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此部分请按照材料自学,掌握各种思潮的含义、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1、概念:“中国式现代派小说”是指1985年前后中国文坛出现的以夸张变形等西方现代派小说手法来关注现代个体人的生存状况,展示现代人的失落、惶惑和生存荒诞感的小说。

2、发展状况:包括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

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小说长于通过描写外部现实世界,即描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关系来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命运;而王蒙等进行的小说变革,则从结构技巧、思维变换和展现风格等视角,改变了以往的小说形式。

在这些小说中,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展开均无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文本结构是按照人物的心理及“意识”流程演绎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悲欢离合,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

以王蒙、宗璞为代表的中年作家们出于表达现代中国人在新时代中所产生的社会情绪的需要,首先采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艺术手法,创作出中国当代文学中第一批具有非传统现实主义性质的中国式“现代派小说”。

王蒙在新时期重返文坛后,创作手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自1979年《当代》第3期发表中篇小说《布礼》开始,他连续写了5部中、短篇小说(《夜的眼》、《蝴蝶》、《春之声》、《风筝飘带》、《海的梦》等),集中对包括意识流在内的现代派手法进行了尝试。

除王蒙以外,与他同时或稍后有一大批中年作家都有意识地采用了一些包括意识流在内的现代派表现手法,如李国文的短篇小说《月食》、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茹志鹃的《草原上的小路》、《剪辑错了的故事》,以及谌容的《人到中年》等,都大量采用了意识流动、时空跳宕、镜头组接等现代派手法。

但是,这些“意识流小说”的现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艺术形式的非传统上,尽管它常常具有非理性的情感色彩和“人类异化”的主题意向,但在小说家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上,还不具有本世纪前后开始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世界荒诞”和“存在异化”的现代意识核心。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

此时,科学对人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大得多,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尤其是,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它的迅猛发展,大大地推动了西方现代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与现代经济相结合后,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联合体。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中,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异化程度则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

经济的发展使欧洲战乱不断,而且逐步升级,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不仅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动摇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文化大厦。

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危机感。

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对人类的本性产生了怀疑,对未来的命运与前途深感悲观与焦虑。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的唯意志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人生永远受意志的驱使,追逐无法满足的欲望,因而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人生是无意义的,人类历史也是人与人之间一场无止境的互相残杀。

叔本华生前默默无闻,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定的社会气候下,他的理论不胫而走。

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在19世纪末提出“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的口号,为现代主义文学怀疑一切和反传统这一总的创作倾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

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美的一股影响广泛的文学思潮,它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

发端与19世纪中叶的唯美主义文学,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出现了形形色色、数不胜数的文学艺术流派,如: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等,各个流派之间的更迭迅速,“各领风骚数十天”。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开始出现衰微,并逐渐向后现代主义文学过渡。

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成的文学思潮,由于流派纷杂众多,整体观念的演变和价值取向是复杂的,但它作为20世纪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总称,在总体上又有它们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普遍体现出对社会和人的绝望,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人在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

当时西方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

而紧接而来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本就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更加剧了人们心理上的危机感,使得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怀疑,具有现代主义意识的作家转而接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上对人类文明进行反思,认为以往的文化传统有悖于人的生命欲求,有悖于人的价值的实现,应予摒弃。

这在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如:表现主义着力探索现代社会中人的苦恼与焦虑,对文明发展的意义采取怀疑与否定的态度;而未来主义主张扫除一望的一切艺术遗产和现存文化,他们的作家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明显而又强烈的破坏欲。

表现现代人在荒诞的世界中的异化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这种主题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这4个方面表现出来。

现代主义概述

现代主义概述

马赛尔· 普鲁斯特(1871-1922), 法国著名作家
《追忆逝水年华》全书计300万字,共 七部 小说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时间”和“回 忆”。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1882 -1941)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 :名篇 《死者》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 《尤利西斯》共十八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写了三个人在都柏林的一天(1904年6月16日) 的生活。它套用了荷马史诗《奥德修记》的 框架 。 布鲁姆的庸人主义、斯蒂芬的虚无主义和莫 莉的肉欲主义
前后期象征主义的不同点:

