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研究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分布

开发利用情况
已开发水能资源 占比:约30%
正在开发水能资 源占比:约70%
主要开发方式: 水电站建设
开发利用的地区 分布:主要集中 在长江、黄河等 大江大河的中上 游地区
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优化能源结构:水能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优化能源 结构。
核能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核能资源种类多样,包括铀矿、钍矿等 核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成熟,已建成多座核电站 核能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为未来能源发展提供保障
开发利用情况
核能资源分布:中国核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核能利用现状:中国核能发电量稳步增长,核能发电量占比逐渐提高
特点: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 人均占有量较少,且煤炭质量 存在差异
开采情况
煤炭资源分布: 主要集中在山西、 陕西、内蒙古等 地区
开采方式:露天 开采和井工开采
开采量:中国是 全球煤炭开采量 最大的国家,每 年开采量约为30 亿吨
开采难度:部分 地区煤炭资源埋 藏较深,开采难 度较大
对经济的影响
提供能源:煤炭是重要的能源来源,支撑着工业生产和经济发 展
推动技术创新:水能资源的开发涉及到水电站建设、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将推动相关产业的 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05
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章节副标题
分布情况
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海地区、内蒙古、新疆等 地区
第十二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聚煤盆地从晚古生代到中、 新生代,总体演化趋势是:
大型内陆碎屑陆表海聚煤坳陷
大型内陆湖盆坳陷(古前陆塌陷)
断陷盆地群(湖盆为主)
山间小型坳陷和断陷盆地
第十二章 中国煤田地质特征
§3 聚煤古地理环 境和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早二叠世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海退的同时,华南地区 的海域范围则继续扩展,海水向西北上扬子古陆区快速侵 漫,沿古陆边缘的泻湖潮坪环境发育早期含煤沉积,并迅 速被广海碳酸盐沉积所代替。早二叠世晚期,由于东吴运 动的影响,华南广大地区隆起为陆,海水退居东南隅,在 海西期造山带的前缘堆积了滨海碎屑含煤岩系。晚二叠世 早期,海水由西南方向再度进侵。在海域不断扩大的趋势 下,华南地区呈现比较复杂的岛海古地理景观,海陆穿插, 沉积类型多样。东南沿海为陆相、过渡相碎屑含煤沉积, 盆地中部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含煤沉积,黔西、滇东地 区则持续发育大型三角洲复合体,为煤层最富集的地区。 随着海域不断扩展,聚煤带向古陆方向迁移。晚二叠世晚 期,华南地区再次被广海淹没,以碳酸盐和硅质沉积为主, 含煤沉积则局限于川滇古陆东侧的滇东、黔西和川西一带。
中国煤盆地富煤带的展布和特厚煤层的形成, 也受着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厚煤层或特厚煤层 的形成,主要是在基底沉降稳定和坳陷速率适当 的部位。最有利于聚煤的盆地是发育在刚性地块 上的晚古生代坳陷型盆地及继承性的中生代坳陷 盆地,其次是发育在已经稳定的褶皱带上的中、 新生代盆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南宁
广州
南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程度、矿床数量、分布面积、煤种品种、资源结构及矿业区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域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以及陕甘宁、西北和江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
华北地区以山西、内蒙古和河北为主要产煤省份,东北地区则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为主要产煤省份。
此外,西南地区以四川、云南和重庆为主要产煤省份,陕甘宁地区以陕西和甘肃为主要产煤省份,西北地区以新疆和宁夏为主要产煤省份,江南地区以湖南和江西为主要产煤省份。
二、煤炭资源分布特征1. 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由于交通条件相对薄弱,煤矿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2. 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逐渐减小,但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在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但由于该地区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工业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因此其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
3. 华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煤炭开采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华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乱采滥采、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包括地表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
4. 江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煤矿规模较小、开采条件较差。
江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由于地势平缓、水系发达,该地区的煤矿规模较小,开采条件较差。
5. 西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但煤种多样化。
西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但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复杂,煤种种类多样化。
三、煤炭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煤炭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构造条件、煤层赋存形式等。
中国主要能源资源及其分布

中国主要能源资源及其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中国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资源。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一、煤炭资源煤炭是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目前仍然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主要的煤炭产区包括山西、陕西、河南等地。
山西省尤其以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被誉为“煤海”。
