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造影规范化程序

合集下载

上消化道造影护理记录

上消化道造影护理记录

上消化道造影护理记录概述上消化道造影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观察食道、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器官的病变和异常情况。

在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时,护理人员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负责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前期准备1.征得患者同意:在进行任何医疗检查之前,护理人员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向其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步骤。

2.患者禁食:通常要求患者至少6小时禁食,以保证胃内无食物、液体或气体。

3.患者排空膀胱:由于造影剂可能对膀胱造成刺激,建议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排尿。

检查过程1.导入静脉通路:为了在需要时快速给予患者药物或溶液,建议在检查前导入静脉通路,并保证通路通畅。

2.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过敏史,有助于护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预防过敏反应。

3.准备造影剂: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造影剂,如钡剂,确保其浓度适宜。

4.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根据医生的指示,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如仰卧位或左侧卧位,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检查。

5.给予造影剂:将准备好的造影剂通过口服或灌肠的方式给予患者,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吞咽或排出造影剂。

6.观察患者反应:在给予造影剂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及时报告医生。

7.协助医生完成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如调整体位、递送器械等,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检查后护理1.监测患者症状:在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继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腹痛或其他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2.协助患者排气:由于造影剂会产生气体积聚,导致不适感,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通过嗳气或排气等方式排除体内的气体。

3.观察排便情况:造影剂通常会改变患者的排便颜色,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排便情况,确保排便正常。

4.饮食和活动限制:根据医生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检查后的一定时间内需要禁食或注意饮食,并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胃肠及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胃肠及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胃肠及造影检查操作规程Ⅰ 目的为规范放射科胃肠机器技术操作,保证医疗工作质量,特制定此制度。

Ⅰ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放射科。

Ⅰ 制度一、阅读检查申请单:认真阅读检查申请单,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门诊号、病区、床位号及收费情况,了解患者病情,明确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和检查目的。

二、机器设备检查:按检查申请单的检查要求,确认机器的功能运行情况。

三、观察患者的病情: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严格掌握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准确评估患者接受检查的耐受程度,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征求申请医师的意见后确定是否继续检查、检查方法和检查时间。

四、患者准备:根据技术要求确认患者的检查前准备情况,如禁食、清洁洗肠、造影剂过敏试验等;去除一切影响图像的物品,如发夹、金属饰物、膏药敷料等,有条件者应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

五、说明检查过程:向患者详细介绍检查方法和检查过程,以及有无不适的感觉。

六、药品准备:根据检查要求调配造影剂的浓度和总量,适当准备好急救药品以防不测。

七、患者信息录入:从计算机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检查部位和临床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技术程序和器官程序。

八、安置训练患者:引导患者进入检查室,安置于检查床上;根据检查要求做好患者呼气、吸气或屏气转体等动作的训练并交代注意事项,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

九、防护:调节照射野,在不影响诊断的基础上尽量缩小照射野,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量。

十、曝光检查:确认各步骤完成后,开始曝光检查,检查过程中要求操作准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曝光;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十一、后处理:曝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体位应做记录;进行图像的后处理,确认无误且患者无异常后,交代注意事项,瞩患者离开检查室。

上消造影操作流程

上消造影操作流程

上消造影操作流程
上消化道造影通常是指上消化道钡剂造影,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流程:1. 检查前准备:在进行上消化道造影前,患者需要提前禁食禁水一定时间(通常为6-8 小时),以确保胃肠道内没有食物残留。

此外,可能需要告知医生任何相关的健康问题、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过敏史。

2. 服用造影剂:患者需要喝下一种含钡的造影剂。

造影剂通常是一种白色的液体,味道有点咸。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来确定服用的剂量。

3. 拍摄X 光片:在服用造影剂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不同体位的X 光拍摄。

这些体位可能包括站立、仰卧、侧卧等,以全面观察上消化道的情况。

医生会在X 光机下观察造影剂通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情况。

4. 检查过程:在拍摄X 光片的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配合医生的要求,如吞咽、改变体位等。

整个检查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患者的配合和上消化道的通畅情况。

5. 结果解读:医生会根据拍摄的X 光片来分析上消化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他们会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轮廓、蠕动情况、是否存在异常狭窄或扩张等。

6. 后续处理:检查结束后,患者通常可以逐渐恢复饮食。

医生会根据造影结果给出诊断意见,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或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上消化道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对于某些疾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胃镜、CT 等)来进行综合诊断。

在进行上消化道造影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配合检查过程,并告知医生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

如果对检查过程有任何疑问,建议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流程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流程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流程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
和结肠等消化道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

下面将介绍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的流程。

首先,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全消化道钡餐造
影前,患者需要空腹6-8小时,以确保胃肠道内没有残留食物。

同时,患者需要告
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情况以及是否怀孕等相关信息,以便医生进行评估。

接下来,医生会为患者准备好钡餐剂。

钡餐剂是一种含有钡的白色粉末,患者
需要将其与水混合成稀释液,用于在X光下清晰显示消化道的结构。

在准备好钡
餐剂后,患者需要饮用这种溶液,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饮用的量和时间。

