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连云港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连云港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连云港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港产城一体化”是连云港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的核心发展战略。
近几年,连云港市港口、产业、城市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港口“一体两翼”组合格局基本形成,T型产业带不断丰满,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由“带状”形态发展为“一心三极”的组团递进格局,海滨城市形象日渐显现。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聚焦,特别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长三角发展规划》多重发展机遇叠加,将连云港港口、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问题推向前沿。
因此需要对港产城之间的关系及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做好前瞻性谋划,以更好地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连云港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建议1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1港城支撑融合不足,产业间关联度不足目前,连云港港口以通过型海陆联动功能为主,港城在产业功能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港口相关的物流、信息、金融等服务业和依托港口发展的加工业尚未建立,产业链条短。
既没有发挥港口对城市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没有体现出城市产业对港口的支撑作用,对城市和港口可持续发展都极为不利。
1.2 T型产业带初步构建,但产业园区无序蔓延,产业用地使用效率较低,冲击城市发展生态本底按照T型产业布局,沿海产业带上形成了徐圩新区、连云开发区、赣榆开发区、柘汪临港产业区、燕尾临港产业区、堆沟港临港产业区。
沿东陇海产业带上形成了市开发区、高新区南部拓展区、新浦开发区、东海开发区。
各园区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但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使用效率低,项目开工率不足。
市开发区、徐圩新区、高新区南部拓展区、新浦开发区内部都存在着大量空闲用地、土地使用不集约、产业不集聚等问题。
(2)产业园区发展定位雷同,各园区之间恶性竞争,未能形成相互错位,优势互补局面。
(3)产业园区无序蔓延,超出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冲击城市生态本底。
高新区南部拓展区、新浦开发区跨过高速向外围拓展,超出了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建设手续批不下来。
南京海关支持连云港港口发展课 题研究报告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南京海关支持连云港港口发展课题研究报告的落实意见和建议市港口局:来文已收悉。
经研究,我公司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中云台物流园区土地农转用指标事宜。
鉴于该园区为省重点支持、连云港市重点建设的港口物流园区,而加快建设受农转用土地指标严重约束,建议:(1)规划层面上,建议省政府牵头协调国土部门依据中云台国际物流园控规的内容能够将土地政策具体落实到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2)为更好地解决港口快速发展与后方陆域供应不足、基础设施缺乏的等问题,建议省政府牵头协调国土部门建立重点帮扶对象的常规体系,把连云港的重点国有企业特别是有助于推动江苏沿海开发、服务港口跨越发展的江苏金港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日常扶持对象,在用地计划指标、用地指标分配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在土地分配的非常规基础上,省、市国土部门在点供、盐田置换、滩涂开发、划拨、单独选址、批次等土地争取方面,建议在土地分配总量、手续办理、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中云台物流园区重点倾斜。
(4)建议省、市国土部门在征用土地过程中产生的土地预存款、土地出让金、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减免。
二、关于提升口岸服务功能、改善港口软环境事宜1.针对航运服务功能尚不完善,努力建设集船舶融资、现货及期货交易、航运保险、海商法律、商务办公、物流装备开发、公共信息等于一体的大陆桥航运中心功能集聚区,目前我市在省发改委指导下正在编制功能集聚区发展规划,请省政府批复并给予配套政策支持。
(1)打造连云港港口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希望将该平台与海关的通关电子信息平台相连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通关以及监管效率。
该平台包括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商贸信息中心、物联网中心等。
(2)在中云台国际物流园区内积极打造有特色的、具备专业性的氧化铝、铝锭、胶合板、焦炭、有色矿、化肥、机械、粮食、煤炭等产品的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提高连云港港口的物流服务及物流商贸水平。
以上投资建设方案需要大量的土地及资金,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够加大对港口航运、物流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项目建设专项基金的投入、补助资金和政府贴息贷款方面扶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压力,推动各个项目的快速开发建设。
连云港“一体两翼”港口物流发展战略

连云港“一体两翼”港口物流发展战略本文从连云港的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和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结合连云港市物流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提出针对连云港市物流发展战略的针对性措施。
标签:一体两翼物流战略连云港市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全国公路主枢纽城市。
连云港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连云港市及苏北地区接纳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及中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战略资源和最便捷出海口。
一、连云港“一体两翼”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为了提升连云港港口竞争力,提升主港区的功能,主港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导功能,争取至2008年实现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300万标箱的国际干线港的目标,提出“建设港口群,发展组合港”的思路。
建设“一体两翼”的亿吨组合大港,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实力。
以主港区为中心,配合两翼产业发展建设港口群。
1.指导思想连云港物流发展指导思想是:加强港口综合建设,推动港城一体化建设,加快集装箱运输发展,完善物流综合服务功能。
2.发展目标立足新亚欧大陆桥通道所连接的广袤腹地,发挥连云港的港口吞吐能力和对外通道优势,由五个物流子体系密切结合,相互分工,形成资源合理配置、功能优化互补的现代物流体系,将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连云港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将连云港打造成为区域性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加速东西双向开发开放、实现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
3.连云港“一体两翼”港口物流定位构建依托连云港港口、面向苏北及长三角区域、服务新亚欧大陆桥区域、辐射东南亚的现代物流体系。
