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现状
海上油田酸化返排液处理工艺研究

26酸化作业后会有大量的酸化返排液从油井中排出,这些酸化返排液既包含油相,又包含酸性较强的水相,还包含从储层中冲刷出的黏土颗粒或岩屑所组成的固相,成分复杂、杂质较多[1],且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腐蚀性,因此,需要对酸化返排液进行处理,以使处理后的酸化返排液符合安全环保所要求的排放标准。
而海上油田的生产场地均为钻井平台,由于钻井平台远离陆地,以及钻井平台的紧凑化、集约化的设计方式[2],因此,无法在钻井平台上设置较大型的存储罐来集中存储酸化返排液,也就无法对酸化返排液集中收集后再运输至陆地进行处理。
基于此,海上油田在处理酸化返排液时,多采用就地处理、循环利用的工艺,而如何利用钻井平台有限的空间,实现对酸化返排液更高效的处理则一直是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之一。
1 海上油田酸化返排液处理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1.1 井口加碱中和后进平台流程处理工艺由于酸化返排液的酸性较强,易对钻井平台的管线和电子设备造成腐蚀[3-4],因此,技术人员在酸化返排液排出井口时,通过向酸化返排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碱溶液,使碱溶液和酸化返排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调节酸化返排液的pH值。
具体地,可以在井口设置一个缓冲罐,使酸化返排液从井口排出后进入缓冲罐中,根据实时测得的酸化返排液的pH值,向缓冲罐中添加一定质量浓度的碳酸氢钠碱液,使经过中和后的酸化返排液的pH值保持在6~8之间。
之后,将中和后的酸化返排液经生产管线输送至油气水分离系统中进一步分离。
该工艺处理方式简单,处理步骤较少,仅需技术人员持续向缓冲罐中加入碱液即可,但由于该工艺仅对酸化返排液的pH值进行了中和,因此,在中和后的酸化返排液进行油气水分离系统中,中和后的酸化返排液中的其他物质会影响其他进行药剂的处理效果,并又可以使平台电脱装置效果变差或掉电。
1.2 不加碱中和进平台流程处理工艺相对于井口加碱中和后进平台流程处理工艺,该工艺省去了井口加碱中和的步骤,在获得酸化返排液时,不对酸化返排液做任何处理,直接将其通过生产管线输送至平台油气水分离系统[5]。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究综述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究综述开采页岩气的一般规律表现为初期产量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后产量呈快速递减趋势,进入开发后期之后气井具有低产稳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
为提高页岩气井采收率,通常需要采用压裂技术,但在应用该技术时可产生具有高污染性的返排液。
本文综述了返排液的处理技术情况,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同时简单阐述了新处理技术的发展动向。
标签:返排液;压裂;页岩气;综述页岩气属于非常规形式的天然气,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丰富、孔隙率及渗透率极低的页岩储集层当中,由于在开采页岩气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大型储层造缝或造网处理,因此页岩气也有人造气藏之称。
在造缝或造网时需要应用压裂技术,应用压裂技术后产生的返排液必须进行特殊的处理。
本文对近年来处理返排液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综述,具体如下。
1、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综述1.1 物理处理技术综述处理返排液时可以采用的物理技术包括自然蒸发、冻融、过滤等。
冻融指的是对返排液进行冷冻处理,使返排液结冰,结冰的过程中可析出盐类物质,因此可降低冰中盐的浓度,随后加热冰块获得盐浓度较低的盐水,并由此分离水、盐类物质。
冻融技术对于气候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目前没有得到大规模的使用。
自然蒸发指的是利用日照产生的能量去除返排液中的水分,在水分完全蒸发后,对剩余的淤泥及盐类物质进行固化处理即可。
自然蒸发技术的处理成本较低,但处理能力相对较小,且需要的时间较长,土地与温度等自然条件均可对处理过程与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适用范围较小。
目前自然蒸发技术被应用于我国沙漠地区与美国西部地区仅需要处理少量返排液的页岩气开发工程中。
过滤技术指的是分离返排液中的液体与固体,从而将液体中的脂类物质、油类物质、悬浮物及机械杂质等去除,在进行过滤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活性炭,以增强对于固体小颗粒的吸附作用。
滤芯孔径与滤网孔径是决定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如过滤器的孔径较小,则孔道容易被细菌黏液堵塞,需要清洗滤网才能有效保证返排液的处理效果达到要求。
油田压裂返排液的处理研究现状

油田压裂返排液的处理研究现状随着我国油田的不断开发,压裂返排液排放量不断增加,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水资源短缺,生产成本提高。
文章,对中外油田返排液处理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论述了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法等油田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状况,提出了今后油田返排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为解决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难题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标签:压裂返排液;处理方法;发展方向我国油田大部分属于低渗透油田,为了提高采收率,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主要是压裂工艺,然而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现在很多油井在压裂完成后返排液未经处理就直接外排到环境中,其化学成分复杂,不但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因此油田压裂返排液的治理对于油田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区的井场增产至关重要。
