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充满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诗意情感,成为了文学经典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1. 哀怨寂寞的情感
林黛玉的形象深深地打上了“哀怨寂寞”的烙印,她在一系列感情失落的事件中,表达了十分沉痛的情感。

在家境破败后,她的父母相继离世,使得她由富贵家庭陷入了悲惨的命运中。

在和贾宝玉的感情中,她同样经历了许多内心的波折,最终流离失所、病死在荒凉的草庵之中。

她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生难免遭遇挫折的伤痛,也一定程度上抒发了作者对人世奇冤的感叹。

2. 才情横溢的女子
林黛玉具有出众的才情和天赋,她写得一手好诗歌,还是《红楼梦》唯一一个会画画的女子。

她不仅具备多方面文艺才华,而且思辨独立、洞察深邃。

她的才情实为当时大家闺秀中的一股清流,也反映了现代人追求精彩人生的心态。

3. 现代女性意义
虽然林黛玉身在闺阁,但她的追求和表现实际上提前了许多现代女性的理念。

她在社会和家庭地位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照顾,但她却追求自己的价值和人格塑造。

她崇尚自由、平等和
正义,坚持自我,拒绝贾宝玉的过分照顾和爱护。

在《红楼梦》这个宏大的社会画卷中,她的形象成为了人性深层的反映,也为现代女性的崛起和解放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林黛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中的贵族女子。

下面是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1. 天资聪颖:林黛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着相当的才华和智慧。

她对诗词歌赋有着天赋般的理解力,能够写出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2. 敏感婉约:林黛玉性格敏感、婉约,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她对自己的家族、亲人和朋友都抱有深深的情感,对于生活中的琐碎和世俗之事往往视若无睹,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感受。

3. 悲观厌世:林黛玉对于人生抱有悲观厌世的态度,她认为人生苦短,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因此常常陷入忧郁和悲伤之中。

她的忧郁情绪也与她非凡的才华和对美的追求有关。

4. 对世俗的反叛:林黛玉是一个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人,她对于社会的虚伪、世俗的道德标准都持有怀疑的态度。

她不愿意迎合世俗的期待,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5. 对友情的珍视:林黛玉是一个极富同情心和真诚的人,她对待朋友非常真挚和坦诚。

她与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的友情都是纯粹的,她们之间相互扶持、关心彼此,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总体来说,林黛玉是一个深情、敏感、独立的女子形象。

她的出现使小说具备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她对于生命和人生的反思,使读者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林黛玉的形象既是对于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于人性、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

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

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书中林黛玉作为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她的形象复杂而深刻,既有着贵族少女的娇弱和敏感,又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智和情感深度。

笔者认为黛玉的性格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才思敏捷。

黛玉拥有过人的才思和文学造诣,诗词创作颇具深度和灵性。

她的文才不仅仅是对文字的驾驭,更是对情感和思想的深刻表达。

二是情感真挚。

她的情感细腻而真挚,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都十分地投入和认真。

尤其是与贾宝玉的感情,展现了她深情而执着的一面。

三是孤傲且自尊。

“林黛玉进贾府”虽然寄人篱下,但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

她的孤傲是对世俗的不屑,也是对自己人格的坚持。

她不愿意在精神上屈服于任何权力和压迫。

四是多愁善感。

黛玉自小就表现出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对生活中的不公和悲伤有着敏锐的感受力。

她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诗词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是不拘于世。

林黛玉的思想境界较高,她不拘泥于封建社会的常规,对于仕途和名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鼓励贾宝玉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而不是盲目地追逐权势。

六是直言不讳。

林黛玉性格坦率,对于不合自己心意的人和事,她不会掩饰自己的反感和不满。

她的直言不讳有时显得过于尖锐,甚至—1—会伤害到别人。

细品《红楼》黛玉是敏感而压抑的。

林黛玉对外界的价值观和社会集体非常敏感,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安。

她对时代变迁的不适应,以及对传统束缚的反感,都让她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总的来说,林黛玉是一个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性格独立的奇女子,她的性格和命运深深地植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她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和悲剧,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精神和情感上的独立追求。

—2—。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她聪明、机智、才情出众,但同时也是一个多愁善感、情绪化的人。

她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我们来看看林黛玉的外貌形象。

她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眼睛里透露出的是一种深邃的情感。

她的皮肤白皙如雪,嘴唇红润如樱桃。

她的身材苗条,穿着一袭淡绿色的衣裳,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

我们来看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她聪明绝顶,机智过人,常常能够在关键时刻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也非常有才华,擅长诗词歌赋和绘画。

但是,她也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感到悲伤和失落。

她对爱情也非常执着,一旦爱上了一个人就会全心全意地付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林黛玉在小说中的作用。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他们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最终没有在一起。

林黛玉还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一个反叛者。

她不喜欢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愿意妥协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这种精神感染了很多人。

