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检验

合集下载

淋巴瘤样本采集标准

淋巴瘤样本采集标准

淋巴瘤样本采集标准包括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当的样本类型:淋巴瘤基因检测通常需要采集血液样本、淋巴结组织样本,有时也需要采集周
边组织样本。

这些样本类型可以提供关于淋巴瘤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的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2. 确定采集量:采集的样本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例如,血液样本一般需要4~5毫升,而淋巴结组织样
本则需要2~3克。

这些量是检测淋巴瘤基因的最佳量,如果样本量不足,可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

3. 采集过程注意事项:在采集样本时,应确保采集容器的清洁和采集环境的清洁,并使用消毒后的消毒
针头,以防止样本的污染。

此外,采集的淋巴结应选择表现出典型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

在采集过程中,要保证操作者的洁净度,以及样本的干净度,如果样本中有杂质,可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

4. 及时送检:采集完毕后,应及时将采集的样本送入实验室,以便及时分析。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淋巴瘤样本采集标准可能会因医院、检测机构或具体病情而有所不同。

怎么检测是否得了淋巴癌

怎么检测是否得了淋巴癌

怎么检测是否得了淋巴癌文章目录*一、怎么检测得了淋巴癌1. 怎么检测是否得了淋巴癌2. 淋巴癌有什么症状3. 淋巴癌的发病原因*二、淋巴癌有什么危害*三、淋巴癌如何预防怎么检测得了淋巴癌1、怎么检测是否得了淋巴癌 1.1、细胞切片查:用针筒或开刀取出细胞组织化验。

1.2、血液检验:用针筒从手臂抽血,医生借着显微镜观察红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

1.3、骨髓检查:用针筒在髋骨骨盆附近取出骨髓样品化验。

1.4、脊椎穿刺切片检查:使用细针从脊椎取出脊椎液做化验检查,只有特殊的病例才会使用这种方法。

1.5、断层扫描检查:用像X光一样的一种大型机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拍摄,这样可让医生看到淋巴癌到底在哪里。

1.6、磁核共振摄影:这种检查方法利用磁性及无线电波显示淋巴癌有否转移到神经系统或其它器官。

1.7、MUGA检查:检查您的心肌活动以及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1.8、PET检查:可查出某些淋巴结是否有癌细胞。

2、淋巴癌有什么症状 2.1、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为主,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晚期可累及纵膈淋巴结。

2.2、脾肿大约30%累及于脾,多出现于后期,一般为反应性增生,或肉芽肿形成。

2.3、造血系统呈贫血象,与骨髓受累有关,晚期可出现溶血性贫血。

2.4、消化系统约30%有胃、胰、肠受累,可有吸收不良,甚至腹水症状。

2.5、心血管系统偶有渗出性心包炎。

2.6、肝损坏可由于肝损坏而导致黄疸。

2.7、骨转移约5~15%,出现骨痛。

2.8、肾受累约13有肾浸润,严重出现肾衰。

9、肺浸润胸腔积液为多,可占13~23%。

2.10、全身症状发热(呈不规则型),盗汗,瘙痒,尤其瘙痒为何杰金氏病的特异症状。

3、淋巴癌的发病原因 3.1、自身免疫存在缺陷淋巴系统作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监视是其特有的功能,能及时清除人体内出现的非常态、病变、癌变细胞。

而自身免疫系统存有缺陷的人群,则是因病毒感染进而导致淋巴癌的高发人群之一。

3.2、化学药物致癌许多化学药物中含有致癌物质。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摘要】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测已成为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读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首先介绍了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测的意义,然后列举了常见的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包括CD20、CD30、BCL-2等。

接着详细解析了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断标准,强调了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方面,指出更多研究与实践将进一步完善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断标准,为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读标准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将进一步完善其应用,使得淋巴瘤的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意义、临床应用、发展方向、诊断、治疗、研究、个体化治疗、依据。

1. 引言1.1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在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的类型分为不同亚型。

