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可行性研究报告-

石墨烯可行性研究报告-石墨烯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近年来,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引起了全球各界的极大关注。
其独特的结构和出色的性能,使得石墨烯在许多领域都具备广阔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从石墨烯的制备与性质、应用领域以及产业化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评估石墨烯的可行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石墨烯的制备与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蜂窝状结构,具有高度的导电性、高强度和优异的热稳定性。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主要通过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等方法实现。
石墨烯具备优异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使得其在电子器件、纳米传感器以及能源存储等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我们探讨石墨烯的应用领域。
石墨烯作为一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制备中。
由于石墨烯具备高度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因此可以被用于制备柔性显示器、透明导电薄膜等器件。
此外,石墨烯还被应用于纳米传感器的制备中,可以用于检测环境污染物、生物标记物等。
在能源存储领域,石墨烯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能源存储器件的制备,提高其性能。
除此之外,石墨烯还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使得其在复合材料、涂料以及防腐蚀材料等领域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
最后,我们对石墨烯的产业化实施进行评估。
虽然石墨烯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产业化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石墨烯的制备成本相对较高,制备工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产业化的可行性。
其次,石墨烯在大规模生产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如难以获得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材料。
此外,石墨烯的应用标准和监管仍不完善,需要建立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为了推动石墨烯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加大研发投入和合作力度,以提高石墨烯的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总之,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备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石墨烯的制备与性质、应用领域以及产业化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揭示了石墨烯的可行性。
石墨烯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石墨烯材料的性质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石墨烯材料作为新型纳米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石墨烯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石墨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三个方面着眼,介绍石墨烯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一、石墨烯的结构石墨烯材料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碳原子单层构成。
这些碳原子排列成六边形晶格,形成一个平面的结构,可以看作是石墨单层。
因此,石墨烯材料也可以被称为石墨单晶片。
石墨烯材料的晶格结构非常特殊,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光电性能。
同时,在石墨烯材料的晶格中,每个碳原子都与它周围的三个碳原子形成“三角形”结构,也称为“sp2杂化”。
二、石墨烯的性质1.力学性质石墨烯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也具有弹性和柔韧性。
石墨烯单层的强度比钢还要高200倍,而且非常轻,密度只有钢的1/6。
这使得石墨烯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电学性质石墨烯材料具有很高的导电率和电子迁移率,是目前已知的导电材料中最好的之一。
石墨烯材料的电子运动速度可达到约1/300光速,这就使得其可以在电子器件中应用。
同时,石墨烯材料的电子迁移率非常高,可以达到15,000cm²/V·s,远高于硅材料。
3.热学性质石墨烯材料具有很高的热导率,是目前已知的热导率最高的固体之一。
石墨烯材料的热导率达到了5300W/(mK),也就是说,我们的石墨烯材料可以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始终保持稳定的性能,而不会因温度过高而熔化变形。
三、石墨烯的应用1.电子材料领域作为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在电子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石墨烯材料的高导电性和高迁移率使其成为极佳的导电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和晶体管等器件。
其次,石墨烯材料的高透明度和柔韧性,可以用于制造柔性显示器等设备。
此外,在太阳能材料领域,石墨烯材料的高光电转换效率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能源材料领域石墨烯材料在能源材料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石墨烯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科学家首次成功制备以来,就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特性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由于其出色的导电性、超高的热导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潜在的大规模应用前景,石墨烯在众多领域如能源、电子、生物医学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然而,石墨烯的制备技术仍然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稳定、可规模化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成为了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石墨烯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优缺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详细分析和讨论,为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文章将首先介绍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然后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还原法、碳化硅外延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
