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高二下学期期中物理复习资料
高二物理人教新课标版下学期期中复习

年级 高二 学 科 物理版 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 高二物理人教新课标版下学期期中复习编稿老师 张子厚 一校黄楠二校林卉审核王新丽一、学习目标:1. 掌握期中考试前所学内容的知识体系。
2. 掌握各部分内容中的知识侧重点、注意点及相关典型题目的分析方法。
二、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传感器的知识体系。
难点: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传感器知识体系中的侧重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考点分析:内容和要求考点细目出题方式电磁感应左、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 选择、计算题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与运用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计算互感与自感现象 涡流现象及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图象、力学、电路、能量的综合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定义、产生及表达式选择、计算题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电感、电容的理解理想变压器的构造、原理及基本规律电能输送 传感器传感器的定义选择、实验、计算题敏感元件的分类与特点传感器的应用(一)电磁感应部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表达式:θsin BLv E tnE =∆∆Φ=和 楞次定律(内容、本质、不同表达形式)右手定则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互感:两个彼此绝缘的电路间的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条件:导体(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自感电动势:tI LE ∆∆= 自感系数L :由导体自身特性决定 应用:日光灯原理涡流现象涡流的防止和利用:电磁驱动、电磁阻尼、加热、探测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自感涡流电磁感应现象互感和自感电磁感应(二)交流电部分:定义: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中性面:a 磁通量最大;b 感应电动势最小;c 电流改变方向表达式:ωωnBS E t E e m m ==(从中性面开始),sin最大值:ωnBS E m =有效值: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2/m E E =(正弦交流电)周期和频率:fT 1=平均值:tnE ∆∆Φ= 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fL X L π2=高频扼流圈、低频扼流圈隔直流、通交流、阻低频、通高频,fCX C π21=隔直电容和高频旁路电容 构造:铁芯、原副线圈 原理:互感现象规律⎪⎩⎪⎨⎧=⋯++==出入P P I n I n I n n n U U 3322112121::电压损失、功率损失:R I P IR U 2,=∆=∆远距离输电方式:提高U,降低I ,减小U P ∆∆、产生 电容电感变压器电能输送交变电流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交变电流(三)传感器部分:定义:传感器是能将所感受到的物理量(如力、热、磁、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的一类元件,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将感受到的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测量、利用或处理的信号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光敏电阻——光传感器霍尔元件霍尔传感器力传感器(电子秤) 声传感器(话筒)温度传感器(电熨斗、电饭锅、测温仪、温度报警器)光传感器(鼠标器、火灾报警器、光控开关)敏感元件 传感器应用知识点1:电磁感应与力学、电学问题的综合例. 两根光滑的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导轨的左端接电阻R,导轨的电阻可忽略不计,斜面处在一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质量为m 、电阻可不计的金属棒ab ,在沿着斜面与棒垂直的恒力F 作用下沿导轨匀速上滑,并上升h高度,如图甲所示,在这个过程中( )A. 作用在金属棒上的各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零B. 作用在金属棒上的各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mgh 与电阻R 上发出的焦耳热之和C. 恒力F 与安培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零D. 恒力F 与重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电阻R 上发出的焦耳热答案:AD变式题:如图所示,P 、Q 为水平面内平行放置的光滑金属长直导轨,间距为L 1,处在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的匀强磁场中。
高二下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下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在高二下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和现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这些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这些内容。
一、力学1. 力的概念与性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表现,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性质包括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作用力。
3.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平抛运动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进行抛体运动;斜抛运动是物体在斜向上以一定初速度进行抛体运动。
这两种运动都可以通过运动学方程来描述。
4. 动量与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冲量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积分,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热量是能量的传递方式,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2.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导是物质内部由高温区到低温区的热量传递;对流是流体内部因密度不均而产生的热量传递方式;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即热量是能量的传递方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能量转化方向和效率的定律,包括开尔文和克劳修斯等表述方式。
4.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气体功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状态与温度、压力、体积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方程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内能变化公式等。
气体功是气体对外做功的表现,等于气体对外施加的力乘以气体体积的变化。
三、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体带有的基本物理量,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的物理场,描述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力。
2. 电路基本概念电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元件等构成,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本文将回顾高二下学期物理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温故而知新,为期中考试做准备。
一、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5. 转动定律:转动惯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平方距离,I = mr^2。
6. 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和动量都守恒。
7.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二、电学1. 电荷:单位是库仑,电荷有正负之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 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U = IR),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在电路中的总和等于零)。
3. 电阻和电导:电阻是电流通过时所遇到的阻碍,电导是电流顺利通过的能力。
4. 电流:单位是安培,代表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量。
5. 磁场:磁力的作用范围,磁力线从北极指向南极,磁场由电流和磁铁产生。
6.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感应电动势。
7. 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将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三、光学1. 光的折射:光在媒介界面上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路径的改变。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滑的界面时发生反射。
3.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
4. 光的色散:光通过不同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被分离。
5. 光的透射:光通过媒介时的传播现象。
四、核物理1. 电磁波谱:电磁波按波长从长到短分为射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2. 放射性衰变: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3. 核反应:核聚变和核裂变是核反应的两种形式。
