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研究-《上海翻译》-王华树-张政

合集下载

“术语在线”小程序上线公告

“术语在线”小程序上线公告

术语学研究software:More than just a build⁃or⁃buy decision?[C]//Leiran J.Dunne L J,Dunne E S.Translation andLocalization Project Management:The art of thepossible.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Company,2011:52.[5]刘宇红,袁亚敏.欧美日翻译质量管理及其对我国翻译界的启示[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1):76-79. [6]Wright S E,Budin G.Handbook of TerminologyManagement[C]//Wright S E,Budin G.TerminologyManagement for Technical Translation.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7:144. [7]王华树,张政.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研究[J].上海翻译,2014(4):64-69.[8]Bowker L.Terminology tools for translators[C]//Somers puters and Translation:A Translator’s Guid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2:49.[9]Somers H.The translator’s workstation[C]//Somersputers and Translation:A Translator’s Guide.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2:13.[10]王华树.浅议实践中的术语管理[J].中国科技术语,2013(2):11-14.[11]Somers H.Introduction[C]//Somers putersand Translation:A Translator’s Guide.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2:1.[12]Quah C K.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M].New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6:104.[13]强茂山,林正航,阳波.项目管理的多维度集成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9):16-19.[14]梁爱林.从术语管理看跨国公司的术语翻译策略[C]//戎林海,深怀荣.术语与术语翻译研究 第二届 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87,88,85,84. [15]Risku H.Migrating from translation to technicalcommunication and usability[C]//Hansen G,Malmkjaer K,Gile D.Claims,Changes andChalleng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Amsterdam:John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4:191. [16]Anderman G,Rogers M.Translator Training betweenAcademia and Profession:A European Perspective[C]//Schaffner C,Adab B.Developing TranslationCompetenc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201:69.[17]Dunne E S.Project as a learning environment:Scaffolding team learning in translation projects[C]//Dunne L J,Dunne E S.Translation and LocalizationProject Management:The art of the possible.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1:269.[18]苗菊.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发展[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64.[19]王少爽.面向翻译的术语能力:理念㊁构成与培养[J].外语界,2011(5):68-75.热点关注术语在线”小程序上线公告 自2016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知识服务平台 术语在线()上线以来,已累计提供1565万余次术语服务㊂平台融合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30余年由一百多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和数千位专家通过收词㊁定名㊁定义㊁审定公布的130余种50余万条规范术语,涵盖基础科学㊁工程技术科学㊁农业科学㊁医学㊁人文社会科学㊁军事科学等各个领域㊂ 术语在线”基于上述名词提供智能检索㊁术语管理㊁术语标注与提取㊁术语查重等术语服务㊂为进一步完善术语服务体系,方便广大用户更加快捷㊁便利地查询使用规范术语, 术语在线”小程序经过几个月的研发和调试,已于2019年5月7日上线啦!微信搜索小程序 术语在线”或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可使用㊂(杜振雷) 12。