文章还将探讨石墨烯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石墨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石墨烯制备方法概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众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可以大致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物理法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SiC外延生长法和取向附生法等。
机械剥离法是最早用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使用胶带对石墨进行层层剥离,得到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质量较高,但产率极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SiC外延生长法是在高温和超真空环境下,通过加热SiC单晶使其表面分解出碳原子,进而在单晶表面生长出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面积大,质量好,但设备成本高昂,且制备过程复杂。
取向附生法是利用生长基质原子结构“种”出石墨烯,首先让碳原子在1150℃下渗入钌,然后冷却,使碳原子以单层形式从钌表面析出,形成悬浮的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层数可控,但同样面临制备成本较高的问题。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发展应用概述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发展应用概述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形成的二维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科学家首次成功制备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潮。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应用。
我们将介绍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为后续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探讨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重点阐述石墨烯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还原法等,并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石墨烯在能源、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们将对石墨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二、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目前,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氧化还原法、碳化硅外延生长法以及液相剥离法等。
机械剥离法:这是最早用于制备石墨烯的方法,由英国科学家Geim和Novoselov在2004年首次报道。
他们使用胶带反复剥离石墨片,最终得到了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产量极低,且无法控制石墨烯的尺寸和形状,因此只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CVD法是目前工业上大规模制备石墨烯最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高温下含碳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分解生成石墨烯。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且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石墨烯的商业化生产。
氧化还原法:这种方法首先通过化学方法将石墨氧化成石墨氧化物,然后通过还原反应将石墨氧化物还原成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往往含有较多的缺陷和杂质,但其制备过程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因此也被广泛用于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
碳化硅外延生长法:这种方法通过在高温和超真空环境下加热碳化硅单晶,使硅原子从碳化硅表面升华,剩余的碳原子重组形成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质量高,但设备成本高,制备过程复杂,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一层厚的二维结构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导热性、超高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特性,因而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为了实现石墨烯的工业化应用,需要针对其性质进行各种功能化修饰。
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以石墨烯为原材料的功能化修饰技术和应用。
一、石墨烯的制备技术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可以分为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还原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和氧化石墨烯还原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机械剥离法是将石墨材料通过力学剥离的方式制备石墨烯。
这种方法成本低廉,制备出的石墨烯品质较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即杂质杂质多,生产成本高。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利用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在高温的条件下将碳源分子分解产生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质量较好,生产效率也比较高,但是都要在特定高温高压及真空的条件下进行,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二、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技术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主要是指针对石墨烯表面进行不同的化学修饰,以改变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功能化、掺杂等多种方法。
1. 氧化石墨烯:将石墨烯表面的碳与氧作用结合,形成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的氧化可以在其表面形成和羟基、羧基、酮基等官能团,可以提高石墨烯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响应性,也降低了其电导率。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简单,但是对于石墨烯的电导性能和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2. 还原石墨烯:将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可以恢复石墨烯的电学性质。