就当前研究现状综合分析,处理压裂废液主要采取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降解法[1-3]。
1 物理方法物理法主要包括絮凝法、膜过滤法、气浮法等。
1.1 絮凝法絮凝法处理高浊度、高色度的废水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处理时间短,投加方便,基本不需要什么装置,缺点就是会产生大量的沉淀,处理固渣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
但是总体来说对于处理压裂返排液,絮凝方法是效果较理想的方法,关键是根据废水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絮凝剂。
絮凝的机理可分为四种,分别是双电层压缩机理、吸附电中和作用机理、吸附架桥作用机理与沉淀物网铺机理[4]。
这四种机理在水处理中并不是单独发生的,往往是协同作用,当然通过分析水中的胶体带电性、分析水中元素可以初步估计何种机理占优势,通过机理可以初步选择絮凝剂的种类,进一步通过实验分析影响絮凝的因素,选择最佳的絮凝剂。
1.2 膜过滤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转型,政府和老百姓对环保的重视,现在很对地方对废水排放严格要求,使用膜分离技术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
膜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种学科交叉的高技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流体分离氮源操作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浅谈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方法

1 引言目前,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压裂、酸化是油气井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各油田普遍采用。
但在压裂酸化施工完成后从井筒返排出来的压裂破胶液,由于压裂废液具有黏度大、稳定性好、COD高等特点,环保达标处理难度较大,这一问题制约了酸化压裂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为了确保更好地对返排液进行低成本的处理,需要不断对酸化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尽可能避免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最终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2 酸化压裂技术介绍酸化压裂技术是一项运用于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加油气的产量。
该技术按照工艺流程和酸液的种类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照酸液的类型基本可以分为常规盐酸酸化、乳化酸酸化和延迟酸酸化等;而按照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为酸压、酸洗和基质酸化3种类型。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酸液加入到油田的裂缝后便会在破裂压力较低的缝隙中流淌,在流动过程中便会将缝隙中的那些颗粒较大并且质地较硬的岩石部分溶解,这就增加了石油的渗透能力,最终提高石油产量。
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核心点在于酸液对矿物质的溶解,在该化学反应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气体,这些气体的积累便会在缝隙中产生一定的压力,这也可以加速缝隙的进一步扩大,反过来也会促进酸液的进一步流动。
而在该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压裂效果,使用的压裂液一般都需要返排到地面上,并且返排上来的压裂液可以占到总液体的60%左右。
在返排到地面上的压裂液中会含有原油、地层水和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如果不对这些物质进行处理,就会对周围的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其中对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最大。
目前大多数的油田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来处理返排液,基本都是通过罐车进行回收处理。
故为了更好地在油田生产中应用该技术,就需要研发处理技术,尽可能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3 国内相关的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目前对油气田压裂作业过程中的返排液处理较好流程为:絮凝沉降—氧化— 中和—Fe/ C微电解—活性炭吸附。
浅谈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方法

浅谈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方法摘要:酸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酸液与近井或储层中矿物反应、提高渗透率、提高油气井产量或增加注水井注入量的技术措施。