二、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
主要的油田分布在华北、东北、新疆等地区。
华北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与石油类似,中国的天然气资源也分布广泛,主要产自新疆、四川盆地、辽宁等地。
三、水能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水能资源的国家之一,水电是中国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中国的大江大河众多,水电潜力巨大。
中国长江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以其巨大的发电能力成为中国电力的重要来源。
此外,中国还有黄河、珠江等多个水利发电重要基地。
四、风能与太阳能资源中国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
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巨大,大规模的风电场正在逐步建设中。
同时,中国还拥有广阔的太阳能资源,全国各地都有较好的太阳能发电条件。
五、核能资源核能被认为是未来的重要能源之一,中国也在积极开展核能开发。
目前中国已建成多座核电站,并正在加速建设更多的核电项目。
预计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大幅增加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综上所述,中国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
这些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具特点。
中国将继续发展和利用各种能源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并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以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燃料价值。
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资源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
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
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此外,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北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稀缺,而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则相对较为丰富。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我国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超过1300亿吨,其中,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绝大部分的煤炭储量。
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已超过5000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这些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为我国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煤矿开采体系。
煤炭产能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逐步提升。
同时,我国也在加大清洁技术的应用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不断探索。
然而,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升,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煤炭、清洁煤炭等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利用。

前景看好
国家不仅确定了煤炭在我国基础能源的战略地 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业发展方向,这将有利 于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谢谢
(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对煤炭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探、开发和利 用水平低下。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些共伴生矿物还无法进 行大规模具有经济效益的开发利用,综合利用 产品业布局不合理
我国目前仍然以原煤消费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造成大量长距离的无效运输,煤炭企业自身产 业升级水平低下,而以煤炭为原料的工业企业 大多距煤矿较远,因此原煤需要进行大量长距 离的运输才能被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
•(一)、开采的过程中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三)、煤炭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
•(四)、开采机械化程度低
•(五)、原煤入洗率低
•(六)、安全生产问题较为严重
•(七)、煤炭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一)、开采的过程中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小矿越界开采,破坏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屡禁不止, 抢夺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企业采用一次采全高的方法,只采中间一层, 顶底煤被废弃,采一丢四; 另外一些小型煤炭企业采煤方法落后,对煤炭的 回采率有的不到30%。一些矿区的违规建筑物存在 大量压煤现象,建筑物压煤程度有的达到了矿区 剩余可采储量的80%。
(三)、提高燃煤发电效率
目前我国有两大问题需要重视,一是煤的清洁 利用,二是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其中煤的清洁 利用尤为重要。在我国,每发一度电要排二氧 化碳0.8∽0.9公斤,如果每度电的耗煤量降低 1克,全国一年就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0万吨。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知识点的认识】1、中国煤炭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 6 省.2、中国石油分布特点:①陆上:东北(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华北(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西北西南(西南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吐哈油田);华中(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②海上:渤海(蓬莱 19﹣3 油田)、东海(春晓油气田)、南海(莺歌海盆地).3、中国天然气分布特点:天然气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陆上西部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松辽、渤海湾盆地,以及东部近海海域的渤海、东海和莺﹣琼盆地,目前这 9 个盆地远景资源量达 46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资源总量的 82%;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6.21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 93%;剩余资源量 40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剩余资源量的 81%.