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综合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油气集输 复习提纲

油气集输  复习提纲

(1)油气集输:把分散的原料集中,处理使之成为油田产品的过程。

(2)蒸气压:气体与液体达到动态平衡时气体的压力。

(3)集输流程:是反映自井口产出的原油经过集输、分离、计量、脱水、稳定及其他处理,直至生产出合格的油、气产品的全部工艺过程。

(4)平衡分离:组成一定的油气混合物在某一压力和温度下,只要油气充分接触,接触时间很长,就会形成一定比例和组成的液相和汽相,这种现象称为平衡分离。

(5)机械分离:把平衡分离所得的原油和天然气分开并用不同的管线分别输送,称为机械分离。

(6)分离方式:一次分离;多级分离;连续分离。

(7)一次分离:是只油气混合物的汽液两相一直在保持接触的条件下逐渐降低压力,最后流入常压储罐,在罐中一下子把气液分开。

(8)连续分离:是指随着油气混合物在管路中压力的降低,不断地将逸出的平衡气排除,直至压力降为常压,平衡气亦最终排除干净,剩下的液相进入储罐。

(9)多级分离:是指油气两相保持接触的条件下,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把降压过程中折出的气体排除,脱出气体的原有继续沿管路流动,降压到另一较低压力时,把该段降压过程中从原油中析出的气体再排除,如此反复。

直至系统的压力降为常压,产品进入储罐为止。

(10)乳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不互溶(或微量互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物系。

(11)分散度: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分散程度。

(12)转相点:油井产液,由油包水乳状液转化为水包油乳状液所对应的含水率。

(13)电滞效应:乳状液内相颗粒表面都带电,因带电而引起的额外粘度。

(14)脱水的三种聚结方式:a.电泳聚结:电泳过程中水滴的碰撞,合并(直流)b.偶极聚结:电的吸引使水滴相互碰撞,合并成大水滴,从原油中沉降分离出来。

c.振荡聚结:每秒改变50次。

离子的往复运动使水滴界面膜不断地受到冲击,使其机械强度降低,甚至破裂,水滴聚结沉降。

(15)电分散:当电场强度过高时,椭球形水滴两端受电场拉力过大,以致将一个小水滴断成两个更小的水滴。

油气集输工学生复习试题库.

油气集输工学生复习试题库.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油气集输(脱水)工复习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一1. 一般原油中的平均含碳量为()A.11%~14%B.40%~50%C.65%~71%D.84%~87%2. 原油按其相对密度分类,当d415.6<0.83时,属于()原油。

A.重质原油B.中质原油C.轻质原油D.轻质油3. 已知某原油运动粘度为28.0m2/s,密度为860kg/m3,其动力粘度是()pa·s。

A.888.00B.30.71C.0.0326D.240804. 原油的比热一般为()kJ/(kg·℃)。

A.0.5B.1.0C.1.5D.2.05. 原油的低发热值一般为()Kj/kg。

A.10350B.28700C.43600D.608006. 将1kg的物质温度升高1℃时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A.比热容B.热阻C.热量D.热值7.原油的比热容大约是水的比热容的()倍A.0.5B.1.0C.1.5D.2.08. 大庆原油的闪点为38℃,属于()类易燃品A.ⅠB.ⅡC.ⅢD.Ⅳ9. 油品蒸汽压是衡量油品()的重要指标A.易燃性B.易爆性C.挥发性D.流动性10. 当油气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遇到火源会()A.爆炸B.燃烧C.气化D.无反应11. 长输管线的组成可分为()大部分A.2B.3C.4D.512. 输油站的主要任务是()A.接收油田来油B.供给用户用油C.给油加热加压D.给油计量化验13.加热炉燃料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给被加热介质A.辐射B.对流C.炉管D.传导14. 加热炉点火时,人要站在点火器的()A.正面B.侧面C.上面D.下面15. 使用火把点加热炉时,把火把点燃后放在燃烧器下方()处A.10mB.10dmC.10cmD.10mm16. 加热炉运行正常,烟囱应()A.冒黑烟B.冒黄烟C.冒白烟D.不见烟17. 加热炉运行中,应控制调节火焰长度,不允许超过炉膛长度的()A.1/4B.1/3C.1/2D.2/318. 管道系统中,一般将原油的间接加热系统的装置称之为( )A.方箱炉B.加热炉C.热煤炉D.管式炉19. 热媒系统是指给()提供一定的压力能和热能,使其在系统中循环的设施A.原油B.热媒C.燃油D.热水20. 热媒系统主要由()、热媒预热器、热媒罐、热媒加热炉组成A.热媒泵B.换热器C.氮气罐D.空压机21、原油低含水分析仪是依据原油和水的()有较大差异的特性制成的。

