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栖息地。
公众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湿地保护和生 态旅游的认识和意识。
04
CATALOGUE
西溪湿地建设的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一:加强生态保护
01
02
03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 性,包括植被、水源、动 物和微生物等,维护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强化生态修复
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对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进 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 韧性和稳定性。
调查时间
2022年1月至3月期间进行, 历时三个月。
调查结果和分析
植被丰富度
西溪湿地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包括荷花、芦苇、茭白等水 生植物,以及鸟类栖息的树木
和草地。
水质改善
通过治理和保护,西溪湿地水 质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指标达 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生态旅游
西溪湿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 游览,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地重 要的产业之一。
鸟类保护
西溪湿地是多种鸟类的繁殖和 越冬地,加强鸟类保护对于维
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论和建议
加强湿地保护
为了维护西溪湿地的生 态环境,应继续加强湿 地保护工作,防止污染
和破坏。
发展生态旅游
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当
地经济发展。
加强鸟类保护
建立健全鸟类保护机制 ,加强巡查和监管,防 止非法捕猎和破坏鸟类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西溪湿地建设现状 •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分析 • 西溪湿地建设的优化方案 • 西溪湿地建设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CATALOGUE

(完整word版)西溪湿地考察报告

(完整word版)西溪湿地考察报告

西溪湿地的考察报告从西溪湿地东大门入口,沿着湿地小道前行,周边都是绿色的草,碧玉的水潭,红红黄黄的小花,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可爱,心也似乎飞了起来,直通向河渚街。

小街两旁开着酒肆、茶馆、染坊、龙舟馆、丝绣馆、竹编馆,都是些民间的“土特产”。

来到小街的广场上,一座河渚塔高高耸立,沿着只容一个人通过的木楼梯登上塔顶,俯瞰西溪湿地美景,俨然江南水乡的又一典型代表。

我通过这次西溪湿地的实地考察,从以下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影响西溪湿地旅游知觉的因素1. 刺激物的新奇独特性。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它这独特的地位吸引着相关专家和普通游客前来一睹它独特的风采。

2. 他人的提示。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恰巧听到一位导游在讲解蒋相祠、古戏台和壁画。

听完后感受到西溪丰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的不是沉默的西溪。

3. 旅游者的生理条件。

我们组成员正值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什么都会去尝试一下,如爬河渚塔,感觉很惬意!来回都没坐电瓶车也不觉得疲惫。

在途中发现老人团就明显不同,他们体力有限,有些活动就没有积极参加。

4. 刺激物的反复出现。

一部《非诚勿扰》电影,电影大力宣传的同时也使得西溪湿地红遍大江南北,它成为许多情侣向往的地方。

5. 兴趣。

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并且家乡也是山水风景区的我来说,山山水水对我来说真没太大吸引力。

说实话,我反而更向往北方广阔的草原和一望无垠的平原。

我想北方人和我的想法会恰恰相反吧,尤其看了电影后,我猜测原本有打算来南方的北方朋友就会更有兴趣了。

6. 知识与经验。

初来来到西溪湿地,我们毫无经验可言,去的比较仓促,之前也没做什么深入了解,想必下次带亲朋好友过去时就会有另一番状况了。

这次从周围的导游的讲解词中就学到了不少知识,下次我就可以班门弄斧了。

调研杭州西溪湿地

调研杭州西溪湿地

杭州西溪湿地调研报告一、生态环境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1.西溪吸引游客的地方在于它的水。

水是西溪湿地的灵魂,园内河道总长100多公里,约70%的面积为河巷、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水体库容量约500万立方米。

西溪之美,美在生态。

野、冷、幽、静,皆成天趣。

西溪湿地位处于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其陆地绿化率在85%以上。

西溪湿地公园也相当注重文化发展,西溪湿地留有大批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诗文词章,西溪龙舟盛会更是声名远播。

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八大景观:烟水渔庄、秋水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草堂、泊蕃、西溪梅壁。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

专家们将其提炼为4个字冷、野、淡、雅。

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可供游人参观的八个景点, 个个充满野趣雅致3. 线路特色:最美妙的当然还是坐在摇橹船上赏景,这里的船老大会自豪地告诉你:葛优坐的是哪艘船,舒淇和方中信坐的又是哪艘船。