还原石墨烯还可以在石墨烯表面引入被还原的杂原子,进而实现对石墨烯各种性质的修饰。
3. 功能化石墨烯:通过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和分子可以实现石墨烯的功能化。
功能化的目的是在石墨烯的表表面引入各种化学结构,改变石墨烯的性质,如增强机械性能、改变热学性质等。
常用官能团有COOH、OH、NH2等。
4. 掺杂石墨烯:通过引入异型原子或者化合物到石墨烯中实现对石墨烯的掺杂修饰,进而改变其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等。
《2024年石墨烯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范文

《石墨烯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材料的应用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纳米材料中,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其超高的电导率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已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二、石墨烯的制备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还原法等。
1. 机械剥离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力将石墨薄片剥离成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此法虽然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但生产效率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2. 化学气相沉积法:此法通过在高温条件下使气体中的碳原子在基底上沉积形成石墨烯。
此法可以制备大面积的石墨烯,但制备过程需要高温和特定的气体环境。
3. 氧化还原法:此法首先通过强酸等化学试剂将天然石墨氧化,形成氧化石墨(GO),然后通过还原GO得到石墨烯。
此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三、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储能器件,而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使其成为超级电容器的理想材料。
1. 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质:石墨烯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这使其在电化学反应中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电容器的电容量。
2.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由于石墨烯的优异性能,其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在电极中,石墨烯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电荷传输通道,还可以通过其大比表面积提供更多的电荷存储空间。
此外,石墨烯的优异导电性可以降低电极的内阻,从而提高电容器的充放电速率。
四、结论随着科技的发展,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未来,随着对石墨烯性能的深入研究以及制备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到石墨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成本、环境影响等,以期在未来的研究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2024年石墨烯报告研究

2024年石墨烯报告研究•石墨烯概述与基本特性•2024年石墨烯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石墨烯在能源领域应用研究进展•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中应用前景探讨目•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增强作用研究•挑战、机遇与政策建议录石墨烯概述与基本特01性石墨烯定义及结构石墨烯定义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二维材料,具有蜂窝状晶格结构。
结构特点石墨烯的每个碳原子通过σ键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连接,形成稳定的六边形结构;剩余的π电子形成离域大π键,赋予石墨烯优异的电学和热学性能。
电学性能石墨烯具有零带隙半导体特性,载流子迁移率高,电导率高。
热学性能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热导率,优于大多数已知材料。
力学性能石墨烯的强度极高,是已知材料中强度最高的之一。
化学稳定性石墨烯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但在特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基本物理和化学特性利用胶带反复剥离石墨片层,得到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机械剥离法在高温下,利用含碳气体在金属基底上分解生成石墨烯。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通过化学方法将石墨氧化成氧化石墨,再还原成石墨烯。
氧化还原法利用溶剂与石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石墨剥离成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液相剥离法制备方法简介石墨烯可用于制造高速、高灵敏度的电子器件,如晶体管、传感器等。
电子器件能源存储与转换复合材料生物医学石墨烯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器件,以及燃料电池等能源转换器件。
石墨烯可与其他材料复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能。
石墨烯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生物成像、药物输送、组织工程等。
应用领域概览2024年石墨烯市场02现状及趋势分析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市场规模根据研究数据,2024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美元,并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增长趋势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拓展,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石墨烯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以上。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烯生产国,中国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规模。
石墨烯研究总结报告(一)