油气集输-复习-幻灯片

油气集输-复习-幻灯片


气液相相对流速参数
–一般情况下,混输管道中的气相流速和液相 流速是不相等的,因此把气相流速与液相流 速的差值称为滑差(也称滑脱速度),把气 相流速与液相流速的比值称滑动比,即: –滑差:
w wg wl
wg wl
–滑动比: s
气液混输管路的特点
1.气泡流
在泡状流动中, 气相是以分离的气泡散 布在连续的液相内。气 泡趋向于沿管道的上半 部流动。气泡以与液体 相等或略低于液体的速 度沿管线运动,一般没 有明显的压力波动。这 种流型多发生在被输送 物的含气率较低时。
油气集输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油井计量 集油 集气 油气水分离 原油处理(脱水) 原油稳定 原油储存 天然气净化 天然气凝液回收 凝液储存 采出水处理
(三)选择流程的依据和原则 1.选择依据 (1)集输流程的选择应以确定的油气储量、油藏工程和 采油工程方案为基础。 (2)油气物性。 (3)油田的布井方式、驱油方式和采油方式以及开发过 程中预期的井网调整及驱油方式和采油工艺的变化等 。 (4)油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地 震烈度等自然条件以及油田所在地的工农业发展情况 、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居民点和配套设施分布等社 会条件。 (5)已开发类似油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1)要使气井和地面设备更经济;(2)用户需求量和长 期稳定供气;(3)有无后备储量接替(4)国家的能源政策; (5)天然气的价格。
3 气田开发经验和开发方案设计 4、布井步骤
采用“分层布井、层层迭加、综合调整”的方法,具体 步骤如下: 1)根据各个主要小层的渗透率、气体地下粘度,确定该 层的平均井距,采取均匀布井方式。 2)根据各小层的含气砂体平面分布和气层物性情况,以 确定的平均井距为依据,适当加以调整,使每个气砂体至 少有一口生产井。 3)各层井位迭加起来,然后加以调整。 4)按调整后的几个布井方案,再对各非重要层进行补充 布井。 5)计算各布井方案的储量损失,选取储量损失量最小的 方案。 6)根据所选方案进行数值模拟方案的对比和优选。

油气集输复习资料

油气集输复习资料

第二章、油气性质和理论基础工程标准状态:压力101325Pa,温度20℃,是我国天然气计量的法定状态;标准状态:压力101325Pa,温度0℃;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以1atm、60。

F(15℃)为标准状态;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1m3(20℃)=0.932m3(0℃)=0.985m3(15℃)胶质是原油内含硫、氮、氧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l000~2000,为红褐色至暗褐色的半固体状粘稠物质,能溶于正构烷烃(如正戊烷)内。

粒径小于10 nm。

沥青质为原油内大分子质量(2000~100000)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不能溶于低分子烷烃(如正戊烷)但能溶于芳香烃(如苯)内。

沥青质的粒径为10~35 nm,含有氧、硫化合物,有机、无机及金属盐类,是无定形固体物质。

胶质和沥青质对油水乳状液的稳定、原油表面发泡等性质起重要作用。

收缩系数:单位体积油藏原油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数。

化学分类法是以原油的化学组成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特性因数分类法和关键馏分分类法两种。

(我国原油分类)通常把常态下矿场油库储罐中的原油称为脱气原油,把把高于大气压、溶有天然气的原油称为溶气原油。

天然气在原油内的溶解度主要取决于压力、还有温度、油气组成等。

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66时用Lasater相关式,否则用Standing相关式。

单位体积脱气原油溶入天然气后具有的体积数称原油体积系数。

只要有气体溶入原油,原油体积系数总是大于1的。

原油内溶入天然气后,密度称为视密度,或表观密度。

与脱气原油相比,溶气原油的视密度较小。

倾点:在规定试验仪器和试验条件下,试管内油品在5s内能流动的最低温度。

凝点:油品在倾斜45角试管内停留1min不流动的最高温度。

倾点和凝点是衡量油品流动性的条件性指标。

由于规定的试验条件和仪器不同,同一原油的倾点比凝点高约2.5~3℃。

干气:在气藏和地面压力温度条件不产生液烃;湿气:在气藏条件下没有液相,但在地面条件下气体内出现液烃;凝析气:随气藏开采压力下降,气藏内出现液态烃;伴生气:包括油藏的气顶气和溶解气。

