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小海中学高中政治同步复习课程必修3文化生活第1讲文化与社会.doc

合集下载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政策,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措施。

2.科学精神:把握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对个人、对社会的作用;驾驭文化与经济、政治及综合国力的关系。

3.公共参与:通过参与学校、社区等的文化活动,亲身感受生活到处有文化。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气。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确定的文化反作用于确定的经济、政治。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合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学问体系考点一文化的内涵、特点及社会作用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内涵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精神力气,这种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范围上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特点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殊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学问教化而逐步培育出来的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们的文化素养体现在言行举止的方方面面,须要在后天实践中不断培育。

2019-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一讲 文化与生活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一讲 文化与生活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讲文化与生活教案人民版必修3一、考点详解第一部分文化与社会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科教文等部分,具有多义性。

狭义是指文学、科学、教育水平程度等文化有丰富的形式:理论、道德、信仰、教、科、文等,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文化的特点:具有多义性、与经济相互交融,形成文化生产力;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第二部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特点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深远持久的方向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文化塑造人生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1)(2)(3)三、典例剖析例1(08高考海南卷16)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回答16题。

16.“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例2(09高考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答案:D例3(08高考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9版高考新三维一轮复习政治江苏专版课件: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精品

2019版高考新三维一轮复习政治江苏专版课件: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精品

2.(2015·江苏高考)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 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 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 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强调彼此 渗透、相 互融合
图示法
3.文化与综合国力
角度
阐释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
地位
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
争的重要因素
形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都面临严峻挑战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 园’”,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第十二 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文化创客馆的设 立,多种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集中亮相,说明了文化 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 作用越来越突出,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
[演练冲关]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 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
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
来的 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
在、无处不在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高考复习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导读提纲

高考复习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导读提纲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总结文化形式具有什么特点?(P4)2.文化现象有什么特点?(P5段一)3.文化生活有什么特点?(P5段二)二文化是什么1.什么是文化?(P6段二)2.文化与自然物的区别是什么?(P6最后一段)3.总结人的文化素养获得的途径?(阅读P7第一段)4.文化现象的实质是什么?(P7第二段)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P8第一段)2.文化的精神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同性质作用不同,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P9第一段】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什么?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0第一段)2.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是怎样的?(P10第二段)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P10最后一段)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体现在哪些方面?(P11第一段)三文化在综合国力中1.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P11第二段)2.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怎样的挑战?我国有什么对策?(P11最后一段)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一、文化影响面面观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记忆)2.文化影响人们的哪些方面?(记忆)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的?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什么?(记忆)1.如何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潜移默化的方式是指消极被动、无目的的接受的吗?为什么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2.如何理解深远持久的影响?人们文化素养核心和标志是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对人又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二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一、丰富精神世界1、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对人格塑造的作用?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二、增强精神力量1.为什么说优秀文化作品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文化增强了精神力量?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2、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优秀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知识整合;概述文化的作用(根据课本9页第一段、和第二框、第二课的内容概括总结,注意分角度),综合探究1、为什么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我国为什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建设)?如何提高?(p11)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多样性P26知识结构:人类文化的发展:1、文化的传播——横向2、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创新——纵向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理解)②民族节日的含义、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理解)③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含义、地位: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期末复习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期末复习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 (2)本质: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 (3)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 文学、艺术等。
• (4)特点: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 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 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②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 形成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 A.文化就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 C.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D.其实经济并不能决定文化
• 3.荀子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 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 与之体现的道理一致的是( )
• ①孟母三迁 ②郑人买履
• ③东施效颦 ④耳濡目染
ppt课件
• 5.有着80年悠久历史深厚人文底蕴的福建明 溪第一中学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 等一系列活动,学子们积极参与,展示风 采,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这说明( )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 C.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 •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ppt课件
• 6、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 明( )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 7、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 化实现对人的影响的主要来源是( )
ppt课件
•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新人教版必修3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
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答题案探试究解:: ①B正确,城市雕塑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②错误,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没有体现 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正确,每一座城市雕塑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 精神寓意;④错误,城市雕塑不能决定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故正确答案是B 项。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不是物质基础,更不是一种物质力量。 文化从实质上看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转化为 物质力量。
考点归纳突破
例1〖=〗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 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 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C.①③Fra bibliotekD.②④
答案试解:C
考点归纳突破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①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 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①从产生过程看: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从呈现形式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 质载体。
考点归纳突破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 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 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 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课1框体会文化 P4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殊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学问教化而逐步培育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和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①文化具有特别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化、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②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课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P9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确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确定的文化反作用于确定的经济、政治,赐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文化有时会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文化有时会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化事业、培育各种高素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养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教案(江苏).doc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教案(江苏).doc

第1课文化与社会[考点展示] 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2015、2016·选择);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013、2014、2015、2016·选择);文化与综合国力(2013·选择,2016·简析)。

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醒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典例 1 (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答案 B解析“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很明显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了全世界”,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正确答案是B;题意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A不选;C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向前发展;D与题意无关。

跟踪训练 1 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这体现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用文化③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人们对过去历史的遐思,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当选;青铜器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同时人们也在享用着青铜器,②当选;③表述错误,排除;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组合型选择题解法方法1否定排除法,就是在题肢中找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文化与社会
思考:哪些社会现象属于文化现象?我们的哪些日常生活属于文化生活?
考点梳理
一、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1、”文化”的含义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意识形态,也包括非意识形态。

“大文化”与自然相对应,人的所有创造物都是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文化”指精神文化,与精神文明同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
3、文化和物质
—文化不能脱离物质载体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
文化消费日益丰富,
文化产业飞速发展,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
经济总体格局中的 地位日益突出
人们文化素养的
高低直接影响人们
政治素养的高低
-
反对文化霸权 是国际政治斗争的
一部分
2、文化软实力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
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育、科技、人才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日益凸显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一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强大的智力支持
金题精讲
题一: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1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1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二: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
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1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1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1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三: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o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题四: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

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这启示我们()%1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1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1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五: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弓I资的重要媒介。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 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值月均增幅达17% ,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第1讲文化与社会
金题精讲
题一:C 题二:B 题三:A 题四:B
题五:(答案一)不赞同。

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

材料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

"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