科技术语管理的现状及优化

科技术语管理的现状及优化

中国科技术语/2018年 第20卷 第3期科技术语管理的现状及优化陈立雪1 王华树2(1.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MTI 教育中心,北京 100871;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420)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科技术语越来越多,对术语的数据格式㊁审定过程以及市场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文章分析科技术语管理现状,指出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术语管理建议,旨在促进科技术语数据的多样化,优化术语审定流程,提高术语审定效率,加快科技术语在各个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㊂关键词:科技术语,术语管理,术语审定,术语应用中图分类号:H083;N0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8.03.004Status and Optimization of Scientific Terminology Management //CHEN Lixue,WANG HuashuAbstract:More and more scientific terms are required with the swift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work in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CAT),and more formats,faster validation speed,and more convenient application are required.Based on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scientific terminology management,we suggested various advanc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be adopted to optimize each stage of the validation process and to improve the validation efficiency,so as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rapid response to ter⁃minology in various research fields.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rms,terminology management,validation of terms收稿日期:2018-02-03基金项目:中国翻译研究院 职业化时代面向翻译实践的术语管理研究”项目(2017TSC0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陈立雪(1996 ),女,硕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㊁术语管理㊂王华树(1980 ),男,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和翻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翻译㊁术语管理以及翻译与本地化项目管理㊂通信方式:wanghuashu@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工艺技术越来越复杂,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术语越来越多㊂以涉及科技术语比较多的标准行业为例,据统计,截至2016年9月,中国的国家标准㊁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多达11万项,其中名称内含有术语的标准就有3600多个[1-2]㊂科技术语数量多㊁技术性强㊁涉及面广,所以其管理一直是个难题㊂目前,研究科技术语的各种文章很多,但对科技术语形式㊁审定过程和市场应用等宏观管理问题的研究较少㊂笔者提出一些优化术语管理的建议,旨在引起对科技术语管理的重视㊂一 加强科技术语管理的必要性随着全球科技飞速发展,学科分类日益增多,专业化程度逐步加深,导致科技术语数量剧增,社会对科技术语的管理提出更多要求㊂除此以外,科技术语管理的内容日益复杂细致,要求更加准确,传统管理措施已经跟不上社会应用的需求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国高科技产品大量走出国门提供了契机,要求科技术语与国际接轨㊂信息技术和术语管理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术语管理工具㊂这些工具在应用上更加便捷,提高了效率㊂所以,很有必要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科技术语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术语学研究需要[3-9]㊂由于各行各业的科技术语越来越多,对准确度和审定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先进的术语管理技术进行科技术语管理成为一种必然㊂借助术语管理系统,可以为科技术语管理提供诸多便利,如管理的术语数据量大㊁查询速度快㊁查找内容准确㊁更新修订方便㊁使用效率高等优点㊂借助云端协作技术,可以方便科技机构内外相关人员共同使用科技术语并进行协同化作业㊂目前,在一些行业中已采用信息技术管理科技术语,在这些领域的部分用途列举如表1:表1 信息技术管理科技术语的示例行业示例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时,翻译㊁查询和检查术语本地化各语种软件同步发行时,本地化术语核准㊁检查标准制定检查㊁更新㊁修订标准中涉及的科技术语科技写作检查㊁更新㊁修订写作中的科技术语词典与百科编纂检查㊁更新㊁修订词典和百科全书编纂中涉及的科技方面内容编辑检查㊁核对科技术语校对软件检查㊁审校科技术语是否正确㊁是否过时等在翻译行业,术语和术语库已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资产[3-4,6,8,10-11]㊂在国际上已经广泛使用术语管理系统进行科技术语的抽取,术语数据库制作㊁管理,与翻译软件结合使用㊁网络化使用,以及应用于翻译和审校过程㊂术语库早就被引入机器翻译软件㊁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㊁人工智能翻译软件中㊂但是,目前中国翻译行业的实践中,通常把客户提供的印刷品术语录入成表格,然后才能再转换成术语库文件,以供译者使用㊂这些过程步骤繁多,错误率高,人们在翻译实践中批量获得各行各业的专业术语比较困难,极大地影响了科技术语在翻译行业内的推广使用㊂上述例子已经表明,采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科技术语管理,优化科技术语形式㊁审定及推广应用,不仅在满足社会需求上很有必要,而且实践中已经验证了这些管理技术的优点和效果㊂因此,随着科技创新和科技兴国战略深入推进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术语管理系统㊁云端协作技术等科技术语管理方式必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科技工作和科技发展㊂二 科技术语管理的优化建议全世界对科技术语都极其重视㊂各国一般都设有术语管理机构㊂联合国㊁欧盟等大型国际组织也都有这类机构,例如,联合国的多语种术语数据库(UNTERM)㊁欧盟互动术语数据库(IATE)㊁欧盟委员会术语数据库(Eurocautom)㊁加拿大政府术语库(Termium)㊁国际通信联盟(ITU)的多语言术语数据库(Termite)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语术语库(WTOTERM)㊂中国的术语管理机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CNCTST),它成立于1985年[14],目前已建立了基本完整的科技名词体系,收集了近100个学科约45万条规范科技名词㊂中国科技术语管理机构做了大量的科技术语基础工作,使科技术语管理事业与时俱进㊂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科技术语,而且对科技术语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术语资产化的特点也日益突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对科技术语配套的辅助产业要求也越来越高㊂在技术写作㊁科技翻译㊁商标㊁专利㊁标准制定㊁软件本地化㊁词典和百科全书㊁编辑㊁校对等领域,不仅需要大量术语,而且计算机化的科技术语管理已日益成为业内的日常工作㊂目前科技术语管理上的最新发展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也对术语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㊂根据目前一些行业在科技术语管理方面的需求和经验,笔者提出下列对策与建议㊂1.拓展科技术语的数据类型根据目前信息化和计算机化社会的现实,基于部分已采用计算机化科技术语管理的经验,针对目前格式的现状和问题,建议采用的对策包括:(1)在现有印刷品格式的基础上,科技术语的数据广泛采用适合计算机化管理的标准格式㊂例如电子表格㊁数据库㊁云端数据㊁术语库管理软件㊁术语APP (如术语在线)等多种格式㊂这样不仅有利于科技术语在审定㊁修订等方面的工作,而且方便在各个行业中实现数据交换㊁升级㊁修订㊁网络化管理㊁传播和计算机化应用㊂(2)增加科技术语的新格式类型㊂为满足将来各行各业的需要,科技术语还应该在目前发布格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多媒体格式(例如图片㊁音频㊁视频等格式)㊁多维格式(例如二维码㊁三维打印等格式)㊁人工智能(例如交互式机器人)等术语呈现形式㊂科技术语管理在格式方面上应该创新性地布局未来㊁推陈出新㊁未雨绸缪,在格式方面大胆创新,从而满足目前和将来科技发展的需要㊂2.优化科技术语的审定过程为了满足目前各行各业对科技术语快速响应的需要,建议采用先进的技术,优化审定过程的各个环节,具体建议的优化措施如下:(1)在术语审定的初始阶段,使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优化术语审定的准备工作㊂建议利用科技术语的理论㊁模型㊁程序㊁人工智能㊁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术语提取软件,对重点公司㊁门户网站㊁核心期刊等术语集中的场所进行监测和统计,对潜在的术语预测提取,人工提取作为补充㊂用计算机的大数据处理代替手工提取术语的重复性劳动,提高质量和效率㊂(2)采用现代社会化网络技术讨论术语㊂以微信群㊁社区交流群㊁维基(Wiki)㊁电话会议等即时通信技术,在线实时讨论新术语,能够避免审定专家因工作繁忙无法出席审定会议等问题,优化科技术语审定过程中的讨论阶段㊂(3)使用先进技术加快审定工作㊂最后的审定阶段,使用在线会议㊁在线投票软件等现代化方式,并结合传统的审定专家会议审定术语,从而优化最后的审定过程㊂(4)使用微信㊁微博㊁网络推送㊁云端共享等先进技术,优化审定后的通知㊁宣传和传播等阶段㊂总之,建议在术语审定的准备㊁讨论㊁审定㊁审定后的传播等阶段,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优化各个环节,提高审定工作效率,满足当代社会对科技术语快速响应的需求㊂3.拓展科技术语的市场应用根据科技术语市场应用的需求现状,提出如下建议:(1)由企业和管理机构以收费或免费方式,提供分行业分专业科技术语的下载,或者提供分类术语网站㊁术语软件㊁术语数据库等市场化的产品,满足各个行业应用的需要㊂(2)科技术语网站提供标准API接口,供各种查询软件和计算机的调用,方便科技术语的查询㊁推广和应用㊂(3)研发并推出科技术语的管理软件,方便科技术语使用人员提出和采集新术语㊂(4)与产业界术语管理比较好的行业和公司协作,比如本地化行业㊁翻译行业㊁重点企业等,引入已经成熟尚未审定的术语㊂(5)建设科技术语交流平台和交流群,及时发现各行业人员对科技术语的需求,并且借助这个方法做好科技术语的推广和贯彻㊂三 结 语科技术语的最新实践推动了术语形式㊁审定过程㊁应用方面的创新和进步,反过来也加快了科技术语的推广和传播㊂通过采用各种先进的术语管理系统或平台,优化术语审定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对于减少烦琐的手工劳动,缩短术语应用周期,提高科技术语的使用效率,进而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㊂参考文献[1]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总数已达11万项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大幅增加[EB/OL].中国经济网.[2017-09-30]./xwzx/gnsz/gdxw/201609/30/ t20160930_16417084.shtml.[2][EB/OL].工标网.[2017-06-12].http://www. /s.jsp?keyword=%CA%F5%D3% EF&pageNum=1.[3]王华树,冷冰冰.术语管理概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王华树,王少爽.术语管理指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下转第26页)对空导弹,air⁃to⁃surface missile空对地导弹等㊂仿译凸显术语音㊁形㊁义符号识别特征,便于从译文追溯或回译到原文去认知译语概念,有利于对新术语的理解㊁接受和认同[7]㊂7.释解翻译释解翻译(简称 释译”)指译语缺乏对应词汇时,采用对应短语来翻译原语概念㊂释译主要针对新概念术语或缩略词术语㊂如kangaroo袋鼠,英语以拟音为理据命名,译语以形态为理据,且增加属类词而释解定名㊂术语概念内涵并非从字面义直接体现时,需释解定义㊂如lady chair译为 两人双手交叉搭成的座架”,就是透过 lady”而释解定义㊂vital statistics字面义指 人口统计”(人口学),因用于选美活动,而成为 选美标准”㊂streaking译为 裸奔”,也是基于社会时尚而创建的新术语概念[8]㊂首字母缩略词术语也是新术语,字面简单,对其全称释译才能反映概念内涵㊂如MOSFET (metal⁃oxide⁃semi 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IRV(multiple independently targeted re⁃entry vehicle)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㊂译语虽非简洁明了,但要概念等值,释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㊂四 结 语术语作为概念内涵信息的语言外化表象,其翻译的过程,既是一种语言行为,又是一种认知行为,涉及概念整合和语言表达的多层面思考㊂因此,英汉术语翻译应通过对比分析,从词汇表象㊁概念内涵和文化语境等不同层面综合理解和把握,寻求最佳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译语与原语概念等值和语言对应㊂参考文献[1]刘青.关于科技术语定义的基本问题[J].科技术语研究,2004(3):15-16.[2]刘青,黄昭厚.科技术语应具有的若干特性[J].科技术语研究,2003(1):22-26.[3]Farley L T.British and American government[M]//周叔麟,[美]Pollard C W,Almes J.新编英美概况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9.[4]Sager J C.Terminology Theory[M]//Baker M,SaldanhaG.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5]赵华.科技术语的翻译与概念体系[J].外语学刊,1983(4):62-67.[6]范武邱.科技术语汉译名中的增词现象[J].科技术语研究,2001(2):31-32.[7]章宜华.浅谈外语特色词的仿造翻译法[J].产品安全与召回,2004(1):23-26.[8]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 社会语言学札记[M].北京: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1999:14-15.(上接第16页)[5]樊军,译者与翻译技术转向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6]王华树.浅议实践中的术语管理[J].中国科技术语, 2013,15(2):11-14.[7]韩雪松.DPI团队协作翻译中的术语管理 以‘联合国纪事“英译中项目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8]梁爱林.术语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以微软公司术语管理策略为例[J].中国科技术语,2012,14(5):10 -14.[9]崔启亮.企业语言资产内容研究与平台建设[J].中国翻译,2012(6):64-67.[10]王华树,张政.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研究[J].上海翻译,2014(4):64-69.[11]王华树.科技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J].中国科技术语,2015,17(04):17-21.。

