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基础》教案:图案的表现技法

合集下载

《图案基础》教案: 第三课 图案的变化

《图案基础》教案: 第三课 图案的变化

《图案基础》教案:第三课图案的变化[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图案变化的目的;掌握并熟练运用图案变化的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图案变化的的方法[教学难点]图案的题材与变化的关系[教具]图案样画、课件等[教学程序]讲授新课图案的变化是把写生的自然物象通过变化加工成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图案形象。

这是基础图案的基本功。

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成为图案。

一、图案变化的目的图案变化的目的是为了设计。

就是把各种写生素材,加工变化成为不同类型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工艺制作要求,如编织图案、刺绣图案、陶瓷图案等。

图案变化是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形象的创造。

就是通过艺术手法使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更集中、更理想,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案来源于生活,图案变化就是取素材中最美、最生动的部分,给以加强和减弱,使之成为符合装饰要求的纹样。

学习图案变化时,还应加强对形式美学及装饰传统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设计图案形象的创造力。

编织图案四川彝族刺绣图案陕西刺绣图案清青花花卉纹大盘明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二、图案变化的方法图案变化的方法多种多样。

大体可分为写实变化和写意变化两大类。

写实变化是根据写生的自然形态进行概括、提炼、取舍加工而成的。

接近自然形态的写意变化是以写实为基础,适当地作归纳简化、夸张手法的处理,以此加强装饰效果。

写意变化不求形象的真实感,而是追求形象的鲜明及形式美感,追求高度的提炼和极度夸张的统一,追求艺术造型的理想化。

图案变化的具体处理,可以概括为简化法、夸张法、添加法、巧合法、几何法、象征法、分解法、组合法等方法。

1、简化法简化是一种提炼过程,是艺术的再创造。

它是在不失自然形象特征的前提下,力求达到造型上的简洁与单纯。

在变化中要做到精心选择,删繁就简,净化提纯,创造出整体美感强的图案形象。

简化法是抓住物象最美最主要的特征,去掉繁琐的部分,通过归纳、概括、省略,使物象更单纯、完整,以加强整体特征的表现。

如菊花,花瓣多、瓣形复杂,通过删繁就简、以少胜多的处理,使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图案设计教案-图案基础概念与基本设计方法

图案设计教案-图案基础概念与基本设计方法

课程教学方案(教案)20/20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图案设计任课教师姓名:授课班级:课程归属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编制时间:20 年10 月 2 日学习单元课堂教学方案(教案)设计一、本单元学习任务导入东西方图案艺术简介1、中国传统图案(陶瓷纹样、青铜器纹样、玉器纹样、漆器纹样、染织纹样等)2、外国经典图案(欧洲、美洲、非洲、日本、印度、阿拉伯)二、本单元学习内容(含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第一章概述一、图案的概念二、图案的起源三、图案的分类四、图案设计的形式美规律1、对称与均衡2、变化与统一3、对比与调和4、节奏与韵律第二章生活与生产中的图案设计一、珠宝饰品中的图案设计二、工业产品中的图案设计三、服装中的图案设计四、包装中的图案设计五、环境艺术中的图案设计第三章图案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一、表现技法1、图案的骨式2、图案的构成——图案的点、线、面3、图案的色彩二、材料的准备1、颜料:水粉颜料、水彩颜料、丙烯颜料2、画笔:毛笔、勾线笔、水溶铅笔、色粉笔、油画棒、铅笔、针管笔、底纹笔3、纸:卡纸、高丽纸、宣纸、水彩纸4、其他工具与材料:圆规、尺、曲线板、笔洗、调色盘、镇纸等一、表现技法1、图案的骨式1.1单独纹样骨式1.2适合纹样骨式1.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1.4四方连续骨式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简要小结东西方图案艺术简介,对比与分析中西古典家具的精美的雕刻纹样是家具作为传统手工艺形式的主要装饰手法,蕴藏着无穷的美学意蕴。

古典家具的精品主要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王公贵族,其装饰图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主流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

