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抗肿瘤作用

合集下载

中药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中药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中药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中药药物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植物药材为基础,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功能平衡,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中药药物具有抗肿瘤的潜力,给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中药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许多中药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中药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从而阻断肿瘤的发展。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周期的进展来抑制肿瘤生长。

其次,中药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即促使肿瘤细胞自身死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例如,紫薇草中的紫薇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另外,中药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等途径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二、中药药物在不同类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药药物在不同类型肿瘤治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肿瘤类型及其相应的中药药物治疗:1. 肺癌:川芎、玉竹、人参等中药药物在肺癌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这些中药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来抑制肺癌病情的进展。

2. 肝癌:当归、桑叶、当草等中药药物在肝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这些中药药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肝癌患者的症状。

3. 结直肠癌:南星、黄连、黄芪等中药药物在结直肠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并且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4. 乳腺癌:当归、白芍、枸杞等中药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这些中药药物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患者的癌症复发率。

三、中药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挑战虽然中药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了潜在的疗效,但是其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复杂多样,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发挥中药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其次,中药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剂量和用药方案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

中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当今的医疗领域,肿瘤治疗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肿瘤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中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肿瘤,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肿瘤的发展,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而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药有助于减轻肿瘤治疗的副作用。

化疗是肿瘤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它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这时,中药就可以发挥其调理身体的作用。

比如,通过使用一些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功效的中药,能够有效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些能够益气养血的中药,可以帮助提升白细胞数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承受后续的治疗。

中药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肿瘤细胞就容易生长和扩散。

中药中有许多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药材,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它们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中药还具有抗肿瘤的直接作用。

虽然其作用可能相对温和,但长期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进展。

一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被证实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

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为肿瘤治疗增添了新的途径。

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中药也表现出色。

肿瘤患者常常会因为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痛苦而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和生理问题。

中药可以通过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此外,中药在肿瘤的预防和康复阶段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肿瘤高危人群,通过服用适当的中药,可以调整体质,预防肿瘤的发生。

中药的抗肿瘤免疫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肿瘤免疫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肿瘤免疫作用与机制研究近年来,中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药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并且对提高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的抗肿瘤免疫作用以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1. 中药的抗肿瘤免疫作用中药作为传统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研究表明,中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并且其主要机制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1)提高免疫功能:许多中药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如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等。

(2)调节免疫细胞:中药能够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分化,例如调节T细胞的亚群分布、调节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呈递等,从而增强免疫反应,并对肿瘤细胞产生抗肿瘤效应。

(3)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中药可以通过抑制免疫逃逸机制来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

2. 中药的抗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1)调节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来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

例如,中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从而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提高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2)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例如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节NK细胞的活性等,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3)调节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来增加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

例如,中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减少肿瘤相关抑制性细胞的数量等。

3.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许多中药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了其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副作用、延缓肿瘤进展等方面的作用。

(1)增强免疫力:中药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一、引子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肿瘤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个小妖精,悄悄地侵入我们的身体,搞得人心惶惶。

而肿瘤转移呢?就好比是这些小妖精变成了妖怪,不仅要在我们的身体里捣乱,还要跑到别的部位去祸害别人。

那么,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法宝可以对付这些妖怪呢?答案就是:中医药!二、中医对抗肿瘤转移的理论基础1.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肿瘤的形成和转移,与人体的阴阳失衡、五行紊乱有关。

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就是要调整阴阳、平衡五行。

2. 脏腑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是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的。

肿瘤的形成和转移,往往与某个脏腑或经络的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就是要调理脏腑、通畅经络。

3. 气血津液学说: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肿瘤的形成和转移,往往与气血津液的耗损、失衡有关。

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就是要补气养血、调和津液。

三、中医药对抗肿瘤转移的实践应用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这些药物既可以直接杀灭癌细胞,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五行等,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针灸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拔罐治疗:拔罐是中医的另一种独特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负压,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代谢活跃,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祛病强身的效果。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拔罐可以帮助他们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减轻病情。

四、结语中医药对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现在的医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中医药仍然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既可以治疗病症,又可以提高患者的体质,让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更加从容自信。

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虽然一些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化疗和放疗,依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是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除此之外,中草药作为中医的核心药物,也一直被认为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

关于中草药抗肿瘤的作用,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

其中一些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已经被证实,如姜黄素、白术、山楂、桂枝、灵芝等。

这些中药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来发挥作用的。

姜黄素,是姜黄中最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抗肿瘤作用已经被广泛地研究。

研究表明,姜黄素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此外,姜黄素还可以通过调节调节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骨转移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拥有益气健脾、除湿通络、清热利湿等药效,在中医上用于治疗脾胃不和、浮肿肺肿等病症。

