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解剖观察
乌贼解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乌贼的解剖结构,掌握乌贼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2. 观察乌贼各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加深对海洋生物解剖学的认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乌贼1只。
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刀、镊子、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解剖图谱、记录纸、笔。
三、实验步骤1. 观察乌贼外部形态- 观察乌贼的整体形态,记录其颜色、体型、触手数量等特征。
2. 解剖乌贼- 将乌贼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沿着腹部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 分离乌贼的头部、触手、鳃、肠道、消化腺、生殖腺等器官。
3. 观察乌贼头部- 观察乌贼头部的解剖结构,包括眼、脑、口器、嗅觉器官等。
- 使用放大镜观察眼的结构,记录其形状、位置和功能。
4. 观察乌贼触手- 观察触手的数量、形状和内部结构。
- 使用解剖剪剪开触手,观察其内部神经和肌肉组织。
5. 观察乌贼鳃- 观察鳃的数量、形状和内部结构。
- 使用解剖针插入鳃丝,观察其血液流动情况。
6. 观察乌贼消化系统- 观察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口、咽、食道、胃、肠道等。
- 观察肠道内的食物残渣,了解乌贼的食性。
7. 观察乌贼生殖系统- 观察生殖腺的位置、形状和内部结构。
- 记录生殖腺的大小和颜色,了解乌贼的繁殖季节。
8. 观察乌贼循环系统- 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功能。
- 使用放大镜观察心脏的瓣膜结构。
9. 观察乌贼神经系统- 观察大脑、脑神经和脊髓的位置和结构。
- 使用解剖剪剪开大脑,观察其内部结构。
10. 总结与讨论- 总结乌贼的解剖结构,分析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 讨论乌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乌贼的头部包含眼、脑、口器、嗅觉器官等,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和捕食的功能。
2. 乌贼的触手数量较多,内部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肌肉组织,使其具有较强的抓握和感知能力。
3. 乌贼的鳃具有高效的气体交换功能,使其在海洋中生存。
乌贼解剖的实验报告

乌贼解剖的实验报告前言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乌贼的身体结构和内部器官,了解其身体构造和功能。
乌贼是海洋中独具特色的生物,具有高度智能和适应性,解剖乌贼将有助于增进对其生物学特点的了解。
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乌贼一只、解剖刀、显微镜、实验手套、实验台、解剖工具等。
2. 实验过程:- 步骤1: 将乌贼放置在实验台上,佩戴手套以保证操作的卫生。
- 步骤2: 使用解剖刀从乌贼体表切开以逐渐暴露内部结构。
- 步骤3: 观察乌贼的表皮组织、肌肉结构以及内脏器官。
- 步骤4: 使用显微镜观察乌贼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
- 步骤5: 记录解剖和观察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注释和解释。
实验结果1. 外部结构:乌贼呈椭圆形,身体由头部、颈部、左右对称的外壳和长长的各个触角组成。
头部有两个大的突出物,即眼睛,能够活动并具有高度敏感性。
2. 内部器官:- 口腔和食道:乌贼的口腔带有类似喙的结构,帮助它在海洋中抓住猎物。
食道连接口腔和胃,负责将食物送入胃中进行消化。
- 器官:乌贼有一对鳃,用于呼吸和气体交换。
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肠和肝脏。
肌肉结构发达,有助于乌贼快速、灵活地移动。
- 呼吸系统:乌贼的鳃负责从水中吸取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 生殖系统:乌贼是雌雄同体,具有内脏性别和外部性别。
体内有卵巢和精巢,通过产卵和受精来繁殖后代。
- 神经系统:乌贼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神经节和神经纤维。
