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矿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矿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矿粉是指以煤炭、石灰石、钢铁渣等为原材料进行磨磨制成的细粉,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掺合料。
矿粉掺入混凝土中,能够调节混凝土的性能,包括提高强度和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等。
本文将介绍矿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矿粉掺入混凝土的好处矿粉能够掺入混凝土中的好处包括:•矿粉可以填充混凝土内部的微孔和毛细孔,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矿粉中的微粒子可以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反应更加充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矿粉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比如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等。
矿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矿粉的掺入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矿粉掺入不同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强度矿粉的掺入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影响,当矿粉的掺入量不超过30%时,混凝土的强度会有所提高。
但是如果掺入量过多,混凝土的强度就会下降。
耐久性矿粉的掺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矿粉能填补混凝土中的孔隙和细缝,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渗透,从而减少混凝土的龟裂和腐蚀现象。
工作性能矿粉的掺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和抗裂性能等均有所改善。
但是,如果掺入量过多,混凝土的流动性会受到影响,难以进行施工,并且混凝土会变得更加脆弱。
矿粉选择的注意事项选择适当的矿粉掺入混凝土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选择粒度适当的矿粉,过细或过粗的矿粉不适合作为混凝土掺合料。
•确定掺入量,掺入量过多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需要注意采购矿粉的厂家信誉度和产品质量,质量不过关的矿粉可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矿粉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掺合料,能够掺入混凝土中,调节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但是需要注意矿粉的选择、掺入量等问题。
希望本文能够对矿粉的掺入及影响有所认识。
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

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是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方面之一。
骨料是构成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特性。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
1. 强度和耐久性:骨料的种类、粒径和形状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粗骨料的使用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而细骨料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致密性和耐久性。
同时,采用合适的骨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倾向,提高混凝土的抗磨损性、抗渗透性和耐久性。
2. 工作性能:骨料的形状、表面状况和粒度分布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和可泵送性等工作性能。
粗砂状的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而圆形的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此外,骨料的表面状况会影响骨料与水泥浆液的黏附力,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合理选择骨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热稳定的骨料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热收缩,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另外,粗骨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倾向,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4. 骨料与水泥胶浆的相互作用:骨料和水泥胶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骨料颗粒表面的覆盖薄膜可以减缓水泥胶浆中的溶解离子的渗透,从而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
另一方面,骨料表面的覆盖薄膜可以减少骨料与水泥胶浆的黏着力,从而降低混凝土的黏稠度,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5. 粒度分布对混凝土的影响:合理的骨料粒度分布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粗骨料的使用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倾向,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细骨料的使用可以填充水泥胶浆中的微观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通过合理控制骨料的粒度分布,可以获得更好的混凝土性能。
总之,骨料是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合适的骨料类型、粒径和形状,并控制好骨料与水泥胶浆的相互作用以及骨料的粒度分布,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等关键性能。
混凝土原材料对其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原材料对其强度的影响摘要:混凝土是由各原材料拌合而成的,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原材料的影响。
粗集料的形貌、级配、材质,细集料的细度、含泥量,水泥细度,掺合料材质、掺量,外加剂种类、拌合用水量等均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故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混凝土原材料对其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叙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集料;水泥;掺合料;拌合用水一、水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巴基斯坦KKH项目混凝土使用的水泥主要为Askari和Fauji两个品牌的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Pak品牌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Askari和Fauji水泥主要用来施工C30以下的各类混凝土和水泥砂浆。
Pak水泥主要用来施工C40、C50等混凝土。
水泥细度对水泥品质的影响: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的粗细程度。