研究表明,白术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等。

此外,白术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对一些恶性肿瘤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灵芝,是一种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中草药,常被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咳嗽、哮喘等疾病。

近年来,对于灵芝的抗肿瘤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表明,灵芝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等。

此外,灵芝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虽然目前对于中药的抗肿瘤作用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其中的课题仍然很多。

一方面,关于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究。

另一方面,中药作为复方药物,在其抗肿瘤作用中各个成分的药效如何协同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除此之外,关于中药的剂量、用药方式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论证。

中药对肿瘤治疗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中药对肿瘤治疗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中药对肿瘤治疗的作用与临床应用引言:肿瘤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之一。

近年来,中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就中药对肿瘤治疗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药抗肿瘤机制1.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在防御体内异常细胞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途径,增强机体对抗肿瘤细胞的能力。

例如,黄芪、人参和青蒿素等都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2. 抑制肿瘤生长某些中药成分能够直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命周期,促进其凋亡或抑制它们的增殖能力。

相信,在未来更深入的实验和临床观察中,除已知有效成分外,还会发现更多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能力的中药成分。

3. 抗血供肿瘤细胞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来满足其快速增长的需求。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血液循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途径,降低肿瘤细胞对于血供的依赖性,进而控制肿瘤的生长。

4. 调节基因表达中药成分可以通过作用于特定基因或信号通路,达到调节癌细胞产生、转运以及信号传导等功能。

这种调节过程可能导致癌细胞死亡、增强化疗效果或减轻毒副反应等。

5. 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现代肿瘤治疗中常用的放化疗手段对患者身体带来一定损伤。

而一些经过临床验证的中药方剂具有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功效,如降低恶心呕吐、改善造血功能等。

二、临床应用情况1. 单味中药治疗许多单味中药的药理学和临床实验证明其对肿瘤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例如,白藜芦醇、黄芪、人参等被广泛应用于特定类型的肿瘤治疗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肿瘤可能对不同的中药成分有差异的反应,因此需要针对性地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2. 中药方剂治疗中医传统上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在肿瘤治疗中,一些经过科学验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中药方剂取得了良好效果。

例如,Realgar-Indigo Naturalis Formula(雷公藤-青黛汤)和Shenqi Fuzheng Injection (参芪复正注射液)等已被纳入官方指南,并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10大抗肿瘤中草药

10大抗肿瘤中草药

10大抗肿瘤中草药
癌症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不同类型的癌症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可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传统中草药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癌症的治疗过程中。

以下是10大被认为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草药:
1.黄芪: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益肺、扶正固元的功效,可促进免疫系统
的功能,帮助身体抵御癌细胞。

2.三七: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降压等功效,在辅助肿瘤治疗中具
有一定的效果。

3.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调经、滋补养血的作用,可帮助改善癌症患者的
贫血情况。

4.青蒿素:青蒿素是来自青蒿草的一种有效成分,被证明在治疗疟疾的
同时也对某些癌细胞有毒性作用。

5.琼花:琼花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能够帮助减缓癌细胞生长。

6.人参:人参被广泛认为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癌症患者增强
抵抗力。

7.苦参:苦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对某些类型的癌症有一
定的抑制作用。

8.黄连: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被认为在肿瘤治疗中有
一定的帮助。

9.甘草:甘草有平喘、解毒等功效,可以辅助化疗过程中的身体调理。

10.香薷:香薷具有消肿、理气等作用,对一些癌症症状如气滞血瘀等有
一定缓解作用。

这些中草药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一些科学研究中也获得了一定的证据支持其有抗肿瘤作用的观点。

然而,使用这些中草药时应该谨慎,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治肿瘤的作用原理

中药治肿瘤的作用原理

中药治肿瘤的作用原理中药治肿瘤的作用原理是基于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进行综合调理,以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达到抑制肿瘤发展、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药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中理气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温中理气的作用,可以调节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营养状态,增强抵抗力。

例如大黄、黄芩等。

2. 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如某些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

它们对肿瘤细胞有毒性作用,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例如青蒿素、三七等。

3. 抗肿瘤免疫调节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癌免疫力。

它们可以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巨噬细胞和NK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降低肿瘤复发率。

例如参、黄芪、灵芝等。

4. 抗血管生成肿瘤是通过血管生成获得营养并继续生长的,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破坏肿瘤血供,使肿瘤缺氧、无营养供应而死亡。

例如三七、当归等。

5. 抗转移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减少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的风险。

例如三七、白芍等。

6. 减轻化疗副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比如调节肝肾功能,减少毒性物质在体内的积聚,增加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黄芪、人参等。