它们通过触手和触角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乌贼的身体构造和内部器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乌贼拥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使其具有较高的智能和学习能力。
其身体结构和肌肉系统使其具备快速、灵活地移动的能力。
乌贼的消化和呼吸系统能够适应海洋环境,并通过内部的鳃进行气体交换。
此外,乌贼的生殖系统表现出雌雄同体的特点。
乌贼的解剖不仅对于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了解动物生命的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实验3 乌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软件动物门)

实验3 乌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软件动物门)乌贼,又称枪乌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全球海洋中的节肢动物。
它们具有高度的智能和适应性,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捕食者。
本实验将介绍乌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
一、外部形态1.乌贼的外形乌贼的外形呈卵圆形,主体部分叫做体,两侧各有一对鳍状物叫做侧鳍,顶部则有一对鳍状物叫做腕。
乌贼的头部朝下,最前端的部位是头足,长约一半的体长,中央有一只喙,喙的两侧各有一对8只叫做触手,而触手的末梢则是小型的魁头,具有强烈的抓握力,以捕获猎物。
2.皮肤和颜色乌贼的皮肤有特殊的色彩细胞,可以随意调节皮肤的颜色,用于进行伪装。
乌贼的身体颜色通常是墨绿色或棕色的,有时也可以呈现灰色、红色、橙色或黄色。
而触手末端的魁头则呈现出浅白色或灰白色。
二、内部解剖乌贼的内部结构简单且精密,器官位于身体的中央部分,由头足、喉管、喉囊、鳃、“心脏”(乌贼没有实际的心脏,“心脏”是由3个前向的静脉组成的泵)等构成。
乌贼的呼吸是通过鳃进行的,而消化则在喉囊和喉管内进行。
乌贼的感官器官极为发达,除了具有强大的视觉和听觉系统外,其头足附近的触手是它们的主要感受器官,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纹理和温度等信息。
2.乌贼的骨骼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乌贼的骨骼不是由硬骨组成的,而是由一种称为贝壳素的甲壳质组成,可以趋向于透明,使得乌贼的体态变得更加柔软和灵活。
乌贼可以对自己的骨骼进行主动控制,以改变形态和行动方向。
总之,乌贼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生物,它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十分优美而精密。
通过学习乌贼的形态和解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种神奇的海洋生物。
乌贼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乌贼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2. 探究乌贼的喷墨机制。
3. 通过实验观察乌贼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应。
二、实验材料1. 乌贼(新鲜或冷冻均可,要求无损伤)。
2. 实验器材:解剖盘、解剖刀、镊子、显微镜、实验台、光源、记录本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蒸馏水、酒精、碘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将乌贼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刀小心地沿背中线切开,取出内脏。
(2)将乌贼的墨囊与触手分离,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杂质。
(3)将墨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2. 喷墨实验(1)将墨囊置于解剖盘中,用镊子轻轻挤压,观察墨囊内的墨水喷出情况。
(2)观察墨囊的喷墨速度、距离和方向。
(3)分别用生理盐水、蒸馏水和酒精对墨囊进行喷墨实验,比较不同溶液对喷墨效果的影响。
3. 刺激实验(1)用解剖刀轻轻触摸乌贼的触手,观察其反应。
(2)用光源照射乌贼的眼睛,观察其反应。
(3)用碘液涂抹乌贼的皮肤,观察其反应。
4. 结果分析(1)观察墨囊的结构,了解其喷墨机制。
(2)分析不同溶液对喷墨效果的影响,探讨乌贼墨水的成分。
(3)分析乌贼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应,了解其感知能力和适应性。