宏观视角下的翻译嬗变及其对翻译教学和研究的启示_王华树

宏观视角下的翻译嬗变及其对翻译教学和研究的启示_王华树

宏观视角下的翻译嬗变及其对翻译教学和研究的启示○王华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北京100871)[摘要]本文从宏观视角分析了现代翻译服务的鲜明特征,包括翻译需求、翻译流程、翻译分工、翻译技术、翻译标准等,指出当今翻译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翻译研究与行业发展现状严重脱节,改革翻译教学和拓展翻译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翻译服务;翻译教学;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9-0037-04黄友义指出:“翻译行业发展到现在,其内涵已经大大扩展,包括翻译服务、本地化服务、翻译技术、翻译咨询、翻译培训和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等。

因此我们的应用翻译研究也应该紧贴行业发展,相应的拓展领域,例如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技术应用、多语术语与语料库建设等领域的研究”[1]1。

然而,根据《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2]77-87的数据统计,从宏观角度探讨翻译行业特征的文章寥寥无几,涉及翻译行业和管理的论文在30年中只占到0.6%;《中国应用翻译研究30年》[3]22-27的数据统计表明,传统的翻译研究内容仍占压倒性优势,对于语言服务行业的宏观分析并不多见,应用翻译研究滞后于实际需求,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和翻译工作,翻译服务在多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翻译需求与日俱增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之下,信息和知识呈现出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将翻译活动从满足交际需求的语用层面,提升到增强客户企业竞争力的战略层面,跨国企业为了尽快占领国际市场,急需进行产品本地化翻译,要求产品同步发布(Simultaneous Ship-ment),激发了更多的语言服务。

[4]76-79翻译业务量每年均在2000万字以上的国际化大公司(如Microsoft、Oracle、SAP、华为等)不断增多。

翻译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与管理内容

翻译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与管理内容

翻译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与管理内容语言服务行业的兴起对外语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语言学习者还应培养翻译项目管理,沟通能力,协调团队合作,术语管理等能力。

其中项目翻译项目管理要求外语学习者熟知整个翻译工作流程,并根据项目情况弹性地管理进度,质量,风险,人力资源等事宜。

笔者作为语言学习者,对翻译项目管理的概念,特点及管理内容进行阐述。

标签:翻译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特点管理内容一、翻译项目管理的必要性从项目工作模式来看,由于翻译项目规模逐渐增大,翻译专业领域逐渐细化,协作式工作模式已成为语言服务公司的主要工作形式。

部门间协作需要翻译项目经理进行宏观管理。

从翻译流程来看,从启动到结束经过众多流程:译前的资料收集,术语库创建,任务安排;译中的翻译,审校,排版,本地化;译后的质量评估,术语维护等流程。

流程之间的合理运作需要项目管理。

从报告数据角度来看,据“2011年全国及天津滨海新区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企业对人才需求排名最高的是高级译审,其次是翻译项目经理、高级翻译、市场经理等(王传英,2012:67 )。

从此报告可看出,项目管理型人才成为语言服务公司招聘的“新宠”。

二、翻译项目概述1.翻译行业发展趋向翻译项目从传统的单一横向“翻译+审校” 发展到纵横兼向的流程。

整个翻译项目需上层管理团队,中层生产团队以及基层技术支持团队之间的协作,同时需要贯穿整个翻译项目的质量监控团队。

因此,翻译行业向着流程化,多层管理化,专业化发展。

2.翻译项目管理概念及项目经理能力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对项目的定义:项目是为了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而翻译工作是在约定期限内,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创造独特知识产品的活动。

因此,翻译属于项目范畴。

而项目经理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进行资源规划和管理,对预算、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以确保项目能够按客户方与服务方约定时间表和质量标准完成。

【VIP专享】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Across 概述-王华树

【VIP专享】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Across 概述-王华树

Across Language Server概述北京大学翻译硕士中心计算机辅助翻译高级讲师王华树目录 (22)1关于Across公司................................................................................................................................................ (22)2Across Language Server简介............................................................................................................................ 3Across Language Server组件介绍.................................................................................................................... (55)3.1CrossLAN/WAN/WEB和CrossGrid (5)3.2CrossDesk,CrossTank和CrossTerm (7)3.3QA Check (11)3.4Alignment (13)3.5CrossProject (14)3.6CrossFlow (14)4Across Language Server特点.......................................................................................................................... (1515)1关于Across公司Across总部位于德国,曾属于大名鼎鼎的NERO公司,专为翻译行业提供翻译资源协调和翻译项目管理软件。

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与应用教程——《术语管理指南》述评

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与应用教程——《术语管理指南》述评
!"#$% &' ()*'(+
.!

