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加工研究中的P200成分
高中生必须掌握的2000英语词汇——基于产出性词汇研究的成果

高中生必须掌握的2000英语词汇——基于产出性词汇研究的成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英语,进行学习。
在我国高中教育中,英语已经成为必修课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英语词汇,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英语。
究竟学生需要掌握多少英语词汇?有什么样的词汇更为重要?一、2000英语词汇有关于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的研究是多前面学术界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高中生最低要掌握2000个英语词汇,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和实践。
这2000个英语词汇不仅仅是普通词汇,还包括一些高级词汇,这些词汇可以作为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基础。
二、产出性词汇在词汇研究中,有一种特殊的词汇称为“产出性词汇”,它们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相关的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制定更好的策略、运用更多的专业术语,甚至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和口语水平。
例如,学生在讨论一个新的有趣的话题时,可以使用“猜想”、“存疑”、“推断”等产出性词汇来改善自己的表达。
三、掌握2000英语词汇的重要性2000英语词汇是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果学生想要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英语词汇,特别是这2000个词汇。
另外,学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词汇量。
结论2000英语词汇是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学生应该尽快掌握这2000个词汇,以保证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应该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词汇量。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让他们有效地参与到英语的实践中去。
《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和重言词的功能比较

《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和重言词的功能比较作者:李春艳袁慧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8期摘要:《诗经》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以衬音助词加实义单音节词的方式构成衬字双音结构,该结构又与相对应的叠音状貌词存在密切联系。
结合《诗经》文本实例和数据统计,从表意、句法、音律等方面,对《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与叠音词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诗经》;衬字双音结构;重言;状貌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值得注意的是,《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状貌词,它既承担着形象生动的绘情描状功能,又遵循着合乎乐调的音韵规律。
从语言形式上看,《诗经》中的状貌词既有音节重叠形式的重言,也有衬字双音结构形式。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亦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探讨。
其中,王力先生提出了“词头/词尾或附加成分说”,他倾向于将衬音助词视为“词头”“词尾”或相关的“附加成分”,并以“其”“有”等“附加成分”为例,结合具体语境,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為严谨的论述[1](P122-125)。
这种说法肯定了该结构中两个语素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强调了该结构与重言词性质的差异。
也有学者从性质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如杨皎将“惴惴其栗”(《秦风·黄鸟》)、“雨雪其霏”(《邺风·北风》)中的“其栗”“其霏”作为一种叠音词的“变格”形式,也就是把这种结构的功能与叠音词的功能归为一类,而只在叠音词范畴内部以“正格”或“变格”的形式相区分[2](P4)。
鉴于学界对这两种结构的不同认识,本文拟从表意、句法、韵律三个方面,对《诗经》状貌词中的重言词和衬字双音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诗经》引文皆出自程俊英、蒋见元编著的《诗经注析》[3]。
一、重言状貌词和衬字双音结构要探究《诗经》中的叠音词与衬字双音结构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重言状貌词和衬字双音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结构。
句法加工中的erp成分

句法加工中的erp成分摘要:句子加工是非常精细化和时间连续且短暂的认知加工过程,传统的以行为反应为指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能满足对句法加工的脑机制研究的需要.本文从早期句法加工成分、晚期句法加工成分以及P600与LAN的关系三方面分析了句法加工的ERP成分,并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讨和展望。
N400在语言加工相关的ERPs成分中,研究最广泛的是N400。
1980年,Kutas和Hillyard在一项语句阅读任务中,发现语义不匹配的句尾词会引出一个负电位,因其潜伏期在400 ms左右,故称之为N400。
视觉通道N400(1980,Kutas & Hillyard)N400特性目前一般认为,N400与长时记忆中语义信息的提取有关。
N400成分有脑内源各不相同的子成分,分别与不同的认知过程相关(Nobre et al. , 1994)。
N400在揭示语言加工的认知规律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关于N400反映的仅仅是语义加工,还是同时反映了语言的其他性质,甚至它是否仅与语言相关的问题仍有争议。
例如,已有实验结果表明,面孔、图画等非语言刺激可诱发N400,但音乐旋律的畸变未能诱发出N400,而是诱发出了一个正成分。
句尾词畸义诱发的N400波幅在大脑的右半球略大于左半球,同时波形在右半球的持续时间比在左半球的持续时间长得多。
(Kutas & Hillyard,1982)。
一些颅内记录的实验(如McCarthy et al.,1995)提示,N400可能发生于旁海马前梭状回(parahippocampal anterior fusiform gyrus)。
另一些采用颅内电极的实验(如Nobre and McCarthy,1995)在内侧颞叶( medial temporal lobe,MTL)记录到了与头皮N400相似的成分。
N400的幅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管在句中还是句尾,语义背景无关词都产生比较大的N400 失匹配或冲突程度:随着程度增大N400也有所增强。
