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的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

合集下载

苹果树秋季栽植技术标准

苹果树秋季栽植技术标准

苹果树秋季栽植技术标准
1、栽植密度。

乔砧苹果树株行距3×5米,亩栽植45株;矮砧及短枝型苹果树株行距2×4米,亩栽植83株。

2、苗木要求。

按照国颁标准,全部选用一级苗木。

矮砧苗木应尽量选用2—3年生带分枝的优质壮苗,要求苗高150cm以上,下嫁接口以上10cm处干粗1.0cm以上,嫁接口愈合良好,有10个以上分枝或整形带芽饱满,根系完整、有侧根。

乔化苗木高度1米以上,直径1厘米以上,有5条长20厘米以上的侧根,苗木鲜活,无损伤失水现象。

3、栽植品种。

根据北方黄土高原区域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新建果园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合理搭配早、中熟品种。

早、中熟品种以丽嘎拉、玉华富士、蜜脆等为主;晚熟品种以富士优系等为主。

以上品种可以互相授粉,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4:1或5:1。

4、栽植规范。

早整地、挖大坑(长、宽各1米,深80厘米)、施基肥(株施腐熟有机肥50公斤)、蘸泥浆,栽后及时压倒覆土,确保苗木安全越冬。

矮砧栽培注意选择当地适宜砧木和栽植密度,
栽植时掌握好中间砧埋土深度,矮化自根砧苗,入土深度为苗木原来生长的土印处,切忌栽植过深。

矮化中间砧苗应将中间砧的1/2~2/3入土,地上至少要保留10厘米。

苹果树密植栽培技术

苹果树密植栽培技术

苹果树密植栽培技术苹果的矮化密植栽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光能,只要树形的结构合理,便可创造适宜的微域环境。

矮化密植果园的常用树形,主要有自然圆柱形和弯曲圆柱形、纺锤形,还有篱壁形、扇形、棕榈叶形、三角形、自由形、丛状形等。

自然圆柱形和弯曲圆柱形(图24、25)成形以后,树高3米左右,冠径2~2.5米。

沿中干着生5~6层结果枝组,每层3~4个,枝组间的距离一般为30~40厘米,全树上下可按排枝组20多个,是半矮果园的一种理想树形。

主干形:适合4×1.5米、3.5×1.5米、3×1米,甚至更密的密植果园整形。

同纺锤形一样它有一个强健的中央领导干,其上直接着生包括3-5公分和1米左右大小不等的30-60个横向枝。

这些枝的粗度都同中干远远拉开,结果后多自然呈下垂状。

高纺锤形:高纺锤形为欧洲广泛采用的树形,在欧洲一般采用矮化自根砧栽培,由于进行机械化管理,果园配有升降机,树体通常较高,设有支架,树体上下基本一致,呈圆柱状,树高3.5~4米,冠幅仅0.8~1.2米,适于密植,产量高,树势也好控制。

修剪上多以疏除、长放两种手法为主,很少短截。

树体较高,一般可达到4米,必须设立支架,一般设4道铁丝,最下面两道在主干60-70公分处,在树的两侧距离中干大概30公分左右各有一道铁丝,这两道铁丝的主要作用是支撑下垂结果枝,将结果后下垂太厉害的枝担在铁丝上面。

朝四个方向伸向行间,这四个枝大量结果后,自身无法承载,刚好担在下部这两道铁丝上。

苹果树的主干形特点:主干形由于上小下大,呈圆锥形,一般高度较低,同时培养强壮的中干,所以,可以不用支架,对于新建果园来说,可以节省建园成本,由于高度较低,也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形快易更新等特点。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苹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水果之一,其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逐渐成为主流栽培模式。

下面将介绍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要点。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矮化密植栽培的品种,如多数早熟和中早熟品种,不宜选择生长势旺盛的品种。

2. 树龄和砧木选择:栽培苹果树的树龄以一年生苗为宜,以避免传统高大品种带来的不可控因素。

砧木选择以矮化砧木为主,如M9、M16等。

3. 种植密度:矮化密植的最大特点是提高种植密度,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果树数量,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通常种植密度为1.5~2.0万株/公顷。

4. 冠幅控制: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苹果树的冠幅,使冠幅较小,树体呈矮缩状。

通过修剪和摘心等控制冠幅的方法,使得通透性好,光照均匀。

5. 调控生长:为了控制苹果树的生长势,应及时进行生长调控措施,如适时摘心、适量修剪、合理施肥、严格控制营养生长等,以保证树体的矮缩性。

6. 防止留果过密:由于密植栽培方式下果树数量较多,果实过多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需要进行果实疏果,减少果实数量,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均衡。