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与应用教程
!! !"#$%&'()*+
陶李春 陈 静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语言服务类型随之变 化,非文学翻译成为译者工作重点,此类文本术语 数量较多,术语能否被准确翻译直接影响了信息 的有效传播,因此术语管理的技术与应用开始引 人注目。同时,传统术语管理存在的缺陷,如不能添 加从一个术语到另一个术语的交叉使用,其就无法 满足现代术语管理需求。
该书技术演示详尽不仅体现在图文并茂上, 更体现在针对同一个操作环节会给出两种甚至更 多的操作方法。在介绍 %&' ()*+,-./0 术语管理系 统的具体操作时,本书给出了三个步骤:(#)术语 库创建和格式转换;($)术语库使用;(!)术语库维
护。在第一个步骤下,对于“术语库格式转换”部 分,本书给出了三种方法:方法 7:使用 8*5993/: ;5<=./+./ 应用程序,将 124.* 术语表拖放到应用程 序中,便可创建可用的术语库,同时用户还将术语 库迅速转换成其他多种文件格式;方法 >:若用户 已有 124.* 术语表并使用 %&' %+)?,5 $@AB %C$ 或 更高版本,则可使用“-./0124.*./3+5/ 应用程序”, 按照简要说明便可在 %&' -/3?59 %+)?,5 中使用用 户 的 124.* 术 语 表 ; 方 法 ;: 使 用 作 为 %&' ()*+,-./0 桌 面 版 独 立 程 序 的 %&' ()*+,-./0 ;5<=./+,将它与 %&' ()*+,-./0 同时安装,用户便 可将多种输入格式转换成 %&' ()*+,-./0 D(' 格 式。也就是说,本书除了为读者提供术语管理系统 的具体操作,还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术语管理操 作灵活,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灵活选择操作方法,以 达到最佳管理效率。