测量大学生的冒险态度:GoNoGo联想任务与ERP记录的结合

Abstract: The present research employed implicit Go/NoGo association task and ERP measurement to investigate undergraduates’ attitude for the permitted and unpermitted risk-taking behaviors. The behavior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dergraduates’ attitude for two kinds of risk-taking behaviors was negative. Meantime, our ERP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ords representing risk-taking behaviors evoked larger P200 when they were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words than when they were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words in the 140 - 300 ms time window after words onset. This P200 effect didn’t interact with the type of risk-taking behaviors. During 400 - 700ms time window, the words representing unpermitted risk-taking behaviors evoked larger LPP when they were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words than when they were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words. However, no similar LPP effect was found for permitted risk-taking behavior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egative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s for the risk-taking behaviors possibly influences on early semantic processing and late stimuli categorization. The positively social evaluation for permitted risk–taking behaviors also maybe impacts on the stimuli categorization. Keywords: Risk-Taking; Implicit Attitude; Go/NoGo Association Task (GNAT);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科技术语的构成与分析

+形容词+名词 functionally distributedchange lever
写字母+名词 U-steel, I-beam
A: 大写字母表示形状,特征,性质
B:大写字母表示单词缩写 P-wave (P为primary) 初波 地震纵波
科技术语的构成与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 报 人 姓汇名报 日 期
科技术语形成和扩展的途径主要 又两条:
添加标题
术语转化为科技术语
添加标题
言中的固有词和词素,通过构词法创造科技术语。
添加标题
此外,借用外来科技术语也是扩展科技术语的手段之一。
添加标题
但是通过构词法合成科技术语是科技术语形成和扩展最重要的途径
腊字母英文音名+名词 gamma ray
语法合成 automatic route control of trains
合成科技术语的语义分析
一.1制造产生n2 cane suger, coal gas, oil film, saw dust 一.2制造产生n1 computer factory, oil well, rubber tree, tear gas催泪瓦斯 一.1驱动n2 air drill, battery car, oil control油压控制器, spring governor
05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小 标 题
词+ing分词+名词 rail reclaiming plant
六.词+ed分词+名词 dip-forged disc wheel浸锻盘轮 七.词+小品词 flyover 八.品词+动词 input 九.容词+名词+中心名词 narrow-gauge railway 一○.名词 basic direct access method
名动分离原因综述

名动分离原因综述根据Gainotti(1998)介绍,意大利哲学家Giovanni Battista Vico(1688-1744)最早报道了对一名严重中风患者的观察,这位患者能记住名词但忘记了动词。
Vico将患者的特异性损伤归因于动词较大的易碎性(fragility),既然“名词会在头脑中诱发持久的痕迹,而动词指示运动,运动意味着时间和空间上转瞬即逝的片断”(转引自Gainotti 1998∶4)。
迄今为止,名动分离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人群中不断被发现,但分离原因仍无定论。
Bates等(1991)总结了过去30年左右对名动分离现象有代表性的三种解释,即语义—概念观、语法观和词库观,近年来,不但以上各观点得到推进,连以前被忽略的语音层面也被纳入解释范围。
1.语音观早期有过相当多的争论,集中在名动差异由语义因素还是语法因素所致,语音层面从未被考虑。
Kelly(1992)提出英语动词比名词具有更难加工的语音特征,具体表现在重音模式、停延和音节结构等几个方面。
有人据此从语音层面解释了SLI(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在动词及其他功能语素上的困难。
Evelyn(1996)调查了一位名叫Travis 的6岁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Travis在理解和生成语言中,在动词方面均表现出更大的困难。
他不仅描述事件上存在困难,而且复述表达简单事件的句子时也存在困难:复述反应只有20%的正确率。
他的错误特别表现在位于句子中间的相关项目的发音上,典型的就是动词出现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使动词语音不够突显(转引自Black and Chiat 2003∶238):Target: The pig chases the sheep Target: The cow gives the banana to thehorse也有研究从语音层面说明成人失语症患者的障碍:Black和Byng(1986)调查了6个重度失读症患者后发现,与重音在第一个音节的词(如bargain)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在重音第二个音节的词上(如canteen)更易犯错误。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中西医命题认知差异研究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中西医命题认知差异研究窦嘉乐;黄慧雯;吴彤;刘庆华;贾春华;李鹏英;刘丹彤【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22(17)23【摘要】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捕捉大脑判断中、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脑电成分,探索不同医学命题理解过程的脑神经机制,为中西医的思维差异提供认知神经科学层面的研究证据。