酸化施工结束后,残酸液会排至地面继而形成酸化废液。
酸化废液pH低、成分复杂,对其处理后回注储层或外排对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前言酸化技术是提高储层中油、气渗流能力及增加油气井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酸化过程是通过井眼向地层注入一种或几种酸液或酸性混合溶液,利用酸与地层或近井地带部分矿物的化学反应,溶蚀储层中孔隙或天然裂缝壁面岩石,增加孔隙和裂缝的导流能力,从而达到油气增产或注水井增注的目的。
酸化作业完成后,残酸通过注入井返排至地面,形成酸化废液。
为了提高对储层的改造效果,常将压裂与酸化过程相结合,在足以压开油气层形成裂缝或张开油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油气层酸压的一种工艺。
酸化压裂液体系由增粘剂、盐酸、有机酸等主剂及缓蚀剂、铁稳定剂、杀菌剂等组成,致使返排出的酸化压裂废液具有污染物含量高、酸性及腐蚀性强等特点,未经处理外排对环境会产生严重污染。
对其处理后回注或回配酸化压裂液是其重要出路。
1压裂酸化废液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压裂酸化施工中产生的废液。
其主要有压裂施工中压裂液的废液,施工过程中设备发生刺漏产生的冻胶,各种液体添加剂的残液,酸化施工中的残酸,施工后清洗罐体时产生的废水废液,尤其是用液量大的工程要求大罐数量多,产生的废液不可忽视;压裂后返排产生的废液,不同地区,不同井别的返排率在30%到85%,还有各种生活污水等;第二,压裂酸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比如,破胶剂使用中产生的残渣;支撑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各种化工料的包装袋。
这些污染物处理不好,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三,因压裂酸化产生的气体污染源。
其主要包括酸化作业中盐酸挥发产生的废气、泵车造成的尾气等;第四,其他污染源。
比如,压裂酸化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作业过程中人为产生的各种垃圾;特殊添加剂造成的污染。
5-返排液最新处理方向

混凝-内电解-吸附-生化降解
破胶-微波絮凝-Fe/C-双氧水
大然降解15天-化学沉降
-电絮凝机-SSF机
大庆油田
回注
BGRIMM
二、国内外现状(国外)
BGRIMM
Source: URS Corporation
二、国内外现状(国外)
Source: URS Corporation
返排液
有害组分
某些组分的存在对回用配液影响很大, 应定向去除.
无影响组分
某些组分对再次回用配液没有明显的 影响,对其可不予考虑.
BGRIMM
三、返排液处理新方向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0 5 10 15
K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 2 4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BGRIMM
压裂返排液零排放处理新技术
—探寻非常规油气资源环境友好开发之路
陈雁南 工程师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Contents
1 2
前言 国内外现状 返排液处理新方向
3
4
技术优势
BGRIMM
一、前言
非常规油气资源压裂施工的特点
施工规模大
-采用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国内多达15段,国外多达30段。
一、前言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956年建院 国资委直属大型科研 企业,集科研,设计 ,产业于一体 压裂液配制与返排液 处理领域国内唯一一 家国家级研究院
BGRIMM
一、前言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 工程设计甲级资质
环境工程研 究设计所
专家队伍 强强联合 专家队伍 强强联合
消泡-吸收法处理酸化返排液技术研究及应用

压裂酸化技术是油气田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渗透率较低的储层,单一水力压裂难以实现有效的改造,因此常使用酸化、酸化+压裂等工艺来获得高效的改造效果。
而酸化液中以盐酸、土酸等为主要工作液,在酸化结束后会有大量的酸液、酸气混合物存在[1-2]。
压裂酸化液粘度大并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外排时会在水面形成薄膜,使水体缺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死亡。
从井筒返排出来的酸化液因温度较高,伴有大量的HCl 酸气,对作业人员及大气造成巨大危害[3-4]。
国内有关HCl 酸气处理方法有干法、湿法两种。
干法处理工艺一般用反应器如固定床反应器等,较适宜于烟气、工厂的尾气处理,不宜在油气作业现场等流动场所使用。
湿法处理工艺包含冷凝法、碱液吸收法、水吸收法等。
冷凝法主要通过水冷却的方式降低酸液、酸气温度,以达到回收残酸的目的,适用于高浓度酸气处理;碱液吸收法则通过化学反应使酸液酸气与碱液发生化学反应,处理速率较快且彻底,形成较为稳定的无机盐,一般通过二级反应即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设备体积小,适用于酸液酸气混合物处理,而水吸收法则通过水与酸气接触发生物理吸收,形成残酸残液,适用于酸气处理[5-8]。
1处理工艺设计与研究1.1工艺流程的确定针对长庆区块压裂酸化返排液中含有大量的气体、作业区块较为分散、施工周期短等特点,本文设计了管道混合反应+喷淋反应主体处理工艺,其流程如图1所示。
酸气、酸液混合物经消泡后进入管道反应器,与液碱快速反应,将50%~70%的酸液及30%~40%酸气反收稿日期:2023-03-15作者简介:陈亚联,硕士,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从事压裂酸化产品开发工作,*****************。