明清家具作为我国古典家具的集大成者,无疑有很丰富的装饰内容和题材,大凡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博古器物、西洋纹样、喜庆吉祥等无所不包。

倘若仔细推敲,其中颇有一些规律可寻。

明清的装饰图案题材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1、动物纹样动物纹样包括蟠龙纹、蟠虎纹、凤纹、麒麟纹、鹿纹、鹤纹、喜鹊纹等,大都选用人们崇拜喜爱之物,其中以龙纹、凤纹尤为突出。

《图案》课程教学大纲1

《图案》课程教学大纲1

《图案》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图案》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装饰图案绘制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利用多种绘制工具和多元的创作材质制作出独特性强、色彩鲜明、纹理清晰的系列色彩装饰图案。

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中广告创意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践的练习过程来加深对图案设计性、创意性、装饰性理论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得以熟练运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装饰图案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理解传统图案的讲解与解析,结合观察与写生、逐章进行实际训练;3.掌握装饰图案的构成形式与创意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图案概念理论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概念,理解图案特征的意义,掌握装饰图案的绘制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1.了解图案的基本概念;2.理解图案特征的意义;3.掌握装饰图案的绘制方法。

本章教学难点:1.对图案特征的理解,选择表现的形式。

本章教学内容:1. 图案的基本概念;2. 图案分类及分析;3. 掌握图案在各类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第二章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民间装饰图案及部分外国图案的特征,使学生理解这些图案的象征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构成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1.掌握图案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法则。

本章教学难点:1.图案的基本规律与形式美法则的作用与方法。

本章理论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图案赏析;2.民间装饰图案赏析;3.外国部分图案赏析。

本章实践教学内容:随堂练习:直线、曲线、折线等勾线的练习以及图案上色的练习;练习要求:线条勾勒图案时用笔流畅,水粉上色干净整洁;教师辅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纠正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相关中外图案知识疑问,辅导、讲解与示范相结合;任务目的:为后续图案设计奠定基础。

第三章图案形成的形式美法则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为图案形象的塑造搜集创作材料,了解形式美法则的具体内容,理解这种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熟练掌握运用创意的表现手段来绘制图案,充分表达自身个性鲜明的创意思维。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案》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案》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案》含反思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图案感知能力;2.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教具:彩色粘纸、剪刀、白纸、颜色笔;2.背景板:教室墙壁;3.应援物:幼儿绘画作品。

教学内容1. 引入环节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图案,大家知道图案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图案是由一些基本的图形或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的形式美观的作品。

2. 操作环节•任务一:小手动起来,做个造型。

请大家把手伸出来,摆成一个造型,感受一下这个图案带给你的感觉。

你们看这个造型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成的呢?(学生回答)•任务二:跟我一起做图案。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图案,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请学生们模仿老师的样子,用自己手里的彩色粘纸和剪刀,将这些图案剪下来拼成不同的图案。

观察大家的图案,在背景板上贴上自己的创意作品,形成一个大的图案组合。

•任务三:自由创作请小朋友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彩色粘纸、白纸上的颜色笔,来绘制自己的独特图案。

3. 总结环节今天我们学会了制作一些简单的图案,还尝试了自由创作一些独特的图案。

制作图案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请大家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看看大家的设计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剪的图案不够对称,或是拼接的图案有些凌乱,我应该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让每个人都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图案作品。

另外,在自由创作环节,我应该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路,帮助那些想象力不太丰富的孩子更好地展开创意,同时鼓励那些有独特想法的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最后,教师需要尽可能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创作。

图案的表现技法

图案的表现技法

图案的表现技法图案的表现技法是多种多样的。

图案的表现技法要适应其材料与工艺条件的要求,要注意表现技法多样化的实践与探索。

掌握的表现技法愈丰富,图案运用的适应性就越强,为专业图案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案的黑白表现技法黑白图案具有明快、强烈、简洁、朴实的特点,它既是图案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又是图案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

在我国传统图案中,宋瓷的黑画花、民间的蓝印花布的图案等,多是利用的黑白表现,既能适应生产工艺条件的要求,又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黑与白为非彩色中的极色,它们既是客观物象明暗关系的高度集中概括,又是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的高度提练升华。

