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双筒望远镜参数说明

双筒望远镜参数说明

望远镜参数说明望远镜参数说明倍率:指将景物拉近的能力。

例:一台10x42的望远镜,望远镜的倍率是10或者10x10倍就是说可将1000米外景物“拉近”到100米处。

其实际观察大小等于我们走近到100米外观景。

放大率越高,所见景物越大。

倍率较高会使背景较黑,高倍率会令影像变得较朦亦会将手震幅度放大,使影像摇动不已。

一般来说10倍乃是一般人之极限。

低倍率情况下影像较光,亦较清晰锐利,色差及其他像差亦较少。

物镜口径:物镜的直径大小例:一台10x42的望远镜,物镜是42MM。

口径越大,集光力越高,所见暗星越多,影像越亮,解像度越高越锐利。

但一阔三大,重量也更大,而且大镜较难研磨。

4cm级较轻便,但所见暗星不及5cm级。

3cm级集光力比较弱,但较轻巧,日间观鸟比较方便。

比5cm大的机型都较重,而且较难保持平衡,需用脚架支撑。

总的来说,8x40/10x40等机型较方便,适合一般用途。

8x30机型最适合观鸟。

视场(Field of View)视场即是我们观景的范圉,视场越大,观测范圉越大。

如下图所示,表示看1000米以外的景物,能看到的宽度是120米。

视距(Eye Relief)视距指在能够清晰看到整个视场下,眼睛和目镜之间最短距离。

视距长度以mm 表示,取决於目镜设计。

视距太短时,若眼睛不是贴近目镜玻璃便导致视野边缘失光,不合戴眼镜人仕使用;视距太长,影像容易有黑影出现,但只要将眼杯拉长问题即可解决。

戴眼镜人仕请选视距14mm以上之型号(详见下图):计算:物镜口径(mm) /倍率当你手持双筒望远镜,你会见目镜中央有一个圆形光点,其余地方为黑色,这光点就是出射光瞳。

优质的望远镜出射光瞳为一个完美清晰的圆形光点,位处中央,周围呈黑色。

出射光瞳越大,代表影像亮度越亮,清晰度越高,而且眼球较易看到影像,此种望远镜适合海事、环境不断晃动场合下使用。

出射光瞳太细会使影像难于对准观测,但是出射光瞳超过7mm后,一部分光线便会散失掉,造成浪费。

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精品

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精品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目录设计任务与要求 (2)设计步骤 (3)一、外形尺寸计算 (3)二、光学系统选型 (6)三、物镜的设计 (7)1、用PW法计算双胶合物镜初始结构: (7)(1)求h,z h,J (7)(2)求平板像差 (7)(3)求物镜像差 (7)(4)计算P,W (7)(5)归一化处理 (8)(6)选玻璃 (8)(7)求形状系数Q (8)(8)求归一化条件下透镜各面的曲率 (9)(9)求薄透镜各面的球面半径 (9)(10)求厚透镜各面的球面半径 (9)2、物镜像差容限的计算 (10)3、物镜像差校正 (10)4、物镜像差曲线 (13)四、目镜的设计 (13)1、用PW法计算凯涅尔目镜初始结构 (13)(1)接目镜的相关参数计算 (13)(2)场镜的相关参数计算 (15)2、目镜像差容限的计算 (16)3、目镜像差校正 (17)4、目镜像差曲线 (19)五、光瞳衔接与像质评价 (20)1、光瞳衔接 (20)2、像质评价 (21)3、总体设计评价 (21)学习体会 (21)附:零件图与系统图 (23)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设计技术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

6、lz ′>8~10mm设计步骤一、外形尺寸计算由入瞳直径30D mm =及相对孔径'1:4Df=,可得:物镜焦距'14120f D mm =⨯=由6Γ=,知:出瞳直径'5DD mm ==Γ目镜焦距''12120206f f mm ===Γ 由物方视场2ω=8,可得:目镜通光口径'''312[()]222.084D D f f tg mm ω=++⨯= 分划板直径'21216.7824D f tg mm =ω=分划板半径28.39122D = 又由:'64tg tg tg ω=Γω=,可得:像方视场'245.5ω=该望远系统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普罗I 型棱镜如下图:将普罗I 型棱镜展开,等效为两块平板,如下图:普罗I 型棱镜由设计要求: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可利用分划板拦去透镜下部25%的光,利用平板拦去透镜上部的25%的光,这样仅有透镜中间的50%的光能通过望远系统,使像质较好。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
首先是目镜。