4. 辐射剂量和辐射防护:用来衡量辐射的剂量大小,并采取措施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高二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

高二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导语】高二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是为大家整理的,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1.高二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篇一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3、电场线的作用:①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②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4、电场线的特点:①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②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2.高二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篇二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1)自由电荷;(2)电场;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1)数学表达式:I=Q/t;(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3.高二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篇三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金属热电阻与热敏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4.高二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篇四电热:(1)电流的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热效应的实质: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由电能转化为内能.(3)电热器:电流通过导体时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其优点是清洁、无污染、热效率高,且便于控制和调节电流.(4)有时人们利用电热,如电饭锅、电熨斗等;有时人们防止电热产生的危害,如散热孔、散热片、散热风扇等.5.高二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篇五磁现象的电本质1.罗兰实验正电荷随绝缘橡胶圆盘高速旋转,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运动的电荷产生了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在高二物理学科的学习中,期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以下是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必考的知识点: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保持其运动状态,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为:a=v²/r,其中a为加速度,v为速度,r为半径。
圆周运动的几个重要概念:角速度、周期、频率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如果有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可以通过合成法则求得它们的合力。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可以沿不同方向作用于物体上。
4. 力的作用点对物体的影响力矩: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对物体的旋转效应。
力矩可以表示为力和力臂的乘积。
力矩平衡条件:在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5.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动量守恒:在某些情况下,当系统内部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合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平衡力与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静力学定律:包括平衡条件、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等。
7. 能量机械能:由运动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所组成,机械能守恒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8. 电学知识点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和瞬态电流。
电路图的画法与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特性。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9.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导致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楞次定律:电流的产生阻碍磁场的变化。
10. 光学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
透镜与成像:薄透镜成像公式和物像关系式。
以上是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习题,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复习。
高二下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高二下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指能够用数量来描述的,用于描述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体特性的属性。
常见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功率等。
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国际单位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单位制。
常见的单位有米、千克、秒、焦耳等。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和图示。
2.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在各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 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重力的计算和应用。
4. 弹力:描述物体弹性变形时受到的恢复力。
5. 摩擦力: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
6. 斜面上的力学问题:斜面上物体的平衡和滑动问题。
7.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轨道上运动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四、能量与功1.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能力,功的计算和应用。
2. 功率:功在单位时间内的做功速率,功率的计算和应用。
3.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碰撞和摩擦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5.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
1. 电荷:带电物体的基本单位是库仑,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路中的基本元素:电源、导体、电阻、开关等。
3.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断面的电荷量,计算电流的公式和应用。
4. 电阻:物体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计算电阻的公式和应用。
5. 电压:电流在电路中的推动力,计算电压的公式和应用。
6. 欧姆定律:描述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7.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描述不同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和计算。
物理高二下期中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二下期中知识点总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即将来临,为了能够更好地备考和巩固所学内容,下面将对物理高二下学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本文将按照重要性和学习的顺序进行分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1.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1.1. 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基本方程组,包括四个方程式:高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和高斯安培定理。
1.2.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表示单位面积上磁力线通过的总磁通量。
1.3.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路中产生或消耗的能量。
1.4.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波动现象,包括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2. 光学2.1. 干涉和衍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的两种波动现象,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源相互干涉产生的加强或削弱光强的现象,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产生的波的扩散现象。
