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2.2家人关爱我成长 第二课时 浙教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家人关爱我成长》2课时表格式教案

师:对,你也可以用这特殊的语言向你的父母,表达对他们的爱意。相信你的父母,看到你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一定会感动的。
来,全体起立,跟老师一起做。
师:家人用爱铺满了我们成长的道路,使这个家显得那么美满,那么幸福。让我们也用爱去关心父母,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板书出示标题]祝,在座的同学们天天开心,祝你们的父母永远快乐。让我们现在学唱起这首幸福的歌曲,回家去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课件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师:另外老师还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张“亲情回报卡”,请把你为父母们做的事记录在卡上,班队课的时候我们进行交流评比。
亲情回报卡
本周我为家人做的事:
家人的反映
(学生闭眼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数。)
二、体验感悟,体会家人的辛苦。
师:真不错,这么多的小手高高举起,都知道父母要干哪些活。不过,老师想与大家一起做个实验。
这些书代表着爸爸妈妈每天要做的活,然后请两位小朋友来扮演我们的爸爸妈妈。
(请一位男生和女生上来体会)
师:其他的小朋友来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天都干些什么活?而这些重重的书本就代表着爸爸妈妈每天干的活。[播放《琵琶语》的背景音乐,营造低沉的氛围]
三、感受家人对我的爱
1.体会母亲怀胎生育时的艰辛
师:我们就是在家人的关爱下,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起来的。你能想到妈妈怀你们的时候是多么艰难吗?
师:妈妈怀胎十月,那种辛苦是一种长期的煎熬,但生育我们的那种痛苦更加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亲自去看看两位伟大的母亲生育孩子时候的情景吧。
视频看《妈妈的分娩》(4分钟)
二、感受家庭的幸福
师:同学们,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有人说,家是橙色的,给人暖暖的感觉,像妈妈柔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表示家,你觉得家又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家人关怀我成长浙教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家人关怀我成长浙教版教学目的:1、知道自己的生长离不开家庭,深切感遭到家人无私的爱。
2、感受父母晚辈的养育之恩,萌生感谢之情。
3、初步学会如何报答家人的爱,与家人树立谐和、安康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先生能逼真地感遭到家人的爱,并懂得了解体恤家人。
教学难点:先生能逼真地感遭到家人的爱,并懂得批判和严峻也是家人的爱。
活动预备:1、制造课件2、一个小奶瓶、一双小鞋、一件小衣服活动进程:一、实物导入,调动心情1、出示〝小奶瓶、小鞋、小衣服〞知道这是谁的东西吗?2、过渡:**小冤家是怎样从这么小的一个小不点长成如今这样的呢?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组照片——二、图片再现,初步感受1、观看〝生长图〞,这组照片在通知你什么?经过这些照片,你又感遭到了什么?2、提醒课题:家人关心我生长。
三、联络实践,感悟亲情1、诉说回想〔1〕先生回想诉说家人爱自己的感人事例。
〔2〕教员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
2、过渡:刚才小冤家们讲了家人关爱自己的一件件真实事例,其实,家人对我们的爱是浸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
3、调查计算〔1〕展现调查状况〔前几天布置先生调查家人一天中为自己付出的时间〕〔2〕计算调查结果:假设以这个时间为平均数,一月呢?一年呢?十年呢?〔3〕谈感想:看了这些计算结果,你心中有何感想呢?小结:家人为我们付出的爱是数不尽、算不完的。
四、变换角度,深化体验1、诉说冤枉〔1〕出示一个同窗的冤枉事〔2〕听了这件伤心事,你能否想到了在自己的家庭生活当中,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情愿来说说吗?2、听家长来电录音:教员从〝亲情百宝箱〞里取出一封磁带,并播放。
***,听了家长的这番话,你此刻还感到冤枉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家长说呢?3、其他小冤家谈谈自己此刻的想法。
随机停止衔接。
4、读家长给自己的一封信,深化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
教员从〝亲情百宝箱〞里取出家长来信,先生读信。
读了家长写给你的信,你的内心能否有所震动,能否有些话想跟家长说呢?五、写〝感恩卡〞,懂得报答1、写〝感恩卡〞2、指名读〝感恩卡〞3、总结:不同方式,同一种爱。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人关爱我成长》赛课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人关爱我成长》赛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人关爱我成长》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家庭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关爱行为,以及自己如何回应家人的关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感受,但对家人关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但未必能够用语言和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家人关爱的行为,并引导他们学会回应家人的关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人关爱的表现,理解家人关爱自己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家人关爱的能力,学会用语言和实际行动回应家人的关爱。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关爱的行为,感受到家庭温暖。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回应家人的关爱,培养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和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真实感受家人的关爱。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增强学生的家庭情感。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回应家人的关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故事素材。
2.准备教学PPT,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
3.准备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关爱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家人关爱的行为,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如何回应家人的关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并学会用语言和实际行动回应家人的关爱。
4.巩固(5分钟)利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人关爱的理解和回应能力的掌握程度。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家人关爱我成长》教案

家人关爱我成长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人长辈的辛勤养育和教导,萌发感激与报答之情。