石墨烯研究总结报告(一)引言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电子、光学和力学性能,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石墨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石墨烯的应用开发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正文:一、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 机械剥离法2. 化学气相沉积法3. 液相剥离法4. 氧化石墨烯还原法5. 其他新型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二、石墨烯的物理性质研究1. 石墨烯的带电输运性质2. 石墨烯的光学特性3. 石墨烯的力学性能4. 石墨烯的热导率研究5. 石墨烯的磁性研究三、石墨烯的化学功能化1. 石墨烯的表面修饰\ta. 按照种类分类\tb. 按照表面修饰方法分类2.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ta. 石墨烯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tb. 石墨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tc. 石墨烯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四、石墨烯的生物应用研究1. 石墨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ta. 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研究\tb. 石墨烯在DNA传感器中的应用\tc. 石墨烯在蛋白质传感器中的应用2. 石墨烯在药物传输和治疗中的应用\ta. 载药石墨烯的制备方法\tb. 石墨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tc. 石墨烯在抗菌治疗中的应用五、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展望1. 石墨烯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前景2. 石墨烯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3. 石墨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4. 石墨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5. 石墨烯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总结:通过对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研究、化学功能化以及生物应用研究的详细梳理,我们可以看出石墨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虽然石墨烯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石墨烯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未来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姓名:学号: 20150700 密封线报告题目: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一、书目信息:二、评分标准姓名:学号: 20150700 密封线姓名:学号: 20150700 密封线2. 报告结构合理,表述清晰20分3. 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概述正确、新(查阅5篇以上的文献) 20分4. 石墨烯的应用研究进展概述(文献)全、新(查阅5篇以上的文献) 20分5. 心得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真实,无抄袭与剽窃现象 20分三、教师评语请根据写作内容给定成绩,填入“成绩”部分。
密封线注1:本页由报告题目、书目信息有学生填写,其余由教师填写。
提交试卷时含本页。
学生从第二页开始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阅卷教师评语”部分请教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可用电子版。
无“评语”视为不合规范。
注3:不符合规范试卷需修改规范后提交。
摘要碳是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主要元素。
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典型的单质碳,也是最早为人们所熟知的两种碳的三维晶体结构,属于天然矿石。
除石墨和金刚石外,碳材料还包括活性炭、碳黑、煤炭和碳纤维等非晶形式。
煤是重要的燃料。
碳纤维在复合材料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20 世纪80 年代,纳米材料与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纳米碳材料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进入历史的舞台。
1985 年,由60 个碳原子构成的“足球”分子:C60被三位英美科学家发现。
随后,C70、C86等大分子相继出现,为碳家族添加了一大类新成员:富勒烯。
富勒烯是碳的零维晶体结构,它们的出现开启了富勒烯化学新篇章。
三位发现者于1996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991 年,由石墨层片卷曲而成的一维管状纳米结构:碳纳米管被发现。
如今,碳纳米管已经成为一维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
发现者饭岛澄男于2008年获卡弗里纳米科学奖。
2004 年,一位新成员:石墨烯,出现在碳材料的“家谱”中。
石墨烯的发现者,两位英国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于2010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键词:碳材料复合材料晶体结构1 石墨烯的结构石墨烯是sp2杂化碳原子形成的厚度仅为单层原子的排列成蜂窝状六角平面晶体。
在单层石墨烯中,碳碳键长为0.142nm,厚度只有0.334nm。
石墨烯是构成下列碳同素异型体的基本单元:例如:石密封线墨,碳纳米管和富勒烯。
石墨烯被认为是平面多环芳香烃原子晶体。
2 石墨烯的制备2.1 物理法制备石墨烯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价的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这些方法原料易得, 操作相对简单,合成的石墨烯的纯度高、缺陷较少。
2.1.1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或微机械剥离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较大的晶体上剥离下来。
Novoselovt 等[1]于2004年用一种极为简单的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地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上剥离并观测到单层石墨烯,验证了单层石墨烯的独立存在。
具体工艺如下:首先利用氧等离子在1 mm厚的高定向热密封线解石墨表面进行离子刻蚀,当在表面刻蚀出宽20 μm—2 mm、深5 μm的微槽后,用光刻胶将其粘到玻璃衬底上,再用透明胶带反复撕揭,然后将多余的高定向热解石墨去除并将粘有微片的玻璃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进行超声,最后将单晶硅片放入丙酮溶剂中,利用范德华力或毛细管力将单层石墨烯“捞出”。
2.1.2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长Peter W.Sutter 等[2]使用稀有金属钌作为生长基质,利用基质的原子结构“种”出了石墨烯。
首先在 1150 °C下让C原子渗入钌中,然后冷却至850 °C,之前吸收的大量碳原子就会浮到钌表面,在整个基质表面形成镜片形状的单层碳原子“孤岛”,“孤岛”逐渐长大,最终长成一层完整的石墨烯。
第一层覆盖率达80 %后,第二层开始生长,底层的石墨烯与基质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第二层密封线形成后就前一层与基质几乎完全分离,只剩下弱电耦合,这样制得了单层石墨烯薄片。
但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石墨烯薄片往往厚度不均匀,且石墨烯和基质之间的黏合会影响制得的石墨烯薄片的特性。