消泡-吸收法处理酸化返排液技术研究及应用陈亚联1,2,费节高2,张冕2,周建柱1,2,陈文博1,李大维1,张亚刚1,白茹1(1.咸阳川庆鑫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2000;2.川庆钻探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陕西西安712000)摘要:酸化返排液中伴有大量氯化氢及泡沫,现场处理难度较大。
油、水井酸化作业返排液处理技术

油、水井酸化作业返排液处理技术李勇(中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油田开发处,河北唐山063000)[摘要]油、水井酸化作业返排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
提出在井口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回注的思路。
对11口油、水井酸化返排液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沉降预分离—多功能处理系统—多级过滤工艺,优选了中和剂、氧化剂、絮凝剂和污泥浓缩剂,研制了撬装处理设备,现场实施15井次,处理后返排液pH 6~8,油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均低于10mg/L ,实现了就地回用回注。
[关键词]酸化作业;返排液;就地处理;撬装处理设备;回用回注[中图分类号]TE3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9X (2019)03-0088-04Treatmen t technology of flowback waste liquid for oil/water well acidizing operationL i Yong(Developmen t Section of Jidong Oilfield of CNPC ,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 :T he components of flowback liquid in oil/water wells acidizing operation is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to be treated.The concept that treatment on spot ,recyclin g and reinjection on spot at the well -mouth is put forward.Theflowback liquid samples from 11oil/water wells are analyzed ,the sedimentation-multifunctional processing system-filtration process selected ,the neutralization agent ,oxidant ,flocculant s and sludge concentrate optimized by field tests ,skiddin g and mounting treatment equipment developed ,and on site practices implemented 15well -times.The treated flowback liquid pH is 6-8,and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both oil and SS materials are lower than 10mg/L.As a result ,the recycling on spot and reinjection on spot are now realized.Key words :acidizin g operation ;flowbac k liquid ;on -site treatment ;skiddin g and mounting treatment equipment ;re -cyclin g and reinjection油气田水处理油、水井的酸化作业是老油田开发的常规增产、增注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向油、水井注入酸液,以溶解井底及近井油层的堵塞,恢复油气层原有的渗透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7, 5(3), 302-30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7 in Hans. /journal/ojns https:///10.12677/ojns.2017.53041文章引用: 李世宁, 闫伟. 文章标题[J]. 自然科学, 2017, 5(3): 302-305.Commonly Use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Acidizing Fluid FlowbackShining Li, Wei YanNortheastern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Received: Jun. 21st , 2017; accepted: Jul. 8th , 2017; published: Jul. 11th , 2017Abstract The effects of acidification are significant, but the treatment of the acidizing fluid flowback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of some oil fields. After treatment, the water phase of acidizing fluidflowback can be discharged or rewarded, and the oil phase will enter into the colle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parts of the process of reprocessing, which are treated by oil phase and water phase, and summarizes the method of treating the acidizing fluid flowback and the cause