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尚未完全明确。

现有研究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的,对于复杂的中药体系和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中药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临床验证。

总体来说,中药治疗肿瘤的作用原理是综合调理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减轻化疗副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和方法,是世界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药是祖国医学用来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人们发现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无论是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防止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还是在与放化疗配合,增效减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中药的浓厚兴趣,许多研究工作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各种中药的抗肿瘤作用,见表1。

(表1)中药及其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中药及制剂免疫增强作用地黄多糖、健脾康复汤、人参、黄芪、白术等诱导分化作用丹参酮、人参总皂甙、淫羊藿甙等促进凋亡作用榄香烯、白首乌甙、雄黄、乳香等影响拓扑异构酶喜树碱、螺旋藻、表鬼臼毒素、灵芝、半边旗等抑制微管蛋白活性紫杉醇、紫杉特尔、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等抗血管生成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虫草多糖、云芝多糖、香菇多糖、黄芪、党参、当归、芍药和猪苓多糖、蟾酥、薏苡仁注射液、亚砷酸注射液等调节基因表达连黛胶囊、人参皂甙、苦参碱、乌贼墨等逆转多药耐药钩藤总碱、药根碱、靛玉红、姜黄素、复方三根制剂榄香烯等1免疫增强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临床观察表明,免疫功能活跃的肿瘤病人比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预后好;保持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比失去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预后好。

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能保护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如地黄多糖可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可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也能部分阻碍瘤株对脾脏NK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相对改善荷瘤小鼠由于肿瘤而引起的IL-2分泌能力下降,显著提高CTL细胞活力,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1)。

杨传标(2)等报道中药健脾康复汤(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卷柏、仙鹤草等)治疗大肠癌脾虚证,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治疗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活性明显增强,同时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此外,中药人参、黄芪、白术等都具有很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细胞恶变是增殖和分化两者平衡的失调,从细胞增殖角度说恶性肿瘤的增殖是失去控制的,从分化方面讲恶性肿瘤细胞是丧失分化或分化异常的细胞。

诱导恶性肿瘤分化,抑制其增殖是肿瘤现代研究的重要领域,西药中维甲酸等诱导分化剂,因有严重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而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且无副作用。

如丹参酮ⅡA可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并使细胞生长明显抑制,丹参酮还对人宫颈癌细胞株K562具有良好的诱导分化作用,其效果与维甲酸相仿(3)。

曾小莉等(4)用人参总皂甙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后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质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加,糖原增多,高尔基复合体体积增大,发育较完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增多,提示HepG2细胞趋于成熟分化。

同时人参总皂甙能够有效动员HepG2细胞由G1/G0期进入S期,阻止S期细胞向G2/M期移行,造成大量S期细胞堆积。

大量该期细胞DNA解旋,DNA单链暴露出更多的活性部位,为抗肿瘤药物提供更多的作用位点。

并且临床上可进一步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更有效地杀伤S期肿瘤细胞。

中药淫羊藿甙作用于人高转肺癌细胞PG,采用多种手段检测表明,淫羊藿甙能影响PG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并能升高细胞内c AMP/c GMP比值;同时降低PG细胞对外基质的粘附性及侵袭、运动能力,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5)。

[!--empirenews.page--]3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其内在基因编程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使细胞自杀死亡的现象。

一旦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发生异常,即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形成肿瘤,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达到肿瘤缩小,癌症消退的目的。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和化疗药的抗癌效果均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中药莪术中的抗癌活性成份榄香烯能阻止肿瘤细胞从S期进入G2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榄香烯处理HL-60细胞2小时,即可发现清晰的DNA梯状带;处理HL-60细胞24小时,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6)。

白首乌甙50μg/ml作用于体外传代培养KB细胞72小时可诱导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早期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出现凋亡峰,凋亡率高达41.9%,并将KB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7)。

中药雄黄的的主要成份砷可促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使抗凋亡基因PML-RAR和Bcl-2基因表达下降(8),乳香提取物能诱导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促使其凋亡,并已用于临床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取得良好效果(9)。

4影响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在DNA复制、转录重组,以及在形成正确的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分离、浓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核细胞DNA的拓扑结构由两类关键酶,即酶拓扑异构酶Ⅰ和拓扑异构酶Ⅱ的调节(10)。

干扰拓扑异构酶是抗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传统中药喜树树皮中的生物碱及其衍生物能够特异性的抑制DNA拓扑酶Ⅰ,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期或生成S期的细胞凋亡(11)。

螺旋藻提取物的水溶性成份和DMSO可溶性成份浓度分别为2.3μg/ml 和80μg/ml时能完全抑制拓扑异构酶Ⅰ介导的负超螺旋藻Pbr322解旋反应,且水溶性成份在高浓度时可直接引起DNA的双链断裂(12)。