四、实验结果1. 墨囊结构观察墨囊,可见其内部含有大量的墨水,墨水呈黑色,质地粘稠。
墨囊内壁有发达的肌肉组织,负责喷墨。
2. 喷墨实验(1)用生理盐水挤压墨囊,墨水喷出速度较快,距离较远,方向较为稳定。
(2)用蒸馏水挤压墨囊,墨水喷出速度较慢,距离较近,方向较为散乱。
(3)用酒精挤压墨囊,墨水基本无法喷出。
3. 刺激实验(1)触摸触手,乌贼迅速缩回,并喷出墨水。
(2)照射眼睛,乌贼迅速转向光源,并喷出墨水。
(3)涂抹碘液,乌贼皮肤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但仍能正常活动。
五、实验结论1. 乌贼的墨囊结构独特,内含大量墨水,负责喷墨。
2. 生理盐水对乌贼喷墨效果影响较小,而蒸馏水和酒精则能抑制乌贼喷墨。
3. 乌贼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迅速对触摸、光线和化学刺激做出反应。
动物的细胞和四大组织

实验1 动物的细胞和四大组织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了解四大类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了解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4、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人口腔上皮、疏松结缔组织、血液组织(活蛙或蟾蜍)、横纹肌(蝗虫浸制标本)、有丝分裂永久制片、复层扁平上皮、透明软骨、平滑肌及神经组织4种组织的切片。
0.1%及1%的亚甲蓝、0.7%及0.9%的NaCl溶液。
三、操作及观察1、人口腔上皮细胞:2、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束,弯曲成波浪状;弹性纤维细而具分枝,不成束,无波浪状弯曲。
3、血液组织:红细胞呈扁椭圆形,单个细胞为黄色,但血液组织为何呈红色?红细胞侧面呈何形状?4、肌肉组织:四、示范1、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2、复层扁平上皮组织的观察:3、软骨组织观察:4、平滑肌的观察:5、神经组织的观察五、注意事项1、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注意必须将从颊部刮下的细胞在载玻片上涂得薄而均匀。
滴加0.9%的氯化钠液不宜过多,恰在盖波片之下为宜。
2、做疏松结缔组织装片时,用解剖针将取下的组织必须在一小滴生理盐水将其展开成薄片。
3、做横纹肌装片时,将取下的一小束肌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水,必须在水中用解剖针顺着肌纤维仔细分离,分得越细越好。
4、在做临时装片时,必须用镊子铗着盖玻片放置。
六、作业1、绘人口腔上皮细胞(2~3个,其中1个详绘)图。
实验2草履虫一、实验目的1、通过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各种细胞器的观察,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3、了解草履虫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二、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5%的冰醋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棉花和吸水纸等。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2、观察内容:外形、纤毛、前后端、运动方式、内质与外质、刺丝泡、表膜、口沟、胞口与胞咽、食物泡与伸缩泡、大小核等。
四、示范1、草履虫无性生殖的观察:2、草履虫接合生殖的观察:五、注意事项1、作临时装片时,棉花应使纤维之间的孔隙大小较均匀,棉花的量要少;2、观察纤毛、刺丝泡、和伸缩泡时,光线应暗些。
大王乌贼的生物学

大王乌贼的生物进 化历程可以追溯到 数千万年前,其化 石记录为研究古生 物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
大王乌贼的生物进 化与海洋环境的变 化密切相关,其适 应性进化为研究海 洋生物的适应性提 供了重要参考。
大王乌贼的生物进 化对海洋生态系统 的稳定和生物多样 性的保护具有重要 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性选择:大王乌贼 通过性选择来优化 种群的基因库
人工选择:人类可 以通过人工选择来 影响大王乌贼的演 化方向
与其他生物的协同进化关系
大王乌贼与鱼类的协同进化:大王 乌贼捕食鱼类,同时鱼类也为大王 乌贼提供食物来源
大王乌贼与其他海洋生物的协同进 化:大王乌贼与其他海洋生物共同 生活在海洋中,相互影响,共同进 化
触手和吸盘
大王乌贼的触手数 量:10条
触手的长度:最长 可达43英尺(约 13米)
触手的功能:捕食 、探索环境、交流