国家规范对水泥细度提出的要求是通过80μ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
下面通过对比Askari和Fauji的细度试验讨论水泥胶砂强度与细度的关系。
试验结果如下:经过负压筛法试验检测Askari水泥细度均值3.4%,水泥胶砂抗折强度3天4.0Mpa,28天7.5Mpa。
抗压强度3天22.3Mpa,28天46.5Mpa。
经过负压筛法试验检测fauji水泥细度均值3.0%,水泥胶砂抗折强度3天4.6Mpa,28天7.7Mpa。
抗压强度3天25.3Mpa,28天48.5Mpa。
结论:Askari水泥比Fauji水泥更细,强度更高,因为水泥颗粒越细,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因而水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也越高。
但必须注意,水泥细度过细,比表面积过大,小于3微米的颗粒太多,水泥的需水量就偏大,将使硬化水泥浆体因水分过多引起孔隙率增加而降低强度。
同时,水泥细度过细,亦将影响水泥的其它性能,如储存期水泥活性下降较快,水泥的需水性较大,水泥制品的收缩增大,抗冻性降低等。
另外,水泥过细将显著影响水泥磨的性能发挥,使产量降低,电耗增高。
原材料中矿物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原材料中矿物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着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寿命。
而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原材料中矿物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首先,矿物掺量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具有直接影响。
矿物掺合料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能。
例如,适量添加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减小收缩和渗透性,提高耐久性;而硅灰的添加则可以使混凝土更加致密,提高抗渗性能。
此外,矿物掺合料还可以调节混凝土的水胶比、细度模数等物理性能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其次,矿物掺量还对混凝土的工艺性能产生影响。
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适当的矿物掺合料添加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和工艺控制。
例如,添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或矿渣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黏性,从而减少模板振捣的工作量;而适量添加膨胀剂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使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矿物掺量对混凝土的热学性能也具有一定影响。
矿物掺合料的添加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速率,减缓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从而降低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裂缝和变形风险。
这对于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延缓其老化进程,提高寿命。
此外,矿物掺量还对混凝土的环境影响产生一定影响。
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对天然资源的开采,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例如,适量利用废弃矿渣和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不仅可以减少其对大气污染的贡献,还可以有效利用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总结起来,原材料中矿物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热学性能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矿物掺合料添加量,并结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浅谈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浅谈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0 引言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交通、港口等工程中。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再经浇筑成型硬化后得到的人工石材,新拌制的混凝土,称为混凝土拌合物,它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才能便于施工,并制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后,称为硬化混凝土,硬化后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建筑物才能安全使用。
因为混凝土的强度能综合反映混凝土的各项质量,所以,强度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就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下面笔者对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作一些分析,以保证结构安全可靠。
1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1.1 混凝土原材料的影响1.1.1 水泥(1)水泥强度不合格。
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最大的是水泥的强度,水泥强度的高低决定混凝土强度的高低。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泥的强度越高,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也越高。
若使用水泥强度不足,混凝土的强度必然达不到要求。
(2)水泥品种选择不当。
配制混凝土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等六大品种,不同品种的水泥化学组成不同,对水泥石的强度贡献不同。
不同品种的水泥在性能上也有所不同,水泥的性能决定了水泥的用途,在混凝土工程中,水泥的品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选择。
正确选择水泥品种,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若选择不当,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水泥安定性不良。
水泥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不能用于工程中,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由于其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过多的石膏造成的。
这些物质水化很慢,往往在水泥凝结硬化后才开始水化反应,水化时产生的体积膨胀会使混凝土开裂,降低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1.1.2 砂、石质量差(1)有害杂质超标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配制混凝土的砂、石干净,不含杂质。
混凝土的水泥种类对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的水泥种类对性能的影响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等材料组成的人造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桥梁、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中。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种类选择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混凝土中水泥种类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是最常用的混凝土水泥类型之一。