目镜是用于观察天体的光学组件。

它通常由一组透镜组成,可以放大通过物镜收集到的光线。

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更改透镜的焦距来调节。

较高的放大倍数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天体图像,但对望远镜的稳定性和视野大小要求更高。

接下来是物镜。

物镜是双筒棱镜望远镜的主要光学组件之一、它由两个凸透镜组成,负责收集和聚焦天体的光线。

物镜的焦距确定了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较长的焦距提供更大的放大倍数,但也会导致视野更狭窄。

同样,较短的焦距提供更大的视野,但放大倍数较低。

然后是眼镜。

眼镜是用于观察物体的光学组件。

它由一组透镜组成,放置在目镜的后方。

眼镜的作用是调整视野和放大倍数,以提供更舒适的观察体验。

它还可以调节光线的对焦,使图像更清晰。

最后是支撑结构。

支撑结构是望远镜的骨架,用于支撑和固定各个光学组件。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以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支撑结构还包括一个可调节的三脚架,以便将望远镜固定在适当的高度上。

除了上述主要组件外,双筒棱镜望远镜还可能包括其他附件,如经纬仪、红点指示器和相机适配器等。

这些附件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观察定位和更多的应用选择。

总结起来,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非常简单,但其原理和功能强大。

通过优化各个光学组件的参数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观察体验。

尽管双筒棱镜望远镜在放大倍数和视野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但它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望远镜类型,适用于观察各种天体和地面景象。

双筒望远镜参数指标

双筒望远镜参数指标

双筒望远镜参数指标文章简介双筒望远镜(以下简称双筒镜)具有成像清晰明亮、视场大、携带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很适于天文爱好者用来巡天和观测星云、星团、彗星等面状天体。

在晴朗无月的夜晚用双筒镜观测时,可见在广阔的视场之中繁星密布,偶尔有一两朵星云、星团点缀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你过去一直使用高分辨率、长焦距的天文望远镜,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失掉了很多观测的乐趣,那么请试用一下双筒镜,你一定会被视场中平时未曾欣赏过的美景深深地陶醉。

由于双简镜有着广泛的用途,所以在市场上它的品种繁多,性能也相差很大。

文章详细内容一.双筒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双筒镜采用的是折射系统,可分为伽利略式和开普勒式两种。

伽利略式双筒镜结构简单,光能损失小、镜筒较短、价格也较低,但是,它的放大率一般不能超过6倍,放大率再增加,视场就会迅速减小,视场边缘变暗。

成像质量也会下降,所以这种双筒镜用得较少。

现在常见的是开普勒式双筒镜,它的视场比伽利略式的大,而且成像更加清晰,但开普勒式双筒镜成的是倒立的像,为了得到正像,在它的光路中加有转像棱镜或转像透镜,这些转像装置在地面观测中是必不可少的。

但像的倒正对天文观测来说无关紧要,不过正像望远镜可以给初学者找星带来方便。

二.双筒望远镜的口径和倍率表示望远镜性能的参数有6个,它们是口径、放大率、视场、相对口径、极限星等和分辨本领。

介绍这6个参数的书籍和文章很多,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结合双筒镜的特点作一简单说明。

双筒镜的口径、放大率和视场一般都标在镜身上。

口径和放大率用两组数字表示,例如“10×50”表示这架双筒镜的放大率为10倍。

口径是50毫米;再如“7×~15×35”表示放大率在7倍至15倍之间可调,口径是35毫米。

放大率和口径是反映双筒镜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

选购时要特别注意。

用于天文观测的双筒镜应选择口径大一些的,这样可以看到更多的天体。

那么放大率是否也是越大越好呢?不是的。

尼康 HG L系列 高级双筒望远镜 说明书

尼康 HG L系列 高级双筒望远镜 说明书

高品质的尼康设计HG L系列采用了将它们与其它望远镜产品区分开来的独特设计。

除了它们出色的光学性能和易操作性之外,它们还使用环保玻璃光学器件等不含铅砷、环保材料来制作镜头和棱镜,使用非乙烯基氯化物材料来制作镜身、接目镜盖、包和系带。

这些特性极大地增强了本系列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1 视场致平镜头2 高眼点距设计带有多卡槽调节的旋转滑动式橡胶眼杯 软触式硅胶眼杯3 屈光度调节环锁定系统(除8x20HG L DCF/10x25HG L DCF之外)4 大对焦环5 高反射银镀膜棱镜6 非乙烯基氯化物材料防水(由于本产品不具有完全密封结构,所以禁止在水中使用或操作)124653•高级双筒望远镜HG L 系列•••••尼康型号及颜色可能因国家或地区不同而异。