表鬼臼毒素类药物能干扰拓扑异构酶Ⅱ,抑制DNA重新组合且在DNA内引起蛋白断裂,使染色体畸变和细胞死亡。

中药蟾酥成分中的蟾毒配基之一Bufalin有显著抗癌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Bufalin为拓扑异构酶Ⅱ的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13)。

此外,灵芝(14)、半边旗(15)等均对DNA拓扑异构酶有抑制作用从而临床上有抗肿瘤效果。

5抑制微管蛋白活性微管在真核细胞中呈网状分布,可以与其它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中心粒等,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

研究表明,大量的天然和合成化合物能干扰微管蛋白的功能,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使纺锤体无法形成,从而使细胞分裂停止在有丝分裂的中期。

或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如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紫杉特尔等均能促使微管蛋白迅速聚集成微管,并结合到微管上抑制微管的解聚,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终止,临床研究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性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有显著疗效(16)。

秋水仙素、长春花碱也可以与微管蛋白结合,干扰微管的聚合和解聚(17)。

6抗肿瘤血管生成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临床与动物实验都证明,如果没有新生血管供应营养,肿瘤在达到1~2毫米直径或厚度后,即107个细胞左右将不再增大而长期处于这样的微小状态,一旦新生血管形成,肿瘤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便会快速生长,而且新生血管为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向远处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18)。

刘重贞(19)用免疫组化法对62例结直肠癌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和微血管计数,结果显示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显著高于无转移的病人。

肿瘤的新生血管系统已经成为十分有希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研究开发能破坏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是抗肿瘤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某些中药及其有效成份如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和虫草多糖、云芝多糖、香菇多糖等均能诱生TNF,提高TNF活力(20),黄芪、党参、当归、芍药和[!--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猪苓多糖等皆可诱生IFN(21)。

TNF、INF是促进肿瘤坏死的有效物质,其机制在于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Lee等(22)用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在Ⅰ型胶原蛋白三维培养基中生成的毛细管样网络结构为模型,观察中药蟾酥中的蟾毒配基Bufalin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绘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5 nmol/L的Bufalin即可显著抑制毛细管的生成,FCM分析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阻滞于G2/M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姜晓玲(23)通过比较实验发现10μg/ml 薏苡仁注射液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其效果优于0.1mg/ml维生素E(p7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各种肿瘤相关基因异常表达的长期积累是癌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而,调节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实验表明,许多经临床证实有效的抗癌中药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能够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

ras癌基因位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其编码的p21ras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G蛋白相似,与GTP结合后,参与细胞生长分化信号的传导。

ras基因发生点突变后可使细胞增殖信号持续增强,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和癌变。

p53是一个抑癌基因,正常的p53基因(即野生型p53基因)能够抑制细胞增殖,防止发生癌变。

p53突变后丧失了抑癌功能,而且突变的p53基因具有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

杨传标等(25)研究显示,中药连黛胶囊(黄连、清黛、吴茱萸等)治疗胃肠肿瘤治疗后患者血清中p21ras和突变型p53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说明连黛胶囊具有调节胃肠肿瘤ras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作用。

bcl-2基因有很强的抑制细胞凋亡作用,能抑制多种细胞的凋亡,有助于肿瘤生长。

bax基因与bcl-2同族,在功能上二者相反,bax的表达可加速细胞凋亡进程。

二者表达的比例程度决定细胞的生存或死亡。

凌昌全等(26)发现人参皂甙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株(6T-CEM)bcl-2基因的表达,降低bcl-2/bax比率,从而诱导6T-CEM的凋亡。

另有报道(27~29),中药对c-myc、c-fos、Rb等等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8逆转多药耐药性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它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癌药物也产生的交叉耐药性。

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许多新发肿瘤化疗效果明显,化疗后复发者再次给予多种化疗方案均效果甚差,其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因化疗产生的多药耐药性。

目前公认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高度表达。

克服此障碍,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将有可能明显提高。

中医药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有很大优势,有关的研究已经出现较好势头,如张慧珠等(30)采用MTT法从多种中药单体或提取物筛选肿瘤细胞多药耐药逆转剂,结果显示,钩藤总碱、药根碱、靛玉红对KBv200细胞耐药具有逆转作用,而姜黄素与长春新碱合用在KB及KBv200细胞均有增敏作用。

复方三根制剂(藤梨根、虎杖根、水杨梅根等)对K562/ADR和K562/VCR 两株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有逆转作用,其逆转机制是在转录水平下调MDR1mRNA,从而降低多药耐药细胞P-gp的表达(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