油气集输储运_复习资料

油气集输储运_复习资料

★闪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大呼吸损耗:当向油罐注入油料时,由于罐内液体体积增加,罐内气体压力增加,当压力极限增至呼吸阀极限时,呼吸阀自动排气;当压力降至呼吸阀负值极限吸入空气,这种由于输转油料致使油罐排除油蒸汽,吸入空气的损失。

★小呼吸损耗:储油罐白天受热,罐内温度升高,油料蒸发速度快,油蒸压力也随之增加,当气体压力增加到呼吸阀极限时,放出气体;夜间温度下降,油和气体收缩,罐内吸入空气,这种排出空气、吸入空气的过程。

Ø天然气的露点:是指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天然气中开始出现第一滴水珠时的温度。

Ø爆炸上限:某种油蒸汽在空气中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

Ø爆炸下限:某种油蒸汽在空气中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Ø原油稳定:使净化原油中的溶解天然气组分汽化,与原油分离,较彻底地脱除原油中蒸气压高的溶解天然气组分,降低储存温度下原油蒸气压的过程Ø密闭集输流程:石油及天然气等混合物从油井中出来,经过收集、中转、分离、脱水、原油稳定,暂时贮存,一直到外输计量的各个过程都是与大气隔绝的集输流程Ø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在油田将各个油井生产出来的原油、天然气等混合物,进行收集、转输、分离、计量、净化、稳定及其它处理,直至生产合格的油、气产品的全部工艺过程★油品的三个重要参数:闪点,自燃点,燃点。

对于同一油品来说,其自燃点最高,燃点次之,闪点最低。

对于不同油品来说,闪点愈高的,其燃点也愈高,但自燃点反而愈低。

★集油站组成:接转站、转油站、脱水转油站和联合站★立式圆筒形钢罐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有拱顶罐、浮顶罐和内浮顶罐★在储罐附件配置上,内浮顶罐不同于轻质油拱顶罐的是:用通气管代替呼吸阀,用量油管代替量油孔。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根据油井集油时加热保温方式可分为单管流程、双管流程和三管流程。

☆油品储存方式:地上储油;半地下储油和地下储油;水封石洞储油;水下储油☆原有脱水方法:重力沉降;热化学脱水;电化学脱水;★输油站场主要危险因素:输油站场的火灾危险性;电气伤害危险性;雷电危害;静电危害;机械危害;管线腐蚀和管线破裂;毒物危害;噪音危害;★油品危险特性:挥发性;扩散性;易燃性;易爆性;易积聚静电荷性;热膨胀性;沸溢性;毒性;★油库火灾的特点:(1)突发性(2)高辐射性(3)燃烧、爆炸交替进行(4)沸溢燃烧★油库的分区主要建(构)筑物布置的规定可分为储油区、装卸区、辅助生产区、行政管理区等四个区域、其中装卸区又可细分为铁路装卸区、水运装卸区和公路装卸区。

油气集输油气集输远程教育总复习答案

油气集输油气集输远程教育总复习答案

《油气集输》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国家对商品原油的质量要求是:质量含水率、饱和蒸汽压和含盐量。

2、多元体系的相特性不同于一元体系,其饱和蒸汽压的大小和_温度_与_气化率_有关,通常把泡点压力称为该多元混合物的_真实蒸汽压_。

3、油气分离中起_碰撞_和_聚结_分离作用的部件称除雾器,除雾器应能除去气体中携带的粒径为_10-100_微米的油雾。

4、气液两相流的处理方法有均相流模型、分相流模型和流型模型三种模型。

5、试列出原油脱水的任意三种方法:化学破乳剂脱水、重力沉降脱水、加热脱水。

6、油气分离器按实现分离主要利用的能量分为重力式、离心式和混合式。

7、三相分离器中油气水的分离过程主要包括将混合物初步分成气液两相、分离出水和油和经除雾分离出气体三部分。

8、影响原油乳状液粘度的主要因素为:外相粘度,内相体积浓度(含水率),乳化剂及界面膜性质,内相颗粒板面带电强弱。

9、雷特蒸汽压测定器上下两部分的容积比为4:1。

10.试列出原油脱水的五种方法:化学脱乳剂脱水、重力沉降脱水、加热脱水、利用离心力脱水和机械脱水。

二、判断题:1、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气-油界面是由分离器的气体出口压力调节阀控制的。

