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微波辐射强度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关于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很多人总是担心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是不是真的那么大。

一、手机辐射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手机辐射。

简单来说,手机辐射就是指手机发射出去的电磁波辐射。

这些辐射包含了非常广泛的频率范围,从可见光到无线电波再到微波都有。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手机辐射往往是指非电离辐射,也就是由手机通信产生的微波辐射。

二、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目前,关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科学界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

虽然一些研究发现,手机辐射与癌症或其它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动物实验或者是临床病例进行的,难以确定手机辐射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同时,许多其他的研究则没有发现手机辐射与癌症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一些人认为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和睡眠障碍等健康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手机本身产生的,而是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造成的视力疲劳、头痛、颈椎不适等问题引起的。

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但是可以通过调整使用手机的姿势、时间和环境等方式来减少不适。

三、如何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尽管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尚不明确,但是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我们还是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1.减少通话时间和频率当我们进行通话时,手机会不断地发射辐射。

因此,减少通话时间和通话频率是降低手机辐射的有效方式。

2.使用听筒或免提通话时使用听筒或免提可以有效减少手机辐射对大脑的影响,因为手机距离头部的距离越近,对辐射的暴露就越高。

3.注意手机信号强度当手机的信号强度较弱时,它需要更多的功率才能与基站连接,因此会产生更多的辐射。

因此,当手机信号弱时,最好不要进行通话或者将手机放在一个信号较强的地方。

非电离辐射(10MHz至300GHz)对人体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10MHz至300GHz)对人体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10MHz至300GHz)对人体的危害非电离辐射是指电磁辐射频率在10MHz至300GHz之间的辐射,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和毫米波等。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磁辐射,人们对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存在许多疑问。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皮肤的危害。

由于无线电波、微波和毫米波等非电离辐射的穿透力较强,长期接触这些辐射会导致皮肤发炎、发红、瘙痒等不适症状,甚至会引发皮肤癌等恶性肿瘤。

第二,对眼睛的危害。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微波辐射下会导致眼睛干涩、疲劳、视力下降等问题,严重的话还会引发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对大脑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接触这些辐射会导致头痛、失眠、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问题,甚至会加速衰老、诱发脑部肿瘤等。

第四,对生殖系统的危害。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无线电波、微波和毫米波等辐射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男性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女性会导致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问题。

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减少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项防护措施:第一,减少接触电磁辐射的机会。

尽量远离电磁辐射强度较大的地区,减少使用无线电设备、手机等。

第二,正确使用电磁设备。

合理使用手机、微波炉等电磁设备,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下。

增强身体免疫力。

通过适当的锻炼、均衡的饮食、规律的生活作息等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对非电离辐射的敏感度。

第四,加强环境保护。

在设计和建设通讯基站、微波炉等设备时,应加强环保措施,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随着电磁辐射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

我们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对电磁辐射的过度接触,同时加强环境管理,共同保护人体健康。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研究来揭示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具体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

射频辐射的危害和预防(三篇)

射频辐射的危害和预防(三篇)

射频辐射的危害和预防射频辐射是指在射频电磁场下生活或者工作时,人体受到的来自电磁波辐射的影响。

射频辐射的源头可以是无线电、电视、手机、微波炉、雷达等设备。

虽然射频辐射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但长期接触或者高强度的射频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射频辐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眼睛的危害:长期接触射频辐射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疲劳、干涩等症状。

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射频辐射可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3. 对生殖系统的危害:射频辐射可能会对男性的精子质量和数量造成影响,导致不育症的风险增加。

对女性而言,射频辐射可能会对卵子的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生育能力。

4. 对生物组织的热效应:高强度的射频辐射可以导致组织产生热效应,导致组织损伤和细胞变性。

5. 其他潜在的影响:射频辐射还可能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影响,但具体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然而,要想避免射频辐射对健康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射频辐射在当前的社会中无处不在,很难完全避开。