随后,患者需要到放射科进行X光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站立、仰卧或侧卧,医生会通过X光机观察钡餐剂在消化道内的流动情况,并拍摄相应的X
光片。

在进行X光检查时,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改变体位,以便观察不同部位的
消化道结构。

最后,医生会根据X光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

通过观察X光片,医生
可以判断消化道的解剖结构、蠕动功能、排空情况以及有无异常病变。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或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总的来说,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全
面了解患者消化道的情况。

在接受检查时,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在检查过程中保持配合,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消化道造影检查规范

消化道造影检查规范
消化道造影检验规范
消化道造影
• 食管钡餐造影 •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 双对比结肠钡剂灌肠造影
食管钡餐造影
食管钡餐造影
主要适应证
1、食管良、恶性肿瘤。 2、食管异物 有误吞异物史,造成吞咽不适或疼
痛者。 3、腐蚀性食管炎 误食强酸、强碱后。 4、食管憩室及憩室炎。 5、结缔组织疾病 硬皮病、皮肌炎。 6、食管创伤、破裂。
相(双对比、充盈相或半充盈相及加压相等)摄 片, 5. 分段摄完肠曲点片后,让病人再作360度翻转, 摄取全结肠旳仰卧位和俯卧位及立位片。
谢谢!
食管钡餐造影
一般适应证
1、食管静脉曲张。 2、食管瘘 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 3、食管运动紊乱症。 4、纵隔肿块(肿瘤、炎性), 了解肿块与食管
关系,帮助病变定位与定性。 5、感染性食管炎。
食管钡餐造影
禁忌证
1、昏迷、神志不清不能自主吞咽者。 2、有严重食管瘘症状伴有纵膈炎症或纵膈脓肿
者。
食管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并发症
稀钡剂经会厌或内瘘进入呼吸道,量多时可引起 窒息或呼吸道继发感染。
食管钡餐造影
药物准备
1、产气剂(粉剂) 作为食管双对比造影时用。 2、低张药 山莨菪碱20mg,作为食管双对比造影
时用。 3、硫酸钡制剂

胃肠双对比造影操作规程

胃肠双对比造影操作规程

胃肠双对比造影操作规程
【检查前准备】
1. 检查前三日及检查期间禁服任何对胃肠道机能有影响的药物。

2. 检查前一日晚餐后禁食水。

【检查方法与步骤】
1. 检查前应常规行胸腹透视,了解患者病史及一般准备情况,是否有造影禁忌证发现有幽门梗阻者,应抽净胃液。

2. 除去患者身上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体。

3. 造影时先嘱患者口服适量发泡剂,再口服50-100毫升调制浓度为160-200%硫酸钡混悬剂,取右前斜位,观察食道及贲门情况。

卧位下转体位,使钡剂均匀地涂布于胃壁黏膜上,在透视下行多体位多种手法的观察,并辅以必要的摄片,一般需摄仰卧位、俯卧位、立位、左右斜位,压迫点片等11-13副图像。

4. 疑有小肠病变者,可再服100-200毫升钡剂,应每隔15分钟或半小时直至钡剂充盈回盲肠部,若仅怀疑回盲有问题时,可予服钡剂后4-6小时仅作回盲部检查。

5. 结肠是否需追查,应根据情况决定,必要时建议另行钡剂灌肠检查。

6. 检查完毕,即可进食。

【禁忌证】
1. 上消化道出血期间暂不宜检查。

2. 肠梗阻、急性胃肠道穿孔,禁作检查。

3. 急性胃肠炎恢复前不作检查。

婴儿、儿童上(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

婴儿、儿童上(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

婴儿、儿童上(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广州妇儿中心MR婴儿、儿童上(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1. 评估病情:a) 核对病人(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及检查编号);b) 询问病人一般情况(病人营养状态,有否上感、发热)c) 询问准备情况(禁食时间视患者年龄而定:新生儿和婴幼儿禁食2-3小时,较大婴儿和儿童禁食4小时。

青少年应禁食至少6-8小时。

急诊检查由放射科医生决定执行较短的禁食时间。

)d) 询问病史(起病时间、腹痛或呕吐否,呕吐量及呕吐物颜色等)。

;e) 检查病人(一般情况、呼吸)适应症:i. 上消化道造影的适应症包括相关的病史和症状,如(但并不仅限于):a.腹部疼痛;b、上腹部不适;c、体重减轻或生长发育受限;d、先天性综合征或肠旋转不良相关的异常;e、慢性或复发性呼吸道疾病,包括咳嗽;f、威胁生命的急症。

