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精品导学案(20份)人教课标版1(精品教案)1.doc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导入
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学习内容:化学的定义、化学元素、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等基础概念。

3. 学习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2)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化学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3)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疑惑,帮助他们建立对化学知识
的系统化认识。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探索化学知识,寻找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成果等,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注:以上内容仅为教案范本,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

《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学生用书》目录(云溪一中·内部资料)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7)第三节化学键 (12)本章测评 (16)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6)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8)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20)本章测评 (2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22)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26)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31)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34)本章测评 (38)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38)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41)本章测评 (45)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基础认知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在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__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顺序排列而制得。

2.按照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在元素周期表中,把_______________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_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一) (填入相关内容)周期表的有关知识(二)(填入相关内容)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4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5.卤族元素的相关知识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比较完成下列变化的方程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钾投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锂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钠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一课: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变化规律- 内容:1. 物质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3. 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4. 物质的变化类型和规律第二课: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的种类和分类3.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4. 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第三课:元素与化合物的符号- 目标: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表示物质- 内容:1. 元素符号的命名和规则2. 化合物分子式的命名和规则3. 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的应用第四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目标: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内容: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定义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3.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4.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第二节: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6课时)第五课: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目标:熟悉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合物的离子式和分子式表示2. 化合物离子的正负电荷表示第六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不平衡第七课: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内容:1.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特征2. 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3. 掌握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应用第八课: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与解答- 目标:学会应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 内容:1. 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应用2. 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3. 化学方程式应用与解答的综合例题第三节:物质的三态和分子热机械理论(8课时)第九课:物质存在的三态- 目标: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和相应的转化规律- 内容:1. 固态的特征和性质2. 液态的特征和性质3. 气态的特征和性质4. 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第十课: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 目标:了解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1. 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思想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第十一课: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目标:掌握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和条件- 内容:1. 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和规律2. 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规律3. 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4. 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第十二课:气体实际状态方程- 目标:了解气体实际状态方程和气体的特性- 内容:1.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区别2. 气体实际状态方程的表示和推导3. 气体特性对比和应用的实例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和能量(以上内容不完全,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的详细内容安排。

【文档】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导学案(20份)人教课标版3

【文档】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导学案(20份)人教课标版3

【教案】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 1课时)课前预习教案一、预习目标:认识原子构造和原子表示方法。

二、预习内容:⑴原子是由居于_____________的带_____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带________的______组成的。

⑵原子核是由带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组成的。

⑶原子符号“Z A x”中,Z表示_____________,A表示____________,核内中子数用______表示。

(4)写出1-20号原子构造表示图课内研究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归纳,领会构造决定性质的理念。

学习要点难点:要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学习过程:研究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_______个电子;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出____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出_____个);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出______个电子;(4)核外电子老是尽先排布在能量 ____ 的电子层,而后由里向外,挨次排布在能量逐渐_____的电子层。

分组议论:1、写出1至20号元素的原子构造表示图.2、总结1至18号原子构造的特别性。

(1)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4)最外层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8)氩原子电子层构造相同的阳离子是:与氩原子电子层构造同样的阴离子是:分子:阳离子:阴离子:研究二、元素的原子构造和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Ⅰ)半径议论:(1)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变化规律是什么?第三周期呢?为何? 比较O2-与O半径大小?Ca2+与C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O2-与Na+半径大小?总结:简单微粒半径的比较方法 :(Ⅱ)化合价价电子——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金属最高正价+|负化合价|=______(注:副族和第VⅢ族化合价较复杂)族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主要化合价气态氢化物的通式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三、反省总结:四、当堂检测1、原子序数从11挨次增添到A.电子层数渐渐增加17,以下递变关系中,错误的选项是B ..原子半径渐渐增大()C.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渐渐增大D.从Si到Cl,最低负化合价从-4到-12、以下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加次序摆列的是()A、LiNaK2+2+Mg2+2++-、NOF B、BaCa、Ca KCl3、以下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LiB、F C、NaD、Cl4、按原子半径增大的次序摆列的一组是)A、Be、N、FB、Mg、Si、CC、Na、Mg、Ca、Cl、S、P5、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Y Y 326、A、B两种原子,A原子M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巧是A原子L层的两倍,则A元素是()7、元生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要素是)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量挨次递加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8、aX n-和bY m+两种简单离子,其电子层构造同样,以下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A、a–n=b+mB、a+m=b–nC、氧化物为YOD、氢化物为HX或XHm n n9、已知元素X能形成H2X和XO化合物,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10、原子序数为34的元素位于周期,族,属于类单质;原子序数为56的元素位于周期,族,属于类单质。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 X 的含义。

