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

合集下载

红色经典文化故事

红色经典文化故事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红色文化故事:1. 刘胡兰:刘胡兰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1947 年 1 月 12 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

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 6 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

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尚未满 15 周岁。

2. 董存瑞:1948 年 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5 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

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 19 岁。

3. 王进喜: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他带领工人为中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井喷事故中,他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成功压制了井喷,保护了国家财产和工人生命安全。

这些红色经典文化故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经典小故事三篇

红色经典小故事三篇

红色经典小故事三篇红色经典小故事一篇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红色经典小故事二篇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

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仅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

可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可是,张嘎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必须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并且他要实现自我向往已久的梦想——像老钟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

在中秋前夕,我们部队的大批药品要在指定时间走过白洋淀。

有个日本鬼子叫龟田,他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经过奸细石磊将区队八路的药品一网打尽,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并一举歼灭这伙小日本鬼子。

在战斗中,嘎子还真缴获了一把真枪。

红色经典故事六篇

红色经典故事六篇

红色经典故事六篇红色经典故事1“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

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

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

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

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

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

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红色经典故事2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xxx,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有关红色经典故事9篇

有关红色经典故事9篇

有关红色经典故事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有关红色经典故事9篇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3个

红色经典小故事3个

红色经典小故事3个故事一:向共产主义奋斗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个年轻人叫做孙明。

他从小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家里只有一亩地,并且父母都已经去世了。

孙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只能靠每天在地里辛勤劳作来维持生计。

但是他有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他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将来社会会变成一个富有、幸福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待遇。

孙明在村子里积极发起了宣传共产主义的工作,他深入群众,耐心地为人们讲解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道路。

他说,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坚决拥护党的指导,就能够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孙明的努力下,村里的人们逐渐转变了观念,开始认真思考共产主义的实现问题。

他们慢慢地发现,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人们要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互相帮助,才能够实现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故事二:红军长征中的故事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5年间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追杀而进行的一次历经千辛万苦的长征。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经过多番艰难的行军,终于结束了长征的旅程,胜利地实现了对边区的抵达。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领袖毛泽东率领着红军战士紧密团结,艰苦奋斗。

即便是面对着饥饿、疾病和敌人的无尽追击,红军也始终秉持着攻坚克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毛泽东的长征指令,让红军得以成功地渡过了大渡河,终于到达了边区。

这些红军战士在长征中不仅克服了自己身体上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忠诚和英勇无畏精神,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三:打“豆腐渣”工程的故事在建筑行业中,常常会出现所谓的“豆腐渣”工程。

这些工程通常是指用了根本不符合建筑标准的垃圾材料来建造建筑物,严重损害了居民的利益和安全。

某城市一次质量审查中,一栋新社区的建筑被发现使用了劣质材料,其中更有几个重要的关键节点,例如地下车库出入口的柱子等,实际上并不存在。

当检查人员指出此情况后,设在工地上的监理公司给出的反驳却是“那个是气柱,不是实柱子。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好在苦惯了。

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

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

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

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

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

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红色经典故事1 革命故事1、少年游击队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

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

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

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

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

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

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

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革命故事2、两个小八路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革命故事3、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

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

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

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

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

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

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

[红色革命经典小故事]红色经典小故事6篇

[红色革命经典小故事]红色经典小故事6篇

[红色革命经典小故事]红色经典小故事6篇红色经典小故事一:改变人生的经典故事故事之一: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

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

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再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我就没命了呀!”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

”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

我常常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故事之二:你的心过门了吗?洞房花烛夜,当新郎兴奋地揭开新娘的盖头,羞答答的新娘正低头看着地上,忽视间掩口而笑,并以手指地:“看,看,看老鼠在吃你家的大米。

“第二天早上,新郎还在酣睡,新娘起得床来,一声怒喝:“该死的老鼠!敢来偷吃我家的大米!”“嗖”的一声一只鞋子飞了过去。

新郎不禁莞尔。

我讲这个故事没别的意思,我只想问问那些新进的员工甚至是一些干了两年、三年的老员工,当初你为何选这个工作?既已选了这个工作,为何身体过了门心态却迟迟不过门?我也犯过这个毛病,我刚来这家厂时,我常常对老板抱怨:“你们厂怎么怎么样。

”他听了老是向我皱眉,后来我改口对他说:“我们厂该怎么样。

”他开始认真思考我提的建议。

往往新来的人很容易发现公司的问题,因为旁观者清。

问题是你是用嘲笑、牢骚、忿然、指责的方式呢,还是以主人的心态来了解并积极地去改正这些缺点和漏洞?问问你自己,你真正地过门了吗?红色经典小故事二:红色故事演讲稿(4篇)红色故事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胜将军粟裕
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

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

”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

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

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

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

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

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上海仅一江之隔的苏中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

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

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

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

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

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战后,作为这次战役策划者和指挥员的粟裕,得到苏中军民的高度赞扬和由衷敬佩。

“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民谣被改编成歌曲和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经典战例——淮海战役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具体运筹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在北起临城(今薛城),东至海州,南到淮河,西抵商丘的广大区域内,同数量上、装备上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大决战。

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余人,而粟裕指挥的华野部队有16个纵队、1个军、3个军区部队,占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的70%,歼灭的国民党军占歼敌总数的80%。

在淮海战役前、战役中,粟裕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建立统一指挥体制的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建议”。

在战役指挥上力求先解决黄维兵团,从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鉴于粟裕对淮海战役的贡献,毛主席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