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绿

合集下载

又是一年芳草绿仿写作文

又是一年芳草绿仿写作文

又是一年芳草绿仿写作文“又是一年芳草绿”,每当念起这句话,我就感觉到春天那活泼泼的气息,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下子扑到了我的怀里。

春天嘛,就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家又拿起了它的魔法画笔,这儿涂涂,那儿抹抹。

你瞧,原本光秃秃的树枝上,不知啥时候就冒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芽儿,就像一个个刚睡醒的小娃娃,伸着懒腰,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地上的小草更是憋足了劲儿,比赛似的往外钻,一片连着一片,绿油油的,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

再看看公园里,那叫一个热闹!花儿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赶着趟儿地开放。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真是争奇斗艳,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边的大爷大妈们,有的打着太极,有的跳着广场舞,一个个精神抖擞,满脸笑容,那劲头儿,仿佛又年轻了十几岁。

那边的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打闹着,放风筝的,吹泡泡的,玩得不亦乐乎。

春风轻轻拂过,带来了阵阵花香,也带来了人们的欢声笑语。

要说春天最让我期待的,还得是那满桌的新鲜蔬菜。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萝卜白菜,终于盼来了春天的韭菜、菠菜、春笋……每一口都带着春天特有的清香,那滋味,别提多美了!妈妈总是变着法儿地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什么韭菜盒子、菠菜面、春笋炒肉,吃得我肚子都快撑破了。

春天也是个让人犯困的季节,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这话一点儿不假。

每天下午,我都感觉自己的眼皮在不停地打架,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我在下面却昏昏欲睡。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赶紧跑到操场上,让春风吹吹,清醒清醒。

这就是春天,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季节。

又是一年芳草绿,我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可不能让它偷偷溜走啦!。

我想找岀5幅对联并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

我想找岀5幅对联并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

我想找岀5幅对联并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绿柳舒眉辞岁旧,红桃开口贺新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意思: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满地绿茵茵的春草,一树树粉红粉红的杏花。

形象地展现春光的明媚,表达了对美丽春色的热爱之情。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意思:春天重回大地,大自然山青水秀,充满生机。

在明媚春光地照耀下,祖国到处呈现出百业兴旺的喜人景象。

喜庆的春联。

3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意思:梅花开了,带来了烂漫美好的春天。

爆竹声声,预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梅花一向为人们所倾倒。

瞧,墙角边的梅花(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未有暗香来。

)这漫山遍野的梅花,万花敢向雪中出,朵朵秀美朵朵香。

它们都斗雪吐艳,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以精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

4绿柳舒眉辞岁旧,红桃开口贺新年”意思:绿柳、红桃祝贺新年。

预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道标这美好的象征意义和祝福。

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5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意思:幸福勤劳的人家沐浴着春光,和睦的家庭幸福美满。

劳动人民勤劳致富、全家和睦才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幸福的果实,这样家庭才可以和睦!!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

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2、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

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鹦鹉能言难似凤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同义的诗词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同义的诗词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同义的诗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风柔软,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杏花绽放,红艳如火,映照着整个乡村,让人心旷神怡。

杏花红,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也是春天的使者。

十里杏花盛开,满园芬芳,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走在杏花树下,被花香环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暖和馈赠。

一年一度的春天,总是让人心情舒畅,充满期待。

杏花红,依然娇艳欲滴,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轮回和生命的绚烂。

人们走过花海,拍下美丽的瞬间,记录下这绚丽多姿的时刻。

翠绿的青草,婀娜多姿,轻轻摇曳着,似乎在迎接杏花的绽放。

一片花海中,青翠与红艳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游人如织,驻足观赏,被这美丽的景象深深吸引。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杏花的盛开更是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生机勃勃。

让我们走进花海,感受春天的温暖和芬芳,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杏花红,颜色娇艳欲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春风拂面,微风细雨,洗涤了一切尘世的杂念,唤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里杏花盛开,花开满园,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醉人心脾。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天如期而至,万物欣欣向荣,杏花的绽放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喜悦。