(X)2、双电场脱水是在电脱水器含水量较低的中下部建立直流电场,在含水量较高的中上部建立交流电场。

(X )3、测定蒸汽压时,雷特蒸汽压测定器的空气室中的气体包括油气、空气和水蒸气。

(√)4、雷特蒸汽压测定器上下两部分的容积比为1:4。

(X)5、多元体系的相特性与一元体系的相特性一样,其饱和蒸汽压的大小只和温度有关。

(X)6、油田生产中,通常选择的分离方式是连续分离。

(X)7、破乳是原油脱水中的关键环节,目前破乳只能依靠化学方法实现。

(X)8、原油稳定过程中应控制C6的拔出量不超过稳定前原油中C6总含量的5%。

(X)9、井排来油在二相分离器中的停留时间比在三相分离器中的停留时间长。

(X)10、在两相混输管路计算中引入折算系数的目的是把求两相管路的摩擦压降问题转化为求折算系数的问题。

油气集输复习大全

油气集输复习大全

第一章:概述1.油气集输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哪些?(1)气液分离(2)原油脱水(3)原油稳定(4)天然气净化(5)轻烃回收(6)污水处理(7)油气水矿场输送2.集输产品有什么?(1)原油(2)天然气(NG)(3)液化石油气(LPG)(4)稳定轻烃3.根据降粘方式不同,油气集输流程分为哪几种?(1)加热集输流程(2)伴热集输流程(3)掺和集输流程(4)不加热集输流程4.集气流程有哪些?(1)枝状集气管网(2)环状集气管网(3)放射状集气管网5.原油的主要元素组成?C,H,O,N,S。

6.干气(贫气):甲烷含量高于90%,天然汽油含量低于10ml/m³的天然气。

7.湿气(富气):甲烷含量低于90%,天然汽油含量高于10ml/m³的天然气。

第二章油气分离8.按照分离机理不同,油气分离的方法有哪些?(1)重力分离(2)碰撞分离(3)离心分离9.分别解释相平衡,泡点,露点,蒸汽压?(1)相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一个多相系统中各相的性质和数量均不随时间变化时,称此系统处于相平衡。

此时从宏观上看,没有物质由一相向另一相的净迁移,但从微观上看,不同相间分子转移并未停止,只是两个方向的迁移速率相同而已。

(2)泡点:液体混合物处于某压力下开始沸腾的温度,称为在这压力下的泡点。

(3)露点: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气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液滴的温度。

(4)蒸汽压:一定外界条件下,液体中的液态分子会蒸发为气态分子,同时气态分子也会撞击液面回归液态。

这是单组分系统发生的两相变化,一定时间后,即可达到平衡。

平衡时,气态分子含量达到最大值,这些气态分子撞击液体所能产生的压强,简称蒸汽压。

10.压力对液相量的影响规律?11.温度对液相量的影响规律?12.油气分离效果的衡量标准?(1)储罐中原油的收率(2)储罐中原油的密度(3)储罐中原油的组成是否合理(4)天然气的组成是否合理(5)天然气的输送压力13.油气分离的方式?(1)一次分离(2)连续分离(3)多级分离14.多级分离与一次分离有哪些优势?(1)多级分离所得的储罐原油收率高(2)多级分离所得的原油密度小(3)原油组成合理,蒸汽压低,蒸发损耗少,效果好(4)多级分离所得天然气数量少,重组分在气体中的比例少(5)多级分离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减少输气成本,并且降低气体的净化费用15.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1)石油组成(2)分离级数(3)分离压力(4)分离温度16.油气分离设备的分类?(1)卧式分离器(2)立式分离器(3)球形分离器17.油气分离设备的基本结构?(1)入口分流器(2)分离部分(3)除雾部分(4)液面控制机构(5)压力控制机构18.油气分离设备各结构的原理及作用?入口分流器:减小流体动量,有效地进行气液初步分离;尽量使分出的气液在各自的流道内分布均匀;防止分出液体的破碎和液体的再携带。