免疫组化检测是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类型和预后,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是根据淋巴瘤肿瘤细胞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判断的依据。

常见的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包括CD20、CD30、CD10、Bcl-2、Bcl-6等。

这些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鉴别淋巴瘤的亚型和分级,指导治疗的选择。

准确的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能够提高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避免过度治疗或漏诊的情况发生。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读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为淋巴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对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

2. 正文2.1 淋巴瘤的免疫组化检测意义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恶变形成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来了解淋巴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预后。

通常淋巴瘤的诊断手段有哪些

通常淋巴瘤的诊断手段有哪些

通常淋巴瘤的诊断手段有哪些淋巴瘤是一种源自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准确诊断淋巴瘤对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通常淋巴瘤的诊断手段。

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程度、进展情况等。

同时,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寻找可疑的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病理征象。

2.血液检查: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可进行多项血液检查。

其中最重要的是完整血细胞计数(CBC)和外周血涂片检查。

CBC可以提供关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信息。

异常的血细胞计数可能暗示有问题存在,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3.淋巴结活检:活检是确诊淋巴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主要分为淋巴结外科活检、淋巴结穿刺活检和淋巴结骨髓活检三种。

淋巴结外科活检是将一个淋巴结完整地切除,通常是通过手术进行。

淋巴结穿刺活检是通过穿刺淋巴结并取出样本进行检查。

淋巴结骨髓活检是通过骨髓穿刺取样,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病理检查。

4.放射学检查:在诊断淋巴瘤的过程中,一些放射学检查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其中最常用的是X射线和CT扫描。

X射线和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淋巴结肿大的程度和部位,同时排查可能的转移。

此外,MRI和PET扫描也可以用于评估淋巴瘤的范围和侵犯的其他器官。

5.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是一种病理学检查方法,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来检测组织标记物,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

在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免疫组化可以用于确定细胞表面和细胞内蛋白的表达情况。

6.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细胞的荧光标记物来分析淋巴细胞群体,可以精确地确定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并检测淋巴瘤的存在。

7.基因检测:基因检测主要通过检测染色体结构和基因突变来确定肿瘤类型。

例如,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变异。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与某些淋巴瘤相关的基因突变。

总结起来,淋巴瘤的诊断通常涉及病史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淋巴结活检、放射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检测。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淋巴细胞克隆增殖。

它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并且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癌症的主要死因之一。

淋巴瘤被广泛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

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和青少年,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则更常见于中老年人。

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与其他肿瘤一样,基因突变和异常表达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一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和免疫系统失调也被认为是淋巴瘤发病的重要因素。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肿块、疼痛、乏力、发热、出汗、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主要依靠组织活检、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综合判断。

目前,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这些标准包括病理学诊断标准、分子生物学检测指标、治疗反应评估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淋巴瘤研究的深入,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也将不断发展,并且有望实现个体化医疗。

我们对淋巴瘤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效果。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以下是对各个部分的详细介绍:引言部分(Chapter 1):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首先,通过概述淋巴瘤检验报告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其次,介绍全文的结构和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最后,说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淋巴瘤检验报告标准的研究和分析,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部分(Chapter 2):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个小节。

首先,详细介绍淋巴瘤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淋巴瘤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及其特点等内容。