黑与白,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黑即无所谓白;没有白也无谓黑。

因此,在图案的黑白表现中,要象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计白当黑,”“摆实就是布虚,布虚就是摆实”那样,“惜墨如金”,特别重视图案的黑白布局。

图案黑白表现技法的元素是点、线、面。

1.点的表现技法点在图案中应用广泛。

在我国传统图案中,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

即可看到点的熟练应用。

唐代地砖,瓦当以及宝相花的联珠装饰等,无一不表现出用点的巧妙。

民间蓝印花布图案也多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点来表现。

现代印刷工艺中的网纹,也即是通过点的大小、疏密的变化表现形象。

点,在黑白图案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点有不同大小的点,不同形状的点。

点的形状同描绘工具有着密切的联系。

点的描绘工具一般用毛笔、绘图笔等,也可采用特殊材料为工具表现各种具有特殊形象的点。

在图案的表现中,规则的点具有统一的美感,不规则的点具有变化的美感。

点可以组成图案形象的线,也可组成图案形象的面。

①以点组成线的表现以点作线的表现,一是以形状、大小相同的规则点,作等间隔的疏密一致的排列,组成的线整齐有序。

点的排列越密,先的感觉越强;反之,先的感觉则减弱。

二是将点由大渐小或由小渐大,有密到疏或由疏渐密呈有规律的渐变排列,组成的先则具有虚实感和空间感。

②以点组成面的表现以点作面的表现,一是以形状、大小相同的规则点,做疏密一致的均匀散布,组成的面单一平整。

《图案基础》教案:第六课图案的表现技法

《图案基础》教案:第六课图案的表现技法

《图案基础》教案:第六课图案的表现技法[教学⽬的与要求]要求学⽣了解熟悉表现图案⾊彩的基本⼯具,熟练运⽤图案的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图案的各种表现技法[教学难点]图案表现技法的综合应⽤[教具]图案样画、课件等[授课内容]掌握了图案⾊彩的配⾊规律,再恰当地运⽤⼀定的描绘技法,可以使图案的⾊彩效果更具魅⼒,并展⽰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图案⾊彩不同于⼀般的写实⾊彩,它要求有很强的装饰性。

每⼀幅图案的⾊彩需控制在⼀定的套⾊之内,给⼈的第⼀感觉应是⾊彩鲜明,对⽐强烈,套⾊简练⽽恰到好处。

图案⾊彩不需摹拟⾃然景物的⾊彩,⽽只要求⾊彩具有很明快的装饰效果。

配⾊时设计者可⾃由选择能达到设计意图的任何⾊彩。

图案的表现技法⼤致有以下⼏类。

⼀、点线⾯结合的套⾊表现技法这是图案较传统也是最常⽤的⼀类技法,⼀般是⽤⽔粉颜料调配出⼏套或⼗⼏套颜⾊,先铺⼀个底⾊,然后将图案纹样转印到底⾊上,再⽤不同的颜⾊⼀层⼀层地描绘覆盖上去,要求颜⾊涂染得均匀、⼲净、平整。

描绘时可采⽤以下的⽅法。

1、平涂法平涂法是将调好的⾊彩,均匀地、平整地涂在已画好的图形⾥。

调⾊时应注意颜料的浓度,太⼲涂不开,太湿⼜涂不匀,颜料要浓淡均匀,否则会影响到画⾯的效果。

特点:把⼀切⾃然现象浓缩为象征作⽤,排除模仿⽣,强调图案造型的纯粹性和创造性,抛弃透视法与⽓氛的束缚,从⽽以⼀种稳定的、均衡的、节奏的造像效果塑造新的视觉形象。

此法也是图案造型中最基本,也是常⽤的表现技巧,平、板、洁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运⽤⼤⼩不同的⾊块来描绘纹样,主要靠⾊彩的⾯积对⽐和层次变化来达到画⾯的和谐统⼀。

