷慨激昂,情感教育的目标达到了。

但是在具体的朗读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个别字音、重读、停顿的指导不够,致使有的学生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