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插秧机无线监控软件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高速插秧机自动导航系统软件设计

高速插秧机自动导航系统软件设计

高速插秧机自动导航系统软件设计熊中刚;贺娟;罗素莲【摘要】为研究水田作业机械的无人驾驶系统,在基于高速插秧机激光导航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 Visual Basic 6.0开发环境开发了高速插秧机的自动导航控制系统软件。

软件利用MSComm 控件与PC 机上的无线数传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插秧机的监控。

软件系统首先通过遥控插秧机采集田块的轮廓形状;然后,根据获取的田块形状,选择田块的路径规划方案并规划出行走路径;最后,插秧机在监控软件系统自动导航模块的控制下实现无人驾驶。

%To study paddy field unmanned systems operating machinery , a automatic navigation monitoring system soft-ware using Visual Basic 6 .0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high -speed rice transplanter laser navigation monitoring hardware system .Software using the MSComm control on the PC with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equipment for data exchange , to achieve the rice transplanter monitoring .Software system first collected by remote trans-planter plots contourshape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plots shape , then to select path plots planning program and plan out the walking path .Finally , the rice transplanter achieves unmanned system under the monitoring software of automatic navigation module .【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5页(P82-86)【关键词】高速插秧机;导航;无人驾驶;Visual Basic 6.0【作者】熊中刚;贺娟;罗素莲【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遵义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遵义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3.91+20 引言当前,随着自动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应用在农业机械上进而实现农用机械的无人驾驶,是当前国内外农业机械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智能农业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智能农业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智能农业监测系统设计智能农业监测系统设计——为农业生产带来高效与便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渐趋向智能化。

在智能农业监测系统的设计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为农民提供了实时、准确的农业监测数据,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系统架构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构成。

1.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分布在田地、温室和畜牧场等农业环境中,用于采集和监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气体浓度等关键参数。

传感器节点具备低功耗、高灵敏度、远距离通信等特点,能够长时间运行并在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及时发送数据。

2.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校正和采样等处理,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

当前,常用的数据传输与通信技术包括Wi-Fi、LoRa、NB-IoT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

4. 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负责接收、存储和分析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农业专家和农户可以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营养状况、病虫害预警等信息,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二、系统功能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测系统设计具备多种功能,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1. 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和土壤状况,并根据预设的阈值进行预警。

例如,当土壤湿度过低或有害气体浓度异常时,系统将自动发送通知给农户或农技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精确灌溉与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和需肥量,系统通过分析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精确控制灌溉和施肥设备,实现水、肥的科学、高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智慧农业监控系统制作教程设计方案

智慧农业监控系统制作教程设计方案

智慧农业监控系统制作教程设计方案智慧农业监控系统是一种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农业设施等实时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慧农业监控系统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传感器层、网络层、应用层。

1. 传感器层传感器层是监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等信息的基础,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通过实时采集环境参数,并将数据发送到网络层。

2. 网络层网络层是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核心,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

网络层可以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LoRa等,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3. 应用层应用层是智慧农业监控系统的用户界面,通过Web或移动应用提供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等实时监控和管理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层查看农田各项指标的数据,并进行农作物种植、施肥、灌溉等农业管理操作。

二、系统实现步骤1. 选择传感器根据农田环境和农作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

注意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2. 搭建传感器网络将传感器连接到微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传感器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

可以选择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LoRa等。

3. 搭建云服务器搭建云服务器,用于接收和处理传感器数据。

可以选择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如AWS、阿里云等。

在云服务器上编写数据处理和存储的程序。

4. 开发应用层开发Web或移动应用,实现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等实时监控和管理功能。

通过调用云服务器接口,获取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展示和操作。

5. 系统整体测试和优化完成系统搭建后,进行整体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优化。

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优化和改进。

三、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1. 数据安全保护传感器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并在云服务器上设置安全认证机制。