在图案中⽤不同特点的线进⾏勾勒,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增加画⾯的层次,协调画⾯的⾊此⽅法是在⼤⾯积⾊块平涂的基础上,以点为主,⽤点的疏密点缀于画⾯中,使形体得出虚实、远近晕变的特殊变化效果。

⽤⾊点绘制细部结构的变化,能形成⾊彩的空间混合效果,并具有⽴体感。

点的⼤⼩尽量均匀,否则整体效果会受到影响。

《图案之美》教案

《图案之美》教案

《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图案在生活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图案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图案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定义与分类2. 图案的基本元素与表现手法3. 图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4. 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图案创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案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图案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图案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案、课件、图案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引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图案之美》。

2. 教学基本概念:介绍图案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概念。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经典和优秀的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图案的美感、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

4. 教学基本元素与表现手法:讲解图案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和表现手法(如重复、对称、对比等),让学生掌握图案的设计基础。

5. 实践与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6. 总结与展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经验和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图案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设计感和审美能力。

3. 作品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馈。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图案设计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图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

图案基础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三章图案的造型与设计

图案基础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三章图案的造型与设计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4)彩绘写生 彩绘写生即使用彩色的 颜料(如水彩、水粉、丙烯、 油画等)进行写生(见图313)。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3.写生步骤 图案写生的基本步骤,概括来说可分为四步: (1)素材选取 图案写生的题材丰富,包含植物、动物、人 物、风景等多个题材。在写生时首先要确定好写 生题材,然后选择图案写生的取材途径,如选择 面对表现对象写生或通过影像资料取材等(见图 3-14)。取材的对象要造型生动、姿态优美、纹 理清晰、富于表现力。
第三节 图案的分题材造型方法
