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及行为变化

3、引进新的消费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在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消费观与消费行为的
同时,在一部分消费者中也开始引进西方盛行的信贷消 费行为。追求超前消费、享受消费的消费观念。这种消 费行为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超前需求,另一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改
消费逐步转化、由“趋同式”消费向“个性化”消费、 “单一性”消费向“多元化”消费转变的特点。
2、由传统购物到网络购物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 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十几年前,人们 服装主要以“灰白”、“军绿”为格调,样式陈旧。而
且买衣服也要凭票供应。如今,居民穿着各式各样、五
改革开放以来 居民消费水平、结构、行为的变化
天道酬勤网络旗舰店
一、居民的消费水平变化
二、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
三、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经历了数次变迁,
消费需求、结构以及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
居民消费经历了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性 和享受性消费转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消 费变化带给市场的冲击和对我们每个消费者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影响
一、居民的消费水平变化
二、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 三、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化
三、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化
1、消费行为变化的特点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居民的消 费行为在这段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消费层次的攀升, 消费内容的细化,使得居民消费观念的个性化、多元化特
从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居民家庭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人们的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温饱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
首先是“衣食住行”中的消费位次发生了明显变化:“食”的消费位次开始让位于“衣住行”。
衣——买新衣不仅在春节“我们小时候非常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家里才会给做身新衣服,平时穿的基本上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有的还补丁摞补丁。
”这句话来自于一名70后。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中国大地上几乎是统一的三种颜色:灰色,绿色,蓝色,人们大多穿着灰色的土布和卡其布做的工作服和其它衣服,样式也就是干部们四个兜的中山装和没胸口那两兜的怪模怪样的衣服,其它的就绿色的军装了,那时的人们以能穿上军装和背军挎包为荣。
80年代,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深入,人们穿衣逐渐开明化,不再局限于单一呆板的颜色以及款式样式,而是根据自身喜好安排自己的穿着打扮,整个城市飘扬着五颜六色的色彩。
90年代,人们穿衣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个性的宣扬,情绪的宣泄,穿衣打扮讲究个性和多变,很难再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
服装的多样化完整的反映出人们心理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现在的个性追求,遍布大街琳琅满目的时装店从最直观的角度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穿衣上所发生的变化。
食——吃不只为填饱肚子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短缺,实行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
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
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现在,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而吃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更多的时候,人们在吃的方面不是在填肚子,而是在品尝味道,享受生活!住——住得越来越舒心“居者有其屋”是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梦想。
改革三十年变化作文

改革三十年变化作文中国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推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取得了空前的跃进,这一次改革和发展的浪潮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改变,让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改革开放使经济得到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228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3.6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增长了五十多倍。
改革开放使中国从经济落后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次,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改革开放带来的改革政策使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得以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期间,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体制改革,改善了体制,进步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再次,改革开放改善了人民生活。
30年来,改革开放改善了社会经济环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
中国城乡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中国人民更有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改变。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成为瞩目的全球参与者,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力。
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其中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改变。
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前无古人的发展进程,也标志着新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断完善,中国正走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此时此刻,我们应当做好积极准备,为改革开放更大胆更大胆地去创新,为更高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走向新的历史高峰。
改革开放30年征文:从衣食变化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年征文:从衣食变化看改革开放收集我是和改革开放政策一起落地,一起成长,一起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的人。
