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李白描写老师的诗句

李白描写老师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李白描写老师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李白描写老师的诗句李白描写老师的诗句:寻雍尊师隐居(唐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
拨开浓云查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倚树听那潺潺的流泉。
暖和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与雍尊师始终交谈到江面覆盖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充满的寒山。
此诗通过入山造访之所见所感,浓笔重彩地描绘了深山幽谷的瑰丽景物,倾诉了对雍尊师仰慕之意以及寻访不遇的惆怅之情。
首联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拘束逍遥;颔联写林壑幽深,寻访不易,以加浓气氛;颈联使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境界非凡;尾联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
全诗再现了李白潇洒强健、豪爽多情的神态风姿,同时也表明他在艺术上已经达到挥笔落纸如云烟的境地。
二.李白赞美老师的诗句寻雍尊师隐居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此诗首联“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
“峭”壮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丽的景象全出。
这是些雍尊师隐居所在。
下句“逍遥”二字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不记年”则为补足“逍遥”之意,远离尘嚣,连岁月的消逝都不屑去计算了。
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显得崇高、挺立、永恒。
颔联“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紧扣诗题,着意写“寻”。
“拨”与“寻”二字绝妙,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
诗人穿过雾隐云横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登之后,斜靠在长藤古树之上,一览众山景色,倾听流泉欢歌。
上句从视觉着笔,写行寻的困难和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落墨,流泉叮咚,沁心动听。
简述谢灵运山水诗

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他擅长进行生动细腻的景物刻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山水诗佳作,例如《登池上楼》、《入彭蠡湖口》、《初去郡》、《登江中孤屿》等等。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赏析:池塘长出了青青春草,园子里的柳树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两句诗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
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这种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
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
赏析:近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顶上一般,这两句诗从视觉上写出了近处的青青原野和远处的白云朵朵,写出作者视觉角度的变化。
在用词上,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喜欢用对偶句的特征,对仗工整。
描绘了一幅晚春青草白云图景。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赏析:野外空旷沙岸清净,天空高远秋月明净。
这两句是写景名句,景中其实有情,清旷无际的风景正与诗人心境相应,长期被束缚,一朝解脱,自感到无限的开朗、轻快,故触目皆成佳趣。
4、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登江中孤屿》
赏析: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登屿之后所见景色。
上句写云日同辉,下句写江天一色。
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
描写春天的诗词

描写春天的诗词1.唐诗宋词中的春天《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宋·苏轼《定风波》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宋·周邦彦《蝶恋花》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李清照《声声慢》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宋·陈与义《虞美人》。
2.描写春天的宋词,完整的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道亭西逢太首,篮与酩酊插花归。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卜算子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入彭蠡湖口翻译和赏析

入彭蠡湖口翻译和赏析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翻译:我对日复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因为风潮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
彭蠡水波涛奔流,时而遇到洲岛,立刻遽分两股,急转猛合,又冲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来,奔流而下。
沿途,有时乘月夜游,聆听哀怨的猿啼,湿露而行,赏玩芳草的浓香;有时晨起远眺,近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如聚。
我想凭借与寥夜清晨静景的对晤,来参透这冥冥之理。
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不解。
因不耐静思默想,于是攀登悬崖,登上了石镜山;牵萝扳叶,进入了松门顶。
访异探秘,登高远望,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记载,已成难以追寻的故事;沧海桑田,这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理,更难以考究。
如今灵物异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药,温润水玉,早已灭其明光,辍其流温。
对于这颠颠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我奏起了《千里别鹤》曲。
突然断弦一声,万籁俱寂,唯有那无尽愁思在江天回荡。
背景:此诗作于晋怀帝元嘉八年(431年)晚春,由京城建康赴临川(治今江西南昌)内史任途中。
其前,会稽太守孟顗诬谢灵运在浙聚众图谋不轨,谢灵运赴京自诉,总算文帝“见谅”,留他在京。
一年后外放江西,其实含有驱虎离山,断其根本之意。
谢灵运对这种明用暗放的手段心中是了然的。
先此二度归隐,已使他悲愤难已,今番横遭罗织,自然更添怨恨,所以从离开石首城起,所作《初发石首城》《道路忆山中》诸作中,他均以遭谗流放的屈子自比,一旦进入彭蠡湖口,心潮更与风涛同起伏,遂以如椽雄笔,总揽入湖三百三十里景物,抒达幽愤。
彭蠡湖(鄱阳湖)口即江州(今江西九江)口,为彭蠡与长江交接处。
自《尚书·禹贡》后,古书对湖口水势的记载有“三江既入”“九江孔殷”等说,由于地貌变迁,加以传说悠谬,是三为九,本费猜思,而具体何指,更莫衷一是。
古诗入彭蠡湖口翻译赏析

