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 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 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 的建议被采纳;湖面
退了。
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
→王会悟示警,了解 情况后解除警报,会
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 议继续进行。
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
好培养。”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嘉兴南湖的一艘红 船上
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放哨。这个秘密
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人物:王会悟、李达
及与会代表、巡捕房
密探、巡捕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
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 【理情节】
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 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少有的清 【悟主题】
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 本文通过叙述王会悟
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雨停 协助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代表大会参会人员
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涂在红船上,依在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共33页)

小说部分(一)拾荒万吉星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
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
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
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
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10 小说阅读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10 小说阅读专题01 基(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赳赳老秦①肖建国①油灯忽闪,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
②我大骇,唰地抽出腰刀,厉声喝道,谁?③来人微微一笑,孟将军,无须惊慌,我是咸阳派来的救兵。
④我忙唤卫兵,燃亮壁灯。
⑤面前就一老者,身穿交领窄袖长衫,头包方巾,儒雅中透着刚毅。
我验过手信,不假。
确实是咸阳来的。
⑥兵呢,来了多少?我抬头向帐外张望,天已蒙蒙亮,除了站岗放哨的侍卫,看不到其他人员。
⑦兵呢?我又问。
⑧就在你眼前啊。
老者笑容不变,双眼直视着我。
⑨开什么玩笑,我可是要和匈奴人打仗的。
⑩我知道,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
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折损。
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闭门待援,请王派兵。
⑪这老头儿,知道的事还不少。
可我没心情夸他,我要的是兵。
没有兵,上郡难守,咸阳也将遭到威胁。
⑫兵呢?我提高嗓门,明显充满火气。
⑬就在你面前。
老者不再笑,很严肃地回答。
⑭(A)就你一个人?⑮是。
⑯你来救我们?⑰是!⑱按手信上的命令,老者是我的上司,我归他管辖。
我这样咄咄逼人,他分分钟有斩杀我的权力。
想到这一点,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⑲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
⑳士气?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
要知道,匈数人骑马很多都不配鞍的,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
人马一体,自由伸缩。
手中挥舞的弯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
㉑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
现在天也快亮了,你带着手下的将领和亲兵扮演匈奴,我是大秦士兵,咱们来一场较量如何。
㉒你一个人?㉓是的。
㉔(B)我手下有六员大将,八名亲兵,再加上我,可有十五人啊。
这老头儿,难道真的身怀绝技?我从上到下再三打量他一番,那神态、那筋骨,怎么看都不像武艺高强的人。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声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究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陈忠实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
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
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
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
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
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
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
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
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
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
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
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
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
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
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
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
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旦角(注)江岸年轻的时候,他是闻名遐迩的人士。
每到农闲时节,四乡八里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唱梆子戏,都免不了跑到黄泥湾,邀他加盟。
他那媚媚的扮相,妖妖的身段,在台上一走,就是一串碰头彩;一个水汪汪的飞眼,能淹死一堆小媳妇;一挑葱白似的兰花指,能醉倒一群小姑娘;再唱上那么几嗓子,连半老徐娘们都从里往外酥透了。
不管演哪一出戏,都数他的戏份足。
《大祭桩》中的黄桂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打金枝》中的公主,《西厢记》中的红娘,都非他莫属。
他还真从戏迷中拐了个姑娘,做了他的媳妇儿。
一切有关他的杂务都被那姑娘包下来了。
他和媳妇儿相亲相爱地过了大半辈子,媳妇儿没舍得吵他一句骂他一声,横草不让他拈,竖草不让他拿,就是时不时让他在家简单地扮上,摆弄一下身段,哼那么几句。
嫁给他多少年了,媳妇儿看了听了他的戏,仍然眼睛放光。
后来,大队演样板戏,他演李铁梅、阿庆嫂,演了几次,不让他演了。
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
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
媳妇儿便让他在家里偷偷演,演给她一个人看。
当然,他演的是红娘,是秦香莲。
有时候,媳妇儿还能接几句张生、黑老包呢。
这么好的媳妇儿,打着灯笼也难找,谁知说走就走了,事前半点儿征兆都没有。
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儿的人。
