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5〜88 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

1 、拓展空间,强化操作,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刻感知圆的特征。

2 、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3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寻找举例生活中的圆、欣赏生活中的圆”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的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不断激发学生的思

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1 、找图形:从这幅图中你们可以找到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播放含有圆、三角形、四边形物体的图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应的闪烁出图形。)

2 、比较:比较一下,圆与其它几个平面图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直观演示,从而认识圆是曲线图形)

3、举例圆: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其他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学生自由回答)

4 、欣赏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

5 、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 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 ,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让学生通过“寻找圆、举例圆、欣赏圆”,进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贴切、自然,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学生折圆、汇报发现)师:我们把折痕相交的圆中心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 表示。(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圆,画出圆心并标出字母

o )请大家在你们的圆形纸上标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认识直径。

师: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条折痕用笔描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线段,这样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用字母d 表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直径,并标出字母d )请同学们也在你们的圆形纸上画出一条直

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师:在画直径时应该注意什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引导学生概括“直径”概念,强调“圆上、圆内、圆外” 的区别)

(3)认识半径。

(教师在刚才的基础上画出一条“半径” )师:这样的线段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r 表示。(学生画半径,用字母表示,概括半径概念,课件出

示,强调“任意一点” 。)

(4)(课件出示)练习: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1)(2)(3)(4)(5)

2 、探究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圆的特征,填写“发现单”:

关于半径,我们发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关于直径,我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们还发现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

2)学生汇报交流

(3)结论:在同一圆内(或等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2 倍,也就是“ d = 2r 或r = ” 。

(4)(半径、直径关系)练习:课本P88第3题。(课件出示口头练习)

[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通过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合作,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学生的学习不只是

“文本课程” ,而更是“体验课程” 。]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 、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2)半径3 厘米的圆比直径5 厘米的圆小。()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 倍。()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2 、说一说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画演示)

[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得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练习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实效。]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 )

[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主角”意识。]

五、课后延伸

你能用几种方法量出1 元硬币的直径?试试看。

[ 问题的延伸是活动的继续,是学习的继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也正是学生真正学会数学、感悟数学的继续。通过“量出1 元硬币的直径” 这一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出书本、走进生活,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数学意识,进而培养创新意识,也可以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