方法:采用尾词范式与句义正确性判断任务,采集中医相关专业研究生在理解中医、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脑电数据。
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早期左前负成分(ELAN)、2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200)、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6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600)时间窗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在ELAN、P200时间窗,中西医命题的波幅差异不显著(P>0.05);在N400时间窗,西医命题比中医命题诱发了更负的波幅(P=0.04);在P600时间窗,中医命题比西医命题诱发了更正的波幅(P=0.01)。
结论:在命题加工的前期词汇识别阶段,西医命题比中医存在更显著的具体性效应;在后期语义整合阶段,中医命题比西医涉及更多的整合加工,可能反映了中医语言的隐喻映射加工进程。
【总页数】5页(P3308-3312)【作者】窦嘉乐;黄慧雯;吴彤;刘庆华;贾春华;李鹏英;刘丹彤【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相关文献】1.基于近似熵的认知能力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研究2.父母常用管教语对儿童内隐社会认知的影响——基于情境投射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3.基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动物认知研究进展4.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研究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一、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沟通的工具,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碰撞、融合提供重要基础。
词汇作为语言范畴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在任何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都作为必要课程存在。
尤其是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掌握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能力。
随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论是在真实的社交场合中,还是在语言学习课堂的模拟语境下,越来越多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面临词汇石化困扰,学术圈就词汇石化的普遍现象展开多维探讨。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基本概述(一)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中介语状态下无法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系统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能力下降。
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 于1972 年提出,并确定了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机制,受二语学习者所青睐,且石化现象与二语学习者的年龄和目标语言无任何关联[1]。
1978 年,Selinker 重新定义石化现象,其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石化现象必然存在,不受二语学习者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至1992 年,Selinker 更新关于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现象被解读为持续性的非目标语言结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状态,制约中介语水平。
从上述关于石化现象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石化现象的认知逐渐加深,从而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和概念动态调整。
更有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解析石化现象,丰富该定义,拓宽了石化现象的探索范围,综合各角度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可以肯定石化现象是二语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2]。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表现中介语石化现象被提出后,学界又对词汇石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分为对词汇习得量石化、词汇语义及词汇运用石化的研究。
词汇习得量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的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词汇习得量石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6, 6(2), 114-120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6 in Hans. /journal/ap/10.12677/ap.2016.62015The P200 Component in LexicalProcessingMin Xie, Qingqing Yang, Quanhong Wang*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Jan. 26th, 2016; accepted: Feb. 14th, 2016; published: Feb. 22nd,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visual P200 is a positive going electrical potential of the event-related potential measured at the human scalp which peaks at about 200 ms varying between about 150 ms and 275 ms induced by visual input stimuli. Research on the visual P200 is still keeping unclear about the time course and stage of lexical processing. The P200 may reflect the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and phonologic processing simultaneously. Moreover, it both relates to lexical processing and sub-lexical processing.It appears to be easily modulated by a large and diverse number of cognitive tasks and paradigms.In conclusion,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focused on experimental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system, etc.KeywordsLexical Processing, P200,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Phonologic Processing, Sub-Lexical Processing词汇加工研究中的P200成分谢敏,杨青青,王权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16年1月26日;录用日期:2016年2月14日;发布日期:2016年2月22日*通讯作者。