颈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HL(41%)VS NHL(27%)。
分期
➢ 淋巴瘤分期:临床资料+影像表现+术中所见。 ➢ 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体液检查、白细
胞分类计数、骨髓活检(18%累及骨髓)。 ➢ 影像表现+术中所见:位置、大小、分布、转
移。 ➢ CT:颈部、胸部、纵膈、腹部、盆腔。 ➢ MR:颅脑、脊椎+脊髓。 ➢ 脑部累及患者建议行腰穿检查。
➢ 颈部结外发病率:Waldeyer环>鼻窦>唾液腺 >口腔>喉咽>甲状腺。
➢ 发病年龄:HL(双峰):20Y-24Y/80Y-84Y, 极少见于5Y以内;NHL :50Y-60Y。
临床表现
➢系统性症状:不明原因发热、消瘦、疲惫、 皮肤瘙痒、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或者多 种并存。
➢临近组织压迫、阻塞症状:异物感、喘息 等。
M,68,左侧牙龈肿痛1月。
喉咽淋巴瘤影像表现
➢约占喉咽肿瘤<1%。 ➢老年多见。 ➢多见于声门上区。 ➢表面光滑、息肉样、直径1-3cm,表面光滑。 ➢部分可沿粘膜下区浸润性生长,使喉腔环形 狭窄。
右侧声门上区淋巴瘤。
甲状腺淋巴瘤影像表现
➢约5%甲状腺肿瘤。 ➢女性多见。 ➢中位年龄为70-80Y。 ➢80%病例并有桥本氏甲状腺炎。 ➢可弥漫生长表现为甲状腺增大,也可为孤立 占位(80%)或多发结节(20%)。 ➢气管累及少见,多导致气管狭窄。
F,66Y,发现左甲状腺肿物2周。
鉴别诊断淋巴结转移瘤
➢ 多可见原发恶性肿瘤病灶。 ➢ 淋巴结坏死较常见,增强不均匀强化,
强化方式与原发病灶类似。 ➢ 部分可融合,境界欠清。
鉴别诊断淋巴结结核
➢以儿童、青年人多见,结核中毒症状。 ➢ 单侧,多发、多组淋巴结肿大。 ➢ 可见斑点状钙化,中央坏死,环形强化。 ➢ 可伴有其他部位结核表现,如肺部、咽部和喉 结核等。

淋巴结检验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意义与检验流程

淋巴结检验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意义与检验流程

淋巴结检验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意义与检验流程1. 引言1.1 淋巴结检验的概念淋巴结检验是一种常用于动物屠宰检疫中的检测手段,通过对淋巴结进行检验,可以判断动物是否患有某些疾病。

淋巴结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提供生理屏障的同时也是病原体侵入后首先受到影响的部位,因此淋巴结检验可以为早期发现病原体提供重要依据。

淋巴结检验主要包括对淋巴结外观、大小、质地以及切面情况的检查,同时也需要进行细胞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动物是否患有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疾病,从而保障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发展。

在生猪屠宰检疫中,淋巴结检验尤为重要,因为猪是常见的食用动物,其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食品安全。

通过对淋巴结进行检验,可以排除病猪,确保食品安全。

淋巴结检验在生猪屠宰检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生猪屠宰检疫的重要性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生猪肉制品安全、保障公共健康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生猪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疫病、寄生虫等病原体,防止其传播和对人类造成危害。

生猪屠宰检疫也可以规范生猪养殖和屠宰过程,提高生猪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由于生猪是人类的主要肉食动物之一,生猪肉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保障生猪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而淋巴结检验作为生猪屠宰检疫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地筛查生猪体内的病原体,保障生猪肉制品的安全和优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生猪屠宰检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保障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淋巴结检验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意义淋巴结检验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检测生猪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

淋巴结是生猪体内的免疫器官,其异常变化常常与疾病有关,因此对淋巴结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患病猪只,并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通过淋巴结检验,还可以评估生猪的健康状况和免疫功能,为疾病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于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化非常重要,本文将对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淋巴瘤的血液检验1. 血常规淋巴瘤患者常常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因此血常规检查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淋巴瘤血常规报告应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2. 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因此淋巴细胞计数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淋巴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异常增多或减少代表什么意义?这些信息都应该在淋巴瘤的检验报告中清晰明确地呈现。

3.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除了总的淋巴细胞计数外,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淋巴瘤的检验报告中,应该包括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以及这些细胞的功能状态。

1. 免疫球蛋白淋巴瘤患者常常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分泌,包括免疫球蛋白的升高或降低。