不过,还是有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采取,以减少射频辐射对身体的危害:1. 减少使用无线通信设备的时间:尽量减少使用手机、无线网络等设备的时间和频率,避免频繁地使用手机进行长时间通话或者放在身旁。

2. 使用辐射低的设备:在购买手机、电视、微波炉等设备时,尽量选择辐射低的产品。

可以查看设备的辐射安全指数来做出选择。

3. 保持适当距离:在使用手机等设备时,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直接影响。

4. 使用耳机或免提设备:在通话时,可以使用耳机或免提设备,减少手机与头部的直接接触。

5. 避免长时间在电磁辐射较高的环境中停留:尽量避免在雷达、微波炉等辐射强度较高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6. 在睡眠时尽量远离电磁辐射源:尽量避免将手机、电视等电磁辐射源放在卧室内,以减少睡眠时的辐射暴露。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许多女孩子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但是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

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

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手机中一般装有屏蔽设备,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含铝、铅等重金属的屏蔽设备防护效果较好。

但女性为了美观,往往会选择小巧的手机,这种手机的防护功能有可能不够完善,因此,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

放在裤袋会杀精据6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精子数目可减少多达30%。

有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

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 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专家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里。

有些男性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这对精子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睾丸旁边。

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

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皮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

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能有效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

四总结在高科技迅猛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的今天,人类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技术难题.当面对手机电磁辐射这个日益突出的社会焦点问题的时候,既不要因可能的危害而放弃对高科技产品的享用,也不能就此忽视不理,或者浑然不觉,不知自保,而是应从产品的研发,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给予适度的关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正确对待手机辐射的理性思维.随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电气化发展,我们所面临的将不在是单一的电磁辐射问题,而电磁辐射也不是单—源而是复合源,这都是我们目前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各方加强交流,共同努力,使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视、微波炉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而这些设备都会产生微波辐射,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了许多科学家和医学专家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微波辐射的定义与特点微波辐射是指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辐射,是电磁辐射中的一种。

与其他电磁辐射不同的是,微波辐射的特点是具有高频率、短波长、大能量、易穿透等特点。

因此,微波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也与其他电磁辐射不同。

二、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对人体视觉系统的影响微波辐射可以影响人体的视觉系统,使眼睛产生疲劳、干涩等症状,严格来说,微波辐射对人眼的长期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对视力产生一定影响。

2.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微波辐射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微波辐射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

3.对人体生殖系统的影响对于男性而言,长期接触微波辐射可能会影响精子的质量和数量,导致生育问题。

对于女性而言,则可能会造成卵子质量下降、月经不调等问题,对生育也会产生影响。

4.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微波辐射、尤其是高强度微波辐射,会导致人体神经系统产生电生理现象,如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

同时,长期接触微波辐射还可能对人体的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产生影响。

三、微波辐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人体不受微波辐射的侵害,以下是一些微波辐射防护措施:1.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尤其是手机、电视等与人体较近的设备;2.减少微波炉等辐射强度高的设备使用次数,或者使用微波炉时保持一定距离;3.在工作或生活中,尽可能使用低辐射的电子设备;4.对于需要接触高强度微波辐射的人员,如雷达制导员、微波炉锅炉维修工、医务人员等,应配备防护装备,减少微波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四、结语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微波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使用了越来越多的电器和无线设备,并且需要接受越来越多的微波辐射。

微波辐射可以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多数人认为微波辐射只在微波炉中用于加热食物,但它其实无处不在,从手机、电视、电脑、WIFI等广泛应用的设备,到无线通讯、雷达、卫星通讯等大型设备中都使用了微波辐射。

然而,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微波辐射可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因此人们有必要了解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微波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主要来自电磁辐射所带来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尤其是在高频段和高强度的情况下。