由着船工的性子从内河道进发,周家码头———梅竹山庄———西溪梅墅———西溪水阁———秋雪庵———周家码头,游玩西溪,不可太贪心,想一次游个遍需水陆结合,慢慢晃荡二、设计评论通过一系列正确的规划手法,我们能更好地和培育湿地特有的水生、陆生植被资源和鸟类、鱼类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湿地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殊性,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综合考虑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创造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形成一个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良性循环体系•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

•湿地公园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

西溪龙舟会:(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西溪湿地西区龙舟会分为蒋村龙舟和五常龙舟。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建设背景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 临严峻挑战,西溪湿地作为重要的生 态资源,其保护和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
生态旅游兴起
政府支持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西溪湿地的保护和 建设,将其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和旅 游项目进行推进。
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热爱和需求增 加,西溪湿地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备受关注。
建设过程
规划设计
邀请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湿地建设 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施工建设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注重生态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资金筹措
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投资、社会捐赠等多种 渠道筹措资金。
监督评估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建设过程和成果进行 全程监控和评估。
建设成果
生态保护
通过湿地建设,有效保 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
生物多样性。
生态旅游发展
湿地建设吸引了大量游 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 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社会效益
湿地建设改善了当地居 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 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经济效益
湿地建设带动了当地经 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
了经济效益。
03
西溪湿地建设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生态恢复
西溪湿地的建设有助于恢 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 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 调节气候。
创造就业机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当 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水平。
对社会的影响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西溪湿地的建设提高了公众对湿 地保护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促进社区参与
湿地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广泛 参与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 社区发展。

西溪湿地考察报告

西溪湿地考察报告

西溪湿地的考察报告从西溪湿地东大门入口,沿着湿地小道前行,周边都是绿色的草,碧玉的水潭,红红黄黄的小花,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可爱,心也似乎飞了起来,直通向河渚街。

小街两旁开着酒肆、茶馆、染坊、龙舟馆、丝绣馆、竹编馆,都是些民间的“土特产”。

来到小街的广场上,一座河渚塔高高耸立,沿着只容一个人通过的木楼梯登上塔顶,俯瞰西溪湿地美景,俨然江南水乡的又一典型代表。

我通过这次西溪湿地的实地考察,从以下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影响西溪湿地旅游知觉的因素1. 刺激物的新奇独特性。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它这独特的地位吸引着相关专家和普通游客前来一睹它独特的风采。

2. 他人的提示。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恰巧听到一位导游在讲解蒋相祠、古戏台和壁画。

听完后感受到西溪丰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的不是沉默的西溪。

3. 旅游者的生理条件。

我们组成员正值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什么都会去尝试一下,如爬河渚塔,感觉很惬意!来回都没坐电瓶车也不觉得疲惫。

在途中发现老人团就明显不同,他们体力有限,有些活动就没有积极参加。

4. 刺激物的反复出现。

一部《非诚勿扰》电影,电影大力宣传的同时也使得西溪湿地红遍大江南北,它成为许多情侣向往的地方。

5. 兴趣。

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并且家乡也是山水风景区的我来说,山山水水对我来说真没太大吸引力。

说实话,我反而更向往北方广阔的草原和一望无垠的平原。

我想北方人和我的想法会恰恰相反吧,尤其看了电影后,我猜测原本有打算来南方的北方朋友就会更有兴趣了。

6. 知识与经验。

初来来到西溪湿地,我们毫无经验可言,去的比较仓促,之前也没做什么深入了解,想必下次带亲朋好友过去时就会有另一番状况了。

这次从周围的导游的讲解词中就学到了不少知识,下次我就可以班门弄斧了。

浅析杭州西溪湿地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

浅析杭州西溪湿地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

上海杉达学院学科学期论文论文题目:浅析杭州西溪湿地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学生姓名:沈敏华专业年级:07届旅游管理指导教师:张媛2010年 5 月 6 日目录:一、绪论二、杭州西溪湿地的现状三、杭州西溪湿地开发中存在问题四、杭州西溪湿地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五、杭州西溪湿地的发展前景六、结论七、参考文献浅析杭州西溪湿地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一.绪论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自2004年一期工程开始至现在的三期工程,开发遵循科学保护,规划先行;以民为本,妥善安置;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开发原则。