谢敏等摘要以视觉输入刺激进行的词汇加工能够诱发一个早期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正成分P200,该成分起始于150 ms,结束于275 ms并在200 ms达到顶峰。
P200成分作为一种内源性成分,其反映的词汇认知加工的内容和过程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P200可能既与字形加工,也与语音加工有关,且词汇加工和亚词汇加工都能诱发明显的P200;P200成分的复杂性更表现在它容易受到实验范式和任务的影响。
将来的研究可以在实验范式和任务以及中英文材料在P200成分差异两方面进行拓展。
关键词词汇加工,P200,字形加工,语音加工,亚词汇加工1. 引言P200成分作为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的内源性成分之一,相对于其他脑电成分来说,其研究并不是很多,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它受到很多认知成分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表明,它受到注意,记忆,听觉,视觉特征等多方面的影响(Antoine, Bosnyak, Trainor, & Roberts, 2003; Crowley & Colrain, 2004; Dunn, Dunn, Languis, & Andrews, 1998; Furutsuka, 1989; Luck & Hillyard, 1994)。
绝大多数与P200成分有关的研究集中在视觉加工方面,尤其在以视觉呈现的语言研究中,P200成分被认为与早期视觉特征的编码和匹配有关(Hsu, Tsai, Lee, & Tzeng, 2009)。
一般认为,视觉P200成分起始于150 ms在275 ms结束,并在200 ms达到顶峰,主要分布在额中部和顶枕叶(Kong et al., 2012; Kong et al., 2010; Liu, Perfetti, & Hart, 2003)。
在词汇加工的研究中,P200成分被认为是反映早期词汇单元加工的指标(Kramer & Donchin, 1987; Kong et al., 2012; Liu, Perfetti, & Hart, 2003)。
在各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中,都包含字形,语音和语义三种不同的加工阶段。
从加工水平上划分,可以分为亚词汇加工水平和词汇加工水平。
而在中外文的研究中,P200成分所反映的加工阶段和加工水平仍然存在争议。
除此之外,P200成分也容易受到实验任务和范式的影响,这种跨任务的不一致性也说明P200成分研究的复杂性。
当前文章将主要在P200成分所反映的词汇认知加工阶段和加工水平以及范式任务差异性三方面展开。
2. P200在字形加工和语音加工上的争论2.1. 外文研究Kramer和Donchin (1987)采用押韵任务(“天”–“填”,被试需要判断两字是否押韵)发现前后两字在字形和语音都不匹配时诱发的P200最高,当两者都匹配时诱发的P200最低。
这表明P200似乎与字形和语音两者都有关。
在跨文化的犹太语研究中,Barnea和Breznitz (1998)同时采用语音判断任务和字形相似判断任务,结果发现相似字和同音字都诱发了更大的P200。
Rugg (1987)发现重复启动效应,当呈现与靶子相同的启动字时,相较于控制条件,实验条件诱发了更大的P200,Misra和Holcomb (2003)重复了这一实验,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然而,P200与字形和语音加工的关系并不牢固,在Kutas和Van Petten (1994)的文章中并没有发现重复启动效应在P200上的变化。
Ziegler, Benraïss和Besson (1999)采用语义判断任务,并没有发现同音异义字相较于非同音异义字在P200上的差异。
Bentin, Mouchetant-Rostaing, Giard, Echallier和Pernier (1999)谢敏等也没有发现可发音的真字与不可发音的假字在P200上有差异。
这些都表明字形和语音加工与P200的关系不是非常一致。
在大量关于形音义加工进程的研究中,都发现了字形的加工可能发生在比P200更早的阶段,起始于120 ms结束于200 ms,并在170 ms达到顶峰的负波,且都发现语音似乎诱发更加靠后的波形,起始于250 ms并在350 ms结束(Bentin et al., 1999; Carreiras, Perea, Vergara, & Pollatsek, 2009;Grainger, Kiyonaga, & Holcomb, 2006; Holcomb & Grainger, 2006; Proverbio, Vecchi, & Zani, 2004; Prover-bio & Zani, 2003)。
在回顾外文视觉词汇加工特征的研究中,也多发现字形加工与N170有关(Maurer, McCandliss, Grigorenko, & Naples, 2008)。
总的来说,在外文的词汇加工研究中,P200成分探讨的不多,P200成分与字形和语音的联系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字形和语音的加工诱发了更早的成分。
这可能是由于外文的书写符号系统决定的,外文多为拼音文字,具有非常明显的形音对应关系,字形和语音的提取非常快速。
2.2. 汉字研究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具有非常鲜明的象形文字的特点,其并不具备明显的形音对应关系,字形和语音的加工阶段有明显的区别(陈宝国,彭聃龄,2001),大量关于汉字词汇的研究中,都发现了P200成分,并被视为汉字早期加工的指标。
Liu,Perfetti和Hart (2003)通过语音判断任务和语义判断任务研究字形相似字,同音异义字和语义相近字以及控制条件4种水平下形音义的加工进程,结果发现语音任务中,字形相似字诱发了更小的P200,而语义任务中,同音异义字只在N400上发现了差异,而并没有在P200上表现出任何差异。
研究者认为,P200与词汇识别中早期的字形加工有关,由于启动字和靶子含有相同的部件,促进了靶子的加工。
而同音异义字只是诱发了更小的N400,表明语音加工晚于字形加工,且与P200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Liu,Perfetti和Hart (2003)中并没有严格控制材料的频率。
Chen等人(2007)采用语音判断任务,即靶词是否含有某个韵母探究字形,语音(同音异义),语义启动的加工进程。
结果发现,对于高频词,字形启动诱发了更小的P200 (颞叶中央)而没有发现语音启动效应,然而,对于低频词,字形启动诱发了更小的P200 (额叶中央)而语音启动诱发了更大的P200 (颞叶和额叶)。
作者认为,P200同时反映了字形和语音的加工。
虽然在高频中并没有发现语音启动的P200效应,但这可能是因为高频字自身的语音加工本来就很快,使得语音启动效应变得非常微弱。
这也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Kong et al., 2012; Kong et al., 2010; Zhang, Zhang, & Kong,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