1,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义、简单, 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 出多重、多义、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 联想性、含蓄性,象征意象交错重叠,复杂难辩。 2, 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通过对应和暗示, 可以窥见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 于表现理智,表达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 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3, 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蒙胧的、梦幻般的诗歌 意境,把直觉幻觉、暗示象征、音乐梦幻等冶为一炉, 而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人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 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将玄学、典故、宗教神话与 象征意象结为一体,表现出空灵虚无的特征。
代表作家作品
[法]保尔· 瓦雷里
〈海滨墓园〉
《海滨墓园》 诗作共24节,1 44行
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 番深思, 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 静!
瓦雷里手迹
[奥地利]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严重的时刻
《秋日》(1902)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现当代文学特征

现当代文学特征

现当代文学特征
现当代文学是指当代以及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首先,现当代文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

作家们通过文字来传递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示他们的情感、思考和观点。

这使得现当代文学更加真实和生动,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作家的情感。

现当代文学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作家们将目光聚焦在社会问题、人际关系和人类的困境上。

他们通过描写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社会的真实面貌,并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现当代文学注重语言的表达和创新。

作家们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创造出独特的文学语言风格。

他们追求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通过精妙的描写和富有节奏感的句子,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现当代文学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作家们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关注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他们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命运。

这种关注个体的特点使得现当代文学更加具有人情味和情感共鸣。

现当代文学强调自由和开放的精神。

作家们勇于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学手法,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的束缚,使现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现当代文学具有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注重语言的表达和创新、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以及强调自由和开放的精神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现当代文学成为一个富有情感、多样化和具有艺术性的文学形式。

读者通过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意义。

现代文学特点

现代文学特点

现代文学特点现代文学是指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文学作品,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承接和创新。

现代文学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包括现实主义,意识流,后现代主义等等。

本文将讨论现代文学的一些主要特点,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首先,现代文学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一种追求表现社会现实的文学流派,强调真实、客观和详实的描写。

现实主义文学通常反映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现代社会中,现实主义文学带来了更加真实和鲜活的表现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的本质。

其次,现代文学还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即意识流。

意识流是一种通过描写人物内心思想和感觉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技巧。

它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不再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展开故事,而是以人物意识的方式呈现。

通过意识流的运用,现代作家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感受,展示人类思维的错综复杂性。

除了现实主义和意识流,现代文学还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超越,它对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思维方式进行了颠覆和拆解。

后现代主义文学通常以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模糊的真实性和多重的解构风格为特征。

它挑战传统的规范和价值观,追求语言和形式的自由与创新。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打破常规、创新思维的作用,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重大改革。

现代文学的出现与社会的变革和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的科技发展、传媒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文学正是对这些变化的回应和探索。

通过现实主义的描写和意识流的运用,现代作家试图捕捉和表达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体验和情感。

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对传统文学形式和思维方式的一种反叛和重新定义,旨在推动文学的前进和创新。

总之,现代文学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包括现实主义、意识流和后现代主义等等。

这些特点使得现代文学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拓展文学形式和思维方式的边界。

现当代文学的标准特征

现当代文学的标准特征

现当代文学的标准特征
现当代文学的标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从一般的文字文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自觉的、独立的,同时又是面向整个社会的艺术。

2. 创作主体强化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全新的文学表述方式。

3. 文学语言成为变革的突破口,对文学的形式、表现手法和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产生了新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还引进和创造了新的体裁,如散文诗、报告文学和电影文学等。

4. 现代意义集中表现在对人的命运和人民、民族命运的关注上,现代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潮成为新的文学主潮的思想基础。

5. 作品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从二十年代中期起,大量作品着眼于宣传鼓动。

6. 知识分子的道路、农民的痛苦、抗争、解放和武装斗争是作品中常见的题材。

历史人物和事件得到了新的描绘,外国题材也较多地进入中国文学作品。

7. 作家和读者之间有更为广泛和亲切的交流,文学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广泛和深刻,并在现实生活(主要是政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 现当代文学是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也是广泛接受了世界文学新潮滋养的产物。

它通过外来影响的民族化和文学传统的现代化,创造了新的民族文学,并且成为现代世界文学的自觉成员。

总的来说,现当代文学在形式、内容、主题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同时又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吸收了世界文学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

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

现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

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

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文学随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

