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的连梁设计
高层建筑剪力墙中连梁的设计探讨

20 年 1 08 O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i S in e Te h oo y a c n my
No 1 . 9,te1 3 h i u h 7 t 8 e s
性 构造措施 的方 法。 关 键 词 : 梁 ; 切 破 坏 ; 曲破 坏 ; 性 连 剪 弯 延 中图分类号 : TU9 3 . 7 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7 6 2 ( 0 8 1 一 O 2 一 O 10 - 9 12 0 )9 17 l
与 剪 力 墙 相 连 的 梁 称 为 连 梁 。 连 梁 具 有 跨 度 小 , 面大 , 连梁 相 连 的墙 体刚 度 又很 大 的特 点 。 截 与 因 此 , 层 建 筑 在 水 平 力 作 用 下 , 梁 的 内 力 往 往 很 高 连 大 , 使 采 取 降 低 连 梁 内 力 的 各 种 措 施 , : 大 洞 即 如 加 口宽 度 , 梁 中 部 设 水 平 缝 隙 , 连 梁 刚 度 进 行 折 连 对 减 , 时 仍 无 法 满 足 设 计 要 求 。 而 规 范 对 此 没 有 明 有 确 规定 , 此 , 计者 有 时感 到无所 适从 。对 此 , 因 设 笔 者 进 行 了初 步 探 讨 。 1 连 肢 墙 的 连 梁 设 计 原 则 从 历 次 震 害 来 看 , 9 4年 美 国 阿 拉 斯 加 地 震 中 16 些 高, 建 筑 的 连 梁 发 生 破 坏 , 墙 肢 保 持 完 好 ; 层 而 17 9 4年 马 拉 瓜 地 震 中 , 一 次 证 明 钢 筋 混 凝 土 双 肢 再 墙 的 连 梁 屈 服 , 墙 肢 起 了 保 护 作 用 。 从 而 得 出 多 对 肢 墙的连梁要 符合“ 剪 弱弯” 设 计原则 。 强 的
:(03G101-1)P56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按框梁设计

:(03G101-1)P56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按框梁设计网友问答精选(结构之二)问:(03G101-1)P36钢筋不等截面搭接方法?答:见《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问:(03G101-1)P47拐角墙是否有无暗柱均需按此节点做法?答:规范规定一字墙10d,拐角墙带翼墙时15d.问:(03G101-1)P47剪力墙在交叉点,转角墙是否应伸入对边弯折?答:转角墙、丁字墙:水平筋均应伸入对边弯折15d。
问:(03G101-1)P47转角墙内侧筋伸入暗柱的水平长度是0.4laE还是外侧即可?答:转角墙内侧筋应伸入对边弯折15d。
问:(03G101-1)P47剪力墙水平筋在端柱时,是否只算锚固即可?答: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筋可在端柱中锚固,够锚固长度lae即可问:(03G101-1)P49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连接构造不太明白答:此问题有误,建议更正,并尽快在修编时进行修改。
应同08G101-5的P70。
问:(03G101-1)P54满足锚固长度时,是否还需要弯15d? 答:满足直锚时按右中图施工:“纵筋在端支座直锚构造”问:(03G101-1)P54下部纵筋在何处连接?答:见注:6,在箍筋加密区以外机械连接。
问:(03G101-1)墙板水平筋放在暗柱钢筋里面,是不是可放在暗柱外面端部?答:建议墙水平筋伸至暗柱纵筋的外侧。
问:(03G101-1)P55,≥1.5的锚固长度是如何得出的?答:从P34中查laE,然后乘以1.5得1.5laE的长度。
问:(03G101-1)第48页剪力墙竖向钢筋构造中只有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接头型式,而没有焊接接头型式,那么,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是否可以采用焊接接头呢?答:可以采用焊接连接。
问:(03G101-1)P61通筋小于1/6梁的做法?答:图⑤⑥的1/6的计算见图中注的公式c/(hc-50)≤1/6,>1/6时用图①或④问:(03G101-1)P66悬挑梁,上部只有两根主筋,是否弯下?答:只有两根钢筋无需弯下。
建筑结构设计:纯剪力墙住宅洞口连梁设计有哪些注意要点?