7. 土壤改良: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合理施肥来提高土壤肥力,为苹果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8. 病虫害防治:密植栽培方式容易引发病虫害的传播和积累,因此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保证苹果树的健康成长。

9. 管理措施:密植栽培方式下,对树体的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加强树体的支撑和固定工作,及时修剪和打结枝条,保证苹果树的形态框架稳定。

10. 灌溉管理:密植栽培方式下,苹果树之间的竞争加剧,因此需要加强灌溉管理,保证苹果树根系的充分供水,以满足苹果树生长的需求。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树龄和砧木选择、种植密度、冠幅控制、调控生长、防止留果过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和灌溉管理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要点,可以实现苹果树的矮化密植栽培,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苹果树种植密度及重要技术

苹果树种植密度及重要技术

苹果树种植密度及重要技术一、确定栽植密度的依据第二,品种特性。

包括生长势、干性、成枝力、萌芽力、枝果比、成花结果难易、丰产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

第四,栽植规模大小、资金投入力度、劳力状况、机械化水平等。

考虑到上述诸点,才能确定较合理的栽植密度,使以后数年果园管理不走弯路,达到现代化果园的要求,取得满意的生产效果。

二、不同砧-穗组合栽植密度1、乔砧-普通型砧穗组合该组合树体生长势最强,树冠高大,长枝量最多,树体难控制。

一般行距为4-6米,株距为2.5-4米是,具体栽植距离应因地制宜确定。

如水肥条件好的平地或山地丘陵,以行距5-6米,株距4米较好,每公顷栽417-500株;在肥水条件差的山丘地,以行距4-4.5米,株距3-4米为宜,每公顷栽624-740株;而在旱塬地和瘠薄地上,行、株距应分别缩小0.5米左右。

2、乔砧-短枝型、矮化中间砧-短枝型和矮化砧-短枝型-砧穗组合这三个组合的综合生长势显著弱于乔砧-普通型组合,树冠要小1/3-1/2.因此,其行、株距应分别比普通型品种组合小0.5-1米。

3、矮化中间砧-普通型砧-穗组合这种组合的树势中庸,树冠中大,以行距3-4米,株距2-3米为宜,每公顷栽825-1665株。

4、矮化自根砧-普通型砧-穗组合其综合生长势弱或较弱,树体矮化程度中等。

以行距4米。

株距1.5-2米为宜,无病毒砧-穗组合每公顷栽植990-1665株。

5、无病毒砧-穗组合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无病毒砧-穗组合植株的年生长量要比有病毒的大30%左右,树势强、树冠大、枝条长、难控制,因而其栽植行、株距比有病毒的大0.5-1米。

三、不同树形的栽植密度因树形不同,树冠大小明显不同,所以定植前要确定所用树形;主要考虑株间距离大小,成龄树冠是否会严重交叉,光照情况怎样?是生产那种类型果品(普通果、精品果、加工果)都应事先计划好。

一般行距比株距大1米。

大冠型树形,如主干疏层形、十字形、变则主干形等,株距在4米以上。

苹果树种植密度及重要技术

苹果树种植密度及重要技术

苹果树种植密度及重要技术现在种植苹果树的农户开始增多,那么苹果树种植密度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苹果树种植密度,一起来看看。

苹果树种植密度一、确定栽植密度的依据我国苹果栽培体制走过曲折之路,20世纪50-60年代为乔砧稀植,70-90年代为乔砧密植,90年代至今为适度栽植。

鉴于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果树栽植密度要本着适地适栽和适度栽植的原则。

栽植密度(株行距的大小)的确定根据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条件。

包括土壤、地力、地势、坡向、温度、雨量、风力、风向、日照、紫外线多少、灾害性天气等。

第二,品种特性。

包括生长势、干性、成枝力、萌芽力、枝果比、成花结果难易、丰产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

第三,砧-穗组合综合生长势、结果特点、整形修剪特点等。

第四,栽植规模大小、资金投入力度、劳力状况、机械化水平等。

考虑到上述诸点,才能确定较合理的栽植密度,使以后数年果园管理不走弯路,达到现代化果园的要求,取得满意的生产效果。

二、不同砧-穗组合栽植密度1、乔砧-普通型砧穗组合该组合树体生长势最强,树冠高大,长枝量最多,树体难控制。

一般行距为4-6米,株距为2.5-4米是,具体栽植距离应因地制宜确定。

如水肥条件好的平地或山地丘陵,以行距5-6米,株距4米较好,每公顷栽417-500株;在肥水条件差的山丘地,以行距4-4.5米,株距3-4米为宜,每公顷栽624-740株;而在旱塬地和瘠薄地上,行、株距应分别缩小0.5米左右。