无线式播种机监测软件系统的设计论文

无线式播种机监测软件系统的设计论文

无线式播种机监测软件系统的设计论文无线式播种机监测软件系统的设计论文1系统硬件设计1.1下位机系统的设计1.1.1温湿度测试系统采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0测量播种的温湿度情况,采用CMOSenstechnology微过程技术,可靠性较强且能保持较高稳定性。

由能隙式测温元件和电容式聚合体测湿元件组成,并与A/D转换器以及数字接口2-wire单芯片结合。

1.1.2种子粒数的测量原理选用光电开关测量播种粒数。

利用被检测物体对红外束的遮光或反射,由同步回路选通而检测物体的有无,其检测特体不限于金属,对非金属所有物体均可检测。

产品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检测距离远、防水、防腐蚀、抗光和电磁干扰等特点。

其外围接线图如图3所示。

1.1.3播种深度的测量选择超声波测距模块HC-SRO4测量播种深度,其可提供2~400cm的非接触式距离感测,测量精度可达3mm。

模块包括超声波发射器、接收器与控制电。

1.1.4拖拉机和播种机转速的测量拖拉机和播种机转速由霍尔元件测量。

霍尔传路。

感器是对磁敏感的传感元件,从外形看为3端器件,具有与三极管相似的外形。

工作时只需接电源和地,采用OC门输出,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使用非常方便。

1.2上位机系统设计1.2.1无线模块的选择传感器节点采用Zigbee射频收发芯片CC2530,它是一款单芯片,也就是把负责解调无线通讯信号与51单片机内核集成在一起的芯片。

CC2530是个真正的`用于IEEE802.15.4,ZigBee和RF4CE应用的片上系统(SoC)解决方案,集成了RF收发器、8051MCU、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8-KBRAM和许多其它强大功能,能够以非常低的总材料成本建立强大的网络节点。

1.2.2单片机选型与电路本系统选择PIC16F877A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器件,它是美国Microchip公司生产的8位单片机产品。

在上位机中,单片机与CC2530无线模块进行数据通信,并对播种的温湿度状况、播种深度、播种粒数、拖拉机和播种机的转速等数据进行处理,由液晶模块进行适时显示。

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设计与优化一、引言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利用智能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农业监控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二、系统设计1. 设备选型在设计智能农业监控系统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对于无线网络技术,可以选择Wi-Fi或LoRaWAN等,根据农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适合的无线技术。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2. 网络拓扑结构农场通常分布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因此,网络拓扑结构需要考虑农场的地理布局。

可以采用星型或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结构,其中星型结构适合小规模农场,WSN适合大规模农场。

此外,需要优化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网络的稳定性。

3.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采集和处理。

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服务器,在服务器上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状态报告和预测。

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加密数据传输通道和设置权限控制。

4. 远程控制与监测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允许农场主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

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网页界面,农场主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并根据需要进行远程控制,如灌溉、施肥等。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预警功能,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农场主发送警报。

三、系统优化1. 能源管理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能源管理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来为传感器和无线设备供电,同时还可以优化电池的使用,如通过传感器数据分析来确定适当的采样间隔,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2. 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农场通常分布在较大的地理区域内,因此需要优化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

可以通过增加无线设备的数量和优化无线设备的布局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监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监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监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农业成为农业领域的一大趋势,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监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智慧农业监测系统设计1.系统架构智慧农业监测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和处理、前端显示等部分组成。

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2.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传感器节点和通信模块组成。

传感器节点安装在农田或农作物上,负责采集环境相关数据,如温度、湿度、土壤湿度、光照等。

通信模块负责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3.数据传输和处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接收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筛选和分析等步骤,以提取农田环境数据的关键信息。

4.前端显示前端显示是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中农民或农业专家查看监测数据和控制农业设备的界面。

通过前端显示界面,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环境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农业设备控制操作。

二、智慧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1.自动化控制设备智慧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农业设备控制、灌溉系统、温室控制等。

通过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结合,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控制器,控制农业设备的运行,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2.灌溉系统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监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的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数据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的开关。