在淋巴瘤的检验报告中,应该包括总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2. 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淋巴瘤的致病机制和分类与淋巴细胞表面标记密切相关,因此淋巴瘤的检验报告应该包括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的检测结果。

这些表面标记包括CD3、CD4、CD8、CD19、CD20等,通过表面标记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淋巴瘤的亚型和分期。

三、淋巴瘤的病理组织检查1. 组织形态学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是确诊淋巴瘤的关键依据之一,因此淋巴瘤的检验报告应包括组织形态学检查的结果,包括细胞形态、核浆比、核分裂象等指标。

2. 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定淋巴瘤亚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测淋巴瘤标记物,可以帮助确定淋巴瘤的来源和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瘤的概念是什么?
淋巴瘤(Lymphoma)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淋巴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及其组织的病理切片,疾病晚期淋巴瘤细胞可侵犯骨髓。

淋巴瘤骨髓侵犯骨髓象增生情况怎样评价?
淋巴瘤骨髓侵犯的骨髓象大多处于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水平,淋巴瘤细胞多少不一,甚至可达白血病标准,细胞形态视淋巴瘤病理类型而定。

哪种淋巴瘤易于侵犯骨髓?最易侵犯哪些部位?
淋巴瘤骨髓侵犯与病理类型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骨髓侵犯率明显高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在NHL中弥漫型小淋巴细胞、弥漫型裂细胞和淋巴母细胞型骨髓侵犯较多见,免疫分型示T淋巴细胞较B淋巴细胞更易侵犯骨髓,引起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临床上以Ⅲ、Ⅳ期晚期淋巴瘤发生侵犯骨髓最多见。

最易侵犯部位为纵膈。

什么是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霍奇金淋巴瘤(HL)是由于恶性细胞即R-S细胞在反应性炎性细胞基础上恶性增殖的结果。

主要病变在淋巴结内,早期发病部位往往是体表单侧的一组或单个淋巴结,以后累及其它部位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器官和/或组织。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节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盗汗、乏力,晚期有贫血、发热、恶病质等。

霍奇金淋巴瘤实验室检查特点?
1、血液学:贫血多在晚期出现,白细胞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少数轻度或明显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增多,约1/5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骨髓被广泛侵润或发生脾亢时,可有全血细胞减少。

2、骨髓:HL骨髓受侵常伴骨髓纤维化,骨髓受侵润多是由血源播散而来,骨穿涂片阳性率仅占3%,骨髓活检则可提高阳性率达9~22%,并发现ANLL时可显示白血病骨髓象特点。

其组织学特点是发现典型R-S细胞及单核变异性细胞。

3、其它检查:疾病活动期血沉加快,血清HDL活力增高,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

血清铁蛋白(SF)测定:SF明显升高与临床分期有关,从Ⅰ-Ⅳ期病人SF呈进行性递增。

有症状者SF高于无症状者,活动期病人SF增高,缓解期SF下降,复发时又增高。

什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NHL是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

包含多种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疾病,如大无裂细胞弥漫性NHL,多累及一至多组淋巴结区,少有骨髓累及;小裂细胞性NHL几乎都具弥漫性,且多累及骨髓和肝脏。

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大多首先侵犯浅表和或纵膈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也可原发于结外器官。

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组织器官压迫、结外侵犯,淋巴瘤累及肝脏和脾脏并不少见,还可出现发热、盗汗、进行性消瘦等多种全身表现。

NHL实验室检查特点?
1、血象和骨髓、白细胞数多正常,伴有淋巴细胞绝对和相对增多,早期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晚期及半数病人出现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多数为放、化疗的副反应,其次为肿瘤骨髓侵犯,少数患者为脾亢所致。

NHL 播散早,约20%原淋巴细胞型在晚期并发白血病,5%组织细胞型淋巴瘤晚期也可发生急性组织细胞性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2、血清学分析:血清LDH和β2—微球蛋白增高表明病情进展,预后差;血清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提示淋巴瘤肝脏受累。