古诗入彭蠡湖口翻译赏析《入彭蠡湖口》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
其古诗全文如下: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前言】《入彭蠡湖口》是晋宋之际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山水诗。
此诗作于前往临川途中由长江入彭蠡湖口时。
诗中细致地描写了入彭蠡湖口的经过与所见的景物。
面对彭蠡湖,诗人看到灵异不显,异人隐迹,暗喻贤人隐世之理,故最后发出“弦绝念弥敦”之叹。
全诗意境疏朗高远,笔致趋于跳荡,用典不露痕迹,情景理融为一体,显示出山水诗进一步脱略玄言诗影响的历史进程。
【注释】⑴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
彭蠡湖口:即今鄱阳湖口,长江与鄱阳湖在九江附近与相接。
⑵倦:厌倦。
水宿:栖住于水中的船上。
此句意谓厌倦了水上长途旅行。
⑶具论:详细述说。
⑷骤:急疾。
回合:聚合;汇合。
此言风浪拍打在洲岛上。
圻(q í)岸:曲岸。
崩奔: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
⑸狖(yòu):长尾猿。
⑹浥(yì):湿。
馥(fù):香气浓郁。
芳荪:香草名。
此句说露水沾在芳荪的叶子上,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⑺屯:聚集。
⑻千念二句:各种感慨日夜缠绕在心头。
⑼石镜、松门:山名,二山都近鄱阳湖口。
李善《文选注》引张僧鉴《浔阳记》曰:“石镜山,东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人见形。
”又引顾野王《舆地志》曰:“自入湖三百三十里,穷于松门。
东西四十里,青松遍于两岸。
”⑽三江:《尚书·禹贡》:“三江既入。
”郑玄注:“三江分于彭蠡,为三孔,东入海。
”⑾九派:浔阳的别称。
即今江西九江。
上二句说古代关于三江、九派说法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无从知晓。
⑿灵物:珍奇神异之物。
吝珍怪:惜其珍奇怪异之状。
⒀秘精魂:隐藏其精神魂魄。
二句说江湖中本来有很多神异之物,但都不显现出来。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征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征摘要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怡人,别具一格,卓然独立于南朝诗坛。
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题材,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晋宋山水田园诗已形成了共同的美学追求——以光亮清朗为美。
他的山水诗极具色彩美,浓淡相宜,有着清、幽、艳、鲜四大特色。
其诗清逸旷远,而不流于枯瘦;幽僻生新,并不黯淡无光;浓笔重彩,绚烂之极,却未堕入淫靡;其景蕴含澄鲜活泼的气息,鲜活朗润,澄净明澈。
谢灵运山水诗是天然流韵、活色生香的世界。
在谢灵运诗歌中,自然总在展现它清朗悦目、明丽秀美的一面。
谢灵运的山水诗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关键字:山水诗,谢灵运,色彩,取景,目录摘要 (I)1序言 (1)1.1摹象的定义 (1)1.2是从写意到摹象 (1)2谢灵运山水诗清朗悦目的取景 (3)3论谢灵运山水诗清新怡人的色彩 (5)3.1清 (5)3.2幽 (5)3.3艳 (5)3.4鲜 (6)4结论 (7)参考文献 (8)1序言1.1摹象的定义摹象,简单的词蕴藏丰富的意义。
简明地说,即意中之象,也许我们早已接受了这种说法。
但它是谁的意中之象?是作者的还是读者的?为什么不说文中之象?我们历来尊重传统的作者中心论,但也应该尊重新的文学理论——承认作品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中的合理成分,把作品视为一个完满自足的小小独立世界,并正视作品客观意象与作者、读者的主观意象有或多或少的差异,那么,摹象是否真的等于文中之象就值得怀疑。
我们还是借用一个简示图,标明摹象产生的流程:客观物象—→诗人幕象—→作品幕象—→读者幕象也就是说客观物象可以产生出多个摹象,这多个意象既有关联又有差异。
由此我们可以给意象下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摹象就是来自客观事物表象,蕴含作家诗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用语言文字显现的诗意形象。
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这样几点言文字显现的诗意形象。
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它是客观外界之“象”的摹写。
它具有生动可感的形式,或来自自然,或来自社会生活,当然也可能来自作家诗人的臆想,以夸张或扭曲的异形呈现,但也是有形的,而且是在现实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它是物象,但又有景象、图像、肖像、心象、事象等种种杂名。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意思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意思1.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这说的不就是春天傍晚那生机勃勃的绿野,还有那高耸岩石上白云聚集的景象吗?就像我们去郊外踏青,看到那满眼的翠绿和天空中飘荡的白云呀!2. 你想想看,“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不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呈现的一场绝美的画卷吗?好比我们在山林中漫步,感受那绿意盎然和白云缭绕的美妙。
3. 哎呀,“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呀,这不就是春天的独特魅力吗?跟我们看到春天里田野一片翠绿,山上白云悠悠是一样的呀!4.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这不正是描绘了春天那让人陶醉的美景吗?就如同我们在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绿草如茵,白云在远处的山顶聚集。
5. 你们说,“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是不是意味着春天那充满生机的绿野和高耸处的白云美景呀?就好像我们去爬山,一路看到的绿色和山顶的白云似的。
6. 嘿,“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春天野外的秀丽和岩石上白云的聚集吗?好比我们在乡村看到的那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和天空中的云朵。
7. 哇塞,“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这简直就是春天的一幅绝美写照嘛!就像我们在春天的郊外,欣赏那绿野和白云构成的美景。
8. 你品,你细品,“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不就是在说春天那美丽的绿野和岩石上的白云吗?就跟我们在春天的山谷中看到的一样。
9.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这肯定是在形容春天傍晚时分那绿野的美妙和白云在高处的囤积呀!如同我们在那个时候看到的野外景色。
10. 哈哈,“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这不正像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吗?就好似我们偶然间看到那一片翠绿的原野和高空中的白云。
我的观点结论:“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这句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让我们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阳光明媚的诗词 形容阳光明媚的诗