让我们抛却一切烦恼和忧虑,沉浸在春天的美妙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神奇。

看着杏花红,心情忽然明朗了许多。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一种轻松和愉悦。

十里杏花盛开,繁花似锦,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丽和喜悦。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天的脚步近了,杏花的绽放更是让人们对春天充满了期待和渴望。

让我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盛开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和馈赠。

杏花红,颜色绚丽夺目,春风拂面,花香扑鼻。

十里杏花盛开,繁花似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心生欢喜。

走进花海,尽情感受春天的温暖和芬芳,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第二篇示例: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意思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意思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意思
意思是说:年复一年,春天又到了,郊外的各种小草一片翠绿,散发出清香,连绵不断的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仍然是那么的灿烂迷人。

是形容春天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是一幅春联。

扩展资料:
贴春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或与中华民族干支纪年文化相关连,如“锦鲤飞身酬远志”等;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与事业。

又一年芳草绿作文

又一年芳草绿作文

又一年芳草绿作文
哎呀呀,又一年芳草绿啦!
春天一到呀,那小草就像比赛似的,蹭蹭地往上长,绿油油的一片,可好看啦!走在小路上,看着那满地的绿草,心情都变得特别好呢。

我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打滚儿、嬉笑,那可真是开心呀!我们在草地上你追我赶,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嘿,快来追我呀!”“哈哈,我抓到你啦!”大家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着。

今年呢,小草又绿了,我和小伙伴们也都又长大一岁啦。

我们还是会一起在草地上玩耍,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

有时候我们也会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幻想着未来的样子。

大人们总说我们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可不是嘛!我们才不会去想那么多烦恼的事情呢。

就像这芳草,每年都会绿,每年都有新的希望。

我们也一样呀,每天都有新的快乐,新的期待。

看着这又一年的芳草绿,我就在想,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还有好多好多的日子可以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呀!我们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就像珍惜这一片绿色一样。

反正我觉得呀,这又一年芳草绿,真的是太棒啦!。

又是一年芳草绿读后感

又是一年芳草绿读后感

又是一年芳草绿读后感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这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诗篇,也是一首让人心旷神怡的乐章。

读完这篇诗歌,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的田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诗中描绘的芳草绿意味着生命的顽强和生机的勃发。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大地披上了一层新绿,仿佛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

正如诗中所言,“芳草绿,春风拂面,生机盎然。

”这种生机勃发的景象让我感到无比振奋,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这样的诗篇中,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每一次读到这样的诗句,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这些美好的景象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感激。

又是一年芳草绿,读完这篇诗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里,我愿意放下烦恼和忧虑,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去享受生命的美好。

愿我们都能像芳草一样,顽强而生机勃勃,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让生命在这个春天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芒。

又是一年芳草绿的写作特点

又是一年芳草绿的写作特点

又是一年芳草绿的写作特点每到春天,大家总会觉得世界变得特别生动,就像是大自然换上了一件新的绿衣服。

尤其是那片一眼望不尽的绿草地,简直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最美礼物。

你知道吗?春天的草地不仅仅是看上去美,它还给人一种不言而喻的力量。

人走在上面,脚步也轻盈了几分,心情也跟着愉快起来。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像是被草地里的小精灵牵着走,眼前的一切都那么充满生机,什么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看着那绿草丛生,心底莫名有种安慰,仿佛这一切的苦难都能在这片柔软的草地上得到治愈。

这时候的草,真的是“又绿了江南水乡”的节奏。

你一低头,眼前那一片嫩绿的草地,简直让你想跳进去打个滚。

大地仿佛还带着点儿清新的露水,草尖上微微的光泽,像是天空给大地送去的一抹温柔。

你想,站在这样一片绿地上,简直都不想回家了,连手机也懒得看,脑袋里满是这片绿,满是这份春天的温暖。

嗯,草地是好,可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当春风拂过,那草地似乎在发出一种低语声,好像在讲述着它自己的故事。

