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成分分析整理

句子成分分析整理
1.主语:在句子中承担动作执行者、动作发出者或者行为、状态的承
受者的词或词组。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
”中的“我”就是主语。
2.谓语:表示动作的词或词组。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
”中的“喜
欢吃”就是谓语。
3.宾语:接在及物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影响对象的词或
词组。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
”中的“苹果”就是宾语。
4.补语: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性质、状态、属性等的词或词组。
例如:“她是老师。
”中的“老师”就是补语。
5.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例如:“红色的苹果很好看。
”中的“红色的”就是定语。
6.状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全句或句子成分的词或词组。
例如:“他慢慢地走进了房间。
”中的“慢慢地”就是状语。
7.同位语:与名词或代词相同的成分,用来对名词或代词作进一步说明、解释、具体化的词或词组。
例如:“我和最好的朋友李明一起去旅行。
”中的“最好的朋友”就是同位语。
通过对句子进行成分分析,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
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翻译句子,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识——句子成分辨析(包括文言文句式)精品课件(20张)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 识—— 句子成 分辨析 (包括 文言文 句式) 精品课 件(20 张)
如何分析成分
从结构上分析句子,就是分析句子 的各种成分。打个比方吧,一个句子好 比一棵树,基本成分是树的主干,连带 成分是树的枝叶。分析时可“先抓主干, 后理枝叶”,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 识—— 句子成 分辨析 (包括 文言文 句式) 精品课 件(20 张)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 识—— 句子成 分辨析 (包括 文言文 句式) 精品课 件(20 张)
古文中的例子(状语后置)
• 以其无礼于晋 • 翻译:因为他[对晋]无礼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翻译:佚之狐[对郑伯]说 • 使毕使于前 • 翻译: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 识—— 句子成 分辨析 (包括 文言文 句式) 精品课 件(20 张)
宾语
• 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 后头。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 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 (1)名词性宾语。例如: • 我给你们玫瑰花 • (2)谓词性宾语。例如: •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 谁说女子不如男? •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 (主谓短语作宾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 识—— 句子成 分辨析 (包括 文言文 句式) 精品课 件(20 张)
(3)要是动词谓语带了宾语,还得把宾语找 出来。
(4)以主语、谓语和宾语为主干,再分别找出定 语、状语和补语。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 识—— 句子成 分辨析 (包括 文言文 句式) 精品课 件(20 张)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口诀语文基础知识速记技巧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口诀语文基础知识速记技巧想要学好语文,首先要明确语文句子里的成分有什幺,主谓宾,定状补,这些怎幺用?有什幺用?都需要大家来弄清楚。
下面小编整理了《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口诀语文基础知识速记技巧》,供大家参考!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易错成语及解释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口诀(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口诀(二)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口诀(三)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幺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幺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语文句子成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主语:1、定义:被陈述或被说明的对象。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幺”。
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幺样”或“是什幺”。
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幺样”或“是什幺”。
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句子成分分析

修饰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
顺口溜: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
后补
牢牢记住别忘记!
五.句子成分分析实例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全体 同学 都 做 完 了 语法 作业
注意: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 宾; 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2、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结果、可能性,动作延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序
形容词
这本书写得好
数量词
文章看了几遍了
介词结构 鲁迅生于1881年
短语 他做得又快又好
小李说得大家都笑了
5、定语: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的一种成分。
形容词
(红) 花 (红)的花
数量词
(三个)人 (两本)书
名词、代词 (祖国)的儿女 (他) 的书
短语
(又高又大) 的建筑
状语:“[ ]” 用在状语前后
补语:“〈〉” 用在补语前后
句子成分划分方法:
1. 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前) 2. 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中)位置 3.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后)
4. 定语:用在主语、宾语前面,起限定作用 5. 状语:用在谓语前面,起修饰作用 6. 补语:用在谓语后面,起补充作用
8、下面句子中“幸福”充当的句子成
分,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1)我们的生活幸福。(2)我们生活得幸福。 (3)幸福来之不易。(4)幸福生活万年长。
A.(1)谓语(2)补语(3)主语(4)定语 B.(1)谓语(2)宾语(3)主语(4)定语 C.(1)补语(2)谓语(3)主语(4)定语 D.(1)谓语(2)谓语(3)状语(4)主语
语文基础知识句子成分分析