2.初步学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联系起来运用能力。

【学习重点】同位素、质量数和AZ X 的含义 【预备知识】原子的构成:原子看表分析:1、构成原子粒子所带的电性及电荷大小。

2、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总结: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

原子核由 和构成. 【基础知识】 (一)质量数定义 符号: 计算式:质量数(A )= + 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科学探究]:1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总结和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①阳离子中A Z X n+: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②阴离子中A Z X m-: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二)核素和同位素1.元素是,元素的种类由决定。

【观察思考】阅读课本P4的观察·思考,填写下表并思考①分别写出氕、氘、氚的原子符号表达式:氕氘氚②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它们是同一种元素吗?它们是同一种原子吗? ③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吗?2.核素: 。

几种常见的核素(写出相应的核素符号)氢 ,碳 ,氧 ,氯 ,铀 同位素:它分为 和 两种,放射性同位素最常见的应用是 制造氢弹原料的是 , 制造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燃料的是 。

模式1化学必修2人教版全套精品导学案

模式1化学必修2人教版全套精品导学案

模式1化学必修2人教版全套精品导学案化学必修2人教版全套精品导学案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常见元素
和化合物、溶液与分离纯化、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与还原、电解质溶液
和电化学、化学与生活。

第一单元为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命名方法。

第二单元为溶液与分离纯化,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溶液的
基本概念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了解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

第三单元为化学反应与能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化学反应的
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四单元为氧化与还原,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
基本概念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
的应用。

第五单元为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电解质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了解电解现象和电化学方法的原理。

第六单元为化学与生活,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化学在生活中的
应用,了解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每个单元的导学案都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学习步骤
和课后作业五个部分。

学生可根据导学案指导,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
习效果。

总结起来,模式1化学必修2人教版全套精品导学案是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科能力。

【最新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极品教案

【最新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极品教案

【强烈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
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
据报道,可有效地治疗肝癌,
四种离子的离子半径2.按粒子的半径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全部表示出来,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成Na+达到
稳定结构,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变成Cl-也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学生讨论] 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是否正确,为什么?
[反馈矫正] 1、错误,表达不明确。

如果是氧原子的电子式,就多了两个电子;如果是氧离子的电子式,则漏掉了括号和电荷。

2、错误,Na原子失去了最外层上的电子,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一般不把次外层上的电子表达出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就是它的电子式。

箭号左方相同的微粒可以和并,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
第二章
图3。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WORD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WORD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WORD版1. 前言本文档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的WORD 版。

该教学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2. 教学目标本教学案的教学目标如下:- 熟练掌握化学必修二的核心知识点;-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内容本教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单元一:离子反应与盐类- 单元二:酸碱与盐的中和反应- 单元三: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单元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动力学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框架;-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原因,并进行集体讨论;- 解决问题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学案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评价;- 测验和考试: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6. 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本教学案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 多媒体:根据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

7. 教学计划本教学案按照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具体安排请参考附件中的教学计划表格。

8. 结语希望本教学案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化学必修二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进步。

> 注意:本文档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的WORD版,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精品导学案(20份) 人教课标版1(精品教案)1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会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学会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学习重点}
.乙酸的酸性
.乙酸的酯化反应
{学习难点}
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

课本预习:
一、乙酸
. 分子结构
乙酸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叫做。

. 物理性质
乙酸俗称,有气味的色液体。

沸点,熔点。

当温度低于其熔点时,乙酸能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乙酸易溶于,普通食醋中含有的乙酸。

.化学性质
⑴酸性
①乙酸在水中可以电离产生氢离子,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能与活泼金属、碱等物质反应。

②根据课本“科学探究”,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⑵酯化反应
观察[实验]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酯化反应是指:
思考:
①如何配制反应混合物?
②实验中浓起什么作用?
③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由
羧酸提供?怎样解释“酒是陈的香”这句古语?
④酯化反应还属于哪一类有机反应类型?
⑤为什么用饱和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⑥导管口为何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
[小结]
C O
O
H
H H
酸性
酯化反应
练习:
.钠与下列物质反应都能够产生氢气:①;②;③。

试推断这三种物质电离出的难易程度(从难到易的顺序)()
.①②③.②③①.③①②.②①③
.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①石蕊②乙醇③乙醛④金属铝⑤氧化镁⑥碳酸钙⑦氢氧化铜
.①③④⑤⑥⑦.②③④⑤. ①②④⑤⑥⑦.全部
.下列是有关生活中对醋酸的应用,其中主要利用了醋酸酸性的是().醋酸溶液可一定程度上治疗手足癣.熏醋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流行性感冒
.醋可以除去水壶上的水垢.用醋烹饪鱼,可除去鱼的腥味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二者在浓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的物质有(),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种、种、种、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