2.1.3 液相和气相直接剥离法液相和气相直接剥离法指的是直接把石墨或膨胀石墨(EG)(一般通过快速升温至1000 °C以上把表面含氧基团除去来获取)加在某种有机溶剂或水中,借助超声波、加热或气流的作用制备一定浓度的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溶液。
Coleman 等[3]参照液相剥离碳纳米管的方式将石墨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 中,超声1h 后单层石墨烯的产率为1%,而长时间的超声(462 h)可使石墨烯浓度高达 1.2 mg/mL。
研究表明,当溶剂与石墨烯的表面能相匹配时,溶剂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平衡剥离石墨烯所需的能量,能够较好地剥离石墨烯的溶剂表密封线面张力范围为40~50mJ/m2。
利用气流的冲击作用能够提高剥离石墨片层的效率。
Janowska 等[4]以膨胀石墨为原料,微波辐照下发现以氨水做溶剂能提高石墨烯的总产率(8%)。
深入研究证实高温下溶剂分解产生的氨气能渗入石墨片层中,当气压超过一定数值至足以克服石墨片层间的范德华力时就能使石墨剥离。
2.2 化学法制备石墨烯目前实验室用石墨烯主要通过化学方法来制备,该法最早以苯环或其它芳香体系为核,通过多步偶联反应使苯环或大芳香环上6个C均被取代,循环往复,使芳香体系变大,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结构的石墨烯。
在此基础上人们不断加以改进,使得氧化石墨还原法成为最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合成石墨烯及其材料的方法。
2.2.1 化学气相沉积法密封线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原理是将一种或多种气态物质导入到一个反应腔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材料沉积在衬底表面。
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大规模工业化制备半导体薄膜材料的技术。
2.2.2外延生长法Clarie Berger等利用此种方法制备出单层[5]和多层[6]石墨烯薄片并研究了其性能。
通过加热,在单晶6H-SiC的Si-terminated (00001)面上脱除Si蚀刻后的样品在制取石墨烯。
将表面经过氧化或H2高真空下(UHV; base pressure 1.32×10-8Pa)通过电子轰击加热到1000 °C以除掉表面的氧化物(多次去除氧化物以改善表面质量),用俄歇电子能谱确定氧化物被完全去除后,升温至1250-1450 °C,恒温1-20 min。
在Si表面的石墨薄片生长缓慢并且在达到高温后很快终止生长,而在C表面的石墨薄片并不受限,其厚度可达5到100层。
形成的石墨烯密封线薄片厚度由加热温度决定。
2.2.3 氧化石墨还原法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是将石墨片分散在强氧化性混合酸中,例如浓硝酸和浓硫酸,然后加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强等氧化剂氧化得到氧化石墨(GO)水溶胶,再经过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 最后通过还原得到石墨烯。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3 石墨烯的性能及应用石墨烯的应用范围广阔。
根据石墨烯超薄,强度超大的特性,石墨烯可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比如超轻防弹衣,超薄超轻型飞机材料等。
根据其优异的导电性,使它在微电子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有可能会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碳元素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可以使未来的计算机获得更高的速密封线度。
另外石墨烯材料还是一种优良的改性剂,在新能源领域如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方面,由于其高传导性、高比表面积,可适用于作为电极材料助剂。
3.1超级计算机科学家发现,石墨烯还是目前已知导电性能最出色的材料。
石墨烯的这种特性尤其适合于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是现代电子工业的领头羊,一些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由于工程师们正在设法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填充在信号中,它们被要求使用越来越高的频率,然而手机的工作频率越高,热量也越高,于是,高频的提升便受到很大的限制。
由于石墨烯的出现,高频提升的发展前景似乎变得无限广阔了。
这使它在微电子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研究人员甚至将石墨烯看作是硅的替代品,能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
密封线3.2太阳能电池2010年,清华大学的Xinming Li和Hongwei Zhu 等人首次将石墨烯覆盖在传统的单晶硅材料上,研究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性能。
这样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电池模型,经过优化提升后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10%以上。
石墨烯-硅模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石墨烯与其他半导体材料的结构。
这种可以将石墨烯与传统材料结合的模型,为石墨烯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3光子传感器石墨烯还可以以光子传感器的面貌出现在更大的市场上,这种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光纤中携带的信息的,这个角色一直由硅担当,但硅的时代似乎就要结束。
2012年10月,IBM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披露了他们研制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接下来人们要期待的就是基于石墨烯的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屏密封线了。
因为石墨烯是透明的,用它制造的电板比其他材料具有更优良的透光性。
3.4基因测序由于导电的石墨烯的厚度小于DNA链中相邻碱基之间的距离以及DNA四种碱基之间存在电子指纹,因此,石墨烯有望实现直接的,快速的,低成本的基因电子测序技术。
3.5减少噪音美国IBM 宣布,通过重叠2层相当于石墨单原子层的“石墨烯(Graphene)”,试制成功了新型晶体管,同时发现可大幅降低纳米元件特有的1/f。
石墨烯,试制成功了相同的晶体管,不过与预计的相反,发现能够大幅控制噪音。
通过在二层石墨烯之间生成的强电子结合,从而控制噪音。
3.6隧穿势垒量子隧穿效应是一种衰减波耦合效应,其量子行密封线为遵守薛定谔波动方程,应用于电子冷发射、量子计算、半导体物理学、超导体物理学等领域。
传统势垒材料采用氧化铝、氧化镁等材料,由于其厚度不均、容易出现孔隙和电荷陷阱,通常具有较高的能耗和发热量,影响到了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甚至引起灾难性失败。
基于石墨烯在导电、导热和结构方面的优势,美国海军研究试验室(NRL)将其作为量子隧穿势垒材料的首选。
未来得石墨烯势垒将有可能在隧穿晶体管、非挥发性磁性记忆体和可编程逻辑电路中率先得以应用。
4.石墨烯的分析表征技术4.1透射电镜在石墨烯中的应用透射电镜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组织形貌与晶体结构的同位分析。
当中间镜物平面与物镜像平面重合时,进行的是成像操作,得到的是物体的表密封线面形貌图;当中间镜的物平面与物镜背焦面重合时,进行的是衍射操作,得到的是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电子衍射花样。
在电子衍射中,单晶得到的衍射花样为一系列规则排列的衍射斑点,多晶的衍射花样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非晶的衍射花样为一个漫散斑点[7](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