2.2. 反射和折射:反射是指光线从介质到达表面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速度和方向的现象。
2.3. 球面镜和透镜:球面镜是一种能够使入射光线发生反射的光学工具,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光学工具。
3. 物态变化和热学3.1.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恒定温度下的压强、体积和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描述了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方向性。
3.3.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热力学过程。
3.4.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用来实现能量转化和功的机械装置,包括卡诺循环等。
4. 电路4.1. 串联和并联:串联是指电器按照一条线路连接,电流相同,电压相加;并联是指电器以多个独立的线路连接,电压相同,电流相加。
4.2. 电阻和电容:电阻是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压降,电容是存储电荷能量的元件,两者在电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必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必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必考复习知识点归纳1一、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这两个导体就是电容器的两个极。
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
将电容器的两极与电池的两极分别连接起来,则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接的极带正电荷,与电池负极相连接的极带等童的负电荷,这个过程叫电容器的充电。
充电后两极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两极板间建立了电场,并存在一定的电势差。
充电后的电容器,其任一极上电荷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带的电量。
充电后,若用导线将电容器两极连接,则两极板上的等量电荷通过导线互相中和,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这个过程叫做电容器的放电。
放电完毕,两极间的电场消失,电势差也不存在了。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器元件,它广泛地应用于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中。
如照相机的闪光灯电路,就是利用充了电的电容器,通过线圈放电,在相邻的线圈中感应出瞬时高电压,触发闪光灯而发光的。
二、电容电容器带电的时候,它的两极之间产生电势差。
实验证明,对任何一个电容器来说,两极间的电势差都随所带电量的增加而增加。
不同的电容器,在电势差升高lv时需要增加的电量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用图中两个装水的容器形象说明。
两个直径不同的直简形容器,要使它们的水面升高1cm所需的水量是不同的,b容器比a容器儒要的水量大,表示b容器的容量大。
同样,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lv所需要的电量多,电容器储存的电量就多;所需要的电量少,电容器储存的电量就少。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两极间的电势差的比值,叫做电容。
如果用Q表示电容器带的电量,用U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用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如果电容器带1C的电量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是1V,它的电容就是1F。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必考复习知识点归纳2电热:(1)电流的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热效应的实质: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由电能转化为内能.(3)电热器:电流通过导体时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其优点是清洁、无污染、热效率高,且便于控制和调节电流.(4)有时人们利用电热,如电饭锅、电熨斗等;有时人们防止电热产生的危害,如散热孔、散热片、散热风扇等.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2)公式:Q=I2Rt,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3)变形公式:Q=U2t/R,Q=UIt(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热与电能的关系:纯电阻电路时Q=W;非纯电阻电路时Q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必考复习知识点归纳3一、能量量子化1、量子理论的建立: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个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ε=hνh为普朗克常数(6.63×10-34J.S)2、黑体: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cn ri ==sin sin 几何光学一、光的反射定律:1、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围绕入射点将平面镜偏转a 角度,法线也偏转a 角度,反射光线偏转2a 角度。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对称)二、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1、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2、折射率(n ):光从真空射入介质中时,入射角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介质中速度之比。
3、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 都大于1。
(空气近似等于1) 折射率表明了介质的折光本领,也表示对光传播的阻碍本领。
注意:在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几何光学中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三、全反射,临界角1、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2、定义: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光线全部消失,只剩反射光线的现象。
全反射光线不是折射光线。
3、 C 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 sinC =1/n4、光导纤维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 四、棱镜:横截面是三角形或梯形。
1、三棱镜能使射向侧面的光线向底面偏折,相同条件下,n 越大,光线偏折越多。
并将白色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光的色散)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小,介质中的红光光速大; 棱镜对蓝光的折射率大,介质中的蓝光光速小。
(1)三棱镜折射规律: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2)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偏得最很{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2、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临界角C=42度)。
如右图。
3、作用:三棱镜:向底边偏折光线,色散。
平行玻璃砖:平移光线全反射棱镜、平面镜,改变光路方向,不改变聚散性质。
波动光学一、、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1、光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后,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隔开。
加强条件: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减弱条件: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①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路程差=n λ;暗条纹位置: 路程差=(2n+1)λ/2(n =0,1,2,3,、、、); { 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λ/2:光的半波长;}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λdLx =∆ x ∆是相邻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d 是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 :双缝与屏间的距离}②薄膜干涉:是由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形成。
在厚度为()2122λ+=n d 的地方会出现暗条纹;在厚度λn d =2的地方会出现明条纹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 =λ/4利用薄膜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
③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二、光的衍射1、 光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2、明显衍射条件:障碍物、缝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近或比波长小。
d ≤λ 如单缝衍射、圆孔衍射、泊松亮斑(圆屏衍射)(注意条纹特点)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图形公式条件 两列光波频率相等缝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近或比波长小条纹原因两列光波的空间叠加 缝上不同位置的光在空间的叠加间的线形等距条纹。
牛顿环空气劈原理 光照射到与空气接触的两个玻璃表面上,反射形成相干光图22λ⋅=∆n s 2)12(λ⋅+=∆n s条纹公式光的直线性是光波动的一个近似。