2005年2月,西溪湿地被命名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林业局同意杭州市正式开展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

国家林业部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严旬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建设好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对于全面加强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生态特点和基本功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本文介绍了杭州西溪湿地的现状,阐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对西溪湿地的开发对策与建议,对西溪湿地的发展前景作展望。

本文是作者仅凭自己的学习水平做的报告,仅代表个人观点。

希望对研究西溪湿地的学者有所帮助。

二.杭州西溪湿地的现状21百度,/view/79820.htm?fr=ala0_1,2010.4.282余杭新闻,/class/class_43/articles/94608.html, 2010.4.28(一)西溪湿地简介西溪湿地位于杭州西北,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西溪已是一个著名风景区,与杭州西湖、西冷并称为“杭州三西”,享有“副西湖”的美称。

西溪湿地作为全国大中城市中唯一的城市湿地,水资源、多种植被和水生动物资源保存完好,2007年2月份,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_耿英姿

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_耿英姿

第5卷第5期2005年9月浙江树人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O FZ H E J I A N GS H U R E N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5,N o .5S e p .2005收稿日期:2005-04-16作者简介:耿英姿(1965-),女,浙江玉环人,讲师;张鸿鸣(1955-),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耿英姿1 张鸿鸣2 刘 昱3(1.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杭州310023;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0;3.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摘 要: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对杭州西溪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区域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并对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对西溪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及管理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本研究为该景区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湿地;生态保护;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开发管理中图分类号:F 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714(2005)05-0044-05 湿地对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自然之肾”。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发展经济、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湿地资源大都是可再生资源,只有加强保护,才会增殖,只有增殖,才能持续利用,不断发展,长期造福人类。

如果说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主角,那湿地旅游将成为生态旅游的主动力。

然而人类对湿地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价值认识太晚,以致湿地因不合理开发而大面积地消失,带来了洪水、干旱、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因此,保护湿地显得格外重要,努力做到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增殖有机结合、全面兼顾、协调发展是改善湿地环境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致需要。

在杭州,也有一个极为难得的“自然之肾”———西溪湿地。

杭州的出名在于“三西”,即:西湖、西溪、西泠。

杭州之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杭州之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杭州之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调查报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湿地生态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肺”。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和西湖,钱塘江,运河构成了贯穿杭州的水溪,是“江南水乡”杭州的旅游名片。

杭州正在打造的“水上巴士游”经过西溪。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西溪就有先民生存。

西溪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相传,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际,有人曾劝他不要在这个小地方做税官,范公不以为然,笑而答道: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

西溪景区内现有海春轩塔、凤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庵的读书堂。

《天仙配》中董永的家乡传说也在这里,现仍保存着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树、土地庙、辞郎河、送子头等遗迹。

如今,作为东台地方文明的发祥地,西溪旅游景区开发工程近期将全面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
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开发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湿地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旅游开发立足于城市湿地资源、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激发其强烈生态环保意识的旅游开发模式。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城区西部,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10.8k㎡。

近年来,杭州市各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西溪湿地的宣传、保护和改造,使之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杭州市委、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从初始阶段便给予较高的定位,确定了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的原则,有效避免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划滞后,环境保护意识差等问题。

所以在开发西溪湿地生态旅游时,要体现湿地的自然风光,深厚多样的人文积淀,质朴古老的民俗风情,江南特有的生态文化以及现代人的休闲生活方式等。

目前,西溪湿地正以其独特的次生湿地特色申请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湿地文化节。

之后湿地将开发出更多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发掘西溪湿地代表性的自然、人文景点,突显其城市湿地的地理品牌地位,并与西湖并联推向国内外旅游市场,为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打造,加快“东方休闲之都”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杭州市综合竞争力作出应有贡献。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通过对西溪湿地的现状和可利用资源进行研究,提出西溪湿地相应的保护和改进措施,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城市湿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为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方法,避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湿地的破坏。

研究内容:
一)西溪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
我国的城市湿地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城市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过程中缺乏指导,会盲目建设、恢复城市湿地,使得城市湿地在建成后无法维护其自身系统而造成环境恶化。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化快速进程及污染问题。