HG L系列的通用特性HG L系列的6款产品共同拥有许多特性:• 由于采用了尼康特有的视场致平镜头和接目镜设计,即使在镜头边缘部分也可获得锐利、清晰的影像• 尼康特有的多层镀膜在宽幅度的波长范围上均可保持高透光率,并通过降低鬼影和眩光来获得出色的色彩还原• 相位校正镀膜屋脊棱镜提供高分辨率效果• 拥有高反射银镀膜的棱镜来提供亮度更高的图像• 高眼点距设计为即使佩戴眼镜的用户也提供清晰的视野• 软触式硅胶眼杯• 带有多卡槽调节的旋转滑动式橡胶眼杯可将眼睛轻松定位到正确的视点位置上• 大对焦环使操作更加简单• 每款产品均是防水和防雾的,同时进行了O型环密封和充氮处理• 由环保材料制成• 附有软质皮包本型号是系列中的最高级产品,拥有高亮度42mm直径物镜,提供多种强大的功能特性,使它们成为优秀的望远镜产品:• 更轻巧 (8倍: 约795g, 10倍: 约790g)• 坚固、轻盈的镁合金压铸镜身• 环保材料在镜身、接目镜盖、包和系带上使用了非乙烯基氯化物材料 环保玻璃光学器件,不含铅和砷• 最近对焦距离约为:3m• 屈光度调节环锁定系统可防止意外转动的发生• 保持在约-20℃低温条件下的出色性能• 用于防震的橡胶防护以及稳固、舒适的握持• 符合人体工学的3D设计可提供更好的易握持性• 接目镜盖互相连接以方便使用8x42HG L DCF / 10x42HG L DCF这类望远镜十分适合双手握持,同时配备了如下出众的特性:• 环保材料在镜身、接目镜盖、包和系带上使用了非乙烯基氯化物材料环保玻璃光学器件,不含铅和砷• 对像差精细均衡的补偿• 最近对焦距离约为:2.5m• 屈光度调节环锁定系统可防止意外转动的发生• 保持在约-20℃ 低温条件下的出色性能• 用于防震的橡胶防护以及稳固、舒适的握持• 符合人体工学的3D设计可提供更好的易握持性• 接目镜盖互相连接以方便使用8x32HG L DCF / 10x32HG L DCF将强大的功能特性融入小巧紧凑设计中的便携式产品:• 坚固、轻盈的镁合金压铸镜身• 环保材料在镜身、接目镜盖、包和系带上使用了非乙烯基氯化物材料环保玻璃光学器件,不含铅和砷• 便于携带的折叠式设计• 最近对焦距离约为: 2.4m(8倍)和 3.2m(10倍)• 屈光度调节环位于镜身的中部来提高望远镜的可操作性• 保持在约-30℃低温条件下的出色性能8x20HG L DCF / 10x25HG L DCF享受清晰观测乐趣尼康的高级HG L系列双筒望远镜将一切带入清晰的视野,为您揭示周围世界中隐含的美丽和秘密。

关于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

关于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

关于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是一种常见的望远镜设计,在观测天体和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很常用。

它的设计原理是利用两个平行放置的棱镜将光线反射并聚焦到观察者的眼睛上,提供清晰的放大视野。

双筒棱镜望远镜的核心部件包括目镜、物镜、二次反光镜和棱镜。

物镜是最重要的部件,它主要负责将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到二次反光镜上。

二次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平行的棱镜上,通过棱镜的反射和折射,光线最终汇集到观察者的眼睛上。

进入观察者的眼睛的光线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像。

由于双筒棱镜望远镜的设计基于双目观察,观察者可以同时观察到两个独立但相互平行的图像。

这种设计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更真实的立体感和更广阔的视野。

双筒棱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有不同的焦距,这样可以将物体的光线聚焦到观察者的眼睛上,并放大物体的图像。