【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我国自然资源中,煤炭是丰富的省区是山西省,第一和第二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南方地区以有色金属矿居主多,青藏地区以清洁能源居多.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地区,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分析:能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既是世界能源资源大国,也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加速发展能源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目前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解答: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国内第一、第二大油田,它们的石油产量要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比如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个旧的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纬 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 5 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 3000 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故答案为:山西省;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有色金属;清洁能源;青藏地区;四川盆地.点评:考查我国能源的分布,要理解记忆.【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概况.可结合自然资源分布图理解记忆.。
中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资源评价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资源评价Ⅰ.概述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及其资源评价一直是地质学和煤炭工业领域的研究重点。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燃料能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深入研究我国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以及科学评价煤炭资源的质量与地质条件,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Ⅱ.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1.我国煤炭地质条件我国煤炭地质条件主要受沉积、构造和燃料生质的影响。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质构造复杂,沉积条件多样,地层受煤化条件影响差异较大。
煤的形成主要受植物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类型形成的煤质量、品位也存在较大差异。
2.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规律我国煤炭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安徽、湖南为主要产煤区。
根据勘察结果,我国探明煤炭储量已达174.3万亿吨,预测资源量更是巨大。
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主要受地层、构造、沉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Ⅲ.资源评价1.煤炭资源质量评价煤炭资源的质量评价是指对煤炭的企业化学性质、工艺性质、物理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企业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含硫量等指标,工艺性质主要包括煤焦油和焦炭产率以及煤样的炼焦性能等指标,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粒度组成、密度、泡点和可磨性等指标。
通过对煤炭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可以科学指导煤炭的深加工利用及优化地质勘查。
2.煤炭资源地质条件评价煤炭资源地质条件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煤层地质构造、地层厚度、埋深、赋存规模、顶底板岩性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确定煤炭资源的地质条件优劣。
合理评价煤炭资源的地质条件,可以为采矿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资源浪费和安全事故风险。
Ⅳ.结论我国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及资源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学、地球化学、矿产地质学、矿物学等学科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我国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及资源评价,可以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东北赋煤区以下白垩统煤层为主。
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分布着规模不等的聚煤盆地40 余个,如伊敏、霍林河、胜利、扎赉诺尔、大雁等,煤层厚度巨大,平均可采煤层总厚达60余m,常有巨厚煤层发育,但侧向不甚稳定,结构复杂。
大兴安岭以东的东北地区,各聚煤盆地煤层层数增多,煤层总厚明显减小,含煤6-20层,可采煤层总厚在20m左右。
东北赋煤区部分含煤盆地煤层发育的基本特征含煤盆地含煤地层时代可采煤层层数可采总厚(m)中厚煤层层数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煤层间距(m)三江-穆棱河早白垩世5-222."04-76. "583-10 简单较稳定25鹤岗早白垩世30103."015 较复杂较稳定20铁法早白垩世1225."56-8 中等较稳定20阜新早白垩世2022."9-35."82-4 中等较稳定5抚顺早第三纪4-661."25 中等稳定30沈北晚第三纪4-1210."842 较简单较稳定-不稳定10东北第三纪聚煤盆地规模相对较小,多沿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展布,如沿密山-抚顺断裂带分布的虎林、平阳镇、敦化、桦甸、梅河、清源、抚顺、永乐等盆地,沿依兰-伊通断裂带分布的宝泉岭、依兰、五常、舒兰、伊通、沈北等盆地,含煤性较好,常有巨厚煤层赋存,在抚顺、沈北等盆地煤层最厚可达90 余m。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 6 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
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 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
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