2、乔砧-短枝型、矮化中间砧-短枝型和矮化砧-短枝型-砧穗组合这三个组合的综合生长势显著弱于乔砧-普通型组合,树冠要小1/3-1/2.因此,其行、株距应分别比普通型品种组合小0.5-1米。

3、矮化中间砧-普通型砧-穗组合这种组合的树势中庸,树冠中大,以行距3-4米,株距2-3米为宜,每公顷栽825-1665株。

4、矮化自根砧-普通型砧-穗组合其综合生长势弱或较弱,树体矮化程度中等。

以行距4米。

株距1.5-2米为宜,无病毒砧-穗组合每公顷栽植990-1665株。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应用于苹果树的栽培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控制树势,增加果实产量和品质,提高树冠光合作用效率。

下面是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要点。

1. 树种选择:选择适合矮化密植栽培的苹果品种,如红富士、嘉兴苹果等。

这些品种生长旺盛,树势较弱,适合矮化栽培。

2. 栽培密度: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密度一般为每亩1500~2000株。

植株之间的距离一般为0.6~1.0米,行距为1.8~2.0米。

这样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果实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3. 嫁接方式:苹果矮化密植栽培一般采用矮化系列品种进行嫁接,如M9根砧。

这种根砧具有较弱的生长势头,可以控制苹果树的高度,适合矮化栽培。

4. 横截面控制:为了控制苹果树的横截面积,可以采用修剪、引导枝等方法。

修剪可以将树冠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减少浪费能量和养分的分配。

引导枝可以让树冠在特定的方向上生长,增加果实产量。

5. 土壤管理:苹果矮化密植栽培需要注意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管理。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化肥和微量元素等,保持土壤的肥力。

要合理浇水,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6. 病虫害防治: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为植株之间距离较近,容易传播病毒和虫害。

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喷洒农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要求较高,对栽培者的管理水平和经验也有一定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栽培管理水平进行调整。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分析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以提高树木栽培密度和控制树木生长的方法,主要用于苹果产业化生产中。

以下是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要点分析。

1.选用适合矮化密植栽培的苹果品种:选择树型紧凑、枝条短粗的苹果品种,如列宁顿、GG系列、姬洁利等。

这些品种既能适应矮化密植的条件,又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调整栽植密度: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关键是提高栽植密度,一般密度在1万-2万株/公顷之间。

矮化密植栽培时可以采用单行或双行栽植方式,通过合理的调整行距和株距,使得每亩面积能种植更多的苹果树。

3.管理苹果树的分枝:矮化密植栽培要求苹果树保持较为紧凑的树冠,所以需要及时进行分枝管理。

一般来说,树高在20-3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分枝,每年保持留下2-3个粗壮健康的主枝,错开排列,促进侧枝分枝和发育。

4.修剪和整形苹果树的枝条:对苹果树进行修剪和整形,可以有效控制树的生长和形态,使得树冠更紧凑。

修剪主要分为夏修剪和冬修剪两个时期,夏季修剪主要针对长势旺盛的枝条进行短截,冬季修剪主要进行整形和去除病虫害的枝条。

5.适当控制树的生长势:为了达到较好的矮化效果,需要适当控制树的生长势。

可以通过施肥、供水、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来调节树木的生长速度,保持树的生长稳定和平衡。

6.加强树冠管理和支架支撑:苹果矮化密植栽培需要加强树冠管理,及时调整树冠的枝条分布和朝向,使得光线能够充分照射到每个枝条上。

要加强支架的支撑和固定,防止因树冠过于紧凑而导致的枝条断裂和树倒。

7.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矮化密植栽培时,由于苹果树的株间距较窄,容易造成养分竞争和病虫害传播。

要合理施肥,根据苹果树的营养需求进行施肥,确保树木生长所需养分的供应。

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病虫害对苹果树的危害。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要点包括选用适合的品种、调整栽植密度、管理分枝、修剪整形枝条、控制树的生长势、加强树冠管理和支架支撑,以及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浅谈苹果树的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