它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粘土和石膏,通过加热石灰石和粘土产生反应制得。
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良好的坚固度和耐久性,常用于一般建筑结构中。
然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发展相对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最终的强度。
二、快硬硅酸盐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是一种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水泥种类。
它通常含有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石膏含量,以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过程,从而实现更快的硬化。
快硬硅酸盐水泥在需要快速建立支撑或早期使用的工程项目中特别有用,如修复道路或进行紧急维修等。
三、硫酸盐耐火水泥硫酸盐耐火水泥是一种用于抵御高温和化学侵蚀的特殊水泥种类。
它由特定比例的石灰石、石膏和硅酸盐等材料制成,并具有较低的三钙硅酸盐含量。
硫酸盐耐火水泥适用于炉内结构、烟囱、高温管道等高温环境下的建筑物。
四、矿渣水泥矿渣水泥是一种通过掺入粉状矿渣替代部分水泥而制成的混凝土材料。
它能够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
矿渣水泥常采用高炉矿渣或者煤矸石等工业副产品作为掺合材料。
尽管矿渣水泥的强度发展相对较慢,但其较好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使其在可持续建筑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高性能水泥高性能水泥是一种额外添加了特殊材料以改善强度和耐久性的水泥种类。
这些特殊材料可以是硅酸盐微粉、粉磨炉渣、矿物掺合料等。
高性能水泥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更低的渗透率和更好的耐久性,适用于高强度要求的工程项目。
六、改良水泥除了传统的水泥种类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改良水泥的混凝土新材料。
改良水泥通过调整其中化学成分的比例来改善其性能。
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早期强度、更好的耐久性以及更好的工作性能。
关于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影响的探究

关于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影响的探究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一直是建筑行业的重要问题之一。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而建筑材料则是构成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并从材料的选择、性能、施工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1 材料的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粉煤灰、聚合物、外加剂等原材料,并且要确保这些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
如果选择了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建筑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
水泥的标号、强度、凝结时间等性能指标,骨料的级配、含泥量、吸水率等性能指标,外加剂的掺量、稳定性、附着力等性能指标等,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工程性能产生影响。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必须要重视材料的性能,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1.3 施工和维护除了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之外,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的操作也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混凝土搅拌、浇筑、养护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拌和均匀性、浇筑质量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
施工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选择材料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抗震性等方面的性能,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在选择水泥时,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水泥的标号和强度等指标;在选择骨料时,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要求来确定骨料的级配和品种;在选择外加剂时,要根据施工工艺和混凝土性能要求来确定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等。
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

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发展迅速,工程结构和材料类型也在不断创新,现阶段,混凝土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该结构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不仅稳定性强,而且具有经济特点,但混凝土的质量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
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材料,要想创造出高质量的建筑结构,就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同时,合理的混凝土配置,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的工程施工目标,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符合行业规范的要求。
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看法。
关键词:建筑材料;应用优势;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1 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1.1水泥粘结材料早期一般通过加强对碱骨料反应的控制来降低水泥中的碱含量。
但是,从实际可以知道,无论是否有真正的活性骨料,如果水泥中的碱含量过高,那么混凝土的开裂会更严重。
因此,有必要使用低碱含量的水泥来改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还有就是水泥的稳定性,水泥与水作用后会产生凝结,虽然其体积会变得更加均匀。
如果由于水泥和水的作用,体积没有变得更加均匀和稳定,那么这种水泥材料的质量是不合格的,在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很容易导致翘曲或裂缝,并且会造成安全事故。
所以这种问题是因为熟料中有太多的游离CaO, MgO,或者有很多石膏。