2、明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家人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学会关心体贴家人,孝敬长辈。
3、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并懂得回报家人的爱,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难点:1、能从平凡的小事中体验到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2、学会感恩,回报家人的爱,并付诸于行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萌发感激与报答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从平凡的小事中体验到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准备:准备家人关爱我的小故事照片感恩卡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揭示爱的话题首先,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这是一群非常可爱的小宝宝的照片。
不过呀,他现在已经长大了你们猜猜是班中哪位小朋友?想不到吧!小时侯的我们与现在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啊!提问:你知道自己刚出生时的体重是多少,身高是多少,现在呢?[课件出示]我们每个小朋友从妈妈肚里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再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直到现在成长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3000多天,这么多的日日夜夜,是谁陪伴着我们,照顾着我们?正是在家人无私的关爱下,你才茁壮成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在家人关爱下的成长历程吧!(出示课题)二、联系实际,感悟爱的点滴我们的成长是一本厚厚的书,那是家人和我们一起写成的。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书中的故事。
(一)回忆温馨一刻1、欣赏一组照片师解说:你的降生,让你的家人在喜悦的同时,也开始了进入了为你付出的时光。
喂你吃饭、逗你玩耍、扶你走路,教你学说话,……牵着你的小手把你送进学校。
2、照片记录着我们温馨的回忆,你有这样的照片吗?把家人关爱你的感人故事说给小同学听吧。
(二)寻找身边的点滴关爱1、除了相片,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也藏在为你做的点点滴滴中,看到老师穿的这双鞋了吗?这是我妈妈帮我买的。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家人关怀我成长浙教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深切感受到家人无私的爱。
2、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萌发感激之情。
3、初步学会如何回报家人的爱,与家人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家人的爱,并明白得明白得体贴家人。
教学难点: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家人的爱,并明白得批判和严格也是家人的爱。
活动预备:1、制作课件2、一个小奶瓶、一双小鞋、一件小衣服活动过程:实物导入,调动情绪1、出示“小奶瓶、小鞋、小衣服”明白这是谁的东西吗?2、过渡:**小朋友是如何样从这么小的一个小不点长成现在如此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照片——图片再现,初步感受1、观看“成长图”,这组照片在告诉你什么?通过这些照片,你又感受到了什么?2、揭示课题:家人关怀我成长。
三、联系实际,感悟亲情1、诉说回忆(1)学生回忆诉说家人爱自己的感人事例。
(2)老师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
2、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讲了家人关爱自己的一件件真实事例,事实上,家人对我们的爱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
3、调查运算(1)展现调查情形(前几天布置学生调查家人一天中为自己付出的时刻)(2)运算调查结果:假如以那个时刻为平均数,一月呢?一年呢?十年呢?(3)谈感想:看了这些运算结果,你心中有何感想呢?小结:家人为我们付出的爱是数不尽、算不完的。
四、变换角度,深入体验1、诉说委屈(1)出示一个同学的委屈事(2)听了这件难过事,你是否想到了在自己的家庭生活当中,也曾遇到过如此的事,你情愿来说说吗?2、听家长来电录音:老师从“亲情百宝箱”里取出一封磁带,并播放。
***,听了家长的这番话,你此刻还感到委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家长说呢?3、其他小朋友谈谈自己此刻的方法。
随机进行连接。
“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2《家人关爱我成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2《家人关爱我成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主题是“家人关爱我成长”。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从而懂得珍惜家人,学会感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教育学生如何回报家人的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对于如何回报家人的爱还缺乏具体的行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并激发学生回报家人关爱的愿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家人,学会感恩。
3.引导学生学会回报家人的爱,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回报家人的爱,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人的关爱。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4.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回报家人的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纸张、画笔等材料,用于学生实践活动。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人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努力,感受家庭的温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2、家人关爱我成长》教学设计

《2、家人关爱我成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心,从而激发学生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合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乐于分担家务,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学准备:1、向父母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现在的身高体重,并作好记录。
2、调查爸爸或妈妈一天的活动并做好记录,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时间.3、卡纸每人一张4、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成长的旅程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照片,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位同学成长的旅程——2.出示课件:师:谁知道自己刚出时的体重是多少,身高是多少?现在体重和身高是多少?教师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3.小结: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从刚刚出生时的小不点成长为今天三年级的小学生,老师算了算,从出生到今天,小朋友们已经在这个世界里生活了三千多天,在这三千多天个日子里,你们从五六斤重的小娃娃一点点地长到了今天这样高、这样重的小学生。