浅谈苹果树的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
I82i 。 。 。 jl5I 并。 , 2II— lli i 。 。 .
蓰 业 科 学
浅谈 苹 果树 的栽植 密度 及树 形结 构
张列梅 张学成 李 雷 王 娜 ( 山西省永 济市 农业局 山 西 永 济 0 4 O 4 5 0)

要: 苹果是 多年生木本植 物 , 栽植 密度 与树 形结 构是 否合理 , 直接 关 系到 以后果 园寿命 .产量高低 、质量好坏 , 而直 接影响 到效 从
以 提 高 早 期 产 量 , 可 以 通 过 一 系 列 控 冠 也 技 术 延 缓 树 冠 扩 展 , 是 违 背果 树 的 生 长 但 发 育规 律 , 但增 加 了生 产成 本 , 且 最 终 不 而 难 以 摆 脱 树 冠 郁 闭 的 命运 。 2. 2栽植 密 度与 整形修 剪 方法 不配 套 采 用 高 密 度 栽 植 , 整 形 与 修 剪 过 程 在 中 , 于受 大 冠 稀植 修 剪 技术 的影 响 , 干 由 骨 枝 及结 果 枝 的 短 截 通 常 过 多过 重 , 引起 骨 干 枝 加 粗过 快 , 冠 交接 郁 闭 , 树 形 与密 树 是 度方 面 存 在 的 另外 一 个 问 题 。 2. 3品种 自身 的生 长特 性 与树 形 结构 的不 适 应 苹 果 品 种 繁 多 , 长 特性 各异 , 萌 芽 生 如 力 、成 枝 力 、干性 、层 性 、生 长 势 强 弱等 都 不 尽 相 同 , 生 产 中如 果 按 照 同 一 种 树 在 形 模 式 加 以 培养 , 必 会 造 成 事 倍 功 半 的 势 效 果 。如红 富士 品种 生长 势 强 、枝 条 柔软 , 且 修 剪 反应 敏 感 , 以 可 采用 轻 剪 缓 放 , 所 培 养 成 开 心 树 形 , 金冠 、 嘎啦 等 品 种 枝 条 而 比较 硬 、 脆 , 果 一 直 采 用 轻 剪 缓 放 的方 如 法 , 养 成 开 心 树 形 , 然 会 削 弱 其 生 长 培 必 势 , 短其结果年限 。 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树的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
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避免再走弯路,科学地确定苹果的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从我国苹果树形的发展历史,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題,对树形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做以简要分析。

一、我国苹果树形的发展过程
我困是世界苹果原产国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但是在苹果树形结构的研究上发展缓慢,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自然稀植栽培为主,苹果的树形结构基本上沿用西洋苹果引入之后建立的三大主枝自然半圆、疏散分层形等。

80年代以后,我国苹果生产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

此时欧美地区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包括矮化砧木的选用及与之相配套的树形结构。

我国60年代后也先后引入了各种系列的苹果矮化砧木及欧美地区苹果栽培上比较成功的纺锤树形。

但是由于我国的气候土壤条件与欧美地区明显不同,冻害、抽条等问题普遍发生,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这一时期密植栽培模式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由于缺乏适宜的苹果矮化砧木,导致苹果乔化密植这一特有的栽培模式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

乔化密植在前期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苹果的产量,但是随着树龄的增大,纺锤树形普遍出现了树冠郁闭、光照恶化等问题,果实品质普遍下降,从而引起了我国苹果产业界的反思。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果树专家开始研究在乔化栽培条件下的树形结构,在学习借鉴日本大冠开心形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果园的环境条件与技术条件的实际情況,提出了苹果小冠开心树形,并针对原来的乔化密植果园提出了间伐、疏枝提干、落头开心等树形改造技术,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问题
通过对我国苹果树形发展过程的回顾,可以看出在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方面我们的技术研究不够深入,技术引进缺少创新和二次开发,死搬硬套,从而对我国的苹果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总结和汲取教训,避免以后少走弯路,现将我国苹果生上存在的树形及密度问题做一简单分析。

1、砧穗组合与裁植密度不协调
用乔化砧木和生长势强的砧穗组合,却采用高密度栽植,导致果树成龄后,果园群体郁闭,光照不良。

这是我国树形与密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乔化密植可以提高早期产量,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控冠技术延缓树冠扩展,但是违背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最终难以摆脱树冠郁闭的命运。

2、栽植密度与整形修剪方法不配套
采用高密度栽植,在整形与修剪过程中,由于受大冠稀植修剪技术的影响,骨干枝及结果枝的短截通常过多过重,引起骨干枝加粗过快,树冠交接郁,是树形与密度方面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