三、光的电磁说:(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 1、①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②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由发生区域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2、 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
电场和磁场只是这个统一的电磁场的两种具体表现。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3、电磁波: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从产生的区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空间传播开去,就形成了电磁波。
(m/s 100.38⨯=c )4、 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fv Tv λλ==,5、电磁波的应用:广播、电视、雷达、无线通信等都是电磁波的具体应用。
6、光波是电磁波的某一部分。
7、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是横波。
8、公式:v=λ/T=λf = c/n (光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周期不变,波长、波速改变。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70nm —750nm频率范围:8×1014Hz —4×1014Hz 9、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麦克斯韦)。
电磁波谱(按波长λ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波长范围102m-------------------------------------------------------------------------------------10—10m无线电波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 γ射线 产生原理 LC 回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运动 原子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原子内层电子受到激发 原子核受到激发产生方法 LC 振荡电路一切物质 固液气体点燃、气体高压激发 高温物体高速电子轰击固体天然放射性物质 应用 无线电遥控、遥感、加热、理疗照相、摄像、加热感光、消毒、化疗探测、透视工业探伤、医用放疗着重记忆: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种 类 产 生 主要性质 应用举例 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能发出 热效应 遥感、遥控、加热 紫外线 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 化学效应 荧光、杀菌、合成V D2 X 射线高速电子射到固体表面穿透能力强人体透视、金属探伤四、偏振:1、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的波。
2、偏振:只在某一方向上振动向前传播的波。
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3、自然光:沿着各个方向振动且强度相同的光波。
偏振光:沿着单个方向振动向前传播的光波。
4、自然光经偏振片起偏后形成偏振光。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一种横波。
五、激光的特性及应用①相干性好 如光电通信就是激光和光导纤维相结合的产物;全息照相 ②平行度好 如精确测距③ 亮度高 如激光武器、切割、焊接强调规律:必须记忆熟练!复习光学的重要规律x x ∆∆>红紫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L x dλ∆=λλ>红紫c fTλλ==f f <红紫n n <红紫三棱镜色散实验 C C >红紫v v >红紫c n v =1sin C n =偏转角折射率介质中光速临界角频率光子能量波长条纹间距小红光红光紫光紫光红光红光紫光紫光大紫光紫光红光红光紫光紫光红光红光高二物理期中复习练习题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 1.关于简谐运动受力和运动的特点,下列说法中在不正确的是A .回复力的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B .回复力的方向总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方向相反C .物体越接近平衡位置,运动得越快,因而加速度越大D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2.如图所示,一个弹簧振子在AB 间作简谐振动,O 是平衡位置。
以某时刻作为计时零点(t =0),过1/4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的最大速度。
那么图中四个图线中哪个能够正确反映振子的振动情况3.如图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刻质点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判定此横波 A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 正向上运动 B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 正向下运动C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 正向上运动 D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 正向下运动 4.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0s 时的波形图,图2是这列波中P 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A .v =25cm /s ,向左传播 B .v =50cm /s ,向左传播 C .v =25cm /s5、一个单摆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 ,在下列情况中,会使振动周期增大的是: A .重力加速度减小 B .摆长减小 C .摆球的质量增大 D .振幅减小6、两个弹簧振子,甲的固有频率为2f ,乙的固有频率为3f ,当它们均在频率为4f 的策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则:A .甲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2fB .乙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3fC .甲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4fD .乙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4f 7、一个质点做简谐振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质点的振动频率为4Hz ;B. 在10s 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 ;C. 在5s 末,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D.t=1.5s 和4.5s 末的两时刻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8.已知某单色光由介质射向真空时的临界角为θ,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介质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为1/sin θB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于c sin θ(c 是真空中的光速)C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在真空中波长的sin θ倍D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是在真空中频率的1/sin θ9.用单色光照射双缝,在屏上观察到明暗交替的条纹,若要使条纹间距变大,应 A .改用频率较大的单色光 B .改用波长较长的单色光 C .减小双缝至屏的距离 D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10.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面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 .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 .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11.关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大B.电磁波的能量越强,传播速度越大C.波长越长,传播速度越大D.频率、波长、强弱都不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12.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化的电场可产生磁场B.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C.周期性变化电场能够产生周期性变化磁场D.均匀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稳定的电场 13.下列关于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和X 射线都有很高的穿透本领,常用来在医学上做透视人体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对钙的吸收C.电磁波中频率最大的是γ射线,最容易用来观察衍射现象D. 低温物体不辐射红外线14.在电磁波中,波长不是按从长到短排列的是( )A.无线电波、可见光、红外线B.无线电波、可见光、γ射线A O x t C O x tB O x t DO x tAxB CDE O x/cm y /cm 图 1 P0.2 200 100 50 150 Ot/s y /cm 图 2 0.24 2 1 35 白炽灯 单缝 双缝屏滤光片 遮光筒C.红光、黄光、绿光D.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 15.对所有的机械波和电磁波,正确的是( )A .都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B .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C .都能在真空中传播D .传播都不依靠别的介质16、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υ.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为f ,该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波长λ为 ( ) A .υf B .1f υ C .fυ D .fυ17、电视机中有一个传感器,能将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下列装置中也利用了这种传感器的是A .电话机的话筒B .楼道里的声控开关C .空调中的遥控接收器D .冰箱中的温控器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