微波辐射的热效应是因为它会引起人体组织的水分子摩擦,使组织内部分子的振动不断增强,使其产生热,进而损害人体组织。

长时间且强度较高的微波辐射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白内障、耳膜破裂等症状。

然而,对人体的潜在威胁,不仅来自微波辐射的热效应,还在于其非热效应。

实验已证明,微波辐射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尤其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微波辐射偏高的环境会导致雄性精子数量减少,孕妇长时间接触微波辐射可能会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还有一些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如DNA修复和细胞凋亡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等可能会被生物体微波辐射损伤,增加自身患癌风险。

如何预防微波辐射对健康的危害由于微波辐射不可见且无法感知,我们很难界定过度使用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因此,一些预防性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降低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愈加依赖电子设备,日常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所带来的频繁微波辐射,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应该尝试限制和降低这些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

同时,对于某些可避免的场合,可以使用手机的免提模式,减少人脸或肩部遭受辐射。

合理摆放电子设备此外,正确摆放电子设备也是减少微波辐射所带来的风险的一个方法,尤其是对于手机的使用,最好将手机拿远一点,避免贴近身体,较少手机对肌肉和骨骼组织所产生的功率。

射频辐射的危害和预防

射频辐射的危害和预防

射频辐射的危害和预防射频辐射是指指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手机、微波炉、无线网络以及通信设备等。

虽然射频辐射在科技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长期接触高水平的射频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射频辐射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射频辐射的危害:1. 对健康的影响:长期接触高水平的射频辐射可能会导致头痛、失眠、疲劳等身体不适,甚至引发癌症、不育症等严重疾病。

2. 对生育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过高的射频辐射会对男性精子的数量和活力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女性的生殖系统造成影响,影响受孕能力。

3. 对儿童的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所以相对于成年人而言,他们更容易受到射频辐射的伤害。

预防射频辐射的措施:1. 使用低辐射设备:选择低辐射的手机、微波炉和无线网络设备等,尽量减少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 减少通话时间:尽量缩短手机通话时间,可以使用免提设备或者耳机来减少手机对头部的辐射。

3. 保持距离:和手机、微波炉等射频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减少接触射频辐射的时间和频率。

4. 避免将手机放在身体附近:尽量避免将手机放在兜里、胸前或腰际等身体接触的位置,尽量放在离身体较远的地方。

5. 限制儿童接触:尤其要限制儿童接触高水平的射频辐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6. 改变使用习惯:使用手机时,尽量避免在信号弱的地方使用,因为此时手机为了保持信号而会加大辐射功率。

7. 加强室内防护:射频辐射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在家中增加一些屏蔽装置,如金属网格窗帘、防辐射涂料等,来减少射频辐射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除了上述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管,对射频辐射的安全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确保人们在使用射频辐射设备时能够享受到合理的辐射保护。

总之,虽然射频辐射在现代科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过高水平的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减少长期暴露在射频辐射中的机会,采取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人体有潜在影响

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人体有潜在影响

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人体有潜在影响随着移动电话应用的日益广泛,手机是否对大脑产生损伤是当前热门话题,众说纷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脑外科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指出手机微波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损伤作用,尤其是颅骨缺失人群更易感。

这项课题被评为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

研究成果为现实生活中防护微波辐射提供了理论的参考依据,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几年的潜心研究中,刘伟国教授、扬小锋博士等采用健康成年雄性大老鼠40只,每10只为一小组,分为空白组、辐射组、去颅骨组、去颅骨辐射组四个小组。

用手术除去颅骨骨窗的大老鼠,在恢复正常行动后再行微波照射。

只见辐射组大老鼠在带孔的有机玻璃笼中接受照射,每天上午、下午各持续照射2小时,连续照射21天。

对照组大老鼠除不进行照射外,其余生活条件与辐射组相同。

在动物模拟实验研究中实发现频率为900Mhz、功率密度在0.050Mw/cm2(正常手机频率为900Mhz、功率密度在0.025Mw/cm2)持续时间12小时以上的微波辐射对离体的神经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

