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并提高综合应用适应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一个数学思维能力很强的人,往往具备数学思维的各种优良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克服肤浅性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从事物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从材料提示的隐蔽条件,发现最有价值的因素,并能结合各种条件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方法。

在本例中,能想到隐蔽条件和已知,条件设出B=60°,即用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又用到倍角公式,这些都反映出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呆板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能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方向。

由于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受思维定势和固定模式的束缚时,善于发现新条件、新因素;在思维受阻时,及时改变思考路线,提出新的设想和解题方案。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思维的机智和敏捷,常常可以导致数学的发明和创造。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进行问题的转化。案例2: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之和为100,前100项之和为10,求前110项之和。

三、提倡思维的批判性,反对盲目性

思维的批判性也叫思维的独立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创造性思维并提出独立见解,不盲从、不轻信已知结论或他人意见,善于发现与纠正错误。因此,对中学生的批判性训练,可加强中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对提高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很有帮

助。要鼓励中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注意检查解题思路和过程是否正确,能判断和发现其中的错误。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看重结论,忽略研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究知识来源的做法,而应注重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领悟和发现。因为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被遗忘,但优秀的思维品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