草,它知道的可多了呢。

说到草,大家一定会想起一句话:“青草绿,芳草天”。

确实,草的颜色是春天最真实的写照,翠绿、嫩绿、嫩得像是刚出生的婴儿皮肤,细腻得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摸。

每当春风吹过,草儿轻轻晃动,像是对你微微一笑。

你是不是觉得,草地上的每一根小草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故事的?没错,它们就像是春天里的小小见证者,看着四季更替,风来风去,始终不变。

再说了,草地的美不只是看见了眼花,还得用心去感受。

你知道吗?有时候你走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清新的气息,那是春天特有的味道。

春风一吹,草香扑鼻,整个人都仿佛沉浸在这股芬芳中。

你会觉得,时间仿佛停顿了。

世界的喧嚣远离了,剩下的只有草地、风和你。

想想看,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奇妙?草地的美,它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深刻,像是一杯清茶,虽不浓烈,却足以让你品味很久。

说白了,草地的美是朴素的,却是最打动人心的。

草没有大树那样高大、壮丽,甚至它也没有花朵那样艳丽迷人,但草地的魅力在于它不争不抢,总是默默地滋养着这个世界。

又是一年芳草绿

又是一年芳草绿

《又是一年芳草绿》地展现春光的明媚,表达了对美丽春色的热爱之情。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一、作家作品课本二、课文写作背景三、课文分析本文从人生态度、写文、做人等几方面来介绍老舍自己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4)人生态度1)谦虚自知而不自以为是--“悲观"态度2)踏实勤奋不好高骛远——打不起精神去积极的干…可是我不懒3)既非盛气凌人也不趋炎附势——我不比别人高,别人也不比我高;谁都有欠缺谁都有可笑的地方。

他一定说他是圣人,叫我三跪九叩报门而进,我没这个瘾第二部分(5——9)写文1)如何对待写文章风格即人——我是怎个人自然写怎样的文章;不过分抬高自己也脚踏实地(说是为全人类而写作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2)如何看待文章的功用不过分夸大也不过分贬低不哗众取宠3)如何接受别人的批评爱接受批评不拒绝批评4)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谦虚的谈自己的作品“"不拿她们当作宝贝,可是却卖了力气往好了写第三部分(10-—11)做人和气待人与人为善、率真,单纯童真第四部分写作缘由问题解析1、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一开头说自己“悲观”?(立场+阐释)2、文章中“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可是我还是愿意大家傻一点"?作者何出此言?不是真傻而是要单纯一点,不过早的像成年人那样世故老成3、从文中如何概括老舍这一人物形象特征人生观:谦虚而自信,踏实而勤奋,不自以为是,不趋炎附势文学观:不哗众取宠,不拒绝批评,客观看待自己处世观:和气友善,率真自然4、文章的艺术特色(参见课后习题)第一,寓庄于谐,构思巧妙;(立意与构思)第二,语言生动,风趣幽默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实现:比喻、对比、反语、歇后语、方言俗语等等5、文章题目《又是一年芳草绿》,文章整篇都在谈论人生态度和为人态度,这样写是不是背题?(立场+阐释必要性+为什么)6、老舍作品中幽默的语言风格“原生态的幽默”例如《老张的哲学》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两次业经执行,其余一次至今还没有人敢断定是否实现,虽然他生在人人是“预言家”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是一年芳草绿老舍教学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文学欣赏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从老舍先生达观乐观的人生态度中获得启示。

2.结合课文,具体领会掌握老舍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讨论法课件展示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作家作品】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笔名有“舍予”、“老舍”。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

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

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老舍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是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这些都是他将来倾向与写作平民生活和长于话剧创作的生活基础。

