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案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

初中四大地区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特征,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地理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3.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教学重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教学难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教学准备:1. 地图册2. 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地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地理分布。
2. 讲解我国地理区域的界线及意义,如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及特点。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读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地图册,找出四大地理区域及地理界线。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重要性吗?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读图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征,掌握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了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研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初中地理课程: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及教案

初中地理课程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阶段,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特征、分布以及教案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及特征四大地理区域是指亚洲区域、非洲区域、欧洲区域和美洲区域。
这四大地理区域是由地球上陆地分布的特点和历史上地缘政治的划分而定的。
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等特征。
亚洲区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理区域,其面积达到了44万平方千米。
亚洲区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亚欧大陆,其中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子区域。
亚洲区域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理区域。
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亚洲区域由于领土争端、政治矛盾等问题,在政治上比较不稳定。
非洲区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地理区域,其面积达到了30万平方千米。
非洲区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北非、西非、中非、东南非四个子区域。
非洲区域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地理区域。
在经济发展方面,非洲区域由于人口增长快、自然资源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欧洲区域是世界上面积较小的地理区域,其面积仅为10万平方千米。
欧洲区域被广泛认为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其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
欧洲区域由于面积不大,因而导致资源短缺。
同时,欧洲区域的政治局势较为稳定,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民主制度,生活水平较高。
美洲区域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地理区域之一,其面积达到了4万平方千米。
美洲区域由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构成。
美洲区域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同时美洲地区历史上有着数百年的文化积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在整个地球上的发展历程中,美洲地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主要受到地球上陆地分布的影响。
亚洲、非洲和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而美洲位于西半球。
此外,四大地理区域也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聚居的影响而产生了独特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特点。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设计