我的人生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
试看今朝,回首往昔,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单从衣食两方面便可见一斑。
先说吃的吧,依稀记得,在四五岁的时候,当时最大的满足莫过于每天吃上一顿米饭团或喝上一碗米汤稀饭了。
因为那时还没有改良水稻,庄稼收成不好,所以老百姓心里面总有个“打米碗”,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在米饭里加包谷、洋芋、红芍等杂粮。
在我家六姊妹中,我是最小的个,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所以便得到了母亲这样的优待。
那时,要是逢赶场天爸妈割一两斤肉打个“牙祭”,我们不知有多高兴,其实母亲的厨艺并不怎么样,但是总觉得那是天底下最美的食品了。
一年之中最令我们期盼的便是腊月和正月,因为年猪一杀,不但可以玩一玩“猪尿包”,而且天天有肉吃了,能不高兴吗?所以,总是幻想着,要是一年天天都是过年,月月都是腊月和正月,那该多好啊!再说穿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对我们孩子来说,就是“一件衣服往往老大穿小了老二接着穿,老二穿小了老三接着穿”,这用在我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家三弟兄,我是老三,记得有一件棉衣,那是我大哥去学医时弄来的军棉衣,他穿了二哥接着穿,等到了我穿的时候,袖口已经破了,扣子也面目全非。
可就是这件棉衣,伴我渡过了好几个严冬。
另外,当时最流行的就是打补丁了,特别是裤子,因为它最容易被磨破了,最容易破的地方是屁股坐的裤裆处和膝盖处,补裤子的靓丽风景线便在这儿。
大人们把磨破的地方用缝纫机密密麻麻地扎成各种形状,有方形的,有正圆形的,有椭圆形的。
看上去挺有意思的,所以这也成了我的倾慕,总希望自己的裤子早点破,甚至还没破就吵着我姐帮我扎,穿上扎了“花”的裤子,总觉得要神气几分。
看一看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小日子过得自然是有滋有味,吃白生生的米饭、称几斤肉已不是过年才有的事。
小学议论文作文:改革开放年生活水平的变化转载3

改革开放30年--生活水平的变化(转载)
如今改革开放已30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分别提高了衣。
食。
住。
行四个方面。
我来给大家讲一下。
先说:衣。
30年前人们做衣服用手工制做的棉布,摸上去非常。
以及。
特别的粗慥。
现在人们富裕了都用机制布。
如:毛料。
尼龙。
混纺……摸上去手感一级的好。
接下来说;食。
改革开放前人们吃在地里挖出来的猪菜。
野菜……以前没有白面馒头只吃窝窝头。
(好可怜。
现在小孩说的)爷爷说那是连油条。
麻花都吃不上。
哪像我们现在每天吃肯德基。
麦当劳。
必胜客。
德克士。
欧克一佰。
牛排。
巴西烤肉。
吃都能吃腻了。
可见以前的生活水平与现在的生活水平差距是多么的大呀!下面是:住。
爷爷说他那时住的是用稻草和泥建造起来的。
那时家里没有现在软的像跳跳床似的席梦思。
只有硬硬的炕。
(真的好可怜.现在小孩说的)现在电脑电视......等电器已是人人家里都有了。
行:我听爷爷说他那时连自行车都没有,只有牛车和马车。
现在有汽车.房车.太阳能汽车(无污染)。
改革开放30年里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以后的30年里还会发生什么。
世上无人知晓。
但我知道30年后,科技一定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指导老师:王凤菊。
改革开放论文1000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1000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论文篇1浅谈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中国速度”已经成为经济学界非常流行的新名词,更有甚者,很多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中国之谜”。
本文将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力求可以提出一些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做出一些有用的,有促进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战略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分析(一)经济增长速度步入历史最快车道从经济总量上分析,中国经济总量从原来人均年收入不足300美元,仅仅用了数年时间,到2003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67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这一事实无可争辩地说明我国的经济已经步入了历史最快车道。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也在以平均每年8%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这个速度持续的时间之长让许多经济学家都感到迷惑。
(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备中国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健康发展,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越设越低,这也无疑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创业的大军当中,这种转变,将会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后劲,注入巨大的活力;再者,我国的法律体制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正在制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极大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各个企业也将会在法律的规制下公平地进行竞争,这将会使市场要素的使用更加有效,市场要素的流转更加快速,市场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
(三)企业格局日趋完善,多种企业形式共同发展如今,中国经济增长的企业群体已经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战略格局。
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不断进入中国的海外投资和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主要力量,它们也给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注入了新鲜血液;其次,中国产业结构和布局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地完备。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衣食住行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突破点之一,它突破了发展道路上的瓶颈,从而打开了新的界面,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为这块有着5000年文明的神奇土地注入了更新更强的生命元素,使其活力倍增,从而使中国在各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尤其表现在物质方面。
此次调查,我们以北京三间房地区的部分居民为调查样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调查得出三间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生活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改革开放,服装业,小康,居住条件,交通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小组的六个成员利用小学期的在校时间讨论设计出问卷的内容,并走访了北京三间房地区,一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94份。
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以及spss 统计软件将94份问卷的答案作以描述统计,得出了相关统计结果。
这些统计结果着实为我们的调查报告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和有力保证。
通过落实调查的各项环节,我们从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创举的理解更加深入,受益匪浅。