使得城市湿地面临着严峻的现状,因此对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西溪湿地,使得西溪湿地对于外来游客有更大的吸引力,促进杭州旅游业和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二)西溪湿地的现状分析
1城市化迅速扩张,城市湿地面积锐减
2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湿地同样污染严重,湿地景观丧失。

3 开发湿地旅游超过了城市湿地的负荷。

4 城市湿地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受损,城市湿地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减弱。

5发展基础优势
三)西溪湿地旅游的SWOT分析
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2资源优势
2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
3历史文化悠久
4舆论的影响(电影《非诚勿扰》的拍摄)
劣势:
1景观质量下降,风景改善工程巨大
2旅游产品不足,缺乏拳头品牌
3原住民安置和产业转型问题
4环境保护压力大
5易受洪涝灾害影响
6旅游接待设施缺失,旅游管理意识不足
机会:
1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
2国民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机遇
3媒体关注与主动传播带来的机遇
4节假日居民休闲和周边著名旅游地客源分流带来的机遇
威胁:
1对手众多,竞争激烈
2“适度”开发,较难把握
3西溪旅游开发的潜在风险
四)西溪湿地旅游开发的建议
1适应市场需求,瞄准市场去树立自己的独特形象
2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环境是根本”的原则,坚决杜绝过度开发
3加强控制和管理,不被城市景观同化,保持核心竞争力
4加快旅游产品拳头品牌的发展
5政府出台政策对城市垃圾的排放进行有效管理
6景区能加快人才建设,吸引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
7当地居民能响应湿地的号召,保护环境
五)小结
西溪湿地保护区在其保护利用过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忧患意识,要对生态问题形成具有远见性的理论观念,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相信:通过合理利用、科学建设,充分凸现资源优势,加强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培育高效的管理机制和人才,西溪湿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前景必将无限美好!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1)文献资料研究法。

在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己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2)实证研究法。

搜集其有关工作报告、会议文件等,对资料进行加工和提炼,并将理论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既注重事实的归纳,又注重理论的演绎,运用“社区组织-社区事件”的分析框架对社区治理模式与居民如何参与社区治理进行研究。

(3)比较研究法。

将西溪湿地和国内国外的湿地进行比较得出西溪湿地的优势及开发的策略。

四、参考文献
【1】谢理挺.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J].商场现代化,2010,(610) :75-77.
【2】陈明钊. 加强保护西溪湿地的山水文化品质[J]. 杭州科技, 2005, (1). 【3】唐代剑,何玮. 国内外湿地旅游保护·开发经验及发展态势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1) : 15506 – 15508.
【4】张建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1).
【5】郭春华,张今会. 湿地旅游可持续开发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 ,37(10) :4803—4804,4808.
【6】刘慧媛.对湿地旅游资源的探讨[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4(1).
【7】何新法.杭州西溪湿地生态保护区开发构想[J].人与自然,2010,(6):32-34. 【8】王国平.保护西溪湿地造福人民群众——关于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3):4—10.
【9】童道琴.论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4(174).
【10】刘慧媛,陈金华.湿地旅游资源分类探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 【11】马冲亚,王海霞.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
25(3).
【12】陈久和,徐彩娣.城市边缘湿地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2005,5(5).
【13】耿英姿,张鸿呜,刘昱.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3).
【13】缪丽华.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与前景初探[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5(2):38—41.
【15】Athanassios Sfougaris,Dimitrios Pikios,Olga Christopoulou,Angelos Kotios,Panagiotis Plageras.Managing Wetlands – Tourism Interactions[J].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0915(6): 119-138.
【16】Mohan Siwakoti .wetland types and associate vegetation in Nepal: an overview [J].Wetland Science,2007,5(3).193—200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一)论文选题
2011年1月初,通过初步的文献查阅,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二)相关资料查找,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011年1月中旬,通过数据库检索和手工查阅,搜集与选题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等信息,为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

(三)撰写开题报告
2011年1月底,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开题报告,同时根据导师的修改建议,对开题报告作进一步的完善。

(四)撰写毕业论文
2010年1月初至2月底,通过前期搜集的资料,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完成初稿。

同时,积极与导师沟通,对论文初稿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4月15号前,完成定稿。

4月26号到5月初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通过对其他地区的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的了解,总结经验,找到杭州湿地旅游开发的切入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