2.植物题材图案的造型变化 (1)减少重叠 在植物题材图案中,不论主要与次要纹样, 都要交代清楚,如一朵朵花、一个个花苞、一 片片叶子、主枝与分枝等。如果重叠太多,互 相遮挡,就会使形象、结构混乱不清。如果必 须出现大面积重叠,可采用透叠的方式,打破 画面的沉闷,增加层次关系(见图3-29)。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二、图案的变化
图案变化的目的是应用。通过写生,吸取自然界中美的造型、美的结构、美的形式。 通过变化,则可以将物象进一步概括、提取、美化、加工,成为符合工艺制作要求的装 饰素材,用于图案设计。
图案变化是一个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写生素材进行主观的、有意 识的处理,使之成为装饰纹样。图案变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技巧如下: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2.写生方法 (1)线描写生 线描写生是使用铅笔或钢笔等进行线条 勾勒,可采用中国传统画中的白描用线法, 利用线条的转折、顿挫、粗细、曲直、浓淡 等变化,生动地记录物象的结构特征并进行 细部的刻画(见图3-10)。线描写生由于工 具携带方便,所以是写生中最常用的方法。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1)形象归类 动物虽然种类繁多、形象复杂,但可以归纳成不同类别,每一类别的动物有相似的 形体结构。例如,飞禽类动物均为卵生,它们的身体外形都是在椭圆形的基础上产生变 化,如图3-34所示;灵长类动物的外形很接近人类,能直立行走,上下肢分工,如图335所示;食草类动物形体多为直线体块,四肢细长,头部咬肌发达,如图3-36所示; 食肉类动物形体则多为弧线形,肢短爪大,头部较小,如图3-37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干擦法 就是用较干的笔蘸色,擦出物象的结构和轮廓,它会在画面中出现飞白的效果
3、刮色法 这是利用某种硬物、尖状物或刀状物,刮割画面,使其产生一种特殊效果的方 法。 如对袭皮的处理或表现时,常常采用尖状物,沿裘皮纹理适当刮划,能表现出 裘皮的蓬松、真实感。 由于刮割法对纸张有损害,运用此法时,需考虑刮割的深度与纸张的质地与厚 度,避免划破纸张。
6、毛绣法及编织法 在纹样内涂上胶水、乳胶并在其上撒上染了色的砂、木屑粉、粉笔末、彩色纸 屑、棉花等物为粘。贴,可用昆虫翅膀、花瓣、纸片、布拼贴成纹样。
7、镶拼法 先将布料剪裁成特定形状,然后把他们衍缝于底料上的图案造型手法。如从布 的质感出发组织画面,可得到丰富的极力效果。如采用条绒表现头发,选择丝 绒表现梅花鹿毛皮等。
4、推移法
此法是利用色彩的推移法,运用色彩构成中推移渐变的方法表现形象块面与层 次关系的技巧。可使图形色彩更加富有层次感,整体又有变化。方法是用深浅 不同的色彩或色相的转换进行多层变化。 将 一套至几套颜色,按照一定的明度系列或色相系列渐变调配好,并把图案 纹样分成等量或等比的阶段,将渐变的系列颜色顺序填人纹样,形成色阶变化。 退晕法画出的图案十分和谐,富有韵律感。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单色推移、色相推移、冷暖推移及纯度推移等。 特点: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感,在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图案中用不同特点的线进行勾勒,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增加画面的层次,协 调画面的色彩关系。
3、点绘法 此方法是在大面积色块平涂的基础上,以点为主,用点的疏密点缀于画面中, 使形体得出虚实、远近晕变的特殊变化效果。用色点绘制细部结构的变化,能 形成色彩的空间混合效果,并具有立体感。点的大小尽量均匀,否则整体效果 会受到影响。
5 、透叠法 是利用色彩构成中色彩相互交叠后能够产生新形、新色原理创作图案的方法。 此法能祈祷增加画面层次与空间感的作用。 以色与色的逐层相加,产生另一种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的色彩。这种效果, 一般表现透明、或需要加深的色,可以多次进行完成。相加色彩的次数,可以 三或四次、甚至更多,一般来说,以纸张的承受力、颜色的覆盖力和所要表现 的效果为准。比如表现纱的效果时,可以运用重叠法,由浅至深,逐层、逐次 晕染,使其产生透明的效果
运用大小不同的色块来描绘纹样,主要靠色彩的面积对比和层次变化来达到画 面的和谐统一。