建筑结构设计:纯剪力墙住宅洞口连梁设计
有哪些注意要点?
1.人防内的厕所、水房等,由于使用要求一般要垫起来,故此处洞口要抬高增大,造成其上连梁与一般梁不同。
2.剪刀梯入口处连梁,由于休息平台板的做法一般只有20厚,比一般楼板处较薄,此处连梁应按休息平台的标高考虑。
3.跃层、楼梯间出屋面处洞口一般要抬高,其上下连梁不同。
4.首层有窗井处因窗井采光的要求可能将其上的阳台及洞口抬高,造成上、下的连梁不同。
5.其他有门槛处上下连梁不同于一般连梁。
1。
浅谈合理设计剪力墙连梁的方法

・ 2 1 5 ・
浅谈合理设计剪力墙连梁的方法
杨 林 林
( 辽 宁阜新 市建筑工程施 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中心 , 辽 宁 阜新 1 2 3 0 0 0 )
摘 要: 高层剪力墙 结构体 系的连梁是 联 系各墙肢体共 同工作的重要构件 , 高层 建筑剪力墙连 梁的设计 受很 多 因素的制约 , 连梁的 内力和剪力墙 的 多少、 每片剪力墙 的水平力大小、 连 梁的刚度 、 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等都有关 , 因此优化连 梁设计是保证剪 力墙各墙肢协 调 工作 的前提 。通过理论分析和设计 中采用过 的一 些成功 实例总结 出剪力墙连 梁合理设计几种可行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 延性 ; 跨 高比; 耗 能; 塑性铰 剪力墙连系梁主要有 两个作用 。首先是在 正常使用 状态( 重力 及风荷载作 用 ) 下满足结构使用阶段的刚度要求 。此 阶段连系梁应 有足够的刚度 , 联系各墙肢共 同工作 。 其二是在地震作用下 , 需要联 系梁 首先 屈服 , 梁上形成塑性铰 , 耗散较大 的地震 能量 , 使结构获得 较大 的塑性变形能力——延性 。连梁上述两个方 面的作用 , 要求把 连梁设计成既“ 刚” 又“ 柔” 的受力构件 , 这给设计带来较大难度 。许 多工程 电算表 明 , 因剪力墙连梁设计不尽 合理 , 剪力墙连梁抗 剪不 足是 比较普遍 的现象 , 特别是在连梁高跨 比较小时更是如此 。现在 大部 分设计都是对 此采取放任的态度 , 未对连梁做特殊处 理。 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 中,存在着大量 的剪力墙连梁 , 此 部分 的合理设计直接影 响到工程的经济技术指标 。 通过调整连系梁 双 梁 连 梁 截 面的刚度 、 配筋形式及受力 特征 , 使 整个结构体 系既保持相 当的 强度和刚度 , 又具备 充分 的延性 , 才能设计 出较好 的抗震结构形式 。 图 1 以下结合设计实践 , 提 出几种处理连梁构件的方法 。 1通 过调 节计算 系数实现连梁增加结构延性 的原则 1 . 1 连梁 刚度折减 : 连梁 由于跨高 比小 , 与之相连 的墙肢 刚度大 等原 因 , 在水平 力作用下 的内力往往很大 , 连梁屈服 时表现为两端 出现裂缝 , 刚度减弱 , 内里重 分布 。 连梁 刚度折减系数的意义就是考 虑连梁开裂后 的折算 刚度 。 实际上 只要该参数输入一个小 于 1 的数 值, 就 是允许 了连梁在 中震和 大震 作用下开裂 , 但是避 免在正常使 用状 态下连梁开裂 , 该值也不能太小 , 一般不宜小于 0 . 5 。 b - b 1 . 2抗震设 计的剪力墙 中连梁弯矩及剪 力可进行 塑性调 幅 , 以 设 缝连梁 降低其剪力设 计值 , 增加结构延性 。但在 内力计算时 已经按规定降 图2 低 了刚度 的连梁 , 其调幅范围应当限制或不再进行调幅。 当部分连 梁 降低弯矩设计值后 , 其余部分连梁和墙肢的弯矩设计值应相应提 度较大 , 可 以有效的约束联 系各墙肢 。在地震力作用下可 以分裂为 高。 两个或多个构件 , 能 承受 较大的塑性变形 , 利用梁端塑性 铰的塑性 1 . 3当连梁破坏时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 ,可考虑在大 转动及 中部连接薄弱处断裂面的来 回摩擦错动来 消耗地震能量。 达 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 , 按 独立墙肢进行 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 到极限荷载后 , 断裂 面混凝 土退出工作 , 各分梁 转化为单独 受力连 下结构 内力分析 , 墙肢应该 按两次计算所 得的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计 梁, 约束各 墙肢。( 图2 ) 算。
高层剪力墙结构连梁抗震设计

机理 、 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提 出几种抗震性 能较好 的新 型连
梁。
铰, 这些 塑性 铰可 以吸收地震 能量 , 又能继 续传递 弯矩与剪 力, 对墙肢形成的约束 弯矩使剪力墙 保持足够 的刚度和承载