1.2骨料质量骨料是制造混凝土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与其他材料相比,其使用量非常大,特别是普通混凝土,每年要消耗数千万立方米的砂石,因此骨料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要注意胶料和砂料的质量,如果选用的材料质量好,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保证,而材料质量差,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下降,甚至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在建筑材料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明确区分材料之间的差异,粗骨料的含量和水泥的含量都有具体的标准,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即使影响很小,最终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和不同。
每种材料的用量都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如果材料与设计标准存在差距或某些材料的使用错误,这将对混凝土工程结构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工程质量急剧下降,与以前的设计严重不一致,最终的结果令人不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能水泥的品质如何,主要取决于水泥的技术性能的好坏。
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能有:(1)细度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对水泥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颗粒愈细,水泥水化反应愈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都较高,但在空气中的硬化收缩较大,成本也较高。
而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
水泥颗粒粒径一般在0.007~0.2mm范围内。
(2)凝结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对施工有重要意义,水泥加水拌合(调和成标准稠度)到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称为初凝时间。
已经初凝的水泥,塑性大为降低。
水泥从加水到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
已经终凝的水泥才初步具有强度。
为了保证在施工中有足够的处理时间,并满足施工中操作的要求,通常要求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过早而终凝时间不宜过迟。
国家标准规定初凝时间不合格的水泥是废品水泥,终凝时间不合格的水泥为次品水泥。
(3)标号与强度水泥的标号与水泥的强度是密切相关的。
但二者的概念并不相同。
标号是根据按国家标准强度检验方法测得的规定龄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确定的,即把水泥和标准砂以l:2.5的比例,加入规定数量的水按规定的方法制成4cm*4cm*16cm。
的水泥砂浆试件,按要求进行标准养护(温度为20士2℃水中),到规定龄期后,测其抗压、抗折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
水泥的标号越高,其强度也越高。
(4)体积安定性体积安定性简称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事实上,水泥遇水后,在凝结硬化的过程中,体积必然要发生变化,但变化不能太大并应保持均匀。
水泥中如果含较多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三氧化硫,就能使水泥结构产生不均匀的体积膨胀,导致膨胀性裂缝,降低质量,甚至崩溃。
国家标准规定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是废品水泥,不得使用。
(5)水化热水泥与水的作用为放热反应,随着硬化过程的进行,不断放出热量,这种热量称为水化热。
水泥水化热的大小、放热的快慢,除了决定于水泥成分外,还与水泥的细度、水泥中掺混合材料及外加剂的品种、数量等有关。
细度大的水泥放热量较多,放热速度也较快。
水泥的水化热对施工应用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小断面小体积的混凝土构件的低温施工,水化热可加快其硬化速度。
但对于水坝、大型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则由于水化热积聚在内部、不易散发,内部温度上升过高、致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而开裂或破坏。
故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为降低水泥的放热量,宜采用低热水泥。
外掺粉煤灰等掺合料或采用各种特殊的冷却方法,使内部温度不致上升过高。
(6)MgO和SO3的含量MgO和SO3的含量过多时都会导致水泥硬化后发生体积膨胀性破坏,导致水泥结构开裂,甚至崩溃。
所以国家标准规定MgO和SO3的含量超过标准含量时,水泥为废品水泥,不得出厂。
什么是水泥的安定性?什么原因引起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能否使用?混凝土工程中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会有什么危害?水泥的安定性是指水泥浆体在硬化后体积变化的稳定性。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其熟料矿物组成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以及水泥粉磨时所掺石膏超量而导致的。
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都是在高温下生成的,属于过烧石灰,它们的水化速度很慢,往往在水泥凝结硬化后才慢慢开始水化,水化时产生体积膨胀,从而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而使硬化水泥石开裂。
国家标准规定,由游离氧化钙引起的安定性不合格可采用试饼法或雷氏法检验,在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由游离氧化镁引起的安定性不合格必须用压蒸法才能检验出来。
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不能用于工程中,只能当作废品处理。
因为使用了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当水泥硬化后,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等才开始慢慢水化,这样就会使水泥制品、混凝士构件、建筑物的梁、板、柱等混凝土部分由于后期不均匀膨胀而产生裂缝,严重时引起结构失效而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许多优点,可根据不同要求配制各种不同性质的混凝土;在凝结前具有良好的塑性,因此可以浇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构件或结构物;它与钢筋有牢固的粘结力,能制作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经硬化后有抗压强度高与耐久性良好的特性;其组成材料中砂、石等地方材料占80%以上,符合就地取材和经济的原则。
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混凝土也存在着抗拉强度低,受拉时变形能力小,容易开裂,自重大等缺点。
一般对混凝土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具有与施工条件相适应的施工和易性;具有与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普通混凝土(简称为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
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还常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一、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作用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
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合物一定和易性,便于施工。
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二、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决定的。