当土壤湿度低于一定阈值时,自动开启灌溉设备;当土壤湿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自动关闭灌溉设备。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农田灌溉的自动化,提高灌溉效率。

3.温室控制温室是农业生产中保护作物生长的重要设施。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监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的温室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采集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节温室气候环境,包括通风、加热、降温等操作,以保证作物的生长环境。

高速插秧机无线遥控驾驶系统的设计

高速插秧机无线遥控驾驶系统的设计

高速插秧机无线遥控驾驶系统的设计
谢昌盛;蒋蘋;胡文武;罗亚辉;童艳利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8)004
【摘要】针对2ZG630A型插秧机设计了一套基于STC单片机和NRF24L01无线数传模块的遥控驾驶系统.遥控驾驶系统采用带位置传感器的电动推杆来控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通过步进电机带动方向盘达到控制插秧机转向的目的,并设计了控制发动机的点火/熄火电路.系统下位机软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了对插秧机转向和速度的精确控制,利用基于2008编写的上位机软件,通过2.4G无线模块来与下位机进行通讯,达到遥控插秧机的目的.经试验,在100m遥控距离内,系统运行可靠,响应速度快,控制平滑灵敏.
【总页数】5页(P441-445)
【作者】谢昌盛;蒋蘋;胡文武;罗亚辉;童艳利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23.91+2
【相关文献】
1.履带式拖拉机可视遥控驾驶系统的设计及试验 [J], 阳帅;蒋蘋;胡文武;罗亚辉
2.机滚船遥控驾驶系统电路设计 [J], 罗亚辉;蒋蘋;孙松林;谢方平;胡文武
3.高速插秧机无线监控软件系统设计 [J], 罗亚辉;蒋蘋;吴畏
4.移动机器人遥控驾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于立萍;姚文韬;何克忠
5.机滚船遥控驾驶系统设计 [J], 蒋蘋;胡文武;罗亚辉;谢方平;孙松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田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成为了提高农田生产效率和农田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能够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为农田的科学种植和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设计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大量分布在监测区域的、能够感知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共享数据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农田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传感器节点的布局和与中心服务器的通信方式。

在农田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中,传感器节点需要能够感知和采集农田环境的关键参数,例如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温度等。

这些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中心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中心服务器作为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上传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

农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web界面或手机应用程序查看和控制农田的实时数据、管理农田的灌溉、施肥等操作。

二、农田环境监测与数据采集1.土壤湿度监测与控制土壤湿度是农田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在系统设计中,通过在农田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土壤湿度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并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

基于土壤湿度的监测数据,可以对农田进行精准的灌溉控制。

中心服务器可以根据预设的灌溉策略,通过控制灌溉系统进行自动灌溉,以保证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湿度需求。

2.光照强度监测与光合作用控制光照强度是农田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在农田中布置光照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不同地点的光照强度,并将数据上传至中心服务器。

基于光照强度的监测数据,可以对农田的灌溉和施肥进行控制。

中心服务器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对光照要求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保证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获得适当的光照供给。

3.温度监测与控制温度是农田环境的重要参数,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都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插秧机无线监控软件系统设计摘要:为实现农业机械的无人驾驶和数据采集,在高速插秧机的无线遥控监测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2008开发环境设计了用于高速插秧机的无线监控系统上位机软件。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监控软件能实现以PC机无线遥控高速插秧机行驶,并实时采集插秧机的位置坐标与行驶速度等运行状态数据,同时完成对插秧机的发动机温度、液压箱油量等各种参数的监测。

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可移植性强。

关键词:高速插秧机;无线监控;软件;2008The Software Design of High-speed Rice Transplanter Wireless Monitor SystemAbstract:To achieve the unmanned and data collection 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a monitoring system software using 2008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high-speed rice transplanter wireless remote monitoring hardwar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nitoring software could realize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of the high-speed rice transplanter by using PC,and could collect the data of transplanter running states such as position coordinates,speed real-timely and etc,and also monitor various parameters of transplanter such as engine temperature,hydraulic box oil quantity and etc.Key words:high-speed rice transplanter;wireless monitoring;software;2008为确保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精细农业逐步发展起来。