我们来看看林黛玉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她告诉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束缚所左右。

她也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子,她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红楼梦》有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金钗为其代表,其中又以黛玉最为痴情,黛玉的美丽多情,以及一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心,自古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凄婉动容,哀叹连连。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黛玉的人物特征1、多愁善感林黛玉,一字颦颦,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颦颦」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

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

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

」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

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怙失恃、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由此可看出,面对万物的消散、生命的短暂,黛玉能够细腻地体会它们的命运,独自一人悄然掩埋落花,一行泪一行歌地唱出愁绪满腔的悲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令人心醉神摇的千古名句。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品中最为复杂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在贾府,从小与贾宝玉相互依恋,他们的感情被描写得十分纠缠复杂。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智、独立坚强以及对命运抗争的精神而备受读者喜爱。

1. 外貌与特点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明眸皓齿,头发如乌云般漆黑而富有光泽的女子。

她身穿素雅简约的服装,因此显得清新脱俗。

除了外貌上的美丽特点外,林黛玉还具备着敏感和聪慧等内在特点。

2. 聪明才智尽管林黛玉并非男子身份,但她却拥有超越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角色的异常聪明才智。

她不仅对文学艺术等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还对人心和社会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达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作品中承担着创作与审美的角色。

因此,她不仅具备智慧与领悟能力,还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她对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她对于文学艺术极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独立坚强尽管林黛玉身处富贵之家,但她并没有被贾府的环境所束缚。

相反,她保持了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

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挑战还是感情上的困扰,林黛玉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

即使受到打击或遭受背叛,她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寻找自我成长与超越。

4. 对命运抗争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命运的折磨与起伏。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后来也逐渐看清了贾府内部污浊与虚伪的一面。

这些经历让她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而痛苦的认识。

然而,林黛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人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她不屈服于命运。

她以自己纯真善良、敏感聪慧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尊重。

5. 反传统观念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被束缚于传统婚姻观念下,并保持了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态度。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评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评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评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令人印象深刻。

而林黛玉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开评析。

一、林黛玉的身世与性格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被誉为“衣柜诗人”和“才子佳人”。

她出生在贾府这个富贵家族,却并不与世俗的荣华富贵相符。

她聪明敏捷,有着过人的才情,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

可是她天性敏感脆弱,常常患得患失,误解别人,孤傲悲观,对爱情尤为痴迷。

二、林黛玉的家族地位与命运林黛玉虽出生在贾府,但她的家族地位并不高。

她的母亲是荣府的婢女,她自己也从小被贾母当成庶出的侄女养育。

然而,尽管她拥有高尚的血统,但她的命运却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她早年丧母,后来又被送回荣府,受尽欺凌。

她的一生注定是孤独的,因为她不被世俗所接纳,她的存在往往被视为负担。

三、林黛玉的情感世界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感性和浪漫的人。

她对美有着极高的追求,对琴棋书画以及文学艺术有着独特的眼光和见解。

然而,她也是一个内心矛盾的人。

她对自己的情感常常感到困惑,对他人的情感也常常感到矛盾。

她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更是无人能及,但最终却因为无法得到他的真爱而痛苦不已,最终以病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四、林黛玉的形象意义林黛玉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她是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代表,她的悲情命运反映了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限制。

她的文学才华和内心自由的追求则代表了女性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力量。

她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她是女性主义思想的象征。

五、结论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形象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她的命运和情感世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处境。

而她对美的追求和文学才华则代表了女性独立思考的力量。

林黛玉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形象,她的存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通过对林黛玉的评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并进一步思考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命运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
形象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黛玉牵动人的衷肠,她强大的艺术魅力与动人之处主要源于她的悲剧美。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二百多年来,无数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命运对她太残酷和不公平。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曹先生塑造的这一“心思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着墨较多,是为爱流尽最后一滴泪的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儿,她不仅有泪情,还具有才情,对宝玉的爱情更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细品味,咂摸红楼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以下几点格外突出。

一、才华横溢的诗人
纵观整部《红楼梦》,林黛玉的一首《葬花吟》写出了她自己的一生,更是写进了红楼中女子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一诗成纖”。

她对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的心境做了最恰当的描述,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她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质。

林黛玉自小就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这为她的才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她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的才情也为她与宝玉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就算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她依旧没有收起自己的才情的锋芒。

书上说她为泪而生,泪尽而逝。

其实她是为诗而生,那泪,就是灵性与才情。

林黛玉是这一部《红楼梦》的诗魂,她的诗情在红楼梦中要算最高的。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个诗化了的形象,作者有意集历代才女之所长于她一身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个性。

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触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触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与悲剧的命运。