3、NHL患者血清中可出现单克隆球蛋白峰,多为IGM 型,Coombs实验阳性,染色体分析可出现14q。

4、细胞免疫标:在于区别T-NHL和B-NHL。

常用的免疫标记有BCL2,P53的阳性表达;或荧光探针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基因重排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 a、β、δ),其它标计可涉及T、B细胞和NK细胞的特异性表达,较常有的有CD3、CD
5、CD79a、CD20、CD5
6、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和CD34的阳性,而CD4/CD8的协同阳性或CD4/CD8的共同丢失也是较常见的。

何为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造血异常,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及肾功能受损等一系列临床变化。

MM血象特征?
MM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通常减低,89%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白细胞正常,血小板正常或减少,血涂片上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疾病晚期血涂片上可见淋巴样浆细胞,甚至进展为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MM血涂片中缗钱状排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MM患者红细胞表面多包裹着M蛋白,减少了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排斥力,使红细胞产生凝集现象,因此血涂片上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MM髓象特征?
MM骨髓特征是骨髓中出现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为数不一,成堆分布,形态多样,成熟程度不同,核偏位,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可有空泡及少量嗜苯胺蓝颗粒;染色质较疏松,有时见三核、多核浆细胞。

骨髓瘤细胞按形态学分几级?
在1957年第6届欧洲血液学会议上分为4级。

Ⅰ级:成熟(小)浆细胞型;Ⅱ级:幼浆细胞型;Ⅲ级:原浆细胞型;Ⅳ级:网状细胞型。

MM血清学及尿液蛋白的检测怎样?
1、血清总蛋白增高,可达8-12g,是球蛋白增高之故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2、血清和尿蛋白电泳在a、β或a2区可出现均一的基底窄、高而尖的M峰。

免疫电泳是区分单克隆或多克隆蛋白的有效方法,是诊断M蛋白的重要手段。

3、血清LDH,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4、本周氏(汇溶)蛋白:血清多余的轻链由于分子小,可通过肾小球膜从尿中排出。

因此50%-80%的患者尿本周氏蛋白阳性。

具备MM阳性体征的患者尿本周氏蛋白试验阳性者能否排除MM?
由于MM病人病变初期本周氏蛋白常间歇性出现,故本周氏蛋白尿阴性不能排除MM。

MM有怎样的临床表现?
(一)骨骼疼痛,骨骼肿块与病理骨折。

(二)单克隆蛋白增高与正常球蛋白减低。

①易致感染;
②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③少数患者由于出现冷球蛋白血症,有手足青紫等雷诺现象。

(三)贫血。

(四)肾脏损害。

(五)其它。

①脊髓与神经根压迫。

②MM性脑膜炎。

③颅神经瘫痪。

④腕管综合征。

⑤多发性病变。

⑥关节肿痛畸形。

MM的诊断标准?
1、组织学标准:
⑴骨髓涂片中浆细胞或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超过10%。

⑵活检证实浆细胞瘤存在。

2、其它实验室标准:
⑴血清中大量M蛋白:IgG>25g/L,IgA>10g/L,IgD >2.0g/L,IgE>2.0g/L,IgM>10g/L
⑵尿中有轻链蛋白(Bence-Jones蛋白)>0.2g/24h
⑶放射学溶骨损害的证据或无任何其它原因的广泛性骨质疏松。

⑷至少两张外周血查到骨髓瘤细胞。

如细胞学标准两项同时存在或细胞学标准一项加上其它标准四项中任一项,即可以确立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与浆细胞白血病有何区别?
临床症状:肝脾淋巴结不肿大,病程较慢,多为2-4年,老年多见,发病率较高,细胞无浸润,有骨质破坏。

血象:浆细胞少见或偶见,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内。

髓象:增生轻度活跃或轻度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瘤细胞比值增高,但绝对值仍不如浆细胞白血病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