2、勾线法 此方法是在色块平涂的基础上,用色线勾勒纹样的轮廓结构,可以使画面更加 协调统一,纹样更清晰、精致。线条可以有各种形式的变化,如:粗细、软硬、 滑涩等。上色时,既可以不破坏线形,也可以有意地予以线条似留非留、似盖 非盖的顿挫处理,从而使线形更加富有变化。 勾勒的线形依据艺术立意可粗、可细,勾勒线条的工具可为毛笔、钢笔和蜡笔 等。
图 案的技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绝不仅限于以上几 种,比如还有刮色法、蜡染法、油画棒、彩色水笔、马克笔等许多手法均可用 于表现图案。同样,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实践训练中去发掘、尝试更多的表现 手段。但无论技法如何变换,首先,我们应掌握最基础、最常用的图案绘制手 段,培养较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使图案的表现依托于较深厚的艺术功底, 而不走人为技法而技法的歧途。 [小结]
又称水色法。利用颜色能在较多的水分中自行混合的特点,将不同的色彩着于 已有水分的图形中。经过调和的处理,可得出色彩自然混合的效果。指对画面 大部分色彩形象作由浓而淡、由浅及深的过渡处理方法,属于中国传统工笔画 的表现技巧。其特点为画面层次感、虚实感和起伏感强、视觉效果丰富而细腻。
渲 染法有薄画法和厚画法两种。 ( 1薄)画法 用 水彩、稀释水粉等水分较足的颜料上色后,用清水毛笔染或与 另一色衔接,也可依靠水色自然融合。渲染法画出的图案色彩绚丽奇妙、效果 明快,适用于画背景或较大面积的纹样底色 ( 2厚)画法 也叫晕色法,主要使用水粉颜料,在颜色未干时,用湿毛笔将颜 色慢慢染开或与其他色衔接,形成从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的逐渐过渡。
8、立粉法 首先在底版上置放凸起的线形,然后在画面上涂色的方法。其特点是具有浮雕 感。按这种方法制作的线形因粗细有别致而效果各异。细线显得优雅、精致, 粗线显得古朴、厚重。 使用的材料与工具主要有硬纸板或三合板、由乳胶与立得粉混制的浆料、挤浆 工具、水粉颜料等。
9、电脑处理法 电 脑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已被广泛运用,它具有高效、规范、技巧丰富、变化 快捷、着色均匀、效果整洁等诸多优势。电脑制作出的许多效果是手绘无法达 到的,学会使用电脑技术来处理制作图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 有必要熟悉掌握一些图形编辑、设计软件,发挥它们的诸多功能来制作图案, 扩的混色表现技法 混 色与套色的不同点在于,对画面的颜色有意识地进行了不均匀的处理,产 生了浓淡、深浅、薄厚、粗糙与细腻等多重变化,使图案的色彩效果更加奇妙、 丰富。颜色千湿、薄厚的运用是这类技法的主要特点。混色法有以下几种手段。 1、晕色法 方法是将所需晕色的两种色彩先画到画面上,两色中间可适当留出空间,然后 再用一支干净的、略带水粉的笔将两色来回涂抹,直至得出所求效果。也可将 两色在调色盘里调好再涂到画面中。这种晕色法的效果有柔和、过渡变化自然、 色彩层次多等优点。
1、点线面结合的套色表现技法有平涂法、勾线法、点绘法、色彩推移法等几种。 2、干湿结合的混色表现技法有皴染法、渲染法、等几种。 3、与其他材料、工具结合的特殊表现技法有彩色铅笔绘制法、喷绘法、沾染法、
宣纸画法、剪纸拼贴法、电脑处理法等几种。 [作业练习] 1、图案的表现技法一般有哪几种? 2、用点线面结合的套色表现技法作 6幅图案。 3、用干湿结合的混色表现技法作 6幅图案。 4、用与其他材料、工具结合的特殊表现技法作 6幅图案。
4、撇丝法 指用毛笔醮好色,将笔头分成几小撮来绘制图案形象的特殊用笔激发。在采用
此法时,笔头的分撮与形象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粗细关系密切。
另外,拥塞的浓度非常讲究,既不能太湿,也不要太干。干湿程度应以描绘对 象时流畅自如为宜。
、6皴染法 皴 染法一般多与色块平涂结合使用,在底纸或底色上,用干毛笔蘸上不加水 的颜料蹭到画面上,类似中国山水画中的干皴法,不仅可以使色彩丰富,还能 产生一种肌理变化。 7、 渲染法
过手指的力度控制喷点的精细度和密度,可产生一种喷洒的肌理效果。在喷绘
时,要制作一些纸模板,将不喷色的部分沿纹样轮廓遮挡起来,然后一遍遍、
一层层地喷绘,直到效果满意为止。
、3沾染法 又称点醮法。此法是在涂好底的画面上,以海绵、皱纸团、粗纹布等吸色性较
强的材料,点醮上颜色,按画面的需要进行点印、修饰。依靠用力的轻重控制
、2喷绘法 采用特制喷笔绘出具有渲染、柔润效果的装饰造型手法。特点是层次分明、制 作精致、肌理细腻,给人以清新悦目、精工细作的美感。 一般在选用此法时,多采用刻形喷绘的方式,如此最易取得画面的上好效果。
喷 绘法可使用专门的喷笔绘制,效果细腻柔和,变化微妙,也可以使用牙刷 等有弹性的刷子,将颜料蘸到刷子上,再用手指弹拨,将颜色弹到画面上,通