同时也与施工工艺(搅拌、成型、养护)有关。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其原材料的性质、作用及其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原材料,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一)水泥1.水泥品种选择配制混凝土一般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必要时也可采用快硬硅酸盐水泥或其他水泥。
水泥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采用何种水泥,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2.水泥标号选择水泥标号的选择应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原则上是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选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选用低标号水泥。
如必须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会使水泥用量偏少,影响和易性及密实度,所以应掺入一定数量的混合材料。
如必须用低标号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时,会使水泥用量过多,不经济,而且要影响混凝土其它技术性质。
(二)细骨料粒径在O.16~5mm之间的骨料为细骨料(砂)。
一般采用天然砂,它是岩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由不同矿物散粒组成的混合物,一般有河砂、海砂及山砂。
配制混凝土时所采用的细骨料的质量要求有以下几方面:1.有害杂质配制混凝土的细骨料要求清洁不含杂质,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而砂中常含有一些有害杂质,如云母、粘土、淤泥、粉砂等,粘附在砂的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的粘结,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还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抗冻性和抗渗性。
一些有机杂质、硫化物及硫酸盐,它们都对水泥有腐蚀作用。
砂中杂质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规定。
重要工程混凝土使用的砂,应进行碱活性检验,经检验判断为有潜在危害时,在配制混凝土时,应使用含碱量小于O.6%的水泥或采用能抑制碱一骨料反应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等;当使用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
在一般情况下,海砂可以配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但由于海砂含盐量较大,对钢筋有锈蚀作用,故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O.06%(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
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
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有些杂质如泥土、贝壳和杂物可在使用前经过冲洗、过筛处理将其清除。
特别是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更应严格些。
当用较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时,由于水灰比(水与水泥的质量比)大,水泥用量少,拌合物的和易性不好。
这时,如果砂中泥土细粉多一些,则只要将搅拌时间稍加延长,就可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
2.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细骨料的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会影响其与水泥的粘结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山砂的颗粒多具有棱角,表面粗糙,与水泥粘结较好,用它拌制的混凝土强度较高,但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差;河砂、海砂,其颗粒多呈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的粘结较差,用来拌制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则较低,但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好。
3.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在混凝土中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水泥浆所填充,为达到节约水泥和提高强度的目的,就应尽量减小砂粒之间的空隙。
如果是同样粗细的砂,空隙最大[两种粒径的砂搭配起来,空隙就减小了[];三种粒径的砂搭配,空隙就更小了[图4—2(c)]。
由此可见,要想减小砂粒间的空隙,就必须有大小不同的颗粒搭配。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砂、中砂与细砂之分。
在相同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而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
在混凝土中,砂子的表面需要由水泥浆包裹,砂子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就愈多。
因此,一般说用粗砂拌制混凝土比用细砂所需的水泥浆为省。
因此,在拌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当砂中含有较多的粗粒径砂,并以适当的中粒径砂及少量细粒径砂填充其空隙,则可达到空隙率及总表面积均较小,这样的砂比较理想,不仅水泥浆用量较少,而且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强度。
可见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因而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仅用粗细程度这一指标是不能作为判据的。
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常用筛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筛分析的方法,是用一套孔径(净尺寸)为5、2•50、1•25、O•63、O.315及O.16mm的标准筛,将500g的干砂试样由粗到细依次过筛,然后称得余留在各个筛上的砂的质量,并计算出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1、a2、a3、a4、a5和a6(各筛上的筛余量占砂样总量的百分率)及累计筛余百分率A1、A2、A3、A4、A5和A6(各个筛和比该筛粗的所有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在一起)。
累计筛余与分计筛余的关系见表4—1。
根据O.63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分成三个级配区(表4—2),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4—2中的任何一个级配区以内。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5mm和O.63mm筛号外,允许有超出分区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
以累计筛余百分率为纵坐标,以筛孔尺寸为横坐标,根据表4—2规定画出砂1、2、3级配区的筛分曲线,如图4—3所示。
砂过粗(细度模数大于3.7)配成的混凝土,其拌合物的和易性不易控制,且内摩擦大,不易振捣成型;砂过细(细度模数小于O.7)配成的混凝土,既要增加较多的水泥用量,而且强度显著降低。
所以这两种砂未包括在级配区内。
从筛分曲线也可看出砂的粗细,筛分曲线超过第1区往右下偏时,表示砂过粗。
筛分曲线超过第3区往左上偏时则表示砂过细。
如果砂的自然级配不合适,不符合级配区的要求,这时就要采用人工级配的方法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