这种损伤随着辐射功率的加大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当研究人员把去颅骨辐射组与正常辐射组的大老鼠比较,进一步发现频率为900Mhz、功率密度在0.025Mw/cm2的微波辐射下(普通手机的工作频率和功率密度)每日4小时持续21天的微波辐射对正常大鼠的脑神经组织无明显损伤,但是相同的微波辐射对颅骨缺失的大鼠脑神经组织却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因此该研究同时也证明颅骨对于移动电话的微波辐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专家认为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颅脑损伤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颅骨缺失患者的人数不断扩大。

对于他们应以充分重视,保护他们的中枢神经受外界理化的损害。

所以做好卫生防护、正确使用移动电话,是防止微波辐射对人体危害的主要预防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利用微波技术造福人类。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与病伤,##+年第,#卷第,期 R;E<:CH;GS--EAC?@;:CHT>CH?4C:=UC.CD>,##+6V;H6,#W;6,
手机微波辐射强度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论著】
伏代刚,龙云芳,赵立强
[摘要]目的 为了加强对微波辐射的检测与管理,提高人们对微波辐射的认识,保护手机使用者的健 康。方法 对成都地区出售的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三星、()*、科健、波导、厦新、松下%种品牌, +,种机型移动电话,测定其在发射和对讲状态下距天线(或内置)、号码键盘、接话器、受话器"-. 处的 微波辐射强度,参照我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01"’,##,)进行评价。同时对"2!+#岁的手机使用者 和未使用的人群进行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睡眠情况、烟酒嗜好等)和类神经症调 查。结果 各型号手机在发射和对讲状态下均有微波漏能,其在发射和对讲状态下微波辐射强度均未 超过日平均功率密度(+#"3/-.,)及日接触$4的容许辐射平均功率密度("##"3/-.,)。但手机使用 者长期低强度接触微波可引起疲乏、情绪激动、恶心、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入睡困难、多汗、胸闷等症 状,且随着手机使用日平均时间的增加,恶心、听力减弱、入睡困难等症状的出现率显著提高;随着使用 年限的延长,记忆力下降、情绪激动、食欲减退等症状的出现率显著提高。结论 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 健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手机;微波;辐射;调查 [中图分类号]5",,6$ [文献标识码]7 [文章编号]"##!’"&,8(,##+)#,’#2+’#+
! 对象和方法 !"! 对象 观察组:根据手机用户的使用年限不同, 随机抽 取 本 地 手 机 使 用 者 !"# 人(男 $%,女 "&,年 龄 !%!#’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随机抽取本 地区未使用(或只偶尔!次)手机者&$人,与观察组在 计算机、微波炉等的使用频率和时间基本相同,且均 无接触其他有害因素(如铅、汞、苯、噪声、+ 线等),近 期内无意外事故发生,生活工作安定,作为对 照 组。 两组在年龄构成、性别比、文化程度等方面构成相似。 !"# 调查内容 使用统一调查表格,统一调查方法, 由调查人员指导,让被调查者按要求独立完成以下调 查内容:"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婚否、职业、职 务、健 康 状 况、住 处 环 境、文 化 程 度 等;# 个 人 生 活 习 惯 包括吸烟、饮酒、咖啡或茶、饮食规律性、日平均 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运动或健身、患病及服药 情 况 等;$手机使用情况 包括手机品牌及机型、每天通 话时间、每 次 通 话 持 续 时 间、手 机 使 用 年 限 等。 手 机
注:!为内置天线手机。