《图案基础》教案: 第六课 图 案的表现技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熟悉表现图案色彩的基本工具,熟练运用图案的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 图案的各种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 图案表现技法的综合应用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授课内容] 掌握了图案色彩的配色规律,再恰当地运用一定的描绘技法,可以使图案的色 彩效果更具魅力,并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图案色彩不同于一般的写实色彩,它要求有很强的装饰性。每一幅图案的色彩 需控制在一定的套色之内,给人的第一感觉应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套色简 练而恰到好处。图案色彩不需摹拟自然景物的色彩,而只要求色彩具有很明快 的装饰效果。配色时设计者可自由选择能达到设计意图的任何色彩。 图案的表现技法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点线面结合的套色表现技法 这 是图案较传统也是最常用的一类技法,一般是用水粉颜料调配出几套或十 几套颜色,先铺一个底色,然后将图案纹样转印到底色上,再用不同的颜色一 层一层地描绘覆盖上去,要求颜色涂染得均匀、干净、平整。描绘时可采用以 下的方法。 1、平涂法 平涂法是将调好的色彩,均匀地、平整地涂在已画好的图形里。调色时应注意 颜料的浓度,太干涂不开,太湿又涂不匀,颜料要浓淡均匀,否则会影响到画 面的效果。 特点:把一切自然现象浓缩为象征作用,排除模仿生,强调图案造型的纯粹性 和创造性,抛弃透视法与气氛的束缚,从而以一种稳定的、均衡的、节奏的造 像效果塑造新的视觉形象。此法也是图案造型中最基本,也是常用的表现技巧, 平、板、洁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彩 色铅笔的色彩深浅、浓淡主要靠用力的轻重和叠加的遍数来调整,它既可 通过叠色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又具有色彩空混的效果,近看是不同颜色的笔 触井置,远看则是完整的统一色。彩色铅笔在描绘时不易修改,因此颜色不要 一下就画得很重,可以层层叠加,从轻到重,从浅到深。此外,彩色铅笔不适 用于大面积的着色。
渲染法绘制的图案效果含蓄,变化微妙,颜色衔接较自然。 三、与其他材料、工具结合的特殊表现技法 在图案设计表现中,使用不同的材料、工具,会产生不同的特殊效果。在这里 介绍几种常用的工具、材料及技法。 1、 彩色铅笔绘制法 彩 色铅笔是一种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的工具,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技法 结合使用,如使用彩色底纸或与水粉,水彩色同时使用。彩色铅笔有普通型和 水溶型两种,水溶型彩铅是先籽彩色笔颜色画好,再用清水毛笔进行润色,将 干色变成湿色,可反复进行。彩色铅笔配色丰富,适合较深入细致的刻画,可 表现立体感,并有一种独特的笔触纹理效果,变化微妙、灵活。
颜色的浓淡层次,可产生出画笔无法绘制的纹理效果。沾染法使用的颜料不宜
太湿太稀,而且不宜大面积运用。
如 需多层点印,要待第一层颜色干色,再进行下一层的操作。这种方法可以 获得色彩斑斓的画面效果。
4、宣纸画法 宣 纸画法主要选用生、熟宣纸或高丽纸等材料,这类纸张柔韧性好、吸色力 强,画出的色彩层次丰富,含蓄古朴.衔接自如,可以制作出各种虚幻、朦胧 的肌理效果,尤其适合绘制大幅的装饰图案。使用这种画法应注意颜料的干湿、 薄厚,可以一遍遍反复描绘,也可以在纸的正反两面同时绘制,但不宜画得太 厚,否则颜色容易干裂。作品完成后进行托裱,效果更佳,也利于保存。 5、 剪纸拼贴法 剪 纸拼贴法是采用不同颜色、材质的纸张,如有色卡纸、电光纸、包装纸及 印刷画报纸等,直接剪出图案的纹样形态,然后再粘贴组合到画面上构成图案 艺术形式的手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纸张原有的颜色,纹理加以巧妙运用,表 现不同的图案内容。用剪刀取代画笔来刻画纹样的造型,别有韵味,具有独特 的装饰效果。用剪贴法表现的图案纹样不宜太细、太碎,造型要尽量单纯、概 括,同一幅画面所选用的纸张种类也不宜太多。 在所有的材料表现技法中,纸贴画最为流行、简便。纸贴画的材料是纸张,因 而它比其他贴画更易收集、制作和掌握。费用也较底廉,可供选用的纸材品种 繁多,创作出地方作品也是多彩多姿、美不胜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