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整理

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整理

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2012年第01期国家机构对外翻译规范研究——以“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为例耿强会讯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王晓元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国外“本地化”翻译研究学术话语的构建李广荣《道德经》英译研究在中国文军;罗张回顾与反思:国内翻译伦理十年研究(2001-2010) 吴慧珍;周伟汉英文化展馆说明文字的修辞对比与翻译陈小慰科技翻译研究近些年相对停滞的原因探析范武邱政治文本翻译探析杨大亮;赵祥云科普翻译的挑战徐彬;郭红梅论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关联性——以无锡市为例赵芝英涉华文献翻译中的回译问题——《我们如何进入北京——1860年在中国战役的记述》译后叶红卫谈MTI培养体系中的本地化课程设置冷冰冰意境原则指导下的中国画画题翻译——以《毕瑞画集》为例刘继华会通中西的文化阐释——以安乐哲、罗思文英译《论语》为例谭晓丽对联翻译的抗译性和可译性王志娟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英格言翻译卜爱萍“译才”不只是“通才”——与何刚强教授商榷——兼评《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张霄军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著作英译本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许瑾;杨秀文2012年第02期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一个译学中哲学误读的纠正吕俊西方译论与《圣经》教义的思想关联李龙泉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会议通知定量乎?定性乎?——对构建翻译标准的理论思考刘峥贾文波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赵联斌应用翻译研究30年(1980—2010) 方梦之地名标志译写亟待国家规范乌永志论旅游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因素杨萍贺龙平片名翻译中的国俗语义毛梅兰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卢小军MTICAT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政杨义宽视译教学的原理、步骤及内容詹成论口译实践的三个要素杨玮斌中国传统译论对于译学建设的积极意义——以“信达雅”翻译标准为例陈飘平POSSIBLY用法译评吴国良冯春灿网络时代的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一等奖译文的生成为例万兆元平行文本与网络旅游广告英译梁君华第六届“优萌杯”翻译竞赛获奖名单“天下奇书”《山海经》及其英译——写在大中华文库《山海经》英译本出版王宏出版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研究郑艳杰第七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题第七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通知2012年第03期论翻译矛盾——从《德译中国成语故事》谈起桂乾元翻译中的认知视角——概念结构与翻译(3) 王斌动态投射与译者主体性束慧娟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方仪力从母语译入外语:国外非母语翻译实践和理论考察马士奎白皮书英译文本中动宾搭配调查与汉英翻译策略——一项基于汉英对比语料库唐义均地铁公示语翻译:问题与原则王树槐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上海楼盘案名英译策略研究陈珊珊;高嘉正中西方修辞传统与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张雯;卢志宏MTI教学:基于对职业译者市场调研的实证研究丁大刚;李照国;刘霁制度文化话语口译认识论与方法论包通法;魏星妮从口译标准到口译规范:口译评估模式建构的探索王斌英语科幻小说中的新词及其汉译探析姜倩当代译论的探索者——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王晓凤;张丽娟;张建青论勒菲弗尔对中国佛典译论译史的误读熊宣东化境:译作应比原作更好——从《林纾的翻译》说开去贾兴蓉众包翻译模式研究陆艳简评《翻译写作学》郭建中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第二号通知本刊稿件体例及相关要求2012年第04期论应用翻译学理论范畴体系整合与拓展的逻辑基础曾利沙对立与统一排斥与互补——翻译的语言学视角冯奇万华翻译选择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宋志平论译者隐身——一个社会性视角周红民程敏《毛泽东选集》英译中的策略变化巫和雄英汉翻译中的褒贬词语选择杨平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仿拟辞格及其翻译研究刘金龙戴莹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吕健吴文智翻译学理论多维视角探索曾利沙语篇连贯与翻译策略李静民族侮慢语——国际现场口译无法回避的领域刘夏青刘白玉基于云服务的校企合作翻译教学生产平台设计研究曾立人肖维青闫栗丽走进绚丽多彩的翻译世界王宏蓬勃发展的视听翻译研究及教学——Jorge Díaz Cintas访谈董海雅ASSURE用法译评吴国良冯春灿浅谈中国社会变迁下“农民工”一词的英译刘洪泉专有名词的汉译与译者的素养杨清波杨银玲论全球化语境下科技翻译的文化共享与渗透——《时报信息》翻译个案研究吴波“无家可归”与“重返家园”:反思翻译目的论彭文青一本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中心的MTI教材——《高级汉英翻译》评介苏艳第五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一号公告开展翻译学的复杂性研究——一个译学研究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吕俊信息化时代应用翻译研究体系的再研究王华树冷冰冰崔启亮苏、俄翻译理论文艺学派的思想演变及其研究毛志文论语境类型与翻译刘英蘋耿智《中庸》英译研究在中国陈梅文军多元互补、和谐共进——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综述王宏罗修筠译创:一种普遍的实践黄德先殷艳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翁凤翔且编,且译,且写——论形象片英译者身份的动态重叠吴自选专利文件要点分析及其对机译校改的启示罗建华何以用“独立成篇”取代“忠实”?——试谈翻译教学理念的创新刘季春试论宗教词汇隐喻的英译汤金汶学术模因跨语际复制的变异和对策樊林洲“邓小平理论”就是Deng Xiaoping Theory吗?——从词语搭配的视角谈唐义均语料库和应用翻译——以蚕学馆旧址纪念碑碑文的翻译为例黄海军王昌米翻译记忆系统的语境观王正《华英翻译捷诀》——近代第一本翻译教材刘明孙增德简评几本警务英语教材的翻译实例杨廷友翻译策略的理据、要素与特征方梦之和合翻译思想之整体模型研究途径钱纪芳释“对译”黄忠廉贾明秀翻译批评模式多元互补刍议——20世纪西方文论对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启示李和庆薄振杰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 崔启亮国内语料库翻译学20年述评(1993—2012) 宋庆伟匡华吴建平中国周边涉美军事协定的“模糊战略”与翻译陷阱孟祥春全球化背景下财经报道的翻译技巧与方法黄樱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英译专门科技文本——以航海技术领域论文为例汪洋彰现特色,知行并举——本科翻译专业教材编撰应处理好五个关系何刚强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以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为例李小撒柯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学制问题探讨李昌银谈俗语“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英译张顺生《墨子》英译比读及复译说明王宏ORDER用法译评吴国良张瑜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试题伦理回归后的汉字术语译介思考——以《中国园林》英译本为例梁君华翻译研究中的词语误判与误评——以翻译与意识形态的研究为例李贵升罗国青李艳冰Translation Peripheries:Paratextua Paratextual Elements in Translation述评——翻译研究的副文本视角张玲2013年8月教育部高校外语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通知在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黄友义应用翻译学理论逻辑范畴拓展方法论——兼论译学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和价值论曾利沙复杂性科学观照下翻译标准问题的再探讨——论底线翻译标准的必要性和合法李春芳吕俊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方梦之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翻译规范理论的社会学重释王传英翻译项目管理实务(A Practical Guide to Transl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王华伟王华树编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出版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王祥兵邹兵伍志伟国内翻译竞赛综述吕立松穆雷2013年第五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隆重召开应用翻译研究的新起点方梦之简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雕塑群说明文字的英译居祖纯国际会展名称英译:问题、模式与译名建构罗国华基于概念整合,追求地道译文朱音尔川菜烹饪方法英译原则及其应用张媛梁霞第四届“学府杯”科技翻译大赛翻译专业教学的国际化经验:来自澳大利亚的启示王非陈向京韩翀通识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关联——以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为例吴自选也谈“邓小平理论”的英译——兼与唐义均先生商榷朱明炬云计算下的翻译模式研究陆艳国外机辅条件下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王娟影视翻译中情色禁忌语的归化策略彭典贵浅谈现代日语中的外来语曾薇薇对“标本”的标本兼治——《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有关问题稽考杨全红曾咪学好中文,做好翻译——翻译专业本科生《中文读写教程》评介王冬梅首届少数民族文库外译全国高层论坛——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库翻译研究中心2013年第04期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进展与趋势思创·哈格斯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张美芳全球结构视野下的翻译规范研究傅敬民浅谈汉语对联英译的策略与方法吴伟雄法律翻译与法律移植——以晚清法律翻译实践为例吴苌弘文本类型学视角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英译研究石秀文吕明臣词源学视角下的奥巴马演讲辞翻译策略研究李国华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顺利换届格式塔意象在类比语篇翻译中的再造——以TEM8(2013)汉译英试题邵惟韺邵志洪一项中国EFL学习者英译汉笔试成绩预测因素的实证研究张新玲刘君玲从“青衣”等京剧术语的英译看文化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张琳琳从整合营销传播视角看“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翻译策略扈珺刘白玉APPEAL用法译评吴国良吴雷《上海翻译》扩版、编辑部迁址启事法律语篇中shall和may的翻译对比研究王子颖电子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刘稳良《老子》汉英翻译平行语料库建设汪定明李清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翻译研究立项10年观——基于翻译研究分类的统计分析年晓萍2000—2012年间西方视听翻译的研究吕洁应用翻译研究的理论化与体系化——《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评述程敏刘金龙《商务英语翻译》的失范与误译梁雪松“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主题征集启事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理论高层论坛通知2014年第01期研究接地气,文章追技道——《上海翻译》不变的办刊追求何刚强先行者、推动者、建设者——方梦之教授对我国译学建设的贡献郭建中方家译道、梦而圆之任东升翻译研究三人谈(上) 孙艺风何刚强徐志啸语义透明与汉语熟语的直译趋近万华国际公示语误译举隅王树槐Keith Wood 商务信函翻译探究慎丹丹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模式探析——从Triangulation的译名谈起王少爽高乾语篇语调翻译李发根龚玲芬翻译政策研究及其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滕梅商务翻译策划——以蒙牛广告语英译失误为例周剑波蒋璐吕和发译笔带批判锋芒,阐述现宗教偏见——高大卫《论语》英译本特色评析张晓雪论早期《聊斋志异》英译中的伪翻译现象——以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译本为例李海军论清末民初的译名统一及其学术意义张景华论中国政治术语英译再创建的三个维度冯雪红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库外译学术研讨会李跃平医学冠名术语的转喻及其翻译研究冯梅第四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边立红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卜爱萍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圆满落幕口译课堂训练中的“非常”之道赵燕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李亮亮贺爱军“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徐正威Whistleblower or Leaker?