阳光明媚的诗词形容阳光明媚的诗1.有哪些形容阳光明媚的诗句有如下诗句: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1)注释: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2)《小雅·出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通过对周宣王初年讨伐玁狁胜利的歌咏,满腔热情地颂扬了统帅南仲的赫赫战功,表现了中兴君臣对建功立业的自信心。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描绘了受命点兵、建旗树帜、出征北伐、转战西戎、途中怀乡、得胜而归六个不同时空的画面,借助情感的抒发糅合贯通,展开一幅真实广阔的古时征战图,虽然没有直接正面的战争场面描写,但收到了虚实相生,以虚胜实的效果。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史记·秦始皇本纪》(1)注释:阳和:春天的暖气(2)《史记·秦始皇本纪》这篇本纪出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作者司马迁。
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1)《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2)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3)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
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的《入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1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赏析“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诗总纲。
“倦”、“难”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贯穿始终的主脉。
诗人对日复
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何以厌倦?因为风潮难于一一具说;亦即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
看来这是说的此行观感,推而广之,则又是多年旅程
颠沛的总结;深而究之,更为隐隐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风波在诗人心中投下
的阴影。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承“难具论”写彭蠡水势:波涛奔流,时
而遇到洲岛,立刻遽分两股,急转猛合,又冲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