建国后,老舍政治热情十分高涨,他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三届会议常务委员等职。

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

其中话剧《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

1961年至1962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

遗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笔。

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击和迫害。

196 6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终年67岁。

【作品背景】本文是1935年新年过后,老舍先生应报社有关“人生于世”话题的约稿而写成的,原载于1935年3月6日《益世报》。

【讲解分析】一、内容结构本文主要从人生态度、写文、做人等方面来介绍老舍先生自己。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至4自然段):写人生态度。

作者以“悲观”态度写出了自己的谦虚自知而不自以为是,以“打不起精神去积极的干”写出了自己的踏实勤奋而不好高骛远,以“幽默”性格写出了自己既非盛气凌人也不趋炎附势的个性。

第二部分(5至9自然段):关于写文。

作者写了自己是如何对待写文章,如何看待文章的功用,如何接受别人的批评,如何评价自己作品的。

第三部分(10至11自然段):关于做人。

作者写了自己的和气待人、与人为善,以及率真单纯、渴望童心、保持年轻的心态。

第四部分(12自然段):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

二、文学特征1.寓庄于谐,构思巧妙。

本文是作者向读者展现自我个性、阐明自己的为人处世态度之作,在表露个人见解时,作者并未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将严肃的话题寓于谈笑之中,在谈笑中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其特有的人格魅力。

文章从作者的“悲观”写起,到最后设想这篇文章也许会成为“史料”,始终贯穿着轻松诙谐的气氛,读来常常会使人忍俊不禁。

2.语言生动,风趣幽默。

文章集中体现出老舍创作的幽默艺术风格,而这种幽默风格又是通过多种语言手段来实现的。

有时使用比喻手法,如称自己不过是“脸上平润一点的猴子”,自己写作的时候“仿佛是蒸馒头”等;有时使用对比手法,如将自己与高尔基对比,说文学“不如一尊高射炮,或一锅饭有用”等;有时使用反语,如写自己“悲观”、“无大志”等;有时使用歇后语,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等;有时使用生动形象的方言俗语,如“笑毛咕了”、“稀松”、“死不要鼻子”、“虎事”等。

多种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使老舍作品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

3.语言的口语化.京韵味十足,加之幽默诙谐的语调/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人联想到侯宝林等老一代相声艺术大师的相声中的口语艺术.三、思想情感作者运用自嘲调谑的幽默笔法,生动形象地为自己描绘了一幅自画像,谦虚而自信,踏实而勤奋,不自以为是,不趋炎附势,不哗众取宠,不拒绝批评,客观看待自己,和气友善待人,率真自然,达观乐观的个性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于自我个性描述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处世观以及文学观等,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示。

四、相关链接1.讨论老舍的性情2.老舍的语言——幽默(幽默也是一种性情)笑的哲人:老舍先生日期:2009-05-03 作者:舒展来源:文汇报老舍24岁(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东方学院教汉语,想要教好汉语,必须下工夫学英语。

于是在教学之余开始了刻苦攻读。

但丁是他特崇敬的作家,老舍成了一个“但丁迷”;可是当他读到狄更斯的幽默原著时,更感到一拍即合,《匹克威克外传》,那才是他的知音!他感悟到:胆识过人,敢于笑骂而又善于笑骂,而后幽默生焉。

讽刺与幽默理论上可分,但运用起来就很难分。

老舍一旦动笔,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有(一点点)幽默天赋,很善于讲故事的能人,北京这片沃土,成了他独有的矿藏。

于是幽默成了老舍写作的灵感的喷泉。

酣畅跳脱的文字落在练习簿上,写作原来是一件这么快活的事儿!《老张的哲学》诞生了。

他先放着。

这时的老舍,还没做作家梦。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许地山(即落华生)来到伦敦,看了《老张的哲学》,怎么也憋不住乐,笑道:“应该马上寄回国!”老舍把这部稿子寄给了郑振铎,连个号也没挂。