力 , 肢底 部 的 塑性 铰亦 具 有 延 性 , 有 这 种 连 梁 的 剪 力墙 延 墙 具
性最好 。
1连 梁 的 工 作 及 破 坏 机 理 高层 建 筑 剪 力 墙 中 的连 梁 在 水 平 荷 载作 用 下 的破 坏 有 两
种, 即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 , 其破坏形 式如 图 1 所示 。连梁在
发 生脆 性 破 坏 ( 切破 坏 ) 丧 失 承 载 力 , 沿 墙 全 高 所 有 连 剪 时 当
定 程度 上减 弱 结 构 共 振 响 应 。本 文 主 要对 剪力 墙 连 梁 的 破 坏
2连 梁 对 剪 力 墙 的抗 震 性 能 影 响 连 梁 的 刚度 、 度 和 延 性 对 开 洞 剪 力 墙 的抗 震 性 能 有 很 强 大 的影 响 。最 理 想 的 情 况 是 连 梁 先 于墙 肢 屈 服 , 连 梁 具 有 且 足 够 的延 性 , 墙肢 底 部 出现 塑 性 铰 , 待 多个 连 梁 端 部 出 现 塑性
o o p i g b a so ih— rs h a l n h n l e c fc u l g b a o t es imi b h v o fs e rwa l.S me e it f u l e m fh g c n ies e rwa l a d t e ifu n eo o p i e ms t h es c e a i ro h a l s n s o xs —
性 剪切 破 坏 。而 在 罕 遇 地 震 下 如 果 墙 肢 首 先 发 生 破 坏 , 利 不 于 剪 力 墙结 构 体 系二 道 抗 震 防 线 的 实 现 , 不 能 保 证 贯 彻 结 也
浅述剪力墙连梁设计

浅述剪力墙连梁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连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在结构的抗震性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剪力墙连梁,简单来说,就是连接两片剪力墙的梁。
它的存在使得剪力墙结构能够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作用和风荷载。
为了更好地理解剪力墙连梁的设计,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受力特点。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连梁会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
由于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其内力分布往往比较复杂。
在设计剪力墙连梁时,有几个关键的参数需要重点考虑。
其中之一就是连梁的截面尺寸。
合理的截面尺寸能够保证连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如果连梁的截面尺寸过大,可能会导致其刚度增加,吸收过多的地震能量,从而对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反之,如果截面尺寸过小,则可能无法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
连梁的配筋也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配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需要根据连梁的受力情况进行精确计算。
一般来说,纵向钢筋主要用于承受弯矩,而箍筋则用于承受剪力。
在配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钢筋的强度、直径、间距等因素,以确保连梁在受力时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性能。
此外,连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也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以提高连梁的承载能力,但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其脆性增加。
因此,在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要求、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连梁与剪力墙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