油气集输复习总结

油气集输复习总结
第十章 污水处理
“三废”:废液、废渣、废气。 污水性质。 污水杂质引发的问题:结垢、腐蚀。 影响腐蚀的其他因素。
2015/12/24
16
2015/12/24 3

热值、燃烧极限。 一元、二元及多元烃系的相特征和p-t、p-v图。 相平衡关系,拉乌尔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 平衡常数概念意义。 t-x-y及x-y相图。 蒸馏的三种方式:闪蒸,简单蒸馏和精馏。方 式及概念。
2015/12/24
4
第三章 矿场集输管路
D 2
4
mLe Q 0tr
2015/12/24
8
分离方式:一次分离、连续分离和多级分离。 多级分离的优点。
2015/12/24
9
第五章 原油处理
原油处理的概念和目的。 乳状液概念和类型。类型:油包水型乳状液, 水包油型乳状液。 乳状液的生成和预防措施。 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原油处理的常用方法:化学破乳剂、重力沉降、 加热、机械、电脱水等。 在破乳过程中破乳剂应起的作用。 破乳剂类型。
2015/12/24
14
第九章 气体加工
凝液回收目的。 凝液回收的概念和方法。 方法:油吸收、固定床吸附、冷凝法。 制冷方法。 液化厂分为两类:基本荷载型和调峰型。 液化天然气的特性:蒸发气特性、泄露特性、 储存特性、安全。 三种较典型的制冷工艺:阶式制冷、混合剂制 冷和带预冷的混合冷剂制冷。
2015/12/24 5
Flanigan相关式的推导。 地形起伏对压降的影响。 段塞流分类:水动力段塞流、地形起伏诱发的 段塞流、强烈段塞流。 强烈段塞流形成机理。 管路干燥的方法。 多相泵的优点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集输》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油气集输的工作内容气液分离、原油处理、原油稳定、天然气净化、轻烃回收和水处理。

(课件绪论第七页)2.油气分离中起小油滴和气体分离作用的部件称除雾器,除雾器应能除去气体中携带的粒经为150~500μm 微米的油雾。

(课本228)3.三相分离器中油气水的分离过程主要包括将混合物初步分成气液两相、分离出水和油和经除雾分离出气体三部分。

4.在贝格斯-布里尔压降梯度计算公式里,管路的总压降梯度为动能变化项、位能变化项和摩阻损失项之和。

(课本183,184)5.管路沿线存在起伏时,不仅激烈地影响着两相管路地流型,而且原油大量地聚积在低洼和上坡管段内,使气体的流通面积减小,流速增大,造成较大的摩擦损失和滑移损失。

(课本194)6.通常,乳化水靠加破乳剂或重力沉降方法或二者得联合作用使油水分离。

(课本290)7.气液两相流的处理方法有均相流模型、分相流模型和多相流模型三种模型。

(课本175-180)8.一元体系的蒸汽压与温度有关,二元体系的蒸汽压与温度和混合物质量分数有关。

(课本107,109)9.油田常用的集输流程为:油井→计量站→转接站→集中处理站→矿场油库,这种布站方式称三级布站。

若油井能量较大,可取消其中的转接站,此时的布站方式称为二级布站。

(课件绪论26页)10.水滴在电场中的聚结方式主要有电泳聚结、偶极聚结和振荡聚结。

(课本309-311)11.闪蒸按操作压力分为负压闪蒸、正压闪蒸和闪蒸稳定三种流程。

(课本338)12.影响平衡气液相比例和组成的因素是饱和蒸汽压、临界冷凝温度和临界冷凝压力。

(课件第二章58 59)13.按管路内流动介质的相数,集输管路可分为单相、两相和多相流管路。

(课本148)14.集输系统由气液分离、原油处理和稳定、天然气净化、轻烃回收和水处理五个工艺环节组成。

(课件绪论7)15.沉降罐中的油水分离主要依靠水洗和沉降作用。

(课件第五章46)16.原油和水构成得乳状液主要有两种类型:油包水型乳状液和水包油型乳状液。

此外,还有多重乳状液等。

(课本279)17.埃尔乌斯划分的气液混输管路的流型有气泡流、气团流、分层流、波浪流、段塞流、环状流和弥散流。

(课本169-170)18.原油稳定采用的方法基本上分为闪蒸和分馏两类。

(课件第六章12页闪蒸和分馏)二、判断题1.一定温度下,某固定组成的石油体系的系统压力等于该温度下的泡点压力,则该体系处于气液相平衡状态。

(对)(课本109)2.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气-油界面是由分离器的气体出口压力调节阀控制的。