吸盘的数量和位置 :每个触手上有数 百个吸盘,分布在 触手的两侧和末端
眼睛和发光器
大王乌贼的眼睛非常大,直径可达25厘米,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眼睛之一。
大王乌贼的眼睛可以感知光线,但视力并不强,主要用于判断光线的方 向和强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大王乌贼与海洋植物的协同进化: 大王乌贼摄食海洋植物,同时海洋 植物也为大王乌贼提供栖息地
大王乌贼与人类的协同进化:大王 乌贼作为海洋生物资源的一部分, 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共同影响着 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
对生物进化的贡献和影响
大王乌贼是地球上 最大的乌贼,其体 型和寿命对生物进 化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
大王乌贼的头部两侧各有一个发光器,可以发出明亮的蓝光,用于吸引 猎物和防御敌害。
无脊椎动物解剖

无脊椎动物解剖、观察中一些注意要点陈建秀一、蚯蚓解剖、观察注意要点1. 剪开体壁的部位沿身体背面、略偏离背中线处,从肛门(或体中部)到前端剪开体壁。
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均从背面解剖,为什么?为何要略偏离背中线?——避开背血管2. 剪开体壁时,刀尖应微微上翘以防戳破消化道壁——泥沙外溢,影响观察;动物解剖时均应注意的要点——避免伤及内部器官。
3.细心切断隔膜与体壁之间的联系,或剪除部分隔膜,特别是体前部肌肉质很厚的隔膜;4.将体壁尽量向外侧拉伸,使两侧体壁完全平展;才可能观察到内部器官。
5.以大头针固定体壁于蜡盘上左右两边大头针应交错排列,针头向外倾斜;一则牢固,又避免妨碍操作、遮挡视线;6.水分控制开始时标本含水过多,可以干棉球、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以免水面反光而观察不清;观察时间过长,标本易干燥萎缩,应适时以湿棉球湿润标本。
7.体节的确定方法由于蚯蚓体节多、体表还有体环存在,体节的计数比较困难。
故寻找、观察内部器官时,可通过醒目的标志物来确定内部体节。
储精囊2对大而醒目,位于第XI、XII体节内消化道背面,可作为确定内部体节的标志物。
8.观察难点1:精巢囊(内含精巢、精漏斗);卵巢、卵漏斗等构造●精巢囊:X、XI节最后方,本体节后方隔膜之前;●卵巢:XIII节最前方,本体节前方隔膜之后壁上;●卵漏斗:XIII节最后方,本体节后方隔膜之前;三者均位于消化道之下,身体最腹面,紧贴神经索两侧;被隔膜遮挡,必须将隔膜拉开才能观察到!9.观察难点2:脑及神经系统●脑:位于咽部背面前部,被绒毛状咽头小肾管所包围;●围咽神经:2条,细,易断;●腹神经索:1条,双股。
二、河蚌解剖、观察注意要点1. 开壳:翘开双壳●用解剖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轻轻扭转刀柄,将两壳撑开,再插入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解剖刀。
●若用开壳器来翘开双壳,则容易、方便。
2. 分离外套膜以解剖刀的背面轻轻、逐步将紧贴一侧贝壳内面的外套膜与壳分离;3. 切断闭壳肌以解剖刀的刀锋紧贴贝壳,逐步切断位于前、后端近背缘处联合两壳的闭壳肌,便可揭开贝壳。
乌贼的解剖实验报告注意事项

乌贼的解剖实验报告注意事项(一)文字简明而概括常见的实验类型有:单元性验证实验、分析性检测实验、制备性实验、科学性实验。
每个层次的实验均设有基础单元、多单元性综合、制备并检测研究性的探索实验内容,要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简单到综合,逐步养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分门别类地、简明扼要地书写实验报告。
在书写过程中,首先要对实验指导书上实验内容,认真反复研读,熟悉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其次将实验结果进行逻辑性汇总、归类,再进行分析和取舍推敲,然后再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达到能完整、确、简明扼要地用书面形式表达出实验的全过程,理清思路,建立实验报告的初步框架。
尤其在做化学分析检测实验,一环扣一环,不全盘了解过程,是很难使实验进行下去。
(二)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理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书写实验报告,不但可以在培养学生技能操作动手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及其书写、总结和科研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要求学生对实验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归纳,围绕以下主要问题思考: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案;实验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等;最终用自己的语言将实验的中心与重点反应在实验报告上,杜绝照抄书本。
