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治疗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晚期的最佳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晚期的最佳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腺癌,原发于子宫体部,是起源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子宫内层细胞的非正常性生长。

子宫内膜癌通常发生在大于50岁的妇女,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最常见原因是,在人体内与黄体激素相比,雌激素过多,当子宫内膜癌发展到晚期的时候可于腹股沟处触及肿大变硬或融全成块的淋巴结,或有肺、肝等处转移体征,严重的会危机患者生命,那么晚期子宫内膜癌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

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对多数的肿瘤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放疗、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加强放疗、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疗、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举例说明:中药成分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对于防止癌细胞复发与扩散有着控制作用。

在西医治疗过程中,手术前,放化疗前,服用含有中药成分的三联平衡疗法,能提高免疫力,在治疗前使患者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几率,减少患者放化疗过程因化学药物或者放射物质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在手术、放化疗治疗后,三联平衡疗法能够有效的防止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复发,转移,扩散,使治疗的效果得以维持和改善,使患者尽快恢复。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癌不影响劳动力。

癌症患者在局部状况好转的同时,全身状况也得到改善。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进步,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妇科恶性肿瘤,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和病史询问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多为异常阴道出血、经期不规律、增多或逐渐延长,甚至出现经间期出血等。

在病史询问时,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月经情况、家族病史和其他相关因素,以便进行初步判断。

2. 妇科检查和宫颈涂片检查妇科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通过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以及宫颈等部位的异常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癌变的可能性。

宫颈涂片检查则可用于筛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病变。

3. 子宫内膜活检子宫内膜活检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常采用子宫腔镜下活检或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的子宫内膜刮取术,通过取得组织样本,经病理学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癌。

4. 影像学检查MRI、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子宫内膜癌信息,例如肿瘤的大小、深度侵袭情况、淋巴结转移等,有助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全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切除不仅可以治疗病变,还可提供标本供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几乎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2. 放疗放射治疗适用于一些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或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高危因素的患者。

放疗可采用内照射、外照射或两者联合,以杀灭癌细胞或减轻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

3. 化疗化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晚期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卡铂等,通过药物杀灭癌细胞、控制病情的进展。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子宫内膜癌怎样治疗,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怎样治疗,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怎样治疗,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的恶性肿瘤,是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如果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可能会导致死亡。

因此,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包括手术、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适用于早期、中期和晚期子宫内膜癌。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完全切除癌组织,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切除淋巴结。

手术的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

术后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子宫内膜癌并确定其分期。

术前一般需要完成一些必要的检查,如B超、CT等。

术中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并做好麻醉管理。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注意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长期的随访也是必要的。

二、放疗放疗是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肿瘤复发和减轻症状,同时可降低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放疗的方式包括内、外放射治疗和回声定向放射治疗等。

内放射治疗:包括子宫腔内放疗和子宫颈放射。

子宫腔内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它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防止其扩散。

而子宫颈放射适用于分型为Ⅱ型的子宫内膜癌。

外放射治疗:适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或高危复发患者。

其作用是消灭患者体内癌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

回声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型放射治疗方法,通过通过回声定向设备将剂量定位在癌组织区域进行深部放疗,减少了副作用和并发症等。

三、化疗化疗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晚期、复发和转移。

其主要目的是消灭体内残余的癌细胞,从而降低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化疗有多种方法,如单药化疗、多药化疗、靶向治疗等。

单药化疗: 使用单种化疗药物。

多药化疗:使用两种或三种化疗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交替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在标靶分子的基础上,选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由于具有较高的疗效和特异性,越来越受到了关注。

四、注意事项1.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愈的关键,需要积极开展常规的专业检查和筛查。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第1篇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一、概述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案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生理状况及个人意愿综合考虑。以下方案旨在提供合法合规的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尊重个人权益的前提下,获得科学、规范的治疗。
二、治疗原则
三、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手术方式包括:
-分段诊刮术:对疑似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局限于子宫的早期子宫膜癌患者。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适用于中晚期患者。
2.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1.综合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体质、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规范治疗: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指南,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方法,确保治疗效果。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求,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针对性。
4.多学科协作: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形成治疗合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痛苦。
4.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心理、生育及性健康指导。
三、治疗方案
1.诊断与评估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MRI等)及分段诊刮术进行初步诊断。
-对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评估。
2.手术治疗
-适用于大多数早期及部分中晚期患者。
第2篇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一、背景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案需综合患者病情、年龄、体质及个人意愿。本方案旨在提供合法合规的治疗策略,确保患者在尊重个人权益的前提下,获得科学、规范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四种中医疗法