通过港区内部交通体系加强“一体两翼”主体港区对两翼港区的带动作用,未来港区内部也将形成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运为辅综合联络交通:(1)主体港区与北翼港区。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作为国际航运贸易的重要节点,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中常常处于矛盾的状态,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常常被城市的规划所限制,城市的发展又常常被港口的实际需求所限制。
在这个背景下,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趋势。
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意义和目标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和港口建设中,把港口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实现城市和港口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目的在于打破港口与城市之间长期以来的封闭局面,实现港口与城市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
通过港口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可以让港口的发展与城市畅通无阻地衔接起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1、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可以加强港口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
2、促进了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利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支持,港口可以更便捷地得到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和发展支持,有利于港口运营效率的提升,提升港口竞争力。
3、改善了港口周边环境。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优化,港口的周边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也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物质条件和服务环境。
4、拓展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
通过港口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可以拓展城市的经济和商业发展空间,促进城市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和增长。
1、城市发展规划与港口建设对接在城市的规划和港口的建设中,要实现对接和相互协调。
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到港口建设的需求,而港口建设也需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互配合。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需求、规划和建设必须相互配合,实现“城市与港口一体化、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
2、完善城市港口相关的配套设施港口依赖于较好的交通体系和配套设施,且必须与城市联网。
因此,在城市与港口建设的规划和执行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港口的配套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铁路、管网和电力等。
连云港港口_产业与城市联动发展思路与对策

第9卷第4期2011年2月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社会经纬)Jour nal of H ua ihai Inst itute of T echno lo gy(Social Forum,S ocial S cien ce Edition)Vo l.9 N o.4Feb.2011DOI:10.3969/j.issn.1008-3499.2011.04.050连云港港口、产业与城市联动发展思路与对策胡林凤1,2(1.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05; 2.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摘 要:城市拓展、港口建设与产业提升是连云港发展的三大主题,而港 产 城三者间的不协调也正是制约当前及今后城市整体发展的核心矛盾。
在江苏沿海开发的背景与机遇下,连云港市应加强三者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加快临港产业集群,形成现代港口带动和辐射效应,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城市,从而更好地服务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江苏沿海开发;连云港市; 港 产 城 联动发展;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99(2011)04-0138-03近年来,连云港港口快速发展对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城市化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然而,目前连云港港口、产业与城市三者联动发展还处于相对薄弱阶段,加强三者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加快临港产业集群,形成现代港口带动和辐射效应,是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城市,尽快昂起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更好地服务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必然要求。
一、连云港港口、产业与城市联动发展现状评估(一)港口、产业与城市规划布局实现了一体化连云港市 关于科学推进沿海开发的意见 明确提出: 以港口为龙头带动、以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城市为有力依托、以基础设施为坚实支撑、以城乡统筹为战略取向 的沿海开发策略,确立了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区域性的航运、物流、商务、金融、信息、旅游 六大中心 。
连云港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绿色物流)

连云港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积极推进区域物流协作区的建立,拓展经济腹地连云港港口物流园区的形成无一不依托于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剧增。
连云港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四通八达的交通赋予其广阔的经济腹地,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山东南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关中等地区,面积18万平方公里,间接经济腹地包括甘肃、宁夏、新疆等中原、西北广大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5,适合建立腹地型航运中心。
连云港及其经济腹地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加快实施的背景中,将有力地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连云港的腹地经济有直接的拉动作用。
加强与腹地口岸之间的合作交流,完善协调服务机制,重点是与苏北、皖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成都等地口岸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为扩大市场份额提供服务保障。
加强与邻近港口合作,实现协同发展组合式、集群化是国际国内港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建设我们自己的港口群,以此实现总量的迅速扩张,功能的明显提升,更好地发挥港口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港口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进与邻近上海港、日照港、青岛港和省内河港之间的战略合作,通过合纵连横、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市场运作获得双赢。