例如:在物理实验“单摆运动的测量”中所涉及的摆长测量的有三种方法,不少同学就只是把这三种可能方法罗列出来,而不是根据实验条件分析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这和以后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就不相吻合。
(三)讨论是创造实验报告中的讨论分析部分要求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到的数据行科学地分析,对实验结果与预期日标的符合程度及可能产生原因提出白己的看法,拎出白己的创造。
而这种对大量实践素材的分析研究是白己拼发对知识再创造的象征,是为理科学生所必须有的素质。
如果出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时,就可以进行对结果的讨论,通过紧密围绕实际结果,联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或由结果总结、分析、概括,上升到理论知识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 河蚌、乌贼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
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
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
壳顶 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 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 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
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
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
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
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
(1)外套膜和外套腔去壳后可见紧靠于两壳内侧呈半透明膜状构造的为外套膜,其背面与内脏团皮肤相连,腹面游离;其后缘增厚合抱形成入水管(较大、边缘锯齿状)和出水管(较小、边缘平滑),水流由靠腹面的入水管流入,从背面的出水管流出。
河蚌生活时左右外套膜互相紧贴、包围的空腔称为外套腔。
用镊子揭起左侧的外套膜,并沿着基部剪除,可见外套腔内容纳足、鳃和内脏团(图7-3)。
(2)足位于外套膜腹面近前方,斧状,富有肌肉。
图7-4 河蚌鳃瓣结构
A.鳃的一部分;B.水流在体内川行的途径。
(自江静波等)
图7-5 河蚌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
(3)呼吸系统鳃(图7-4)位于足的后方两侧,每侧各有两片红褐色的鳃瓣,靠近外套膜的为外鳃瓣,靠近足部的为内鳃瓣。
繁殖期的雌蚌外鳃瓣较肿胀,称为“育儿囊”,受精卵在其中孵化,可取少许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胚胎发育情况。
每一鳃瓣由内、外鳃小瓣构成,呈“V”形;各鳃小瓣由许多背腹纵走的鳃丝和横向的丝间隔构成(一般雄蚌鳃丝粗而排列疏,雌蚌鳃丝细而排列密),两者相间形成许多窗格状的(入)鳃小孔;内、外鳃小瓣之间的空腔为鳃内腔,其被瓣间隔分隔成许多鳃水管。
鳃瓣基部的管状腔称鳃上腔,用剪刀由出水管插入,沿后闭壳肌腹缘剪开,可见鳃上腔与各鳃水管相通,来自外套腔的水流从鳃小孔进入鳃水管,再经鳃上腔向后从出水管排出。
(4)内脏团位于足的背方,其中包埋着各种器官系统(图7-5)。
①循环系统在贝壳铰合部的下方,可见心脏被一透明的围心腔膜所包被,解剖活蚌时剪除围心腔膜可观察到其搏动的情况。
心脏由一心室和位于心室两侧的左、右心耳构成。
心室壁厚,直肠从中间穿过;两心耳呈三角形,壁薄囊状。
动脉管指由心室向前和向后发出的血管。
剪开心室,用解剖针沿直肠背方向前挑起,可见一贴附于直肠表面向前延伸的膜质管,称为前大动脉;用同样的方法,在直肠的腹面找到向后延伸的后大动脉。
②排泄系统由肾脏和围心腔腺两种器官组成。
肾脏1对,位于围心腔的腹面,由肾体和膀胱构成。
用解剖针挑起心脏,可见腹面两侧的黑褐色肾体,在围心腔前端寻找肾体的开口(即肾口);肾体的背面连接薄膜状的膀胱,其排泄孔(即肾孔)开口于内鳃瓣的鳃上腔靠近顶端部位。
围心腔腺位于围心腔前端两侧,为赤褐色分枝状腺体。