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

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

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

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同时随着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历史变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历史的自觉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新中国的作家坚持真实地、历史地、在现实的变革和发展中反映生活,自觉地把革命现实主义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最根本的创作原则与方法。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50、60年代逐渐形成了代表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的主导性风格与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的重大性与时代性,自觉追求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 与“广阔的历史内容”的史诗性,对民族性格进行具有历史的纵深度的开掘,创造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以及从历史进程中所汲取的昂奋的战斗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
20世纪初在欧洲掀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尤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

现代主义作为世界性的文艺思潮,在中国也有表现。

五四时期,是中国作家最早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究其本质而言是一场带有浓重启蒙色彩的浪漫运动。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作为一场启蒙运动来看,它与西方启蒙运动相比较缺少那种深刻的社会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

没有通过人性本善的观念推衍出天赋人权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去建立充满了科学理性和民主秩序的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性王国"。

五四作家在自我与社会的对立中趋于浪漫主义的同时也走向了西方现代主义。

鲁迅作为一个带有浪漫气息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就极其深刻地看到了这种历史性的矛盾,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常常看到两者不能统一的深沉痛苦(如《孤独者》和《在酒楼上》),可以看到他对于社会和人的两种态度,这就是对于旧的社会的否定和对于新的社会的向往,对于旧的国民的批判和对于新的国民的肯定。

小说流派的涌现,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最早出现的有普罗小说,其后有左联青年作家群,其中影响较大主要有丁玲、张天翼、艾芜、沙訂、叶紫等。

社会剖析小说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创作方面建立了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矛盾是社会剖析小说的开创者,代表作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新感觉派和京派小说也随之产生,京派小说在坚守五四人文精神,认同人与自我价值、个性主义等理论;新感觉小说则是在西方现代主义和都市商业文化影响下,更多的关注人的感官、直觉、潜意识、性等非理性的方面。

新中国建立以后,现代主义小说有两个核心理念,一是以“为政治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文学观念,二是以阶级论、革命论为核心的“人”的观念。

本时期的小说有很明显的政治性,写的都是当前政治运动与中心任务。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现代主义小说在当时的中国是无法生存的。

继改革开放以后,接踵而来的是一批有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新潮小说,这些小说明显与传统小说的样式迥然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显然,我们很难再将它们归纳于人们习惯的现实主义小说或者浪漫主义小说。

这种具有复杂的思想内涵,崭新的审美视角和新颖的表现手法的新潮小说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传统小说的冲击。

新时期文坛上最早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手法创作的是茹志鹃,代表作是《剪辑错了的故事》,作品打破了时间顺序的结构方式,通过主人公老寿的意识流动,穿插表现解放战争时
期和大跃进时期两个历史横断的生活事件。

在新潮小说最具代表的作家是王蒙。

王蒙不仅在创作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为新潮小说的崛起摇旗呐喊。

王蒙的小说有《夜之眼》《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等一组侧重描写人物心理的中短篇小说,这些意识流小说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技巧,运用自由联想、时空交错、情感跳跃等手法,通过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心理和情绪,来揭示其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根源。

中国80年代出现了所谓的“现代派”小说,但出现后却一直有争议,因此又被称为“伪现代派”小说。

真正创作出现代主义小说的是女作家残雪。

残雪的创作始于80年代中期,以中、短篇小说创作为主,长篇小说有《突围表演》、《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

残雪的小说所表现的主题的诗意、自审和复仇。

她的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非理性思想的影响,强烈的表现自我和灵魂的分裂以及自审式的斗争。

她的中、短篇小说就是不断的重复一些相同的主题和意象,营造一个荒诞、变形的梦魇式的世界。

80年代小说的浪漫主义精神和理想追求,很快就被受西方影响的现代派和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先锋派小说所掩盖。

中国八十年代根本不具备产生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发达程度和文化哲学条件,因此,中国的所谓“现代派”,很快就被质疑为“伪现代派”,先锋派也在昙花一现后,被新写实主义所取代。

只是在九十年代,深受西方现代文学大师昆德拉、卡尔维诺、尤瑟纳尔、杜拉斯等影响的王小波,才真正写出了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比肩的作品,成为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在人文知识分子和文学青年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