语文基础知识句子成分分析语文基础知识句子成分分析语法体系中句子成分共分为“主、谓、宾、定、状、补”6种,六种成分各有自己的位置,在对其进行初步判断时,可借用口诀进行即: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六者间的关系:定语是主语和宾语的附加语,补语和状语是谓语的附加语此句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月亮发出光芒”①先按照顺序划出主干:“月亮”(主语),“发出”(谓语),“光芒”(宾语)②再根据口诀,找出附加成分,根据其位置判断各自的成分:“皎洁”(在主语前,是定语)“明亮”(在宾语前,也是定语)“在夜空中”(在谓语前,是状语)③用符号法划分为:“(皎洁)的月亮〔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助词不划入句子成分)在句子主干中,各成分常用词的词性不同,它的附加语所使用的助词也不一样,对于简单的句子,我们就可以根据助词来判断其句子成分,这些助词标志是:“的”——定语的标志;“地”——状语的标志;“得”——补语的标志记住这些标志,就可以在句子成分划分时起到省时省力的效果eg:“他的语法学得好极了”因为在“他”和“语法”中间有“的”做标志,故句子主语是“语法”,“他”做“语法”的定语那么,“好极了”是宾语还是补语呢?因为有“得”做标志,很快判定它应是补语因此划分为:“(他)的语法学得〈好极了〉”划分句子成分时,注意一些划分原则对准确划分成分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原则有:1、介词结构不能做句子主干介词结构是指由介词“在、对、向、于、在……中、对……来说、……”引出的一种语法结构,这种结构只能做附加成分(一般做状语或补语),eg:“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这句话中的“在我们学校”就是一个介词结构,我们不考虑它做主干只要划分出主干,然后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判断出它的成分: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有时,介词结构会提到句子的前面,判断方法可以用“还原法”,eg:“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改掉了许多坏习惯”2、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构成并列短语的词语之间没有高低轻重之分,故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一定要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否则,句子意思就不完整了eg:“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句话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一个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即:“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3、句子中有否定词的,否定词一定要划为句子主干eg:“你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句中的“不对”应划入句子主干,即“你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eg:“我在教室里读书”句中已有动词,故“在……里”是介词结构(‘在’作介词),划为“我〔在教室里〕读书”eg:“我在教室”句中没有其他动词作谓语,“在”就作谓语动词,划分为“我在教室”eg:“我得了一百分”句中没有动词,故“得”作动词谓语即“我得了一百分”eg:“这一拳打得好极了”句中有“打”作谓语动词,故“得”作介词(补语的标志),划为“这一拳打得〈好极了〉”。
小学语文句子成分分析技巧

小学语文句子成分分析技巧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句子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掌握句子成分分析的技巧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句子成分都有哪些。
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主语是句子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名词或代词;谓语则是表示主语动作或状态的词语,通常是动词;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也是名词或代词居多。
定语是用来修饰主语或宾语的成分,状语是修饰谓语的,补语则是对谓语进行补充说明。
比如说“可爱的小红在教室里认真地写作业”这个句子。
“小红”就是主语,因为她是执行“写作业”这个动作的人;“写”是谓语,是小红的动作;“作业”是宾语,是写这个动作的对象。
“可爱的”是定语,修饰主语“小红”;“在教室里”是状语,说明写作业的地点;“认真地”也是状语,描述写作业的状态;“得很好”就是补语,补充说明写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讲讲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
第一步,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
这就像是一棵树的主干,其他成分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出来的。
比如“小明吃苹果”,主干就是“小明吃苹果”,主语是“小明”,谓语是“吃”,宾语是“苹果”。
第二步,再分析定语、状语和补语。
定语一般在主语和宾语前面,“的”字是常见的标志;状语通常在谓语前面,“地”字是常见的标志;补语则在谓语后面,“得”字是常见的标志。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带“的”“地”“得”的都是定语、状语和补语,还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
分析句子成分的时候,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比如“把”字句和“被”字句。
在“把”字句中,“把”字后面的成分通常是宾语;在“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成分通常是主语。
再比如连动句,就是一个主语连续发出几个动作的句子。
比如“他走进教室打开书包拿出课本”,这里“走进教室”“打开书包”“拿出课本”都是谓语。
还有兼语句,就是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同时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