连梁的变形会影响剪力墙的受力状态,而剪力墙的变形也会反过来影响连梁的性能。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连梁和剪力墙能够共同工作,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
为了保证剪力墙连梁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设计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交叉斜筋、对角暗撑等方式来提高连梁的抗震性能。
同时,软件分析在剪力墙连梁设计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专业的结构分析软件,可以对连梁的受力情况进行精确模拟,从而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连梁设计中的问题

用 , 产 生 的 约 束 弯 矩 和 剪 力 在 梁 的 两 端 方 此 , 在墙 肢 破 坏 前 , 只要 连 梁 不 承 担 竖 向荷 剪 弱 弯 ” 的要求 。
另一个是 连梁不屈 服 , 墙 肢 首 先 发 生 弯 曲 破坏。 在这种情 况下 , 在极 限变形损伤小 ,
建筑 物 的 抗 震 要 求 , 尽 管 这 是 延性 破 坏 , 但
却相对较小 , 剪 力 墙 结 构 在 高 层 民 用 建 筑 均 发 生 剪 切 破 坏 时 , 联 肢 剪 力 墙 的 各 墙 肢 度 会 因 混 凝 土 的 开 裂 而 降 低 。 在 外 力 作 用 中采用 , 连梁跨高 比小于2 . 5 , 有 时 甚 至 接 将 成 为 单 片 的 独 立 墙 , 这 会 极 大 地 降 低 结 下 , 连 梁 裂 缝 开 展 与 塑 性 变 形 比 风 荷 载 作
向相反且力较 大 , 可 能 会 使 梁 产 生 较 大 的 剪切变形 , 使之 出现斜裂缝 ; 同时 , 在 高 层 建筑 中, 由于 连 梁 两端 墙 肢 的不 均 匀 压缩 , 也会使连粱产生内力。 在 结 构设 计 中 , 即使 载较 大 , 它是 不太 可能 导 致 建 筑 物 的 倒 塌 。 联 肢 剪 力 墙 的 g n i s r e a s o na b l e i n c o u p l i n g b e a ms o f s h e a r w a l l s t r u c t ur e o f t h e b e a m.
Ke y W o r d s: Hi g h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l S he a r wa l l l S t r uc t u r e I De s i g n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b e a m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连梁设计中的问题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连梁设计中的问题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作为高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连梁剪力墙结构,是墙的应力传递纽带的一个重要环节之间的耦合强度、刚度、延性等特性均会对剪力墙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将针对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连梁的合理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连梁设计1 连梁在剪力墙结构中的作用剪力墙中的连梁通常梁高较大,跨度却相对较小,剪力墙结构在高层民用建筑中采用,连梁跨高比小于2.5,有时甚至接近1。
这种连梁的受力性能不同于垂直荷载下的深梁,在水平荷载下其与墙肢相互作用,产生的约束弯矩和剪力在梁的两端方向相反且力较大,可能会使梁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使之出现斜裂缝;同时,在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也会使连梁产生内力。
在结构设计中,即使采取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剪力墙洞口宽度增加;对局部内力过大的连梁进行调整;在内力和位移计算梁的刚度降低,降低连梁措施的内在力量,是使梁的截面设计依据与相关的要求非常困难。
较理想的剪力墙极限状态应是:第一次出现在某层连梁两端出现塑性铰,然后逐渐扩展,直到连梁两端壁底前塑性,塑性铰的出现,而其他部分的壁保持弹性,这样对最大限度地发挥结构抗震能力作用明显因此,在设计的剪力墙结构中,增加连梁的延展性是关键,应使其在理想的机构中满足需要,同时,有效增加墙肢底部的承载能力,并对该处的混凝土截面进行足够的约束。