5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六、首先把班上的同学分 开八组,每一组有一个小 组长(小组长会有一个花 圈,花圈上面就写着各个 高原和盆地的名字) 。小 组长就负责带领同学一 起探究,把资料收集好, 然后每一位组长 得到答 案后分别上来发言。发言 的内容就是自己当一名 导游,领着全部的同学一 起去参观盆地或者高原 小结高原和盆地的分布 位置,在展示分布的同时 插进提问学生各自的特 点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八、帮助和总结
以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和主动相结合。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地形 多种多样,自然条件复杂,并能清楚地知道复杂自然务件的优势与不足,知道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的共同特点。学会用比较学习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 并能在比较中抓住重点。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与同学的互助合作能力。
PPT 、 视频
视频导入新课
让学生记录视频中 所出现的事物, 并用 纸张记录下来
PPT
讲解四大高原、四 大盆地的内容
学生看图、 填 图、 小组讨论
课堂小结
学生判断
PPT、 练习册
总结学生的问 题,并且布置作 业
总结本节内容
结束
七、教学评价设计
由于初中的学生处在比较活跃的阶段, 在涉及重难点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方 面比较欠缺,所以在把控知识内容的主次方面必须区分清楚。因为本教案设计 有一个小活动进行,普遍针对中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在归纳方面有所欠缺中 老师应该做一个互补作,不要远离教学内容,偏离学习知识内容。
方便学生的记忆, 和对已经掌握知 拿出地图册填图 识的总结,方便以 后复习 利用文字和图片 五、同上,确定四大盆地 的结合,方便学生 查看地图册,找 的位置。用 PPT 的图片展 记忆的同时也让 出各大盆地的分 示各大盆地的风光和景 学生充满了想象 布情况 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力和对祖国河山 的赞美之情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构想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构想
万义彪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利用声像,引入课题。
用计算机播放歌曲《歌唱祖国》或《草原之歌》并以画面展示水草丰美的内蒙古大草原和蓝天白云下的青藏高原。
使学生在优美雄壮的音乐声中进入新课学习。
1.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兴趣用计算机出示空白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所在位置和范围。
【总页数】1页(P20)
【作者】万义彪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5
【相关文献】
1.黑花江省四大粮食作物合理布局的构想 [J], 罗英辉;孙茉莉;焦利娟;李桂琦
2.四大要素构想广西的新型城镇化 [J], 黄忠免
3.关于整合开发中国古代四大名镇旅游资源的初步构想 [J], 田华
4.农村信用社发展普惠制金融“四大构想” [J], 肖四如
5.《我国四大高原》教学设计 [J], 沈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中学地理教学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为主题,通过分析其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高原和盆地的特点及差异。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地理课程,共计5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貌特征;(3)认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气候条件;(4)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貌特征;(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气候条件;(4)采用案例分析法,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高原和盆地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貌特征;(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教学难点:(1)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貌特征;(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气候条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范围、地貌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 课堂讲解:(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原和盆地,分析其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性气候、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特点及差异。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第一课时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四大高原的位置及边界山脉。
2.能根据《中国地形图》概括出四大高原各自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识读《中国地形图》。
2.能根据《中国地形图》分析四大高原的地形特点。
3.学会用比较法比较四大高原的异同。
(三)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广大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经济落后,还有待开发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为山区建设献计献策的良好思想品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即人地合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四大高原的位置及边界山脉。
2.四大高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四大高原的特点。
四、活动设计方案
1.通过《中国地形图》的阅读,使学生记住四大高原的位置及边界山脉。
2.通过景观图片、录像的直观感知,能够分析各个高原的地形特点。
通过四大高原的比较学习,加深高原特点的记忆,同时学会比较学习法。
五、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法。
六、教学手段
《中国地形图》挂图、四大高原的地形示意图、四大高原的景观图片及录像。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续表
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图像感知到问题提出、小组讨论,最后探究结论,同学们整节课都兴致勃勃,全力参与其中,教学效果良好。
初中地理各大盆地特点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我国各大盆地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2. 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塔里木盆地:位置、形成原因、气候特点、资源状况。
2. 准噶尔盆地:位置、形成原因、气候特点、资源状况。
3. 柴达木盆地:位置、形成原因、气候特点、资源状况。
4. 四川盆地:位置、形成原因、气候特点、资源状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2. 盆地内气候特点、资源状况的理解与记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观察、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四大盆地的特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盆地的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大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3. 课堂讲解:结合地图,详细讲解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4. 案例分析: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盆地的气候特点、资源状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三大盆地的气候特点、资源状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6. 总结提升:总结四大盆地的特点,强调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四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四大盆地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初中地理教案【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教学目标:1、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名称、位置及特
点;
2、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1
三、教具:“中国地形”挂图
四、教学过程:[一]、诊断性测试:
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北、中、南;
2、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其主峰是;
3、说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二]、讲授知识:
位于我国;
1、青藏高原特点:海拔
广布。
[组织学生查图]
范围:以西,西至
2、内蒙古高原 特点: ,一望无际;
范围: 省东, 省大部
3、云贵高原 特点:地面 , 地形;
范围: 山东端,东至
4、黄土高原 北至 高原,南达
特点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
5、四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
四川盆地
6、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五、形成性测试:出示小黑板,填注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地图学习了我国的四大高和四大盆地的名称、位置、范围、特点,望同学们结合地图记牢。
七、教学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
案
课题: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课时:1 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
2.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
2,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图(板图或投影)
3.新疆三山夹两盆地形示意图(板图或投影)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5课时(四年制2课时)。
第一课时讲完四大高原,后面半个(或1个)课时讲完四大盆地。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述和讨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挂图]挂好中国地形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请注意观察地形图,说出我国西部和东部各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重复强调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丘陵平原为主。
)
(讲授新课)
[查阅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板书]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指图讲述]让我们在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
(以下讲述教师应注意放慢节奏,指图要准确,以便学生边听讲边在地图册上查找有关地名。
下面划横线的高原名称由学生齐声答出。
)
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祁连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约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为邻,南到秦岭的高原是黄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势明显表现为西高东低,海拔从2000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展示图片]出示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中国地图。
分别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指图说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师纠正。
[讨论]请同学们阅读四大高原一段课文及有关插图,分别介绍四大高原的特征。
(在读书读图之后,组织学生发言讨论。
教师应加强引导,提醒学生读有关插图及彩图,并可简要解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来历、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书]
l、青藏高原雪山连绵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地势平坦
3.黄土高原一黄土覆盖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典型
[板书]二、四大盆地
[讲述]请同学们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天山山脉,看天山南北分别是什么地形。
(学生回答)
[[提问]人们谈到新疆地形时,常有三山夹两盆的说法。
请同学们阅读图313,说出三山和两盆的名称。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或肯定)[展示图片]三山夹两盆示意图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位于西北内陆,周围高山环抱,内部比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问]说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国最大的沙漠名称和它的形成原因。
(学生
依据课本回答,教师强调地处内陆和地形封闭两点)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周围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积雪。
当天暖的时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带有了水就可以长草、植树、种庄稼。
在黄色的沙漠区,这种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叫做绿洲。
历史上,天山和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就是丝绸之路上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提问]1.为什么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会有绿洲分布?水源是从哪里来的?
2.新疆修筑的公路线大多绕经盆地的边缘,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提示学生也从水源、绿洲分布等方面考虑)
[讲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柴达木盆地,与前面两个盆地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
[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参考P33图315说说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以上三个盆地均处内陆,内部都较平坦,有沙漠、戈壁;不同的是它们的海拔,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地势第一阶梯,而前两个盆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
)[板书]3.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讲述]位于四川省东部,被山岭、高原环绕的四川盆地内部,与前三个盆地有明显的不同。
[提问]请说出四川盆地内部地形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以上三个盆地内部较平坦而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
[板书]4.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讲述]四大盆地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用比较法学习、记忆。
[练习]1.四大盆地名称,在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说出它们分别在地势的哪级阶梯上。
2.哪个盆地海拔最高?哪个盆地面积最大?哪些盆地位于内陆?3.成都平原在哪个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哪个盆地中?
4.哪个盆地中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哪个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板书设计】
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地势平坦
3.黄土高原黄土覆盖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典型
二、四大盆地。