(对)(课本242)3.气液混合物沿起伏管路流动时的静压损失用流动密度计算。

(错)(课本194)4.油气混合物在上倾管路中经常出现分层流,在下倾管路中经常出现段塞流。

(错)(课本191)5.在两相混输管路计算中引入折算系数的目的是把求两相管路的摩擦压降问题转化为求折算系数的问题。

(对)(课本169)6.破乳是原油脱水中的关键环节,目前破乳只能依靠化学方法实现。

(错)(课本289)7.甲烷的临界温度是零下82.5℃,因此在常规分离工况下,石油中的甲烷组分只能以气态存在。

(对)(课本109)8.某气液两相流流动密度和真实密度只有当气液相间不存在滑脱时才相等。

(对)(课本166-168)9.在双电场脱水工艺中,为了充分发挥直流电脱的优点,电脱水器中交直流电场交替布置。

(错)(课本314)10.电场强度施加过大是电脱水产生电分散现象的主要原因。

(对)(课本311)11.若把高产自喷井与低产自喷井用一根集油管串接起来,对高产自喷井的产量影响较大。

(错)(错根据课件第一章192页图分析)12.油重力沉降脱水时,在沉降罐中的停留时间越短越好。

(错)(课本295根据重力沉降的原理)13.多级分离稳定可以使原油得到完全的稳定。

(错)(课本337)14.在电脱水中,如果油水界面张力增大,可以使产生电分散的电场强度增加。

(对)(课本311)15.在原油化学破乳脱水过程中,随着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脱水率增加,脱水效果好。

(错)(课本295)16.原油稳定过程中应控制C6的拔出量不超过稳定前原油中C6总含量的5%。

(对)三、选择题1. 下列哪种流程不适合于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各油井压力、产量相差较大的油田。

(C )(课本7-11)A.不加热集油流程B. 加热集油流程C. 多井串联流程D. 环形集油流程2. 以下哪项不是破乳剂的好坏放入评价指标(B )(课本293)A.脱水率B.高温脱水性能C.出水速度D.最佳用量3. 测定蒸汽压时,雷特蒸汽压测定器的空气室中的气体包括 D 。

(课本90)A.油气B.油气和水蒸气C.油气和空气D.油气、空气和水蒸气4. 国家对商品原油中含水率的质量要求是( A ) (课件绪论第十页)A. 原油含水率≤%是优质原油,≤1%是合格原油;B. 原油含水率≤%是优质原油,≤1%是合格原油;C. 原油含水率≤%是优质原油,≤%是合格原油;D. 原油含水率≤%是优质原油,≤%是合格原油;5. 形成稳定乳化液的必要条件不包括(B )(课本280)A.系统中至少存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B.要持一定的温度;C.有激烈的搅拌过程;D.有乳化剂存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50-2005对自喷井、气举井的回压的规定为(B )(课件绪论29)A. 最低油管压力的~倍,但不宜低于(表压)B. 最低油管压力的~倍,但不宜低于(表压)C. 最低油管压力的~倍,但不宜低于(表压)D. 最低油管压力的~倍,但不宜低于(表压)7.原油起泡和不易消泡是分离器效果差的原因,对其具有减缓作用的方法是(A)(课本234)A.延长停留时间B.降低分离温度C.加入发泡剂D.降低分离压力8.电脱水器有直流和交流两种电场,它们的脱水原理主要是:(D )(课本312)A.直流电场,偶极聚结;交流电场、震荡聚结;B.直流电场,偶极聚结、电泳聚结;交流电场、震荡聚结;C.直流电场,偶极聚结;交流电场,偶极聚结、电泳聚结;D.直流电场,偶极聚结、电泳聚结;交流电场,偶极聚结、震荡聚结。

9. 自喷井、气举井的回压不宜低于;抽油井回压不高于。

(C )(课件绪论23)A. 0.5MPa(表压) (表压)B. (表压) (表压)C. (表压) (表压)D. (表压) (表压)10. 电脱水时直流电场以 A 为主。