2 高层建筑联肢剪力墙的破坏机理在水平剪力墙高层建筑的耦合作用下,会产生两种破坏模式,即脆性破坏(也被称为剪切破坏)和延性破坏(也称为弯曲破坏)。
常见的联肢剪力墙脆性破坏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脆性破坏发生于墙肢。
墙肢由于抗剪的能力不够而发生剪切破坏,导致快速的抗剪承载力的损失,甚至导致结构的突然崩溃,这是设计时必须要加以避免的。
另一方面,即使连梁剪切破坏。
连梁发生剪切破坏会使连梁丧失对联肢剪力墙各墙肢的约束作用,在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联肢剪力墙的各墙肢将成为单片的独立墙,这会极大地降低结构的侧向刚度,使墙肢弯矩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剪力墙结构的连梁设计
[摘要]探讨了在实际设计应用中剪力墙连梁的计算模型该如何合理选取,连梁超筋后应如何用合适的方式处理等设计思路。
[关键词]连梁计算模型超筋处理
中图分类号:[f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3-0149-01
0.引言
近年来,剪力墙结构在钢筋混凝土多高层建筑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做好剪力墙结构设计,已经成为结构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连梁作为剪力墙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构件,更应在结构设计中重点关注。
1.连梁计算模型的合理选取
目前连梁计算模型主要分为墙元(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模拟和梁元(即杆元,两节点间布梁形成的梁)模拟两种。
墙元模拟时连梁实际是墙的一部分,连梁四角与墙肢协调,连梁的抗弯刚度计算值要大于梁元的计算结果。
适合于跨高比小于5的强连梁的计算。
采用此种计算模型,结构抗侧刚度计算值较大,结构侧向位移计算值较小。
一般情况下,连梁超筋较多,剪力墙的计算数值较小(多为构造)。
梁元模拟时连梁两端与墙肢变形协调,其抗弯刚度计算值要小于墙元的计算结果。
适合于跨高比不小于5的弱连梁的计算。
采用此种计算模型,结构抗侧刚度计算值较小,结构侧向位移计算值较大。
一般情况下,连梁超筋较少,剪力墙的计算数值较大。
通常情况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相对较少,建议采用强连梁(高度大于400mm且跨高比小于5)连接的结构形式以保证墙体部分的足够刚度,且相对容易控制侧向位移比限值;对于纯剪结构,由于墙体数量众多,刚度足够大,位移比足够小,建议大量采用弱连梁(高度不大于500mm且高跨比不小于5)连接的结构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整个结构的四周窗洞,所有连梁顶可只布置到楼层标高处,其上窗台部分用填充砌体封堵即可。
这种对连梁的规则化处理,既可简化结构设计,又可节约成本造价。
2.连梁超筋的处理方法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连梁超筋是一种常见现象。
规范有明确处理措施:1.减小连梁截面高度或采取其他减小连梁刚度的措施。
2.对抗震设计剪力墙中连梁的弯矩,剪力进行塑性调幅。
3.连梁铰接处理,即当连梁破坏时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按独立墙肢的计算简图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通常为减少结构计算工作量将连梁按两端铰接梁计算)。
下面对以上几种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逐一分析以供合理选择。
连梁铰接处理后,在大震下会破坏退出工作,使与其相连的独立墙肢成为剪力墙的二道防线,这种处理方法使该墙肢的内力及配筋加大,安全性可以保证,但经济性和实际操作性不甚理想,不建议使用。
连梁塑性调幅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内力计算前就将连梁的刚
度进行折减;二是在内力计算后,将连梁弯矩和剪力组合值乘以折减系数。
两种方法的效果都是减小连梁内力和配筋。
连梁调幅后的弯矩,剪力设计值不应低于使用状况下的值,也不宜低于比设防烈度第一度的地震作用组合所得的弯矩,剪力设计值,以防止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或较小的地震作用下在连梁上出现裂缝。
因此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可掌握调幅后的弯矩不小于调幅前按刚度不折减计算的弯矩(完全弹性)的80%(6~7度)和50%(8~9度),并不小于风荷载作用下的连梁弯矩。