——管窥语言的意识形态之维潘平亮美国密苏里州别名Show Me State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李应清浙江省翻译协会年会暨浙江省第七届高校翻译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冯春灿中国各种山名翻译背后的学问连真然翻译的功能视角——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周红民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一号通知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如何自我定位与发展——南京大学许钧教授访谈录黄新炎许钧经典翻译的多视角研究——《翻译与经典:文化历史中的身份变化》评介张汨文军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招聘计划《上海翻译》(2014起)主要栏目设置说明“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主题征集启事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理论高层研讨会通知2014年第02期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方梦之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译者的母语对英译文本的影响王建国何自然翻译研究三人谈(下) 孙艺风何刚强徐志啸功能决定形式——探讨港澳地区诗型公示语英译陈曦第九届荣鼎翻译奖全国青译赛决赛落下帷幕纪录片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纪录片《美丽乡愁》的翻译实践为例程维翻译与“国家富强”:析严复翻译之用意李涛社会学视阈下的林纾现象解读张祝祥刘杰辉翻译项目管理流程介绍蒲欣玥高军在线教翻译——基于QQ即时通讯软件的实证研究陈凌陈广益本刊开通网上投稿系统(试运行)启示网络翻译社区初探马旭燕海外《论语》漫画英译评鉴强晓元语篇的主体间性建构与典籍英译——以《孙子兵法》英译为例纪蓉琴《中国翻译家研究》组稿工作接近尾声述往事思来者明道理——有关翻译史编写的思考贾洪伟姜闽虹方梦之译学思想与方法论研究——兼论翻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路向曾利沙从迁移理论看鲁迅的翻译语言对创作语言的影响朱湘军康翠链翻译资质认证identification of translator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陆仲飞《译林回望》方梦之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教学模式实证研究舒晓杨ARGUE的用法与含义种种吴国良吴雷雷刍议我国“口腔医院”的名称英译李海清刘华文国际组织中的职业译员——对布莱恩·福克斯和安妮·拉费贝尔的访谈戴惠萍曹嬿《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被大幅剽窃——析剽窃者的卑劣手法王冬梅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的外语学科多模态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CHL系统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二号通知目前我国译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吕俊书讯翻译中的“共注观”王斌钱锺书“化境”翻译思想新探王军平赵睿语义指向分析与翻译研究陈洁陈粤变译伦理:“舍”与“得”思考胡东平喻艳立法文本中模糊性语词的翻译原则吴苌弘英语影视剧剧本的语类及其翻译处理孔倩海关条法的语篇翻译策略探究韩健谈谈焊接标准文献中几个常见词的译法刘榴何德孚试析方梦之教授的译学思想线路图钱纪芳翻译家精神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为例付智茜商务翻译项目化教学设计蒋阳建网络环境下口译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陈卫红“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4)”通知翻译教学:继承与创新丁卫国从佛典译场管窥提高当今翻译质量的途径熊宣东第六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对王尔德作品的不同评判袁丽梅《鹿鼎记》英译本中的语境重构与译者显形刘雪岚古代科技典籍英译——文本、文体与翻译方法的选择梅阳春试论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局限付仙梅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之偏差吴育红刘雅峰一场瞎子和聋子的对话——重构英使马戛尔尼访华的翻译过程刘黎历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综述贾文波《马赛克重构——翻译研究的构式语法途径》述介杨子王雪明跨界的感觉林巍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高层论坛”如期召开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一号通知走出去战略与出版意图的契合:以英译作品的当代转向为例王建开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的预告谈谈翻译研究的创新与规范傅敬民许志芳译学继承与发展:传统译论现代化新论陈达龚小萍我国苏俄翻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赵艳秋“外宣”宣何?“外宣翻译”译何? 吕和发邹彦群“非常+名词”结构的语义特征与英译策略周永模《外语与翻译》公开发行启事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翻译主体性徐岚文化外译之中国特色词汇:策略比较及影响因素邢杰甘露汉译英误译现象剖析单伟龙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吕亮球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苏广才李双娟视译教材的编写:现状与问题许庆美刘进第三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从施莱辛格的学术轨迹看国际口译研究的发展态势王斌华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研究王华树张政方梦之应用翻译理论形成考黄忠廉孙秋花李亚舒认知语法视野下的《红楼梦》英译乔小六建构、质疑与未来:生态翻译学之生态苗福光王莉娜翻译与守土有责——从钓鱼岛争端中的翻译事例谈起杨全红欢迎订阅2015年度《上海翻译》杂志翻译的语义探索与语用意识——吴国良教授访谈录吴国良刘欣对一起一稿两投事件的谴责和处分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年会纪实李正栓李娜《上海翻译》投稿系统及用稿体例说明2015 TESOL国际研讨会通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译论——探索构建中国传统译论体系郭建中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中观翻译研究——宏微之间的探析方梦之译学理论何为——对我国翻译学理论研究的思考蓝红军走出“文本语境”——“碎片化阅读”时代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思考林元彪译事双“无”议左飚翻译与中国文化外交:历史发展及策略分析孙三军文军“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4)”在海口经济学院成功举行法律英语中的隐喻研究及其汉译王骞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综述王维波王宏印李正栓认知-功能视角下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耿智马慧芳论手语新闻节目中手语译员的角色定位倪兰从默会性知识论翻译教材的范例李洪金《心经》英译释要安全勇尊重史料,还原《毛泽东选集》英译历程潘卫民董维山《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意识形态操纵之分析潘苏悦西方语用翻译研究:述评与前瞻李占喜2004—2013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与走向王茜刘和平续说“镣铐”与“跳舞”——对“翻译研究三人谈”的延伸思考刘爱兰第十六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通知西方翻译社会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翻译与社会导论》述介覃江华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的预告“看山看水”的启迪潘文国走向复杂性科学范式的翻译学吕俊侯向群沿波讨源,守本开新——论中国传统译论的特质及我们应有的态度刘敬国公示语翻译质量评价探索冯奇第十届荣鼎翻译奖全国青译赛成功落幕翻译中认知的渐进性研究王吉会中国电影字幕翻译之“切”的原则高红“Thick Translation”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李红霞张政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成功举办翻译技术沙龙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艺术文献翻译宁立正汉英数字口译的极限取整策略和模糊介词的妙用王小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置与技能体系研究黄海瑛刘军平探索翻译教材建设,促进翻译专业教育——《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理论构建与对策研究》述评张美芳本地化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崔启亮第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通知本地化翻译规范研究王传英卢蕊《孟子》译本精神构式比较研究刘翌包通法“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5)通知《大中华文库》国人英译本海外接受状况调查——以《孙子兵法》为例李宁CLAIM用法译评吴国良中-英译写要兼顾“达意”与“漂亮”——Shanghai Daily原主编张慈赟访谈录袁丽梅何刚强记老当益壮的翻译学者李亚舒教授刘金龙姜闽虹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学科介绍华东政法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简介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二号通知全国ESP高端学术论坛一号通知从“异语写作”到“无本回译”——关于创作与翻译的理论思考王宏印上海翻译技术沙龙举办第三次活动王启华转向冲动与问题意识——也谈当前国内的翻译研究韩子满翻译行为研究评述与展望钱春花徐剑李冠杰网络流行语认知价值及翻译谢之君杨月华法治关键词汇及若干重要提法的译研屈文生汉英认知模式的异同与翻译的转换王子颖从语态选择的编译改动看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徐英多维整合原则关照下的时政党政话语翻译周丽译者主体性在“对话”与“视域融合”中的彰显余斌翻译学博士生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来自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借鉴穆雷邹兵董冀卿第十六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潘卫民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李艳翻译教学与地方经济建设互动双赢模式探究——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贺义辉李春慧吕毅国内外译员角色研究的进展与思考(1976—2014)——一项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邢星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2016年招聘计划MTI口译课程设置反思——以教学实践为例朱珊刘艳芹本地化技术研究纵览王华树刘明刘殿爵典籍英译述评王亚光不可译性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刘成萍陈家晃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闫晶晶司耀龙《上海翻译》创刊30周年座谈会征稿。