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现代化港口是世界经济的枢纽,是吸引和集聚现代工业、物流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港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可以说目前正是加快港口经济发展的最好机遇期。
发展港口经济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搞好软硬件建设,大力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巩固发展大宗散货运输,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临港工业区建设,大幅度提高连云港对经济腹地的辐射吸引和服务作用。
加快临港产业集聚,促进临港工业与港口建设的互动发展。
整合临港地区路、港、水、电等重要资源,加快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迅速壮大港口经济总量。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摘要】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港口与城市融合的重要性和建设关系入手,讨论了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需要加强港口与城市规划的统筹,优化港口与城市交通网络,促进港口与城市产业互动,提升港口与城市环境协调性。
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紧密地结合港口与城市建设,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港产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港口与城市合作,建设更加和谐、美丽、宜居的城市。
【关键词】关键词:港口、城市建设融合、港产城协调发展、规划、交通网络、产业互动、环境协调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港口与城市融合的重要性港口与城市的融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港口作为城市的门户和枢纽,承担着物流、贸易、产业等多种功能,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与港口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还可以有效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完善。
通过合理规划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和产业结构,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城市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减少交通拥堵、污染排放等问题,提升人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城市现代化、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和合作,才能实现城市与港口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2 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港口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港口是城市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是连接城市与外部世界的纽带。
通过港口,城市可以与其他地区进行货物和人员的交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连云港港口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连云港港口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与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连云港港口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
集装箱运输因其运速快、安全性强、运量大、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已成为全球港口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
连云港经济腹地广阔,具备发展集装箱运输的重要优势。
一、连云港港口发展概况(一)地理位置连云港港位于太平洋西海岸、中国黄海之滨,北部是长达6公里的东西连岛,南部则江苏省诸山的最高峰——云台山,现为江苏省最大的海港,也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能源外运的重要口岸之一。
(二)发展进程连云港港口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开始对外开放的大浦港。
当前的港口地址是1933年以后逐渐建设起来的。
建国后,国家对连云港原有的港区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造,兴建大型码头和泊位,扩大主要作业港区的建设规模。
目前,连云港港已成为集旅客集散、货运管理、中转运输、装卸搬运、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交流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三)发展现状1.港区发展现状。
连云港港口由连云、赣榆、徐圩、前三岛、灌河港区五个港区构成。
其中,连云港区是连云港的主港区,赣榆和前三岛港区位于北部,徐圩和灌河港区位于南部。
2021年年底,徐圩港正式通航,初步形成“一體两翼”组合大港的局面。
2.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和江苏省政府都很重视连云港港口的发展,不断推进港口航道建设,兴建大型深水码头,以满足大型集装箱船舶对港口航道和码头的要求,并不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
目前港口已建成30多个码头泊位,开辟有40多条班轮运输航线,可到达欧美、中东、东北亚等国家和地区。
3.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情况。
连云港港口的经济腹地覆盖了我国中部与西部的广大地区。
其中,苏北地区作为连云港港重要的经济腹地,受到国家和江苏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江苏省政府大力促进苏北地区经济、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致力于推动港口腹地的城市化进程。
4.连云港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连云港港集装箱量运量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546万TEU,排名全国第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连云港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8-06-11T17:14:47.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卢士兵[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连云港市城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港产城一体化”是连云港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的核心发展战略。
近几年,连云港市港口、产业、城市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港口“一体两翼”组合格局基本形成,T型产业带不断丰满,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由“带状”形态发展为“一心三极”的组团递进格局,海滨城市形象日渐显现。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聚焦,特别是《江苏沿海地区
发展规划》和《长三角发展规划》多重发展机遇叠加,将连云港港口、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问题推向前沿。
因此需要对港产城之间的关系及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做好前瞻性谋划,以更好地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连云港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建议