应注意本调整降低了连梁的计算内力,相应也会加大剪力墙的地震效应设计值。
另外本方法考虑连梁端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对跨高比比较大的连梁效果比较好。
减小连梁截面高度(减小构件刚度)是常见的非常有效的连梁超筋处理方法,但同塑性调幅一样,也应注意调整后剪力墙地震效应设计值的加大。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只是单一的调小连梁截面高度,计算内力虽然减小,其截面抗剪能力也在下降,容易陷入持续超筋的死循环。
以下是几种实用的连梁超筋处理方法:
1.寻求连梁“剪力铰”(即寻求与连梁梁端最大抗剪承载力相匹配的最大梁端弯矩,形成以梁端抗剪承载力控制的塑性铰)。
根据规范的几种处理方法可见,当连梁铰接后,剪力墙的配筋会增大,合理利用连梁梁端塑性铰(可以承担相应弯矩)的工程特性,适当考虑连梁刚度并减小剪力墙配筋,减小结构设计的工作量,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1.通过改变连梁计算截面高度,寻求实际截面连
梁的最大抗剪承载力所对应的截面弯矩设计值,及与之相对应的剪力墙内力和配筋。
注意:其中对连梁截面高度的减小,是一种计算手段,只是为了寻求与连梁最大抗剪承载力相对应的抗弯承载力数值的过程,连梁的实际截面高度并没有减小。
2.减小连梁高度后,此连梁的计算结果仍可能超筋,但当其计算剪力v2已不大于实际截面的最大受剪承载力[v1]时,已满足规范要求,计算结束。
接下来,连梁取第一次计算截面高度,但按v2及相对应得弯矩m2计算其纵筋,连梁箍筋则根据实际连梁截面的最大抗剪承载力确定,此处理满足构件强剪弱弯的设计要求;剪力墙则进行包络设计,配筋取第一,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所得结果的较大值。
至此,设计结束。
但须注意本调整中的连梁不应作为其他主梁或次梁的支撑梁。
本方法尽可能充分利用了连梁的有效截面和刚度吸收地震能量并耗能,合理确定墙肢内力及配筋,达到既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又节约投资的目的。
在确无其他手段加大结构的侧向刚度,以满足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角要求时可以使用。
2.配置斜向交叉钢筋。
在实际工程中,超筋现象大多数发生在跨高比小于2.5的强连梁上,对此,通常在进行内力分析时,采用较大幅度地折减连梁的刚度以降低连梁的作用剪力。
近年来对小跨高比连梁的抗震受剪性能试验表明,较大幅度折减刚度将导致地震作用下连梁过早屈服,延性需求增大,且仍不能避免发生延性不足的剪切破坏。
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小跨高比连梁的配筋方式,可在不降低或有限降低连梁相对作用剪力的条件下提高连梁的
延性。
新版《砼规》增加了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时,除普通箍筋外可另配置斜向交叉钢筋的两种方法。
这对解决连梁超筋问题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交叉斜筋配筋方式,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250mm时,应推荐使用。
3.加大超筋连梁跨高比。
对于跨高比小于2.5的超筋连梁,可采取在不改变连梁截面高度的前提下,加大洞口跨度,使此连梁跨高比大于2.5(洞口扩大后无使用功能部分用填充砌体封堵),重新计算后解决超筋的处理方式。
此种方法要注意连梁刚度削弱后对整体参数及其它位置构件的不利影响,不能顾此失彼。
4.设置双连梁。
双连梁是指在连梁中部以水平缝隔开的上下两根连梁,使一根高连梁变成大跨高比的两根连梁,其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变为弯曲破坏,从而解决超筋问题。
之前由于其在计算假定,截面选取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难以实际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设计软件目前已可准确模拟双连梁的受力形态,在此前提下,此方法亦可逐步推广使用。
但此方法难以确保大震下连梁的强剪弱弯,易造成大震下结构及构件的各个击破,难以实现大震不倒这个抗震基本设计要求,因此不建议在强震区使用。
3.总结
综上所述,剪力墙连梁设计中,应注重连梁与墙肢的协调性,灵活运用强剪弱弯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3]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朱炳寅编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