翻译技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技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技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翻译中的应用1◎徐 英1 引 言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不断扩大,翻译需求急剧增加,质量和效率要求也不断提高。

面对高强度高要求的翻译任务,传统的人工翻译方式早已无法满足翻译产业的需求。

于是人们便开始借助技术的力量,寻求对传统翻译作业方式的革命。

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无疑促进了翻译行业的巨大变化,呈现出技术运用的时代特征(王华树、王少爽,2016)。

傅敬民(2015:37)认为“现代意义的翻译,是融合了翻译技术的翻译,是在翻译技术支撑下的翻译。

翻译技术已经成为翻译领域不容忽视甚至难以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笔者结合真实案例,探讨翻译技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翻译中的应用。

2 翻译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新算法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机器翻译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得到了翻译业界的广泛认可。

机器翻译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翻译从业人员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人工智能技术盛行的时代,翻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翻译行业和翻译活动本身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翻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翻译模式,提高了译员工作效率,提升了翻译行业的生产效率,掌握翻译技术已成为现代翻译行业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

早在2001年,德国的Frank Austermühl就曾详细阐述了信息化时代对翻译工作在信息技术工具方面的要求,要求译者会主动运用互联网搜索、搜集整合和利用语言与翻译数字资源、术语管理、语料库制作与利用、翻译记忆管理、本地化工具、机器翻译等多项技术。

根据这一要求,王华树和王少爽(2016)把翻译技术归结于以下五个方面的1 基金项目: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20年度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多平台资源的线上线下混合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中的应用”。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0年 (第二辑)技术能力:计算机基本技能、信息检索技能、CAT工具应用技能、术语能力和译后编辑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4No.4[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语言技术研究”(14WYB015)和北京师范大学重大项目“清代译学思想史研究”(2014)的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05-10[作者简介]王华树,北京师范大学翻译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理论、现代翻译技术、术语管理;张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学、机器翻译。

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研究王华树张政(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875)[摘要]随着语言服务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术语管理在翻译质量控制和翻译效率提升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阐释了术语管理的概念和作用,对比分析了传统和现代的术语管理模式,以典型的多语种翻译项目为例,详细论述了翻译项目管理中术语管理的流程、策略、方法及工具等,旨在为今后面向应用的术语研究和术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语言服务;术语管理;翻译项目;翻译质量;语言资产[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58(2014)04-0064-061术语管理的概念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术语管理手册》(Hand-book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 )一书中,术语管理被定义为“任何对术语信息的深思熟虑的加工(Any deliberate manipulation of terminological information )”(Wright &Budin ,2001:1)。

从企业层面来看,“术语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某特定组织机构中与其产品、服务和商标相关的专业名词,能够在其源文档和所有目标翻译文档中保持一致”(Muegge ,2009:2)。

在语言服务实践中,术语管理是为了满足某种目的而对术语资源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通常包括术语的收集、描述、处理、存储、编辑、呈现、搜索、维护和分享等。

在翻译项目中,术语管理可以为协作内容和翻译质量的一致性提供保障,通过在项目流程各个环节中借助术语管理系统(Termi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和术语库(Term Database )技术实现。

本文重在讨论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旨在为今后的术语管理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术语管理的作用术语管理是企业的全球知识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是全球化企业语言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企业语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商业全球化、语言服务信息化、企业内容网络化的深入发展,术语管理(包括产品名、技术术语、品牌名称、商标等)在企业信息开发、全球化文档创作、企业内容管理、多语信息处理、翻译和出版、客户沟通、品牌一致性、规避法律风险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从翻译服务视角来看,企业创造的翻译内容越多,对翻译一致性的需求越大。

企业每增加一种语言、一个本地化翻译内容、一个产品或新收购一个企业,需要翻译的数据量就会成倍增长,出现不一致性的可能性就更大(Kelly &DePalma ,2009:8)。

根据国际知名语言服务企业Lionbridge 的估算,翻译和本地化项目总费用的15%由返工所致,而术语不一致是罪魁祸首(Lionbridge ,2009)。

以销往全球市场的数码相机为例,假设在产品文档开发过程中存在术语不一致的地方(如作者将Bat-tery Adapter 与Travel Adapter 通用),这种错误会蔓延到用户手册、帮助文档、网站介绍、产品包装、培训资料、FAQ 等内容,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些文档经过多语种本地化之后,术语不一致的问题将会扩展到多个语种,在最后维护阶段的术语更改成本要比在产品数据设计阶段的术语更改成本高200倍(Childress ,2007:44),如图1所示。