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270、"1890、"2740和430km。
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
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
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
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
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 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
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
例如,山西、甘肃、宁夏 3 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
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239."0mm ;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 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 1 98 1 〜 1 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44〜3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81."2〜4O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082."2〜2535."0mm。
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
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
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 6 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80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77. "9%。
由于这一地区煤炭资源过度集中,并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不仅给当地的煤炭生产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而且解决不好,还将制约整个煤炭工业的长远发展,影响煤炭的长期供应问题。
因此,开发这一地区的煤炭资源,除了运输困难以外,还突出地存在煤炭生产和煤炭洗选过程中的工业用水和民用水源问题。
同时,由于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和加大用水,必然要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本来已经得到控制的沙漠继续向外蔓延。
因此,国家在制订开发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矿区水源、外运能力、环境保护和人口容量等诸多因素,将其控制在一个协调、适度的发展规模上。
这样,才有利于全面推进,健康发展。
(三)优质动力煤丰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不多我国煤类齐全,从褐煤到无烟煤各个煤化阶段的煤都有赋存,能为各工业部门提供冶金、化工、气化、动力等各种用途的煤源。
但各煤类的数量不均衡,地区间的差别也很大。
在1996年末的10025亿t保有储量中,各煤类的储量和所占比重,如表2.10 所示。
通常将煤的基本用途划分为炼焦用煤和非炼焦用煤两大部分,前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后者为72."9%。
由此看来,我国非炼焦用煤储量很丰富。
特别是其中的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及其未分类煤)所占比重较大,共有保有储量4262 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42."5%,占全国非炼焦用煤的58."3%,资源十分丰富。
这三类煤的最大特点是灰分低、硫分低、可选性好,各主要矿区的原煤灰分一般均在15%以下,硫分小于1%。
其中,不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 "85%,硫分为0."75%;弱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11%,硫分为0."87%。
从总体上看,不粘煤和弱粘煤的煤质均好于全国其他各煤类。
例如,闻名中外的大同弱粘煤和新开发的陕北神府矿区和内蒙古西部东胜煤田中的不粘煤,灰分为5%〜10%,硫分小于0."7%,被誉为天然精煤,是世界瞩目的绝好资源。
它不但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部分还可作气化原料煤。
其中部分弱粘煤还可作炼焦配煤。
所以说, 我国的低变质烟煤数量大,煤质好,是煤炭资源中的一大优势。
无烟煤除作动力用煤外,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我国无烟煤保有储量为1156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11. "5%。
主要分布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其次是河南和四川。
山西省的无烟煤,只有产于山西组中的灰分和硫分一般较低,而产于太原组中的则多为中高硫至特高硫煤;贵州省和四川省的无烟煤多属高硫至特高硫煤;河南省的无烟煤灰分、硫分均较低,但多属粉状构造煤,其应用范围较小。
虽然,我国宁夏汝箕沟的无烟煤,灰分、硫分都很低,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湖南湘中金竹山的无烟煤,灰分为3%〜7. "5%,硫分0."6%;宁夏碱沟山的无烟煤,灰分小于7%,硫分0."6%〜2."9%,都是少有的优质无烟煤,但这些矿区规模不大,储量有限。
因此, 我国优质无烟煤不多。
我国炼焦用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的保有储量为254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不仅比重不大,而且品种也不均衡。
其中气煤占炼焦用煤的40."6%,而肥煤、焦煤和瘦煤三个炼焦基础煤,分别仅占18."0%,23."5%和15."8%。
炼焦用煤的原煤灰分一般在20%以上,多属中灰煤,基本上没有低灰和特低灰煤,而且硫分偏高,约有20%以上的炼焦用煤硫分超过2%,而低硫高灰者,可选性一般较差。
华北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是炼焦用煤的主要含煤时代。
山西组煤的灰分、硫分相对较低,可选性较好,是我国目前炼焦用煤的主要煤源,但其结焦性一般不如太原组煤好;太原组煤属中—中高硫者居多,脱硫困难。
北方早、中侏罗世产有少量气煤,其灰分、硫分均较低,可选性也较好,但因粘结性差,很少能用于炼焦。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虽属炼焦用煤,但因灰分或硫分过高,可选性很差,精煤回收率极低,从经济效益考虑不宜入选,只能当作一般燃料使用。
因此我国优质炼焦用煤也不多。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煤类齐全,但真正具有潜力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四)煤层埋藏较深,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很少,适于露天开采的中、高变质煤更少据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结果,埋深在600m 以浅的预测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煤炭预测资源总量的26."8%,埋深在600〜1000m的占20%,埋深在1000〜1500m的占25."1%, 1500〜2000m 的占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