1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港城支撑融合不足,产业间关联度不足
目前,连云港港口以通过型海陆联动功能为主,港城在产业功能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港口相关的物流、信息、金融等服务业和依托港口发展的加工业尚未建立,产业链条短。
既没有发挥港口对城市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没有体现出城市产业对港口的支撑作用,对城市和港口可持续发展都极为不利。
1.2 T型产业带初步构建,但产业园区无序蔓延,产业用地使用效率较低,冲击城市发展生态本底
按照T型产业布局,沿海产业带上形成了徐圩新区、连云开发区、赣榆开发区、柘汪临港产业区、燕尾临港产业区、堆沟港临港产业区。
沿东陇海产业带上形成了市开发区、高新区南部拓展区、新浦开发区、东海开发区。
各园区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但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使用效率低,项目开工率不足。
市开发区、徐圩新区、高新区南部拓展区、新浦开发区内部都存在着大量空闲用地、土地使用不集约、产业不集聚等问题。
(2)产业园区发展定位雷同,各园区之间恶性竞争,未能形成相互错位,优势互补局面。
(3)产业园区无序蔓延,超出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冲击城市生态本底。
高新区南部拓展区、新浦开发区跨过高速向外围拓展,超出了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建设手续批不下来。
同时产业园区无序拓展超出了城市发展生态本底,产业园区发展缺少完善的环境卫生保障措施,部分侵占了城市生态红线,对港城生态文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
1.3城市近海而不滨海,海滨形象不足,港城发展相对分离虽然连云港市拥有绵延海岸线,但优质的滨海生活岸线十分稀缺,制约了连云港市海滨城市建设步伐。
长期以来主港区与城市之间发展相对分离,相互制约。
(1)港城发展争地的矛盾比较突出。
由于山体自然条件的限制,滨海岸线及陆域空间不足,导致港区和城区的功能都不得不集中在后方陆域的狭小空间内发展。
一方面马腰、庙岭、墟沟港等港口陆域纵深仅有数百米,港区需要的堆场、停车、仓储等功能由于缺乏用地难以安排。
另一方面,城区完善商贸、金融等服务功能所需的用地也无法得到保证。
(2)港口现状与城市定位不符。
主港区现在依然分布着大量散货码头,存在着严重的粉尘、颗粒等污染,影响着商务核心区众多地段,港口生产与城市商务、居住、旅游之间互相干扰严重。
(3)临海城区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有待于提升。
墟沟、连云街道等临海片区的教育、医疗等城市公共配套服务水平低于新海城区的发展水平,导致人口集聚力不足,城市发展乏力。
1.4港区之间也缺少错位与联动
港区现状功能重置。
主港区与两翼港区都有散货码头功能,规划吞吐量较大,现状吃不饱,存在着相互竞争。
各港区之间各自为政,港口相关的物流、信息、金融等服务业联动关系尚未建立。
虽然主港区、两翼港区现状集疏运体系初步形成,但主港区南疏港通道、两翼港区快速疏港通道以及港区之间快速联系通道需要进一步加强。
2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建议
2.1划定生态红线,彰显山、海、湿地特色生态文明,保障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生态本底
连云港市区拥有天然的“森林、海洋、湿地”交融环抱的生态本底,组团之间分布着众多特色天然生态系统,如云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蔷薇河-临洪河河口湿地,埒子河口湿地、张圩河生态廊道、绣针河生态廊道、韩口河生态廊道,同时,城区内部还分布着入海水道、妇联河、猴嘴北侧等多条生态廊道,这是连云港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保障。
发展过程中要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划定生态红线,注重水、土地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产业的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划定发展边界,留足生态廊道,加强对湿地、山林、岛屿等弱质生态片区的保护,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和动植物生长、自然生态景观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2.2合作共赢,加强产业园区互动和一体化建设
连云港市产业园区应该按照一体化,一盘棋来统筹,明确各园区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确定合作共赢机制,共享港产城一体化资源。
一是建议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机制,加大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研究解决港口、城市、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加大资源共享力度,优化合作环境,落实合作措施,加强沟通与合作,构建互动、互补、互惠的发展格局,提升全市产业整体竞争力。
建立招商、税收、土地等相关工作机制,推进市区及三县工业一体化进程。
二是确定各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引导错位互补发展,避免无序恶性竞争。
启动全市产业布局规划,从市级层面制定各园区未来发展之路,按照规模化、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规划各园区产业定位,并延伸产业上下游,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3为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落实留出空间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使连云港在促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连云港依托“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略,可以构建与东亚、中亚发展的自由贸易区。
连云港主港区拥有良好出海条件,在国家重大战略指导下,创新体制,建设自由贸易港,成为亚欧之间重要国家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结合主港区转型升级,需要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落脚点做出发展空间预留。
2.4划定城市建设发展边界,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连云港市发展应该由规模扩张型转至内涵提升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空间,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向存量土地要指标。
在明确城市发展边界后,我们可通过对发展区内的旧厂房、闲置土地“腾笼换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同样在在明确城市发展边界后,我们还可有针对性的对发展区内的旧城进行改造安置,缓解城区建设用地压力,在城市物质空间得到拓展的同时,城市旧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更新,解决城市膨胀、人口集聚、用地范围扩大等问题。
结语
随着两翼港口成熟完善,主港区部分功能、空间退出转型势在必然。
建议将主港区转型升级为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移至南北两翼港区,墟沟作业区及西大堤填海区退出留给城市、旅游,提升城市滨海形象,让人们在享受丰富的城市服务的同时领略港城滨海风情。
对于腾退出来的岸线及腹地资源,应结合城市功能完善、旅游发展需求,进一步制定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合理规划安排用地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家假,王思雨.关于推进连云港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J].2017.1234-1235.
[2]好雨雪,陈思琪.关于推进连云港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J].2017.1002-1003.
[3]路雪花.关于推进连云港市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J].2016.1578-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