子宫内膜癌的四种中医疗法

子宫内膜癌的四种中医疗法引言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中医药学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疗效被广大患者所认可。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推拿和中医穴位按摩,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说明。

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作为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看,子宫内膜癌属于瘰疠病。

中药治疗的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中药组方。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黄连、蒲公英、穿山甲等。

黄芩和黄连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作用;蒲公英和穿山甲则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的膜结构,干扰癌细胞内的代谢过程,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特色疗法,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针灸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促进肿瘤的消散。

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时,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中脘,针刺方法有温针、寒针、电针等。

具体操作时,首先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情和体质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针灸技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运用手法按摩人体经络、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消除病因病机,恢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中医推拿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理气活血、祛瘀消肿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摩、推拉、拍打等,主要穴位有足三里、大椎、气海等。

通过针对性的推拿手法和穴位选择,可以促进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加快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四、中医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神门等。

子宫内膜癌的放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放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放疗方案导言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其中,放疗作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放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治疗方法。

一、放疗的定义和原理放疗是指利用高能辐射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于子宫内膜癌,放疗常常用于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以清除残留癌细胞,减少癌症复发的风险。

放疗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外科放疗和内科放疗。

外科放疗是通过将治疗仪器放置在身体外部,以辐射并杀死癌细胞;内科放疗则是通过将放射源放置在肿瘤或近肿瘤部位,从体内直接辐射癌细胞。

二、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1. 外科放疗外科放疗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放疗方式之一,可以通过线性加速器、放疗射线装置等仪器实施。

在外科放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放疗的剂量、次数和治疗的持续时间。

2. 内科放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特别是局部晚期的子宫内膜癌,内科放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内科放疗通常通过子宫腔内放置放射源,使放射线能够直接照射到肿瘤内部,杀死癌细胞。

与外科放疗相比,内科放疗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三、放疗方案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放疗方案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关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期、病情、病理类型、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放疗方案。

常用的放疗方案包括:1. 辅助放疗:在手术切除后进行辅助放疗,旨在清除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的风险。

2. 术前放疗: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手术切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 术中放疗:有时候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结合内科放疗技术,将放射源放置在肿瘤周围组织,清除肿瘤边界上的癌细胞。

4. 术后放疗:在手术切除后进行放疗,旨在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防止癌症复发。

四、放疗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放疗作为一种较为侵袭性的治疗手段,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子宫癌的治疗方法

子宫癌的治疗方法

子宫癌的治疗方法子宫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

子宫癌可以分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两种类型。

子宫内膜癌即是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而子宫肌瘤是指发生在子宫肌层的恶性肿瘤。

子宫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首先,手术治疗是子宫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分期,手术可选择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切除加附属器官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及子宫颈的手术,适用于早期子宫癌的治疗。

而子宫切除加附属器官切除术则是在子宫切除术基础上,将附属器官如输卵管和卵巢等一同切除,适用于晚期或高危子宫癌的治疗。

其次,放射治疗也是子宫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放射治疗可通过提供辐射能量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放射治疗常常是在手术后进行,用于杀灭残留癌细胞,或者是作为早期无手术指征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病变的侵犯范围,放射治疗可以选择外照射、内照射或者是外加内照射结合的方式。

放射治疗能够精确照射到靶组织,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结构,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化学治疗也是子宫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化学治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进而达到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顺铂、培美曲塞等。

化学治疗通常用于晚期子宫癌的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和放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子宫癌的化疗一般采用多药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子宫癌治疗的新进展。

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的特定信号通路或靶点,起到干扰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靶向药物有赫赛汀、埃霉素和丝裂霉素等。

靶向治疗通过精确作用于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除了上述主要的治疗方法之外,子宫癌的治疗还可以借鉴一些辅助治疗手段,如中药治疗、免疫治疗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引言: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发生于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经历阴道出血、盆腔疼痛以及不规则的月经。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子宫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