媳妇儿都埋了半年多了,他还时不时到坟头去哭,细听了,不是哭,却是唱——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听儿把内情事细说根由。
想当初李黄两家结亲后,也算是门当户对第一流……媳妇儿走了,儿子在外面念书,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抓没挠的。
他一辈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料理日子的本领,一烦,连出去进来都离不了的戏也免了。
过了两年,儿子高中毕业回了家,不久又娶了亲,家里总算又有了一个女人,他才可以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好好唱一唱他的戏了。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丢失的表情剑锋XXX起床梳洗照镜的时候,突然发现脸部肌肉僵化、机械死板,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表情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怎样酝酿、拼凑,再也找不回丰富多彩的脸部表情。
XXX首奇想不起自己多少天没出门了。
要不是昨天接到下午面试的通知,首奇肯定一直舒服地窝在家里玩手机,发表情。
关键的面试,表情却丢了,这下可急坏了首奇。
首奇赶紧跑到附近一家医院。
挂号大厅四处张贴着温馨的笑脸,医生、护士胸前挂着一个个夸张的笑脸。
但是,每个人的脸上却读不出一丝一毫的表情。
首奇向导医咨询挂号看病时,恰逢一位逝者被护士和家属簇拥着推向太平间,首奇看不出他们脸上任何悲伤、痛苦的表情,每个人都平静得像是外出散步一样。
首奇迷惑不解地走进看病室。
医生简单地了解情况后,叫XXX当场笑一个。
首奇嘴巴张了张,脸部没起任何变化。
医生又让XXX扮个哭相,首奇眼睛眨了几下,脸部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医生用手在首奇脸上摸了摸,捏了捏,问首奇有没有感觉。
首奇说没有任何知觉。
按照医生开的单子,首奇前前后后做了十多项检查,结果样样正常,排除了身体病变的诱因。
医生放下检查结果,开了点安眠药,嘱咐首奇三天之内别碰手机,然后再来医院复查。
三天?岂不要了性命,三分钟不拿手机就跟掉了魂似的。
“下一个。
”医生瞄了一眼抽屉里面的手机,从办公桌上抓起一个“坏笑”的表情,下了逐客令。
XXX从医院出来,首奇急忙挤上公交车,前往应聘的那家公司。
首奇发现车上一切人都在专心致志地亲近手机。
途中上来一位孕妇,首奇主动站了起来。
看得出来,孕妇极力想一笑致谢,憋了老半天,却笑不出来,于是她连忙从手提包里掏出一个甜美的“微笑”。
下一个停靠点,一位男士下车,车上女朋友送上一个“拜拜”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鲜红的“飞吻”,不断挥舞。
男士也不忘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示爱”的红唇回应。
这时车厢里突然出现一阵骚动,原来是一位年轻人太专注于那对情侣的分别场面,不小心踩着一位中年人的脚。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第一篇:小说阅读1、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阅读以下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并回答问题。
《狂人日记》......2、根据上述短篇小说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如何?问题三:主人公为什么被认为是疯子?答案: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任天辉。
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非常紊乱,他在日记中不断地表达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问题三:主人公被认为是疯子,是因为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愤怒,导致他行为异常。
第二篇:散文阅读1、散文是一种文体形式,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情感、抒发作者的心情。
请阅读以下散文,并回答问题。
《雨巷》......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有什么特别之处?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散文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答案: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是一个狭窄的巷子,它经常被雨水所淹没,因此给人一种潮湿、阴暗的感觉。
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问题三:散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形容雨巷的景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和寂寞。
第三篇:诗歌阅读1、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请阅读以下诗歌,并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什么意象?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答案: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壮丽、高远的景色,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人们追求卓越的向往。
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江山历史的思考。
问题三: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形容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总结:通过对以上三篇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复习要点及目标:①概括故事情节②把握人物形象③分析环境描写④理解小说主题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
一、知识梳理: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为人物的出场(出现、活动)设置背景。
如《孔乙己》《故乡》③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孔乙己》《变色龙》《故乡》④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⑤渲染气氛。
⑥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常见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
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二、实战演练:阅读下面小说,回答文后题目。
(一)《槐树花真香》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得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啪作响,小山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树下坐着一位老奶奶。
她已经很苍老了,头发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后脑勺处还有一绺乱麻似的白发,脸上的皱纹纵在一起,眼窝很深,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
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皮肉松懈地耷拉下来,上边沾着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
她手里抚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冲着落日安详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也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
在她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
这姑娘长得像晚霞一样光彩动人。
光润润的小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平平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绽的洋槐花一样的鲜嫩。