为更好地推行精准农业,农田作业机械正逐步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国外如Ag Leader、AGCO、Deere、Case IH等大型的农机公司都开发了智能农业机械,同时配有各自研发的智能精准农业监测系统。

而国内对智能农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谷物联合收割方面,如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对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位置和产量等参数的监测,利用GSM、GPRS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远程传输[1-5]。

目前,国内对于高速插秧机工作状态远程监测的研究较少。

因此,为实现高速插秧机的无线遥控驾驶及状态参数检测,在基于CAN总线[6,7]的无线监控硬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VisualStudio2008的上位机监控软件。

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高速插秧机的无线监控系统需完成对高速插秧机的遥控驾驶和参数检测,其结构包括下位机检测单元与上位机控制单元,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

在设计中,插秧机的遥控部分采用433 MHz的无线模块进行数据的传输,主要控制插秧机的点火、熄火、前进、后退、左右转向以及停车等操作。

参数检测则主要监测发动机相关参数、液压系统参数以及机组的行走系统参数,其中发动机相关参数主要包括发动机温度、机油量、燃油消耗、润滑机油的压力和温度等参数,液压系统参数主要包括液压油箱油量、管路中液压油的压力及液压油温度等参数,机组的行走系统参数主要包括机组的前进速度、机组的加速度和机组的航向角等。

2 软件功能结构系统的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VisualStudio 2008中的2008[8]语言编写,以其中SerialPort控件进行串口数据传输,功能结构如图2,具体包括菜单、电子地图、插秧机控制、监视窗口、采集的参数显示、数据保存、退出系统等功能。

在设计中,菜单下拉中的文件具有新建项目和退出两个功能,用来重新建立系统连接和退出系统;系统设置则是用来设置系统通讯端口的相关参数,包括端口号、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校验位以及停止位等相关信息;帮助菜单主要用来说明软件的使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插秧机控制部分用来进行插秧机的控制操作,包括点火/熄火、前进、后退、左转向、右转向、暂停以及自动/手动驾驶切换。

在设计的软件界面上,插秧机控制部分的方向控件响应键盘的KeyDown事件,其他的控件包括点火/熄火、暂停、自动/手动切换等控件则响应KeyPress事件,以方便控制插秧机的运动。

参数显示功能用来显示监控系统采集到的部分参数,具体包括插秧机行驶的速度、加速度、航向角、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液压系统相关的参数等。

同时系统具有报警功能,当检测到超过额定值的参数时,系统将报警。

另外,监控软件在采集到坐标信息后,通过2008的PictureBox控件绘制出插秧机的运动轨迹曲线,形成一幅电子地图,便于分析与保存。

监视窗口用来监视软件的数据流,主要监视软件在什么时候发出或收到什么类型的数据,以此判别软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数据保存是用于将采集到的所有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或Excel表格,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3 软件工作流程系统的软件工作流程如图3。

启动软件后系统自动进行初始化工作,其初始化包括通讯端口的自动设置、数据库文件的建立与电子地图的坐标建立。

通讯端口初始化时,软件会自动寻找可用的RS232端口,或人工设置通讯端口。

初始化完成后系统进行协议通讯。

首先,软件向插秧机控制单元发送连接请求的命令,插秧机控制单元在收到连接请求的命令并确认系统工作正常后,建立连接并返回确认信息。

系统连接成功后,操作者便可进行遥控驾驶,即通过PC机上的键盘或鼠标控制插秧机的运动。

插秧机运动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可以实时采集插秧机的位置坐标和状态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坐标信息在电子地图上绘制出来,其他的状态参数则显示在软件界面上。