“ALTE”涉及呼吸停止或微弱呼吸的鉴别诊断(呼吸暂停、虐待儿童、吸引术等);g、术前评估;h、术后评估;i、腹部肿块;j、呕吐;k、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或体征。

ii. 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诊断和评估许多疾病,如(但不仅限于):a、肠旋转不良;b、食管裂孔疝;c、怀疑或已知的胃炎或十二直肠炎;d、超声无法检测的幽门狭窄;e、幽门或高位肠梗阻;f、消化道溃疡;g、十二指肠穿孔或壁间血肿;h、膈疝或食管裂孔疝,包括复发性;i、肿瘤。

f) 禁忌症:未做好检查前准备,有高热、腹部压痛及肌紧张,肠梗阻出现并发症时、腹膜炎、肠坏死、消化道穿孔者。

2. 知情告知:a) 告知病人家属本检查的优点及必要性。

b) 向病人家属解释检查流程及告知病人家属需要配合的方式方法。

c) 告知上消化道造影剂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d) 签署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由父母、法定监护人签署3. 检查前准备:a) 急救设备——中心供氧、负压吸痰器b) 患者准备——患者去除上衣,仰卧于检查床上,家属穿防护服并固定患儿手足。

上消化道、小肠造影要点

上消化道、小肠造影要点

口服钡剂法小肠造影检查要点
• 口服750ml以上低浓度(50%左右,W/V)稀钡液。 • 口服胃腹安,采用右侧卧位,使小肠快速充盈。 • 依次分段摄取点片(仰卧及俯卧)。 • 检查过程中需连续观察,间隔时间不能太长,5分钟为
宜。 • 待末段回肠、盲肠及升结肠显影后,结束检查。 • 透视下压迫,以分开相互重叠的肠襻,并逐段观察。
仰卧及俯卧斜位,十二指肠相
摄位立位充盈相,并观察胃 蠕动情况
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加压
口服钡剂法小肠造影技术检查要点
背景知识
• 1、小肠病变(炎症和肿瘤)虽不如胃和结肠病变 多,但并不少见;由于缺乏有效检查手段,病变发 现的少,遗漏的多。
• 2、小肠是传统内镜盲区——胃镜和结肠镜难以到 达。
技术检查要点---摄片步骤及体位
• 食道中上段 • 食道下段,包括贲门 • 胃窦、体后壁双对比相 • 胃底后壁双对比相,包括贲门结构 • 胃窦、体前壁双对比相 • 右、左侧卧半立位吞钡,观察贲门 • 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加压 • 仰卧左转30o床放平过程中,观察钡剂流动情况,并摄取
胃窦、胃体及胃底薄钡粘膜相。 • 仰卧及俯卧斜位,十二指肠相 • 摄位全貌(可立位),并观察胃蠕动情况。
食道中上段(左右斜位)
食道下段,包括贲门(左右斜位)
胃窦、体 后壁双对比 相
仰卧 左转 45o
仰卧位 仰卧右 转15o
仰卧左转60o:可显示十二指肠球和降 段双对比相。
胃底后壁双对比相,包括贲门结构
胃窦、体前壁双对比相
再次冲刷涂布后显示胃粘膜
右、左侧卧半立位吞钡,观察贲门
仰卧左转30o床放平过 程中,观察钡剂流动情 况,并摄取胃窦、胃体 及胃底薄钡粘膜相。
• 可显示明显的隆起性病变 、狭窄和梗阻性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造影规范化程序
常规准备:清晨空腹,做前口服产气粉,用10ml温水冲服。

常规胸腹透视。

1.观察食道:右前斜位。

以食道不与脊柱重叠为准,方法,口含一大口钡剂,一次咽下,即看到食管充盈相,及钡液的通过情况。

随着钡剂通过便可清晰显示食管双对比相。

此位置如无异常,可不必再做其他体位。

2.仰卧水平位置双对比相。

将检查床放平,让病人在床上由右向左翻转2-3周,然后仰卧,稍向左转身,使胃窦及幽门前区积钡流向胃底,再恢复至水平位摄片。

显示胃体下部及胃窦部双对比相。

3.仰卧右前斜位-----胃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圈双对比相。

让病人由仰卧水平位向左转身,此位置可使幽门前区不与球部重叠,同时亦可显示十二指肠双对比相。

4.仰卧左前斜位----胃体双对比相。

由右前斜位缓慢向右旋转至左前斜位,此时原集聚在胃底的钡剂有少量流至胃窦,在钡剂下流过程中,注意胃小弯的情况,此时可见胃体前壁及相邻胃小弯双对比相。

5.仰卧左前斜位→右侧位----贲门正位相。

由左前斜位继续向右旋转,当胃底内积钡流出变浅消失出现双对比相时,即可显示贲门及周围结构,此位置在旋转时最易显示胃食管反流的情况。

6.俯卧右后斜位----胃前壁双对比相。

病人俯卧于床面上,向右转身至右后斜位。

显示胃前壁双对比相。

效果不佳时,可倾斜床面,呈头低脚高位。

7.俯卧左后斜位----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充盈相。

俯卧于床面上,向左转身至左前斜位,使胃窦、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充盈。

8.立位----胃窦及球部充盈+加压相。

病人恢复立位,胃体下部、胃窦部及十二指肠充盈钡剂,然后依次压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