不同的物镜可以提供不同的放大倍数和视场角。

通过更换物镜和目镜,观察者可以根据目标的大小和距离选择合适的配件,以获得最佳的观测效果。

在双筒棱镜望远镜中,二次反光镜和棱镜的质量和精确度非常重要。

二次反光镜需要具有高反射率,并且需要被镀上特殊的金属镀层以增强反射效果。

棱镜则需要具有高折射率和准确的角度,以确保光线的正常传输和聚焦。

双筒棱镜望远镜采用双目观察的设计,除了提供更真实的立体感之外,还可以减轻观察者的眼睛疲劳。

当观察者用一个眼睛观察时,另一个眼睛可以放松,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的眼睛疲劳和不适。

双筒棱镜望远镜还有一些额外的设计特点,以提高观测体验。

例如,它可以配备调焦机构来调整焦距和清晰度。

此外,还可以安装红点指示器、手机适配器等附件,以便更轻松地找到并记录观测目标。

总的来说,双筒棱镜望远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天文学、野外观测等领域的望远镜设计。

它通过利用双目观察和精确的光学元件,可以为观察者提供清晰、真实的视野,较少眼睛疲劳的同时也方便使用和操作。

在选择和使用双筒棱镜望远镜时,应着重考虑光学元件的质量和精确度,以确保最佳的观测效果和体验。

双筒望远镜参数说明

双筒望远镜参数说明

双筒望远镜参数说明1.不悔归归~只恨太。

梦匆匆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有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3.每一人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

个青个青个个个个它青4.方茴归,“可能人归有点什归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归,“那归候我归不归归~归是多归归、多归重的字眼。

我归只归喜归~就算喜归也是归归摸摸的。

”遥沉啊6.方茴归,“我归得之所以归相归不如归念~是因归相归只能归人在归归面前无奈地哀悼归痛~而归念却可以把已归注定的归言归成童归。

”望归归归明参数望归归归明参数倍率,指景物拉近的能力。

将例:一台10x42的望归归~望归归的倍率是10或者10x10倍就是归可将1000米外景物“拉近”到100米归。

其归归归察大小等于我归走近到100米外归景。

放大率越高~所归景物越大。

倍率归高使背景归黑~高倍率令影会会像归得归朦亦手震幅度放大~使影像归归不已。

一般归会将来10倍乃是一般人之限极。

低倍率情下影像归光~亦归归利~色差及其他像差亦归少。

况清晰物归口径,物归的直大小径例:一台10x42的望归归~物归是42MM。

口越大~集光力越高~所归暗星越多~影像越亮~解像度越高越归利。

但一归三径大~重量也更大~而且大归归归磨。

研4cm归归归便~但所归暗星不及5cm 归。

3cm归集光力比归弱~但归归巧~日归归归比归方便。

比5cm大的机型都归重~而且归归保持平衡~需用脚架支撑。

归的归~来8x40/10x40等机型归方便~适合一般用途。

8x30机型最适合归归。

归归(Field of View)归归是我归归景的范~归归越大~归归范越大。

如下归所示~表示看即圉圉1000米以外的景物~能看到的归度是120米。

1.“噢~居然有土归肉~归我一归,”2.老人归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如虎的成年人归是一归笑归~落着自己的孩子~着壮数拎骨棒归归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说明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说明

——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二设计目的及意义〔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者相差;〔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4、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三设计任务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者原理设计。

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 法基本原理。

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像差进行分析。

四望远镜的介绍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者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又称"千里镜"。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采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 8 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普通特性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 d=o。

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

作为普通的研究,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

图9—9 表示了一种常见的望远系统的光路图。

为了方便,图中的物镜和目镜均用单透镜表示。

这种望远系统没有专门设置孔径光阑,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观察者就在此处观察物体的成伤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口学院
《应用光学》
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学生:
学号:
专业班级:
授课老师:
二O一四年十一月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
设计任务与要求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 ′>8~10mm
目录
一、外形尺寸计算
二、初始结构的选型
三、物镜初始结构参数的计算
四、物镜zemax的初始上机数据及像差图示
五、物镜zemax的校正数据及像差图示
设计步骤
一、 外形尺寸计算 已知望远镜参数:
Γ=6,入瞳直径30D mm =,相对孔径
'
1:4D
f =,2ω=8°,L=110mm ; 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1、求1'f ,2'f
物镜焦距'14120f D mm =⨯=
目镜焦距''12
120
206
f f mm ==