analysis of conduct electricity. In the end, it forecasts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Acidizing Fluid Flowback, Electric Dehydration, Flocculation, Oxidation常用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现状李世宁,闫 伟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收稿日期:2017年6月21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8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11日摘 要酸化措施增产效果显著,但酸化后返排液处理却成为困扰各大油田的难题。
返排液水相处理后可排放或回注,油相处理后进入集输流程。
本文将返排液处理分为油相处理和水相处理两部分,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对常用的返排液处理方法及过流原因分析进行了归纳,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世宁,闫伟关键词酸化返排液,电脱水,絮凝,氧化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前言酸化可以有效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减小油气流入井底遇到的阻力,是被国内外油田所广泛采用的一项增产技术[1][2]。
见油前返排液具有低含油、低pH、高矿化度、高浊度、高色度以及高COD的特点,不能够直接排放或直接注入地层;而见油后返排液含有大量游离水、乳化水、泥质以及各种离子,在电脱水器中会引起跳闸,使整个处理流程难以进行。
返排液处理前要将油相和水相分开,对其分别进行处理。
2. 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2.1. 返排液水相处理技术酸化返排液处理后的水相一般要求回注或者外排。
对于需要回注的水,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机械除油、过滤、絮凝沉降、气浮和水力旋流等。
一般的高渗油田采用上述的二至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即可满足回注要求[3]。
对于需要外排的水,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返排液中含有未与地层完全反应的酸液,并含有大量细菌,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污染。
对于外排的水,常用生化处理和化学沉降联合使用。
2.1.1. 国外处理技术国外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通过对药剂和设备的改进,可以将酸化返排液水相含油量降低至10 mL/L,处理后的水相各项水质监测指标都较低水平[4]。
1) 酸化返排液—水力旋流器—过滤汽提塔(一级)—石灰软化—过滤装置(二级)—阳离子交换设备。
该流程使用水力旋流器将水相含油率初步降低,后面的石灰软化可将水相的矿化度大大降低。
2) 原油酸化返排液—API油水分离器—CPI油水分离器—IGF气浮。
该工艺处理流程简单且较为经济,处理后可达到回注标准,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但该技术不适用于稠油酸化返排液或乳化复杂的油样。
3) 酸化返排液—加破乳剂—气浮一生化处理—沉降。
该工艺相对于传统处理技术有较大改进。
4) 油水分离器—絮凝—气浮—GAC-FBR—电渗析。
该工艺为新型工艺,适用于要求排放标准严格的返排液。
处理后含油量可达10 mg/L [5]。
2.1.2. 国内处理技术国内常用的处理方法与国外有较大不同。
絮凝后沉降较为经济实用,也可除去部分悬浮杂质;Fe/C 微电解和H2O2/Fe2+催化氧化可用于分解难降解杂质;生化方法可用于除去水中细菌;活性炭吸附处理量大且处理周期短。
1) 絮凝沉降返排液中含有大量悬浮物及微小油污,使用过滤等物理方法很难将其去除,而絮凝则是解决该类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
微小的乳化油和悬浮物通过扩散层的排斥作用在水中保持稳定悬浮,加入絮凝剂后,李世宁,闫伟悬浮物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排斥力随之减小,悬浮物会聚集成为较大颗粒从而下沉或上浮。
除中和作用,絮凝剂的作用机理还有架桥作用、使异种电荷物质桥联和使同种电荷物质桥联[6]。
2) 氧化及催化氧化返排液水相中除了悬浮物以外,还存在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对于这些有机物,一般选用氧化技术处理。
氧化是利用氧化剂在水中形成的活性羟基自由基来分解那些难降解的有机物,使其分解为CO2、水等无毒无害物质,从而达到排放标准。
秦芳玲等在处理安塞油田的酸化返排液时使用H2O2氧化—絮凝—中和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返排液中Fe3+含量,处理后的水中悬浮物可达10 mg/L,含油量可达13.78 mg/L[7]。
赵攀等在处理某油田返排液时对Fenton试剂、NaClO、H2O2、KMnO4几种氧化剂处理后的水样浊度、色度及COD去除率进行对比,发现Fenton试剂的COD去除率最高[8]。
pH对氧化剂的氧化效率影响较大,所以使用氧化工艺前应将pH调节至最佳值。
3) Fe/C微电解该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由国外传入中国,经过30余年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多个领域已经大规模应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微电解以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为基本原理,将铁屑、碳粒等物质放进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其构成的微小原电池来形成还原、电场、吸附、混凝聚沉、气浮等作用[9]。