③生殖系统雌、雄异体(外形两者无异),生殖腺位于足的背侧内脏团中,自足的基部剪开内脏团表皮(切勿弄断迂廻在生殖腺中的肠管),可见其中呈葡萄状的腺体,卵巢略呈黄色,精巢呈白色,均以短管开口于排泄孔下方,称生殖孔。
④消化系统
口位于前闭壳肌的腹面,两侧各有1对触唇;
食道为口后的短管;
胃为食道后膨大的结构,用剪刀沿食道剪开,可见薄膜状而缺乏肌肉质的内壁;
肝脏位于胃的周围,为呈淡黄褐色的消化腺,有管开口于胃中;
肠从胃开始斜向下后方,盘旋于生殖腺中。
用镊子小心除去生殖腺,可在肠的旁边
找到一晶杆囊,挑开可见内有透明的柱状晶杆;
直肠与肠相连,位于内脏团的背方,从心室穿过;
肛门直肠在后闭壳肌上方的鳃上腔中的开口。
⑤神经系统不发达,由3对分散的神经节组成,它们之间有神经索相连。
脑神经节淡黄色,位于食道两侧,可在前闭壳肌与伸足肌之间找寻;
足神经节双瓣状,埋于足与生殖腺交界处近中部的肌肉中,纵剖开斧足或沿着脑神经节向腹面发出的脑足神经连索的去向找寻;
脏神经节黄褐色,紧贴于后闭壳肌的腹面,揭去后闭壳肌腹面的薄膜,可以观察到脏神经节及其发出的脑脏神经连索。
⑥肌肉系统掀起内脏团和右侧的外套膜,可以看到各肌肉柱与右壳肌痕附接的情况。
用镊子牵动缩足肌和伸足肌,观察斧足的走向。
(二)乌贼(Sepiasp)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乌贼体略呈椭圆形,分为头、颈和躯干三部分,足特化为腕和漏斗(图7-6)。
头部圆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眼,口位于头部前端中央,口周围环生5对带数列吸盘的腕,其中第4对较细长,称为触腕。
雄性个体左侧第5腕近端部略收缩,吸盘变小,
图7-6 乌贼的外形(自江静波等)图7-7 乌贼的解剖方法(自谭健明)
特化为茎化腕。
颈部 较狭小,腹面中央紧贴一圆锥形漏斗,其宽大部分开口于外套腔。
躯干部 囊状,其外围的肌肉质体壁为外套膜,在靠近颈部处游离成一宽大开口与外界相通。
外套膜内壁与漏斗相对部分各有两片软骨,构成一闭锁器。
躯干部两侧各有一肉质鳍。
贝壳被背侧外套膜包裹,质地疏松,呈白色纺缍形,俗称海螵蛸。
2.内部解剖
持剪刀沿外套膜腹面中央剪开(图7-7),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依下列顺序解剖观察(图7-8)。
(1)外套腔 剪开外套膜所见的空腔,可见各器官系统位于其中。
(2)呼吸系统 羽状鳃1对,位于外套膜背前方两侧内壁。
(3)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一般雌体较大。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1
个,略呈心形,位于身体后端囊状生殖腔中,成熟时充满浅黄色
图7-8 金乌贼外套腔中的各器官(雄性)(自华中师院等)
圆形卵粒;输卵管自生殖腔左前方发出,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内;在输卵管末端近生殖孔处有一椭圆形的输卵管腺,在卵巢的前方腹面有梨形的缠卵腺和副缠卵腺(较小)各1对。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1个,白色略呈心形,位于体后生殖腔中;输精管自生殖腔左侧发出,迂迴曲折,用镊子分离其表面的结缔组织,可见输精管还包括一膨大的储精囊和接其后面的长形前列腺、瓶状精荚囊及细长的阴茎,最后以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中。
(4)排泄系统肾脏1
对,透明囊状,位于内脏团的中部、直肠的两侧,各以一对排泄孔开口于外套腔中。
(5)循环系统
闭管式。
心脏浅黄色,位于生殖腔前方
的围心腔内,由一心室和二心
耳构成;由心室发出前行的前
大动脉和后行的后大动脉。
位
于左、右鳃的基部各有一肌肉
质的鳃心,其外侧以一入鳃血
管通入鳃中,而另一相应的出
鳃血管自鳃通至心耳;与左、
右鳃心内侧相接的是静脉,前
行的肾门静脉在肾脏前方汇
成一前主静脉,后行的静脉称
后主静脉(腹静脉)。
(6)消化系统从头部
腹面中央剪开皮肤和肌肉,可
见口后为一肌肉质口球,剖开
有1对黑色鹦鹉喙状的角质颚
和一具锐齿的齿舌;口球后接
一条细长的食道,两侧覆盖一
对狭长呈黄褐色的肝脏,移开
图7-9 乌贼的消化系统(自江静波等)
肝脏可见食道穿过头部软骨与胃相接,胃的左侧连接扁平的胃盲囊,位于胃盲囊之后的肠折向前方、与食道并行称为直肠,以肛门开口于外套腔中。
在口球基部和头部软骨的后缘各有一对黄豆状的唾液腺,在肝管部附着葡萄状的胰脏,开口于胃中。
位于胃的腹面有一椭圆形的墨囊,发出的管子与直肠并行,在直肠的后端近肛门处开口(图7-9)。
(7)神经系统用解剖刀从腹面剖开头部软骨,可见食道腹面的足神经节向前发出神经通至各腕和漏斗;位于足神经节后方的脏神经节发出三条神经,分别通向鳃附近的一对星芒神经节和胃上方的胃神经节。
把食道揭起,可见一白色略呈圆形的脑神经节向左右发出眼神经,并在基部分别形成一较大的眼神经节。
五、作业与思考题
1.把活河蚌静置于清水中,在蚌体后端注入数滴中国墨汁,观察墨汁如何进出蚌体的过程,试述流经河蚌体内的循环水流有哪些生理意义?
2.为什么说头足类是软体动物最高等的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