不久《小说月刊》就发表了。

老舍这个名字,从此不胫而走。

之后,《赵子曰》又出笼了。

交给宁恩成,老宁看了,笑得不可开交,早餐时把盐当成糖,喝了。

国内的广大读者的反应则是:“真好笑!很生动!别开生面!”到了写《二马》,结构有所变化:小说的腰眼儿变成了尾巴,但始终没法放弃幽默。

幽默几乎成了老舍风格的同义词(绝非全部,以后他也写了大量例如《月牙儿》那样没法幽默的作品)。

有朋友劝他不幽默行不行?他说:“要放弃幽默,对我,就像一条狗要它变成一只猫。

”直到晚年写未完成的巨著《正红旗下》,老舍胸中那幽默金矿仍未淘尽,幽默陪伴了他一生。

抗战八年,老舍一直担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总务部长(类似今日之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在重庆,老舍成了各方都可以接受、深得人心的文坛领袖人物之一。

那时举行过一个老舍创作二十周年纪念会,郭沫若的祝词中,有以下十个字很传神:“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

”道出了老舍风格之精髓。

我们不妨以大家熟悉的,《茶馆》里的一个小混混来窥探一番:唐铁嘴经常以相面骗人,以后当了天师。

王掌柜说:“你要戒不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到了第二幕,唐铁嘴自我介绍:“我改抽白面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抽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乍听这话,想乐;一咂摸,想哭。

哭笑不得,欲哭无泪。

这不就是《猫城记》里猫人国的国民吗?在那个国度里,万痛之源,在于国民人格的丧失。

人格都没了,还有什么士气、民气和国格?再瞅瞅另一个在善扑营当差的打手二德子,他狗仗人势,想要动手打正直的常四爷,正当闹得天翻地覆时,坐在旮旯暗角的马五爷(董行佶饰)走到前面来,喝道:“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定定神儿,立刻老实下来,乖乖地向马五爷请安:“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恰在这时,外面传来教堂钟声,马五爷走到舞台中心,全场肃静……马五爷乃地方一小恶霸,二德子和全场立马被镇住了!马五爷满脸虔诚——划十字,就这么一个动作,说明了一个时代。

原来他是吃洋教的特等国民,人家后台硬着呢。

这就是老舍式的幽默!一言一动能勾画出一个时代,简直是整个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的残民媚外政权的缩影。

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列强既抢掠你的钱财和宝物,还要夺走老百姓的命和魂儿。

”老舍说:“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老舍论创作》第69页,上海文艺版1980年)。

“文学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干燥,酸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滑稽,闹剧,劈刀见血,肤浅的打闹、穷逗,这些都与幽默无涉。

……所谓特具的心态就是‘笑的哲人’的心态: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怀揣善意,富有同情心。

我喜欢充满奇趣的唐·吉诃德那种人。

”他喜爱的作家,除狄更斯,还有马克·吐温、欧·亨利和果戈理。

他还说:“没有生活,就不可能有活的语言,幽默作家必须极会掌握语言。

必须写得俏皮,活泼,警辟!”他对满族旗人的生活,从小熏陶,可谓烂熟于心。

让我们从微观角度,看看老舍如何用工笔式的漫画描写人物的眼睛:他大姐的婆婆——“她长着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在风平浪静的时候,黑白分明,非常有神。

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来一阵风暴。

风暴一来,她的有神的眼睛就变成有鬼,寒光四射,冷气逼人地瞪着。

”(《正红旗下》)再看《老张的哲学》:“张大哥有一双奇特的眼,这眼是阴阳眼,左眼皮特别长,眼珠被囚禁着一半;右眼正常且每日照常办公。

其奇趣在于凡右眼看过的一切,皆由左眼筛一遍。

这种凡事深思熟虑,处世为人万无一失的性格特质,从眼睛确切地传达给了人们。

”再看《二马》中伊太太——“她的眼,在教堂祈祷时,一只看着上帝,一只盯着祈祷时不规矩的人。

”如此富有奇趣的幽默是老舍所独有的,它不同于鲁迅、钱锺书、赵树理和侯宝林。

再让我们从宏观扫描的角度,来看看老舍是怎么用大写意的泼墨,以哲学家的眼光穿透时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