她正伏身在一块平展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业本,还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望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看着老奶奶。
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无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这大阳真美,槐树花真香。
”老奶奶喃喃地说。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
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真是的,我活了快八十多岁.怎么就没工夫看看这太阳,闻闻这槐花呢?”“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是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
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块去,可放不下你妈,你妈才这么大……”“为了你妈,我活了下来。
这不,也是一辈子……”女孩不再发问了。
她望着山顶的落日,又陷入了静静的沉思。
那大阳很大,很红。
老奶奶又喃喃自语:“这太阳真美,槐花真香。
”忽然,女孩那稚气的脸颊上闪过一道霞光。
她似乎悟出了什么,埋下头在作业本上唰唰地写下了两行字:落山的太阳真美,盛开的槐花真香。
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2.文中第二段对“老奶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老奶奶似乎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这句话的含义?(每条不能超过30个字)3.作者为什么在女孩再度陷入沉思时,特意写道:“那太阳很大,很红”?(不超过30个字)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老奶奶反复赞叹“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从行文上看,它与第二段末“……冲着落日安祥地坐着,一动不动,似乎得到一种永恒的满足”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刻画人物集中。
B.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歌颂了老奶奶的母爱和奉献精神。
C.小说以“槐树花真香”为标题;一是因为槐树花是本文的线索,能使作品集中,更紧凑;二是因为新颖、醒目,能吸引读者。
D.文中“槐树花”代表小女孩(或下一代),“晚霞”和“落日’代表老奶奶(或老一辈)采用的是拟人手法,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诗意。
E.本文描写细腻,叙事简约,情节简单,却内涵丰富;结尾语言含蓄,意味深长。
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二)《扳着手指头数到十》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东西收拾的。
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一双新布鞋。
爹爱吸烟。
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
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苕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
爹说那地方白天狐狸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
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爹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
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说:“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就去了。
我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
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儿去看瓦匠。
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
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
娘还是看见了。
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途的。
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了三个十,爹不就回来了?”娘就笑了,没有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
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到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用泥捏一只。
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
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东西给我吃。
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
我便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咋还不回来?我的小狗已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咱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娘也并不识字,她记日子的办法和我一样。
日子过得很慢。
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
我便从鸡圈顶上拿来那些小狗。
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
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还多了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
”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
看看,三十四个半边,刚好三十四天呢。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了言:“狗娃,你是不是偷了娘的鸡蛋?我就揣摩着不对劲,数来数去咋就差一个呢?”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的。
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里烧着吃了。
1.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有浓浓的亲情,但各有个性,试分别说明三个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狗娃:娘:爹:2.“狗娃”偷泥,偷偷多做小狗,还偷了鸡蛋烧着吃等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3.对本文评价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盼望团聚的日子里,一家人各有不同的盘点日子的方式:狗娃捏小狗,数小狗;母亲喂鸡,数鸡蛋;父亲省馍馍,数馍馍。
写得很有震撼力。
B.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小说就是尺幅波澜的佳作,情节迷离跌宕多姿。
C.本文给人一种意境美,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独特的情趣,一种可感的温馨,读罢耐人寻味。
D.小说中不仅具有一家亲情的重笔描写,而且还有乡情友情的点染。
E.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人物个性和细节描写都饱含深情,为读者展示一幅清新、朴实、纯真的亲情图;其次,还运用了比拟和象征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病人(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
一遍一遍地摁。
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
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