一、中国激荡30年:从“衣”看生活变化80年代初期及目前老百姓买衣服场所对比020406080年代初期目前目前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自己做集市小服装店大商场80年代初期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自己做集市小服装店大商场显然,改革开放以后,渐渐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小服装店或者大商场买衣服穿,集市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在服装的样式与质地方面,上世纪70年代,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挺阔不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代替了统一的“灰色装”、老样式,人们的穿着从这个时候开始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当时买布料要凭布票,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人们的穿衣习惯。
跟棉布相比,“的确良”布挺阔不皱、结实耐用,因此即使价格不菲,也挡不住人们对它的追捧。
论文(关于改革开放后消费水平变动原因的分析)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提高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消费与投资人口总数及其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的变动等。
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依存于消费基金的多少,而消费基金又来自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大,增长速度快,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就高,收入总额小,增长速度慢,则消费水平就低。
在国民收入为一定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任何社会要扩大再生产,都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在积累效果不变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积累的增长就意味着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增强。
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可靠的物质保证,反过来,消费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积累的增加。
造成居民储蓄率上长,甚至实际利率下降也选择储蓄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多项改革的推进,人们存款以备将来购买住房、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之用。
另一方面,是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支出结构存在显着差异,在当前市场高收入阶层想要的已经有了,边际需求欲望下降,消费结构或支出结构升级。
而低收入层受购买力限制,商品购买量增加缓慢。
由此导致居民存款源源不断的增加,消费市场需求不旺。
在消费基金确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与消费水平成反比,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水平就低,人口数量小,增长速度慢,消费水平就会高,我国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增长速度也快,而且每增加一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据粗步估算,我国现有人口达 14 亿左右。
每年新增的社会财富,新生产的各种消费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将为新增加的人口所占有,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如医院病床的增加,普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普及,住宅条件的改善,生活用水质量的提高等都将因为人口总数的较快增长而受到影响。
因此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是不高的。
要提高消费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就要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限制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以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
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
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等等,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根据网络已有数据的分析,90%的居民认为目前人们的消费项目有餐饮、娱乐、服饰、教育、旅游、医疗、交通等。
以下详细分析这些变化
1、饮食消费:从吃大食堂到吃新概念
根据调查我统计出90%的人认为目前最主要的消费项目为餐饮。
居民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
30年前,中国消费者要买好吃的,要用粮票,粮票是限量供给的,而那个时候无油、少盐,饿得快,基本都是吃的大食堂,今天中国消费者已经再吃出健康“新概念”,从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有机会吃了,而且,有机食品、健康食品等等开始流行,吃开始有了更多的内涵。
2、服饰消费:由“单调一致”到“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居民穿着向“成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
十几年前,人们服装主要以“灰白”、“军绿”为格调,样式陈旧。
可如今,居民穿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服装。
据统计有80%的人选择到购物中心、百货市场购物,20%的人选择网络购物。
可见,人们对服装方面的需求量增加。
3、居住消费:从四世同堂到独立购房
30年前,高楼大厦还很少,住房也比较拥挤,很多家庭都是四世同堂,甚至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还形象的说,三十年前住破房, 十平米内两张床,现在很多人收入提高了,年轻人工作以后开始独立供房,房地产成为中国30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房价不断上涨。
到2008年末,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7.5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23平方米,有88.11%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了自己的私房。
居民家庭在住房面积增加的同时,住房设施及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居民家庭住房中使用自来水的比重达97.55%,有卫生设备的达83.85%,取暖设备中有暖气设备的占82.57%,炊用燃料使用管道煤气及液化气的户达53.43%,居民家庭居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机动性消费:从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
30年前人们的出行,中国基本是自行车王国,两个轮子,自行车是三大件之一,但是今天的城市以及一些发达的农村,四个轮子托起了更多人优质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了百姓的家庭,交通的改善以及交通工具的变迁,代表着中国机动半径的扩大,而这也直接为中国人扩大了出行空间,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能抓住更多的致富的机会。
居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发展到家用汽车。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公共汽车、火车,发展到广为人们接受的出租车和飞机。
城镇居民的交通消费也有了质的飞跃。
至2008年底,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4辆,比1997年的0.23辆增长了36.6倍。