那么,你知道在这三千多天里,谁最辛苦?谁对我们的成长功劳最大?(出示课题:家人关爱我成长)教师引导:和小朋友一样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娃娃到现在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出示课题:家人关爱我成长)读题:家人关爱我成长二、寻找成长的足迹过渡:其实在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中都倾注着家人的爱,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成长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家人的关爱里,他们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
让我们走进“故事屋”,去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1、出示《雨中情》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要说吗?2、师:这样的故事相信在大家身上也发生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温馨的回忆。
3、出示课件一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
小组交流:老师相信同学们还有很多幸福的回忆,那就轻轻地说出来,与你的小组成员一同分享。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2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2家人关爱我成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家人关爱我成长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制年级三年级上学习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萌发感激之情。
2.懂得家人的爱能使自己健康成长,理解家人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3.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体贴家人。
重点懂得家人的爱能使自己健康成长,理解家人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难点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体贴家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名字包含着父母对你什么样的期待?(学生各抒己见)我名字叫小兔贝贝,因为爸爸妈妈说,我是令他们开心的小宝贝,他们希望我一辈子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小朋友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呢?看图片回答问题板书课题家人关心我成长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讲授新课一、回报家人的爱1.为自己的家人策划一个生日聚会,表达对亲人的爱。
我为_________策划了一个生日聚会。
他(她)今年_______岁了。
________月_______日是他《她)的生日。
我要为他(她)唱首生日快乐歌。
我要用我的零花钱给他(她)买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为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要为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家人的爱?生1: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我不乱用零用钱。
生2:爷爷奶奶对我有很高的期望,他们经常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为自己的亲人筹划一场生日聚会,表达对亲人的爱。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生3:课外书和玩具都凝聚着长辈对我们的爱。
生4:当爸爸妈妈忙时,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给他们添麻烦,不让他们操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2家人关爱我成
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家人关爱我成长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制年级三年级上
学习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萌发感激之情。
2.懂得家人的爱能使自己健康成长,理解家人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3.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体贴家人。
重点懂得家人的爱能使自己健康成长,理解家人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难点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体贴家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名字包含
着父母对你什么样的期待?(学生各抒己见)我名字叫小兔贝贝,因为爸爸妈妈
说,我是令他们开心的小宝贝,他们希望我一辈子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小朋友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呢?
看图片回答问题
板书课题
家人关心我成长欣赏图片,
思考问题,
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
的话题出发,激
发学生学习热
情,提高学生的
课堂参与度,引
出课题
讲授新课一、回报家人的爱
1.为自己的家人策划一个生日聚会,表达对亲人
的爱。
我为_________策划了一个生日聚会。
他(她)今年_______岁了。
________月_______日是他《她)的生日。
我要为他(她)唱首生日快乐歌。
我要用我的零花钱给他(她)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为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要为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家人的爱?
生1: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我不乱用零用钱。
课前准备,
课堂展示
观察图片,
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观察内容的选
择,我本着先静
后动,由近及远
的原则,有目的、
有计划的先安排
与幼儿生活接近
的,能理解的观
察内容。
随机观
察也是不可少
的,是相当有趣
的,如蜻蜓、蚯
生2:爷爷奶奶对我有很高的期望,他们经常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生3:课外书和玩具都凝聚着长辈对我们的爱。
生4:当爸爸妈妈忙时,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给他们添麻烦,不让他们操心。
二、理解家人的爱
漫画一:
生1:这个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爸爸限制我们打游
戏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
生2: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
我们年龄小有些时候不会很好管理自己,因此要听从父母的安排,不要有抵触心理。
漫画二:
生1:奶奶的行为是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应该理解奶奶,学会体会他们的爱。
生2:小女孩的想法是错误的,奶奶出于对她的关心,她误解了奶奶的爱。
2.举例说明,长辈哪些要求,我们不喜欢,也不理解,可是却能体会到爱?