- 子宫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子宫以及附件(输卵管和卵巢)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仅需切除子宫;- 淋巴结清扫术:通过在手术中对盆腔淋巴结进行清扫,可确定癌细胞是否已经蔓延至淋巴结,并帮助决定进一步的治疗。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后的辅助疗法。

它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阻止其进一步生长和扩散。

放射治疗通常分为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通过机器从体外照射高能射线,瞄准肿瘤区域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非侵入性,对于早期癌症和手术后辅助治疗非常有效;- 内部放射治疗:也称为腔内放射治疗,通过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子宫内,使放射线直接照射癌细胞。

这种方法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复发子宫内膜癌。

3. 化疗:化疗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来治疗子宫内膜癌。

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以缩小肿瘤的大小,使手术更容易进行。

它也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化疗通常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靶向子宫内膜癌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或酶,从而干扰癌细胞的正常功能。

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独或联合使用这些治疗方法。

此外,密切的随访也是重要的,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复发或进展的迹象。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支持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ncet 2009, 373:137–146
放射治疗:中危患者

ASTEC/EN.5 (2009)
Lancet 2009, 373:137–146
放射治疗:中危患者

ASTEC/EN.5 (2009)
Lancet 2009, 373:137–146
放射治疗:中危患者


PORTEC-2 (2010): EBRT vs VBT


低危: FIGO IA and IB with grade 1–2,无淋巴血管 间隙浸润 高危:FIGO III and IV 中危:其余
Lancet. 2010; 375:1165-72
手术治疗:淋巴结切除术 (SEPAL study)
Disease-specific
Recrrence free
2/3复发及疾病相关死亡均发生于高中危组。 在亚组分析中未得出明确结论,但对HIR组患者建议EBRT。



Gynecol Oncol. 2004, 92: 744–751
放射治疗:中危患者


ASTEC/EN.5 (2009): No treatment (51% +VBT) vs EBRT (52% + VBT)
Lancet 2000, 355:1404–1411


放射治疗:中危患者


GOG99(2004): no treatment vs EBRT
入选条件:intermediate-risk, stage IB, IC, IIA (occult), and IIB (occult) of any grade, excluding papillary serous and clear cell histologies (FIGO 1988) 448例。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病理分期,给予观察vs EBRT,两组患者均不行VBT。 EBRT组减少了58%的复发,但总生存期两组无差异。 亚组分析:HIR,high-intermediate risk (grade 2 or 3 histology, deep myometrial invasion (outer third) and 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 age 50 years or older with any two of these risk factors; or age of at least 70 years with any risk factor)。
Gynecol Oncol. 2007, 106: 282-8
手术治疗:淋巴结切除术 (SEER)
5年生存率比较
淋巴结切除 淋巴结切除 No Yes Stage I Stage II Stage III Stage IV 95.5 90.4 73.8 53.3 96.6 82.2 63.1 26.9 p p>0.05 p<0.001 p<0.001 p<0.001
入选条件: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540例 所有患者VBT后观察vs EBRT EBRT组盆腔和阴道复发显著减少,但远处转移无变化 总生存期两组无差异 结论: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分化差(grade3)或深肌层浸 润的患者可能从EBRT受益
Gynecol Oncol. 1980, 56(4): 419–427
Lancet 2010, 375: 816–823