该技术在pH 为4的条件下处理20~25 min,COD去除率可达47%左右。
4)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技术于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起步,于80年代迅速发展。
活性炭比表面积极大,微观杂质在返排液中不停地做布朗运动,在此过程中会与活性炭微孔隙发生碰撞,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粘附在孔隙上。
此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还因为其表面化学性质。
其表面有丰富的化学官能团,杂原子和化合物。
在活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表面络合物使活性炭表现出不同的吸附性质。
对于通过过滤和氧化难以去除的油污与悬浮杂质,可使用活性炭将其吸附。
相关研究表明:pH为4左右时,活性炭加量4~5 g/L时吸附30 min,COD去除率为39%左右。
以上为国内返排液水相处理常用的方法,一般选择其中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常用的处理工艺流程为下图1:Figure 1. Process flow chart图1. 工艺流程图李世宁,闫伟2.2. 返排液油相处理技术放喷一段时间后,返排液含油量上升到一定值,此时水相中的油不再当作废油处理,而是要将油水两相分开单独处理。
返排液经水分离器、热处理和电脱水后进入外输系统。
但酸化返排液在电脱水器中往往会引起电脱水器跳闸。
关于此类问题相关研究较少,返排液过流深入机理研究还不够透彻。
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导致过流的原因上。
国外关于油相处理的文献较少,本文主要对国内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郭海军等认为注碱中和返排酸液后,pH升高,使油水界面张力增大,同时酸渣中的氢氧化物和黏土物质在乳状液中,增强了油水乳状液的的稳定性[10]。
万里平等认为温度对返排液破乳有较大影响,温度为50℃时破乳效果较好;当破乳剂添加量小于150 mg/L时,增加破乳剂添加量有助于破乳脱水;降粘剂的添加也有助于脱水[11]。
项玉芝经研究发现,导致电脱水器跳闸的主要原因不是含水率的问题,而是酸化原油电导率过高,并研制出相应的药剂,投放入酸化油样中,经与低电导率原油调和后可经电脱水器不跳闸[12]。
曹广胜教授等对锦州9-3酸化原油研究后发现,过流问题并不能通过简单的破乳沉降解决,并提出了破乳沉降—旋流脱水—加药除泥—离心破乳脱水的处理工艺。
此方法处理过的返排液可在电脱水器中进行处理。
3. 返排液处理技术展望目前返排液处理技术在环保方面无较大的问题,一般在处理过程不会产生较多污染,但由于机械制备和药剂合成的技术还不够完善,普遍存在处理成本过高的问题,较为有效的药剂的成本为4000~50,000元/t,所以需要找到处理药剂的廉价替代品,取代目前使用的高成本药剂。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基础药剂进行复配的药剂可降低成本,但无法达到高价药剂的效果,所以仍要对药剂的研制进行探索。
在加热、离心、水力旋流等设备方面还需改进以增大其脱水效率。
返排液油相导致过流的具体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尚需投入更多的人力及资金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1]夏旖旎. 油井酸化返排液处理工艺技术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石油大学, 2014.[2]曾业名, 刘俊邦. 油气井酸化技术综述[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5, 31(6): 44-45.[3]卫秀芬. 压裂酸化措施返排液处理技术方法探讨[J]. 油田化学, 2007, 24(4): 384-388.[4]郭琳. 压裂酸化措施返排液处理技术研究[J]. 中国石油石化, 2016(S1): 41.[5]屈万忠. 论返排液处理技术在压裂酸化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33(8): 38.[6]毛艳丽, 张延风, 罗世田, 闫永胜. 水处理用絮凝剂絮凝机理及研究进展[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 25(2): 78-82.[7]秦芳玲, 李斌, 任伟, 毕凯, 杨虎. 安塞油田酸化返排液的H2O2氧化—中和—絮凝回注处理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6(4): 67-70.[8]赵攀, 任伟, 康帅. Fenton氧化处理酸化压裂废液的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11): 243-246.[9]冯恩隆. 铁炭微电解+A/O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2, 34(5): 48-51.[10]郭海军, 段明, 张健, 高照立, 胡星琪, 董建畅. 酸化返排液对原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J]. 油田化学, 2008,25(2): 130-132.[11]万里平, 孔斌, 朱利, 孟英峰, 周柏年, 翟立团. 酸化返排液/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研究[J]. 科技导报, 2015,33(13): 39-45.[12]项玉芝. 酸化返出液中分离出的原油脱水时电脱水器跳闸原因及对策[J]. 油田化学, 2003, 20(4): 342-344.期刊投稿者将享受如下服务:1. 投稿前咨询服务(QQ、微信、邮箱皆可)2. 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期刊3. 24小时以内解答您的所有疑问4. 友好的在线投稿界面5. 专业的同行评审6. 知网检索7. 全网络覆盖式推广您的研究投稿请点击:/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oj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