对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四川 成都 !"##$") 作者简介:伏 代 刚("%&"’),男,主 治 医 师,劳 动 卫 生 与 职 业 病 临床。
近年来,随着无线电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 手机市场发展迅猛。而随着使用手机人数的迅速增 多,手机的微波辐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最
"!
职业卫生与病伤3’’#年第3’卷第3期 BCDEFG<CHI44D>GJKCFG<L;G<JMGFNOG5GP;3’’#)AC<)3’QC)3
3*)’ 33)’ !*)’ 3")’ 3%)’ (")’ 3&)* !*)’ 33)* (3)* 3’)’ 3%)% 3*)’ (")% 3&)" (")’ 3")"
%)* !3)’
$)’ $)% !’)* 33)* !()3 &)" !%)’ !$)* !")’ !()* !%)" 33)" !’)% 3*)% $)3
!45 处的微波辐射强度,参照我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678!/3’’3)进行评价。 !"% 统计学方法 所有测定结果,经过整理后,用 9:4;<建立数据库,采用 =>??!!)’软件对数据进行 ’3
检验和方差分析。
# 结果 #"! 手机微波辐射强度测定结果 无论是内置或外 置天线型手机,在发射和对讲状态下,各部位均有微
!)" ")3 &)" ()3 %)’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3 %)% !’)* ")* 3)’ #)3
()" $)’ %)’ &)3 $)" %)* *)% *)% !’)* !’)% &)% $)" ()$ !’)" *)% ")" #)%
3)’ ()’ &)" ")’ &)" 3)% ()" 3)* ")% %)3 &)" *)% 3)% &)3 ")* ()’ ()3
品牌及机型需要调查者自己填写;%类神经症调查包 括疲乏、记忆力下降、情绪易激动、情绪低落、头痛、头
晕、恶心、视物模糊、听力减弱、耳鸣、入睡困难、嗜睡、
易醒、早醒、食 欲 减 退、多 汗、脱 发、胸 闷、心 慌、心 悸、
烦躁等;&其他环境因素 包括计算机、微波炉等的 使用情况,其他有害因素的接触情况,诸如铅、汞、苯、
键盘 发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B>HJMNBCHEC?@;:3CF?4>:A><G;<.>=C--;<=@:D?;?4>:C?@;:CH4>CH?4F?C:=C<=;G.@-<;3CB><C=@C?@;: (/01"’,##,)6O;I@H>A4;:>EF><C:=:;:’EF><3><>@:B>F?@DC?>=;G?4>@<D>:><CHF@?EC?@;:(F>P,CD>, A<;G>FF@;:,=@>?,FH>>A,F.;K@:DC:==<@:K@:D,>?-6)C:=QECF@’:>E<;F@F64),#6",O@-<;3CB>H>CK;--E<<>=@:
7,6"&-282,9#’*,(:,1"#235&!"##$",1",2-;
B5,"-+1"C5D)1"03) 9:;<=><?;@.A<;B>?4>.C:CD>.>:?C:=E:=><F?C:=@:D;G.@-<;3CB><C=@C?@;:,C:=?;
A<;?>-?4>CH?4;G?4>EF><;G.;I@H>A4;:>6*)"(&$,(4><C=@C?@;:@:?>:F@?J;G+,.;I@H>A4;:>F;G%I<C:=F 3><>.>CFE<>="-.G<;.C:?>::C,K>JI;C<=,<>->@B><,C:=.@-<;A4;:>@:?4>F?C?EF;G?<C:F.@?C:=?CHK,<>L
>C-4?JA>;G.;I@H>A4;:>@:?4>F?C?EF;G?<C:F.@?C:=?CHK34@H>:;?>P->>=@:D?4>4>CH?4F?C:=C<=;GCB><L CD>=C@HJ>PA;FE<>(+#"3/-.,);<=C@HJ>PA;FE<>G;<G;E<4;E<F("##"3/-.,)6*;:D?><.>PA;FE<>?;H;3 @:?>:F@?J.@-<;3CB>.@D4?-CEF>GC?@DE>,<CD>,:CEF>C,=C.CD>?;B@F@;:C:=CE=@?@;:,=@GG@-EH??;FH>>A,4JL A><4@=<;F@F,=JFA:;>C,>?-66(4>@:-@=>:->;G:CEF>C,=C.CD>?;CE=@?@;:C:==@GG@-EH??;FH>>A@:-<>CF>=F@DL :@G@-C:?HJ3@?4?4>@:-<>CF>;G?4>=C@HJEF@:D?@.>;G.;I@H>A4;:>;C:=?4>@:-@=>:->;G.>.;<J=C.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