近几年来,电动自行车成为替代普通自行车的新趋向,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23.01辆,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的交通工具正在升级换代。
5、娱乐消费:从忠字舞时代到全民娱乐时代
30年前,中国消费者只能看黑白电视,听收音机,偶尔看点集体电影,娱乐形式很单一;但是30年后的今天,可以供中国消费者娱乐的形式多种多样,电视娱乐节目、选秀、
音乐会、酒吧等等,中国人的娱乐支出也大幅上升,休闲生活方式随之改变。
6、品牌消费:从无品牌、本土品牌到国际品牌
30年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产品限量供给,因此消费者购买产品不需要看品牌,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以“省优部优国优”为口号的电视广告的轰炸,以及以宝洁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品牌的进入,中国消费者从不追求品牌,到看重国内品牌,现在成为了有能力就要追求国际品牌的消费心理,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各种品牌在中国大地也掀起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
7、教育消费:教育意识转变,学习投资增加。
改革开放前,就业靠国家分配,上班吃大锅饭,教育并未受到大多数百姓的重视。
随着改革开放,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对国家建设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懂得了“穷什么不能穷教育”。
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1041.91元,比1992年增长了8.2倍,其中用于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为214.38元,比1992年增长了11.1倍;用于教育支出为570.79元,比1992年增长8.9倍,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继续成为近年来的消费热点。
8、医疗消费:居民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医疗保健支出增加较快。
快节奏、高强度的城市生活给居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为了能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就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所以现在城市居民更加注重用于健康的投资,各类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材和滋补保健品迅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成倍增长。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热点亮点突现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经历了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移的过程,居民消费能力随之不断升级,从十几年前的“拾元级”、“百元级”、“千元级”到近几年的“万元级”、“拾万元级”,消费品的档次越来越高,消费周期越来越短,折旧越来越快。
居民消费升级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1)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为1978年的改革开放前,消费重点主要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2)以普及家用电器为主的购置生活必需品阶段。
始于80年代中期的城镇居民消费从千元级向万元级发展,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
这一时期大约延续了十年左右。
其主要标志是:经历了以普及家用电器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消费结构剧变期;以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并迅速普及。
(3)以住房、汽车为主要消费品的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阶段。
家电普及后,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新的消费热潮又扑面而来,其增势出人意料。
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期,我国城镇居民已具备了从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级消费过渡的能力,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了百姓家中,居民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升级。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到了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扶持,先后开设年1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2、居民人均收入增加。
据统计,1978年到2007年,人均GDP从381元增长到1.8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343元和134元提高到13786元和4140元。
表1 《中国统计年鉴—2009》统计表9-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医疗保健25.67 110.11 318.07 699.09 786.20 交通通信40.51 183.22 426.95 1357.41 1417.1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12.26 331.01 669.58 1329.16 1358.26 杂项商品与服务66.57 114.92 171.83 357.70 418.31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
(人均消费性支出=100)
食品54.25 50.09 39.44 36.29 37.89
衣着13.36 13.55 10.01 10.42 10.37
居住 6.98 8.02 11.31 9.83 10.1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14 7.44 7.49 6.02 6.15 医疗保健 2.01 3.11 6.36 6.99 6.99
交通通信 1.20 5.18 8.54 13.58 12.60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1.12 9.36 13.40 13.29 12.08 杂项商品与服务0.94 3.25 3.44 3.58 3.72
图1 描述性统计表
图2 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中看到因变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自变量食品、衣着之间相关关系数依次为0.869、0.684,反映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食品、衣着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说明食品与衣着对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条件的好转有显著的作用。
自变量居住于因变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4,它于其他几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也都为负,说明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此外,食品与衣着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0,这也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
按照常识,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也是符合事实的。
图3 方差分析
从方差分析表,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设定检验F统计量的值为9.229,显著性水平的P值为0.236。
参考文献
【1】改革开放30年人民消费水平变化报告
【2】中国统计年鉴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