生1:我需要帮助时,爸爸鼓励我战胜困难。
生2:我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妈妈总会提示我自己思考。
生3:晚上我想看会电视,不想睡觉,爸爸会按时关掉电视让我睡觉。
生4:在商店里我想买玩具,妈妈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我。
生5:我做错了事情想逃避责任使,爷爷总是让我主动承认错误。
三、我能为家人做什么
1.家人为我们付出了的辛苦是数不尽,道不完的,阅读下面情景,说说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欣赏漫画,
思考问题,
学生各抒己
见
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
阅读情景,
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兴趣
很浓。
我提供的
观察对象,注意
形象逼真,色彩
鲜明,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
多层面地进行观
察,保证每个幼
儿看得到,看得
清。
看得清才能
说得正确。
在观
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
学习正确的观察
方法,即按顺序
观察和抓住事物
的不同特征重点
观察,观察与说
话相结合,在观
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如一
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
雨,雷雨前天空
急剧变化,乌云
密布,我问幼儿
乌云是什么样子
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
(1)妈妈下班回到家,我会……
(2)中午在家里吃完午饭,这时我会……
(3)妈妈生病了,我会……
(4)奶奶年纪大,一个人很孤独,我会……
(5)每次妈妈做家务时,我会……
2.阅读《重阳节的礼物》,想一想我们每次过生日家人都会送给我们礼物,过年回给我们压岁钱,还会陪我们过儿童节……你知道我们的家人都过什么节日吗?你打算送给他们什么节日礼物?
外公外婆
爷爷奶奶
生日重阳节
爸爸
生日父亲节
妈妈妇女节母亲节小组讨论,
学生各抒己
见
小组讨论,
学生各抒己
见
浪。
有的孩子说
“乌云跑得飞
快。
”我加以肯
定说“这是乌云
滚滚。
”当幼儿
看到闪电时,我
告诉他“这叫电
光闪闪。
”接着
幼儿听到雷声惊
叫起来,我抓住
时机说:“这就
是雷声隆隆。
”
一会儿下起了大
雨,我问:“雨
下得怎样?”幼儿
说大极了,我就
舀一盆水往下一
倒,作比较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
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
儿观察晴朗的天
空,朗诵自编的
一首儿歌:“蓝
天高,白云飘,
鸟儿飞,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
笑。
”这样抓住
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
刻,对雷雨前后
读教学中不可缺
少的部分,我常
采用范读,让幼
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
句,让幼儿读一
句,边读边记;
第二通读,我大
声读,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边
学边仿;第三赏
读,我借用录好
配朗读磁带,一
边放录音,一边
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
验、品味。
通过
活动,学会关心
家人,表达对家
人的体贴和关
心。
拓展提高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于父母无私的爱故事吗?
《便当里的头发》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
象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我邻座的同
学就是如此。
他的饭菜永远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当
却经常装著火腿和荷包蛋,两者有著天渊之别。
而且这个同学,每次都会先从便当里捡出头发之后,再若无其事地吃他的便当。
这个令人浑身不舒服的发现一直持续著。
阅读材料,
思考问题
开拓学生的视
野,增强学生课
外知识。
“可见他妈妈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饭里都有头
发。
”同学们私底下议论著。
为了顾及同学自尊,又
不能表现出来,总觉得好肮脏,因此对这同学的印象,
也开始大打折扣。
有一天学校放学之后,那同学叫住了我:“如
果没什么事就去我家玩吧。
”虽然心中不太愿意,不
过自从同班以来,他第一次开口邀请我到家里玩,所
以我不好意思拒绝他。
随朋友来到了位于汉城最陡峭地形的某个贫民
村。
“妈,我带朋友来了。
”听到同学兴奋的声音之
后,房门打开了。
他年迈的母亲出现在门口。
“我儿子的朋友来啦,让我看看。
”但是走
出房门的同学母亲,只是用手摸著房门外的梁柱。
原
来她是双眼失明的盲人。
我感觉到一阵鼻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同学
的便当菜虽然每天如常都是豆豉,却是眼睛看不到的
母亲,小心翼翼帮他装的便当,那不只是一顿午餐,
更是母亲满满的爱心,甚至连掺杂在里面的头发,也
一样是母亲的爱。
课堂小结总结全文,整体
掌握
板书家人关爱我成长
一、回报家人的爱
二、理解家人的爱
三、我能为家人做什么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