放射治疗:高危患者

Maggi et al. (2006): chemotherapy vs radiation
入选条件:stage III (two-thirds), stage IC/grade 3 and stage II/grade 3 with more than 50% myometrial invasion (FIGO 1988) 例 。 所有患者随机给予PAC方案化疗 vs EBRT。 两组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无差异。
入选条件:HIR of endometrial cancer (age 60 years and above and stage IC grade 1 or 2 or stage IB grade 3, and any age with stage IIA grade 1,2 or grade 3 with less than 50% invasion (FIGO 1988)) 427例。 所有患者随机给予VBT vs EBRT。 5年总生存期和局部复发在两组无差异。 生活质量:VBT组显著高于EBRT,后者腹泻和肠瘘的发生 率显著升高。
手术治疗:淋巴结切除术
系统盆腔淋巴结 切除,依医生意 愿行腹主动脉旁 淋巴结切除 (n=264) 不行淋巴结切除, 但如触摸肿大淋 巴结可切除 (n=250) 淋巴结阳性: 13.3% vs 3.2% DFS的HR: 1.2 (0.75-1.91) OS的HR: 1.16 (0.67-3.02) 未针对术后的 辅助治疗进行规 定
treatment group (surgery+ VBT) (n=319) FIGO Ia-b, G1-2, endometriod (n=645) vaginal recurrences: 1.2% vs 3.1% (P=0.114); Dysuria, frequency, and incontinence: 2.8% vs 0.6%
FIGO 子宫内膜分期 (1988年)
Ⅰ 期 Ⅰa Ⅰb Ⅰc Ⅱ 期 Ⅱa Ⅱb Ⅲ 期 Ⅲa Ⅲb Ⅲc Ⅳ 期 Ⅳa Ⅳb
old
(G1,2,3) 癌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G1,2,3) 癌瘤浸润深度 <1/2肌层 (G1,2,3) 癌瘤浸润深度 >1/2 肌层
(G1,2,3) 宫颈内膜腺体受累 (G1,2,3) 宫颈间质受累 (G1,2,3) 病变累及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 (G1,2,3) 阴道转移 (G1,2,3)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淋巴结 (G1,2,3) 癌瘤侵及膀胱或直肠粘膜 (G1,2,3)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P=0.0001
Gynecol Oncol. 2007, 106: 282-8
手术治疗:淋巴结切除术 (SEPAL study)
回顾性队列研究:子宫内膜样癌共671例 Combined pelvic and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vs pelvic lymphadenectomy 危险性评估:
入选条件:macroscopically confined to the uterine corpus (FIGO stage I) or endocervical glands (IIA), with pathological features suggestive of an intermediate or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including: FIGO stage IA and IB grade 3; IC all grades; papillary serous; or clear cell histology all stages and grades 905例。
放射治疗:中危患者


PORTEC-1(2000): no treatment vs EBRT
入选条件:stage IC grade 1, grade 2 with any invasion, and stage IB grade 3 (FIGO 1988) 715例。 所有患者均行TAH+BSO,未行淋巴结切除,给予观察vs EBRT,两组患者均允许VBT。 5年局部复发14% vs 4%(p<0.001)。 5年总生存期两组无差异(p=0.31)。 并发症:EBRT组显著升高(25% vs 6%)。 结论:年龄>60岁、深肌层浸润是预后不良因素。
可耐受 全面分期手术
不可耐受 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
有高危因素 辅助放疗、化疗
无高危因素 定期随诊
子宫内膜癌治疗策略
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否耐受手术
可耐受 全面分期手术
不可耐受 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
有高危因素 辅助放疗、化疗
无高危因素 定期随诊
高危因素
子宫病变病理学评估的内容
肌层浸润深度 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宫颈间质受累 肿瘤直径 肿瘤位置(宫底部或子宫下段) 肿瘤细胞的错配修复—评价遗传学问题
Lancet. 2010; 375:1165-72
手术治疗:淋巴结切除术ຫໍສະໝຸດ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必要性
术前的病理学分级(grade)有15-20%会升级 肌层浸润深度的术中评估的准确性随分级的升高而 下降 Grade1 87.3% Grade2 64.9% Grade3 30.8%
放射治疗:低危患者
FIGO 子宫内膜分期 (2009年)
Ⅰ ⅠA Ⅰb Ⅱ

new
G1,2,3
肿瘤局限于宫体 无浸润或<50%肌层浸润 ≥50%肌层浸润
G1,2,3
G1,2,3
肿瘤累计宫颈间质,但是未播散到子宫外*
肿瘤局限性和/或区域性扩散
ⅢA
ⅢB ⅢC ⅢC1
侵及子宫浆膜和/或附件**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转移到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阳性
随 机 化
control group (surgery alone) (n=326)
低危患者术后不需辅助放疗!
Int J Gynecol Cancer. 2009;19(5):873-8
放射治疗:中危患者
放射治疗:中危患者


Aalders et al. (1980):VBT+ EBRT vs VB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