J.D.Edwards 公司的术语管理研究表明,仅在一个本地化语种中更改一个术语的成本将近2000美元(Martin &Kar-sch ,2001:19)。

可见,术语管理实施越早,管理的成本越低,后期整个翻译项目质量越容易控制。

目前盛行于欧洲的翻译服务标准EN 15038:2006也高度重视术语管理,将术语库创建、术语库管理、术语一致性等作为翻译增值服务中的一个重图1术语管理成本金字塔要组成部分,要求译员遵从专业领域的术语、客户的术语或服务购买方提供的术语,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确保术语的一致性。

有效的术语管理还可提高企业信息的复用率和可恢复性,确保翻译和本地化项目中术语使用的一致性,维护企业品牌和知识产权,同时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2010年SDL公司的全球术语管理调查表明,92%的调查对象认为术语非常重要,95%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术语不一致会导致翻译质量问题(SDL,2010:7-9)。

《2012年自由译者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术语在促进翻译效率提高因素中所占比例高达58.2%。

译者越早开始术语管理,积累的术语知识和相关经验越丰富,效率就会越来越高(Proz,2012:9)。

根据SDL的官方统计,使用SDL MultiTerm术语管理工具,AGFA首次翻译准确率从75%提升到95%,新的医疗解决方案的面市时间缩短60%;Giesecke&Devrient的翻译成本降低15 20%,术语复用率提高30 40%;KYOCERA的翻译专家团队工作效率提高30%,用户手册的本地化所需时间缩短50%(SDL,2013:18),术语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传统的术语管理传统的术语管理是指在落后的管理理念下,采用纯手工或简易的工具,开展的效率低下的术语管理工作。

在传统的翻译公司或翻译管理中,术语管理意识往往比较薄弱,一般只有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术语时才做出临时处理措施,基本上没有术语管理的相关流程。

如果客户有大量的翻译内容和术语需要同时更新,则会陷入无计可施的困境。

根据调查显示,国内大多数语言服务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术语管理机制,只有6%的公司部署了专门的术语管理工具,43%的公司使用Excel等表格文件进行术语管理(王华树,2013:12)。

但是,使用Excel、Ac-cess或文字处理程序管理术语,几乎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如数据完整性损失、数据操作量过大等(Schmitz,2001:539)。

根据SDL的统计,使用纯人工流程管理术语,将会使翻译项目管理的时间延长35%(SDL,2009)。

显然,这样的术语管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术语管理的需求,因为它们有诸多缺陷,包括:1)不便记录术语动态属性及使用状态,如设置为未审核、审核通过、作废、锁定等状态;2)不便记录元数据,如条目日期、用户、修改日期等;3)不便添加术语图像、书目、上下文信息等;4)不便按特定标准(如主题字段、语言对、领域)导出术语数据;5)不便添加从一个术语到另一个术语的交叉引用;6)不便定义访问特定术语数据的阅读和/或写入权限;7)不便进行检索、修改和更新;8)不便进行多人协作和共享等。

4现代的术语管理同传统的无意识、无计划的术语管理不同,现代化的项目要求现代化的术语管理流程和术语管理系统。

以一般的大型翻译和本地化项目为例,从立项到结项通常需要十多个主要环节,术语管理则可以从项目立项开始,贯穿项目始终,如图2所示:图2现代术语管理流程大型国际化企业通常比较重视术语管理,在项目立项或产品开发早期阶段已经开始考虑术语的一致性问题,确保术语管理尽早集成到文档和交付产品的流程中,从而消除写作、设计和翻译之间的障碍。

SAP和微软公司在术语管理方面的经验值得语言服务产业界借鉴。

SAP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语言资产管理战略,组建了包括术语专家、行业专家在内的术语管理团队,开发了专有的术语管理流程和系统。

2013年对外发布了网络版的术语管理系统(SAPterm),方便其客户、合作伙伴、语言服务商和外部用户访问。

SAPterm收录超过400万条术语,其中15万术语被翻译成42种语言,而且术语数据库会及时更新。

微软的语言卓越部门(The Microsoft Lan-guage Excellence Group)专门维护一个多语言的、以概念为导向的术语数据库,其使命是为所有需要微软术语的利益各方(包括本地化合作伙伴和任何从事语言专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资料。

微软语言卓越部门和微软的其他各个部门密切合作,确保能及时准确地为用户提供100多种语言的术语资料。

SAP和微软都创建了术语社区(Terminology Community),让用户积极反馈并讨论术语管理相关的问题。

现代化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决定了必须要用先进的术语管理系统。

术语管理系统能帮助译员完成术语相关的各种任务,确保术语使用的一致性,提高翻译工作效率(Esselink,2000:67;Bowker,2002:77;Quah,2006:105;Sofer,2006:98)。

根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国际上很多翻译技术提供商开发了越来越多的术语管理系统,国外常见的系统如Acrolinx IQ Terminology Manager、AnyLexic、BeeText Term、CATS、Concordance、crossTerm、Heartsome Dictionary Editor、LogiTerm、qTerm、SDL MultiTerm、SDLX Phrase Finder、STARTermStar、T-Manager、TermiDOG、Termi-nology Extractor、UniTerm Pro、Xerox TermFinder等。

国内的东方雅信、传神、朗瑞、雪人、语智云帆等语言服务或语言技术企业也开发了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术语管理系统或模块。

总的看来,当前的术语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可以同国际术语标准对接(MARTIF、OLIF、TBX、ISO704/12620/16642/30042等);2)可以自定义多样化的术语结构,添加包括多媒体等多种术语字段信息;3)可以存储大规模术语条目,响应速度快;4)可以主动识别术语,自定义过滤器,多种检索模式;5)可以支持多语种项目的术语管理;6)可以分权限管理,支持多用户(项目经理、内外部翻译、审校等)同时访问,实时共享;7)可以根据用户习惯灵活调整界面,互操作性强;8)可以兼容第三方系统(写作系统、内容管理、辅助翻译、拼写检查、质量检查系统等)。

5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语言服务需求持续激增,现代翻译项目管理面临诸多问题:(1)翻译文件多,单位时间任务量大,提交周期短,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客户对质量的要求?(2)随着全球市场的膨胀,需要翻译的语种正在从个位数增长至数百种(van der Meer,2013:1),而且翻译领域越来越广,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多个语种、多个领域之间确保术语的一致性问题?(3)单兵作战或小作坊式的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大型项目的需求,这样的项目通常需要多个团队和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如何实现不同地区的团队成员实时共享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确保项目质量的一致性?现代术语管理理念和工具能够为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