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叫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非主谓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主谓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谁或什么。
如:树叶黄了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谓语:是句子陈述的内容,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赵州桥非常雄伟。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我喜欢语文课。
老师的讲课紧紧吸引着同学们。
4.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用在名词代词前,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如:两只美丽的画眉鸟在枝头歌唱着。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如:他聚精会神地思考着。
画眉在枝头婉转的歌唱着。
补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后,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杜鹃花开得像火一样。
哥哥比弟弟大三岁。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
5.划分句子成分的口诀: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主谓宾定状补,“的”定“地”状“得”后补;定语必居主语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6.练习题(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年级语文语句成分分析

三年级语文语句成分分析语文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句成分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语句成分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语句成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三年级语文语句成分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语句成分。
语句成分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是句子中具有一定语法功能的成分。
在一个句子中,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成分。
这些成分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连接、修饰、说明等作用。
1. 主语:主语是句子的核心成分,通常是句子中说明“是谁”或“做了什么”的部分。
主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前,是句子的主题。
例如:“小明去学校了。
”中的“小明”就是主语。
2. 谓语:谓语是句子中说明主语“做了什么”或“是什么”的部分,是句子的核心。
谓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例如:“小猫在睡觉。
”中的“在睡觉”就是谓语。
3. 宾语:宾语是句子中说明动作的对象或受事物的部分。
宾语一般位于动词之后,与动词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小明吃苹果。
”中的“苹果”就是宾语。
4. 定语:定语是句子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或限定的成分,用来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属性或特征。
定语一般位于名词或代词之前。
例如:“漂亮的花儿开了。
”中的“漂亮的”就是定语。
5. 状语:状语是句子中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情况的成分,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状语可以位于句首、句中或句末。
例如:“昨天小明去了动物园。
”中的“昨天”就是状语。
6. 补语:补语是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成分,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
补语一般位于系动词之后,与主语或宾语构成补足关系。
例如:“小狗看起来很可爱。
”中的“很可爱”就是补语。
通过以上对语句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句成分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一、知识要点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
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主语)(谓语)(宾语)例:杨亚‖写字主谓宾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谓宾②.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主语)(谓语、宾语)例:猫‖捉鱼主谓宾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主谓宾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主谓宾(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
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主谓宾定状补,主杆枝叶分清楚;主要成份主谓宾,附加成份定状补;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主干:蔡伦出生.练习: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利用语法结构分析处理病句问题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
例如:(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分析: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
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病句中的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
(《人民日报》1993年6月11日)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
(《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10月15日)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
分析: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
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
这明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
病句二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
“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
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
动宾搭配不当: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l)一动词带一宾语: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
(《戏剧电影报》1995年2月)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
(《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
《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开始(做);(初次)做。
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行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
(2)一动词带多个宾语: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
(《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
(《文汇报》1995年3月17日)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
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在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
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
定中搭配不当: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青年报》1991年2月1日)定语“藏龙卧虎”与中心语“人才”搭配不当。
“龙”、“虎’嘟比喻人才,再去修饰“人才”便重复了;且“藏”、“卧”含“有”之意,与谓语重复。
整句可改为: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状中搭配不当:人们众口一辞地认为……(《北京广播电视报》1990年3月6日)“众口一辞”与“认为”搭配不当。
“众口一辞”显然是形容人们说话,这里却用来修饰“认为“这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妥。
很简单,将全句改为:人们众口一辞地说……搭配不当训练:1 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
应改为“进入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2 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
“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3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4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5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6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7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
1.主语残缺【例】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
〖析〗缺主语,应在“一腔热血”加“的人”。
【例】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析〗“既可以用来……”主语应该是“小刀”。
可将“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改为“随身携带的精制小刀”。
更多的是由于使用介词不当而导致主语残缺。
【例】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2005浙江卷5B)〖析〗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4青海卷)〖析〗介词“对”的使用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删掉“对”,“我们”就是主语。
2.谓语残缺【例】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析〗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例】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析〗在“突然”之后加上“发现”或“看见”,作谓语。
3.宾语残缺【例】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2004全国卷Ⅳ)〖析〗缺宾语中心语。
应在“4万元”后加“的处罚”,与“给予”搭配。
另外,“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还有毛病。
有的句子,谓语是并列短语,其中某一词语缺少宾语,如:【例】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2005全国卷Ⅲ4D)〖析〗“羞辱”缺少宾语,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