3、品种自身的生长特性与树形结构的不适应
苹果品种繁多,生长特性各异,如萌芽力、成枝力、干性、层性、生长势强弱等都不尽相同,在生产中如果按照同一种树形模式加以培养,势必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红富士品种生长势强、枝条柔软,且修剪反应敏感,所以可采用轻剪缓放,培养成开心树形,而金冠、嘎啦等品种枝条比较硬、脆,如果一直采用轻剪缓放的方法,培养成开心树形,必然会削弱其生长势,缩短其结果年限。

三、如何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和树形结构
适宜的栽植密度,前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提高产量,后期能够保证全园通风透光良好,连年丰产、稳产,且管理简便,用工量少,果园效益高。

适宜的树形结构,则是在全园通风透光良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体光能利用率。

1、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
栽植时应根据果园的立地条件及肥水状况,选择砧木及砧组合。

然后根据所选砧穗组合的生长势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一般要求冠径小于株距,树高小于行距。

在土壤瘠薄的沙石地、山地建园,一般选用抗逆性强的乔化砧或者短枝型品种,可以选用2×3~4m的株行距适当密植,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可选用矮化中间砧苗或乔化短
枝型品种,采用宽行栽培,保证行距最小在4m以上,采用2~3×4m的株行距,即亩栽
55~83株。

2、培养合理的树形结构
首先根据栽植密度,确定合理的目标树形,然后根据品种的生长特性,如干性层性、成枝力、萌芽力等,本着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简化修剪技术,简化树形的原则,进行整形修剪。

纵观世界各国丰产、优质的树形,无外乎水平叶幕结构即开心形和垂直叶幕结构即纺锤形两种树形。

结合我国的气候土壤条件对于亩栽33~55株的,建议采用小冠开心形,对于密度超过55株的,建议采用纺锤形。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树形,如Y 字型、单层主干型等,在生产中也可以因地制宜,灵活选用。

现就纺锤形及开心形两种树形的培养作一简单介绍。

(1)纺锤形的培养。

树形结构:树高3.5m左右,冠径1.5m左右,中心干上均匀分布15个左右的主枝或结果枝组,与主干的角度为80°~110°。

培养步骤如下:用2年生、1.5m高的苗子,定植当年可不定干或高定干,春季萌芽前在距地面60cm处每隔3个芽子刻1个,当年可形成健壮中斯的主枝。

冬季修剪时,中央领导干长势强旺时,可不短截,第二年春季继续刻芽选留主枝。

对中心干上萌发的枝条,除过强的(枝干比超过1:3)疏除,其余的一律缓放不剪,形成一个坚强的中央领导干。

这样连续3年,树高可达3m左右,树体基本成形。

(2)开心形的培养
树形结构:树高2.5m左右,主干高1.2m左右,叶幕厚度1.5m~2m,中心干上最终保留2~4个永久性主枝,主枝与主干的夹角为50°~60°,主枝上通常不留侧枝,而是在每一主枝上选留34个较大的结果枝组。

培养步骤如下:定植当年,在饱满芽处短截,夏季对剪口下
第一芽作为中央干培养,剪口下第二、三芽枝一般角度较小,在夏季通过扭梢、拿枝等措施缓合生长势,冬剪时疏除或留瘪芽极短截来年作为主枝培养:第4、5芽枝着生位置高于60cm时留下作为辅养枝培养,以增加叶面积提高前期产量,低于60cm的春季萌发后一律抹除。

冬季修剪时对选留的中央领导干在饱满芽处短截,第二年夏季对剪口下第二、三芽枝处理方法同上年,然后选择角度、方位适宜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中心干上其它的枝条,有空间就留作辅养枝,过密则疏除。

第二、三年按上年的修剪方法继续进行树形培养,基本上可选留4~5个主枝其后的4~5年,除疏除过密枝外,对中央干及主枝全部缓放,促使形成花芽结果。

当树龄达到7~8年时,逐渐对中心干进行落头开心,同时疏除下部衰弱的辅养枝,一般在10年左右时达到理想的小冠开心形以后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保持树势稳定,保证连年丰产、稳产、效优质高在实际生产中,还应结合土壤条件,在土质薄的地块,可适当降低树干高度,树冠高度,采用小冠树形,缩短树体养分的输送距离,増强树体生长势;在肥水较好的地块,可适当提高树干高度,缓和生长势,达到早果丰产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