(课本312)A.电泳聚结B.偶极聚结C.振荡聚结D.偶极聚结和振荡聚结11. 对于轻组分含量高的原油宜采用(正压闪蒸或分馏法?)的原油稳定工艺。

(课本358)A.负压闪蒸分离法B.加热闪蒸分离法C.大罐抽气法D.多级分离法。

四、简答题1. 规范规定:自喷井、气举井的回压为工程适应期间最低油管压力的~倍,但不宜低于兆帕(表压),请简要说明以上规定的原因? (课本60,公式1-29以及下面一段话)2. 分离方式有哪几种,油田一般采用的是哪种?(课本261,262)答:三种:一次分离、连续分离、多级分离。

油田一般采用多级分离。

3. 闪蒸稳定分为哪两种方式?试分析比较这两种闪蒸方式的优缺点?(课本338-340)答:闪蒸稳定分为正压闪蒸和负压闪蒸。

我国生产重质原油较多,压缩机和冷却器是负压闪蒸稳定装置主要耗能单元,采用负压闪蒸在经济上能获得较高利益,但是达到规定的原油蒸气压受压缩机入口真空度的制约。

正压闪蒸,为使原油有规定的稳定深度,必须在塔内有相应的汽化率,需控制压力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4. 什么是稳定深度?对稳定深度有何规定?(课本333)答:稳定过程中使原油蒸汽压降低的程度称为稳定深度,蒸汽压降低愈多、稳定深度愈高。

我国原油稳定的重点是从原油内分出C1~C4,稳定后在最高储存温度下规定的原油蒸气压“不宜大于当地大气压的倍”,约为。

各国和各原油生产商对原油稳定深度的要求并不一致,应从防止油气损耗、运输安全、环保、H2S和轻质硫化物含量、稳定装置建设和运行成本、市场对各种油品需求和价格等因素综合确定。

5. 试用公式说明体积含气率和截面含气率的关系。

并说明各在何种条件下。

(课本166)答:课本166页公式(3-59)和公式下面一段话(三种情况)。

6.简述混输管路的特点。

(课本182)答:1、流型变化多;2、存在相间能量消耗;3、存在相间传质;4、流动不稳定;5、非牛顿流体和水合物。

7.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课本285)答:1、分散相粒径;2、外相原油粘度;3、油水密度差;4、界面膜和界面张力;5、老化;6、内相颗粒表面带电;7、温度;8、原油类型;9、相体积比;10、水相盐含量;11、PH值。

8.何为振荡聚结?(课本311-312)答:在工频交流电场中,两电极间的电压为正弦波形,电场方向不断改变,水滴内的各种正负离子不断做周期性往复运动,是水滴形状不断地变化,削弱了界面膜强度,同时水滴在交流电场内的振动,使水滴碰撞聚结,这一过程叫做振荡聚结。

9.何谓深度稳定?对其有何要求?(课本333)答:同问答题410. 段塞流的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中强烈段塞流可分为哪几个过程?(课本200)答:段塞流可以分为三类:水动力段塞流、地形起伏诱发段塞流和强烈段塞流。

强烈段塞流可分为4个过程:立管底部堵塞、立管排液、液塞加速、立管排气。

五、计算题1.已知管长L=1000米,管内径d=0.081m,在管路平均温度和压力下,原油流量Ql=×10-3m3/s,密度ρl=819.31kg/m3,粘度μL=10×10-3Pa·s;天然气流量为Qg=0.01777 m3/s,密度ρg=5.602kg/m3,粘度μg=×10-5Pa·s。

试用杜克勒Ⅰ法计算两相水平管路压降。

(课件第三章32页)答:气液体积含率β=Qg/Q , 汽液混合物总体积流量Q=Ql+Qg ,流通截面积A=πd2/4 , 气液混合物流速w= Q/A , (Q 、A、w、β由已知量可求出来)杜克勒Ⅰ压降公式(图片中第一个公式的结果是水平管路压降),根据已知量,先求β,根据下面的公式求μ,求ρf , 求Re,求λ,最后将求的ρf 、w、λ、d 带入第一个式子,就是所求结果。

(自己代数计算)2.已知:某卧式分离器圆筒部分有效长度10米,原油处理量为950m3/h r,要求原油在分离器内的停留时间为3分钟,气液界面控制在一半直径处,载荷波动系数β=,假设出油口在分离器底部,试估算该分离器的直径。

(根据课本235公式进行求解其中参数可参考课本223-225页)答:Q0=950m3/h r,β=,L e=10m,t r=3,当气液界面控制在一半直径处h D=,由课本225页表4-3可知,m=,由公式πD2 m L e/4= Q0 t r,把数值带进去求解,就得到直径D的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