所有工作过程完成后,操作者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为Excel文件并退出程序。

4 串行通信设计系统采用2008中SerialPort控件进行串行通信。

SerialPort 控件的属性包括BaudRate、Parity、PortName、StopBits、DataBits等,主要用来设置波特率、奇偶校验、端口号和数据位,而串口的初始化则是对SerialPort控件的属性进行设置[9,10]。

在设计中,系统可以人工设置端口,或采用轮询的方法让软件自动寻找可用的端口进行端口初始化。

数据发送采用SerialPort中的Write方法完成。

Write方法包括有Write (String)、Write(Byte(),Offset,Count)、Write(Char(),Offset,Count)等3种形式,分别用来发送字符串、发送字节数组和发送字符数组。

在该系统的设计中,选用Write(Byte(),Offset,Count)方法进行字节数据的发送,其中Byte()是一个Byte型的数组,Offset是字节数组中从0开始的字节偏移量,Count是要写入的字节数。

数据接收则采用DataReceived事件驱动配合定时器查询的方法,SerialPort 的ReceivedBytes Threshold属性是用于设置触发DataReceived事件时,缓冲区能接收到的字节数,默认为1。

试验证明,当ReceivedBytesThreshold为1时,系统并不保证对接收到的每个字节都引发DataReceived 事件,因此在处理不定长数据或数据复杂的情况下,用此方法不能保证处理数据的实时性。

而且由于DataReceived事件是在辅助线程上引发的,不能直接对主线程上的一些元素如窗体控件等进行操作,需要以委托的方式进行。

因此,设计采用定时器定时查询的方式读取接收到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5 通讯协议设计为使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讯安全可靠,设计了通讯协议,采用115 200 bps的通讯波特率,每帧的格式为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奇偶校验。

协议中的命令包括有上传命令和下发命令,其中所有数据包的数据均采用16进制的格式。

上传命令是由下位机(插秧机控制系统)向上位机(PC机)发送数据,下发命令则是由上位机向下位机发送数据。

下发命令分为控制命令、设置命令和采集命令3种类型,每条命令包括8个字节,分别为同步字、命令类型、地址、包长、数据段及校验位。

同步字用于发起本条命令;地址用于表示此命令的作用对象,该系统中作用对象为插秧机,其地址设定为&H01;字长用于表示本次发送的数据包字节总数;Byte4~Byte6的值则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定,同一命令类型中Byte4~Byte6的值惟一,防止命令冲突;命令数据包的最后一位是校验位,为前面7个字节之和。

下发命令数据包的格式如表1。

上位机向下位机下发命令后,下位机应作出适当返回,即下位机向上位机发送数据。

上发命令的数据包格式按顺序为同步字、命令类型、地址、包p 6 验证结果为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在PC机上运行了所设计的无线监控系统软件,对水泥地面上的插秧机进行遥控驾驶操作并采集相关参数,图5为系统软件运行界面。

试验表明,通过该监控软件能实现以PC机无线遥控高速插秧机行驶,并实时采集插秧机的位置坐标与行驶速度等定位数据,同时完成对插秧机的发动机温度、液压箱油量等各种参数的监测,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参考文献:[1] 杨联安.我国精确农业发展策略初探[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27(2):3-5.[2] 陈防,刘冬碧,万开元,等.精准农业与农田精准养分管理现状及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4):515-518.[3] 车艳双,李民赞,郑立华,等.基于GPS和PDA的移动智能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2):109-114.[4] 蒋蘋,胡文武,罗亚辉,等.机滚船遥控驾驶系统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6):120-124.[5] 张智刚,罗锡文,周志艳,等.久保田插秧机的GPS导航控制系统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7):95-97,82.[6] 刘阳,马蓉,曹卫彬,等.农业车辆自动导航系统中CAN总线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1,33(8):233-236.[7] 安秋,姬长英,周俊,等.基于CAN 总线的农业移动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网络[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6):123-126,117.[8] 宋志强,宁慧慧,余红英.基于VB的两路数据实时采集[J].电子测试,2009(9):70-73.[9] 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蒋加伏,张林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第四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