2、求'D 出瞳直径'5D
D mm =

3、求视场直径
16.7824mm =tan4f 2=D '1ο⨯⨯视
4、求目镜视场2ω
ο5.452tan =tan ''=⇒Γωωω
该望远系统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普罗I 型棱镜如下图:
将普罗I 型棱镜展开,等效为两块平板,如下图:
目镜口径D 目无渐晕时候,,现在有25%的渐
晕,所以
由设计要求: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可利用分划板拦去透镜下部25%的光,利用平板拦去透镜上部的25%的光,这样仅有透镜中间的50%的光能通过望远系统,使像质较好。

在上图中截取平板拦光部分的梯形进行研究,如下图,可得比例关系:
7.51208.39127.5120
h a
--=-
其中a 为第二块平板的后表面到分划板的距离,根据要求,可取
14a mm =。

解得:8.287h mm = 由此可得:
等效平板厚度216.574D h mm ==
所以棱镜展开的实际厚度:33.148L KD mm ==
考虑到棱镜的装配,取33.5L mm = 因此,等效空气平板厚度33.522.11.5163
L d mm n =
== 考虑到棱镜通光口径有限,因此需考虑到全孔径全视场的光线要能通过棱镜的第一个面(如下图),则物镜到第一个棱镜前表面的最小距离必须满足:
其中_
c 为物镜到第一个棱镜前表面的最小距离。

实际物镜到第一个棱镜前表面的距离:
120259.8c a b d mm =---=
其中b 为普罗I 型棱镜系统的两棱镜的距离,根据要求,取2b mm = 由_
c c >知,设计满足实际棱镜通光口径的限制。

二、初始结构的选型
根据设计技术要求与外形尺寸计算结果:
物镜:'/1:4D f =,28ω=o ,'120f mm =
目镜:'20f mm ='245.5ω=o ,5D mm =,'8~10z l mm >
由查阅资料与老师讲解知,物镜为大孔径小视场,而目镜为小孔径大视场系统,可知双胶合物镜与凯涅尔目镜满足设计任务要求。

望远镜:孔径大,视场小,所以轴外像差小,只需要校正轴上点像差。

两种轴上点像差:球差、位置色差。

与孔径相关。

其余轴外像差:与视场相关,但慧差与孔径和视场都相关,所以也要考虑慧差。

所以:
对于物镜:校正球差、位置色差、慧差(用正弦差代替)
对于目镜:大视场,小孔径。

要校正:像散、场曲、畸变、慧差、倍率色差。

相关的结构特点,像差特性和光学性能如下:
双胶合望远物镜,结构简单,制造和装配方便,光能损失较小。

玻璃选择得当,可以同时校正球差,正弦差和色差。

当高级球差得到平衡时,胶合面的曲率较大,剩余的带球差偏大。

因而,双胶合物镜只适用于小孔径的使用场合。

常见的孔径如表所示。

考虑到胶合面有脱胶的概率,双胶合物镜的口径不宜过大,最大
口径为100mm
凯涅尔目镜,接目镜为双胶镜,增加一个胶合面变数用来校正倍率色差,且在校正倍率色差的同时可以把场镜和接目镜的间隔进一步减小,从而取得结构缩短,场曲减小的效果。

三、物镜初始结构参数的计算
1.
2.求平板像差
(由于含有平板,平板会产生像差,所以要用物镜的像差来平衡平板的像差)u=0.125,u Z









-
=
-
-
=

=
=

-
=
-
-
=


003667
.0
)1
(
003404
.0
(
006096
.0
1
2
2
2
4
3
2
u
n
n
d
C
u
u
S
S
u
n
n
d
S
IP
Z
IP
P
IP
ν
3.求物镜像差
双胶合物镜像差应该与平行平板像差等值反号,据此提出物镜像差。

(若不需平衡平板像差的话,取物镜像差都为0)
(1)
(2)P、W
(3)将P、W
(4)物本身位于无穷远,则
(5)
取冕牌在前,则
(6)选玻璃
根据___0.001956
C 与0P查阅《光学仪器设计手册》,选取K9-F5玻璃对。

初始数据为:
(7)求形状系数Q
(8)求归一化条件下透镜各面的曲率
(9)求薄透镜各面球面半径
(10)求厚透镜各面球面半径
凸透镜最小边缘厚度:
最小中心厚度:
凹透镜最小边缘厚度:
最小中心厚度:
四、物镜zemax的初始上机数据及像差图示
1.初始上机数据
2.像差图示
2D草图
光线像差特性曲线
光路特性曲线
标准点列图
五、物镜zemax的校正数据及像差图示
1.校正数据
2.像差图示
2D草图
光线像差特性曲线
光路特性曲线
标准点列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