可以说,她的诗情到尽她的苦情。

二、泪伴终生的“泪人”
曹雪芹在作品的一开头,就赋予了林黛玉特殊的使命——还泪。

因此才有了宝黛之情,也因此,黛玉为宝玉,一生流泪,至死不变,泪尽而逝,绝无怨言,这方是报恩还泪。

林黛玉的泪从始至终贯穿整部作品。

自从见了宝玉,她的泪就没有停止过。

“泪人”的特点:一,她降临人间,是为了还泪而来。

还泪就是还情。

二,她在人间的人生过程正式还泪的过程,生命尚未终止,其泪痕总是不干。

三,这位泪人的生命不像常人那样以年龄计量,而是以眼泪多少计量。

四,她不仅是泪人,而且是诗人。

因些她泪中有诗,诗中有泪。

她的泪在眼里是泪水,流入字中则是诗。

这些个特点,准确的阐释了林黛玉的泪人背后的孤独与伤痛。

为情生、为情死、为情泪伴终生,这对于十七八岁的她来说,经历的是怎样一个变迁,现在我们无从了解,但是这个千古一遇的泪人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里碑式的意义与价值。

三、多愁善感的“病人”
林黛玉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病态,黛玉的病是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也是她性格的一个方面,病病怏怏,心思细腻,这进一步的培养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一草一木皆成为了她愁感的对像,一首“葬花吟”更是将她的这种性格推到了极致。

因为自卑,因为敏感,她经常经泪洗面,咏诗遣愁,更是共孤寂的心境的宣泄,她不安于这种命运,又无法摆脱这种命运。

这种矛盾经常扭曲着她的感情和心理,于是她的心境就永远得不到平静,并招惹了许多看来是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她害上了无法解除的思想的忧郁症。

所有的世间万物在她的面前,仿佛都变成了制造眼泪和忧愁的原料。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及对薛宝钗的嫉妒。

四、坦率纯真的“酸人”
说林黛玉“酸人”,这里专指的是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的个性,其体现在作品中俯拾皆是。

但她的“酸气”大多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谈到金玉良缘等危机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的触景伤情,借题发挥。

然而直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敞开了他那天真无邪的心扉。

在她眼里容不得微尘,也不记的微嫌。

黛玉是性灵派,任情任性不加掩饰,爱也罢,厌也罢,一切都摆在那里任人评说。

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立体的,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林黛玉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主观的说这种性格的好与坏。

只能客观的评价人物特点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与研究价值。

五、为爱生死的“痴人”
这小小的绛珠仙草便用一世的情、一世的轮回、一生的生死、一世的眼泪来偿还一段爱情,这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恋。

宝玉送她“颦颦”二字,确切的说应该是“痴人”。

为报恩,她来到贾府,与宝玉同吃同住,一起成长,三生石上的姻缘,木石前盟的际会,让他们之间多出来的是一到无形的知遇、知音之情。

她为情生、为情死,宝玉即是她今生唯一,天下男人她都不在心头眼中。

宝玉的洞房花烛之夜,便是她泪尽而亡之时。

这是曹雪芹给予她的使命,也是她经人世一遭的唯一。

黛玉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对爱情至死不渝,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她有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

“情痴”带给人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伤痛”,且几乎无药可医,这也就为她的爱情悲剧奠定了基础。

六、身陷红尘的“儒人”
细细品味《红楼梦》就会发现黛玉的行为、爱好、语言等等都与儒家的思想脱不了关系。

当别人问她读什么书时,她说自己读的是一些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的代表作品,儒家思想早已渗透进她的日常生活中去。

虽然宝玉是她爱的人,但对于禅性极高的宝玉,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也使得她照样把宝玉的这一行为解释为“疯人”。

因为儒学与禅学不相融合,所以她对此持有一种怀疑和轻视的感觉。

这就充分的说明林黛玉是一个身陷红尘的“儒人”思想。

她没有参禅人那样崇高的思想,但她身上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却着实让人折服。

林黛玉没有禅意,她用儒学阐释了她性格的可爱之处,的确难能可贵。

通过整部《红楼梦》来看林黛玉,她身上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人、泪人、病人、酸人、儒人等等。

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充分的验证的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研究价值在“红学”研究史上是不容置疑的。

这个身处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叛逆女性,是不被当时社会所认可的,所以她的一生只能以悲剧来结束。

纵观她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在封建社会大家族里生活的她,个性张扬,率真坦荡,执著追求高品质爱情,有异于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是大观园里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

她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前卫的、进步的民主思想,而这种进步在当时社会却被认为是叛逆的,是被礼教所不容的,也正是由于她的叛逆及对心灵相通的爱情的执著追求才引起封建家长们的不满,作为一个异类,她的失败及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

这个悲剧形象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思想和叛逆性格,不屈服于强权的顽强精神,会随着这个典型艺术形象而始终存在着,并且对《红楼梦》的读者产生一种激励、启迪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所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